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软件问答

君子好逑的好逑是什么意思(金庸笔下的珍馐美味,它们都有何典故?)

导读君子好逑的好逑是什么意思文章列表:1、金庸笔下的珍馐美味,它们都有何典故?2、诗经关雎真味探究赏析,文不较真理不洞明,诗不品实事难清正3、民歌之比兴句浅析01 关关雎鸠,在河之

君子好逑的好逑是什么意思文章列表:

君子好逑的好逑是什么意思(金庸笔下的珍馐美味,它们都有何典故?)

金庸笔下的珍馐美味,它们都有何典故?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风起长林

翻开《射雕英雄传》,书中的女子可谓千姿百态,各有特色:穆念慈心地善良,痴心一片;梅超风心肠狠毒,可对师尊忠心耿耿;瑛姑钟情周伯通,在孤独中苦苦守候;韩小莹一代女侠,刚强中带着无限温柔;哪怕是在记忆中出现的东邪之妻冯蘅,为了默写《九阴真经》,累坏身体,在爱女降生后便撒手人寰。不过这万千女子中,最为光彩照人者还是女主角黄蓉。冰雪聪明,容貌秀丽如她,却偏偏对笨笨呆呆的郭靖情有独钟。

在书中,黄蓉除了精通打狗棒等绝妙武功,擅长奇门遁甲五行八卦,还以区区小女子将丐帮管理得井井有条,令天下须眉汗颜。此外,黄蓉在厨艺上也是罕见的高手,巧遇洪七公后,为了让这位老侠客教郭靖降龙十八掌,可谓拿出了看家本领,一道道珍馐美味将洪老爷子哄得是七颠八倒。我们不妨举出黄女侠做的几道名菜,看看在真实的历史中,身处南宋的七公到底能不能吃到。

一、叫花鸡

叫花鸡是江苏常熟地区的传统名菜,是把加工好的鸡用泥土与荷叶包好,随后架火烧泥巴,泥巴烧热了鸡也就熟了。

书中描写洪七公见了叫花鸡“大喜,夹手夺过,风卷残云般吃得干干净净,一面吃,一面不住赞美:妙极,妙极,连我叫花祖宗,也整不出这般了不起的叫花鸡。”

传说明太祖打江山的时候,又回吃了败仗,跑了三天三夜。敌人在后面穷追不舍,自己也没法子吃一口热饭。人困马乏、饥肠辘辘之际,看到前面地上有一堆火,火中间架着一滩泥巴,旁边还蹲着一个叫花子。

太祖朱元璋觉得奇怪,就凑近询问,结果叫花子一见朱元璋,纳头便拜:“我这烤鸡正是献给大王您的”。朱元璋拿起来一吃,真是肉质鲜嫩,余香满口。登基之后,朱元璋还专门给这叫花鸡起了个名字叫做“富贵鸡”。

叫花鸡的起源当然是传说,但这种泥巴烤鸡的技术却古已有之。

远在两千多年前的周代宫廷中有“八珍”之说,其中“八珍”中的“炮豚”便与叫花鸡的做法相似。根据《周礼》《礼记》的记载,取一只乳猪,去了内脏,填满枣子再用草蒹包裹,草蒹上抹一层湿黏土,上火烧烤。黏土干了以后,剥开泥巴和草蒹,取出乳猪,涂上稻米糊糊,下锅油炸,之后再用火炖三天三夜而成,食用时用梅酱等调和。

可见,上古先秦时代,今天的许多食材还远远没有传入中国,但在我们的老祖宗发达的古文明下,对饮食的制作已经相当精细独到,完全不是樊哙鸿门宴吃生猪肉那么简单。

到了一千多年后的大宋,烘烤的技术必然更为成熟,七公想吃到叫花鸡并非难事。

二、好逑汤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黄蓉为七公做的另一道名菜便是这好逑汤了。

这道汤由莲叶、笋尖、樱桃组成,取莲叶之清,笋尖之鲜,樱桃之甜,而且樱桃核被剜了出来,另外镶嵌了斑鸠肉。红、白、绿三色辉映,鲜艳夺目,汤中泛出荷叶的香气,可说是清淡中透出美味,色泽味道都属上品。

