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软件问答

蜗牛爬到水泥墙上(华侨大学惊现大蜗牛,长度超过手机,竟是入侵物种,吃货们不要打它主意,小心寄生虫病)

导读蜗牛爬到水泥墙上文章列表:1、华侨大学惊现大蜗牛,长度超过手机,竟是入侵物种,吃货们不要打它主意,小心寄生虫病2、普通生物功能不可小觑,方舟生存进化主播用蜗牛粘液当水泥用3、

蜗牛爬到水泥墙上文章列表:

蜗牛爬到水泥墙上(华侨大学惊现大蜗牛,长度超过手机,竟是入侵物种,吃货们不要打它主意,小心寄生虫病)

华侨大学惊现大蜗牛,长度超过手机,竟是入侵物种,吃货们不要打它主意,小心寄生虫病

今年,中国南方普遍雨水比较多。在福建、广东等地,每到雨后,经常能在林荫路上看到一只只大蜗牛出来散步,行人一不小心就可能把它们踩成相片。南方人见怪不怪,初到南方的北方人可能会大吃一惊:我滴个天,这是什么新物种?!

北方人反应大很容易理解,因为这种蜗牛的确是个头比较大。前几天,华侨大学发微博称,我们被入侵啦,还提供了一张对比图。

这张图如果觉得对比不够明显的话,可以看下面这张图。

这种蜗牛,是非洲大蜗牛,它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蜗牛,最长可达20厘米,从壳里钻出来,长度超过你的手机也就不足为奇了。

非洲大蜗牛原来居住在东非沿岸桑给巴尔、奔巴岛一带,后来经人类的帮助,像下跳棋一样,在地球占据一个又一个地方,下面是它们的一张全球分布图。

非洲大蜗牛并不适合海拔过高,气候太冷的环境,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北方人难得一见,初次相见,就会分外惊叹。

非洲大蜗牛的壳表面以黄或深黄为底色,带有褐色条纹,像个玛瑙球一样,又被称作“褐云玛瑙螺”。这个名字很好听,不过它的习性跟名字可就匹配不上了。

非洲大蜗牛食杂且量大,不怎么挑食,所到之处,各种农作物、花卉可就惨了,嫩芽、嫩叶、嫩枝以及树茎表皮、花瓣均能纳入食谱,有时候甚至能把整株植物枝叶一扫而光。据说它在饥饿时连水泥都不放过,可见性情有多么凶猛。

和我之前写的那篇《老汉发现大龟,竟然是入侵物种,千万不要放生,肉鲜味美捉住就吃》一样,也有人把它当作宠物把玩,长大了和鳄龟的命运也有同病相怜之处:失宠之后被遗弃。这也是它能广泛传播于世界各地的原因之一。

和鳄龟一样,非洲大蜗牛也能被吃货朋友们放到菜单。非洲大蜗牛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肉肥质嫩,最关键的是,它还很容易饲养,繁殖速度又快,有人专门饲养它进行出售。不幸的是,有的饲养场管理不善,逃到野外的蜗牛就对周边环境造成威胁

有人可能要说了,我泱泱中华唯独不缺的就是吃货,号召大家上街捉,把它也吃成个珍稀特种。

且慢!

非洲大蜗牛是广州管圆线虫的主要中间宿主,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逮住就吃,生熟不论,就可能病从口入。广州管圆线虫是人兽共患的寄生虫,幼虫入侵人体,会损害眼、鼻甚至肺等部位,能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严重可致死。

总之,不管是到市场上买来自己做,还是在饭店吃它,一定要确认这个家伙已经熟透,要不然就可能吃出病来。

有人追赶时髦,把它放脸上爬来爬去,利用它的黏液来美容,如果不是专业可靠的美容机构,我劝你不要做这个尝试,否则我只能无奈地对你说:海燕呐,你可长点儿心吧!

普通生物功能不可小觑,方舟生存进化主播用蜗牛粘液当水泥用

在《方舟:生存进化》创造了开阔远古世界中,活跃着上百种生物,生物的驯服,繁殖和孵化玩法正是游戏的一大特色。有些玩家只热衷于驯服那些有攻击性或者功能独特强大的生物,对于那些平凡的生物嗤之以鼻,认为它们毫无用处,其实不然,这个世界根本不存在完全无用的生物,有一位主播就非常热衷于开发平凡普通小生物的功能,这不,它就将方舟岛屿上非常常见的蜗牛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

