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电视剧网盘(50块解锁庆余年:花了钱还要跪着当韭菜的视频VIP)
最近,有一部剧非常火,叫做《庆余年》,在腾讯视频和爱奇艺播放。
本来,大家和追其他剧一样,时不时在微博上讨论下最新剧情,吐吐槽什么的。
然而,剧火了之后,都播到21集了,腾讯和爱奇艺突然跳出来,针对《庆余年》发布了新的规则——“50元一次性付费解锁多看6集”。
这一下大家都不高兴了,我为了看剧已经充了会员了,怎么还要我充钱才能看最新的?
一时间,微博微信,豆瓣知乎,各个社交平台,舆情排山倒海,人们群情激愤,纷纷声讨。
而且,这已经不是它们第一这样干了。
之前就有个爆款剧《陈情令》,快播到大结局的时候,腾讯视频突然宣布,如果你愿意花30块钱,就可以提前看大结局!
无数网友被恶心到了,在微博上发起抵制活动,愤慨之声,简直铺天盖地。
不过,资本的天性总是记吃不记打,30块钱毕竟不多,众多网友声讨的同时,也有人实在忍不住,交了这30块钱提前看结局。
最终,有260多万人提前点播了大结局。
就这个超前点播一个法子,就让腾讯视频赚了7800万。
这买卖太划算了,所以才过半年,看到又有一部剧火了,腾讯忍不住又来一次临时加价。
当然,网民的怨声太大,他们被迫出来回应,先是“道歉”,一个说我们是想满足用户更多元的内容需求只是没做好;另一个说我们对大家的消费心理不够体贴,是我们做得不对。
然后,他们又调整了规则,VIP会员可在提前观看6集的基础上,以每集3元的价格再多看6集。
腾讯和爱奇艺真是太贴心了,在赚钱的同时还不忘让我们复习一下小学四则运算。
那我们就算一下吧。
截至目前,一共46集的《庆余年》,VIP会员已经更新到27集。
所以,如果是从28集开启超前点播,那么按照每集3元的价格,看完剩下剧情共需花费57元,不仅没便宜,比50元一次性付费超前点播反而还贵了。
我感觉我们观众的智商被侮辱了。
今天一早,“腾讯爱奇艺修改超前点播规则”的话题直冲微博热搜榜第一。
网友们实在是愤怒至极,连很多买了腾讯VIP的网友都气不过,说我虽然花了钱,但我也支持你们看盗版。
知乎上有一名律师表示,自己将起诉爱奇艺。
不到一天的时间,他的回答已经获得了超过十万的点赞。
吴律师觉得:如今的会员已经成了原来的普通用户,不能提前看热剧,原有的会员权益荡然无存,多项特权被变相阉割。
如果自己不站出来,将来还会有VVVIP,VVVVVVIP。
很多网友纷纷表示,如果资金有困难,自己可以出10块,出50,捐出去起诉爱奇艺,积少成多!
晚上,他又联系到了另外一位律师,把腾讯视频也一起起诉了。
对于这种大快人心的行为,我也非常支持。
因为任何一个在国内视频网站上买过会员的人都知道,国内视频网站付费模式的吃相实在是太难看了,要多恶心有多恶心。
我们拿国外有名的流媒体Netflix比较一下大家就懂了。
Netflix也有收费会员,也有普通会员和高级会员不同种类,但在付费里面明确公示了不同等级的服务区别,仅仅只是清晰度和设备数量间的差别,能看到的内容是一样的。
而国内的视频平台,简直是“套娃”式付费,让人防不胜防,永远不知道会前面还有多少“坑”。
当你打开一部电影时,提示只有会员才能观看,于是你跳到会员购买页面,付完款其实都不知道已经开好几个月,因为“自动续费”的按钮总是藏得那么深。
买完会员应该能看了吧,不好意思,这是付费电影,你还得再交六块钱。
你已经开始意识到不对劲了,但几十块都花了,还在乎这几块吗?于是忍气吞声再次付费。
正当你准备好好欣赏电影的时候,视频网站防不胜防地给你推送了“会员专属广告”……
我们都是成年人了,但不知道为什么,在视频平台面前,我总感觉自己像猴子一样,毫无尊严。
这就好比我要做手术,结果误入一家黑心诊所,本来10万块手术费都掏完了,人都已经被推上手术台了,医生却突然捏着手术刀告诉我:
你的麻药效果不行,到时候你甚至会听到“悦耳”的钻骨头声音,这里有一款进口麻药,只要8888元一针,要不要试试?
