啵乐腐味满满官方网站网址入口(回来了!腐团儿重回斗鱼二台,上来就是男友视角摸脸杀)
啵乐腐味满满官方网站网址入口文章列表:
回来了!腐团儿重回斗鱼二台,上来就是男友视角摸脸杀
我们都知道LPL的比赛通常会有许多二台来解说,腐团儿也是解说过CF比赛和LOL比赛的,也和曾经的V5选手OTTO搭档过,腐团儿作为斗鱼不可多得的优质二次元主播当然会继续担当解说的!
而作为勤快的二次元主播,腐团儿少有的鸽子了一次当然也没闲着,其实去了自己的直播平台斗鱼总部,这么一个浑身发光的美少女走到哪里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参观斗鱼总部也肯定有工作的,那就是解说LPL的比赛,有印象的水友们肯定知道去年腐团儿也解说过lpl!
那这次斗鱼的二台也是搞了一个节目类型的解说,邀请一些女主播来陪看比赛,看比赛还有女主播陪着那是真的挺好的,但毕竟腐团儿之前并不太关注英雄联盟的赛事,大多是看到啥说啥,不过来二台看直播的肯定不是来看比赛的吧!当然是来看腐团儿的了!
在比赛间接甚至还有各种“play”比如做咖啡,投喂水果,也比较契合这次的女仆陪看的主题吧,虽然很羞耻很尬但也算是对直播间水友们的回馈吧,不知道有多少男生希望被腐团儿投喂水果,就凭腐团儿的高人气也肯定不少,虽然搁着屏幕但这份心意是到位了!
不过既然是女仆陪看,好像少了点什么,但腐团儿还是懂水友的,准备了兽耳和手环,才有了点女仆的样子,虽然腐团儿cos过非常多的动漫作品,但大家好像还是喜欢女仆多一点,谁又不想拥有如此这般的女仆呢?
到了最重要的投票的时候,亲一下还是摸脸,亲一下几乎以碾压的票数赢过了摸脸,但腐团儿只轻轻的啵了一下,弹幕刷满了就这?看来大家还不满足,不过大家也要体谅一下,毕竟作为女主播当着那么多观众肯定会害羞的,不过喜欢腐团儿的水友们肯定已经心满意足了吧!大家对腐团儿怎么看呢?
医生,我下面总是有味儿
来源:第十一诊室(微信公众号ID:consultingroom_11)
图片: Dribbble | 设计: Mr.Plasta | 责任编辑: 木头羊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本文首发于知乎@六层楼
商务合作敬请联系:business_6team@163.com
导言
(提醒:本篇答案不宜一次看完,建议分几次看完,不然有可能引起生理不适。)
这是有人在知乎上提的一个问题,老六发现很多同行老师都来回答了,我自己忍不住也来分享一下我在临床上遇到的最难闻的物质……
很多人一看我的职业可能本能的会想到分泌物上去,很多人觉得自己的分泌物很难闻很臭,其实讲实话,这对我们的鼻子来说,并不算什么大事儿,毕竟每天都在经历着各种气味的挑战,想要让我记忆深刻必定有其特殊之处。
我能想起来的有清晰印象的难闻气味大概有下面这几次,排名不分先后,程度全靠文字描述,效果只能靠你们想象了。
一号病例档案
来看病的是位大大咧咧的姑娘,一进门我就闻到她身上弥散着一种血液和分泌物长时间发酵后的酸腥臭味……就凭她进门之后那一阵气味,我大概判断是月经后的阴道炎之类的。
-您好,医生,我总感觉下面有一股味儿。
-是的,我闻到了。
-啊!那么明显吗?
-没有,是我鼻子灵敏……来吧,上检查床查一下。王护士准备一下……
患者躺在检查床上之后有些紧张,双腿夹紧,双手攥紧,眉头皱紧。
-来,你放松,越紧张检查越不舒服,越放松我这边越好操作。
-我怕疼……
-放松,来把腿分开。
唔~在打开的一瞬间那股味儿直接冲着我的脑门就来了,差点把我掀翻,戴了两层口罩也没扛住对方第一波进攻。
打开窥器一看。
咦,怎么有个线头?
