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姐你摸摸看(贵阳折耳根乐队:4个盲人推拿师、1个外卖小哥,倔强地拔节生长)
大姐姐你摸摸看文章列表:
- 1、贵阳折耳根乐队:4个盲人推拿师、1个外卖小哥,倔强地拔节生长
- 2、乘风破浪开播即爆!宁静像魔丸降世,黄晓明祝福刘芸惨遭翻车
- 3、前浪乘风推后浪,姐姐们把我拍在沙滩上
- 4、根本无法拒绝的卖萌瞬间!
- 5、24岁女孩眼中的87岁外公:老头也有时尚追求
贵阳折耳根乐队:4个盲人推拿师、1个外卖小哥,倔强地拔节生长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我要我的生命绽放光芒,把我的黑夜点亮”
贵阳“折耳根”乐队:4个盲人推拿师、1个外卖小哥,倔强地拔节生长
“虽然眼前一片黑暗,但内心世界可以五彩斑斓。”4个盲人推拿师,1个外卖小哥,常这样互相打气。这5个“90后”青年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折耳根”。白天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晚上他们聚在一起,用不同乐器的音符相互碰撞。
行走在黑暗中,他们选择追光,坚持向世界传递正能量。
从学习演奏乐器,到组建乐队、站上舞台……他们说,自己就像贵州人最爱吃的折耳根(鱼腥草),深埋在泥土之中,积蓄精华,然后慢慢拔节生长。
深埋心底的音乐种子
1月2日晚上7点多,“折耳根”乐队在贵阳市文昌阁一处青灰色城墙下,举办了一场“老城根”音乐会。瑟瑟寒风中,现场男女老少足足有几百人,围起了大半圈人墙。直播间里,还有数万人次在线观看。
“星期六去弹珠珠,星期天去揪麻雀,躲起猫猫找也找不着。夏天一来咯,我们就下河,洗澡洗到太阳落……”音乐会现场,这首由“折耳根”乐队2020年创作,融合雷鬼曲风的《弹珠珠》,节奏轻快,那跳动的音符仿佛带着大家穿越时空回到了童年。
头发自然卷、皮肤略黑,身着黑色亮面羽绒服和紧身裤的陈克兴,是乐队主唱兼键盘手。手指在键盘上跳跃,他的歌声随之律动。他说,这首由他作词作曲的歌里,每一句都带有自己儿时的影子。
1992年,陈克兴出生在黔西南一个偏僻山村——晴隆县花贡镇河塘村。从出生那一刻起,陈克兴注定有着“不一样”的人生。他患有先天视网膜浑浊、瞳孔发育不全,眼睛只微微有光感,世界几乎一片黑暗。他说,小时候经常被村里人说是“废人”,也会有一些孩子在背后使劲拍一下他的脑袋,然后撒腿就跑,他自己却只能蹲在墙角生闷气。
直到有一天,身边的小伙伴都去上学了,陈克兴再次深深感受到自己的“不一样”。好在村里的小学离他家不远,虽然不能上学,充满好奇心的他仍会跑到教室窗下偷听。老师发现,窗外声音洪亮的他能更快、更熟练地背诵课文,十分感动,于是将他请进了教室。
7岁时,因为爱唱歌,爸爸花了100多元钱,买了一台玩具电子琴送给他。陈克兴爱不释手,两三天的工夫,便能摸索着弹出熟悉的旋律。他所在的河塘村是一个传统布依族村寨,每年都会举行唱歌比赛,陈克兴年年拿第一名。他说,那时村里人都爱听他唱歌,谁家买了卡拉OK,都要先叫他去唱上两首。
彼时,在贵阳市盲聋哑学校的陈昌海和在大理特殊教育学校的杨志,都迷恋上了吉他。
陈昌海1991年出生在贵阳金华镇金龙村,因患先天性白内障致视神经萎缩,眼睛只略有光感。他5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他随后被姑姑收养。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陈昌海都十分抑郁,因为家里的哥哥姐姐每天都去上学,只有自己不能,他失落、难过。有一次,他独自在家时,从抽屉里翻出一大把药吞了下去,企图自杀。
12岁时,在当地残联的帮助下,他入读贵阳市盲聋哑学校。在楼道里偶然听见一个学长抱着吉他自弹自唱,他羡慕极了,在心里对自己说:“我也要学。”
