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刀切水果小游戏(洞幺邦基于摄像头的手势识别与控制)
快刀切水果小游戏文章列表:
- 1、洞幺邦基于摄像头的手势识别与控制
- 2、棋盘上是80年代梦境的辉光——快刀小金体验报告
- 3、策略解密快刀小金春季登陆NS/Steam 支持简中
- 4、剑桥毕业后她跑到成都技校学厨25年,沉迷其中
- 5、荒野大镖客2赌徒挑战任务攻略分享
洞幺邦基于摄像头的手势识别与控制
关键词:手势识别 图像处理 QT 视频处理
利用电脑自带的摄像头进行动态手势识别,根据不同的手势输入不同的输入信号,并且实现一个小游戏的控制,比如水果忍者(又译:快刀切水果)
要求QT语言
洞幺邦是一家为客户提供编程方面的任何技术咨询,服务,转让的专业平台,主流编程语言包括C ,JAVA,MATLAB,PYTHON,PHP,C#,常用的硬件平台包括主流嵌入式控制器,fpga,dsp,plc等等,平台积累了上万个案例以及有数千名专业可靠的工程师团队。
主营业务涵盖软件开发,程序定制,硬件产品设计,算法等相关业务。了解更多成功案例可以关注我们,平台欢迎各类技术大神入驻,互利共赢。也欢迎任何朋友在我们平台上发布需求,平台将提供一流的技术咨询,转让,开发,售后服务。
棋盘上是80年代梦境的辉光——快刀小金体验报告
感谢汉化语录鉴赏家提供的激活码
有时候不得不感叹下,缘分这东西还真是奇妙,如果不是汉化语录鉴赏家的老哥把《快刀小金》这个土味十足的中文名连同游戏steam链接一同发了过来,我可能永远都猜不到原来这款更名改姓到土味十足的游戏竟是一位与我相识一年有余的故友。
记得与《快刀小金(Keen - One Girl Army)》的邂逅是在2019年夏天的E3大展,在为期三天的IndieCade展台上,独立游戏团体Cat Nigiri带来的小金脚踏轮滑,手持利刃,在一场场回合制的战斗中,轻松收割着一排排敌人的性命,也赢得了E3评委会和诸多玩家的青睐和关注。只是尽管这游戏玩法新颖动作爽快,但当时的我对这故事老套缺乏深度的作品颇有微词,甚至在介绍短文《难能可贵的平庸》中略带嘲讽地称其为“乏善可陈的爆米花游戏”,并期望这部作品至少在动作特效方面能更让人满意。
现在看来,这个论断似乎有些太武断了,毕竟那时这游戏还并不完整,也并没有公布太多和剧情有关的内容。还好汉化语录鉴赏家的老哥给了我重新认识这位老朋友的机会(非常感谢),让我可以用以下几段文字纠正自己此前不够严谨的结论,或证明自己当年多有先见之明……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需要先走进古朴而现代的外婆家道场,从最基础的训练开始与小金一同开始这数小时的奇妙冒险。
动作感十足的解谜:经典棋牌游戏的全新演绎
和一年前相比,主角小金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作为代代相传的守护者和这款回合制动作解谜游戏的唯一主角,她手中关刀异常锋利,脚下轮滑也迅捷无比,速度与杀伤力合二为一,让这个只有八岁的小萝莉成为驰骋在无数场景里的的杀戮机器,电光火石间便带走了一整排敌人的性命;而随着小金一次次以惊人的的效率清空一个个房间的敌人,取得钥匙完成关卡,我愈发理解为何当年《水果忍者》可以大红大紫,这种踩着冰刀毫无阻滞地划过冰面般的爽快手感还真是妙不可言。