人类喝汤历史之悠久,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公元前8000年到7000年之间,近东地区的古人类就已经开始“煮汤”。当时陶器还没有产生,人们只是简单在地上挖一个坑,铺上兽皮,放入水和要煮的食物,再在大坑的附近燃起柴火,把几块石头烧烫了投入坑中,待到水开、食物煮烂,人们就可以取汤而喝了。

喝汤最初虽非中国首创,但华夏对制汤的研究却独具特色。

据历史学家考证,世界上最古老的一本食谱创作于公元前2700年的中国,这本食谱上已经记载有十几道汤菜,其中被称为“银海挂金月”的,正是沿用至今的“鸽蛋汤”。所谓“菜好烧,汤难吊”,正是说汤的制作技艺精湛,决不能一蹴而就。

有一种“双足双绍汤”被皇宫御厨称为“金汤”,不仅是说此汤用料精贵,价格高昂,也暗含着此汤制作的成败甚至关系到厨师们的身家性命。至于黄蓉所制的“好逑汤”,看似用料繁复,但在吊汤史已经有近两千年的南宋大厨们眼里,也定能手到擒来。

三、二十四桥明月夜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道化用诗句的“雅菜”,其实是先把一只火腿剖开,挖了二十四个圆孔,将豆腐削成二十四个小球分别放入孔内,扎住火腿再蒸,等到蒸熟,火腿的鲜味已全到了豆腐之中,火腿却弃之不食。这道蒸豆腐看似有些浪费,实际上却道出了我国豆腐饮食文化的精妙独到之处。

豆腐的起源毋庸赘言,本是西汉淮南王刘安炼丹之时偶然得之。刘安和八公用豆浆培育丹苗,用后就倾倒在山上,一部分豆浆贮存在坑洼处,因为泥层中含有石膏或盐碱,豆浆便凝结成柔软固体。人们取来煮食, 味道鲜美,因而名之为豆腐。

从西汉到南宋一千多年,而中国古代烹饪技术又以煮、蒸为主,大宋子民想吃个蒸豆腐自然不难。但真正出了名有豆腐情节的,却还是我们前文提到的明太祖。太祖当年落魄之时,曾有人给了他一碗珍珠翡翠白玉汤续命,其中的白玉指的就是馊了的豆腐。

朱元璋做了皇帝,依旧勤俭治国,每天早饭只吃一盘青菜一碟豆腐,并告诫子孙将这个传统延续下去。洪武爷的子孙的确听话,不仅遵循了传统,还对豆腐进行了花样翻新。

明朝万历年间,河南按察使王象晋去拜访周王,除了看到各种奇花异草、飞禽走兽之外,还惊讶地发现王爷饲养的老虎不吃肉,而是每天吃几斤豆腐。

大明的翰林们俸禄微薄,为了让肚子里有点油水,每每要央求光禄寺给他们一些吃剩下的御膳。有回一个年轻的翰林去得晚,轮到他只得了一盘豆腐。但这豆腐到了翰林嘴里一嚼,竟然是鸟的脑髓,可见传统的表还在,里子却早就换完了。不知朱元璋在天有灵,对此作何感想。

四、炸蜈蚣

这道菜乍一听多少有些让人汗毛倒竖,说来也并非黄蓉制作(估计黄蓉也不会愿意拿毒虫下菜),而是洪七公在《神雕侠侣》中亲手烹制。书中写到:“取雄鸡一只,杀死埋于世间第一阴华山处一日一夜。可得百来条七八寸长的大蜈蚣,红黑相间,花纹斑斓。一锅雪煮滚热,蜈蚣烫死了。临死之时,毒液毒尿尽数吐净。小刀斩去蜈蚣头尾,轻捏脱壳儿,肉雪白透明如大虾,洗涤干净,起油锅炸香,拌上调料即可。”

姑且不谈在华山埋一只雄鸡是不是能得到百来条大蜈蚣,也不论蜈蚣油炸到底是不是像大虾这么美味,我们单看看古人们是怎么炸东西吃的。

前文说过,华夏民族早期的烹饪以蒸煮为主,用于做菜的油都是脂(牛羊油)膏(猪油)这样从动物身上获取的荤油。早期没有榨油技术,直到汉朝张骞从西域带回了胡麻,中国人才开始使用麻油,但也多限于点灯照明。到了一百多年后的三国时期,出现了用麻油煎食物的记载。