而远在云南大理的杨志,已经花120元买了他人生的第一把吉他,并梦想着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一名流浪歌手。与乐队其他几个伙伴不同,杨志8岁时输液出现医疗事故,彻底失明。有一次,他去山上放牛,不小心从近4米高的斜坡上跌下,差点摔断了鼻梁。从那以后,他对黑暗更加恐惧。直到后来在大理特殊教育学校,听到歌手许巍的《时光》,由此爱上了音乐,他才开始变得阳光起来。
也许是音乐能给黑暗的日子带来一点光,他们小小年纪,便都在心底埋下了一颗音乐的种子。“折耳根”乐队吹奏手杨林心里的音乐种子,源于一次笛子演奏。清脆、悠扬、欢快的音符,好似一股电流导入他的身体,听觉异常灵敏的他沉浸其中,从此爱上了笛子。
1992年出生的杨林,小时候因高烧导致双目失明。幸运的是,10岁那年,当地残联将他送到了贵阳市盲聋哑学校。不久,他开始跟着学校里的谭毅老师学吹笛子。此后很多年里,他都梦想着长大后要成为一名笛子演奏家。
跋涉千里拜师学艺
8支笛子,一个背包,兜里揣着800元钱,2013年初,杨林踏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车。经过多年学习,他感觉自己的吹奏技艺已经进入瓶颈期。早在2012年,他就开始盘算着去更大的地方,寻找更多学习机会。当时恰巧有个盲人朋友在北京朝阳区做推拿,杨林顺利地以每月300元的租金,在这家盲人推拿店的宿舍住了下来。
学笛子多年,杨林每天都会花大量时间练习。但住在推拿店让他犯了难,说话太大声都怕吵到别人,更别提练笛子了。住下没两天,他开始出门寻找练习的地方。有路人推荐他去琴行,可到了一问,场地费要10元每小时,他摸摸自己的口袋,只好作罢;后来有人推荐他去公园,他从推拿店出发,找了好几条街,最终找到了“柳荫公园”。
柳荫公园早晨6点开门,杨林则坚持每天早晨5点左右起床,吃完早餐便步行前往,6点准时进园,开始一天的练习,一天练满10个小时,下午4点回到住处。春夏秋冬、日夜交替,他一练就是两年。为了养活自己,每天吃完晚饭,他会拿着一个家用塑料垃圾桶去街上卖艺,看不见,他就找听起来人多热闹的地方。
他说,那两年生活很艰难,但却过得充实。时间久了,他定下七八个常去的卖艺地点,比如雍和宫、鼓楼、簋街……他一直不忘初心,到北京没多久,就打听到仰慕已久的中国残疾人艺术团首席盲人笛子独奏演员谭伟海的联系方式。去拜访的前一天晚上,杨林兴奋得睡不着觉。
“见”到谭伟海,杨林激动得有些紧张。没聊几句,他扑通跪地拜师,并询问谭老师需要多少学费,自己可以回去凑钱。谭伟海被杨林深深打动了:“你从贵州大老远跑来找我学习,已经很不容易,我不收你的学费。”不久,在谭老师的指导下,杨林吹奏的笛声从细软变得越来越有张力。杨林说:“从笛子吹奏的技巧上来说,气、指、唇、舌都有了很大进步。”
“折耳根”乐队有一首原创歌曲叫《成功的路》,有几句歌词是这样唱的:“我一定要走向成功的路,虽然一个人很辛苦,我还是努力地去付出,不管有多少痛和多少苦,都挡不住我的脚步。”这条音乐之路,他们走得异常艰辛。
杨林鼓励在贵阳盲人圈里相识的陈克兴到北京寻找机会。陈克兴决定试一试。
2013年5月的一天,陈克兴到达北京西站。“那天,下了好大好大的雨,杨林到火车站接我,我们都淋成了落汤鸡,回住处时还坐错了车,又折返回来,可心里却有说不出的开心。”陈克兴说,两人并肩走着,虽然互相看不见,心里却很踏实。临行前,和陈克兴一同玩音乐的几个好朋友,凑了些钱鼓励支持他。回到住处后,陈克兴掏出钱,一边数一边笑,还和杨林开起了玩笑,“不要去公园练笛子啦,请你去琴行练怎么样”。
可没过几天,陈克兴手里就只剩下几十元钱了。他找到一个山西歌舞团退休后定居北京的演员,准备学习声乐知识,学费是每节课300元。他掏出兜里的钱给老师看了看,只有1800多元,但还是一咬牙买下了6节课。回住处的路上,陈克兴心里发慌,无奈之下,赶紧打电话向朋友借了点钱,买了音响,到街上卖唱,“一天唱两个多小时,少的时候能赚几十元,多的时候有四五百元”。
当陈克兴和杨林在北京努力求学时,身在贵州的陈昌海与杨志,已经玩起了乐队。