但上手一段时间后,您会发现想尽情体验这感觉还真不那么容易,一方面从来没人教过小金如何刹车,因此无论是在大地图还是在关卡中的战场上,小金都会沿着之前给定的方向一往无前,直到被障碍拦下方能停下脚步,别说舒舒服服杀敌了,有时就连走到达特定位置都需要借助环境中的障碍物,在相邻的几个房间里绕上一大圈;另一方面,多数情况下敌人们都不会如上图展现的那样排成一排任人宰割,不仅如此,他们还都是锲而不舍的走卒,以每回合一步的速度缓慢而坚决地向小金逼近。虽说女主无比灵活,但毕竟移动模式有限,稍有不慎就会被敌人抓上那么一下,让战斗场面变得不那么精彩。
制作组是不会轻易让小金走进入口的
一开始我一直觉得这是本作作为解谜游戏的最大亮点,在游戏中悉心钻研,可以诱导敌人出现在最佳位置的玩家无疑将获得更好的游戏体验,而凭感觉乱打一气的玩家虽说很难享受到上文提及的爽快体验,但也不至于卡关;但随着游戏流程的继续,我发现制作组对轻度玩家远没有我预期的那么友好:游戏后期环境复杂,陷阱繁多,各具特色但同样攻强血厚的精英敌人连番登场,大大丰富了游戏内容,也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游戏难度。此时玩家像之前那样不讲策略乱来一气无疑是自寻死路,甚至只是百密一疏,都可能会付出惨痛的代价,因此不得不接受制作组强硬的建议,在行动之前精心筹划一番。
游戏后期敌人的花样越来越多
好在制作组并没有进一步麻烦玩家,和传统回合制战棋游戏相比,他们精心设计的场景更像个棋牌残局,场景里的敌人会对玩家的行动做出一成不变的反应,允许玩家找到方法后通过背板迅速过关。诚然,这样做的确大大降低了本作的重玩体验,但考虑到本作存档位置和BOSS战的长度都不太合理(最终BOSS多达九个不同阶段,稍有失误便不得不重新来过),背板绝对是提升游戏体验的有效策略。
那么,更喜欢猪突猛进的玩家在这游戏里就没有活路吗?倒也不尽然,这样的玩家可以选择在大地图上更细致地探索,找到并用之前收集的珠宝解锁隐藏在隐藏在分岔路的五个神殿(实际上是六个,其中一个通关方能解锁),获取护盾,回血范围攻击等威力不俗的超能力让通关更加容易。但问题是想要获得的珠宝,您要么搜索关卡内的每个角落完成一个个小谜题,要么完成每个关卡各不相同的三个挑战——归根结底还是要在解密上下足功夫,当您成功研究出怎么破解这些谜题后,差不多就已经有了和制作组正面对弈的实力。所以问题来了,我为何不一开始就直接研究如何破解制作者留下的残局呢?省下的精力还可以好好欣赏下,制作组精心打造的“赛博朋克”世界。
昨日重现的画风:对记忆中伪赛博朋克的致敬
这没什么可奇怪的,虽然这游戏又是道场又是神殿,怎么看像是一曲东方武侠世界特有的田园牧歌,但细心的玩家恐怕早已在本文的截图中看到了些赛博朋克的影子:首先主角小金的那靓丽的打扮正是赛博朋克故事主角最经典的形象,其次小金脚踏轮滑手持东方利刃的形象也与尼尔·史蒂芬森的赛博朋克经典《雪崩》中的主角“宏”有那么几分类似之处,最后看小金那特殊的移动方式所形成的线条,说它在向八十年代年代赛博朋克经典《创(TRON )》致敬似乎也不过分吧……
影片《创》中展现的经典的光壁
我明白,怎么看这些理由都有些太牵强了,这也是我当时对这作品不太感冒的原因之一,在当时的我看来,制作组将这些元素堆在小金身上多半是为了蹭一下那款跳票大作的热度,游戏正式版本可能就没赛博朋克什么事儿了。但我完全错了,种种迹象表明,Cat Nigiri铁了心地要把游戏表达自己的赛博朋克,于是的丧尸成了大托拉斯洗脑的产物,操控一切的幕后黑手(之一)成了拎着大哥大的办机械巫妖,在钻过下水道的经典桥段后,小金也义无反顾地独自冲向了带着意义不明汉字的大托拉斯总部……可以说如果我们把赛博朋克分解成种种要素并按图索骥,那么近年来恐怕没有一款游戏作品比这部《快刀小金》更有资格自称赛博朋克,但赛博朋克总不该只是各种标志性元素毫无章法的混搭和堆砌,是吧?
