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季第三期青年大学答案(热点|考前备考群出现真题!这场特大作弊案细节曝光)
第十二季第三期青年大学答案文章列表:
- 1、热点|考前备考群出现真题!这场特大作弊案细节曝光
- 2、全球连线 | 两名阿拉伯青年,在中阿同行中遇到更闪亮的自己
- 3、中阿青年的新丝路
- 4、大湾区实习机会吸引港澳台青年
- 5、邀你进入通往2023的十光隧道
热点|考前备考群出现真题!这场特大作弊案细节曝光
2021年5月,全国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正式开考前,相关试题发生泄露,并在网上被传播、贩卖。公安机关经侦查发现,这起组织考试作弊案竟波及9省16市。
日前,由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检察院提起公诉的大江等人组织考试作弊案开庭审理。
法院以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非法出售试题、答案罪判处被告人大江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31万元;
以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非法出售试题罪判处被告人阿浩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30万元;
以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组织考试作弊罪,非法出售、提供试题、答案罪判处被告人方方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并处罚金24万元;
其余24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二个月至拘役六个月不等,各并处罚金10万元至6000元不等。
同时,法院对涉案违法所得、犯罪工具予以追缴、没收,并根据犯罪情况决定对阿浩等人依法宣告职业禁止或者禁止令。
案件细节曝光:
考前一晚备考群出现真题
2021年5月28日晚,考试的前一天,海涛拿出手机习惯性地扫了一眼备考群,发觉群里多了些消息。
这是一个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备考群,群内多半是考生,也会有一些培训机构的老师在群里打广告。
海涛在群里看到,有人声称自己发在群里的题目是明天考试部分试题,只要200元就能帮助考生顺利通过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
群里所谓的试题并不完整,题目和答案都是以关键字的形式呈现,似乎是专门经过编辑让考生更容易记住。海涛虽对这些试题抱有怀疑,但还是暗自记下了几道试题。
第二天考试时,令海涛没想到的是,卷子上的题目他竟然见过。虽然只是大体扫了一遍,但海涛还是一眼就认出试卷上的题目与昨晚备考群中发布的题目一模一样。这让海涛坚信:备考群里发的题目就是真题。
答完第一门考卷,海涛冲出考场,打开手机,看到备考群里已经炸开了锅,兴奋、慌乱、困惑的情绪在众多考生心中激荡。定了定心神,海涛联系了发题人,在付款200元后,对方发来了第二门考试的考题与答案,并告知其第三门考试的答案将在第三门考试当天发送到海涛手机上。
对方并没有食言,下午的考题全部被“押中”。同年5月30日凌晨,海涛也如愿以偿地收到了第三门考试的考题与答案。
高校工作人员被拉下水
2021年3月,一名外号叫“二师兄”的人联系到阿浩。“我知道你是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考点负责人,有机会接触到试题,三门45万元,你只要用手机把试题拍下来,就算完成任务,这钱你赚不赚?”“二师兄”开门见山说明来意。
阿浩是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的一名干事,平日靠工资养家糊口,45万元让他颇为心动。阿浩也清楚这钱不好赚,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是国家级考试,试题属于国家机密,开考前试卷是密封状态,拆开密封袋偷拍试卷被抓到肯定要坐牢。
说出自己的顾虑后,“二师兄”表示这些问题不难解决:他将提供塑封机、塑封袋、拍摄手机等设备,拆封后的试卷拍摄后再用塑封机重新密封,一般人很难看出破绽。看到“二师兄”考虑如此周到,阿浩决定搏一把。
2021年5月15日,“二师兄”驾车到西安与阿浩碰面,将用于偷取试卷的手机、塑封机、塑封袋交给阿浩,后阿浩将相关工具藏匿在学院宿舍内。
