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前沿资讯

三国演义3中文完整版(94央视版三国演义第3集:董卓霸京师上)

导读三国演义3中文完整版文章列表:1、94央视版三国演义第3集:董卓霸京师上2、白话三国演义 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下3、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失街亭4、三国演

三国演义3中文完整版文章列表:

三国演义3中文完整版(94央视版三国演义第3集:董卓霸京师上)

94央视版三国演义第3集:董卓霸京师上

电视剧插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字幕:第一部 群雄逐鹿

字幕:第三集 董卓霸京师

编 剧:杜家福

导 演:蔡晓晴

摄 像:陈 军、王殿臣

美 术:邱 旭

作 曲:李一丁

录音合成:宋宁宁

灯光设计:孙永福、李荣惠

制片主任:尤世军

剧情:西凉刺史董卓(字仲颖)护驾完成以后,与谋士李儒(字文优)回到自己的营地,他俩跳下马来,边走边交谈着。

董 卓:我观当今天子暗弱无能,倒是陈留王聪颖好学,可承大位。今日军前你看他恩威并施,抚慰得体,小小年纪,实实难得呀!

李 儒:有此同感。

剧情:董卓和李儒走到军中大帐门口,董卓脱掉自己的头盔交给了侍卫。然后,与李儒走进了大帐。

董 卓:嗯!我若是废少帝而立陈留王,你看此事可行否?

剧情:董卓和李儒在大帐中坐了下来。

李 儒:公欲借废立之事以扬威,倒也是个好主意。

董 卓:我久在西凉,这朝中之事,如何能于极短之日,树立权威?立于当朝?我想无过于废旧帝立新君之举了。

李 儒:废旧立新?好!公行此举可获二利。

董 卓:试言之。

李 儒:昔日伊尹、霍光行废立之事,皆在千古名相,一代人杰。今日主公效法先人,必定名垂青史,此一利也。

董 卓:嗯!这二呢?

李 儒:此次救驾大功,使公威著群臣之上,此时公若立新君,谁敢不从?新君既立,公便可携天子以令群君,进而以谋天下,此二利也。

董 卓:哈哈……(站了起来)你真不愧是老夫的智囊啊!有此二利,何不为之啊?

剧情:李儒站起来走到董卓面前。

李 儒:嘿嘿!虽有二利,可是还有一害。

董 卓:嗯?还有一害?说说看。

李 儒:我朝自章、和二帝起,凡在朝中掌大权者,诸如窦宪、邓骘、阎显、陈蕃,以至新近被“十常侍”所杀之大将军何进,未有一人不遭横死暴亡。请主公恕我直言,拥立皇帝者,固然权倾朝野,威赫当时,但是也把自己置于众矢之的,此一害,愿主公思之,慎之!

董 卓:嗯!温故而知新,好!你这番肺腑之言,甚好!甚是!然而我董卓并非窦宪、邓骘等人,更绝非何进屠夫之辈,既是有二利仅一害之举,何乐而不为呀?

剧情:董卓率部闯进京城,兵士在城里杀人放火,抢劫财物,横行街市,无恶不作,闹得城中百姓惶惶不安。董卓坐在马车里见百姓对他们的到来如临大敌,四处逃散,得意地大笑着。

董 卓:哈哈……

剧情:晚上,在司徒府,后军校尉鲍信(字允诚)焦急地找司徒王允(字子师)和中军校尉袁绍(字本初)寻求对付董卓的办法。

王 允:唉!国家多难,社稷多灾,“十常侍”方除,又来了,又来了个董卓。

鲍 信:他每日进街市,都是这样,铁甲军开道,横行街市,百姓们避之犹如恶鬼,闹得京城内外惶恐不安。

袁 绍: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唉!

鲍 信:近日他出入宫廷肆无忌惮,百官惊怵,天子不宁。当初郑泰、卢植等早有言在先,说董卓面善心狠,一入禁廷,必生祸患,真让他们言中了。我看董卓心怀异志,应速速除之。

王 允(摇摇头):唉!

鲍 信:二位意下如何?说呀!