所以事实还真是有点儿讽刺,尽管真正的赛博朋克作品对内在逻辑有着近乎严苛的要求,但即便是在这概念大红大紫的八十年代末,那些结构完整且有些深邃内核的各类作品着实不多,毕竟优秀的创作者在任何时代都是稀缺人才,而当时的普通观众也更愿意享受这类作品与方兴未艾的电脑特效联袂出演的视觉奇迹,长此以往,那些特点鲜明的元素连同其他的杂糅感和堆砌号反而被最普遍的观众们打上了正统赛博朋克的标签,并与80年代种种的幻想共同构成了那一代人最美好的青春记忆;此时再看本作中文译名,这俗气的“快刀小金”又何尝不是那个时代人们年少轻狂的标志,伴随着游戏那仿佛带着晶体管荧幕“嗡嗡”声的画面,这标志仿佛将我们带回了那传说或记忆里美好时光:少年踩着当时酷炫的轮滑,结伴看过了最流行的科幻大片,之后用从电影和动漫获得的知识和小伙伴激烈讨论日本忍术和中华功夫孰优孰劣,直到夕阳收走了最后一抹余晖。
我们甚至能看到嬉皮士运动的影子
因此没错,也许《快刀小金》就是无数那个特殊时代赛博朋克元素的堆砌和杂糅,也许它与真正的赛博朋克毫无瓜葛,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至少它杂糅成了最正宗的伪赛博朋克,堆砌出了属于那个时代松散而慵懒的白日梦——只是那梦境太杂乱无章,不可避免地将本作赛博朋克的味道冲淡了,让游戏的整体风格显得有些混乱,也将小金的冒险故事冲击得支离破碎。不过这样也好,本来《快刀小金》表面上只是讲了最俗套的冒险故事,也许只有把它揉碎了散在玩家面前,我们才会更关注NPC们的只言片语,思考并发现这故事深处更恐怖的思考。
细思恐极的故事:探向第四面墙的倔强触角
放心,这故事没什么可剧透的,至少50%的剧情已经明明白白地写在了游戏商店界面的故事背景里,另外的50%则是所有人期待的理所应当:在几个小时的故事里,村子守护者的小金历经磨难捣毁了工厂,消除了危险,顺便在最后的关卡救出了至亲,童话故事般地让村落恢复了往昔的平静安宁,让大家从此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了一起……故事简单粗暴,毫无亮点,但至少逻辑合理,情节流畅,倒也符合八十年代人们对英雄的粗犷审美——不必思考太多,消灭敌人,救出朋友,之后万事大吉。
然而,如果您一段不落地聆听过每个NPC的对白,也许您会和我一样对这个世界充满困惑:但在古香古色的道场里,似乎的每一个人都知道这个世界只是由数据流组成的虚拟世界,是0和1已经失衡的孤岛,这次所谓的事关村子生死存亡的大危机也不过是因为“腐化的代码”在到处乱窜罢了。这仿佛《骇客帝国》里全民抵抗军成员般的设定在一定程度上的确解释了反派队伍过于天马行空的多样性,以及为何小金可以读档重来这样事关游戏规则的问题,但随着游戏的继续我们会发现所谓的反派绝不是冷酷无情的程序或是不由分说吞噬一切的病毒,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才是赛博朋克故事里那些无所不用其极的英雄,他们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将人们从“数据监狱”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免遭屏幕另一边的“上帝”的荼毒罢了。
目前这对小金来说还是太过高深了
我们的小金自然对这说法嗤之以鼻,痛斥反派洗脑言论,大义凛然地将其除之而后快,但躲在屏幕后面操控一切“上帝”可是惊出了几滴冷汗,透过眼前的荧幕看这个扁平的世界,反派的言论可谓句句属实,难怪他们能网罗海量的支持者,将自己打扮成一副大托拉斯的模样,也难怪村子要让八岁的小金披挂上阵——也许真的只有在孩子纯净的思维里,无论对错保护村子才会这世界的头等大事吧……不过等到小金终于长大成人,渐渐发现这世界虚无的真相,她会继续选择村落里平淡如水的生活吗?要知道不远处闪烁着的霓虹可是一座不眠不休的永恒灯塔。
更广阔的世界是否同样在召唤着小金?