待我揪出来看看……诶,咋还有个线头?啥情况?这是要织毛裤呢?
啵~一个卫生棉条。
啵~又一个卫生棉条。
……
沾满血和内膜组织,同时包裹着一些灰褐色的粘液,带着特有的酸腐的臭味。
姑娘表示自己早就忘了里面还有两个卫生棉条,说是之前去喝酒,宿醉,醒了之后就都忘了怎么回事儿了,月经结束一周多之后发现有异味才来的……真是粗心大意。最后给开了点消炎药并且再三提醒姑娘千万别再这么大意了。
-王护士,把窗户打开,让空气对流一下,叫下一位患者吧!
二号病例档案
刚刚结婚没多久的莹莹(化名)来做婚检。
结果发现自己有一个十几公分的子宫肌瘤,那个大小估计得有柚子那么大了……来门诊的时候,莹莹已经哭得梨花带雨了,莹莹的母亲倒是冷静,一直在询问解决方案,语气当中能感觉到母女两个人是避开婆家来看病的,担心影响其生育能力。
处理方案并不怎么多,主要还是手术为主,只不过刚刚结婚就做这种子宫上的手术,对于不懂医学的人来讲,很难不联想到生育方面的问题,所以母女强烈要求拒绝手术治疗……那咋办?
我去找老爷子(我导师)商量。
老爷子毕竟是老江湖,说是让患者做个核磁看看肌瘤周围的情况,可以的话,就做个子宫动脉栓塞,这个主意相当妙,当时我就感觉被老爷子点拨了,确实,这种单个的大肌瘤一定需要丰富的血液供应,如果可以切断动脉供给,肌瘤自己就有可能脱落下来,简直是妙!
果然检查完,非常适合去做子宫动脉栓塞。
尽快联系介入室,很快就安排手术了。
介入室的同事也很兴奋,觉得很有意思,毕竟平时都是大出血的时候才找他们,这次肌瘤这么大,也算给他们提供良好的病例了……手术顺利,患者满意。
接下来就是等待子宫肌瘤自己掉下来了。
一等就是两周。
患者再来的时候带着一身难闻的气味,感觉很像是腐肉和香水的混合气味。
果然,患者觉得自己身上的异味越来越难闻,就用香水来盖,结果香水也盖不住了……她干脆就不去上班了,实在忍不了了,就到医院来了。
开始我以为是得什么病了。
上了检查床,一打开yin道,那气味差点儿把我直接推出诊室,太冲了。
仔细看了一下宫颈口那边有东西脱垂出来,我赶紧拿个卵圆钳往外夹……
嚯~一股腐烂的肉体的气味把我的刘海都掀起来了。
那团组织越拽越多,最后出来的是一团大概有一斤多的烂肉,就是腐败变质大概两周左右的一坨烂肉,顺着表面流着一些黄色的粘液,滴到哪里,就从哪里散出一股子腐臭味。
那一坨就是做完栓塞之后缺血坏死的大肌瘤。
患者没有开刀,子宫没有瘢痕,皆大欢喜。
只是稍微臭了一些,开了个B超就让患者去复查了。
-王护士,麻烦把窗户和门都打开,散散味儿,让门口的患者再等会儿吧!