2021年5月28日12时许,2021年度全国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试卷运抵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考点保密室。13时左右,阿浩来到保密室,将试卷装入黑色布袋后迅速离去。为了隐瞒犯罪行为,阿浩故意延后了保密室监控开启的时间。
回到宿舍后,阿浩用手机将三套考卷全部拍下来后,又用塑封机将试卷袋重新封好。随后,阿浩再一次返回保密室将试卷放回,并不慌不忙地打开了保密室监控。20分钟后,“二师兄”的汽车开到了校门口,在看完手机里的试题后,“二师兄”扔给阿浩一个黑色双肩包,里面装满了现金,并示意阿浩把钱收下。
培训班营收靠组织作弊
张婷的男友方方,从事考试资质培训工作。最近男友向张婷透露了自己开办的培训班如此火爆的原因:培训班正常的培训业务只是幌子,营收靠的是组织考试作弊。
男友告诉张婷,自己花大价钱搞到了2021年5月将要举行的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的试题,枪手已经到位,“招生”工作也在如火如荼进行中,现在缺少一个信得过的人监督枪手和考生防止漏题。
“婷婷,你只要看着他们别让他们拍试卷,等枪手把答案做出来你把答案递到隔壁房间给考生就行,没风险的。”眼见张婷动摇,方方又是对天发誓又是甜言蜜语,总算是让张婷接下了活。
2021年5月28日16时,富力酒店308房间内,看着面前奋笔疾书的枪手,张婷莫名紧张。作弊行动被划分为答题组、编辑组、工具组和投递组四个组别。
答题组的枪手答完题后将答案交由编辑组;编辑组将答案进行“缩字”处理方便考生抄录背诵;为确保隐秘性,试题及答案全部由人工抄录,投递组负责将纸质答案送至考生所在的408房间,并全程监督确保无人偷拍试题及答案;电脑器材及酒店预订等工作全部由工具组完成。
为了更好地完成男友布置的“任务”,张婷甚至拉来了双胞胎姐姐张玉一起帮忙。5月30日考试结束,作弊考生均顺利“过关”。
考题和答案流向四方
因为身形肥胖,在组织考试作弊的圈子里,大伙都戏称大江为“二师兄”。只有大江自己知道,胖不是因为自己吃得多,而是晚期肾癌造成全身性水肿。看了看自己愈发肿胀的下肢,大江知道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以往看过圈子里无数前辈因滥卖考试答案而入狱,大江有着自己的“底线”。一是控制下线数量,下线越多暴露的风险越大;二是挑选合作伙伴,不滥售、守规矩的合作伙伴最佳。就这样,大江的生意虽然做得不大,但胜在稳定,是圈里有名的“常青树”。而这一次,为了在临走前多给家人留点钱,大江不想再守“规矩”了。
方方,出资100万元购买考试试题;小虎,曾因组织考试作弊坐过牢,这次花12万元想帮亲弟弟拿个资质;阿玲有个建筑公司,花7万元买答案免费提供给员工,只需员工获得资质后将证书挂靠公司;大张,从事教育咨询工作,忍痛花17万元来给自己的公司打出名声。
一份份试题通过邮箱、QQ、微信在互联网上疯传,一笔笔赃款不断打进大江的账户,面对逐渐失控的一切,大江甘之如饴。
2021年5月底,全国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正式开考。公安机关网安支队在网上巡查时发现,相关试题在考试前发生泄露,并在网上被传播贩卖。考试结束后,泄题风波越来越大,后住建部向公安部报案,公安部挂牌督办。经过细致侦查,一起横跨9省16市的特大考试作弊案犯罪链条逐渐浮现。
2021年10月,公安机关将案件移送至宿城区检察院审查起诉,检察官全面审查了卷宗材料,认真分析每个犯罪嫌疑人在全案中的作用和关联性后,以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非法出售、提供试题、答案罪,组织考试作弊罪对阿浩、大江、方方等27人提起公诉,并结合案件事实、情节及相关人员认罪认罚情况依法提出量刑建议。日前,法院审理后作出本文开头判决。
(文中人员均为化名)
转自:检察日报正义网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全球连线 | 两名阿拉伯青年,在中阿同行中遇到更闪亮的自己
“希望中阿双方以本届‘阿拉伯艺术节’为契机,落实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成果,弘扬丝路精神、增进传统友谊、密切人文交流,为深化中阿战略伙伴关系注入持久推动力,为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习近平主席近日向第五届“阿拉伯艺术节”致贺信时这样说道。