然后等手术到一半的时候,机器突然卡壳了,医生又很“抱歉”地对着意识模糊的你说:
这设备不大好用,硬钻也能钻下去,就是可能会多切掉几厘米,我们有更好的设备,只要花28888元,就能精准切割,你换是不换?
临时改规则这特么谁受得了啊?!
有些人为爱奇艺辩解说:你看啊,人家爱奇艺年年亏钱,2019年第3季度亏了36亿!人家视频平台也是要恰饭的嘛。
的确,现在爱奇艺是在赔钱。
不止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等视频平台几乎都在赔钱,而且亏得一个比一个惨。
但是,严格来说,这些视频平台亏钱的根本原因,与他们平台的运营有关,怪不到我们这些观众头上。
在现在的三大视频平台崛起之前,网络上充斥着各种盗版的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创作者的根本权益得不到保护。
很多时候观众想为版权付费都找不到门子。
于是,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等一些正规的视频平台,扛起了保护版权的大旗。他们想播放什么作品,必须从创作者手中买得版权才行。
但是,大家都知道,国内影视作品投资高,演员片酬也很奇怪,有些没什么演技的小鲜肉片酬比美国的都高出一大截。
这投资高片酬高,最终使得版权费也越来越高。
比如,2011年爱奇艺买的电视剧《太平公主秘史》,每集的版权费就高达200万元,45集下来将近1个亿。
1亿太贵了,按照当时爱奇艺的营收,根本赚不回这部电视剧的版权费,要亏钱。
一个视频平台的盈利大致=(广告费 用户充值)-(各种运营成本 版权费)。
想要盈利,要么提高收入,即增加广告费和诱导更多用户充值;要么降低成本,减少运营成本或版权费。
那个时期,人们刚从盗版过渡过来,刚有一点版权意识,愿意为正版花钱的人就那么多,让更多人花钱去看片并不现实。
公司运营成本想降也很难。
算来算去,只能从版权费入手,这几乎是当时业内的一致共识。
在2012年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爱奇艺的创始人龚宇就说:“只要版权费降下来,就一定可以盈利!”
除了爱奇艺以外,当时的其他家视频平台面临的也是这个问题,他们都想把版权费压下来。
于是,2012年,优酷、土豆、爱奇艺、腾讯和PPTV五家视频平台一拍即合,组成了一个“联盟”,采用团购的方式购买版权。
具体操作就是面对一部影视剧,五家视频平台商量一个比较低的价格,要买一起买,要不买就都不买。
这五家视频平台几乎囊括了当时所有的视频平台,创作方如果不卖给他们,自己的作品在互联网上基本就看不到了,倒逼版权费降得合理点儿。
于是,在5大平台的努力下,版权费回归到了理性的价格,价格应声下降了20-50%。
以当时他们团购的《囧人的幸福生活》为例,每集的版权费只有10万元,分摊到每家平台只要花2万块钱就可以。
原本大家可以平分市场,一起赚钱,岂不美哉?