-六医生,我要跟护士长申请换诊室!啥事儿都没干,净开窗户了……
……
后来据说莹莹也顺利怀孕了,挺好的。
好了,就讲到这里吧。
青年干部三必争
年轻干部生逢伟大时代,是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必须练好内功、提升修养,做到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注重实际、实事求是,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坚持原则、敢于斗争,严守规矩、不逾底线,勤学苦练、增强本领,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不辜负党和人民期望和重托。
必争坚定信念。中国青年触碰着时代前沿,牵动着民族心跳。当青年把自己的理想信念和人民的伟大事业紧密联系时,所经历的就是永恒的青春。在新时代新天地、在平凡的岗位干出不平凡的成绩,把个人价值投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发展新事业,创造新辉煌。
必争思想意识。青年干部只有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拧紧了,把思想觉悟、精神境界提高了,才能从不敢腐到不想腐。我们共产党人为的是大公、守的是大义,更要正心明道、怀德自重,始终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做一个一心为公、一身正气的人。
必争自身本领。青年党员干部要勇于承担时代重任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阔新眼界、开拓新视野,全面提高政治能力和专业能力,切实提高推动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迎难而上,挺身而出,艰苦奋斗,披荆斩棘,不断汇聚起担当作为、狠抓落实的磅礴实践力量。
吴起和白起,谁才是你心中真正的战神?
(吴起画像)
吴起被称为“亚圣”。山东人,他爱兵如子,一生侍奉过鲁、魏、楚三个国家,此人通晓兵法,是战国初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亦是中国古代“兵家”的代表性人物。吴起一生集大成,他精通军事,同时又对法家和儒家研究极深,乃至在政治上都有很高的成就,还擅长纵横,时人称其为吴圣,后世更是把他跟孙武并称为“孙吴”,著有《吴子兵法》,也是大名鼎鼎的武庙十哲之一。
白起据传是楚平王之孙白公胜的后代,他熟知兵法、善于用兵,是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也是“兵家”的代表性人物。他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先后攻城接近80座,为大秦统一六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后受封为武安君。他被公认为继吴起之后又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统帅,是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与吴起合称为“二起”,名列武庙十哲。
先说说白起。白起被后世不但称为“战神”,还被唤为“杀神”,他杀的人简直是多的不计其数。据统计,整个战国时期,战死的士兵大约二百五十多万人,光他杀掉了就接近一半,简直是半人半魔。白起最开始是从一位小卒做起的,后来一步步熬到了秦国主将,并统兵30年。白起通读兵书,而且对阵法极其有研究。鄢郢之战白起重创了楚国的大军,后期白起采用了决水攻城之法,连人带城几乎是毁于一旦,这件事被后世大为唾弃,因为此役光无辜百姓就淹死了数十万,白起根本无所谓,他在接下来攻打赵魏联军时又如出一辙,大败赵魏,斩杀对方士兵接近十五万,又伤及到了数不清的无辜百姓。
(白起剧照)
11年后,白起对韩国兵临城下,他带领的士兵生猛无比,大破五城,斩杀六万,直到这几个纷纷扰扰的国家彼此战争差不多结束时,白起又杀了对方接近二十四万。大家都知道,其实从二次伐楚那时候开始,严格地说楚国业已名存实亡了,一直到最后楚国完全不能与秦国抗衡,终被秦国灭掉,白起从此声名大震,由此他还多了个名字:武安君。
白起一生最为经典的战役就是长平之战,这三年,白起可谓神一般的存在,赵国不但在这场战役中狠狠的交了一笔巨款“学费”,还把国都差点给沦丧了。由于白起洞察到了赵国的军粮严重有问题,白起采用后退诱敌、分割围歼的战术,致使一味进攻的赵军身陷囹圄,赵括哭天喊地却回天乏力,赵军被彻底断了粮草,同时又被严重包夹,激起了兵变,甚至赵军之间都开始互相残杀。赵括最后孤注一掷,却被秦军射杀,残余的四十余万士兵全部投降。白起考虑到这帮人的饮食住所,再想了想前车之鉴,就对部下说:“先秦已攻陷上党,上党的百姓不愿归附秦却归顺了赵国,赵兵实在是反复无常,不如全部杀掉,若不杀,恐怕日后成为灾乱。”于是白起使诈,把这投降的四十多万赵军给全部坑杀了。
(白起剧照)
白起一生征战,几乎神人一般,但他最终却惨死在自己人手上。后期秦王再度发兵攻打赵国的时候,恰巧赶上白起生了一场重病,因此白起就向秦王禀告自己得了重病,不便上战场,稍久,白起的病情有点好转,就去劝秦王说此时不可攻赵,时机不妥,秦王不但不听,还认为白起怯战了,就自己做决定并一意孤行,最后却落了个大败而还。后白起告诉几位大臣说,我给王上说了不要攻打、王上偏不听,你看看被我说中了吧!此话传到了秦王耳中,暴跳如雷的秦王立即命令白起马上出征伐赵,白起无可奈何,准备带病出征,还在他尚未到达战场之时,秦王就奉人赐给他了一把宝剑,请君试喉,一代战神杀神从此黯然落幕!