而在所有真相浮出水面后,显然玩家已经不再只是见证故事的旁观者了,那我们究竟在游戏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是保一方平安的守护者还是扼杀所有偏激梦想的典狱长?是为守卫伊甸执行正义杀戮的炽天使,还是只为满足自己无聊消遣就将人们囚禁于这数据监牢的的恶徒?这一连串直击心灵的“我是谁”绝对能将《快刀小金》的艺术性推上新的高峰,只是在制作者的轻描淡写中,这些颇具深度的问题一早便被淹没在了本作更出色的游玩体验里,直到游戏结束都没再出现过。所以没办法,尽管我有些不满,但也只能寄希望于这款游戏可以大卖特卖,让我得以在续作(或DLC)中了解小金和村落未来的命运。
总结:若游戏性是衡量一款游戏成功与否的最重要标准,那《快刀小金》无疑是近年少见的独立游戏佳作,其解谜与动作元素结合的游戏玩法大大提升了玩家完成关卡的成就感和爽快体验,这种奇妙的满足感恰似一口吞下了此前绞尽脑汁攒下的一大把松仁,足以抵消此前“剥松子”时体验到的痛苦——当然,如果您认为“剥松子”的过程太过痛苦,那这款游戏可能真的不适合您。
但目前看来,本作的优点仅限于游戏性:本作美术风格略显混乱,对不了解“美好的80年”的年轻玩家恐怕没什么特殊的吸引力;游戏故事细节上表现出来相当的深度,但直到最后也只是浅尝辄止,着实有些可惜了。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们又能怎能要求一款39元(目前打折只需35元)的独立小品做到滴水不漏呢?个人认为这款游戏足以给任何解谜游戏爱好者带来数个小时愉快体验,足以完成了自己作为一款游戏的使命。
这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平庸”吧。
策略解密快刀小金春季登陆NS/Steam 支持简中
由Cat Nigiri制作的《快刀小金(Keen)》是一款女性主角、滑行解密 回合策略的独立游戏,将于今年春季登陆PC和NS平台,支持简体中文。目前游戏已在Steam上架。。
《快刀小金》于2017年曾入选Indie MEGABOOTH PAX East与PAX WEST两大展会精选,并在IndieGameArea上入选TGS Selection。经过数年开发改进后确定将在今年发售。在发行商2P Games帮助下游戏也确认支持简体中文。
游戏介绍
《快刀小金》是一款饱含爽快感的回合制解谜游戏。在游戏中,调皮女孩“小金”将手持大关刀脚踏溜冰鞋,滑出一场阻止邪恶势力摧毁村庄的旅程。玩家将能够以自己的节奏推进游戏,不论你“唰唰唰”炫酷地将所有敌人斩于马下还是每个回合仔细思考以最佳策略最少步数稳步过关皆可!游戏采用了非常独特的刀马一体系统——移动与攻击融为一体,这将为你带来全新的动作解谜游戏体验!
背景故事
小金是一位年仅8岁的小女孩,与奶奶一同生活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岛上。虽说小金在出生后不久便被自己的母亲所抛弃并对此有所怨言,但作为守护者家族的后裔(脸上的粉红爱心胎记便是守护者标记!),她必须接受严苛的战士训练,成为真正的守护者!她没能想到的是,自己正被卷入邪恶势力的阴谋之中...
游戏特色
《快刀小金》的特色在于其移动攻击机制。在操控这个调皮的小英雄上下左右移动时,她将用锋利无双的大刀斩杀一个个敌人。但无脑随意的移动并不能帮你通过游戏,如果想要通关游戏,你需要根据敌人的分布与行为规律确定自己的进攻策略。
- 为你带来了六个小时以上诚意满满、难度逐渐提升的游戏内容
- 通过游戏了解“快刀小金”的传奇故事
- 在神秘森林、黑暗墓穴、神秘实验室、军事基地中探索并拯救这个世界
- 找到弱点击败20多种行为各异的敌人,当然了,Boss 战也不能少!
- 收集隐藏宝物解锁包含“心灵感应”、“瞬移”、“布置陷阱”在内彻底颠覆游戏体验特殊能力
更多游戏图片:
剑桥毕业后她跑到成都技校学厨25年,沉迷其中
扶霞·邓洛普,剑桥大学文学系高材生,
她最有名的头衔却是——“中国美食专家”。
1994年,来中国学历史的扶霞,
被成都的美食“俘虏”,
成为了四川烹饪学校的第一个外国学生,
至今,她研究中餐已经超过25年。
她写了6本有关中餐文化的书和食谱,