2011年,陈昌海和杨志在位于惠水县的贵州盛华职业学校的盲人学院相识,并同几个伙伴组成了“折耳根”乐队的前身“光明乐队”。他们先是跑到惠水县一家琴行找老师学习,后来又在网上找教程听课。大学的最后一年,两人结伴辗转贵阳、昆明、广州等地卖唱。从那时起,他们就立志要把“盲人乐队”做起来。
理想与生活并肩同行
“折耳根”乐队成员中,最感性的是陈克兴,歌曲创作能力最强的也是陈克兴。谈起过往,他总是悲喜交加。2009年,他有了自己的第一部手机,有一次通过“电话对对碰”,认识了一位在贵阳的老师。老师答应教他音乐知识。陈克兴脑子一热,也没跟家人说,便揣着100多元钱,转了好几次车来到贵阳。令他失望的是,他再也没能联系上这个老师。
陈克兴很无助,又怕家人担心,电话中告诉妈妈自己一切都好。他在贵阳的国贸广场蹲了整整3天,每餐只敢吃一个馒头,直到一个住在附近的老大爷注意到他。陈克兴讲述了自己的经历,还给老大爷唱了首歌。“你唱得那么好,我给你介绍份工作吧。”很快,在老大爷的推荐下,陈克兴来到贵阳市下辖开阳县,加入了一个专为红白喜事表演的歌舞团。用陈克兴自己的话说,从那以后,他“眼界打开了”。这也是他走出大山的第一步。
在柳荫公园练笛子的杨林,生活快乐且安逸。但这份安逸在2013年5月的一天被打破了。那天上午10点钟左右,杨林接到一个电话后,顺手将装笛子的包裹放在了公园凉亭的石桌上,然后去了厕所,不过10分钟时间,回来包裹就不见了。杨林顿时慌张起来,包裹里有8支不同调的笛子,是他的全部家当,可怎么也找不着,问附近的大爷大妈也都说没看见,他急得直抹眼泪。
兜里只有两三百元,晚上还要靠这些笛子卖艺挣生活费,杨林不知所措,只能跑去求助老师谭伟海。谭老师帮他解了燃眉之急,不仅低价卖给他两支笛子,还送了他一支。拿到笛子的杨林顾不上休息,赶紧去街上卖艺。他失落了很长一段时间,如今想起这段经历,仍然感到揪心。
由于街头卖艺常常被城管驱赶,来到北京不足两个月的陈克兴想另谋出路。2013年7月初,他收到湖北荆州一个艺术团的邀请,月工资4500元。陈克兴动心了,决定去试一把。有些得意的他和杨林告别后,来到火车站,在售票窗口买了张卧铺票便上了车。到站后,陈克兴打车去艺术团所在地,可车怎么绕也找不到他说的位置。拨通艺术团电话后他才发现,自己火车竟坐反了方向,来到了辽宁锦州。
不知道是怪自己普通话说得不够好,还是怪自己太粗心,陈克兴至今心有余悸,那一天,他上演了一出现实版的“人在囧途”。当听说接到报警的警察要送他去当地救助站时,顾不上多考虑,他立刻到火车站买了最近一趟返京的车票。那时恰逢暑期,陈克兴只买到一张站票,拥挤的车厢让他喘不过气来,就这样站了整整一夜。
盲人追梦的路上,注定十磨九难。“别人能做到的,为什么我们不能?”这是陈昌海在接受采访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也是他们的心声。陈昌海说,盲人想要弹奏一首歌,首先要记住乐谱,这个过程就比常人难得多。他们要依靠盲人专用的手机读屏软件,一点点记,然后不停练习,直到熟练掌握。
陈昌海在贵阳市盲聋哑学校时,就被选为残疾人运动员,曾先后在贵州省残疾人门球队,贵阳市残疾人田径队、残疾人游泳队做运动员,代表贵州参赛,拿过十几枚金牌。没有训练时,陈昌海就在推拿店工作。他笑着说:“我去过很多地方做推拿,在北方,顾客喜欢缓慢、柔和、力度大,在上海,顾客就喜欢快准狠……”退役后的他,在2015年完全回归盲人推拿岗位,并在2017年加入贵州盛华盲人推拿联盟,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店。
在陈昌海看来,音乐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就像吃饭一样,不可或缺,但却算不上谋生的手段。如今,“折耳根”乐队4个盲人的主业仍然是做推拿。他们接受采访时,都很认真地说出了同样一句话:“理想要与生活并肩同行。”
聚光灯下的幸福时刻