方舟世界的巨型蜗牛和玛瑙螺是一个概念,它的背上有一个硬壳可以很好的保护它,和现实当中的蜗牛差不多,玛瑙螺行动十分缓慢,一般出现在沼泽、红杉林和雨林中,是岛上最容易狩猎的生物之一。攻击它,它会进行龟速地移动,不过这自然没有任何用处,谁都追得上它。

玛瑙螺最特殊的的能力就是能够分泌一种粘稠的物质,这种分泌物在化学成分上和水泥很像。主播正是利用了玛瑙螺的这个特征,直接收集了玛瑙螺的粘液,当作水泥,粘合建筑材料,或者打造一些实用工具和武器。

在成功击晕驯服了玛瑙螺之后,主播研究了一番玛瑙螺如何让玛瑙螺的产出效率最高,主播发现无论是什么等级的玛瑙螺,产出效率没有什么太大差异,所以就随便驯服了几只低等级的,帮助生产粘合材料。不过背包里的玛瑙螺分泌物产出100个后就不会再产出,所以主播需要时刻关注并不定时去收一下。自从有了玛瑙螺,主播都不用跑到各处去收集水泥了,再建筑的过程中效率大大提升,没想到一只小小的蜗牛都有如此实用的功能,不得不让人佩服《方舟:生存进化》开发团队的的设计新意啊。

中国人为什么不吃非洲大蜗牛?因为不好吃吗

作者|鸭嘴兽小黄

编辑|鸭嘴兽小黄

夏天,我曾到乡下田野里溜达,小时候这边小龙虾泛滥,小孩钓虾玩。而今呢,我蹲在乡间水沟边仔细看,什么都没有,龙虾早就被捞光了,只有几只田螺。

似乎中国人吃螺肉越来越少了(螺蛳粉不算),夜市上卖炒田螺的已没有20年前多。中国人对螺类的喜恶变化,影响了一个物种,那就是非洲大蜗牛。

非洲大蜗牛,害怕软体动物的会觉得很吓人,每年夏天,非洲大蜗牛繁殖的季节,各大地方新闻媒体都会发文,警告小朋友不要碰它。

至于捡回家炒菜,那更是作死。但这种认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非洲大蜗牛并没有那么可怕,今天简单带大家了解一下。

天赋异禀的巨型蜗牛

非洲大蜗牛,顾名思源,是从非洲过来的,它原产东非,又名褐云玛瑙螺。成年非洲大蜗牛,体长大概7、8厘米,有的个头大的能达到20厘米以上。

把这个数字列出来,感觉也就那么回事,但是如果你把它放到手掌上,就会感受到它的“巨大”压迫感。

非洲大蜗牛有个白化品种,俗称“白玉蜗牛”,如果养蜗牛当宠物,或者作为观察实验的对象,这种最为常见。

白色的蜗牛看起来干干净净,走路迟缓,深受小朋友喜爱。

只能说,任何东西都是要看颜值的

如果购买非洲大蜗牛,不对,白玉蜗牛当宠物,注意观察它作为软体动物的两大特点。

第一,软体动物老祖宗传下来的吃饭家伙——齿舌。

如下面这个动图,它在吞咽食物的时候,有一个白色的像牙一样的东西。

这是我之前养蜗牛时拍的视频

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可拥有25000枚牙齿。它们的牙齿比起人类或者其他哺乳动物的恒牙,更类似搓衣板,吃饭的时候,蜗牛会利用这个灵活的搓衣板来“刮取”食物。

如果碰到坚硬的东西,牙齿也会掉,但是会再长出来。它是蜗牛身上最硬的地方,甚至能够用来啃水泥。

顺便说一句,在强调非洲大蜗牛危害性的时候,人们总喜欢说一句“它什么都吃,包括沙子、水泥”,但蜗牛吃泥土、水泥的目的不是摄食,而是吸收钙质。

如果长期缺钙,蜗牛的壳会变脆,它必须持续不断地摄取身边任何可能含有钙的东西,比如泥土。

一般蜗牛吃土,吸收一遍后,就会原封不动地拉出来,吃进去啥样,拉出来啥样。

因为长期补钙,蜗牛的齿舌十分坚硬耐用。腹足类老祖宗登陆后,靠齿舌发现了十分广泛的食谱。从蔬菜到果实,从花卉到树木,它什么都能吃。

一口刮不下来,我就持续刮,一招鲜,吃遍天,水滴石穿,总会把你吃到口里。

有没有觉得齿舌很好用?这也是为什么软体动物会从贝壳到章鱼,都采用齿舌的配置。

第二,蜗牛是雌雄同体的,每只蜗牛都带有两套完整、能用的生殖器。

在自然条件好、食物充足的时候,两只蜗牛相遇,会进行慢动作活动……你以为他俩在相亲相爱?不!

