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毒成为头号毒品(商店扒手吸食头号毒品 全身溃烂仍不忘盗窃)
冰毒成为头号毒品文章列表:
- 1、商店扒手吸食头号毒品 全身溃烂仍不忘盗窃
- 2、最新报告:中国现有吸毒人员超240万 冰毒成头号毒品
- 3、冰毒成为头号滥用毒品 35岁以下男性为毒品滥用主要群体
- 4、又一年国际禁毒日,头号毒品竟成了它!
- 5、又一年国际禁毒日,头号毒品竟成了它!
商店扒手吸食头号毒品 全身溃烂仍不忘盗窃
一名41岁的商店扒手艾玛·戴维斯成为英国第一位因注射"世界头号毒品"鳄鱼(krokodil)而全身溃烂的人。戴维斯左小腿皮肤大面积溃烂,十指已残缺不全,面目全非。
据《每日邮报》2月6日报道,戴维斯和一名同伙在英国格洛斯特市的三家商店里,偷窃了总价值超过900英镑的商品。去年8月,她因为注射"鳄鱼"入院治疗,缺席在切尔腾纳姆法院的庭审,从而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在注射"鳄鱼"后,戴维斯因血液感染、手臂等不同身体部位出现大面积溃疡。
"鳄鱼"是一种具有强烈腐蚀性的甲类毒品,其毒性相当于海洛因的十倍。注射后,吸毒者会血管破裂,皮肤变绿,还会伴有血栓、坏疽、脓肿和鳄鱼皮等一系列并发症。
该毒品最先出现在俄罗斯,它在当地被称为"食人药",随后又出现在乌克兰、哥伦比亚等国。在英国,对"鳄鱼"上瘾的人数正在逐年增加。专家说,只需要一次小剂量注射,它就可以导致皮肤大面积溃烂。
2月3日,曾缺席庭审的戴维斯出现在切尔腾纳姆法院,承认盗窃行为。2月5日,戴维斯的律师克莱尔·巴克利告诉法院:"她想要继续自己的生活,她想要一个康复的处方。她很清楚,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她很快就会死去。"
巴克利为其辩护称:"由于多年的毒品滥用,戴维斯去年心脏病两次发作过,同时还伴有中风、丙肝和深静脉血栓等症状。戴维斯偷东西也只是想换取食物和毒品。"
法院判处戴维斯12个月的社区服务,其中包括30天的康复治疗,并处以220英镑的罚款。
(编辑:朱茜)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最新报告:中国现有吸毒人员超240万 冰毒成头号毒品
今天(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近日,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2018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显示,禁毒形势得到改观,现有吸毒人员数量首次出现下降。
除了吸毒人员数量出现“拐点”,毒品形势还呈现哪些特点?
今天,通过一组图,一起了解。
“金三角”地区 罂粟产量下降
缅甸和老挝北部地区是传统的“金三角”毒源地。近年来,缅甸、老挝政府加大相关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力度,加大禁毒执法力度。中国和缅甸、老挝的禁毒部门还联合开展了卫星遥感监测罂粟种植,如此一来,缅甸、老挝北部罂粟种植的面积、区域以及具体的坐标点就能被掌握。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金三角”地区的海洛因仍是我国国内消费海洛因的最主要来源。除了对我国渗透海洛因、冰毒片剂以外,这个地区也开始生产晶体冰毒和氯胺酮。
南美可卡因来势凶猛
境外毒源威胁,除了“金三角”地区的毒品,还有南美可卡因。三年来,南美贩毒集团与境内毒贩相互勾结,可卡因毒品入境量在2018年高倍递增,走私态势凶猛。
可卡因走私事态凶猛,究其原因,国家禁毒办副主任高伟表示,首先,在南美地区,古柯(可卡因可由古柯树叶中分离)的种植有增加的趋势。其次,随着贸易的活跃和海运的日趋频繁,很多毒贩由航空方式少量贩卖,转为海上大宗贩卖。此外,南美的贩毒集团和我国一些毒贩勾结,把南美可卡因贩运到中国的东南沿海,囤积之后,再伺机走私到香港、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吸毒人员数量首次出现下降
有效遏制毒品的社会危害,就要有力控制吸毒人员的数量增长。
专家表示,吸毒人员数量下降,关键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控制增量,以青少年为重点,大力加强毒品的宣传教育;另一方面则是减少存量,对已经吸毒的人员采取帮教措施。目前,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等机构,全国有大约3万个,近10万名禁毒社工开展着相关的工作。
冰毒成“头号毒品” 吸食大麻情况突出
在世界范围内,约有1.8亿人滥用大麻。近年来,加拿大在全国范围内对大麻放松了管控,美国的一些州也对大麻合法化。一些年轻人对毒品的认识不够深刻,认为这是一种潮流、时髦,便盲目地去吸食大麻。
2018年中国警方缴获毒品总量明显下降
对此,专家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内加大了对制毒犯罪的打击力度。例如,前几年广东一些地区是制毒犯罪的重灾区,大案频出。随着这两年加大打击力度,加大管控力度,这些地区的制毒活动受到了极大的遏制。
来源:央视新闻
冰毒成为头号滥用毒品 35岁以下男性为毒品滥用主要群体
6月24日,从湖北省禁毒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8年,全省公安机关共破获毒品案件6094起,抓获涉毒人员6346人,缴获各类毒品4.45吨,缴毒量创历年之最。