再说吴起。吴起在当将军之前其实是一名谦谦学者,他的这个出生,造就了他今后作战思想,吴起的作战思想讲究从内到外要以道德礼仪为根本,也就是说在治理士兵和带领士兵的思想理念上他还是强调品德和文化道理礼仪的修养,他不喜欢那些莽撞的、粗暴的士兵,真有儒家兵法的精髓。
(亚圣吴起)
吴起这人身上可能有不少“糟点”,他为了入仕散尽家财,使原本富裕的家境变得一贫如洗,此时他身边很多乡党都嘲笑他,认为他非常蠢,吴起恼羞成怒,杀掉了其中的30多人,后吴起远走他方,准备谋求仕途。临走前对母亲说:“不当卿相,决不回卫!” 后吴母去世,吴起确实没有按照儒家忠孝的信条而回家守孝,师傅曾申认为他不孝,遂与他断绝了师徒关系。而吴起认为文人酸腐,只知道数黑论黄、成天吓得啵,与国毫无贡献,因此他果断弃儒学兵。
后世很多学者甚至认为吴起这个人有性格缺陷,如果他身上没有这些糟点,吴起的政治生涯可谓完人一般的存在。而后来的“吴起杀妻”更是将他推上了风头浪尖,被历史扯住衣袖并一顿唾弃。不过话又说回来,李世民为了王位也是杀哥逼弟,最后李建成和李元吉都在玄武门正式下课。吴起确实是一个有糟点的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那绝对是世界军事历史上的顶流水准。吴起被后世称为“亚圣”,在军事方面,他与孙武并称,是中国历史上两座高不可攀的军事巨峰,而且除了军事才能,其他方面孙武几乎不能与吴起相提并论。
(网络图片:吴起杀妻图)
换用现在的话来说,吴起是一位复合型人才,他是孔子再传弟子的弟子,追本溯源,他是师承儒家,有迹可循,在军事方面他留下了76战不败的历史传奇。而且吴起还有两部兵书传世,较为著名的就是那部《吴子兵法》。但历史就是这样,大名鼎鼎的吴起变法未遂,最后竟然沦为政治牺牲品,惨遭奸臣谗言所陷,最后死于乱箭之刑,跟商鞅、韩信一样成了历史上令人唏嘘不已的悲情人物。
白起和吴起,在中华史上可谓猛雷贯耳一般的人物,他俩被后世军事爱好者极为推崇,两位战神在华夏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坦白说,在我心里更加推崇吴起,不知在各位心中,更喜欢其中哪一位呢?