川菜、湘菜、粤菜、淮扬菜,无一不精。
她写最拿手的川菜,
能让“成都人都想给扶霞发成都户口”。
扶霞与一条视频采访
扶霞的新书《川菜》中文版2020年末出版,
另一本淮扬菜食谱《鱼米之乡》也将在今年面世,
我们与远在伦敦的扶霞视频通话,
听她讲如何一点点地扭转了
西方世界对中餐的偏见。
自述 扶霞·邓洛普
撰文 谭伊白 责编 陈子文
2003年在湖南的扶霞
都说扶霞长了个中国胃,其中有一次“名场面”:
为了写湘菜食谱,她曾在湖南常住了一段时间。一天和几个朋友驱车去乡下采野菜,听到后备箱不时传来蛙鸣,扶霞憋了很久,最后实在忍不住小声问:“待会这些田鸡,是打算干烧还是辣炒啊?”结果朋友白了她一眼,悲天悯人地不说话。原来同车的两位伙伴信佛,这些田鸡是特地从市场上被买来去乡下放生的。
扶霞的爱吃与敢吃,在中外美食界都出了名。她刚到中国,就发誓无论人家请她吃什么、吃得多奇怪,她皆来者不拒。
扶霞在云贵川地区采风
扶霞是在90年代初来到中国的,在四川大学留学。那时候来中国的外国人,“可都是勇士”,没有网络、话费昂贵、语言更是不通,用扶霞自己的话说就是,“我只能全身心地浸泡在中国里。”
于是她一有空了就骑着自行车去大大小小的市集和餐馆,吃遍了成都每一个犄角旮旯。上到海参、鹿蹄筋,下到黄喉、兔头,让多数外国人退避三舍甚至百思不得其解的中国菜,都被她一道道突破防线。
吃之余,她开始记录。
从20多年前开始写的饮食笔记,如今已经攒了130本,里面既有与食物相关的故事、从后厨讨来的地道菜谱,还有信手涂鸦的泡菜坛子……
她会在回到英国时,为很多英国朋友烹饪川菜,常常把他们吃得心醉神迷。她记得朋友们的评价——“香辣爽口、令人兴奋,从没吃过这样的中国菜!” 但那时候的老家伦敦,没有一家地道的川菜馆,更找不到一本英文的川菜、甚至中餐食谱,这让她觉得不可思议。
于是她去四川烹饪学校学厨,也在掌握了川菜之后,继续走南闯北,了解粤菜、淮扬菜等各地菜系,与此同时开始着手写中国美食,并以几乎两年一本的节奏出书,四次获得了有“饮食界奥斯卡”之称的詹姆斯·彼尔德烹饪写作大奖。“我一开始完全是面对西方读者,想努力让更多西方人尝试不同的中国料理,了解中国地域性饮食。”
25年过去了,八个时区之外的伦敦,正宗地道的中餐馆已一家家冒了出来;而这一头,扶霞还在继续漫游着中国美食的版图。
美食也帮助她撬开了面向中华文化的门。
她写90年代初期的重庆“有一种肮脏的宏伟”;说中国菜品大多软嫩,是为了“照顾中国人使用了几千年的筷子”。
扶霞做的川菜
一些我们已经熟视无睹的烹饪习惯,也被扶霞解剖再解剖——切葱,烧肉上得铺快刀切的短小葱段,清蒸鱼则要放细细的葱丝;“丁配丁,丝配丝” 的美学理念甚至渗透在她的很多非中餐料理中,当有西方朋友说“切点红萝卜”时,扶霞脑中想的是,你要象牙条、二粗丝还是滚刀块?
而某些料理的习惯也早该摒弃,在麻婆豆腐已经这么好吃的菜上再加味精,就像“把伟哥给了风流才子卡萨诺瓦,或者《金瓶梅》里的西门庆!”
过去一年她因为疫情困在伦敦老家,打开她的朋友圈,一张张让人垂涎欲滴的图片都是扶霞每日在家做的中餐,下雨吃麻婆豆腐、大寒时节煮腊八,英式厨房的壁炉上还供着一个灶王爷。
她的另一个社交账号上,4000多张图片中,有将近三分之二是中国美食,在这之外,让人印象深的则是她每次到中国各地记录的小人物的生活。
“这个男人在吹唢呐,他还用鸡毛给自己做了一整身的公鸡装,太厉害了!”
“这个人在卖莴笋,这是最好吃的中国蔬菜之一,我真希望在英国也能容易地买到!”
扶霞眼中的中国,生龙活虎,她遇到的每一个中国人,都有着喷涌而出的生命力。
“好久没回中国,我实在太想念那里的一切了。”电话那头的扶霞陷入了回忆。
以下是扶霞的自述。
一个英国女人写中餐食谱
2001年,我在伦敦家里的厨房,小心翼翼地复刻在成都记下的菜谱,用西方读者熟悉的计量方式,把每一个四川人洒脱的“少许”和“适量”,变成西方人精确的几匙或几克,写出了英文版的《川菜》。
扶霞做的珍珠圆子
20年后,我重新测试这几百道菜,优化菜谱、调整用量,一张张重拍照片,《川菜》的中文版面向中国读者,是个很大的挑战,我希望任何一个中国人,只要 “照本宣科”,也都能用它成功且美味地做出鱼香茄子、辣子鸡丁、樟茶鸭……
此前根本没想过能在中国出书,我一个外国人向中国人介绍中餐食谱,是不是有点太不自量力了!