2014年,杨林得到了第一次登台演出的机会。日日在柳荫公园练琴,时间久了,一位居住在附近的“好心大哥”关注到杨林,并答应帮他举办一场个人专场独奏音乐会。这一天,杨林被带到地坛体育馆的一个厅内,开始了他的表演。他不知道台下到底有多少人,但此起彼伏的掌声,让他不停猜测,“可能是100多人,也可能是300多人”。当他吹奏悲伤的曲子时,他能清楚地听到台下观众抽泣的声音。那一刻他是幸福的,因为他知道自己的音乐真的感染了别人。
2018年1月15日,“折耳根”乐队诞生了,成员共有4位,同样热爱音乐的外卖小哥彭万海就是其中之一。在贵州盛华职业学校上学时,他与陈昌海、杨志相识,再加上杨林,这就是“折耳根”乐队的雏形。
彭万海1993年出生,浓眉大眼、长相清秀,是乐队里年纪最小的。他视力正常,除了担任乐队贝斯手之外,还承担着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其他所有成员的“服务员”。整理乐器、调试话筒、操控电脑……事无巨细,都需要他来完成。
那时,他们白天忙碌,直到夜晚,乐队才真正“醒来”。等到推拿店关门,他们聚在一起,移开躺椅,辟出空间——一拿起乐器,推拿店就变成排练厅。
那段时间,陈克兴还没有加入,他独自一人在深圳打拼,连续两年参加深圳市青工歌手大赛,第一次获得亚军,第二次问鼎冠军。
“我要我的生命绽放光芒,把我的黑夜点亮,有再多的痛也无法阻挡,只要不放弃就有希望……”他的原创歌曲《绽放光芒》在比赛中大放异彩,感动了无数人。为鼓励他,深圳市音乐协会主席姚峰专门写了一首新歌《光明》。那两年他不断收到邀请,也和一些著名歌手同台演出过。
闲暇时,陈克兴还会去茶馆、酒吧唱歌。在他心中,只要有舞台可以表演、展示他的音乐,就是幸福的。最开始外出闯荡的那几年,懦弱孤僻、少言寡语的他不敢主动和别人讲话,容易怯场。是音乐改变了他,让他变得自信、开朗,变得更愿意去帮助别人。他也开始理解父母家人,不再埋怨。在茶馆唱歌时,他还收获了爱情。
作为“折耳根”乐队的发起人,有什么事陈昌海都挺身在前。2018年5月,他们筹划开一场乐队专场音乐会,但场地问题让他们犯了难。陈昌海东奔西走,找了很多人,最终得到了贵阳市水东路社区文化馆的支持。
出乎意料的是,尽管没有任何宣传,演出那天文化馆里聚集了300多人,这也是乐队成员们第一次感受到集体表演的快乐。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到现场,感到很受教育,“原来残疾人也可以这样生活”。
陈克兴是2020年初加入“折耳根”乐队的。一年多来,乐队每周都会抽时间一起排练,在不断磨合、共同成长的日子里,也更加相互依赖。陈克兴说,几天不见这几个兄弟都会感觉失落。他不羞于表达自己的感情,有时会拨通杨志的电话说“在干啥,我想你了”,其他几个兄弟都说他是最“黏人”的一个。
陈克兴深知单靠唱歌赚钱也不是长久之计,2020年回到贵阳后开始学习推拿。也是在这一年,乐队开通快手和抖音账号,收获了越来越多粉丝和媒体关注。但时至今日,他们还未能通过音乐获取收入。杨林说,他们几个都是盲人,行动不便,很难获得商业演出的机会。
2020年下半年开始,热爱表演的他们,每周六晚只要有时间,都会在贵阳市文昌阁举办室外音乐会。聚光灯下,他们只想快乐地歌唱,并将这份快乐传递给每一个路人。
2021年,他们期待着能出一张属于“折耳根”乐队自己的专辑。记者刘智强
【纠错】【责任编辑:王萌萌 】
乘风破浪开播即爆!宁静像魔丸降世,黄晓明祝福刘芸惨遭翻车
没有热搜的日子里,
橘的首页却刷出了“爆爆爆”的效果,
不错……
《乘风破浪的姐姐》上线了↓
零宣传、直接上架,
突如其来地乘风破浪,
万众期待的“姐学”没让大家失望,
比起那些贷款吹爆的节目,资本不会说谎↓
#别人已经在赚钱,我还在哈哈哈哈哈哈#
第一期是姐姐们的初舞台↓
出乎意料的打分评级,
不给准备的无彩排表演,
唱歌环节安排全开麦live,
表演后现场打分,
地上会给出巨大的分数,
好一个公开处刑,
把“姐姐REAL”打在公屏上。
REAL的既是节目《姐姐》,也是选手“姐姐”。
年龄最大的偶像歌手伊能静:
“别让我配合你们”
领一份钱打两份工、还需cue流程的沈梦辰:
“请把姐字去掉”
张·耀客老板娘·萌:
我真的是来为自家戏找演员的!
