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前沿资讯

奇迹餐厅2中文版(沿着高速看中国丨逐梦川藏线,追怀两路人)

导读奇迹餐厅2中文版文章列表:1、沿着高速看中国丨逐梦川藏线,追怀两路人2、这张照片曾火遍全国,如今他的故事比照片更动人3、顺其自然,过好当下,这类劝诫存在怎样的误区?4、北京残疾

奇迹餐厅2中文版文章列表:

奇迹餐厅2中文版(沿着高速看中国丨逐梦川藏线,追怀两路人)

沿着高速看中国丨逐梦川藏线,追怀两路人

新华社成都5月14日电 题:逐梦川藏线,追怀“两路人”

新华社记者胡旭、刘洪明

汶马高速俯瞰。(新华社记者刘坤摄)

4月底,在汉戈村村民上山挖虫草前,驻村第一书记文雪松抓紧组织大家播撒新一季的青稞,磨好2000多斤青稞粉,储备好生产青稞曲奇饼干的原料。

汉戈村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平均海拔达3700米,是高原上一个不起眼的半农半牧村。去年以来,文雪松等帮扶人员精心策划运作,将这里的原产青稞加工成曲奇饼干,通过电商畅销全国,成为村民稳定的收入来源。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汉戈村村民日前正播撒青稞种子。(受访者提供)

4月20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汉戈村村民在田里忙碌。新华社发(尹笑江 摄)

“没有交通改善,就没有产业发展。”文雪松说,“汉戈村紧邻省道217线,一路连接国道318线和雅康高速直通成都,人畅其行、货畅其流,为村里引入现代科技奠定了基础,也让这个偏远村子的农副产品加快走进城市,变成了附加值更高的热销商品。”

千里川藏线,像一条洁白的哈达环绕雪山草甸、飞越千山万壑,把高原无数的汉戈村串联起来,让农产品更加顺利地输出、外地人更加便捷地进来,让高原百姓打开了视野、活络了思路。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木雅圣地景区售卖当地特产。(新华社记者胡旭摄)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八宿县然乌镇,因其独特而壮美的“来古冰川”,吸引大批游客沿着川藏线远道而来。当地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和绿色生态旅游,很快聚集了100多家酒店、饭店、超市、火锅店、理发店等服务设施,吸纳了200多人就业。

交通的便利,大大促进西藏旅游业发展,图为游客在林芝巴松措景区观光。(新华社记者刘洪明摄)

记者看到,在然乌镇将瓦巴村,渡外云居、来古村公益客栈、康沙村云来大酒店等以承包方式运营,村集体经济每年有了固定增收;来古村专门组建了有100多匹马的观光马队,每年获益100多万元,带动109户增收致富,年人均增收约3000元。

这是2017年通车的国道317线雀儿山隧道(资料照片)。新华社发(陈龙 摄)

自古以来,川藏高原地区与内地经济文化交流频密,但因横断山脉形成的雪峰和一条条激流阻隔,直到新中国成立前,从内地入藏的交通极为艰难。

“高悬于青衣江上的铁索桥,只容单人行走。战士们搬着东西在上面走起来左摇右晃、头昏腿软。”“翻(折多)山过程中喘不过气,寒冷,给了官兵们一些‘教训’……”十八军老战士魏克当年的进藏日记,记录了70年前险象环生、艰苦卓绝的开路经历。

1951年,入藏解放军一面进军,一面修路,向大山宣战。在终年积雪的雀儿山上,十八军五十四师160团的丁希彦和战友们吐一口唾沫还没落地,就已结成一朵冰花。太阳光照在雪地上,反射的银光让人睁不开眼。

“这里的土层冻得比石头还硬,不管是用锋利的铁锹或犀锐的十字镐,挖下去都只是一道白印,甚至会震得手心发麻、虎口欲裂!”丁希彦的回忆录写道,战士们每天在冰天雪地里往返数十里砍树、捡柴,用熊熊大火烧化绵延起伏的冻土。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建于1950年的川藏公路大渡河桥。(新华社记者胡旭摄)

就像这样,十余万军民经过4年多的艰苦奋战,终于在高原“禁区”劈开了一道连接川藏的生命线。1954年12月25日,两条当时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川藏公路与青藏公路同时通车,涉藏地区百姓告别了“鸟道羊肠、天梯栈道、溜索横渡”,迎来了公路跑汽车的时代。

路面加宽铺油、桥涵重修加固、改善危险路段……此后几十年,国家对“两路”的整治和改造持续不断,保障着两条高原生命线的顺畅。随着政府对涉藏地区持续加大资金支持,以及工程技术的快速进步,近年来,川藏线上一批重特大项目不断落成。

川藏公路林芝至拉萨途中一景(5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洪明 摄

2016年通车的国道318线高尔寺山隧道,缩短盘山里程20多公里;2017年通车的国道317线雀儿山隧道,打通了川藏北线的天险瓶颈;2018年和2020年分别全线通车的雅康高速和汶马高速,标志川藏线正式跨入“高速时代”。

汶马高速新店子隧道。(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

云端天路不仅在世界屋脊上创造了空前的交通建设奇迹,“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也已成为川藏线上的“梦想航标”。如今,入藏高速和川藏铁路正在加紧建设,奋斗者们正在雪域高原上续写新时代逐梦诗篇。

2018年底建成通车的雅康高速泸定大渡河大桥。(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

川藏公路林芝至拉萨途中一景(5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洪明 摄

这张照片曾火遍全国,如今他的故事比照片更动人

《中国的全面小康》白皮书近日发表:中国的全面小康,是辛辛苦苦干出来的。好日子唯有奋斗,别无他路。

小康,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而是你和周围人可见可感的真实生活。央视新闻推出专栏:《我们的日子有奔头》 ,讲述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小康故事。

今天的故事要从一张11年前的照片说起。

这张照片拍摄于2010年,曾在网上广为流传。照片中,重庆“棒棒”冉光辉扛着一百多斤的货物,牵着3岁儿子,走下重庆朝天门批发市场旁的梯坎。有人说,“他肩上扛着生活,手里牵着未来”。11年过去了,如今,他的生活怎么样了?