写着写着,我想起了第一次到中国的样子。
我印象中吃的第一道正宗中国菜是1992年在香港,桌上上了一盘皮蛋,之前几乎没见过晚餐桌上出现这么恶心的东西。
这两瓣皮蛋好像在瞪着我,如同闯入噩梦的魔鬼之眼,幽深黑暗,闪着威胁的光。它散发着硫磺的臭味,黑色的黏液裹满了我的筷子,也顺带玷污了桌上所有其他的菜。
我从小就爱吃,11岁的时候,我已经有了做个大厨的理想。我母亲做菜很厉害,而且因为她在牛津大学教外国学生英文的缘故,家里常常会有各国的朋友来做饭吃,因此我品尝过很多有趣新鲜的菜式。我当然也吃过中餐外卖:酸酸甜甜的左宗棠鸡、喷香的蛋炒饭……只是没想到,我败在了皮蛋上,一道真正的中国菜。
转机出现在第二年,我途经成都,被朋友带去了一间不起眼的餐厅,都是我闻所未闻的中国菜,凉拌鸡丝、豆瓣鱼、鱼香茄子,大开眼界!我完全沉醉在川菜里了。
于是1994年,我拿了奖学金决定来成都留学。
课业之外,我每天都去学校后面的菜市场逛,探进每一个小餐馆大吃特吃,和茶馆里做小吃的、采耳的、打麻将的人聊天。在成都的几年简直是我生命中最美妙的时光。
我最难忘记谢老板的担担面,他的面馆就在我上学的四川大学附近。他脸上总有一种阴郁的表情,只会朝着我们问一句“要啥子面?”就再不说话了。但那一小碗面却有魔力,每一根面条都裹着酱油、红油、芝麻酱和花椒混合成的调料,入口几秒,你的嘴巴就会着火,双唇会在花椒的猛攻下不停颤抖,全身开始散发热气。
毕业之后多年,四川大学那群同学和我,无论是从巴黎、伦敦、还是慕尼黑回到成都,都会来到谢老板店里吃一碗怀旧的担担面。
扶霞做的担担面
2001年,我最后一次去,当时政府在大刀阔斧地拆掉成都老城,我也再没见过谢老板了,他的面馆只留下一片拆除后的残骸。我想告诉他,我在伦敦家里成功复制了他的秘方,做出了相差无几的担担面,也把他的面写进了书里,全世界的川菜迷都在读。但没有一个人知道他的下落了。
20年来,我漫游中国上下,从西藏到上海,从中原到江南,也算是个走南闯北的行者了。
2003年非典时期我曾被困在了湖南,当时为了写我的第二本书《湘菜谱》,也发生了很多哭笑不得的事。
我想去一家烹饪学校看看,结果校长认定我是想“盗窃商业机密”,严令禁止所有人与我接触。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被当做“间谍”了。曾经有便衣警察一路跟着我,穿过四川北部的整片田野,其实我只是在“偷”红烧肉的秘方。
中国太大,一个国家相当于一片大陆,我还有很多地方没来得及去。2019年,我到云南的宁洱,和当地的妇女学点豆花、做豆渣、卤豆腐。在疫情结束之后,我还计划着要去江西和东北一带吃一吃。
被误解的中国菜
在中国与西方之间来回辗转,我发现许多双方之间对食物理解的偏差。我写中国美食,初衷就是想用英文写给西方人看,扭转他们的一些偏见。
西方人的刻板印象:中餐不健康
我的观察告诉我,西方人对中餐最大的误解是——中餐都很不健康,多油、多糖、多味精。这是一个严重的刻板印象,我认为中国人比任何人都更加掌握食疗和健康之间的奥秘。
中国民间的膳食学和古希腊、古波斯和古印度的“体液论”有很多共通性。食物都是按照“热性”和“凉性”来分类的,就像发烧皮疹这些症状,是说明体内火气太旺,要吃莴苣、黄瓜等凉性食物来降火;而腹泻则说明体寒,要吃肉、吃姜来暖胃、暖身。
有时候我的医生叫我吃药,但我觉得我的症状是上火导致的,我就改变一下食谱,常常不吃药就自愈了。但我发现很有趣的是,很多中国人自己会认为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过时的。比如我在社交网站上发了银耳羹的照片,说这个润肺,就有几个中国人留言说这都是迷信。
扶霞在纽约教授中餐烹饪课
老外吃中餐的最大障碍:口感
而外国人尝试中餐,最后一道防线则是“口感”。
很多中国人习惯的口感,西方人都不太喜欢,比如粘粘滑滑的,或者软骨的嚼劲,这些东西的口感让西方人联想到的是排泄物、用过的手帕、压扁的爬虫等等。
西方饮食中对口感的把握和追求十分有限,喜欢酥脆感和油炸食物,但在中国,口感的分类就很多了,酥、弹、筋、嫩、爽、麻......
