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前沿资讯

药店飞龙是形容(世说新语|药店飞龙,何许龙也?)

导读药店飞龙是形容文章列表:1、世说新语|药店飞龙,何许龙也?2、惨绿少年、空心汤圆、酒店猛狗……这些竟然都是成语?考考孩子,认识几个3、连阿猫阿狗都是成语?!那些年被我么误会的真成

药店飞龙是形容文章列表:

药店飞龙是形容(世说新语|药店飞龙,何许龙也?)

世说新语|药店飞龙,何许龙也?

“世”说新语当成语遇上中医药

古风盛行,国潮迭起。当成语遇上中医药,又将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为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胡博士说中医系列特推出“世”说新语栏目,从中医理论角度出发,重新挖掘成语的中医价值与内涵,分享成语背后的故事与养生方法,让读者感受不一样的中医药文化。

常言飞龙在天,是相当厉害的武侠小说武功招式,古代多比喻帝王在位,亦喻事物处在最鼎盛时期。那“飞龙”在“药店”是什么意思?又与中医药有着怎样的联系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吧!

解析

飞龙,指中药龙骨。字面之意为药店里的龙骨,比喻人瘦骨嶙峋。【出处】南朝·宋·乐府《读曲歌》:“自从别郎后,卧宿头不举,飞龙落药店,骨出只为汝。”诗中描述一位独守闺房的女子,因终日思念夫君而消得人憔悴,身子瘦得像只剩一副骨架。

龙骨为何物?

龙骨,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其来源主要为古代哺乳动物如三趾马、犀类、鹿类、牛类、象类等的骨骼化石,是较常用的化石类矿物药,所含成分主要为碳酸钙、磷酸钙、氧化镁等。

传统鉴别经验认为,龙骨以质硬、表面略具光泽且常有斑纹、断面色白或具白褐相间花纹、吸湿性强者为佳,断面无吸湿性、烧之发烟有异臭者不可供药用。

【性味】甘、涩,平。归心、肝、肾经。

【功能主治】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常用于治疗心神不宁,心悸失眠,惊痫癫狂;肝阳眩晕;滑脱诸证;湿疮痒疹,疮疡久溃不敛等。

【用法用量】煎服,15~30克;外用适量。镇惊安神,平肝潜阳多生用,收敛固涩宜煅用。

【使用注意】湿热积滞者不宜使用。

龙骨的多用性

龙骨药用历史悠久,早在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便用龙骨与牡蛎、桂枝、芍药等组成桂枝龙骨牡蛎汤,用以治疗心悸、神昏等证;

又有《医学衷中参西录》所载安冲汤,与白术、黄芪等配伍使用,主治脾气虚弱、冲脉不固、妇女月经过多、过期不止、不时漏下等;

再有《中医儿科学》的参附龙牡救逆汤,和人参、制附子等同用,临床常用于肺炎、腹泄、心力衰竭、急慢性胃肠炎吐泄过多以及某些危重病症出现的休克早期症状;还有诸如龙骨加麻黄根,治疗产后虚汗不止等等。

来源:“胡世云主任”公众号

执行编辑:卢悦明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

惨绿少年、空心汤圆、酒店猛狗……这些竟然都是成语?考考孩子,认识几个

来源:首都教育

孩子的书桌上

少不了一本《中华成语词典》

他们的脑袋里

也装满了一箩筐的成语素材

但正所谓“学海无涯”

还有不少“冷门”的四字成语

一般人闻所未闻、不知其意

甚至怀疑“这竟然也是个成语?”

不信就往下看

考考孩子认识几个?

“食物”类

空心汤圆——空心的汤圆?哀梨蒸食——把伤心的梨蒸着吃?这些夹着食物字眼的成语,却和食物没多大关系。

擦擦嘴角的口水,打开你的脑洞,猜猜它们的意思吧!