袁 绍:哎!鲍校尉之言,我又何偿不知?只是“十常侍”之乱刚刚平息,朝廷新定,此时不宜轻举妄动。

鲍 信:那司徒大人,你的意思呢?

王 允:嗯!此事且容再议。

剧情:鲍信猛地一下站了起来。

鲍 信:既然如此,我引本部兵马离京暂回,何时讨伐董卓,再来效力。

剧情:鲍信说罢,向王允和袁绍一拱手,便快步走了出去。这时,王允的侍卫拿着一份请柬走了进来。

侍 卫:大人!董大人送来请柬。

王 允(接过请柬):嗯!

剧情:侍卫退了出去,王允打开请柬看着。

王 允:董卓明日在温明园宴请百官。

剧情:王允将请柬递给了袁绍,袁绍打开请柬看着。

剧情:荆州刺史丁原(字建阳)手拿着请柬,在义子吕布(字奉先)的护卫下走进了温明园。王允、袁绍、典军校尉曹操(字孟德)手拿请柬先后走进了温明园。他们进来后,相互拱手行礼。

曹 操(对袁绍):哦!本初!

剧情:曹操正准备走向自己的坐位,正好与吕布打了一个照面,彼此并不说话,只是相互对视了一下。丁原走到了自己的坐位上,向吕布使了一个眼色,吕布手持方天画戟坐在了丁原的身后。

侍 卫(高喊):董公到!

剧情:董卓笑嘻嘻地走进了温明园,李儒随后跟了进来。

董 卓:呵呵!老夫来迟,(向众大臣施礼)失礼!失礼!坐!坐!坐!

李 儒(对众大臣拱手):诸位见谅!

董 卓:坐!坐!

李 儒:请!请!

剧情:董卓与众大臣分主宾坐了下来。大家坐定后,董卓环视了一下请到的众大臣。

董 卓:诸位!自西凉来到京都,今日还望诸位关照一二。今日老夫略备薄酒,请诸位欢饮,诸位能光临,不胜荣幸。啊?哈哈……(端起酒碗)诸位!请!请!请!

众大臣:董公请!

剧情:董卓将碗中酒一饮而尽,丁原也将碗中酒一饮而尽,而王允、袁绍、曹操等则犹豫着没有渴,董卓见状,得意地大笑起来。

董 卓:哈哈……

剧情:董卓将自己的酒碗重重的扔在自己面前的桌案上。

董 卓:诸位莫惊,我有一言,请诸位静听。 自古以来,天子为万民之主,万乘之尊,无威仪不可以奉宗庙,承社稷。而当今圣 上,懦弱少威,君仪失度,不如陈留王聪明好学,精明强干。我欲废少帝而立陈留王继承大位,诸位,以为如何?

剧情:众大臣对董卓提出的废立皇帝之事,都保持着沉默。董卓环视了一下众大臣。

董 卓:如若诸位无有异议……

剧情:丁原猛地一拍面前的桌案并将其掀翻站了起来。

丁 原:哼!你是何人?敢发此狂言大语。天子乃先帝嫡子,并无过失,何得妄议废立?哼!此举形同篡逆。

剧情:董卓猛地一拍面前的桌案。

董 卓:哼!今日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剧情:吕布手持方天化戟挡在了丁原的前面,并怒视着董卓。李儒见势不妙,急忙走到董卓身边。

李 儒:主公!主公!今日饮宴之处,不谈国政!呵呵!不谈国政。呵呵……

剧情:侍中蔡邕(字伯喈)、议郎彭伯见状也赶紧上前劝阻丁原。

蔡 邕:建阳息怒!建阳息怒啊!

彭 伯:建阳息怒啊!

丁 原:哼!(对吕布)走!

剧情:丁原说着向门外走去,吕布紧跟其后。丁原走到门口停下脚步,转过身来。

丁 原:董卓老贼!你休想得逞。走!

吕 布(对董卓):哼!

剧情:丁原和吕布走了出去。

董 卓(气愤地):哼!适才老夫所言,合公道否?