植物油在中国真正被广泛使用始于唐朝的芝麻油,但真正用油炸食品是在北宋中期之后。

宋朝庄季裕《鸡肋编》中有一节专记油,详述宋代各种植物油的提取,河东有大麻油,陕西有杏仁、红蓝花子、蔓菁子油,山东食苍耳子油。另外,旁昆子油、乌桕子油,婺州、频州沿海食鱼油。

我们今天常用的豆油在宋朝似乎还并不流行,而花生油更要等到清朝后才有炼制的记录。

上面列举的几道菜只是对金庸笔下美食的管中窥豹。单说靖蓉初见时两人吃饭,就有花炊鹌子、炒鸭掌、鸡舌羹、鹿肚酿江瑶、鸳鸯煎牛筋、菊花兔丝、爆獐腿、姜醋金银蹄子等诸多名菜,倘若细细说来都能写成一个个故事。

根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汴梁城中“当街水饭、爊肉、干脯。王楼前獾儿野狐肉、脯鸡。梅家鹿家鹅鸭鸡兔、肚肺鳝鱼、包子鸡皮” “凡饮食时新花果、鱼虾鳖蟹、鹑兔脯腊,无非天下之奇”……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不仅宋代,中国历史的每一个时期的饮食都有其独特而丰富的内涵。中华民族的美食不仅仅是满足人们口腹之欲的充饥之物,也是折射古老东方文化的一面镜子。民以食为天,没有领略过舌尖上的华夏,又怎能读懂中国?

参考资料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高成鸢《中国烹饪中油类运用的由来与意义考论》

周粟《周代饮食文化研究》

唐朝“穿越人”,留下六个科学成果,造福中国数百年

那个卧冰求鲤的大孝子,面对篡权的司马氏是如何应对的

诗经关雎真味探究赏析,文不较真理不洞明,诗不品实事难清正

诗经《关雎》原文:

关关①雎鸠②,在河之洲。窈窕③淑女,君子好逑③。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④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⑤。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⑥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析注:

①关:水面,关关,一出一入,鸣叫声。雎:雎是大鸠,鸠是小鸠。朱熹:“雎鸠,水鸟,一名王雎,状类凫。今江淮间有之”。状类凫,似水鸭雁鸭,善浮游。鸭子爱吃荇菜。

②窈窕:精验丰富德智双全的样子,窈窕淑女即精验丰富德智双全的贤淑女子。

③好逑:逑,敛聚、学习、积累。好于敛取聚集淑女的德智才能。

④寤寐:君子思悟、采摘的样子,小水鸭浮游、泅渡的样子。

⑤辗转反侧:身子在船里左右翻来覆去的样子

⑥芼:拔取。

淑女:指智慧深不可测德能贤良淑德之女子,以长女大女经验丰富的女人为主淑女。

君子:在此诗中,讲一个少年君子善学好逑于采荇菜德艺双馨之志士。有大志之士为君子,非指儿女情长之失志少年。

诗经《关雎》译文:

“关关”鸣叫的雎鸠在河岸上不断出入水中浮游的情景,像是君子热忠于学习积累深慧淑女“采荇菜”的才能一般。参差错落的荇菜在渔船间左右穿流而过,君子从中受到启发探而求索求而不得,醒时睡时都在思忖怎么才能像淑女那样釆摘到这些荇菜,于是在渔船里思来想去决定侧起身来穿行于参差错落的荇菜之间,他左右采摘荇菜的时候,贤德淑女就在旁边与之并行,弹琴奏瑟以友相伴。在参差错落的荇菜间左右拨取荇菜的时候,贤德淑女就在旁边边与之并行,用击子敲击钟鼓以乐相助。

小析:

君子喻采荇菜之人,荇菜是浮于水面的植物,君子学淑女浮游之能,故以采摘荇菜做比喻。

君子学淑女之才能,喻小雎鸠学习大雎鸠浮游之能。

这首《关雎》不是对年轻男女间相互爱慕的描写,是借水鸭母子浮水情景喻君子求学于贤淑女“采荇菜”之事。采荇菜即“浮于水面上的菜”。这首诗歌是君子慕学淑女助习之诗。那么君子与淑女他们是亦师亦友同志同学同事的关系,笔者认为此诗不是男女相互爱慕互相追求的诗歌。

欢迎广大网友以及传统文化爱好者转发、点赞或在评论区评论,留下你们的宝贵意见或建议!