“肩扛生活,手牵未来”

他和儿子的照片被大家熟知

冉光辉原本在重庆垫江老家务农。农闲时,他就到城里的各个码头、商场帮人挑货,贴补家用。2009年,为了一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冉光辉做了一个重要决定:举家进城。当时已经40岁的冉光辉,到重庆市里做起了全职“棒棒”。

最初几年,冉光辉一家租住在破旧不堪的棚户区,狭小的出租房里,一家几口住得很是拥挤,孩子只能在灶台旁支个小桌,借着厨房的灯光做作业。那时,冉光辉总想要是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该多好。

△2015年,冉光辉和不少“棒棒”租住的棚户区,如今已经拆掉了。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冉光辉拼了命地干活。

一年365天,冉光辉差不多有350天在扛货、发货,风雨无阻。每天清晨天还没亮,他就出门揽活,有时深夜还在忙碌,最辛苦的时候甚至连续24小时没有睡觉。

扛货时,冉光辉多是光着膀子。即使是在寒风刺骨的冬天,他也会脱下衣服,用力攥住麻绳前行。“不是不讲文明,衣服穿起打滑,脱了好扛些。”每次扛完货,他都会很快穿好衣服,等待下一单业务。

常年用手抓取货物,冉光辉的手掌不仅老茧多,手指关节也严重变形,如竹节般,每节指骨都向外隆起。但正是这鹰爪般的强韧,才能确保货物抓得牢。

由于长期弯腰扛重物,冉光辉的腰也一度出现问题,生病的时候,走几步就疼到不行了。可就算再难,冉光辉也从没想过放弃。“虽然干的活比较辛苦,基本就是靠力气挣钱,但每当想到通过自己的打拼,能让老婆和孩子过得更好,也就不觉得累了。”

当年,由于冉光辉的妻子在餐馆工作,无法带孩子,冉光辉就带着儿子冉俊超去扛货。冉光辉说:“做我这个活,自由一点。我随时把孩子一路带着,一边扛货,一边牵着他。”

一包一包地扛

他扛出市中心一套房

靠着一包货一包货地扛,2016年,冉光辉在重庆最有名的地标“解放碑”附近贷款买了一套60平方米的二手房。

这套房子,冉光辉格外珍惜,儿子不用再蹭厨房的灯光做作业,一家人也不用担心下雨漏水,不愁没地方洗澡。

妻子瞿光芳还记得,刚搬进新房的第一天,两口子在客厅沙发上坐了很久,相视而笑,笑着笑着,她就落了泪,“这个家不容易,是他辛辛苦苦扛出来的。”

有了房子,便有了主心骨。虽说现在还有不少房贷要还,但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有奔头。“现在房贷越还越少,生活压力比以前轻松不少,满开心。”

拒绝当网红

“我就是个下力气吃饭的人”

随着越来越多媒体关注,冉光辉也变得小有名气,有人曾请他全职做商业代言,承诺保底收入,提成还不少。大伙都劝他去:“老冉,这不比干活轻松多了,还不赶紧去!”面对纷至沓来的邀约,冉光辉拒绝了,他说,“当网红不适合我,我就是个下力气吃饭的人。棒棒(这份工作)虽然累,但靠自己的双手,靠力气赚钱心里才踏实。”

当被问到还准备干多久的“棒棒”时,冉光辉想了想说,“干到干不动的时候再说,现在先把儿子培养出来”。提到读初三的儿子,冉光辉满是骄傲,“孩子很懂事,假期做完功课还会帮我们煮饭做家务”。如今,冉光辉最大的心愿就是努力干活,给孩子多攒点钱读书。

今年7月下旬,河南水灾,冉光辉还主动捐款1000元。冉光辉说:“作为一名普通老百姓,尽我所能,虽然钱不多,也是我一份心意。”

好日子等不来、要不来,唯有奋斗才能创造幸福。冉光辉用自己的力气,让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他其实是很多平凡中国人的缩影。正是这千千万万个小家齐心协力、不懈奋斗,小康的美好愿景终于成为现实。

△总台记者陈杨、王宏超拍摄

监制/徐冰 主编/马文佳 米莎

编辑/潘梦莹 视觉创意/潘杨

校对/高少卓

图文内容综合自/中国人的一天、上游新闻、微渝中、视觉中国等

顺其自然,过好当下,这类劝诫存在怎样的误区?

生活中的种种压力常常让我们焦头烂额。这时,我们时常能听 到旁人说:不要太拼命了,应该顺其自然,享受当下的美好。的确,很多事情的控制权并不在我们手中,担忧和焦虑也是徒劳的。但这类劝诫存在怎样的缺陷呢?

哈佛大学幸福课的授课人、心理学教授泰勒·本-沙哈尔认为,过于依赖此类建议,会让我们的人生进入误区。在下文中,沙哈尔解释不同生活情境中的“选择”如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积极改变。

下文经出版社授权摘编自《选择幸福》, 作者:[美]泰勒·本-沙哈尔,译者:倪子君,版本:中信出版集团2022年3月。

你可以选择

要知道,拥有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权利是一项神圣的特权。使用它。活在无限的可能里。

——奥普拉

最近我注意到,似乎大部分关于如何应对现代生活压力的话题都在建议,我们应该停止焦虑,不要太拼命,应该顺其自然, 过好当下的生活就好了。有时这些建议不错,既然很多事情的控制权并不在我们手中,那么担忧、焦虑也是徒劳的。同时,过度关注未来,只会使我们无法享受当下的美好。然而,此类建议却存在严重的缺陷:“过好当下的生活”有可能使我们忽略自己最神圣的特权,也就是选择的能力。“过好当下的生活”看似能把我们从压力和挣扎中解救出来,实际上它有一个不良后果,那就是会阻止我们主动把握自己的人生,活出美好。