袁 绍:董公!今“十常侍”新灭,朝廷初定,百废待举,不宜再生事端,以至上下不宁啊!

董 卓:哎呀!老夫此举正为国家社稷着想,本初何必多虑呀?

卢 植:明公差矣!

剧情:尚书卢植(字子干)站了起来。

卢 植:昔太甲不明,伊尹放之于桐宫;昌邑王登位方二十七日,造恶三千余条,故霍光告太庙而废之。今天子虽幼,但聪明仁智,并无分毫过失。公乃外郡刺史,素未参与国政;又无伊、霍之大才,怎可妄谈废立之大事?圣人云:“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

剧情:董卓听罢愤怒地站起来,欲拔出宝剑。

董 卓:我先杀了你这逆贼。

剧情:袁绍看到董卓的举动,欲拔剑上前,被王允劝阻。曹操也站了起来,怒视着董卓。蔡邕、彭伯走上前来劝阻着董卓。

蔡 邕:董公息怒!董公!董公!

彭 伯:董公!董公息怒!董公,卢尚书海内人旺,今先害之,恐天下震怖。

剧情:董卓无奈地将宝剑插回剑鞘,然后仰天大笑大笑起来。

董 卓:哈哈……诸公受惊了,坐!坐!

王 允:哦!诸位!董公所言废立之事,乃国家社稷之大事。依老夫看,不可于酒后相商,还是改日再议。董公,你看……王允告辞!

剧情:王允说罢走了出去。蔡邕、彭伯走上前向董卓施礼告辞。

蔡邕、彭伯:告辞!

曹 操:告辞!

剧情:袁绍、曹操等大臣也走了出去。董卓见众大臣都离开了温明园,沮丧地深深叹了一口气。

剧情:第二天,丁原率部前来讨伐董卓,并在洛阳城外搦战,董卓率部出城应战。两军对垒,双方旌旗招展,严阵以待。吕布顶束发金冠,披百花战袍,擐唐猊铠甲,系狮蛮宝带,纵马挺戟,随丁原出到阵前。

丁 原(高声叫骂):董卓老贼!国家不幸,宦官弄权,以致万民涂炭。

董 卓:大胆丁原!

剧情:董卓示意麾下一名将领出阵交战。

将领甲:是!

剧情:将领甲策马举枪向丁原军阵前冲杀而来,吕布策马挥戟迎了上去,只一个回合,就将将领甲斩于马下。紧接着,又将数名董卓麾下的将领斩于马下,并一戟砍掉了董卓的头盔。董卓掉转马头,率部仓惶而逃,丁原和吕布率部紧追不舍,奋力砍杀,大获全胜。

吕 布:杀!

将士们:杀!……

丁 原:杀!

将士们:杀!……

剧情:董卓率领残部仓惶逃回洛阳城中,紧闭大门,丁原和吕布率部冲杀到城下。

吕 布(得意地):哈哈哈哈……

剧情:董卓、李儒、贲中郎将李肃(字伟恭)等将领走到军帐门口,董卓脱掉了自己的盔甲交给了侍卫,转过头来看着众将领。

董 卓:哼!瞧瞧你们,都跪下!

剧情:众将领在军帐门口都跪了下来。

董 卓:咳!我若得吕布,何愁天下不得呀?哼!

剧情:董卓走进帐中坐了下来,李儒和李肃起身走了进来。

李 肃:主公!

李 儒:主公!

李 肃:我与吕布乃是同乡,深知此人有勇无谋,见利忘义,愿凭三寸之舌,说吕布来降。

董 卓:嗯?你能说服吕布?

李 肃:是!

董 卓(高兴地):哈哈!天助我也!快说说,你将怎样说降他?

李 肃:听说主公有一匹名马,叫作赤兔。我说降吕布,须仗此马。

董 卓(有不舍之意):难道无有此马,你便说不动他?