然而,这些视频平台虽然在版权费上保持一致,但是彼此之间还要竞争,因为用户多少也能影响自己的收入。
为了让自己平台的用户更多,视频平台开始购买独家版权,也就是这些内容只能在我这里能看到,在其他平台看不到。
视频平台之间互相竞争异常激烈,又莫名其妙地把原本降下来的版权费推得水涨船高。
几年过后,优酷、爱奇艺和腾讯亲手又将版权费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比如《孤芳不自赏》和《凉生》,每集的价格竟然超过了1000万元。
版权费又高起来了,成本又高了。
三大平台这两年自己也开始投资做剧和综艺了,花钱的地方也变多了,而平台的会员费不变。
这么一整下来,三大平台又开始连年亏损。
三大平台互相勾心斗角,为了不损失市场份额,他们只能硬着头皮,即使赔钱也要买。
市场进入一个恶性循环状态。
今年热播的电视剧《都挺好》,单集在互联网上的总售价竟然高达1450万元。
公司要恰饭,在恶性竞争状态下,三大视频平台只能在营收上面做文章。
他们一方面增加广告投放量。非会员想看一个视频,广告的时间是越来越长越来越长。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印象,早几年前,在优酷看个视频,一般也就15秒广告,有的还没有。
而现在在这些网站打开一个视频,动不动就是60秒,95秒的广告,你充了会员,还会有会员专属广告。
而且,这三家视频平台虽然彼此竞争,但是在赚消费者钱这边,就像是商量好了一样,行为出奇得一致。
比如这次的《庆余年》。在爱奇艺会员花50元提前解锁6集,腾讯视频也是这个价格。
爱奇艺会员3元提前点播1集,腾讯视频也是如此。(上爱奇艺,下腾讯视频)
比如电影《中国机长》,在三家平台都是需要付费才能看的,而且价格也都是非会员12元,会员6元。
视频平台们互相虽然明争暗斗、各显神通,但是到了针对用户的时候,他们充分表现了天下资本是一家的朴素真理。
优酷土豆、爱奇艺、腾讯视频三家你追我赶、相互厮杀,到最后谁也没挤掉谁,却共同富养出了“天价片酬”和“天价IP”两个儿子。
一切都只是自食恶果。
现在挣不到钱了,却让用户来承担?
我觉得这些视频平台没有想明白的一点是,观众愿意买你的会员,支持正版只是一个方面,最重要的是大家不想折腾,不想满世界找资源,关注这个号那个号,还要转到百度网盘,还要捏着鼻子等下载。
我工作累了一天,现在就想下班回家能安安心心看会儿剧,最好是一开手机或者电视就能躺沙发上看,连播放器都不想多开。
省事儿,是很多人充会员最大的动力。
但是现在呢?我充了钱你还给我找事儿?!
我充了钱你还给我放广告?
我充了钱你还要我再扫码再支付一个超前点播?
我充了钱还要搁你这儿像小学生一样算算术?烦不烦人呀?
如果充会员支持正版的体验还不如看盗版,反正都要花时间花精力,观众凭什么不看盗版?
