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频道信息失败(明查|格鲁吉亚将举行全民公投决定是否与俄开战?真相来了)
接收频道信息失败文章列表:
- 1、明查|格鲁吉亚将举行全民公投决定是否与俄开战?真相来了
- 2、维吾尔族假新闻的终结作者:美国资助多个组织炮制涉华谣言
- 3、夸克App提示:高考志愿填报须多方参考、谨慎决策
- 4、领航丨第一集掌舵远航、第二集科学指南速览
- 5、卖给中国就要被制裁从被封锁到全球领先,北斗背后天团曝光
明查|格鲁吉亚将举行全民公投决定是否与俄开战?真相来了
速览
- 网传“格鲁吉亚将举行全民公投来决定是否与俄罗斯开战”的言论系断章取义。这一说法源自格鲁吉亚执政党主席伊拉克利·科巴希泽在简报会上的提议,该提议回应了乌克兰官员希望对俄开辟“第二战线”的呼吁。在后续采访中,科巴希泽已经表示,“让全民投票决定开战这一提议具有讽刺意味,因为从民意调查中可以看出,我们的社会渴望和平。”
- “格鲁吉亚军队已经开始集结,或将向南奥塞梯进军”的说法则毫无根据,发起该言论的推特账号定位在土耳其,在土耳其的参与式百科平台中得到了较多负面评价。
事件背景
近日微博有网友发文称,“格鲁吉亚将举行全民公投以决定是否向俄罗斯开战,开战的目的是收复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
还有网友发文表示,“据非官方消息称,高加索地区的格鲁吉亚军队已经开始集结,或许会向俄国占领的南奥塞梯进军。”
明查
格鲁吉亚真的要进行全民公投?
在推特对“格鲁吉亚”“公投”两个关键词进行高级检索,可以进一步得到信息——网传说法来自于格鲁吉亚执政党梦想党主席伊拉克利·科巴希泽,继而对“科巴希泽”进行检索发现,最早发布这一消息的推特网友是引用了格鲁吉亚公共电视台第一频道(1tv.ge)在13日的报道。
网友援引格鲁吉亚媒体的报道截图
报道中提到,此前乌克兰政府多名高官称在格鲁吉亚开辟“第二战线”是可行的。科巴希泽强调,格鲁吉亚政府并不支持开辟“第二战线”的提议,在这个基础上他表示:“我们应该询问民众是否想要开辟‘第二战线’,如果民众愿意,我们可以日后再议,如果不愿意,我们应该做出不同的选择并坚持已有的决定。”
格鲁吉亚公共电视台第一频道的报道截图
在谷歌中锁定9月13日至9月14日的时间范围对上述关键词进行俄语检索,可以得到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对此事的报道,副标题为“政客科巴希泽:格鲁吉亚可能就对抗俄罗斯联邦的必要性举行公投”。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截图
格鲁吉亚梦想党办公室官网中并没有关于公投的严肃声明,且在当地时间14日晚,科巴希泽在接受格鲁吉亚电视频道Rustavi 2的节目采访时已经对自己的“公投”提议做出了解释:“其实,这个提议具有讽刺意味。从民意调查就能看出我们的社会反对战争,出于各种原因,包括资源以及这场战争将为格鲁吉亚人民带来什么,我们国家目前都不需要战争。”
格鲁吉亚电视频道Rustavi 2报道截图
格鲁吉亚军队集结,将进军南奥塞梯?