/释义/

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利或不能落实的诺言。

/出处/

茅盾《“九一八”周年》

/释义/

晋朝时期,金陵哀仲家种的梨味道鲜美,入口便化解了,如果蒸一下就会变了味道。比喻不识货,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

/释义/

商朝初年,商汤外出,见野外有人张四面网网动物,他对天而祷告:“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商汤笑着说:“可以了。”就命人去掉三面网,说:“想左就左,想右就右,一切都入网。”诸侯们听说后称赞商汤德行很高,能自动网罗一切。泛言普施仁德。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殷本纪》

“人物”类

面色惨绿?手捧荷花?瘦得像羊?这些带“人”的成语,描述的究竟是什么人?悄悄透露一句,“无肠公子”竟然指的是动物!

绿

/释义/

惨绿:浅绿,指服色。原指穿浅绿衣服的少年。后指讲究装饰的青年男子。

/出处/

唐·张固《幽闲鼓吹》

指夏时衣着华美,冬季却因冬装价昂而无力置办冬装的人。

/出处/

清《冷眼观》

/释义/

东汉光武帝刘秀对太学博士非常重视,每逢腊月三十,就特别下诏赏赐每位博士一只羊。有一年遇到分羊难题,众人争论不休时,博士甄宇径直牵走了其中最小最瘦的羊。因此,“瘦羊博士”形容克己让人的人。

/出处/

南朝·范晔《后汉书·甄宇传》

/释义/

指螃蟹。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登涉》

/释义/

战国时期,晋国勇士冯妇敢赤手空拳打老虎,后来他宣布再也不打老虎从此专心读书。一天他与朋友去郊外玩,看见很多人在围攻一只老虎,但不敢上前。冯妇走上前去抓住老虎一摔就把老虎摔死了,他的朋友说:“你又重操旧业了。”因此,该成语比喻重操旧业的人。

/出处/

战国《孟子·尽心上》

“动物”类

酒店里的猛狗,药店里的飞龙,夜哭的蛤蟆……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词典里缺少的。成语里的“动物世界”真令人摸不着头脑!

/释义/

古时有一个卖酒的人,使用的器皿很清洁,挂出的招牌也很醒目,酒却因卖不出去而发酸,于是向附近邻里询问其中的原因。

邻居说:“您家的狗很凶,别人拿着酒器进入(您家的酒店),狗就迎上来咬他,这就是您家的酒会卖不出去而发酸的原因啊。”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猛狗”不远离,再好的“酒”都会变酸。人要注意“审择左右”,亲贤者远小人,以趋利避害。

/出处/

春秋时期《晏子春秋·内篇问上》

/释义/

烫猪,指杀死猪后用开水烫,以便去毛。比喻白出力,无效果。

/出处/

沙汀《淘金记》

/释义/

博士买了一头驴子,写了三纸契约,没有一个“驴”字。讥讽写文章长篇累牍而说不到点子上。

/出处/

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释义/

比喻人瘦骨嶙峋。

/出处/

南朝·宋·乐府《读曲歌》

鹿

鹿

形容平庸,无作为。

/出处/

清·陆陇其《答曹微之进士书》

/释义/

蛤蟆于夜晚哭泣。形容毫无根据诬陷好人。

/出处/

宋·苏轼《艾子杂说》

比喻两个人高下判别极大。

/出处/

唐·韩愈《符读书城南》

“怪奇怪”类

冬日可爱——冬天为什么会“可爱”?灯火可亲——可以靠近的灯火?看似毫无关联的汉字组合,竟然是从古书中流传至今的成语。不过,它们的实际意义可就难猜喽~

/释义/

如同冬天里的太阳那样使人感到温暖、亲切。比喻人态度温和慈爱,使人愿意接近。

/出处/

先秦·左丘明《左传·文公七年》

/释义/

指秋夜凉快,不觉灯火之热,为读书之好时节。

/释义/

意思是桂花林中的一枝花。原为晋时郤诜的自谦语,后称誉人才学出众。

/出处/

唐·《晋书·郤诜传》

/释义/

弄:玩耍。意思是年幼时不爱玩耍。

/出处/

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九年》

/释义/

旧时哀悼人去世的话。

/出处/

先秦·左丘明《左传·昭公三年》

“不像成语”类

还有一些四字成语,我们明明成天挂在嘴边,却总把它们当作是口语表达。今天,就为它们好好证明一下“身份”!

