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软件问答

新华社美育云端课堂直播(抚州报道:金溪县秀谷镇第一小学开展美育云端课堂活动)

导读新华社美育云端课堂直播文章列表:1、抚州报道:金溪县秀谷镇第一小学开展美育云端课堂活动2、沅江四中:观看云端课堂 厚植爱国情怀3、郑州市上街区丹江路小学组织师生收看美育

新华社美育云端课堂直播文章列表:

新华社美育云端课堂直播(抚州报道:金溪县秀谷镇第一小学开展美育云端课堂活动)

抚州报道:金溪县秀谷镇第一小学开展美育云端课堂活动

[db:略图]

为陶治学生情操,提升学生审美素养,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加强校园文明建设,在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78周年之际、六一儿童节之前,金溪县秀谷镇第一小学开展了“美育云端课堂”活动,组织师生及家长学习观看了云端课堂的录播视频。

本次活动,采取课堂居家、集中分散相结合——“校家同创”的形式有序地开展。为保证观看活动顺利开展,德育处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培训后,及时把直播流程发到工作群中供大家学习。“美育云端课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一开始就受到学生的喜爱。观看直播的时候,学生们认真聆听,不时发出惊叹声,视频中的爱国主义情怀深深地感染着他们,使他们深刻体会到祖国的强大,民族的复兴,以及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给孩子们激励和鼓舞。在观看到《黄河大合唱》时,曾经学唱过《保卫黄河》的学生们情不自禁地唱起来,脸上洋溢着自豪和激动。学生们说道第一次知道学习知识可以这样轻松,讲课形式可以如此活泼。学生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积极性被完全调动起来,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提高了。同学们都开心地表示,希望以后这样的课堂能多一点。

“美育”走进课堂,走进家庭,“立德树人,美育启智”,“以美育人,以艺育人”,在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同时,传递着爱国主义情怀、中华民族团结友爱的精神,让美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同时也增强战疫信心,鼓励着学生们做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沅江四中:观看云端课堂 厚植爱国情怀

(图为学生观看云课堂场景)

本网讯(通讯员 胡震宇)为了用红色文化艺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文明风尚,从而满足青少年精神文化需求,帮助他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近日,沅江市第四中学组织师生开展了“美育云端课堂”活动。

活动中,各班主任利用班会课组织师生共同观看“美育云端课程”视频。为确保观看效果,自5月26日起,该校还充分利用道法课、音乐课、信息技术课及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认真观看云端课程直播,展开讨论;同时要求家长通过手机直播观看课程视频,一起欣赏艺术传承红色文化,感受艺术之美,强化美育,致敬延安精神。

“各地师生‘云’合唱的抗疫作品《我们》,让我深深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和战疫的信心。”“那首《黄河大合唱》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在困境中怒吼的力量,心潮澎湃,热血沸腾!”……该校学生纷纷发表感慨。

据悉,此次活动由中央文明办、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中央音乐学院等单位共同举办,于5月23日至28日,通过网上演唱演出、名家讲堂、音乐党课等系列艺术形式,为广大青少年上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想道德教育课。

【来源:益阳教育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郑州市上街区丹江路小学组织师生收看美育云端课堂

为提高少年儿童审美素养,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中央文明办三局、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中央音乐学院等单位于5月23日至28日共同举办“美育云端课堂”活动。上街区丹江路小学积极响应,立刻组织落实,利用队会课、集体会议、自主观看等形式号召全体师生观看艺术节精彩节目。

本次活动通过网上演唱演出、名家讲堂、音乐党课等系列艺术形式,推进文明校园建设,用红色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文明风尚,用艺术精品陶冶情操、抚慰心灵、促进成长,满足广大师生的精神文化需求。

观看过程中,师生备受鼓舞,内心激荡起强烈的爱国情怀。其中,《黄河大合唱》节目深沉、悲壮、激昂、宏伟、雄浑,达到了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的完美结合,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是我们民族的灵魂中迸发出的心声,给同学留下深刻印象,心灵受到洗礼,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

本次活动用艺术陶冶情操,用红色文化艺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培养了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帮助他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多彩小角落 育人大格局

在山西大同大学,各个办公楼、教学楼的显眼处都有一个酷似电话亭的新玩意——“朗诵亭”。这种集朗读、练习、录制等功能于一体的朗读设备,迅速吸引了学生们的目光。让学生享受私密空间的“悦读”乐趣,提升审美趣味,丰富大学生活,这是山西大同大学全过程引领、全方位铺展美育教育的扎实举措。

近年来,山西大同大学党委有效开展美育工作,以朗诵角、英语角、体育角、音乐角等为抓手创新美育第二课堂,呈现出全面开花、多点散射的良好局面。

大讲堂诠释美术之美

2021年11月,《山西大同大学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美育工作实施方案》出台,提出培养心灵美、形象美、语言美、行为美的新时代青年。学校还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校长为主任的美育教育工作委员会,同时完善美育教师岗位评价,健全完善教育评价与督导机制,确保美育教育工作落实落地落细。