当“过好当下的生活”之类的劝诫成为我们不去选择的许可证时,他人的选择就成了我们生活的主导:一成不变地生活,被动地过日子,而不是主动地创造我们真正想要的生活。实际上, 若要拥有幸福的生活,我们必须主动选择走那条有选择的路—— 这是一切选择的基础。我们首先需要相信,生活中的可能性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然后努力探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每个人都有感到困惑的时候。我们或许很不情愿为一个不懂得尊重他人的老板工作,但由于我们需要那份工资,而且找工作也不容易,因此我们别无他法。我们的亲密伴侣或许已经让我们感到冷漠、陌生、毫无爱意,但由于我们害怕孤独,所以一直走不出来。

[美]泰勒·本-沙哈尔(Tal Ben-Shahar),哈佛大学心理学硕士、哲学和组织行为学博士。沙哈尔博士开设的“积极心理学”和“领袖心理学”课程曾被哈佛学生推选为“最受欢迎的课程”,他本人也被评为“最受欢迎的哈佛导师”。他的课程兼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被众多企业家和高管们誉为“摸得着的幸福”。沙哈尔博士目前致力于个人及组织机构的优势开发、领导力提升等研究工作。出版了《幸福的方法》《幸福的方法2》《选择幸福》《幸福超越完美》等畅销作品。

当然,还有许多让我们感到困惑的因素。我们或许认为自己的生活还不错,无论是个人还是事业,但同时又感到似乎还缺少了什么重要的东西。我们或许会发现许多值得感恩的事情,但同时又感觉到这种领悟还不够,因为我们的内心并没有感到兴奋或受到激励。最终,无论是身处厄运还是红运当头,我们都会感到困惑,并且无法从中挣脱出来。

但是,在感到困惑的时候,我们更要走那条有选择的路,更要努力寻找改变生活的新方法——我们只能从内心找到打开心灵牢狱之门的钥匙。这样的环境也会让我们发现,或许客观限制会影响我们的生活,但我们的思维模式也有无法推卸的责任:选择的可能性总是有的,所以我们一定可以找到正确的方法,或多或少地改善自己的生活。对选择的探寻,也就是对改变的探寻。

认识选择的力量。坐下来,好好回想、分析、思考一切可能性。向自己提一些尖锐的问题:我要做什么才能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我要去哪里?我怎样才能到达目的地?把你的选择写下来, 然后和你信任的人讨论。对“我别无选择”这种答案说“不”。

选择并不容易。选择除了需要努力,还需要勇气。选择需要慎重和策略,而不只是顺应潮流;选择是去探索未知的领域,而不是满足于走过的路径;选择是愿意去奋斗和尝试失败,而不是沉迷于安全和熟悉的舒适区。新的选择并不一定可以消除你的困惑或其他问题,但主动挖掘新选择的心态可以提高你解决问题的概率,并且帮助你发挥更大的潜力,让你变得更成功、更幸福。

你的选择是什么?是只想“过好当下的生活”,被动地屈服于困境,还是选择主动创造你想要的生活?这是一个你随时都在面临的选择,而这个选择也决定了你能否受益于本书,以及书外无限的可能性。本书将帮助你打造你想要的生活。

《楚门的世界》剧照。

找到自己的使命

这才是生命中真正的喜悦——投身于自己认为伟大的目标。

——萧伯纳

在我们醒着的时候,差不多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公司度过的, 但许多人在每年上千个小时的工作中很少能发现其中的意义和价值。如果找不到工作的意义,那么我们有两个选择(除了让自己变得不幸福):找一份有意义的工作,或者在现有的工作中找到意义。

并非所有人都拥有完美的工作——一个能够体现自己的价值、人际关系融洽、环境舒适的工作。但就算我们的工作不是那么理想,我们还是有许多选择。无论你是首席执行官还是销售人员,是投资银行家还是物业人员,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选择权(即便不是完全的控制权),让我们可以选择关注工作中的某些元素,继而决定我们在工作中的感受。比如说,我们可以提醒自己,自己的工作其实具有改善他人生活的力量;我们可以关注那些使自己感到兴奋的工作内容,以及我们与同事和客户之间有意义的交流;我们可以感恩自己在工作中的个人成长和专业性成长。如果现有的职位无法让我们找到个人价值,那么我们至少可以告诉自己,这份薪资确实为自己和家人提供了经济保障, 并且为自己在工作外参与有意义的活动奠定了经济基础。

有一天,一个人走到工地旁边,问工人他们在干什么。第一个工人说他在砌砖,第二个工人说他在建一堵墙,第三个工人说他在盖一座神圣的教堂。

心理学家埃米·瑞斯尼斯基和简·达顿的研究指出,我们的思维模式(我们的关注点)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自己在工作中的体验。瑞斯尼斯基和达顿在研究中跟进了一些医院的保洁人员, 他们发现其中一组认为工作就是打工——仅仅为了挣点儿工资, 并且觉得工作很无聊,没有意义;另一组却将工作看作一种使命,并且在工作中充满了投入感和敬意。他们后来还发现,两组保洁人员的做事风格也不一样:第二组保洁人员与护士、医生以及探望者之间的交流更多,也会确保自己和他人交流时带给对方快乐。总的来说,他们看到的是工作中更深刻的意义:他们不只是在打扫卫生,更是为病人的健康以及医院顺畅的运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事实上,两组人的工作内容是一样的。那些在工作中关注自己是否实现了积极的改变,以及是否为病人的康复做出了贡献的人,确实比其他保洁人员更幸福。此外,他们甚至比一些医生幸福,因为这些医生和第一组保洁人员一样,也未能发现工作的意义。