不愧是尽责尽职老板娘(竖大拇指)
再看看演员白冰,轻描淡写地搞事情:
哦,和大家说一下,我离婚了。
作为有些姓名的女演员,
《神话》《红楼梦》《宫锁珠帘》,
2013年和男模丁一结婚,离婚时间不可考。
16年男方绯闻倒值得一提,
他被拍到和郑元畅在剧组亲密互动,
牵手、挑下巴、磨蹭着亲吻肩膀,
郑元畅经纪人否认:
“不可能, 这不是真实报道,郑元畅跟好朋友都是这样相处,会摸摸头拍拍手”
郑元畅本人也回怼了:
“腐眼看人基”
额,不能细究,咱们再说回来…
人气最高的莫过于绮绮子和静静子,
先说出场就放话“我来就是要C位”的张雨绮↓
以前有名言:
“一克拉以下都是碎钻,不值钱的”
这次也不藏着:
“之前经纪团队不让,现在换了经济团队,我就来了”
乖巧懂事的节目组发问:
是否需要吸一下油?
张雨绮无语子:
人家那叫高光,你不太懂,啧。
乖巧懂事的节目组再次发问:
姐姐有没有低谷的时候?
张雨绮微微一笑:
你有什么质疑我的点吗?
后说“我一直觉得我一线”的宁静↓
姐不需要自我介绍,姐自己就是招牌,
这话真的很难不支持:
临时知道节目评级打分的环节,
宁静一副“你看我给你脸吗”的表情:
我长大了,我真的长大!
不错,魔丸真的长大了哈哈哈哈哈哈。
(cr.西莫歌)
静静子应该拿的“真香”剧本,
她目前觉得自己在女团不能被看到,
说到合作,也只想要美女。
而所有选手都没在紧张的,
把女团选秀变成了欢乐喜剧新气象↓
遛弯的遛弯,
脱鞋的脱鞋,
八卦的八卦,
完全是失控(却被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现场…
#节目组 卑微#
此刻真的应了那一句“晓明历险记”↓
全世界最有自知之明的黄晓明,
作为发起人,一改往日作风…
在《中餐厅》: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在《乘风破浪》:我就是来伺候大家的。
黄PD做到了!
节目外,是世界一级端水艺术家↓
这可能是他发微博最多的一天,
连发30条微博,为30位姐姐打CALL,
按照姓氏首字母排序,每一个都是不同的应援祝福,
然而给刘芸的祝福翻车了……
百密必有一疏,
不要担心不要骂,
晓明哥已经解决了!
节目里,是瑟瑟发抖的乖巧晓明↓
先是一分钟内夸奖各位小姐姐,
劝她们不要紧张,表演都是“加分项”,
然后被宁静梗了……
后又在其他评委打分时适当干预,
“人写了是唱歌小白”
“已经很厉害了”
“人来就是为了成团”
“还可以再教一教、给进步空间吧”
明:我必须保护大家脆弱的内心!
嗯?确定不是PD的内心最脆弱吗?
听到杜华对姐姐的差评,一脸……
此刻就得说到我们“隐形的主角”,
挨骂担当:Kiki Du。
丁当,全开麦live无敌稳,
曾参加《中国好声音》的专业歌手,
却被华打了超级低分,
全场一片震撼……
华:你唱的太好了适合单飞!
第一次知道因为太好而得低分的例子?
听到华的评语……
我懵了,姐姐无语白眼了↓
你以为你很牛吗?放下你的身段!
节目组用花字表态:
要骂骂她,不关我的事…
导演组立刻喊停:
“那你就说出来你的标准,
不然观众不知道你打分的标准”
华:……
丁当的经纪公司点赞支持:
华,等着收律师函吧。
说回节目。姐姐笑着吐槽:
“要被一些‘不知道什么的…人’去评审我自己”
杜华小心谨慎地评价:
雨绮,在团里你可能没办法站C位…
张雨绮:
啊?听不清?你说什么?
我不要!我还是要站在中间!
绮绮子这一段太可爱了:
不知道X等级啥意思(类似评级F),
特别开心,特别嘚瑟,特别受到鼓励!
杜华已经被镇住了……
可惜还有宁静姐等着出场,
“秀粉苦华久已”,你的报应就是我!
不少观众因此理解了乐华旗下艺人的粉丝,
此刻只适合@李飞,速来。
#这个节目真的很适合那些男人女人#
话说回来……
姐姐们潇洒帅气的喊话,
如果换成弟弟妹妹们说出来,
估计早就被撕了吧?