出自宋·叶梦得《避暑录话·下·旧说崔慎为瓦棺寺僧后身》。比喻处在对重大事情需要决定怎样选择的境地。

出自汉·刘向《说苑·杂言》。比喻为珍惜自己的名声,谨慎。

出自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形容事情或说话十分可笑。

形容关系十分亲密。

意思是由于不像样、不中看或经不起挑剔而不好意思亮出来。

见于汉·班固《白虎通·封公侯》。指出嫁的女儿心思朝外,向着丈夫。

西

指没有东西吃,空着肚子,只能喝着冬天寒冷的风度日。

比喻利用现成的条件办事。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等着米来下锅烧饭,比喻生活困难,缺少钱用。

一溜看下来,你是不是也在感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呢?毕竟,抛开成语们的含义不谈,只判断是否是成语,就可能耗尽我们毕生的力气和知识。

最后送上一个彩蛋,考考自己究竟掌握了几个有趣的冷门成语呢?

成语作文大解码

从前有位惨绿少年,他冬日可爱,深受酒店猛狗的上司器重。在他的衬托下,同事们都鹿鹿鱼鱼、被认为拿不出手。可惜好景不长,原上司转任,新上司只会给他空心汤圆。他逐渐茶饭不思、药店飞龙,没过多久便一命呜呼。在他的追悼会上,大家惋惜:“唉,这么好的同志,怎么又弱一个!”

连阿猫阿狗都是成语?!那些年被我么误会的真成语

在你的印象中,“加减乘除”“喝西北风”,“阿猫阿狗”“卿卿我我”,是成语吗?

如此具有高度迷惑性,央视主持人撒贝宁也被打脸了。

一起来看看,那些年我们误会过的真成语。

“加减乘除”出自《红楼梦》中的《留余庆》:乘除加减,上有苍穹,指事情此消彼长。

西

“喝西北风”出自《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叫我们管山吃山,管水吃水,都象你这一毛不拔,我们喝西北风。”


现在我们所说的阿猫阿狗,并不指真的猫和狗它符合成语的一个标准,有延展性。

“卿卿我我”形容两个人恩爱,只有恩爱才能管对方叫“卿”

《世说新语·惑溺》:“我不卿卿,谁当卿卿?”可理解为“我不管你叫卿,谁能管你叫卿?”

除此之外,你知道“破马张飞”“油渍麻花”“又弱一个”“风吹马耳”也是成语吗?甚至“想当然”也是成语!

1.又弱一个

又弱一个,汉语成语,弱:丧失、减少。又少一个,意思是哀悼人去世。
出自《左传·昭公三年》:“二惠竞爽犹可,又弱一个焉,姜其危哉!”

2. 风吹马耳

风吹马耳,汉语成语,解释是比喻对别人的话无动于衷。另有“马耳东风”一说,意思雷同。

出自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3. 想当然

想当然,汉语成语,凭唯心主义的没有根据的推测来断定,指臆断,不根据实际情况,以为事情和结论一定是如此,单凭自己的主观看法下结论。

出自南朝·宋·范晔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融传》:“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4. 药店飞龙

药店飞龙,汉语成语,飞龙:指中药龙骨,即药店里的龙骨,比喻人瘦骨嶙峋。

出自《南朝·宋·乐府《读曲歌》:“自从别郎后,卧宿头不举,飞龙落药店,骨出只为汝。”

5. 铁板一块

铁板一块,汉语成语,意思是比喻结合紧密,不可分割的整体。

出自吴晗《朱元璋传》第七章:“朱元璋和这个集团的首脑人物,尽管在过去同生死,共患难,但并不是铁板一块。”

6. 博士买驴

博士买驴,汉语成语,意思是博士买了一头驴子,写了三纸契约,没有一个“驴”字;讥讽写文章长篇累牍而说不到点子上。

出自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邺下谚曰: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