会上还透露,2018年,湖北省公安机关摧毁制毒厂点11个,缴获易制毒化学品62.21吨;查处吸毒人员31120人次,强制隔离戒毒11192人次,社区戒毒(康复)10913人次,铲除罂粟等毒品原植物10.22余万株,清查公共娱乐场所1.2万余家。强制隔离戒毒、医疗约束戒毒、社区康复戒毒“三戒联动”新模式和争创“禁毒先锋号”工作受到国家禁毒办充分肯定,予以全国推广。
截至目前,在湖北省所有县市区均建成集动态管控、戒毒治疗、心理矫正、帮扶救助、就业扶助、宣传教育“六位一体”的中心戒毒智慧社区850余个,工作站2900余个,配备专兼职禁毒社工6500余人,正在执行社区戒毒康复25600余人,执行率达99.2%。
当前,湖北省毒品问题治理取得一定成效,现有吸毒人数和新增吸毒人数呈“双下降”趋势,但冰毒成为头号滥用毒品,35岁以下男性仍为毒品滥用主要群体。
受一些国家大麻“合法化”的政策影响,在鄂外籍人员、留学归来人员的大麻滥用问题呈上升趋势。以新精神活性物质为代表的第三代毒品开始出现,据国家毒品实验室检测,2018年全国新发现新精神活性物质31种,以青少年在娱乐场所滥用为主。
后期,湖北省各级禁毒部门将加强全民禁毒宣传教育,强化吸毒人员服务管理,“零容忍”态度严打毒品犯罪,加大易制毒化学品管制力度,持续深入开展“飓风扫毒、肃毒攻坚、净毒宣导”三大行动,坚决遏制毒品问题蔓延。(谢冰林 李宗吾)
又一年国际禁毒日,头号毒品竟成了它!
今天(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近日,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2018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显示,禁毒形势得到改观,现有吸毒人员数量首次出现下降。
除了吸毒人员数量出现“拐点”,毒品形势还呈现哪些特点?通过一组图,一起了解。
“金三角”地区 罂粟产量下降
缅甸和老挝北部地区是传统的“金三角”毒源地。近年来,缅甸、老挝政府加大相关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力度,加大禁毒执法力度。中国和缅甸、老挝的禁毒部门还联合开展了卫星遥感监测罂粟种植,如此一来,缅甸、老挝北部罂粟种植的面积、区域以及具体的坐标点就能被掌握。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金三角”地区的海洛因仍是我国国内消费海洛因的最主要来源。除了对我国渗透海洛因、冰毒片剂以外,这个地区也开始生产晶体冰毒和氯胺酮。
南美可卡因来势凶猛
境外毒源威胁,除了“金三角”地区的毒品,还有南美可卡因。三年来,南美贩毒集团与境内毒贩相互勾结,可卡因毒品入境量在2018年高倍递增,走私态势凶猛。
可卡因走私事态凶猛,究其原因,国家禁毒办副主任高伟表示,首先,在南美地区,古柯(可卡因可由古柯树叶中分离)的种植有增加的趋势。其次,随着贸易的活跃和海运的日趋频繁,很多毒贩由航空方式少量贩卖,转为海上大宗贩卖。此外,南美的贩毒集团和我国一些毒贩勾结,把南美可卡因贩运到中国的东南沿海,囤积之后,再伺机走私到香港、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吸毒人员数量首次出现下降
有效遏制毒品的社会危害,就要有力控制吸毒人员的数量增长。
高伟表示,吸毒人员数量下降,关键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控制增量,以青少年为重点,大力加强毒品的宣传教育;另一方面则是减少存量,对已经吸毒的人员采取帮教措施。目前,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等机构,全国有大约3万个,近10万名禁毒社工开展着相关的工作。
冰毒成“头号毒品” 吸食大麻情况突出
在世界范围内,约有1.8亿人滥用大麻。近年来,加拿大在全国范围内对大麻放松了管控,美国的一些州也对大麻合法化。一些年轻人对毒品的认识不够深刻,认为这是一种潮流、时髦,便盲目地去吸食大麻。
2018年中国警方缴获毒品总量明显下降
对此,高伟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内加大了对制毒犯罪的打击力度。例如,前几年广东一些地区是制毒犯罪的重灾区,大案频出。随着这两年加大打击力度,加大管控力度,这些地区的制毒活动受到了极大的遏制。
今年以来法院判处
毒品犯罪分子重刑率达26.38%
2018年以来,人民法院认真履行禁毒职责,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作用,坚持依法从严惩处毒品犯罪。2018年,全国法院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至死刑的毒品犯罪分子26443人,重刑率为24.11%;今年1至5月,判处重刑人数10029人,重刑率为26.38%,均高出同期全部刑事案件重刑率十几个百分点。
据悉,人民法院审理的毒品犯罪案件数在2015年达到历史最高点后,2016年开始回落,2018年同比继续下降。其中,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案件占主导,比例为66.5%,容留他人吸毒犯罪案件占比为24.8%。
检察机关17个月批捕
毒品犯罪案近14万人
2018年至2019年5月,全国检察机关共批捕毒品犯罪案件近14万人,起诉毒品犯罪案件16.4万余人,同比分别下降9.69%、9.63%。毒品犯罪案件量在全部刑事案件中,仅次于危险驾驶和盗窃犯罪,排第3位。
司法部:累计收治强制
隔离戒毒人员144.4万余人
成果属于昨天,
前路依然漫漫!