在推特用英文检索“格鲁吉亚”“军队”“南奥塞梯”等关键词,可以找到最早发布该言论并提供配图的用户Aceu™,称“据报道,格鲁吉亚军队正在奥塞梯边境移动”。
推特网友言论截图
用上述关键词在谷歌检索无法找到相关报道。用Google lens和Yandax对这条推特的配图进行反搜,可以检索到这张图片自2008年起就存在维基百科的图库中,用以解释南奥塞梯战争,且并非近期的报道用图。
维基百科词条截图
另外,在这条推特的转发和评论中,有不少网友做出了反驳。
推特网友留言:“我就在格鲁吉亚,这是假的。”推特定位显示该账号位于格鲁吉亚。
“格鲁吉亚没有关于此事的报道,也没有关于对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采取军事行动的公投。我认为这是有计划的虚假宣传活动中的一环,暗示如果俄罗斯在乌克兰失败,世界将崩溃。”
值得注意的是,发布这一消息的推特用户Aceu™,其账号定位在土耳其,用土耳其语检索上述关键词,能够找到最初发布该言论的是一个名为lt col temmuz的账号,同时也是Aceu™的关注对象。
推特用户lt col temmuz言论截图
在用户lt col temmuz的主页中,有大量未标明来源的言论。对其账号进行检索,能够在土耳其的参与式百科网站Ekşi Sözlük中锁定关于这个账号的具体评价。
主题帖引言称,这个账号是“推特一个有趣的现象,经常报道一些没发生的事且没有人去问出处”。
“他用无知侮辱持不同政见者”
综上所述,关于“格鲁吉亚将进行全民公投决定是否对俄罗斯开战”的说法源自格鲁吉亚梦想党主席科巴希泽,他在14日就已经将这一提议解释为“具有讽刺意味的声明”,并表示“格鲁吉亚社会渴望和平”。同时,并没有权威报道能够支持“格鲁吉亚军队正在南奥塞梯边境移动”一事。
维吾尔族假新闻的终结作者:美国资助多个组织炮制涉华谣言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刘欣】曾经写出《维吾尔族假新闻的终结》等书籍的法国作家马克西姆·维瓦斯,近期出版新书《法国反华势力的谵语》(谵zhān语:胡话——编者注)。在这本新书中,维瓦斯曝光了美国中情局(CIA)控制和资助的所谓“智库”与“非政府组织”炮制涉华假新闻。这位法国作家日前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讲述了自己撰写相关书籍时的想法,以及遭到的攻击和威胁。
因为写书而遭遇各种威胁
环球时报:您最近在法国出版了新书《法国反华势力的谵语》,能讲讲出版这本书的背景吗?
维瓦斯:2021年7月,德尔嘉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我与朋友让-皮埃尔·帕奇一起编辑的《开眼看中国》,这是来自五大洲17位著名知识分子共同完成的作品,书中的观点就是:中国并不孤单。(西方)媒体上出现的(涉华)谎言相当多,这本书令世界各地涌现出谴责这一现象的朋友。
但是,不久之后,对中国有很大敌意的法国军事学校战略研究所(IRSEM)发布一份针对中国的654页报告,标题为《中国影响力的行动,一个马基雅维利时刻》。许多 IRSEM“研究人员”为写这份报告工作了两年。然而,他们的“研究”经不起推敲,除了许多错误甚至谎言之外,报告的字里行间还出现严重矛盾。
更令人惊奇的是,我在IRSEM的“研究人员”中发现美国陆军高级军官乔丹·贝克尔中校的名字。他也是美国国防部和北约军事委员会的政策顾问,北约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演讲撰稿人和助理。此外,IRSEM报告的另一名作者直到2019年都在北约工作。
鉴于以上种种,我和帕奇以及编辑艾默里克·蒙维尔决定写一本书来回应这份报告,我们把它命名为《法国反华势力的谵语》。
环球时报:您在书中表示,IRSEM去年的一份报告提到您54次,对您进行无端攻击。您一次次揭穿西方针对您本人以及中国的各种谎言。这些年,您遭受到哪些压力?
维瓦斯:在IRSEM发布的法语版报告中,我的名字被提及54次;在英文版报告中,我被提及61次。报告还展示了8张我的照片。这似乎是一种“想死还是活”的威胁。在当下这个并不缺乏激进暴力的时代,这种行为是危险的。
这些IRSEM的“研究者”对我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活动进行详细调查,然而,他们的发现在法国读者眼中微不足道,比如我曾是工会活动家、文学代表、图卢兹电台文化节目主持人、一个名叫“伟大之夜”网站的管理员等。这些并没有违反法律或使我成为“极端分子”,但是这份同时用英语和法语发布的报告,对于北约和五角大楼的读者来说,就是一种证明。通过我,他们证明了“恶魔般的”中国在法国得到了“恶魔般的”支持。
对于美国人来说,我在IRSEM报告中的形象不是(支持)和平、守法的,而是“敌人”。这份报告是为了效忠美国军队。自写作以来,我遭受到许多攻击和威胁,有人身威胁、诉讼威胁,还有诽谤。我最小的儿子曾被临时逮捕。这些阴谋都是对我施加压力的手段。
警惕“麦卡锡主义”煽动政治猎巫
环球时报:如您所说,西方总有一些政客和政治势力对中国进行各种攻击,如美国前国务卿蓬佩奥、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ASPI)等智库。您对这些个人和机构的反华本质怎么看?