本文章内容由传统文化国学天下儒释道原创,图片引用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望请悉知!

民歌之比兴句浅析01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比兴是民歌中常见的一种艺术手法。从今天开始,我摘录一些民歌中的比兴句,浅析一番,与同好探讨。

首先要搞清楚,比兴的概念。

搜索资料知:比兴最早来自《诗经》,有“六义”之说,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风”,即国风,是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最有成就的部分。

“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多数为公卿贵族所做,一般看作"正声"。大雅为歌功颂德之作,小雅多讽刺之声。

“颂”,即祭祀和颂圣的乐曲,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赋”,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比”,即比喻。

“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

通俗地讲,“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

在李健著的《比兴思维研究》中,作者认为比兴思维是“一种受某一(类)事物的启发或借助于某一(类)事物,综合运用联想、想象、象征、隐喻等手法,表现另一(类)事物的美的形象、展示其美的内涵的艺术思维方式”。

01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注释】

关关:象声词,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

雎鸠(jū jiū):一种水鸟,一般认为就是鱼鹰,传说它们雌雄形影不离。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yǎo tiǎo)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窈窕,身材体态美好的样子。

好逑(hǎo qiú):好的配偶。

【译文】

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浅析】

比:

雎鸠和人类恋人间的共同点有:①亲昵的举动;②动听的情话;③相爱的情感。

兴:

君子看到雎鸠,成双成对,亲亲热热,相互应和,联想到正在追求的淑女,渴望有一天能像它们一样。

--------------------

本文作者:郝子文,临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临县文化和艺术创作中心主任。2019年开始自学作词。2020年,歌词作品《想哥哥》《看妹妹》《鸡叫三声》(合称“枣乡恋歌三部曲”)发表于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词刊》,其后被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吸收为会员。

生活中不能丢掉最原始的特征动物性

有闲趣的人,才能发现生活明朗,万物可爱。

《菜根谭》曾有言:“遇忙处会偷闲,处闹中能取静,便是安身立命的功夫”

古人对“偷闲”这一事颇有研究:琴棋书画、诗酒花茶,人生八雅,哪一个没有情致气韵?

如今的我们虽不能完全复刻,亦可效仿一二,偶得闲时,随性翻阅“没用”的逸趣古籍,随着古人步伐,感受那时的风雅,倒也自得其乐。

夏至已过,这两天的天气好像生活倒退了一样,阴冷潮湿,收起来的冬装又翻腾了出来,穿上带绒的裤子,带绒的外套,早上跑步的时候不再感觉到那么冷。树枝头的小鸟还是那么欢快的叫着,早上醒来,也许是锻炼嗓子,能够唱出最美妙的歌声,或者是求偶时有个好嗓音,追到喜欢的姑娘。动物的本能是吼,有王霸之气的吼能吓退竞争的对手,能吓退侵略的敌人,也能得到喜欢姑娘的青睐。人,已经得已完全的净化,但是本性没有变,唱歌好听的男人,女人迷倒昏倒,渣的无处安身的男人,都有女人主动投怀。嘴皮子溜,能说会到,就算你没有房子车子票子,也能征服万千少女,跟着你南北飘荡。

温文尔雅,彬彬有礼,这是书卷上的道德禁锢。在社会上和带着面具的狼打交道,你用君子的礼仪对待他们,他们会觉得你好欺负,是老实人,过来过去的反复蹂躏你,摩擦你。诗经有云:“窈窕之女,君子好逑”,怎么没有一句,谦谦君子,女子好逑呢?在男权社会,更应该把男人的地位,和男人的魅力提高啊。究其本质,还是动物的本性在作祟,人是从动物演变而来的,动物性不能丢,比如你侵犯了我的领地我就和你拼命,只不过是方式不在那么野蛮粗暴,动不动的来个现场决斗,这是要不得的。法制社会要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欺负了家人就要勇于去维护,守护不了脚下的土地,怀抱中的孩子还有后面女人,你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男人,更别谈是一个合格的丈夫了。