7. 蛤蟆夜哭

蛤蟆夜哭,意思是蛤蟆于夜晚哭泣,形容毫无根据诬陷好人。

出自宋·苏轼《艾子杂说》:“复闻有言曰:‘吾今幸无尾,但恐更理会蝌蚪时事也。’”

8. 空心汤圆

空心汤圆,汉语成语,意思是指徒有虚名,并无实利可图的东西。

出自茅盾《“九一八”周年》:“华盛顿也许要来‘周年’:重申《九国条约》,再给高等华人空心汤圆。”

9. 冬日可爱

冬日可爱,汉语成语,意思是如同冬天里的太阳那样使人感到温暖、亲切;比喻人态度温和慈爱,使人愿意接近;像冬天的太阳值得人们去喜爱。

出自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文公七年》:“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杜预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10. 夏日可畏

夏日可畏,汉语成语,意思是像夏天酷热的太阳那样使人可怕。比喻为人严厉,令人敬畏。

出自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文公七年》:“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杜预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法律版网红成语来啦!知道一个叫厉害,知道两个叫学霸,知道三个叫大神,知道全部叫……

法制日报 2020-06-16 09:15:49

炎炎夏日,

除了冰镇西瓜能让我们感受快乐,

网上冲浪也是获取快乐的源泉。

但更多时候,

网上冲浪带给我们的是

对自己知识储备的怀疑。

近日的微博上,

一条#那些不像成语的成语#的话题,

成功引起网友们热议。

什么“药店飞龙”“无肠公子”“冬日可爱”,

一个个看起来异常“无厘头”的词语,

竟然可以称得上是“正经成语”?!

不少网友表示一头雾水,

感觉自己学了个“假语文”。

渊博如法报君,

必须要给大家安排一波

法律版“网红成语”,

让大家一起在

知识的海洋中翱(懵)翔(圈)!

1.奇请比它

多年寒窗苦读,

在知识的海洋里奋力翻滚。

这四个字愣是盯着看了十分钟,

也没有琢磨透其中奥义。

明明每个字都认识,

可连连在一起就让自己的理解能力

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成语解释↓

比喻在法律正文以外,

另引条文进行判案。

出自↓

《汉书·刑法志》:“律令烦多,百有余万言,奇请比它,日以益滋。”

看完解释的你:

2.抱蔓摘瓜

经历了上一题的惨败,

看见这四个字

大家心中一定沉稳了许多。

语文老师的悉心教导犹在耳畔,

多数朋友能一眼识破

抱蔓摘瓜有“顺藤摸瓜”的意思。

成语解释↓

顺藤摸瓜。比喻扩大案情,牵连无罪的人。

出自↓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黄台瓜辞》:“种瓜黄台下,瓜熟了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自可,摘绝抱蔓归。”

看完解释的你:

3.舞文弄墨

这题肯定有不少朋友会迅速抢答,

舞文弄墨这谁都知道,

就是卖弄文采呗。

可转念一想,

这四个字和法律又有什么关系呢?

成语解释↓

舞、弄:故意玩弄;文、墨:文笔。故意玩弄文笔。原指曲引法律条文作弊。后常指玩弄文字技巧。

出自↓

《隋书·王充传》:“明习法令,而舞弄文墨,高下其心。”

看完解释的你:

4.深文曲折

小脑瓜飞速思考,

泛起了无数小问号。

深文曲折?

难道是说文章写得很深刻难懂?

也可以理解成法律条文难懂?

成语解释↓

歪曲地援引法律条文,不露痕迹地陷人于罪。

出处↓

《宦海》第六回:“他却要卖弄自己的精明,张大自家的势焰,深文曲折的送了这个人的脑袋,方才觉得心中舒服。”

看完解释的你:

5.麾之即去

让他走就走,

难道是形容权力大,

能差遣别人的意思吗?