在郑州街头邂逅信阳糍粑
1/在郑州街头邂逅信阳糍粑
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趁着周末去郑州一家较大的蔬菜批发市场置办点年货。现在购物方便,简单准备点鸡、鱼、肉、菜就行的。
没想到,在街口却有了意外惊喜——都大年腊月二十四了,还有人在郑州的街头兜售信阳糍粑。上前一打听,老人竟然是我们光山的老乡。闲聊中得知,老人和几个老乡在郑州郊外租了一处民房,常年驻扎郑州,以销售信阳糍粑为业。老几个负责在“家里”生产,他负责对外销售。老人说,今天是最后一天出摊了,明天就打道回府,准备回家过年了。
这糍粑不比年糕,年糕的材料是糯米与糙米按一定比例掺和一起在做,而糍粑的用料则全是糯米,糯米贵,所以糍粑的价格不比年糕便宜,老人的要价是六块钱一斤。我挑了一块(这玩艺不好消化,只是尝尝鲜),过秤后将近三斤,16块5毛钱,老人收了16块。
在我们老家,年关将近的味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杀年猪,另一个就是打糍粑。杀年猪的事,一个村子一年中最多有几户条件上好的人家才舍得,而打糍粑却不分贫富,家家户户都储存有几箩筐糯米用来打糍粑。
当然,我说的是六七年代的乡村,现在的乡村,年味越来越淡,已经很少有人自己在家打糍粑了。
2/渐行渐远的年味
打糍粑这活不是一个两个人能完成得了的,得靠集体的力量。时间都选在腊月农闲时,十来户人家联合起来,今天你家,明天我家,轮流着反各家的糍粑打完了,就已近年尾了。
打糍粑并不是什么技术活,只是力气活。每轮到一处,主人家得提前一天将糯米洗净、泡发,负责烧火的人也会提前过来,将泡好的糯米装进木甑里,盖严封边,隔水大火蒸熟。
这时,男人中的壮劳力就出场了,将蒸熟的糍米饭倒入石窝,几个人操起木拐,转着圈地捣,直到糯米捣成泥状便开始翻窝(翻窝算是技术活,几个人的木拐同时举起,将糯米团抛向空中,又稳又准地落回石窝),翻窝后接着捣。
下一道工序就是用石锤(也有用木锤的)砸,一人抡锤,一人翻坨,两人要配合默契才不至于翻坨人的被锤子伤到。
待石窝里的糯米完全变成晶莹如玉的一团后,再抱到案板上整形、切块,一窝糍粑算是大功造成。
虽然只是简单劳动,但对于农人们来说,却是一个绝佳的社交平台。平时都是各奔各的穷日子,除了集体出工,都是各回各家,吃糠咽菜的苦涩都关起门来过,很难有这种天天混在一起劳动、粘在一起吃喝的机会,有精神的放松,有不经意间闹出小矛盾的和解。
所以,一进入腊月,人们的笑容都是舒展的。
3/忘不掉的童年美食
村村户户打糍粑的时候,也是小孩子们的狂欢节。那时学校一般还没放假,许多孩子都是身在课堂,心却飞回了笑语喧哗的村庄。不为别的,只为是去蹭点好吃的“点心”。
那个年代穷啊,长年累月的就稀饭咸菜,小孩子们根本不知道零售是啥。顶多,家里偶尔蒸米饭了,妈妈会在灶里多添把柴,让锅里的锅巴煎厚实点,就是绝世的美味了。
能遇到打糍粑这样的美事,是绝对不能错过的。所以,放了学就往打糍粑的邻居家跑,名义上说是去看在那里帮忙的家长,其实就是奔着那点馋去的。但,脸皮还是薄,虽然看着糍粑咽着口水,也绝不会主动向人讨要。那时的我们,都是有羞涩感与廉耻心的。遇到大方的女主人,会主动从石窝里掐上一小团来,如果碰到个小气女人,一旁帮活的乡亲也不会让孩子们失望,他们会不顾小气女人的脸色,给孩子们一人掐上一团的。