维瓦斯:蓬佩奥2019年4月在得州农工大学谈到他担任CIA局长的经历:“我们撒谎、我们欺骗、我们偷窃。”蓬佩奥的演讲被拍摄记录下来。他们(蓬佩奥及听众)一起为一些谎言欢欣鼓舞,而这些谎言已对那些生活在美国“敌国”的人产生了永久影响。
ASPI是我在《维吾尔族假新闻的终结》一书中揭批的一个智囊团。ASPI得到澳政府的补贴,并与美国国防以及情报机构有联系。它是几乎所有美国行动的“热情支持者”,对中国怀有很深的敌意,已成为主要反华组织之一。
环球时报:您在书中提到,西方一些政客、媒体等在搞“麦卡锡主义”,相关舆论也受到“马基雅维利主义”的影响。他们的这些做法,是否被法国年轻人所接受?
维瓦斯:IRSEM 报告数十次提及我的名字并展示我的照片,这难道不是美国前参议员麦卡锡过去的做法吗?这难道不是煽动(政治)猎巫吗?
信息是单向的,法国媒体也在配合美国宣传,因此法国年轻人免不了受到影响。即使如此,记者并没有受到大众的欢迎。即使不知道那些被刻意隐藏的信息,法国年轻人也对记者保持警惕。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看电视,不买报纸,他们通过智能手机获取社交网络上的信息。他们这一代比我这一代更了解世界,而我们这一代中,有很多人的无知让我感到震惊,尤其听到他们重复在主流媒体上读到或听到的内容时。
我们看到一个矛盾的现象:不少法国人对中国持负面看法,因为媒体关于中国的很多(信息)都是负面的,而且没有与之相反的信息。与此同时,法国人也会说记者是骗子。我们甚至看到了“敌对”行为,这意味着越来越多亿万富翁所拥有的新闻频道记者,可能需要在采访的时候带一两个保镖。
证实美国中情局操纵了那些组织
环球时报:您曾在《维吾尔族假新闻的终结》一书中,从专业视角揭露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NED)、“世界维吾尔代表大会”(“世维会”)和“人权观察”组织如何炮制并传播诸如“种族灭绝”“关押百万维吾尔人”等涉疆谣言。最近乌克兰危机升级后,很多人也提到在苏联解体、乌克兰“橙色革命”等美国煽动和策划的“颜色革命”背后,均可见NED的身影。对NED这种资助他国分裂势力、破坏目标国稳定的组织,各国该如何防范和应对呢?