“对我而言,推动中阿更紧密合作意味着今后将有更多的机会。”30岁埃及青年马赫迪·艾哈迈德参加了本届艺术节活动。读了习近平主席的贺信,他对自己的未来信心满满。
这是“阿拉伯艺术节”专场文艺演出(12月18日摄)。新华社发(雷智摄)
第五届“阿拉伯艺术节”12月19日起在中国江西景德镇举行。马赫迪正就读于这里的景德镇陶瓷大学。
艺术节前后,远道而来的阿拉伯世界艺术家们,在中国创作和展出上百件艺术精品;来自阿拉伯半岛的椰枣、驼奶制品、橄榄油等特产,摆在了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的集市上……越来越多的“故乡元素”让马赫迪想起了远方的家,也感受到中阿交流的热度。
“景德镇自古以来就有与阿拉伯国家交往的记录,来这里求学,我很少有身在异乡的感觉。”马赫迪说。
马赫迪·艾哈迈德(右一)在学习青花绘画。受访者供图
2019年9月,从埃及法尤姆大学考古专业毕业的马赫迪来到中国进行陶瓷历史研究,从古老瓷器上的阿拉伯文字中感受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跨越千年的丝路情缘。
数百年前,产自阿拉伯地区的一种矿物颜料——苏麻离青,沿着古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和中国瓷器相结合,诞生了惊艳世界的元代青花瓷。“这是中阿两大文明一起献给全人类的礼物。”马赫迪说,青花瓷就是中阿文化交融互鉴的一个象征。
长期以来,中国和阿拉伯两大文明在亚洲大陆两端相映生辉,书写了东西交融、互学互鉴、互帮互助的佳话。如今,越来越多阿拉伯青年通过学习中文,打开了新的机遇之窗,与中国、中华文化结下不解之缘。
2019年8月22日,埃及选手诗雨(前)在第十八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总决赛中出场。新华社发
埃及青年汉语教师帕桑特·哈利勒(中文名诗雨)就是其中的代表,她曾获得第十八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总冠军,并如愿以偿成为了开罗大学中文系的汉语教师,帮助更多人学习中文,了解中国。
与马赫迪一样,诗雨在江西也有一段难忘经历。4年前,在山东大学做交换生期间,她曾在江西吉安大山深处支教,教山区孩子们唱简单的阿拉伯语歌谣,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作“巧克力姑娘”。
今年9月,诗雨代表埃及青少年向正在中国空间站执行任务的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提问。提起这次经历,诗雨至今难掩兴奋:“天宫对话是我人生中最闪亮的片段之一。”在诗雨看来,不少阿拉伯青年选择到中国学习理工科专业,希望将中国科技发展的经验带回国内。
诗雨(左二)在江西吉安支教时与当地的孩子合影。受访者供图
马赫迪通过瓷器考古触摸到中阿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脉动,而诗雨则从阿拉伯学生的“中文热”“天宫热”中感受到当下中阿人文交流的勃勃生机。
在不久前结束的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同阿拉伯国家领导人一道,为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规划前进路径,对新时代中阿关系发展做出顶层设计。习近平主席提出,中方将同阿方一道推进“八大共同行动”,涵盖支持发展、粮食安全、卫生健康、绿色创新、能源安全、文明对话、青年成才、安全稳定诸多领域,进一步充实完善了中阿务实合作的“四梁八柱”。
马赫迪说,期待中阿合作能够不断升级拓展,他也将留在中国“寻找更多机会”。诗雨则说,近年来阿拉伯国家的学生对中国在科技研发、人文艺术等领域的发展十分感兴趣,“我要成为中阿之间的桥梁。”
-END-
策划:倪四义 沈锡权
监制:李兴文
统筹:高皓亮 陈梦阳 闫珺岩 韩墨
记者:黄浩然 姚兵
视频:彭菁 余福卿 杨依然 鲍佳艺(实习生)
编辑:乔继红 王申 张代蕾 陈杉
新华社国际部 江西分社联合制作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
中阿青年的新丝路
新华社南昌12月24日电(记者程迪 黄浩然)江西省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的集市上,摆着椰枣、驼奶制品、橄榄油等阿拉伯特产;陶溪川球磨美术馆里,展出了一系列阿拉伯国家知名艺术家的绘画、雕塑和陶瓷作品……
第五届“阿拉伯艺术节”12月19日在景德镇开幕,众多阿拉伯元素现身千年瓷都,也拉近了就读于景德镇陶瓷大学的埃及留学生马赫迪·艾哈迈德与家乡的距离。