研究人员在理发师、工程师以及餐厅员工身上也发现了类似的模式。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那些选择将工作看作打工的人与将工作看作使命的人相比,都过得不太幸福,对生活的满意度也较低。研究的结论是:“在最严格和最乏味的工作中,员工一样可以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今天,许多企业都要求员工写述职报告,要求他们强调自己工作中的技术层面。然而,这样做强化了将工作看作打工的概念。与其如此,为什么不让员工强调那些使他们感到有意义的事呢?换句话说,与其让员工写一份述职报告,不如让他们写一份“使命感报告”。

《机器人总动员》剧照。

学会说“不”

在该拒绝的时候你要说“不”,这要比为了满足别人(或者更糟的,为了避免麻烦)而随口答应对方好得多。

——甘地

“不”是字典里最好读的字眼之一,但它也是许多人最难说出口的字眼之一。我们通常会因为想要满足别人、不让别人失望,或者担心他人失望会引发自己内心的愤怒而答应他们。但我们忽视的是,有时候答应别人其实就是在对自己说“不”。若要变得更幸福、更成功,我们就必须更多地关注自己的意愿。这意味着要学会说“不”——无论是对人还是对机会,这并不容易。这也意味着应暂时放下他人的利益,选择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对我而言,说“不”很难。在我非常忙碌的一段时间,曾经有一次,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我实然感到恶心、头晕。我当时正在出差,回到家后,我立刻和医生预约就诊。而在去看医生之前的那几天,我一直期望医生会查出一些和压力相关的问题,并且让我减少工作量。我甚至还想象,在医生确诊后,我将打电话给项目合作伙伴,告诉他们我必须暂停工作的情景。

《奇迹男孩》剧照。

在接下来的两天里,我终于想通了这些胡思乱想的含义。原来,工作中有一些项目并不是我想参与的,而我之所以会参与(尽管我可以随时退出),仅仅是因为我不会说“不”。更严重的是,我已经到了宁愿付出巨大的代价(生病),都在盼望着能有一个人来帮我说“不”(医生的命令)的地步。在我想通了这一点后,我终于找到了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关爱自己的勇气。后来我打电话给那些合作伙伴,并且满怀歉意地告诉他们,我要退出项目。

想想看,有没有什么项目或活动,退出会对你更好?你应该说“不”的事情有哪些?

撰文|泰勒·本-沙哈尔

摘编|李永博

导语校对|卢茜

北京残疾人高等教育:让阳光照进生命的裂缝

木马童话黑暗餐厅里,墙壁和厚重的遮光布阻断了一切光线,张爱民身边能发光的物体全部被收走。

张爱民把手搭在学生周昊雨的肩膀上,走进房间。最厚重的黑暗从她四周压来,她感受不到任何光线,只能跟着周昊雨一步一步向前挪。

“老师你往前走,这里没有障碍物。”周昊雨的话,张爱民根本不信。她很害怕。坐到餐桌旁边,大概过了五分钟,她的胸口开始发闷,所有感知能力都在下降。饭菜上来了,她尝试进食,手在桌面上乱摸一通,抓了一手蘸酱。她坐不住,离开了这个房间。

对于她来说,在黑暗餐厅的几分钟是一次短暂的“失明”体验,但对于她的学生们,这是他们数十年如一日的生活。

在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教盲生近十年,张爱民才真正理解学生们的世界。“一个人要有多强大的内心,才能在一生的黑暗中克服这种绝望。”

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的视障学生正在录音棚为冬残奥会开幕式录音。受访者供图

残缺的世界

周昊雨的童年总是很孤独。小伙伴们打雪仗时,他瞄不准也躲不及,男生嫌弃他,女生也拒绝他加入。

只有一个小女孩愿意接纳他,他蹲在地上团起雪球,递给小女孩,由她丢向对面的孩子。当时的周昊雨,虽然看不清,但还能看到女孩衣服的颜色。第一次见到她,女孩坐在他的右边,扎着一个马尾辫,穿着一件蓝白格子的衬衫。

这是周昊雨为数不多还能看到东西的时光,视力下降得太快,后来他的世界里只剩下微弱的光点和大片的黑暗。

出现视力障碍之前,姚庆敏的学习成绩很好。她总是争着考第一,考到第二甚至都会大哭一场。

10岁那年,她的视力迅速下降。经检查,她得了先天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这种病在不同人身上的体现并不相同,相比周昊雨的略有光感,姚庆敏很难形容自己的世界——可以清楚地看到身边路过的一只蚂蚁,却无法看清眼前行驶的车辆和手中的试卷。有时骑着自行车她就撞上了路边的栏杆;个子很高,却被老师一排一排往前挪。

她想逃避,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她从班级第一变成了倒数第一,连当地最差的高中都没有考上。

12岁,错过了语言康复训练的最佳年龄,杨小燕说出来的话只有父母能听得懂。

小时候,因为用错药物,杨小燕失去了听力。在她附近放鞭炮,她只能听到一点点,巨大的噪音对于她来说也只是耳膜的共振,不能带来任何有效信息。

植入人工耳蜗之后,她可以听到周围大部分的声音,但是语言恢复却很艰难。妈妈形容,杨小燕小声说话像蚊子哼哼,再大点声像打炮,经常把握不好分寸,把别人吓一跳。

就语言康复来说,王跃龙要比杨小燕幸运得多。一两岁的时候,母亲就发现了他的异常——和其他小孩玩的时候,王跃龙不爱说话,也不爱回应。趁他不注意,母亲拿大喇叭从他身后喊,他依然没有反应。

他被诊断为先天性听力一级障碍。这属于听力残疾中最严重的等级,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助听器的帮助,王跃龙基本听不到任何声音。

但因为发现得早,并且及时佩戴助听器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尽管说话有些磕绊,语调有些奇怪,王跃龙仍算是可以正常说话的。康复医生评价他:“听力一级障碍能正常开口说话,属于医学上的奇迹了。”