可这个成语与法的联系是……

成语解释↓

命令他走就离开。形容服从指挥,听候调遣。

出处↓

宋·辛弃疾《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勿使近》词:“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之须来。’”

看完解释的你:

6.目无三尺

目光看不到三尺之外的东西,

这个成语难道不是眼光短浅的意思吗?

学到这里,

屡屡受挫的朋友们怕是只敢在心中嘀咕,

“这又是什么幺蛾子”?

成语解释↓

不把法律放在眼里。形容违法乱纪,胡作非为。三尺,指法律。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

出处↓

清·王士祯《居易录续谈》:“光天化日之下,岂容奸孽余党,胆大泼天,目无三尺。”

看完解释的你:

7.网漏吞舟

根据之前的经验,

仅仅靠字面意思去猜测,

基本达不到及格线水平,

放弃挣扎后选择快乐阅读解释。

成语解释↓

网:渔网,比喻法网;吞舟:吞舟的大鱼,比喻大奸。网里漏掉吞舟大鱼。比喻法律太宽,使重大的罪犯也能漏网。

出处↓

《史记·酷吏列传序》:“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

看完解释的你:

8.肺石风清

这四个字读起来,

就让人有一种如喝了枇杷糖浆的舒爽之感。

所以这个成语一定是天朗气清,

空气清新呼吸舒爽的意思吧?!

成语解释↓

百姓可以站在上面控诉地方官。比喻法庭裁判公正。

出处↓

《周礼·秋官·大司寇》:“凡远近茕独老幼之欲有复于上而其长弗达者,立于肺石三日,士听其辞,以告于上而罪其长。”

看完解释的你:

9.鼠牙雀角

每一个字都很生动,

可是问天问大地,

小动物的体貌特征,

和法律有几毛钱的关系?

第n 1次陷入深深自我怀疑中。

成语解释↓

鼠、雀:比喻强暴者。原意是因为强暴者的欺凌而引起争讼。后比喻打官司的事。

出处↓

《诗经·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

看完解释的你:

10.匕鬯不惊

翻遍了自己文化知识储备库,

也没搞清第二个字是啥意思,

就更别提搞懂整个成语了。

很多朋友一定栽倒在了这里,

再次试图如咸鱼般愉快地翻阅解释。

成语解释↓

匕:古代的一种勺子;鬯:香酒;匕和鬯都是古代宗庙祭祀用物。形容军纪严明,所到之处,百姓安居,宗庙祭祀,照常进行。

出处↓

《周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看完解释的你:

11.不擒二毛

看完这四个字,

除了再次满脑子画上了小问号,

还一定不断地在心中发出了灵魂疑问:

二毛是谁?

为什么把不抓他写进了成语?

成语解释↓

古代战争法里彰显人道主义的规定。擒:捉拿,捕获。二毛:指头发斑白,引申为上年纪的人。不捕获年长的人。

出处↓

《左传·子鱼论战》:“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看完解释的你:

12.水懦民玩

学习到这里,

懵圈情绪基本已经占领智商的高地了。

两眼一闭,

只想求助远在天边的语文老师。

成语解释↓

懦:怯懦,软弱;玩:轻视。比喻法令、政策过宽,百姓就会轻视,不遵守,以至犯罪。

出处↓

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三折:“贵脚踏践地,使下官喜从天降。”

看完解释的你:

13.十二金牌

十二金牌?

是谁能获得十二块金牌??

一定是形容某人才能优秀的意思吧!

大胆猜测一下,

这内在含义是……

成语解释↓

金牌:宋代敕书及紧急军命,用金字牌,由内侍省派人速送。比喻紧急的命令。

出处↓

《宋史·岳飞传》:“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金字牌。”

看完解释的你:

14.金口木舌

如果运用拆分法来分析这个成语,

嘴巴是镶金的、舌头是木雕的,

显然这个分析方法是跑偏的,

继续发出灵魂拷问,

这个词和法有什么神奇关联?