#比如那位 是我站的不够高吗#
她们能够这么坦然地说出自己的不满和想法,
都建立在她们以往的付出、实力和成绩,
就算站在舞台上,一切从零开始,
依旧好美,好飒,好认真,
30位姐姐能有30种魅力,
而这些都是岁月赠送的礼物,
只属于30 女艺人的选秀。
此刻不爆,更待何时?
最后一句
芒果依旧是那个百万文案
(版权归橘子娱乐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前浪乘风推后浪,姐姐们把我拍在沙滩上
来源:OnlyLady女人志
“看我乘风破浪,多诚实的欲望,努力唱,吆咿吆咿吆咿吆咿吆咿吆~”不知道2020年你有没有被《乘风破浪的姐姐》这首主题曲洗脑,当O姐还沉浸在上一季姐姐们的表演中时,第二季她来了!
那英、杨钰莹、金巧巧、李慧珍、左小青、程莉莎、胡静、董璇、董洁、张柏芝、容祖儿、安又琪、王鸥、陈妍希、吕一、周笔畅、弦子、贾青、蒋璐霞、袁姗姗、张馨予、汤晶媚、阿兰、李菲儿、江映蓉、吉克隽逸、陈小纭、刘烨、陈梓童、宣璐。如此强大的阵容真是让O姐惊掉了下巴。
节目一播出,就出现了好多“名场面”,让观众们看得津津有味,乐在其中。
这些姐姐们真的好有梗,张柏芝自我介绍时问要不要报身份证号,如此耿直可爱,观众们怎么能不喜欢呢。
#那英问张馨予李菲儿你俩谁啊#这一名场面更是一下就冲上了热搜,不愧是我们豪气直爽的那姐。
这些姐姐们的初舞台真是给观众带来了好多惊喜,你最pick哪位姐姐呢?
了不起的她们
在《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季中,节目组发起的“乘风破浪的2020”等互动活动,吸引了各行各业群众的踊跃参与,如今活动仍在持续中,最终上榜入围的女性代表将有机会参与节目,传递女性榜样力量。
该节目始终以关注30 女性成长、鼓励女性勇敢追梦为核心,让观众们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看到她们背后的努力,各行各业的女性都有不平凡的时刻,每一个为生命努力奋斗的女性都是值得尊重的,都是了不起的。
在舞台上的她们是闪闪发光,令人羡慕的,但在生活中,每一个在平凡岗位兢兢业业,努力生活,为人民服务的广大女性医务人员、疾控人员、科技人员......在国家和人民有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都是闪闪发光,令人钦佩的。
追梦路上的她们
在《乘风破浪的姐姐》这个舞台上,不仅能看到唱跳的她们,更能看见她们在面对不同标签时敢于突破自己,勇敢追梦的女性力量。
01
不断挑战,“辣妈”元气归来
初舞台上姐姐一首《星语心愿》,一下勾起了观众的回忆,经历了这么多年风霜雨雪的她,好像什么都变了,又好像什么都没变,作为三个孩子妈妈的她仍然是那个“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到的”张柏芝。
一路走来她经历过很多争议和是非,但她仍对自己有着清晰的认知,面对生活的压力,她越挫越勇,不断挑战自己,如今看到她元气归来,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同样是“辣妈”身份的陈妍希,这次来到“姐姐2”的舞台更是立下flag,“不瘦十斤不换头像”,看来她已经做好准备,在这个更好的年纪再一次挥洒努力的汗水,为了给儿子做榜样,更为了找到更好的自己。
娃娃脸的她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初恋”,她主演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更是陪伴了一代人的青春岁月,如今以新的身份站在舞台上,让很多观众都惊喜万分。
弦子当年的歌曲真是火遍大街小巷,在舞台上的她有着超强的业务能力,在舞台下她更有着一个强大的力量来源——老公和儿子,家庭是妈妈们的软肋,更是盔甲,这也是她们不断挑战,元气归来的意义。
“劈叉都快劈满整个进度条了”,这柔韧度满分,业务能力满分,妥妥的女团标准啊。
02
实力唱将,征服全场
“你永远不懂我伤悲,像白天不懂夜的黑~”
“就这样被你征服,切断了所有退路~”
“我被爱判处终身孤寂,不还手,不放手~”
你能用普通话读出这三个句子吗?反正O姐是读着读着就忍不住唱起来了,都怪那姐的歌实在是太经典了,不愧被称为“大满贯歌手”,真是名副其实。