为了不落后健全儿童太多,母亲咬咬牙,狠下心让他进入普通小学和初中读书。他就像普通的小孩一样,听课、读书,努力让自己看起来不特殊,也从不会主动说自己听力不好。

有人听着奇怪,问他口音为什么这么重;有人看出他是个聋人,故意把说话语速加快。

小时候听到这些,他只能憋在心里。长大了,工作了,依旧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刁难,他也学着放下。“残健融合,终究是一条很长的路。”

3月29日晚,姚庆敏在琴房练习钢琴。新京报实习生 王烨烜 摄

教残障生是个良心活儿

在音乐学专业负责人张爱民看来,教一个视障学生的困难程度胜过教十个普通学生。

老师们要像解剖麻雀一样把曲谱分成许多细小的部分:曲子的节拍、音符的升降号、重音记号、每一处情感标记,健全人可以一眼看到的曲谱,视障生需要老师一个一个念出来。念完右手的旋律,还要念左手的和弦。每次到学期末,她的咽炎都会变得更严重。

教学生钢琴调律时,老师需要将钢琴“大卸八块”,让学生把手伸进钢琴里触摸每一根琴弦,或将背板拆下来,让学生熟悉零件的安装步骤。

钢琴里有几千个零件,每一个螺丝和弦锤,相似中有着些微的不同,眼睛都很难看出,何况用手摸。

张爱民知道,教残障生纯属良心活儿,老师能做到什么程度全靠自己。八九岁时,周昊雨就从启蒙老师潘晓梅那里明白了这句话。

50多个学琴的孩子一起上大课,潘晓梅给了周昊雨独一无二的照顾。他看不清五线谱,潘晓梅用白板笔或毛笔将五线谱画在A3纸上,每个音符和手指盖一样大,一张纸只够画两行五线谱,一行只有十几个音符。开始,曲子简单,一份乐谱也就抄个一两页,到后来,难度加大,潘晓梅动辄就要抄上四五十页。

两年启蒙路上,潘晓梅给周昊雨抄的乐谱,摞起来大概有1米高。她的努力使周昊雨奠定了很好的音乐基础。

从2010年来到特殊教育学院,孩子们的就业出路就成了困扰孙岩的难题。她在计算机专业承担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她发现,听障生普遍英语水平较低,投简历总是被拒,也不敢考研。

教学课时有限,想要大幅提升英语必须利用课余时间。2018年,孙岩成立了北联大听障大学生英语社团。志愿者们给社团提供了大学英语四级的辅导,社团不定期开英语讲座,定期举办英语打卡、英语竞赛等活动。

杨小燕记得老师们经常说一句话:“与其等别人为我们提供环境,不如我们自己去创造环境。” 对于听障生来说,背单词最大的障碍是对音标没有概念,不能边读边记,杨小燕就利用从社团学到的背单词技巧摸索出自己的方法,反复看和写。因为英语四六级考试对听障考生免试听力,听力的总分会算到其他题目上,杨小燕就专攻阅读、作文和翻译。

第一次报名英语四级考试,杨小燕顺利通过。“不放弃不一定有好结果,但是放弃了就一定没有好结果。”杨小燕说,她一直坚信这句话。

3月13日晚,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闭幕式结束后,音乐学专业负责人张爱民(左)和2021级学生、定音鼓鼓手王得江合影。 受访者供图

要抵达和别人一样的终点,总是要多绕一个弯

很长一段时间里,学工办主任寇蕴都能在某个教室的后门看到一个踱步的女孩。

女孩叫谷鉴岚,9岁那年,她被确诊为非典型脉络丛乳头状瘤,开颅手术后,一直高烧不退,颅内积水压迫了视神经,术后第八天,她失去了光明。

为了给她治病,家里的房子卖了;姐姐想省钱,差点放弃上大学;父亲曾是一个小老板,花光家里所有积蓄后,他四处打零工,哪里有活儿就去哪;母亲则随她一路辗转陪读,从湖南到北京。

北联大为谷鉴岚的母亲安排了保洁工作,她可以住在学校里陪孩子,不必在外面租房。学校还特意空出一个小工具间,让她有地方为女儿熬药。

谷鉴岚时常会晕厥,脑袋里的肿瘤就像一个不定时炸弹。好好坐在教室里上课都成了一种奢望。她总是会感觉透不过气,为了不耽误学习,她就在教室后面站着听讲,站累了就在后门附近轻声踱步。

对于姚庆敏来说,要抵达和别人一样的终点,总是要多绕一个弯。

没考上高中的她,选择前往一所中专学幼师专业。幼师专业的课程中有一门电子琴演奏,小时候她在桌子上画的黑白键成为了立体的琴键,她央求母亲为她买一架属于自己的琴。

姚庆敏家不算富裕,父亲在她三岁时患了脑萎缩,之后七八年都不能工作,一家人全靠母亲种地和打零工支撑。

一架钢琴1万多元,放在平房里十分扎眼,周边几个村子没有任何人家里有钢琴。在邻居的眼里,姚庆敏的母亲简直疯了。

16岁开始学钢琴,她已经落后了同龄人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从幼儿园下班后,姚庆敏经常坐在钢琴前,拿着一个超高倍数、用来放大玉器裂纹的放大镜看乐谱。因为视野缺陷问题,看几个音符,她的眼睛就会找不到刚才看的点。没有钱请老师,遇到不懂的,她就等着琴行的钢琴老师下课后,厚着脸皮跑过去询问几个问题。

除了妈妈,家里所有人都反对姚庆敏上大学。他们认为,姚庆敏是个女孩,视力还有障碍,继续读书远不如早早嫁人、生孩子好。

姚庆敏没有辜负母亲力排众议的坚持和选择。她通过了北京联合大学的单考单招,考进音乐学专业学习。

大二时姚庆敏开始在图书馆勤工俭学,隔一天值一次班,励志奖学金和贫困补助也能让她支付得起学费。她几乎没再向家里要过钱。

学习之余,她还每周六给孩子做钢琴家教。她很擅长发挥自己的优势,因为做幼师的经历,她说话温柔,有亲和力。这些小孩子中,有几个跟随专业音乐院校的学生上过课,但是最后都选择了她。