李 肃:主公!吕布乃世之虎将,武将所爱者,一是兵刃,二是坐骑,三为铠甲。此三样乃为将者安身立命之物。今观吕布所乘,不过寻常战马,他能不思良驹骑乘吗?赤兔宝马,于公说来,不过宠物而已,而战场厮杀,性命相搏之武将说来,无异于性命一般。那吕布手中方天画戟,身上兽面吞头连环铠,皆非寻常之物,所缺者为胯下坐骑耳。如得赤兔之马,则如虎添翼。主公若想收降吕布,我以为,非赤兔马不足以动其心,也不足以示公之诚意,不知主公可舍得此马?

董 卓:嗯!(站起来犹豫着)嗯!

剧情:董卓走到李儒的面前,想听听李儒的看法,李儒没有说话,而走到了大帐门口。这时,李肃走到董卓面前。

李 肃:如有此马,再加珠宝先动其心,某再劝说,陈说利害,料那吕布必反丁原,来投主公。

李 儒:主公欲取天下,何惜一马?

剧情:董卓在李肃和李儒的劝说下,终于下决心将赤兔马赠送于吕布。

董 卓:好!老夫舍马。

剧情:李肃向董卓一拱手,向大帐外走去……

白话三国演义 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下

刘备跟邹靖说:"听说卢植与张角在广宗交战,卢植曾是我的师傅,我想前去帮忙。",于是邹靖率军回幽州,刘备则带领自己的五百人马去投靠卢植,卢植见了刘备很高兴,留他在帐前听调。

张角军十五万,卢植只有五万,两军在广宗相持不下,卢植跟刘备说 张梁、张宝在颍川,与皇甫嵩、朱儁对垒,想借给刘备一千人马让他去颍川打探消息,于是刘备领兵赶往颍川。

当时皇甫嵩、朱儁把贼军打退到长社,贼军依草结营,皇甫嵩就和朱儁商量用火攻,于是命军士带着稻草埋伏好,当晚刮起了大风,军士们一起放火,顿时火光冲天,皇甫嵩、朱儁同时率军攻打贼寨,贼众大败,四散奔走。

杀到天亮,张梁,张宝带着残兵败将夺路逃走,突然一路军马截住去路,为首的将领身长七尺,细眼长髯,官拜骑都尉,沛国谯郡人,姓曹名操字孟德。

曹操是曹嵩的儿子,曹嵩原本姓夏侯,因为做了中常侍曹腾的养子,所以改姓曹,曹操小名阿瞒,年幼时就很机智多谋,曹操的叔父见他游手好闲,很生气,就告诉了曹嵩,曹操因此被曹嵩骂了。于是曹操心生一计,当叔父再次来曹操家的时候,曹操假装中风倒地,吓得叔父赶紧去告诉曹嵩,曹嵩马上赶来看曹操,曹操却安然无恙,曹嵩问:“你叔父说你中风了,怎么现在好了?”曹操答道:“我从来没有这种病,只是叔父不喜欢我,才这么说我。”曹嵩信了他的话,以后就不相信曹操叔父的话了,曹操从此更加放荡不羁。

当时很多人都说曹操长大了必是治世之材,二十岁的时候,曹操被推举当洛阳北部尉,他刚正不阿,不怕权贵,大家都很怕他,不敢犯罪。因为黄巾起义,他被任命为骑都尉,率马步军五千,前来颍川助战。正好碰到张梁、张宝败走,曹操拦住大杀一阵,斩首万余级,缴获大量马匹物资,张梁、张宝侥幸逃脱,曹操见过皇甫嵩、朱儁后,马上引兵追赶张梁、张宝去了。

刘备和关羽张飞在去颍川的半路就听到了喊杀声,等见到皇甫嵩、朱儁时,贼兵已经败走。刘备跟皇甫嵩、朱儁说明了来意,皇甫嵩推测张梁、张宝会去广宗投靠张角,让刘备一行返回广宗去帮卢植。刘备在回广宗的路上居然遇到卢植被囚在一辆槛车里,于是下马问其原因。卢植说因为张角会使用妖术,所以他久攻不下,朝廷派左丰来探查军情,左丰是个贪官,他找卢植索要贿赂,卢植拒绝了他的要求,左丰就回朝廷诬告卢植怠慢军心,不敢出战。朝廷震怒,派中郎将董卓来代替卢植,卢植则被押送回京问罪。