第五届“阿拉伯艺术节”在景德镇举行,这是“阿拉伯艺术节”专场文艺演出(12月18日摄)。新华社发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在丝绸古道中相知相交。数百年前,产自阿拉伯地区的一种矿物颜料——苏麻离青,沿着古丝绸之路被带到中国,与中国瓷器相结合,这才有了惊艳世界的青花瓷。
三年前,马赫迪为续写苏麻离青的瓷上故事,来到景德镇陶瓷大学求学。这对他是一次非凡的文化体验:上课时,老师把实践课堂搬到了考古遗址、博物馆和古建筑里;生活里,路两旁是青花瓷装饰的路灯,街道上陶瓷博物馆、陶瓷艺术品随处可见。
在马赫迪就读的景德镇陶瓷大学,中国青年教师用青花创作出符合当代人审美的艺术品。教师干道甫结合中国传统水墨、书法的意境和西方艺术的抽象,用青花绘就宇宙科幻等当代主题;教师罗小聪开创“剔青”陶瓷绘画工艺,以“泥坯为纸、青花为墨、剃刀为笔”,作品兼具工艺创新与现代绘画特点……
马赫迪目前研究的课题是中国陶瓷及唐至明期间陶瓷上的阿拉伯文字。“从唐朝开始,中国陶瓷上便出现了阿拉伯文字。经过宋、元时期发展,到明朝时中国陶瓷上的阿拉伯文字变得更加丰富了。”他说。
第五届“阿拉伯艺术节”在景德镇举行,嘉宾在“阿拉伯艺术节”期间参观陶瓷版权创意设计展(12月19日摄)。新华社发(雷智 摄)
在马赫迪眼中,青花瓷是中阿文明互学互鉴的象征,在他的家乡开罗的尼罗河畔,“中国建设”已成为中阿民心相通的新纽带。
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施工现场,中埃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工程“标志塔”正拔地而起,一批来自中国的青年,正为这栋被誉为“非洲第一高楼”的建筑护航。
26岁的晏月平是其中一位,他是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埃及分公司安全工程师,每天走遍施工现场每个角落,确保施工安全有序。“标志塔”项目结构高度373.2米,塔冠最高点达385.8米,这一项目带动了当地3万多人就业。
晏月平说,“中国建设”增进了两国民众间的相互交流,加深了对彼此国家的了解,“我们会跟埃及同事学习当地语言,他们也会跟我们学说中文”。
第五届“阿拉伯艺术节”在景德镇举行,这是“阿拉伯艺术节”专场文艺演出(12月18日摄)。新华社发(雷智 摄)
马赫迪与晏月平,是中阿青年双向奔赴的缩影。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已有阿联酋、沙特、埃及、突尼斯4个阿拉伯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15个阿拉伯国家在高校开设中文院系,13个阿拉伯国家建有20所孔子学院、2个独立孔子课堂。
“中文热”使阿拉伯青年眼中的中国更加多元化。阿拉伯青年一代正用年轻态的方式理解和传播中国文化:摩洛哥音乐博主迪娜在家乡街巷演唱中文歌曲的视频在社交媒体上播放量超过1亿次;“唱响埃及”歌唱比赛中,既有《映山红》等经典歌曲,也有《夜空中最亮的星》等流行音乐……
未来,马赫迪期待能在中国的博物馆工作,与他心爱的陶瓷朝夕相伴;晏月平希望能为更多“一带一路”项目质量保驾护航,让“中国建设”不仅凝聚中阿智慧,也能见证中阿友谊。中阿青年的新“丝路”正在铺就。
大湾区实习机会吸引港澳台青年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广东省政府近日发函答复《关于鼓励和支持香港青年到大湾区创业和工作的提案》,明确广东省政府5年内将为港澳青少年提供3万个赴内地交流机会以及2.7万个实习与就业岗位。
广东珠海: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风光建筑群(视觉中国)
“目前全面落实取消港澳居民在广东就业许可制度,畅通港澳居民来粤就业渠道。”据香港《星岛日报》26日报道,答复函中提到,支持配合香港特区政府实施“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给予参加计划的香港青年每人每月不超过1000元人民币的生活补助。答复函表示,将全面实施“展翅计划”港澳台大学生实习专项行动工作,5年内将为港澳青少年提供1.5万个实习岗位及1.2万个就业岗位。目前,已有12家重点建设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投入运营,带动珠三角9市建成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57家。同时,广东省政府将建设38家“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家园”,积极出台政策为港澳青年提供住房保障。