维瓦斯:在《法国反华势力的谵语》以及其他书中,我证实了NED、“世维会”和“人权观察”是被美国CIA操控的组织。我这么说不是因为我相信,而是我知道这是事实。这个被操纵名单上还应该加上“无国界记者”组织,它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对中国造成了相当大的伤害。
当我写《“无国界记者”组织隐秘的一面:从中情局到五角大楼的鹰派》这本书时,这个组织及其秘书长罗伯特·梅纳德在法国是“不可触碰的”,我接触过的所有法国出版商都拒绝出版这本书。一些人是出于谨慎考虑,因为“无国界记者”是一个富有且强大的组织。它在巴黎拥有豪华场地,其年预算超过378万欧元。最后,我不得不在比利时出版这本书。
为了写这本关于“无国界记者”的书,我进行了调查。我了解到NED的资金由美国国会投票决定,作为提供给美国国际开发署资金的一部分。NED不是非政府组织,曾资助了2002年发生的推翻委内瑞拉民选总统查韦斯的未遂政变。2005年,美国前CIA特工菲利普·阿吉在接受加拿大记者采访时透露,NED 是CIA用来干预各国内政的众多前沿组织之一。NED的第一任主席卡尔·格什曼1986年承认:“如果全世界的民主团体都被视为得到CIA的资助,那将是可怕的……正因为我们无法继续这样做,才创建NED。”负责制定 NED章程的艾伦·温斯坦在1991年表示:“我们现在所做的很多事情,都是25年前由CIA秘密完成的。”
CIA很多人都曾在NED董事会或其他管理机构任职。NED网站上提供了3份关于其对华行动的文件,涉及香港、西藏和新疆。
“世维会”成立于2004年,总部位于德国慕尼黑,它将自己定位为一个“捍卫人权的人道主义组织”,但其实这个组织的主要目标是把新疆从中国分离出去,它的几个负责人都居住在美国。“世维会”的一些负责人还在CIA资助的自由亚洲电台和自由欧洲电台/自由电台担任高级职务。自成立以来,“世维会”就得到了NED的“慷慨”资助。2016 年至 2019 年,NED为“新疆项目”支付的总金额为264万美元,其中为“世维会”提供127万美元,而这些钱被指定用于至少可以说是干涉主权国家内政的行动。
环球时报:近期,乌克兰危机备受关注。许多人提到美国在乌克兰等国煽动“颜色革命”,而NED是这些事件的幕后黑手。面对NED煽动别国骚乱的活动,各国应如何应对?
维瓦斯:在我看来,可以模仿古巴,它不容忍此类“非政府组织”在其领土上活动。
当苏联解体时,西方表示北约不会向俄罗斯边境推进(扩张),然而北约一直都在这样做。如果进一步分析,我们很快就会发现,美国的目标不是让乌克兰赢——这是不可能的,而是削弱俄罗斯以孤立美国真正的潜在目标,即中国。
在新疆,一件事“永远刻在我的记忆中”
环球时报:您分别在2016年和2018年两次赴新疆考察,最近对新疆还有哪些关注?
维瓦斯:在新疆,有一件事永远刻在我的记忆中。在参观一座体育中心时,我们走过一个走廊,我被从半掩着门的房间里传出的音乐所吸引。出于好奇,我推开了门,然后看到一位年轻舞者正穿着紧身衣,站在练舞器材前,在音乐声中把一条腿伸到头顶,丝毫没有注意到我这个刚刚闯入的陌生人。我对自己说,如果当地政府被宗教极端分子控制,如果(中国)与“三股势力”的斗争失败,那么年轻的维吾尔人,他们的母亲和女儿可能会被要求永远远离音乐和舞蹈。
2016年,我与来自20个国家的40名记者访问了新疆;2018年,我和搭档又访问了新疆。我们乘公共汽车、飞机等环游这个地区,一起写了《燕子归来》。在这本书中,我们着重强调了该地区非凡的活力及其发展速度。
环球时报:您怎么看中国这些年的发展?