至于能吃到什么“口味”的,这全靠运气。所谓的运气,就是时间点,如果放学到家恰好赶上木甑里的糯米刚蒸熟出锅,吃到嘴的就是香糯的米团;如果刚入石窝不久,米粒还没捣烂时,是软中带糯的粗糙米团,相比而言,这时的口感是最差的;最佳时机是,石窝里的糯米已完全捣成泥状,掐出一团来最适合粘糖吃的;再晚点,已经使上锤子时,就不能吃了,因为翻窝时是沾了生水的,如果真是铁了心地想吃,也有办法补救,那就是掐出一小团,拍成扁圆形的,拿灶火烤了吃,那是最香脆的。
往往,有了收获后,孩子们便又带着“美味”飞快地跑回家,家里还有少不更事鲜有出门的弟弟妹妹啊。这时,妈妈会将那团糍粑分成几小块,然后从柜子里翻出深藏不露的白砂糖,每块都粘点糖,兄妹这才分而食之。
4/四哥的一次恶作剧
当然,也会遇到恶作剧的长辈。
记得有一次,伯父家里打糍粑,我当然要跑去蹭吃了。结果被一本家哥哥给坑了。我叫他四哥,年龄和我父亲差不多,见谁都爱开个玩笑,算盘打得精,当过村里的会计,算是远近闻名的能干人。那天我放学一到伯父家,四哥就热情地招呼我,馋了吧,一会四哥给你搞点糍粑,快去厨房把手烤热了,免得糍粑粘手上了。十来岁的孩子,肯定没他精明啊,于是乖乖地跑去灶窿把手烤热。待我回到堂屋时,一屋子的人都拿奇怪的眼神看我,感觉他们都憋着一脸的坏笑。只有大伯挡在我面前,“啵、啵……白、白……”地比划个不停。大伯是个哑巴,一辈子都一个人过,虽然常年见人都“啵、白、白、啵……”的,人们都叫他“老白”。因为只是一个人过日子,所以他每年只准备了打一甑糍粑的米,当时觉得他的阻拦,是因为小气,结果,却发现自己错了。
原来,快捣好的糍粑黏性最大,手上沾点水才不至于粘到手上,如果把一双小手烤热了,再去拿糍粑,就会牢牢地黏在手上,又热又烫,我左跳右甩地也没能把那团咬手的糍粑弄掉。大伯这时端来清水,才算把我的小手解救了。末了,他还“啵、啵、啵……”地跑到四哥跟前擂了他一拳。
其实,那时大家都没有恶意,只是乡下的生活太寂寞,一次小小的恶搞,会给人们带来些许快乐。
如今,大伯和四哥已先后作古,而曾经热闹的乡村已渐趋冷寂。
5/曾经的功臣食品
曾经,糍粑是家乡的功臣食品。
之所以有这样的评价,是因其品质所决定的。别小看这一块方方正正的糍粑块子,它可是乡亲们赖以生存的方便食品。
首先,易储存。一是干存法,将糍粑切大小适当的方块,放阳光上爆晒脱水,放进竹篮里,挂于高处,可保经久不坏。另外是水存法,就是糍粑块放入水缸,注满清水,可以一存放了来年夏忙时节(不过,得注意时时换水,否则糍粑会变酸、变腐)。
其次,吃法花样繁多。时隔许久,仅我还能记起的吃法,已足以让我佩服我的乡亲们了——
最便捷的吃法——煮着吃。可以白水煮糍粑,熟了,加点盐或糖,就是一餐;也可以煮进白粥里,等白米粥快煮好时,将几块糍粑丢进粥锅里,只需一点的时间,糍粑就软糯可口了。这样,一碗本世不挡饱的稀饭就有了最厚重的内涵。这是最家常的,另外,奢侈点的,可以配米酒同煮,也可以煮糍粑下挂面……凡是你能想到的煮法都可以,它,本身就一百搭。