它们在决斗。

“剑拔弩张”的蜗牛决斗

决斗后,赢的当公的,输的当母的。至于为什么,不是蜗牛重男轻女,而是怀孕对任何一个需要新陈代谢的动物来说,代价很大。

一旦怀孕,它就需要寻找更多食物与钙,它的生存能力也会下降。而公蜗牛只用提供DNA就行了,穿上裤子即可走人。

不过,母蜗牛也不必担心,这次当母的,下次当公的。非洲大蜗牛打架输了后,会在一段时间内产卵,数量高达150到300粒。

这些卵孵化后,小蜗牛可在5个月的时间里达到性成熟,然后上街找另一只蜗牛,约下一场架。

一只非洲大蜗牛能够活五六年,在这漫长的一生中,它当爹又当妈,几代后直系子孙就是天文数字。

广泛的食物来源,强悍的生育能力,使得非洲大蜗牛成为了一种强势入侵物种。

金兰酱油灭门案的真凶

1985年,台湾金兰酱油家族偶然听说,日本人喜欢生吃蜗牛,蜗牛非常补。

于是他们就买来一些非洲大蜗牛,在自家别墅饲养。怕蜗牛不干净,就令人用新鲜的蔬菜喂养,直到蜗牛排出绿色的粪便后才放心——

这下蜗牛胃里的“毒素”都排干净了。

之后,厨子将这些蜗牛做成了生食的沙拉。当年6月27日,食用这道菜后,一家两代五口人全部感染广州管圆线虫。旋即,四人死亡,幸存的一人卧床10年后也离开人世。

金兰酱油家族第二代钟秋桂(右)

一家两代人,唯一幸存的是缺席这道家宴的,人在海外的三儿子。

这不是广州管圆线虫的唯一新闻。北京、上海曾禁售过一阵子福寿螺,原因是有87名市民食用福寿螺后,先后感染了广州管圆线虫,对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

这导致福寿螺被市场和人民迅速抛弃,饲养福寿螺的养殖户失去了销路,大量福寿螺被销毁,小部分逃窜到田野,一个繁殖季节过去后,形成又一轮的物种泛滥。

美国的非洲大蜗牛泛滥也差不多。1966年,一个美国小男孩觉得非洲大蜗牛很可爱,就带了三只回到了美国迈阿密。由于蜗牛太能活,互动性又差,他很快就玩腻了,奶奶决定将蜗牛放生。

于是,短短7年间,3只蜗牛的数量变成了1万8。

今天,非洲大蜗牛已经攻陷了我国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海南等地,它们陆续往北方进军,也许几年后,北方网友也能在雨后发现巨型蜗牛了。

非洲大蜗牛由于个头大,吃得也多,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林业,属于害虫。人们想了很多方法进行防治,包括在繁殖季雇佣农户人工清除,引入鸭子吃蜗牛(结果发现鸭子更爱吃稻谷),施药等,但效果都不太理想。

蜗牛料理,需要文火与糊糊

法国人一年要吃3亿只蜗牛,法式焗蜗牛的做法比较繁琐,以下是一道菜谱。

(以下部分可直接跳过看结论)

购买没有壳的罐装蜗牛肉,它们是事先通过盐卤好的。

蜗牛肉用黄油和洋葱炒2分钟,备用。

将5汤勺黄油、大蒜、欧芹和白葡萄酒加入搅拌机,制作大蒜黄油。

将蜗牛肉放入事先准备好的螺壳里,加入大蒜黄油。上烤箱,375度烘烤15分钟。

取出配面包吃。

尼日利亚人烹饪非洲大蜗牛的一个食谱:

将蜗牛从壳中取出,清理内脏。

用明矾、盐、柠檬汁清洗蜗牛肉,直到没有粘液为止,这个过程可能需要30分钟。

将清洗过的蜗牛放入淡盐水中,煮沸。用文火炖一个小时。

将洋葱、辣椒、西红柿、胡萝卜做成酱汁,可用榨汁机。将炖好的蜗牛加入酱汁,将其煮软。

与米饭或山药一起食用。

有没有发现两个食谱有共通之处?都是将已经彻底熟透的蜗牛肉(甚至会炖1个小时,法国人则直接买熟螺肉)配糊糊酱汁食用,印度人也是这样吃福寿螺的。

广州管圆线虫将非洲大蜗牛或其他品种的蜗牛作为中间宿主,人体摄入后,会入侵脑部、脊髓和神经根。

而中国人在烹饪非洲大蜗牛的时候,出于口感考虑,往往并没有煮熟,尤其是金兰酱油灭门案那次,直接生食。

蜗牛作为软体动物,与人类的亲缘关系太远,它并不会传播人畜共患疾病,与老鼠、蝙蝠是不一样的。

但非洲大蜗牛什么都吃,甚至连水泥都不放过,这就导致它们的体内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寄生虫,这方面,中国人针对福寿螺有过研究,福寿螺能被寄生6000种寄生虫。