成语解释↓

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

出处↓

汉·扬雄《法言·学行》:“天之道不在仲尼乎?仲尼驾说者也;不在兹儒乎?如将复驾其所说,则莫若使诸儒金口而木舌。

看完解释的你:

15.急急如律令

这五个字难道不是经常出现在影视剧中,

斩妖除魔时所说的“咒语”?

“咒语”竟然是成语,

难怪妖怪们会迅速被降服,

原来是被知识冲昏了头。

成语解释↓

本是汉代公文用语,后来道士或巫师亦用于符咒的末尾。如同法律命令,必须立即遵照执行。

出处↓

唐·白居易《祭龙文》:“若三日之内,一雨滂沱,是龙之灵,亦人之幸。礼无不报,神其听之!急急如律令。”

看完解释的你:

看了这么多“不像成语的成语”,

有用的知识一定又增加了!

在这次学习中,

你能猜中几个成语的意思?

或是还有哪些类似的成语想告诉大家?

欢迎在留言区与我们分享!

学无止境,

让我们一起快乐积极地get新知识吧!

来源:法制日报(综合整理:李一鸣 柳源远)

这些奇奇怪怪的成语,看上去一点儿也不像成语

成语生僻文学文化

成语是个宝藏。

不知道你小时候是否曾和我一样,抱着一本成语字典可以看一天,专挑里面的典故寓言,沉迷寥寥数个汉字背后的奇闻异事之中。

也曾惊叹几个字背后巨大的信息量,也被这些字节朗朗上口的音韵折服,特别是上学写作文的时候,只要用上几个成语,似乎就显得分外“有文化”起来。

其实成语无非是人们约定俗成,有着固定结构和含义的说法。所以,尽管有些词看上去奇奇怪怪,但是不要怀疑,他们真的就是成语。

以下内容来源自「豆瓣鹅组」

楼主ID:跳水冠军陆依萍

出自南朝·宋·乐府《读曲歌》,比喻人瘦骨嶙峋。

“自从别郎后,卧宿头不举,飞龙落药店,骨出只为汝。”

出自《晏子春秋·内篇问上》,为春秋齐国上大夫晏婴作的一则寓言:因酒店有猛狗,所以客人不敢入内,导致生意萧条,好酒变酸。

借此比喻一个英明的领导者要注意审择左右,顾全大局,亲贤臣远小人,以趋利避害。

“人有酤酒者,为器甚洁清,置表甚长,而酒酸不售。问之里人其故。里人曰: “公之狗猛,人挈器而入,且酤公酒,狗迎而噬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夫国亦有猛狗,用事者是也。有道术之士,欲干万乘之主,而用事者迎而齕之,此亦国之猛狗也。”

出自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讥讽写文章长篇累牍,但说不到点子上。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邺下谚曰: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

出自《艾子杂说》(相传为苏东坡所撰,假托一个名为艾子的战国时人对现实世界进行褒贬和讽喻)中的一则寓言:龙王下命令明天斩杀有尾巴的动物,蛤蟆听后也哭了起来,鼋觉得很奇怪。蛤蟆解释它害怕追溯到蝌蚪时代,那也在诛杀之列。

比喻无端诬陷好人。

艾子浮于海,夜泊岛峙中,夜闻水下有人哭声,复若人言,遂听之。其言曰:“昨日龙王有令:’应水族有尾者斩。‘吾鼍也,故惧诛而哭。汝蛤蟆无尾,何苦?”复闻有言曰:“吾今幸无尾,但恐更理会科斗时事也。”

出自茅盾《九一八周年》,比喻徒有虚名,并无实际利益可图。

茅盾《“九一八”周年》:“华盛顿也许要来‘周年’:重申《九国条约》,再给高等华人空心汤圆。”

出自汉朝班固《白虎通·封公侯》,旧谓女子出生时面朝外,有出嫁从夫之义。后指出嫁的女儿心思朝外,向着丈夫。

“以男生内向,有留家之义;女生外向,有从夫之义。”

出自《左传·文公七年》,如同冬天里的太阳那样使人感到温暖、亲切,比喻人态度温和慈爱,使人愿意接近。

“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杜预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出自《后汉书·甄宇传》中,李贤注引的《东观汉记》,比喻能克己让人之人。