2月21日,查询考研初试成绩的时候,车大爽激动地哭了。394分——他在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的研究生考试初试中排名第一。

从入学起,他连续四年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排名第一,曾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级奖学金等。因为家庭条件不好,错过康复黄金期的他,没有办法佩戴助听器。对于其他听障人士来说,能刺激残余听力细胞的助听器,对他只能产生杂音。

没有声音的生活,是枯燥而又孤单的,他索性摘掉助听器,用镜头记录这个世界。他用获得的奖学金和兼职工资出去远足旅行,拍景拍人拍生活,用影像代替言语,表达他的世界。

目前,车大爽已顺利通过复试,接下来,他还想走得更远,一步一步去实现支教的梦想。

周昊雨在戴玉强开办的培训学校里做艺考声乐老师,他正在给学生教学。受访者供图

“你学习一两句他们的语言,在他们心中就意味着平等和尊重”

走进北京联合大学的第一天,郝悦感觉到了非常大的不适应。

食堂里,没有什么人声,只有锅碗瓢盆乱撞的声音;吃着饭的同学突然放下筷子,打很久她看不懂的手语;睡得正香,会有突如其来的关门声和大叫声——聋生们听不到那些剧烈的声音,一不小心就会搞出很大动静。

郝悦是2002级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当时的北联大特教学院,一个年级200多个学生中只有38个健全生。走在校园里,郝悦产生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孤独感:她根本看不懂同学们在“说”什么。

郝悦心里不是滋味。她找到一个会打手语又能发声说话的听障同学,在并不算专业的指导下,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便熟练掌握手语,几乎能做到同声传译。

因为手语学得快,郝悦很快成为学院里的“风云人物”,聋生们好奇她的故事,都喜欢找她聊天,她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练习手语。

正巧有一个很好的机遇。中国人民大学想开办手语社,找到了北联大,于是北联大派出了郝悦。

在人大的第一节手语课,只有7个学生来,其中还有两个外国人。郝悦年轻,也不怕没面子,来几个学生她都好好教。慢慢地,来上课的人数增加到了两百多人。

郝悦在人大的手语课一炮打响,许多高校慕名而来。她前往20多所高校开办手语课堂,在她的带领下,北京市高校手语联盟成立了。他们给联盟起名为“北京鸿雁志愿者服务队”,希望“鸿雁们”能在语言障碍人士与健全人之间架起一条自由沟通的桥梁,远传佳音。

课讲得多了,郝悦也一度觉得苦恼,有些学生是不是只为了那几首手语歌才和她学手语?

后来,她进入北京市残联工作,成为北京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秘书长,她慢慢理解了,手语是一门用来和听障人士沟通的语言,“你学习一两句他们的语言,在他们心中就意味着平等和尊重。”

她经常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渴望参与助残公益的企业和爱心人士,残疾人需要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既不仰视,也不俯视。

2020年11月,企业的志愿者给特殊教育学院的听障学生做模拟面试。受访者供图

除了身体上的残疾,他们与健全人并无二致

在无障碍设施方面,学校充分做好了“兜底”工作。

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成立于2000年9月,是我国第一所残健融合、综合性的特殊教育学院。对于学校的老师来说,这里更像是为孩子们提供实现梦想的平台,“希望他们能在这里重新认识自己,并坦然处之。”

2009年学校翻修后,校园里的无障碍设施提高了一个档次。学校在每个聋生的床下安装了聋生床震系统,宿管和保卫科有开关,万一有地震、火灾等突发事件,震动的床能及时把聋生摇醒。每个教室里都有声光课铃系统,看见彩灯闪,聋生就知道上下课了。

近三四年,学校购买了语音转文字系统,安装在阶梯教室、礼堂等处,教师说完话就能在屏幕上直接显示出文字。

对于盲生来说,学校的每个宿舍和教室的门口都有一个位置播报器,盲生一摁,就会听到当前位置的播报声。

全盲生往往靠习惯记住道路,常有孩子走着走着,头撞上灯杆,学校就在灯杆上裹一层海绵。食堂还给所有盲生建了一个群,给他们播报每天的菜品。

在遇到这些孩子以前,教科办主任刘国华总觉得残疾人是弱势群体,需要大家不断地帮助。但是有一次,一个盲生下台阶的过程扭转了她的印象。“那孩子在探到第一个台阶后,一溜小跑地颠了下去。”

她第一次感到,原来残疾人也可以做到很多大家想象不到的事情。

这样的感觉,在张爱民的音乐学专业里,更为突出。

具有绝对音高的谷鉴岚可以通过拍手传来的回声判断前方障碍物的距离。还有的学生在张爱民用按键手机拨号时,能够从按键声音的细微差别中判断出她所拨打的电话号码。

2016年,张爱民的学生许禄在《最强大脑》第三季的舞台上成功挑战“绝对音速”项目。对于相同型号的汽车,许禄能通过鸣笛声听出汽车间的细微差别,通过风与汽车的摩擦声判断汽车的大致车速。后来,他还代表中国战队在国际赛中战胜了德国14岁音乐大师曼纽尔·利普斯坦。

身体并非那么脆弱,它具有强大的代偿功能,某一个器官的受损,身体会加强其他器官的功能。

相处久了,张爱民越发地喜欢这群盲生:他们聪明,对音乐有灵性,而且足够刻苦。有时,张爱民11点半下课,10分钟后她刚收拾完东西走出琴房,已经有学生吃完饭跑回来对着录音机练琴。

张爱民知道这群盲生的能力,所以她从不溺爱他们。学校里新来的老师,看到盲生总想去扶一把,张爱民不这样,如果有盲生告诉她琴房的椅子坏了,她会告诉孩子,哪间教室的椅子是好的,你可以自己去搬。“老师并不需要像保姆一样事无巨细,孩子们总要走向社会,过多的帮助反而会消磨意志。”