照这么玩下去,我敢保证,大家肯定都大面积回到看盗版的状态。
这种资本垄断市场乱收费的难看吃相是需要管管了。
今年的很多事情都让我们普通人深刻地意识到了,政府和法律约束,对于一个良性市场来说多么重要。
影视行业就是典型的例子,以前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就是国企,做电影只求质量不求营收。
结果是从《大闹天宫》到《小蝌蚪找妈妈》到《黑猫警长》到《神笔马良》到《三毛流浪记》,他们创造了无数人的童年回忆。
现在这些视频网站的营收是以前的好几十倍,赚了这么多钱,精彩有深度的剧没见几部,圈钱的方法倒是层出不穷。
国家做企业希望你能健康工作50年,但资本家只希望榨干你的剩余价值然后用过就扔。
国家做影视希望你能感受优秀中国传统文化,但资本家只想要掏空我们钱包里的最后一个子儿。
市场化有他的优点,比如上美影那些艺术家,他们很多呕心沥血的艺术品都不赚钱,日子过得很艰难。
这些作品如果放在今天,可以让这些艺术家们名利双收,过上好日子,反过来鼓励他们再去创造更好的作品,这是良性循环。
但如果完全市场化,缺乏约束和管制,就会让各种无耻的圈钱手段横行无忌,劣币驱逐良币,观众看得也不爽,视频平台自己也各种不舒服。
抠图演戏就是一大圈钱办法
假如,我是说假如,未来是一个被资本彻底垄断的世界,所有东西都按照这种“套娃付费”的方式来做,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资本垄断了我们的出租屋,所以早上起床时,如果你不是VIP,你就必须先看十分钟的广告,不然就无法出门,而且电视装有眼球识别系统,比如完完整整看完广告,才能解开电子门锁。
有一部叫做《黑镜》的英剧里就预测了这样一个场景:因为资本的控制,男主被迫观看自己心爱的女人拍的色情广告,不看不行。
出门后去坐地铁,结果地铁也分VIP车厢和普通车厢。
在普通车厢必须忍受360°无死角的视频广告,而且地铁不准点,一不小心就迟到扣工资。
只有花钱购买VIP,才能进入环境优雅舒适的会员专属车厢,如果你买了SVIP,还能坐上比普通地铁快的头等车次,保证不迟到。
中午点个“某团”外卖时,收到后的盒子都有电子密码,先要扫码看5分钟广告才能打开,如果想跳过就需要购买VIP会员,年度会员还有折扣哦。
想看视频吗?视频平台是全民VIP,不交钱一个视频也别想看。
想看会员视频就得买VVIP,当然,不想买也行,分享到朋友圈,让一百个好友帮你助力,就能解锁这个视频。
或者每天签到集卡领碎片,累计签到十天就能解锁一个视频。高质量的电视剧要购买VVVIP,而且每集的关键剧情还需要单独点播购买。
富人拿钱换时间,穷人拿时间换钱。
如果你是男一号的粉丝,那让你额外再花100可以解锁男一号和女一号的独特吻戏。
如果你对结局男主死了不满意,那再花1000块可以解锁额外大团圆结局,等等等等
到了那个时候,甭管你能赚多少钱,资本家都会给你计算得一清二楚,能从你身上拿走85%的工资,他就绝对不会少拿一分,只留下维持你正常生活的钱就够了。
不要觉得这不可能,资本会趾高气昂地告诉你,只要垄断,一切皆有可能。
爱奇艺和腾讯视频的霸王条款就已经很明确了,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爱看看,不看滚。
很久前,有一位导师就说过:“如果让他们(资本家)的阴谋复辟得逞,我们贫下中农(或工人阶级),就要吃二遍苦,受二茬罪。”
不久前,就出过一个政法大学学生起诉迪士尼的事。
华东政法大学法学院的大三学生小王买了一张上海迪士尼乐园特价票。入园前,小王花了46.3元买了饼干等零食。在乐园入口处,工作人员将小王拦下,要求对其背包进行检查。
工作人员看到她包内有零食后,“先说让我丢掉,我说不要,他说那你坐旁边吃完”,小王表示。
经过多次沟通和投诉无果后,小王向法院提起了诉讼,迪士尼才将没收的零食以现金赔偿给小王。
而且,这次事件的舆论压力,也迫使上海迪士尼终于开始用X光机进行安检。
如果不是这位勇敢的大三学生的争取,我们可能到现在都没有意识到迪士尼的做法是有问题的。
这两位站出来起诉的律师也一样。
他们今天站出来,不单是为了一个月几十块的小小的会员,而是为了阻止资本在尝到甜头以后,一次又一次地突破底线继续向我们伸手。
所以,我强烈支持他们起诉,让国内的视频平台走向规范。
这不仅仅是在推动整个行业良性发展,更是让我们记得,我们消费者、劳动者的权利,都是靠自己争取来的,我们不自己努力,他们不会赏给我们
在资本面前,个体也许是弱者,但是团结起来的广大人民,绝不会任人宰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