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日前进行市民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的意见调查。结果显示,虽然一些市民对直接前往大湾区工作生活还有疑虑,但34.1%的受访市民认为大湾区规划是香港的发展机遇。在香港最有实力和潜力的产业中,41.6%的受访市民认为大湾区规划有助于香港发展金融产业,35.9%认为有助创新及科技产业。
来自暨南大学的香港学生谭梓琦表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快速发展,内地就业机会和选择越来越多。“今年暑期我报名参加了‘展翅计划’,了解到更多粤港澳大湾区的资讯,学习到更多未知领域的知识”。香港城市大学的香港学生邓静怡认为,通过“展翅计划”搭建的桥梁到内地的企业实习学习,感受到内地的工作氛围,为自己的职业规划提供更多选择。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学院港生彭康柱今年参加了南方电网实习,他说,4周的实习不仅让他认识很多电力设备,还能运用在校学习的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收获颇丰。(杨伟民)
邀你进入通往2023的十光隧道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在线记者 刘海伦)2022年的岁月之河,即将流入历史的幔帐,一个自然年的结束,便是一段新历史的开启。站在岁月更迭的时光窗口前,我们一同回望过去,只为更有力地奔跑向未来,更有信心地迎接全新的2023年。
过去这十年,大山不再成为村民们摆脱贫穷的障碍,塞罕坝从一棵树到一片“海”,北京冬奥会惊艳世界,天宫空间站“组装完成”。我们喜迎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建党百年,并且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踏上光荣和梦想的远征。
这十年,我们每个人都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辛勤的汗水写下不平凡的篇章。我们经历了成功的欢呼,收获的欣喜,也有离别的无奈,生活的失落。当面对挫折与苦难时,我们也学会了释放情绪,怀揣着希望,勇敢地继续向前迈进,主动迎接美好。
恰逢辞旧迎新的“跨年之日”,中国青年报社与湖南卫视、芒果TV将联合举办“时间向前 我们向上”跑进2023跨年活动,旨在为青年打造一场传递青年精神力量与青春风采的“接力盛会”,展现当代青年的活力与信心、梦想与追求,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活动将在2022年最后一天12月31日,联动全国东西南北中的6个城市,邀请各行各业的年轻奋斗者以接力跑大直播的形式,开启一场奋进新征程“跑进2023”城市接力跑计划。青年们将以第一视角,带观众边跑边见证自己所在城市这十年的新变化、新气象。
马拉松第一站将从北京出发,在人水和谐的永定河休闲森林公园,看十年间永定河的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第二站青年将来到海口青年筑梦大道,领略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南繁硅谷、深海研究所等代表性节点的美与繁华。第三站将跑进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广州,在珠江两岸感受这座老城焕发出的巨大活力。
第四站将奔跑于杭州,听这座城市讲述千年大运河、流淌向未来的故事。第五站将在月牙湖车站,乘坐着中国最北站发出的列车,向南方出发。最后一站为长沙,一同从总书记留下殷殷嘱托的岳麓山书院,再到橘子洲和马栏山文创园,最终跑进2022—2023湖南卫视跨年晚会的现场,看平凡的力量在人民的舞台上绽放。
小视角透视大时代,一站有一站的故事,一站有一站的精彩。在这些可感可知的变化中,我们可以共同见证这十年各区域的发展与普通人生活的美好。这些经历与蜕变编织出的共同回忆,也会化作青年们奔跑向前的助推剂,点燃熊熊燃烧的追梦之火。
准备好了吗?每一位冲向终点的你,每一位奋勇直追的你,每一位踏上起点的你。让我们一起用奔跑奋进的姿态,迎接美好充满希望的新一年,传递新时代精神力量。
时间向前,我们向上。一起跑进2023吧!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