张飞大怒,要救卢植,被刘备拦住。关羽说:“”现在卢植被抓,我们去广宗也没有熟人了,不如回涿郡。”刘备按关于的意思决定向北回涿郡,走了几天,忽然听到山后面喊声大震,刘关张上山一看,只见汉军大败,黄巾军铺天盖地而来,大旗上写着“天公将军”,原来是张角的军队。于是三人马上率军出击,张角刚杀败董卓,乘势追赶,没料到杀出了刘备一行,张角军队大乱,败走五十余里。

三人救了董卓回寨。董卓问他们现居何职。刘备说:“平民。”于是董卓看不起他们,没有以礼相待。张飞大怒:“我们冒死救了这厮,他却如此无礼。若不杀之,难消我气!”于是拿起武器要去杀董卓。

正是:人情势利古犹今,谁识英雄是白身?安得快人如翼德,尽诛世上负心人!毕竟董卓性命如何,且听下文分解——

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失街亭

司马懿精通兵法,老谋深算,连诸葛亮见了他也头痛三分。

诸葛亮在祁山寨中,知道司马懿当上了征西都督,同先锋张郃带兵出关,立即对帐下诸将说:“如今司马懿出关,首要目标必定是攻取街亭,断我咽喉之路。谁敢带兵去守街亭?”

参军马谡说:“我愿意去。”

诸葛亮说:“街亭虽小,关系却大。如果街亭丢失,我大军就全部要完蛋了。你虽然深通谋略,但街亭当地既无城可守,又无险可阻,极其难守。”

马谡说:“我从小熟读兵书,精通兵法,难道连个小小的街亭也守不住吗?”

诸葛亮说:“司马懿不是等闲之辈,先锋张郃又是魏国的名将,恐怕你不是他们的对手。”

马谡说:“别说是司马懿、张郃了,就是曹睿亲自来,我也不怕他。如果出了事,丢了街亭,我愿意以全家性命担保。”

诸葛亮说:“军中无戏言。”

马谡说:“我愿立下军令状。”话说到了这个地步,诸葛亮也就答应马谡前去,马谡也写了军令状交上去。

诸葛亮给了他二万五千名精兵,又派王平当他的副手。他叮嘱王平说:“我一向知道你小心谨慎,所以将这一重任托付给你。你一定要在当路要道之处扎营,使敌兵不能偷偷溜过。你们安营完毕,立刻画出地形图送给我看。凡事要商议定当再做,千万不可轻举妄动。切记,马谡、王平带兵走后,诸葛亮又召高翔来,吩附说:“街亭东北上有一城,名叫列柳城,是山间荒僻小城,可以屯兵扎寨。我给你一万兵,驻守列柳,万一街亭危急,你可以带兵去救。“

诸葛亮又想:高翔不是张邰的对手,还应当有一员大将屯兵在衡亭的右边。于是,他派魏延率领本部兵马驻扎在街亭的后面。这样安排停当以后,诸葛亮命令赵云、邓芝进军箕谷,自己率大军从斜谷攻取那城,任命姜维为先锋,向魏军展开正面进攻。

再说马谡、王平带兵到了街亭以后,看了地势,马谡就嘿嘿笑道“丞相真是太多心了!这种山野偏僻小城,魏兵怎么敢来?”

王平说:“即使魏兵不敢来,也应当在五岔路口立下营寨,要士兵们伐木建立栅栏,这样才可以长久守下去。”

马谡反对,说:“要道路口怎么能是建立营寨的地方?这里侧旁有座山,四面都不相连,而且树木很多,是少见的天险,应当把军队驻在山上。”

王平一听,连忙说:“屯兵道口,筑起城墙,即使有十万敌军来也无法通过。如果在山上屯兵,敌军将我们四面围住,我们就束手无策了。”

马谡不以为然,哈哈大笑,说:“你真是见识短浅!兵法说:‘居高临下,势如破竹。’如果魏兵到来,我保证让他们片甲不回,一网打尽。”

王平坚持劝阻,说;“这山是军事上的绝地,如果魏兵切断我们取水的道路,那我军就不战自乱了!”