在纪录片《美食不美》中扶霞介绍“口感菜”鹿蹄筋
专门负责照顾口感的食物,高规格一点的,海参、鱼翅,平民一点的,有鹅肠、兔耳朵、黄喉,主要都是吃它们有趣的质感。比如海参,大厨会花好几天备料、清理、除去腥味,最后出锅的是一个本身完全没有味道的食物,再浇上汤汁,这在外国人看来是完全无法理解的。
中国人还喜欢吃“操作复杂”的食物,比如兔头、鸡爪,在外国人看来,这些东西根本没有肉呀,吃起来还麻烦死了,而中国人就是喜欢用手、用牙齿和舌头一步步地撕、剔、吮,就像在和食物玩游戏一样。
我也是花了好几年时间吃中国菜,才真正享受口感带来的乐趣。就是吃到一道好的炒菜,所有的食材都被切成非常和谐均匀的细丝;或者吃肉丸子时,感受到每一丝有纤维感的筋膜都已被细细挑去的那种心满意足。
吃这些东西的时候,请你努力去感受,允许自己的舌头、牙齿与嘴共享其中的愉悦,慢慢地,你会发现一扇大门应声而开。
对“动物”的态度的困扰
可当西方人觉得中国人还未文明开化,吃得很杂,蛇肉啊、狗肉啊、鞭菜啊样样都来的时候,中国人其实也用同样的态度回应这种羞辱。他们觉得西方人的食物太粗犷、太简单、半生不熟的,不也是不文明、不开化的表现吗?
而我刚到中国的时候,中国人对“动物”的态度也一直让我困扰,我记得曾经看着人们在菜市场里,在我面前直接把鸡的喉咙割了放血,动物还活着的时候就开始剁肉,我心情很复杂,觉得太残忍了。可渐渐地,我认为这其实是一种诚实和开放的体现。
如果想吃美食,你就得了解它是怎么一步步被端上餐桌的,肉食到底是怎么来的、意味着什么,这也是我很佩服中国人的一点。
扶霞做的江苏功夫菜“一鸡九吃”
“女厨子”的自我修养
我曾经按部就班地接受教育,去剑桥大学学文学,离美食越来越远,一直以来都像牵线木偶一样,被各种学术和职业上的标准控制着,用别人的眼光来定义自己。
只有到了中国,几乎完全和过去了断,我才终于能够对自己承认,我当不了银行家、科学家、艺术家,我就是一个厨子。只有在厨房里切菜、揉面或者给汤调味的时候,我才能感受到完整的自我。
不过,对于厨师这门职业的偏见和轻视,仍然深深植根于中国社会之中。已经有无数中国朋友向我表示好奇,为什么我一个剑桥毕业生会想去当厨子?我的导师之一,广东大厨苏恩洁,曾经是一流的历史学家。当她对烹饪感兴趣并决定做这一行之后,也不得不面对那些受过高等教育、富有而又讲究的朋友们的反对。“一个好女孩就是不该做这种事啊。”
可是在我看来,美食就是文化,它是如此迷人,它包括历史、文学、工艺和烹饪,是我了解中国文化最直接的窗口。
国外书店摆放着扶霞的淮扬菜食谱《鱼米之乡》英文版
在英国,让我最惊喜地是看到不仅西方人在阅读我的食谱,很多身在国外的中国人也在参考我的书做中国菜。
我几乎每年要回中国一两次,就是为了吃,可现在因为疫情去不了,我就自己在家做。
我在伦敦家中的厨房里,也是供着灶王爷,腌着泡菜,用筲箕来洗菜淘米。我还是会给野鸡拔毛、处理肉皮,亲手做面皮和蛋黄酱,在我妈妈的生日当天,还给她做了一道叫花鸡。
疫情期间实在太无聊了,我终于给家里添置了一台电视,在这之前,我没有电视、洗碗机、微波炉,这些电器在我看来都是不必要的。
我也还在持续关注着中国的一切变化:能吃辣的人越来越多,甚至吃四川火锅变成了一种社交方式;但同时,年轻人也都过上了点外卖的生活,很少有人去和长辈学习中国菜的烹饪;而当我看到老成都的露天茶馆里,竹椅子被换成了刺眼的塑料蓝色椅子的时候,也会心痛。
我大概永远不会对中国菜感到厌倦,也永远无法真正精通。它是一片庞大、多样、富饶的土地,是要用一辈子来开垦的。
部分素材由扶霞提供
部分资料来源:《鱼翅与花椒》《川菜》
荒野大镖客2赌徒挑战任务攻略分享