在社会上混,把动物性发挥的淋漓尽致的人,都能得到好处,都能够成功。而一直彬彬有礼,谦恭礼让的人,基本上在单位都是老好人,都是老实人,干着最多的活,听着最多的抱怨挨着最多的批评。不会偷奸耍滑,不会左右逢源。人要有纵横捭阖的才能,能吃透四面八方,不能只窝在自我搭建的蜗牛壳里面过着心理的生活,而要走出去,主动的去接受挑战,主动的去进步,进步不是别人给你的,而是自己去争取的,等着天上掉乌纱帽,但是正好那天你打伞。

写到老实这个词,又想起我喝酒,很多人说我喝酒老实,实实在在,一直以为是褒义词,昨天看了一句话,说有的人就是老实别人说喝半斤你绝对不会少喝一两,就会喝八两。没有一点偷奸耍滑的本事,只能自我伤害,这是一句很大的贬义词,有的女人都给我老婆说我老实。这是很讽刺的一句话,把自我的短处能隐藏起来的都是高手,因为喝酒是我的短处。。。早安,新的一天在鸟鸣声中开始了,一天都是美好的。

黄蓉打动洪七公肯教郭靖功夫,真的是那三道菜很美味吗?

图片来源网络

读过《红楼梦》的朋友都知道,有一章节是写刘姥姥走进大观园,被富丽堂皇、像似皇宫的贾府震撼到懵逼,一边走一边啧啧称奇。

当然,作为簪缨世族的贾家,奢华排面是可想而知的。这个读来到没什么,毕竟咱比刘姥姥见过些世面。

而接下来,作为读者的我,却被一道菜震撼到了。就是王熙凤招待刘姥姥用膳,一道道精美绝伦的菜品端上桌,摆盘精致到让刘姥姥举足无措,不知如何使筷,就近处夹了一道凉菜,却不知这道凉菜大有名堂。这道开胃的餐前凉菜叫茄鲞,怎么做的呢?

节引如下:

凤姐笑道:“这也不难。你把四五月里的新茄包儿摘下来,把皮和穰子去尽,只要净肉,切成头发细的丝儿,晒干了,拿一只肥母鸡靠出老汤来,把这茄子丝上蒸笼蒸的鸡汤入了味,再拿出来晒干。如此九蒸九晒,必定晒脆了,盛在磁罐子里封严了。要吃时,拿出一碟子来,用炒的鸡瓜子一拌就是了。”刘姥姥听了摇头吐舌道:“我的佛祖,到得十几只鸡儿来配他,怪道好吃。”

从刘姥姥的眼中,贾府富贵奢华,窥斑见豹。

如今《红楼梦》中的菜品去北京中山公园的来今雨轩就可以吃到。多贵呢?很贵很贵,问为什么这么贵?你吃的是文化。

开头引用《红楼梦》这一段内容,主要是为了烘托下面我要说的奇特菜品。它们分别是“玉笛谁家听落梅”、“好逑汤”、“二十四桥明月夜”。你们会说这哪里是菜名,是远方的诗意啊!

这就是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黄蓉做给老饕洪七公的三道菜。甭说你我觉得这菜名奇特,就连老饕洪七公第一次听也夸:“这丫头不知是哪个稀奇古怪的老子生出来的。”

黄蓉就是用这三道菜征服了老饕洪七公。如果馋虫是蛊,黄蓉就是种蛊人,老饕洪七不得不拿出自己的绝学“降龙十八掌”教了郭靖十五掌。

黄蓉会做菜,一点不奇怪。南宋时期,临安一带(即今日杭州)出现了重女轻男的风气,女子以擅庖厨为荣,不学女红也要精通厨艺。如今看来,不得不感慨一句,多么好的学习氛围,多么进步的竞岗风气。

“中下之户,不重生男,每生女则爱护如捧壁擎珠,甫长成,则随其资质教以庖厨艺业。”

像以女性命名的宋嫂鱼羹,直至今天仍然可以在杭州菜馆的菜单上找到。1127年,北宋靖康之耻后,宋皇室南渡,以临安为首都,建立了南宋政权。这场中国历史上的汉民族大规模迁移,促使了南北饮食文化的融合。由此可见,杭州菜源于南宋,其女性功劳颇大。