寄生虫品种繁多,从扁形动物门到线形动物门不等,既然是“虫子”,高温就可以彻底杀死它。

对于中国人来说,非洲大蜗牛、福寿螺等大型蜗牛,彻底煮熟后很难吃,就像胶皮。只有半生不熟的时候口感尚可,可这时候寄生虫又没被消灭。

总之,熟了口感不佳,不熟对健康有害,非洲大蜗牛虽然肉多个头大,对于讲究吃的中国人来说,却很鸡肋。

这便是中国人不吃非洲大蜗牛的原因。

资料参考:

https://www.wlrn.org/culture/2013-08-29/how-to-make-stew-with-giant-african-land-snails

https://foreignfork.com/escargot-recipe/

http://health.cq12320.cn/disease/detail?id=1794

#头条创作挑战赛#

非洲大蜗牛在中国泛滥成灾,它是非洲人的美味,为何中国人不吃?

非洲大蜗牛在中国泛滥成灾,它是非洲人的美味,为何中国人不吃?你敢相信还有中国吃货不敢吃的食物吗?

图上这种大型蜗牛,中国吃货就不敢吃,它就是非洲大蜗牛,这种大型蜗牛在非洲是当地人的顶级食材,会以各种方式端上非洲人餐桌。在贫瘠的非洲加纳,大蜗牛成为了炙手可热的食材,每年能消耗掉1500万公斤,消耗量惊人,然而在中国即使它泛滥成灾了,还是无人敢吃,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区别呢?接下来我们就去了解一下为什么非洲大蜗牛会在中国泛滥成灾,中国人又为何不敢吃。

非洲大蜗牛的原产地是非洲,是一种软体动物,非洲大蜗牛与其他蜗牛最大区别就是体型上的区别,它的体型要比一般蜗牛大上许多,成年之后有七厘米长,有些大的可超过20厘米。非洲大蜗牛喜欢生活在潮湿环境中,所以,果园、花园、农田、菜地以及草丛等都可成为它的栖息地,这种蜗牛在爬行时能够分泌粘液,以便保护自己的腹部,那非洲大蜗牛是怎么入侵中国的?

其实,非洲蜗牛入侵中国的方式有很多种,他们可以通过火车、轮船、观赏植物以及集装箱甚至板材等进行传播,还有曾经个大肉多的非洲大蜗牛也曾当成食用蜗牛引入中国,然后通过这些方式,入侵中国的非洲大蜗牛,通过将近100年的时间,就在中国多个地区泛滥成灾了,比如广东、广西、福建以及海南、云南等地区,为什么非洲大蜗牛在中国的繁殖速度那么快呢?

首先,非洲大蜗牛的生存能力很强,在很多潮湿环境中都能生活,还有就是它的食谱广泛,树叶、农作物、地衣、藻类以及各类瓜果蔬菜都可以成为它的食物来源,光是被它霍霍的农作物就多达500多种,而且食物缺乏时,他还能啃食和消化坚硬的物体,就比如水泥。

当然了,除了能吃,非洲大蜗牛还能生,非洲大蜗牛四个月大就可以繁殖后代,每年可产卵五至七次,而且产卵量非常高,每次可达200枚卵,也就是说,一只非洲大蜗牛一年可产下大概1000只后代,就算减去被其他动物踩毁的蜗牛卵,也有几百只,这繁殖速度简直是生育大军中的战斗机。

所以能吃又能生的非洲大蜗牛就在中国泛滥了,数量庞大的蜗牛是需要很多食物的,为了填饱肚子,它会祸害经济苗木、园林植物、蔬菜以及其他农作物,给农业以及林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既然非洲大蜗牛危害如此,大为什么中国人不通过吃来解决呢?要知道,吃可是解决物种泛滥最好的方法之一,毕竟很多入侵物种都是被吃到靠人工养殖的,就比如小龙虾,而非洲大蜗牛不仅能吃,而且富含蛋白质。

其实非洲大蜗牛虽然能吃,但是并不卫生,因为它生活的环境都是潮湿阴暗的地方,而这些地方经常被各种蛇虫鼠蚁光临,非洲大蜗牛在此居住,会沾染上他们身上的细菌、病菌,甚至是一些病原体,此外,有些非洲大蜗牛体内还携带有圆线虫以及吸线虫等,若是在烹饪过程中处理不妥当,人吃了会非常危险,既然非洲大蜗牛如此不卫生,为什么非洲加纳的人还要吃呢?