在张爱民看来,这群孩子除了存在身体上的障碍,其他方面与健全人毫无二致。

3月29日,孙岩正在给听障学生上网课。新京报实习生 王烨烜 摄

“生命裂了缝,阳光才能照进来”

在孙岩看来,有了实时语音转文字的工具,听力障碍并不影响正常沟通,甚至通过“无障碍AI通话服务”,重度听障者还可以打电话。

可是他们的就业依旧是个大难题。孙岩每年都要到招聘会现场“刷摊位”,必要的话,还陪学生去面试以期与企业增进了解,提升聘用可能性。“有的岗位不需要频繁的口语沟通,明明聋生可以做,但公司想当然地认为他们沟通效率低、可能有心理问题、需要特殊照顾。”

为了解决就业问题,老师们需要不断维护校企关系,争取新企业的关注,并且鼓励学生多投简历。很多时候,注明听障身份,简历可能如泥牛入海;不注明,各种婉拒也可能在面试时扑面而来。

老师们一遍一遍和公司沟通,试图打破这无形的壁垒。孙岩教的听障生里,有去做开发测试、数据处理、运维的,还有做动画、平面设计、新媒体运营的,普通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能做的工作,他们基本都可以做。有时,孩子们会开心地和她分享自己涨工资、升职的好消息。

2020年,从视觉传达专业毕业后,王跃龙成为北京朝阳区政务服务管理局的一名工作人员。同事们能听懂他有些磕绊的话,但是很乐意向他请教手语的打法并私下练习,他也会利用早会时间给同事们普及残疾人知识。

在一线窗口工作中,他成了听障办事人的“翻译官”,还接到过不少表扬信。在管理协调科里,涉及方案撰写沟通的时候,同事也愿意为他提供帮助,一趟趟帮他和各个部门对接好。他愿意赋予自己更重要的使命:他要用自己的经历,证明“残健融合”是可以实现的。

“残健融合”这个词,郝悦已经为之努力了十几年。离开学校后,她没有放下手语的传播。2014年,她推动北京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举办北京市手语风采大赛。2018年,北京市残联等四部门推出北京市首个残疾青年融合创业大赛,北京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对这些创业项目进行赋能孵化。目前已有两个项目成功落地,实体经营。

“‘残健融合’很难,我能做的就是把这个概念变成现实,大家看到成果后,自然就相信了。” 郝悦说。

今年已经是薛岚显创业的第七个年头。

2015年,薛岚显从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针灸推拿专业毕业。先天性白化病导致他的双目低视,在阳光下他需要戴帽子避免紫外线灼伤眼睛。

对于刚刚毕业的薛岚显来说,不创业就几乎意味着失业。同一家医院,比他视力更低、学历更差的人被录取了。他很清楚医院拒绝他的原因——怕他那一头白色的头发和眉毛吓到病人。

索性他就创业,白手起家,小有资本,搬家,血本无归,回到原点,继续创业……如今,他开办的“易筋堂”已经成立了两个分店,众多老顾客慕名而来。

去年,周昊雨如愿拜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为师。戴玉强不轻易收徒弟,唱歌好不是首要的,首要的是人品。他找人到周昊雨当时兼职的木马童话黑暗餐厅调查后决定收下这个孩子。

在这里,他学到了更多曲目,因为意大利语的盲文曲谱并不多,中国盲文图书馆也找不到多少,他就自己翻译,到现在,他写了整整三大本盲文歌词。

谷鉴岚的梦想也与音乐有关。她想成为一名音乐治疗师,她相信,欣赏音乐、解读音乐可以缓解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

音乐是她的药,也是对心灵的疗愈。就像她最喜欢的那首《死里复活》,歌词的最后一句打动了她:“生命裂了缝,阳光才能照进来。”

她说,这就是在唱她自己。

新京报记者 郭懿萌 实习生 王烨烜

编辑 刘倩

校对 李立军

咻 咻 咻= 坐上高铁,遇见醉美云南

现如今

快速又舒适的高铁已成为旅行者们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的重要出行方式

随着高铁不断的缩短着城市与城市的距离

只要几个小时

我们就可以出发去到另一个城市

感受不一样的文化

“高铁游”的兴起

同时也见证着云南旅游的复苏

10月4日上午,从昆明南站始发的D9103次动车准点抵达终点站大理。很快,大理火车站出站口便热闹起来,旅客在现场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出示健康码,接受体温检测,有序出站。

10月1日至2日,昆明局集团管内共发送旅客47.7万人。夏方海 摄

“进入假期以来,每天乘动车到大理来的旅客很多。”大理火车站值班站长阳新义说,虽然国庆中秋“超长黄金周”差不多过半,但游客“动车游”兴致不减。

“10月1日至8日的房间,提前10多天就全部被预订完了,还有一部分是来自省外的旅客。”在大理古城边开客栈的杨女士高兴地说,客栈的经营状况正在好转。

10月1日至2日,昆明局集团管内共发送旅客47.7万人。夏方海 摄

“今年‘超长黄金周’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实行高峰期运行图,充分分析客流变化,科学安排运能,适时采取增开动车、动车重联等方式,满足旅客出行需求。”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客运部客服中心主任张蘋介绍,10月1日,昆明局集团开行旅客列车192对,其中动车150对。

“乘动车出行有两大优势:一是快,缩短了旅途时间;二是准,几乎都是准点运行,方便旅客制定出行计划。”从昆明市出发,乘C8308次动车前往建水旅游的李丽莺女士表示,今年国庆前一直没有机会出游,期待国庆中秋假期很久了,终于可以带家人出来放松心情。

云南旅游强劲复苏

旅客假日出游需求十分旺盛

在铁路发送旅客情况中可见一斑

据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统计,10月1日至3日,昆明局集团管内共发送旅客65.9万人,客流恢复至去年同期的八成以上。从昆明乘动车前往大理、丽江、蒙自、建水等热门旅游地区的客流较多。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期间,昆明至大理间动车每天开行39对,较日常增加11对;昆明至普者黑、弥勒、富宁间动车开行12对,较日常增加6对。

“每天都能接到不少从大理火车站前往大理古城、双廊古镇的订单。”网约车司机周强说,“动车游”旅客增加也让网约车、出租车司机的生意好了起来。

目前,假期已经过半

剩下的4天时间

到底怎么计划行程

才能把这来之不易的假期

性价比最大化呢?