而黄蓉做的菜,大概率就是杭州菜,她除了会做那几道菜,还可能会做蟹酿橙、清汤越鸡、鲞扣鸡,老法虾仁等。但拿杭州菜应付北方汉子洪七公,肯定是不行的,所以要花些心思。

其实,这三道菜实际是三道题面。且看第一道菜,玉笛谁家听落梅;光听名字就充满诗意。这样的急智,也就是黄蓉这个鬼丫头能想到。

黄蓉厨艺是好,但是面对品尝过皇帝私宴的洪七公来讲,未必有十足把握。所以美味只是一方面,而让洪七公品出美食背后的深意才是赢了。

黄蓉做好后,端上来,让洪七公猜。洪七公不愧是老饕,夹了一筷子就吃出来,一条是羊羔坐臀,一条是小猪耳朵,一条是小牛腰子,一条是獐腿肉和兔肉混合。

五种肉味都尝出来了,不简单。烤牛肉本身就很香了,加上五种肉一起烤,那更香了。

借洪七公的嘴来感受一下:“只觉满嘴鲜美,绝非寻常牛肉,每咀嚼一下,便有一次不同滋味,或膏腴嫩滑,或甘脆爽口,诸味纷呈,变幻多端。”

猪羊混咬是一般滋味,獐牛同嚼又是一般滋味。如果不算次序变化,可有25种滋味产生,跟易学里梅花术数一样。又因为肉条形状像笛子,“谁家”听落梅,意思就是谁能吃出这番滋味,谁呢?洪七公呗,这等高超的马屁拍的是极致了。

所以黄蓉给它起名叫“玉笛谁家听落梅”。

理解了第一道菜,第二道菜,好逑汤就更容易理解。

看下原文描述:碧绿的清汤中浮着数十颗殷红的樱桃,又飘着七八片粉红色的花瓣,底下衬着嫩笋丁子,红白绿三色辉映,鲜艳夺目,汤中泛出荷叶的清香。

这道菜“色、香、味”俱全,看着都养眼。荷叶之清、笋尖之鲜、樱桃之甜,那是不必说了,樱桃里还嵌了斑鸠肉,太惊喜了。

人家黄蓉还给这道菜作了解释,如花容颜,樱桃小嘴,便是美人。竹解心虚,莲为君子。斑鸠取自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所以叫作“好逑汤”。

请看“竹解心虚”这个词,有没有想起来白居易的那首诗呢?

原文:

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何必悠悠人世上,劳心费目觅亲知?

啥意思呢?就是说乐水的人性格淡泊,我要以水为友;竹子懂得虚心谦逊,可以做我的老师。穿梭在人生海海,这样费心费时是为了寻找知音朋友吗?

看到没,这就是黄蓉的高明之处,开始和洪七公互动了。绝不绝?

第三道菜,就更绝了。

二十四桥明月夜,这道菜就是火腿蒸豆腐。但背后深意,却极为深意。

小说里是这样写的:

那豆腐却是非同小可,先把一只火腿剖开,挖了廿四个圆孔,将豆腐削成廿四个小球分别放入孔内, 扎住火腿再蒸,等到蒸熟,火腿的鲜味已全到了豆腐之中,火腿却弃去不食。洪七公一尝,自然大为倾倒。这一味蒸豆腐也有个唐诗的名目,叫作“二十四桥明月夜”。

谁的诗呢?是被誉为小李杜的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

原文如下: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这首诗完全点题,再明显不过,玉人在何处啊?不就是在眼前吗?不就是你洪七公嘛!

可见黄蓉为了让洪七公教郭靖武功,真是极尽聪明才智之能事。三道菜均展现了黄蓉的厨艺精湛,手法高超,聪明才智和对郭靖的真心。

在文章最后,引用洪老前辈的一句话做ending,也是我极为感同身受的一句话:“我闯荡江湖多年,这样的女娘们,我怎么就没遇到过?”

-end-

图片来源网络

声明:“佳炑读金庸古龙”原创文章,如要转发务必注明作者,不然侵权必究。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