校党委的顶层设计很快成为各学院、各部门美育工作的行动指南,全校上下步调一致、大胆创新,以小角落开拓出育人大格局的美育新模式。

5月初,在学校行知楼的会议室,由校党委组织美术学院举办的“美育云端大讲堂”正式开讲。美术学院副教授杨俊芳以“文化大同、美术云冈”为题,从历史与图像学的角度,讲述了大同厚重的地域文化、云冈石窟的分期风格特征等内容。

“多措并举推进美育工作,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努力培养出听党话、跟党走、充满爱国热情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心灵美、形象美、语言美、行为美的新时代青年。”学校党委书记赵水民说。

“朗诵角”涵养语言之美

本真楼、博雅楼前,景观大道、行知广场上,经常活跃着一群群衣着典雅、神采飞扬的学子。或是声情并茂的朗诵,或是激情澎湃的演讲,时急时缓的声韵,挥洒着青春飞扬的热情,蕴含着蓬勃奔腾的力量。

朗诵之美浸润校园,讴歌之情深入人心。作为文学院常年开展的一项活动,朗诵角得到师生们的广泛认可并成为全校性活动,其他院系的师生们也不约而同前来接受“诗与远方”的洗礼。

“朗诵角的兴盛,为有朗诵才艺的同学搭建了出彩的舞台,进一步增强了我们与好书交友、与经典对话的行动自觉。”文学院2021级学生张鹏起说。

微风和煦,在行知广场西南侧的英语角,一群大一、大二的学生,正在外国语学院高年级学生的引领下,大声朗读着。“朗读者”们以组为单位,用英语交流分享自己对大学生如何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中发挥作用、实现价值的看法,和风暖阳下,一张张笑脸释放着青春的活力与勃勃生机。

多彩活动感受韵律之美

华灯初上,天翔体育场体育角,由体育学院派出优秀实习生作为指导师的各类活动正在蓬勃开展:百人健美操队正在训练,律动的音乐、健美的动作令人跃跃欲试;简化版“八段锦”吸引了众多师生,全套做下来人人神清气爽;一列学生在练习二十四式太极拳,行云流水般的动作一气呵成……各类喜闻乐见的健身项目不一而足,呐喊声、加油声、喝彩声充盈整个校园。

“以前一直没有锻炼的习惯,学校的体育第二课堂活动,把我们从床上拉起来,融入到健康的生活中。临近毕业,这应该是学校送给我们的健康大礼包吧!”新闻与传媒学院学生李鑫深有感触地说。

音乐学院门前,经过简单灯光装饰的小亭榭别有韵味。当天进行的是音乐学院与外语学院合作举行的校园民谣专场音乐会,两院学生带来《春风十里》等27首曲目,优美的歌声回荡在校园里。

“为提高学生的美育水平,我们面向全校举办周末露天音乐会,反响非常好。为满足更多同学登台表演的诉求,我们立即调整部署,以教研室为单位,按照声乐专场、打击乐专场、民乐专场、管弦乐专场等不同系列开展活动,给全校同学提供了一个表达自我的机会。”音乐学院负责人说。

“第二课堂的美育工作主要依赖于各种活动、协会、社团等,专业院系指导非专业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形成合力,从而相互影响、相互感染、共同提高,这才是育人希望达到的效果。”山西大同大学校长姚丽英说。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山西大同大学党委积极探索适合学校实际、具有学校特色的美育课堂和美育活动,努力引领广大青年学子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不断提升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

《中国教育报》2022年12月22日第3版

作者:通讯员 郝春涛 本报记者 高耀彬

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兴义市向阳路小学组织师生收看美育云端课堂

内容摘要:为提升学校师生审美素养,助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5月下旬以来,兴义市向阳路小学积极组织全体学生收看“听党话,跟党走”第二届“育云端课堂”。

据了解,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等单位共同举办了“听党话,跟党走”第二届青少年“美育云端课堂”,活动时间为5月23日至6月30日。在此期间,本届活动相关网络平台陆续展播了“百部红色经典优秀剧目”“百所高校音乐党史教育”“百所小学美育音乐教育成果展演”“百名小小志愿者音乐党史讲解”等内容,不仅给师生带来了赏心悦目的艺术之旅,还带来了激荡人心的党史课堂。

兴义市向阳路小学组织广大师生通过电视、手机等载体尽享红色精神“大餐”和经典艺术盛宴,让百年党史、红色基因根植师生心田。

长期以来,兴义市向阳路小学一直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立德树人,美育启智,用红色文化艺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文明风尚,不断满足师生精神文化需求,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罗瑛 尹成国)

(责任编辑 黄崇星)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