作为导师的那姐对待学员更是一丝不苟,言传身教,梁博、张玮、张赫宣、姚贝娜、周深、张碧晨、陈冰、张磊、郭沁、叶炫清等知名歌手都曾是那英的学员,虽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但如果少了那姐的指导,对学员们来说也会是一个遗憾。
在其他节目中做导师的那姐,此次在“姐姐2”的表演真是让观众眼前一亮,这飒爽的舞姿,气场全开,期待后面的舞台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当年那个”挥着翅膀的女孩“的容祖儿,现在已经是唱跳双A, 叱咤乐坛的舞台主角,她的实力大家有目共睹,不论是情歌还是摇滚乐,祖儿都能精准拿捏,给观众呈现出她最好的一面。
参加了这个节目,更是在微博上说道“我太爱乘风破浪的姐姐这个节目啦!因为只要训练安排满,可以放肆吃米饭。”
一流唱功的周笔畅出道以来就一直专注于音乐的创作,因此创作出来的歌曲也都广为流传,只要她站在舞台上,那种忘我的状态就会吸引每一个观众走进她的音乐世界,这就是音乐的力量。
除了业务能力满分,周笔畅性格也是real真实,“直言直语”简直太可爱了。
03
唱跳俱佳的她们
2009年《快乐女声》全国总决赛全国总冠军的江映蓉更是实力派唱跳歌手,丰富的音乐之路为她的唱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超强爆发力让观众们又重新认识了这个女孩。
采访中坦言自己在“姐姐2”的目标就是突破瓶颈,但其实姐姐的业务能力一直都很强,期待之后的舞台能让更多的观众认识她。
女性的美丽和年龄无关,更和色彩无关,冲破束缚,勇敢做自己,吉克隽逸用她独特的魅力征服观众,在舞台上凭实力slay全场。
正如她微博的名字一样,“我每天都很拉风”,这样自信充满光芒的女孩,你pick了吗?
作为一名优秀女演员的董璇,在初舞台上的表现真是打破了以往观众对她的印象,既可以把观众唱哭,又可以热舞轰动全场,她到底还有多少惊喜是我们不知道的啊~
姐姐的腿不是腿,是塞纳河畔的春水,O姐手里的晚饭突然不香了。
04
突破甜美标签的女孩们
“我不想说我很亲切,我不想说我很纯洁,可是我不能拒绝心中的感觉,看看可爱的天摸摸真实的脸~”
杨钰莹这哪里是唱歌,明明就是“纵火”,在听众们的芳心里“纵火”啊~
甜美的嗓音、扎实的唱功,她的歌声好像能够穿透人的心灵,直击内心深处的柔软,再加上绝美的歌词,沉醉在她的歌声里,是一种无法言语的享受。
一向给人“甜美”印象的她从未满足现状,无所畏惧、冲破束缚、全能生长,是她给粉丝的承诺,更是对自己的挑战。
气质美女左小青在以往的影视剧形象中都是温婉、大方,这次参加”姐姐2“这个节目也让我们看到了剧外的她,有点可爱又有点搞笑,越来越期待她后面的表现了。
姐姐这心态也太好了,不过这首《心恋》还是很出彩的,不管怎样,用心对待这个舞台了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跳舞、体操、游泳、射箭、表演都有天赋的女孩子陈小纭,这次在”姐姐2“的舞台上给了观众很大的惊喜,扎实的舞蹈功底,甜分超标的笑容,简直是太养眼了。
光芒万丈的背后是不为人知的辛酸,看了她们O姐真的知道了什么叫“就怕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
致敬“乘风破浪,巾帼她力量”
这个节目不仅能让我们看到女明星的光鲜亮丽,和背后的心酸付出,更向观众展示了她们敢于追梦、敢于绽放的精神面貌。
随着节目的播出,《乘风破浪的姐姐》节目组联合全国妇联宣传部、微博,面向全社会共同发起“巾帼她力量”网络寻找,向各行各业的“乘风破浪巾帼她力量”致敬。
“三十而骊,青春归位。”
“三十而奕 ,落子无悔, 乘风破浪 ,爱无反顾。”
《乘风破浪的姐姐》两季的slogan描述的不仅仅是舞台上的她们,更是平凡生活中无数个努力活出自己的“你们”。希望读到这篇文章的你们也能够在自己的生命里“乘风破浪,爱无反顾”。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排版 撰文/ 高莹
责编/ 邢惠
根本无法拒绝的卖萌瞬间!
相信养过宠物的盆友们都有过被求抚摸的经历,看到它们撒娇卖萌的样子根本无法拒绝啊,简直萌炸天!
姐姐姐姐,快摸摸我
谁也无法阻挡小短腿的魅力
拜托拜托,摸摸我吧
主人主人,我在这儿
有我这么萌的喵,怎么还在看报纸
喂,摸我的时间到啦
龟兄被抚摸的方式。。也是醉了
二师兄,有点儿出息行吗?!