其实这都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我们都知道非洲地区是比较贫穷的,对他们来说,吃了上顿没下顿是常有的事儿,而非洲大蜗牛个大肉多,蛋白质也多,不仅能填饱他们肚子,还能为他们身体提供能量,所以很多非洲人不得不将非洲大蜗牛作为他们的食物来源,毕竟食物缺乏没得挑,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评论。

NASA冥王星拍到蜗牛,科学家争议不断,它是外星生命吗?

冥王星曾经一度被我们称为“第九行星”,但是在2006年天文学家将其从行星之列除名,从此冥王星被列入了矮行星行列,太阳系也变成了“八大行星”。

虽然冥王星被除名,但这更激起了我们对冥王星的探索,并发射了新视野号探测器。目前新视野号探测器观测到在冥王星表面,疑似有一个“蜗牛”在爬行,难道冥王星上有外星生命吗?

新视野号的探测之旅

冥王星距离我们地球非常遥远,无论是利用地球轨道的哈勃望远镜,还是利用地面的望远镜都没有办法看清楚冥王星的面貌,只能看到大致的轮廓,所以为了近距离的对冥王星进行观察研究,NASA在2006年发射了新视野号探测器,主要的探测目标就是冥王星以及柯伊柏带的小行星。

之后经过9年多的飞行,新视野号在2015年7月14日飞掠了冥王星,这次新视野号的成功飞跃冥王星也标志着人类首次飞掠冥王星的探测任务成功。

由于新视野号是人类首次近距离的飞掠冥王星,因此也留下了一些非常珍贵的高清图像,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我们从未见过的冥王星。

其中有一张照片就引起了轰动,图片中,你可以看到有一个像贝壳一样的东西,而且在其背后,还有一条长长的轨迹,与蜗牛爬行后的黏液极为相似。

在另外几组图片中,还发现了这个“蜗牛”的位置竟然都不一样,这说明这个不明物体正在运动!

冥王星上真的有生命存在吗?

答案肯定是没有,正如冥王星的名字那样,这颗星球基本上不可能有生命存在,因为它的环境实在是太恶劣了。

首先冥王星的轨道偏心率非常高,距离太阳44~73亿公里,非常遥远,能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十分微弱,所以冥王星表面平均温度仅为-229 ℃,最高也只有-218℃。

在这样的低温环境下,什么都会冻住,比如冥王星上的氮分子都已经被冻成了固态氮;其次冥王星上的大气十分稀薄,表面大气压只有地球表面大气压的十万分之一,而且在冥王星上根本没有氧气,只有氮气、甲烷以及一氧化碳,这对于生命而言简直是炼狱。

最后冥王星的公转周期长达248年,南极的极昼和极夜都会超长,比如1987年,冥王星的南极才刚刚结束了长达120年的极夜,因此要是在冥王星的南极的话,一辈子看不到太阳也都很正常。总之,任何生命想在冥王星上生存的话,那真是极为困难的。

冥王星上的蜗牛之谜

说起来这真是一个大大的误会,事实上,看似是蜗牛的东西,和生命根本扯不上半点关系。这照片是从太空远景上拍的,虽然看起来小小的,但其实并不小。

按照照相机的比例,这个能够看见的蜗牛,怎么说也得有一座山大小,因此此蜗牛绝非彼蜗牛。最初科学家对于冥王星的印象就是“死气沉沉”,认为地壳运动极不活跃的。

但是科学家对最新得到的数据进行研究之后,发现冥王星的地壳运动其实并不是死气沉沉的,相反还极为活跃,甚至活跃到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着,而冥王星的表面温度在-230℃左右,温度很低。

在低温的作用下,冥王星中的很多元素都被凝固成了固体,加上冥王星上氮气较多,因此通过研究,科学家认为这个“蜗牛”是冰水泥块,漂浮密度较高的固态氮表面,在地壳运动的同时就形成了一个“爬行”着的“蜗牛”。

总结

总的来说,关于冥王星上存在外星生命这一说法无疑是天方夜谭,要想想火星上的条件相对于冥王星来说高了好几个层次,都没有发现生命,更不用说是环境如此恶劣的冥王星了。

目前除了地球之外,我们根本没有在其他星球上发现具备孕育生命条件,因此大家根本不需要太过于执着于外星生命。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