“建武中,(甄宇)为州从事,征拜博士。”(《后汉书》)

“建武中每腊,诏书赐博士一羊。羊有大小肥瘦。时博士祭酒议,欲杀羊分肉,……宇因先自取其最瘦者,由是不复有争讼。”(《东观汉记》)

出自唐代张固的《幽闲鼓吹》,意思是原指穿浅绿衣服的少年。后指讲究装饰的青年男子,引申为风度翩翩的青年男子。(这个词居然是夸人的。)

“客至,夫人垂帘视之,既罢会,喜曰:‘皆尔之俦也,不足忧矣,末座惨绿少年何人也?’答曰:‘补阙杜黄裳。’夫人曰:‘此人全别,必是有名卿相。”

注:“惨”通“黪”,指色彩暗淡。因此惨绿指浅绿色,并无悲惨之意。

出自清代王浚卿《冷眼观》,比喻人在夏时冶游中衣着华美,但冬季却无力置办冬装者(因冬装价格昂贵)。

“你不晓得他们那班荷花大少的厉害呢,到堂子里来拜相,身边是奉旨不带分文的。”

出自唐代韩愈《符读书城南》,比喻同时的两个人,却差距极大,高下立判。

“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

出自宋代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崔群游览湖南东寺,见鸟雀在佛像头上拉屎,就对住持说鸟雀没有佛性,对佛大不敬,住持说鸟雀有佛性,在佛头上拉屎,是因为鸟雀知晓佛性慈善,容忍众生。

本意为指佛性慈善。后多比喻不好的东西放在好东西上面,玷污了好东西。

崔相公入寺,见鸟雀于佛头上放粪,乃问师曰:‘鸟雀还有佛性也无?’师曰:‘有。’崔曰:‘为什么向佛头上放粪?’师曰:‘是伊为什么不向鹞子头上放?’”

出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比喻事情或说话十分可笑。

“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出自清代陆陇其 《答曹微之进士书》,比喻平庸,无作为。

“弟恐鹿鹿鱼鱼,不足以当鼎植耳。”

出自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传说历史上诸葛亮常手执羽扇指挥作战,军师也多执羽扇。比喻出谋划策。

“大家都说他是一个摇鹅毛扇的,是一个唱傀儡戏的提线的人。”

出自五代王定宝《唐摭言》,比喻昏庸浅陋的知识分子。

“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作鲁公。”

出自《庄子·人间世》,第一个止字是留止的意思,第二个止字是助词,指喜庆。意为留住喜庆和吉祥。

“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出自《周易》 革卦。幼豹长大退毛,逐渐疏朗焕散,毛变得富有光泽和文采,以此比喻君子的成长。通过不断的学习修养,最终成为一个高品质的人。也比喻人的行为变好或势位显贵。

“大人虎变,小人革面,君子豹变。”

出自五代李瀚《蒙求》诗中的徐子光集注。典故汉朝时期,司马徽从不说别人的短处,与人说话时,从来不问别人的好恶,都说好话。一个同乡来问他安否,他回答好。有一个说自己的儿子死了,他也说大好。妻子骂他缺德,别人死了儿子为什么还要说好,司马徽说:“你的话也太好了。”

比喻老好人是非不分,事理不明。

“(后汉司马徽)口不谈人之短。与人语,莫问好恶,皆言好。有乡人问徽安否,答曰好。有人自陈子死,答曰大好。妻责之曰:人以君有德,故相告,何忽闻人子死,便言好!徽曰:卿言亦大好。”

出自《汉书·扬雄传赞》,比喻著作太过高明或晦涩而不被理解。

“巨鹿侯芭常从(扬)雄居,受其《太玄》《法言》焉。刘歆亦尝观之,谓雄曰:‘空自苦!今学者有禄利,然尚不能明《易》,又如《玄》何?吾恐后人用覆酱瓿也。'雄笑而不应。”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