最原始的吃法——烤着吃。打完糍粑后,家家户户烤糍粑。最好的方法是,煮完饭的灶膛里的余烬,糍粑用火钳托着,伸进余热尚在的灶窿里,一面一面的烤。这考验的是耐心,记事时,这项高难工作一般是姥姥完成的(舅舅三年灾害里饿死了,所以姥姥一直跟我们一起生活)。糍粑烤得两面焦脆,还不破壳跑瓤为最佳。烤好的糍粑可以直接吃,那是香;也可以掰开,往中间加白糖,那叫甜。
最奢侈的吃法——炸着吃。一年中,只有过年时,父亲才会开一次油锅,炸鱼、炸肉之后,也顺便炸几块糍粑。炸过的糍粑金黄金黄的,看着就眼馋。
最耐久的吃法——糍粑果。春节前将糍粑切成薄而窄的小片,在阳光下晒干,收藏起来,想吃的时候,下油锅炸成酥脆的糍粑果。糍粑果的样子与超市的糯米条(荆果条?)相似,只是没有加糖,是纯粮口味的。经过这样一加工,算是零食了,除了自家孩子吃点,还可以用来招待那些来拜年的邻居小孩儿。
最后,糍粑还是礼节食品。春节时,家家户户走亲戚,人来客往的,不一定都在家吃饭,但总得表示下好客的热情,每拔人来了,都得强留下来吃点啥才放行,用妈妈的话说是,大新年的,来家了水也不喝一口就走,是万万不能的。
因为知道天天有客,所以每家都会提前包好饺子,来客人了,开水锅里一下,咕嘟几下就OK,但是,客人来多少的事,咱作不了主啊,饺子也有吃完的时候,现包是来不及了,这时,就由糍粑出来救场了——一碗糍粑煮挂面,再浇上点肉汤,好客之情也照样能表达。
6/三奶奶的“糍粑下挂面”
此时,我又想起了三奶奶的“糍粑下挂面”。三奶奶人生得矮小,听说话的口音不是我们当地人,不知道三爷爷是怎么把她弄到手的,那时是小孩子,也没心思过问长辈们的“艳史”。
三奶奶和我们不一个村,但由于是同族长辈,所以,每年的正月初一我们村的族叔族兄们都相邀一起去给散住在各村的本家长辈拜年。每年去到三奶奶家,她都忙得没头苍蝇似的,等我们要告辞了,她才想起进厨房,等我们走出老远了,她还倚在门前扯长了声音地喊:“都别走了,我给你们煮糍粑、下挂面吃——”
我们哪有时间回头啊,下一家的饺子正在锅里煮着的呢,再晚就烂了。有不老实的坏小子,也不忘调侃一下三奶奶:“三奶奶,快回屋吧,外面可凉了。今年糍粑煮面就免了,我们明年再来吧!”
现在还想起那时拜年的吃相,还心有余悸:第一家时是狼吞虎咽、第二家是吃半留半、第三家是敷敷衍衍、第四家是胃胀肚圆……一天下来,腿没跑瘸,人却撑傻了。
7/我的糍粑煎鸡蛋
今天的糍粑又宽又厚,买回家后我进行了简单处理,改刀切块,浸入清水中,随吃随取。
改刀时剩下一点边角料,准备做个糍粑鸡蛋。
这样的做法,是受到老妈以前做菜时的启示。那时穷,鸡蛋都有拿去换盐吃了,偶乐来客了,家里鸡蛋不多,做菜的份量不够,妈妈就会从水缸里捞出一小块糍粑,切碎后,和鸡蛋一搅拌,这样,两个鸡蛋就能做出四个鸡蛋的份量来。并且,加了糍粑的鸡蛋,绝对的别出风味,糍糯蛋香,炒菜或煎饼,都是美味。
原来想煎个蛋饼的,只是夜晚怕不好消化,临时又改成炒蛋花了,配碗米粥,呼呼一喝,就饱了。
做法超级简单。糍粑一小块切碎、加入两枚鸡蛋打散,像平时炒鸡蛋一样操作就行。因为要做炒蛋花,我加了点香葱、蒜苗与青椒,一盘零技巧的蛋花糍粑炒时蔬就OK了。
夜深了,梦中的人或许都奔波的回家的路上了吧?年关越近,乡情越怯啊。如果时光能倒流,此生我愿永远生活在豫南的那个六七年代的小村庄。
她的名字,叫“黄围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