禁绝毒品,
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声明:本文素材来源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在此致谢!
又一年国际禁毒日,头号毒品竟成了它!
今天(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近日,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2018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显示,禁毒形势得到改观,现有吸毒人员数量首次出现下降。
除了吸毒人员数量出现“拐点”,毒品形势还呈现哪些特点?通过一组图,一起了解。
“金三角”地区 罂粟产量下降
缅甸和老挝北部地区是传统的“金三角”毒源地。近年来,缅甸、老挝政府加大相关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力度,加大禁毒执法力度。中国和缅甸、老挝的禁毒部门还联合开展了卫星遥感监测罂粟种植,如此一来,缅甸、老挝北部罂粟种植的面积、区域以及具体的坐标点就能被掌握。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金三角”地区的海洛因仍是我国国内消费海洛因的最主要来源。除了对我国渗透海洛因、冰毒片剂以外,这个地区也开始生产晶体冰毒和氯胺酮。
南美可卡因来势凶猛
境外毒源威胁,除了“金三角”地区的毒品,还有南美可卡因。三年来,南美贩毒集团与境内毒贩相互勾结,可卡因毒品入境量在2018年高倍递增,走私态势凶猛。
可卡因走私事态凶猛,究其原因,国家禁毒办副主任高伟表示,首先,在南美地区,古柯(可卡因可由古柯树叶中分离)的种植有增加的趋势。其次,随着贸易的活跃和海运的日趋频繁,很多毒贩由航空方式少量贩卖,转为海上大宗贩卖。此外,南美的贩毒集团和我国一些毒贩勾结,把南美可卡因贩运到中国的东南沿海,囤积之后,再伺机走私到香港、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吸毒人员数量首次出现下降
有效遏制毒品的社会危害,就要有力控制吸毒人员的数量增长。
高伟表示,吸毒人员数量下降,关键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控制增量,以青少年为重点,大力加强毒品的宣传教育;另一方面则是减少存量,对已经吸毒的人员采取帮教措施。目前,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等机构,全国有大约3万个,近10万名禁毒社工开展着相关的工作。
冰毒成“头号毒品”
吸食大麻情况突出
在世界范围内,约有1.8亿人滥用大麻。近年来,加拿大在全国范围内对大麻放松了管控,美国的一些州也对大麻合法化。一些年轻人对毒品的认识不够深刻,认为这是一种潮流、时髦,便盲目地去吸食大麻。
2018年中国警方
缴获毒品总量明显下降
对此,高伟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内加大了对制毒犯罪的打击力度。例如,前几年广东一些地区是制毒犯罪的重灾区,大案频出。随着这两年加大打击力度,加大管控力度,这些地区的制毒活动受到了极大的遏制。
今年以来法院判处
毒品犯罪分子重刑率达26.38%
2018年以来,人民法院认真履行禁毒职责,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作用,坚持依法从严惩处毒品犯罪。2018年,全国法院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至死刑的毒品犯罪分子26443人,重刑率为24.11%;今年1至5月,判处重刑人数10029人,重刑率为26.38%,均高出同期全部刑事案件重刑率十几个百分点。
据悉,人民法院审理的毒品犯罪案件数在2015年达到历史最高点后,2016年开始回落,2018年同比继续下降。其中,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案件占主导,比例为66.5%,容留他人吸毒犯罪案件占比为24.8%。
检察机关17个月批捕
毒品犯罪案近14万人
2018年至2019年5月,全国检察机关共批捕毒品犯罪案件近14万人,起诉毒品犯罪案件16.4万余人,同比分别下降9.69%、9.63%。毒品犯罪案件量在全部刑事案件中,仅次于危险驾驶和盗窃犯罪,排第3位。
司法部:累计收治强制
隔离戒毒人员144.4万余人
成果属于昨天,
前路依然漫漫!
禁绝毒品,
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转自:中央政法委长安剑微信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