维瓦斯:70年前,中国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而现在正取得惊人的进步,但要实现其目标还面临一些挑战。中国仍在继续前进,这将使全体人民受益。
法国前总理拉法兰说:“我们必须与中国进行贸易。”(我认为)我们必须在不改变中国政治、经济等制度的前提下做到这一点,而不是试图把我们自己的模式强加给中国。
美国发动了一场全球宣传攻势,试图阻止中国发展。他们非常担心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而欧盟一如既往地站在美国一边,这是荒谬的。美国正在衰落。看看他们如何通过“赫尔姆斯-伯顿法”来决定谁可以与谁进行贸易,而那些不服从(美国)命令的国家将被惩罚。法国公司和银行受到制裁并为此付出代价,但是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久。
来源: 环球时报
夸克App提示:高考志愿填报须多方参考、谨慎决策
6月24日,App Store免费应用下载排行显示,夸克App登上下载总榜和工具类应用榜第1位。近日,各地陆续发布高考成绩,推热夸克高考志愿信息服务。夸克App提示:夸克提供高考志愿筛选辅助,正式填报须考生和家长多方参考、谨慎决策。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到1193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志愿填报阶段,每位考生的特长、兴趣、未来规划都不尽相同,如何更高效地筛选出适合的城市、院校和专业,不亚于另一场大考。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过去2年,夸克高考信息服务承载了全国近半数考生家庭的志愿信息需求,用户量超千万。今年,夸克高考信息服务进行了产品升级,覆盖上千所本专科高校的招生、专业等信息。智能选志愿功能可以根据考生的个人偏好,提供冲、保、稳三类报考参考建议。
“这样的建议真好,如果我当时也能有人给我建议,今天也不至于不喜欢这个专业!“夸克高考信息服务引来诸多网友评论。在夸克App高考频道首页,通知栏醒目的提示信息:夸克提供高考志愿筛选辅助,正式填报须考生和家长多方参考、谨慎决策。
“我们抱着严谨的态度免费提供高考志愿信息服务,想提升考生整体的填报效率。”夸克App产品经理近日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表示,每个考生的人生志愿都是个性化的,因此,在产品设计上,不是让考生输入一个分数,就给出一组填报方案,而是通过一系列工具,帮助考生了解自己想要什么,当前处在什么样的阶段,再告诉考生大概有哪些选择,最后由考生自主决定。核心,仍然是“自主决定”。“智能辅助类志愿填报产品要确保的是提供准确的数据,但最终判断仍要由考生和家长作出。”(李静)
来源: 光明网
领航丨第一集掌舵远航、第二集科学指南速览
大型电视专题片《领航》第一集《掌舵远航》、第二集《科学指南》将于10月8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20:00档隆重推出,央视新闻、央视频、央视网等同步上线。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中宣部联合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等单位共同摄制16集大型电视专题片《领航》。《领航》聚焦展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走过的非凡壮阔历程,展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彰显的强大真理力量,全面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生动呈现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幸福美好生活和良好精神风貌。
第一集 掌舵远航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陕北,在梁家河回忆七年知青岁月时,他深情地说:“那个时候我就说,今后如果有条件、有机会,我要从政,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
从黄土地中走来,从村支书到地方领导,再到世界上人口最多国家的领袖,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人民。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担任总书记以来,他的步履遍及全国许多城乡、厂矿、学校、社区,问冷暖、看谷仓、揭锅盖、唠家常。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国之大者”。百姓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一件件、一桩桩,他都时刻记挂在心中。
2014年,习近平主席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作为国家领导人,我们已经以身许国,我们要做到兢兢业业、如临如履、夙夜在公。有一首歌,歌名叫时间都到哪里去了,那么我的时间呢,也都到了别的地方去了,显然是被工作占去了。”
人民领袖人民爱。
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深刻指出:
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第二集 科学指南
“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
中国梦,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为凝聚和激励亿万中华儿女砥砺奋进注入了不竭动力。
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步伐也由此展开。
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相互促进、彼此辉映。
从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到五中、六中全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子布势、渐次展开。
一系列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党的理论创新不断取得重大成果,一个新的理论体系呼之欲出。
党的十九大郑重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把这一思想写入党章。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
如同新的时代不会在缺乏历史主动精神的自然演进中到来,新的思想也绝非于轻松随意的弹指间创立。
党的十八大后,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总是敏锐洞察、深入调研,他的调研足迹越走越深。
就各方反映的重大问题及时作出指示批示,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也是推动理论创新的重要环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生动体现了决策者的敏锐果敢,也体现了民有所呼、必有回应的情怀。
理论指引着实践,实践催生着理论。随着新时代伟大实践的深入推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尊重群众首创精神,集中全党智慧,不断研究事关全局和长远的重大问题并作出部署。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深刻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来源: 央视网
卖给中国就要被制裁从被封锁到全球领先,北斗背后天团曝光
来源: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4日发布
《新时代的中国北斗》白皮书
介绍新时代
中国北斗发展成就和未来愿景
分享中国北斗发展理念和实践经验
白皮书说
中国北斗创造了
中国北斗耀苍穹的奇迹
奇迹的背后
是一群平均年龄30岁出头的年轻人
持续26年的奋斗
他们让“中国的北斗”
真正成为“世界的北斗”
2020年6月23日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
喷薄着烈焰拔地而起
搭载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
发射升空
这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标志着北斗三号
全球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也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三步走”战略任务圆满收官
背后的队伍随之曝光
这支以80后、90后为主力的团队
平均年龄才只有30岁出头
比国外相关团队年轻了十几岁
今天,当我们享受着北斗
为我们打网约车、点外卖、
开车导航、借还共享单车提供便利时
当我们享受着
北斗为我们国防带来的安全时
我们必须向他们说一声,谢谢!