很多玩家在玩《荒野大镖客2》的时候,都沉迷赌博、打猎、钓鱼,其他的什么都不干,赌徒挑战可以说是很多赌徒玩家一直在做的任务,那么这个挑战任务怎么做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玩家“some2002”分享的赌徒挑战任务攻略,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赌徒挑战任务攻略分享
每个地方能玩的赌局都不一样,我稍微说一下所知的部分(我的进度在第三章)
德州扑克:营地、弗列尼克车站、圣丹尼、瓦伦泰恩。
21点:凡霍恩、罗德。
刀间指戳:营地、史卓伯里、瓦伦泰恩、凡霍恩。
多米诺骨牌:营地、爱马洛牧场车站、圣丹尼。(各地规则不同)
赌徒1
赢得5次德州扑克牌局。
朋友教我的,德州扑克有个小诀窍,一开始拿到两张牌还没发公用牌前就直接给他全下了,有很高的机会可以让对手们吓到吃手手,不敢跟你玩。
赌徒2
玩21点,以双倍下注胜出5次。
双倍下注的玩法请看游戏说明。
赌徒3
赢得3场快刀指尖戳。
小诀窍是不要玩加注的部分,会多一个按钮要按,难度会比较高。在非营地的地方,则是会换对手,这时难度也会变高。没有要求连续赢,所以如果反应不好可以用这种方式累积胜场。
赌徒4
在所有地点的德州扑克让一名对手输光。(共三处,请看说明)
不知是说明不足,还是又是翻译问题,要让对手输光必须是因为自己,如果因为其它对手的原因而导致输光,那这个就不算是达成条件。简单来说,对手输光的同时自己要赢。也因为这样,我有过整个牌局玩到全部人都输光筹码才达成条件(最后那一个人还有将近10块美金的筹码,当时应该毙了他才对)。
德州扑克我玩得很差,我只知道如果牌还不错的话,而对手筹码已经不多的状况下,就试着引诱对方全下,赌到他跟而赢得该牌局就能解开一次了。
赌徒5
在最多两名对手的情况下,不抽牌赢得3回合的多米诺骨牌。
这个我稍微说明一下,发现蛮多人问的。它指的并非是不抽牌规则,而是要去玩「有抽牌规则」的,然后做到「不去抽牌」而赢得该牌局,这样才会解开条件。
当初我是在营地跟艾比盖儿玩逢五通吃,目标分数100,但后来觉得应该去爱马洛牧场车站。那边有个好处是只有一个对手(我每次去找都是只有一个人),而且规则单纯,没有逢三通吃之类的规则,另外目标分数只有60分而已。
不过这个三回合并非赢三局(达到目标分数),所以只要能一对一,很快就能解开。多米诺骨牌是我第一次接触的游戏,我自己在摸索时是有几个小原则,给大家参考看看。一是每次出牌尽量确保每一端都有自己能出的牌,二是尽量跟着对手放的那一端继续放,先假设它没有另一端的牌能出,最后就是记下对手没有能出的数字。
赌徒6
在所有地点赢过21点荷官。(共两处,请看说明)
赌徒7
在每个地点都赢过快刀指间戳对手。(共三处,请看说明)
这两个挑战不难,所以就没地方什么需要说明了。
赌徒8
在要牌3次或以上的情况下赢得3次21点。
对我来说这个最磨人,完全看运气,所以要有心理准备。聊天室的巴友有提到可以用连发手把放着不管,我是没有,所以就一边看网页一边玩。唯一能说的只有能拚就要拚,因为单纯的赢没有用,一定要叫三次以上的牌赢才解开,所以爆了就爆了吧。
赌徒9
连赢3局多米诺骨牌。
这次是局,不是回合,而且要连赢,但玩家们有提过可以中途退出,所以局势不好就快退出,例如对手分数只差一点了,一样推荐去爱玛洛牧场玩一对一。不要硬撑到最后一刻,我就有过太晚退出而好不容易赢到的一局就没了。(这个我是运气好,之后就直接三连胜了,所以没试过成功退出的方式)
赌徒10
连赢3次德州扑克。
跟挑战1的说明一样,只是这次要连胜,而且不像挑战9可以用退出的方式,所以人多变量是会比较多,如果觉得不太好达成,可以考虑先减少对手人数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