月嫂点评网
微信订阅号:naiping-jia
我们关注妈妈,更关注您的宝宝,满满的【育儿知识】陪麻麻宝宝一起成长!
24岁女孩眼中的87岁外公:老头也有时尚追求
来源:潇湘晨报
记者 | 张沁
10月27日晚,胡女士在朋友圈分享了自己和87岁外公的一则日常,“最近我有了一个长期交换穿搭意见的默契搭档,出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我的外公。”
每天早上吃过早餐后,爷孙俩都会一起讨论当天的穿搭。“外公会问我他驼没驼背,我会问他这件颜色好不好看。”
胡女士穿衣喜欢看博主、看韩剧,考虑什么是潮流、怎样显身材。外公穿衣看哪件舒服、暖和、显气色,哪件是谁送的……“外公其实很多衣服都是家人买的,时间也比较久了,但是外公记性很好,哪件是谁买的他都记得。”
胡女士看来,爱美不是年轻人的专利,老年人的时尚哲学贯穿着对生活的热爱和朴实无华、脚踏实地的处事态度。
87岁外公的时尚追求:
有没有驼背
多了会不会显得臃肿
胡女士今年24岁,从小由外公带大,此前曾外出工作两年,今年回到老家常德。“可能是相处久了,和外公在很多事上都有默契,包括穿搭这件事。”
某天早上,外公像往常一样拿着两套在胡女士看来款式差不多的衣服,问她哪套更亮一些。“两套都是黑色布料夹克配灰色牛仔裤,有的衣服穿久了会因为摩擦发亮,我当时摸摸布料,选了那套不怎么发亮的。”外公很赞同她的建议。他点点头说,“这套看起来更新一点,更有气色。”
外公换好衣服后,又来到客厅询问,这件衣服是否会显得驼背。在胡女士的记忆里,外公的背随着岁月的流逝越来越弯了,上大学放假回家时,外公还比她高一个头,当参加工作两年后再回家时,外公已经没她高了。但在胡女士心里外公神采奕奕,驼背丝毫不影响他的帅气,“不驼不驼,很帅气。”胡女士如此回复外公。
此时外公还有些纠结,“天气预报说,今天降温,还可能下雨,是不是还得加件巴花儿(指小背心)?但是,穿多了衣服又显得肿起肿起滴,不怎么好看。”
看着纠结于穿什么衣服的外公,胡女士忽然发现,这个她一直以为是“给什么穿什么”的87岁老头,对于时尚也有着自己的追求。
外公的衣服像开盲盒得来
但每一件他都印象深刻且物尽其用
前几年胡女士很喜欢玩盲盒游戏,甚至买了件价值一千多的衣服盲袋。东西到家后,她发现衣服确实挺好看,但是只适合又高又瘦的人穿,“我穿上就像个矮冬瓜,因为衣服贵,我又舍不得扔,只好把它收起来放着。”
在胡女士看来,某种程度上,外公的大部分衣服都像是开盲盒得来的,“因为大部分都是别人送的,款式颜色都由不得他做主。不过外公也并不在意这种细节,他对衣服的要求只是舒适、温暖、显精神,还有一点,如果有些值得回忆的故事就更好了。”
天气转凉后,外公的穿着往往是层层叠叠,重重复重重。记得刚入秋时,外公穿了个三件套,一件黑偏灰的夹克外套、一件天蓝色衬衣加一件灰色薄秋衣再搭配一条灰色布裤。“外公说,裤子是我妈带他扯布订做的,外套是我大姨妈前几年去上海时给他带的,衬衫是我外甥的。秋衣是二十年前,我妈带着我和表姐去广东找三姨妈的时候,三姨妈给他买的。我对他的记忆力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别人买的衣服,难免有些不合身。有次外公穿了一条崭新的深蓝牛仔裤,问胡女士裤子是不是大了。胡女士回答有点长后,外公坐在沙发上,把裤脚向外卷了一卷,露出一圈白色牛仔,左看右看,觉得不满意,又把裤脚扯下来,往内卷了一卷。对于实在穿不了的衣服,外公会把它用来做烤火毯,或者别的用处。“记得小时候,他还用旧布料给我的芭比娃娃做过衣服。”
外公的时尚经似乎既是“给什么穿什么”的自在坦然,也是舒适温暖显精神的踏实可靠,“就和他平时教我做人做事一样,下一个雨天,他可能还会纠结要不要穿‘巴花儿’,但是他也一定会让自己不显得臃肿、驼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