三个20多岁小伙子
在10平米的仓库
解决“北斗”核心难题
1990年,海湾战争中
并不成熟的GPS显示出强大的威力
没有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
等于把国防拱手送给别人
中国人更认识到
这个系统如果使用别人的
无异于高楼建在了别人的地基上
建设中国人自己的定位导航系统
迫在眉睫
但当时经费欠缺
相比于美国投入的巨资
北斗项目最初的办公室
仅仅是一间不足20平米的房子
1995年,北斗导航工程立项启动不久
信号“快捕精跟”问题跳了出来
能否实现对信号的“快捕精跟”
成为决定北斗一号整体性能
甚至左右整个工程进展的关键
所有人都一筹莫展的时候
三位博士还未毕业的20多岁小伙子
——王飞雪、雍少为和欧钢
拿出了一套“全数字化”方案
这三个小伙子
从北京抱回一台较先进的计算机
拿了4万元的尝试经费
开始了艰难攻关
他们把一个不到10平方米的仓库
简单收拾一下当作实验室
没有仪器设备
就东挪西凑找人借
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
他们的仿真试验取得了理想效果
由于他们采用的技术路线
堪称世界首创
立项表决时很多专家都持保留态度
难以决断之时
“双星定位”理论开创者陈芳允
郑重表示支持这些年轻人
“快捕精跟”关键技术立项后
以王飞雪为首的
国防科技大学北斗团队
每天工作二十个小时左右
他们饿了就泡包方便面
累得眼皮子都撑不开时
就泡上一杯浓咖啡提提神
实在坚持不住时才打开行军床
这一熬就是整整三年
1998年5月
他们终于迎来苦尽甘来的日子
测试得到的第一批“快捕精跟”数据
效果远远超出了大家的期望值
陈芳允听到报告后拍手称赞
“效果这么好,太令人兴奋了”
北斗心脏中国造
用北京时间给世界定位
如果说进行“双星”定位的北斗一号
是中国对定位导航卫星系统的探索
那么北斗二号的研发
就是中国逐步打破
国外垄断地位的利器
当时,欧洲邀请中国共同开发
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
但中方始终无法接触到核心技术
这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
卫星导航系统是国之重器
必须靠自己
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2005年,北斗二号系统的
“原子钟”突遇问题
原子钟是导航卫星的心脏
如果原子钟有1秒误差
就意味着卫星定位会偏离30万公里
没有原子钟不行
精度差了更不行
本来,团队想从欧洲引进
谈得差不多了的时候
却突遭技术封锁
这给了大家当头一棒
核心关键技术必须要突破
不能受制于人
为了加快原子钟的研制进度
团队一下成立了三支队伍
同时开展研发
当时,只有20多岁的李春景
成为原子钟研发团队的骨干
李春景带领着年轻的队伍
通过大量的分析和计算
无数的试验分析和验证
终于在2007年4月
让这一颗“中国心”原子钟
伴随我国首颗北斗二号试验卫星
成功发射上天
现在,用在北斗三号上的原子钟
其精度已提升到每300万年
才会出现1秒误差
外国人惊叹中国科研的神奇速度
但北斗人心里最清楚
这种能力是被逼出来的
是靠着不服输的骨气
玩命干的勇气拼下来的
频率之争绝不能输!