别急,小布整理了一份

云南高铁旅游攻略

能去哪些知名景区 游玩

坐哪趟高铁 最合适

分分钟帮你把行程

安排得明明白白!

体验民俗

高铁线路:南(宁)昆(明)客运专线

特点:极具旅游价值和民族风情

便利:节日期间,为方便游客和沿途居民出行,昆明局集团增开昆明至普者黑、弥勒、富宁动车12对,较日常增加6对。

“打卡”点推荐

石林

石林风景区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民俗展示活动。日月广场每天将举行民族歌舞互动展演,展示石林彝族传统特色歌舞;在石林湖等景点将开展民族生态情景展演;天然舞场将有民间艺人进行互动演出,邀请市民、游客体验地方民俗。

弥勒

葡萄美酒,天然温泉,游览世界上最大的布袋僧像弥勒坐佛,打卡网红景点。弥勒太平湖森林小镇大草坪将举办汉服国风秀、国潮音乐节、古典旗袍秀等活动;可邑小镇阿细跳月广场,可观看独具彝族文化特色的民族歌舞表演,民族餐厅小广场还将举办千人篝火晚会。

普者黑

普者黑仙人洞村的小广场举办篝火晚会、抹黑脸等活动。走进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拍摄地普者黑,青峰山峦,小桥流水,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寄情山水

高铁线路:昆明至楚雄、大理、丽江

特点:云南旅游黄金线路

便利:昆明局集团对昆明至大理动车采取高峰图运行,确保假日首尾开行39对、节中开行38对,较日常最高增加11对。

“打卡”点推荐

楚雄

时值中秋佳节,一场传统与现代激情对碰的大秀正上演,霓虹璀璨处,灯光秀和嫦娥disco快闪成为当晚最受欢迎的活动,参与度极高的电音狂欢,让游客跟随音乐节奏随身起舞。中秋汉服巡游和拜月大典为“中”“国”双节增添了别样的韵味。

大理

除了体验民族文化,品地道小吃,洱海生态廊道,已成为大理健康生活、休闲旅游的新名片,游客可以选择步行、骑行,或是乘坐观光车游览,共赏生态人文自然景观的同时,享受健康生活。

丽江

民族特色村寨、美丽乡村体验、康养度假休闲、原生态古村落、金沙江畔探秘……秋到丽江,体验漫生活。

一路逛吃

高铁线路:昆明至建水、蒙自、河口

特点:一路“逛吃”到边境

便利:铁路部门采取增开或重联等措施增加运力。

“打卡”点推荐

建水

美食推荐:烧豆腐、木瓜水、草芽米线、汽锅鸡、燕窝酥、酸甜石榴。节假日期间,还可以参加建水紫陶制作活动、赏彝族烟盒舞、听小调。

蒙自

推荐美食:过桥米线、年糕、烧烤、甜石榴。这里还有《芳华》拍摄地碧色寨,休闲养生地南湖公园,还可到长桥海与大屯海之间的尼苏小镇体验民族风情。

河口

美食推荐:小卷粉、鸭仔蛋、春卷、各种热带水果、越南零食。

说到高铁

就不得不提到

堪称建设奇迹的成昆铁路

成昆铁路全长近1100公里

北起四川成都,南至云南昆明

这里曾被外国专家称为修筑铁路的禁区

成昆铁路经过的川滇交界地区山高谷深,地质结构极为复杂。图源:“中国铁路”微信公众号

川滇交界地区山高谷深

地质结构极为复杂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数千年来

人们只能走着马帮南行

然而这一切都被

1970年建成通车的成昆铁路所改写!

1970年7月1日,成昆铁路建成通车。图源:“中国铁路”微信公众号

1970年7月1日成昆铁路建成通车

突破当时多项中国铁路乃至世界铁路之最

创造了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

山峰“飞驰”,峡谷闪现如今

望着窗外风景

27岁的D789次列车车长赵丹玉

会想起老一辈车长讲述的成昆故事

那时

绿皮车缓慢地爬行在山间

从昆明到攀枝花要7个多小时

现在

她所值乘的复兴号动车“绿巨人”

只需2个多小时

赵丹玉值乘的列车跑的是新成昆铁路——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是“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工程,也是“一带一路”连接东南亚贸易口岸的重要通道。

“新成昆铁路2013年动工,全长850公里,设计时速160公里。”中铁二院新成昆铁路总体设计负责人王维说,“目前,昆明至攀枝花米易段已通车,峨眉至米易段正在加紧建设。”

在被誉为“火车拖来的集镇”云南省禄丰县广通镇和“金沙江边的菜篮子”云南省元谋县等地,新成昆铁路带来了新机遇。

元谋县副县长张荣说,当地几十万吨蔬菜瓜果靠火车外送,新成昆铁路全线建成后客货分开,进一步加强沿线的客货运能力,高铁网北接我国西北和中原,南接东南亚,昔日西南边陲将迈向更广阔的未来。

近期

央视“坐着高铁看中国”直播节目

将报道成新昆铁路在云南省的沿线站点

届时小布将与你一起

跟着镜头

饱览沿线风光、品味特色美食敬请期待~

内容综合自新华社、新华每日电讯、“中国铁路”微信公众号、云南日报、云报客户端等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