解决了原子钟这个核心难题后
北斗团队面前又出现一道坎
2007年,一颗刚刚打上天的卫星
突然“失联”
地面既收不到卫星的信号
也无法对卫星进行操控
这件事
让当时已经不算年轻的“年轻人”
——48岁的北斗二号
导航卫星总设计师谢军
“急得心脏提到了嗓子眼里”
他和地面监测人员铆着一股劲儿
找不到卫星坚决不撤退
一个频率不行就再试一个频段
一天找不到就再找10天
经过不断地搜寻
在卫星“失联”后的第17天
观测站终于再次捕获了卫星信号
经过地面人员的调控
33天后
这颗“失联”卫星重新开始工作
险情被排除
谢军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然而谢军并未变得轻松
除了有可能出现的“失联”的问题
北斗还面临着另一个严峻挑战
与国外卫星导航系统
争夺国际电联的电信频段
当时留给中国和欧洲导航卫星的
电信频率段已经十分狭窄
谁先抢到这段“太空领土”
这段频率就是谁的
这要求下一颗北斗卫星必须
在2007年4月17日零点之前
从太空中发回信号
如果卫星再次“失联”
那么不仅中国的“频段领土”将不保
之后发射的所有北斗卫星
将不得不租借他国的频段工作
争分夺秒的时刻
谢军异常冷静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
他带领团队在发射场
对卫星进行7天7夜连续检查
然而,就在运载火箭上了发射塔架
进行第三次总检查的时候
卫星应答机突然异常
此时,留给他们用来修复的时间
只剩下了三天
关键时刻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
亲自抱着应答机驱车几百公里
从西昌赶到成都
从零开始,重新进行检验测试
好在最后有惊无险
2007年4月14日4时
这颗肩负重要使命的卫星
在西昌被发射升空
2007年4月16日20时14分
距国际电联最后期限
仅剩4个小时的时候
第一组卫星信号终于回来
十几个接收机上
同时接到了这组从太空回来的信号
那一刻,在场所有人
都欢呼跳跃、热泪盈眶
100%国产化
每颗螺丝钉都是我们自己的
北斗二代卫星稳固了我们的太空疆域
也让整个北斗团队开始放眼全球
2009年,北斗三号工程正式启动建设
加快北斗系统尽早服务全球
造福全人类
可问题又来了
中国的地面站
在境外很难建立
这时,北斗团队的年轻人站了出来
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建立星间链路
星间链路就是让卫星与卫星之间
建立起稳定的链接
将遍布全球的卫星编织成一张网
只要有一颗卫星处在中国的领空
其他卫星便能通过它
联系到国内地面站
星间链路技术对北斗
能否成功全球组网至关重要
在方案确立的关键阶段
当时只有29岁的康成斌提出了
某关键技术的验证方案
历时5年攻关
这一关键技术取得关键突破
最终,星间链路技术
让北斗三号“太空兄弟手拉手”
不仅解决了没有地面站的问题
还大大提高了定位精度
7万公里测距精度达到厘米级
相当于能看清几十公里外的
一根头发丝
年轻的北斗团队再一次交出了
令国人满意的答卷
2015年,北斗系统里程碑的一年
随着搭载着星间链路技术的
新一代北斗卫星升空
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区域运行
开始向全球运行拓展
运行星间链路的卫星的CPU
是我国自主研发创造的
从这颗卫星开始
北斗卫星的所有核心部件
都使用的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中国创造”
2018年,在接受采访时
康成斌非常骄傲地说
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
已经实现了核心元器件
以及所有单机部件100%国产化
如今,北斗早已经服务到
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夜观“北斗”到建用“北斗”
从仰望星空到经纬时空
中国北斗走到今天十分不易
这时,我们更能理解年轻的北斗人
为何哭了又笑,笑了又哭
从几十人的项目小组
到现在几十万人的团队
从最初两颗、三颗、四颗卫星
到北斗三号覆盖全球计划
从当年被技术封锁
到今天100%实现国产化
曾经的年轻人
已经渐生华发
但他们说
中国的北斗事业永远年轻
“我们把青春献给北斗
这一生都做北斗人”
请大家记住这支“北斗天团”
他们无愧是夜空中最亮的星
来源:共青团中央综合北洋之家、2020年央视网络春晚《爱星的人》、央视一套《开讲啦——杨长风》、央视科教频道《大家——谢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