马谡放下脸来呵斥说:“你不要胡言乱语。兵书上说:‘置之死地而后生。’如果魏兵断绝我取水的道路。蜀兵岂不要拼死作战,以一当百。我熟读兵书,连丞相遇到军事上的问题也经常向我请教,你为什么老要和我闹别扭!”

马谡是主将,既然他固执己见,王平也拗不过他。于是,王平请求率兵五千,到山下西边另扎一个小寨,与山上大寨成为犄角之势,互相呼应。马谡开始连这一点也不肯答应,几经苦口婆心劝说,才勉强分出五千兵给王平。王平带兵匆匆下山,在十里路外扎营,赶紧画出地形图,派人连夜赶去禀告诸葛亮,具体说明马谡在山上扎寨的情况。

司马懿在进攻前,派他的儿子司马昭去探路。司马昭探路回来向父亲报告:“街亭有兵把守。”

司马懿仰天长叹说:“诸葛亮用兵如神,我的确及不上他。”

司马昭笑笑说:“父亲为什么要自己丧失志气?我看街亭很容易攻取下来。”

司马懿说:“你怎么敢说这种大话?”

司马昭说:“我亲眼看见当路并没有建寨立栅,军队都驻扎在山上,所以知道街亭一定可以攻取。”

司马懿十分高兴地说:“如果蜀兵真的在山上,那是老天保佑我成功了!”

当天晚上,天气晴朗,月色皎洁,司马懿到山下周围察看了一遍,然后回营。马谡在山上看见司马懿在侦察,大笑说:“他如果要活命,就别来围山!”他传令与诸将:“如果敌兵过来。只要看见山上红旗摇动,立刻往四面冲下去。”

司马懿回到寨中,派人打听是谁带兵在守街亭,回报说是马良的弟弟马谡。

司马懿嘿嘿冷笑说:“徒有虚名,是个蠢才!诸葛亮选用这种人物,怎么能不误事!”

他又问:“街亭左右还有军队吗?”

探子报称:“离山十里有王平驻扎的营寨。”

司马懿派张郃带领兵马挡住王平的来路,又派申耽、申仪带两支兵围山,先断了蜀兵取水的道路。等蜀兵自乱,然后乘势攻击。

当夜调度完毕,第二天早,张郃领兵先往背后去了。司马懿指挥兵马,一拥而上,把山四面围住。马谡在山上看下去,只见魏兵漫山遍野,旌旗招展,队伍严整。山上蜀兵见了,胆战心惊,不敢冲下山来。马谡摇动红旗,将士们你推我,我推你,没有一个人敢往下冲。马谡怒气冲冲,亲手杀掉两名将领。于是,将士们只得硬着头皮下山来冲魏兵。魏兵岿然不动,蜀兵被逼退回山上去。这一下,马谡才感到形势不妙,只得下令守住寨门,等待外面援军来救应。

王平带兵来救,却被张郃带兵挡住。两人交战了几十个回合,王平力穷势孤,打不过张郃,只得退走。从早上到夜晚,魏军围山整整围了一天,蜀兵山上没有水,军队吃不上饭,寨中大乱。到了半夜时分,山南蜀兵大开寨门,下山降魏。马谡禁止不住。司马懿又派人沿山放火,山上蜀兵更加乱了。

马谡眼看守不住了,只得带着残余兵卒从山的西面杀下逃命。司马然故意让开一条路给蜀兵逃窜,然后命令张郃跟随后面追杀,蜀军狼狈不堪,死伤严重。

张郃追杀了三十几里路,忽然前面杀出一员大将,原来是魏延率兵赶到了。张郃回马就走,魏延率兵追来,想重新夺回街亭。赶了五十多里路,两边伏兵奔了出来,左边司马懿,右边司马昭,抄到魏延背后,张郃回头杀来。三路人马将魏延困在核心。魏延左冲右突,不能脱身,手下兵马,损失大半。正好高翔将列柳城的兵全部带来救援街亭,想重新夺回街亭。谁知高翔中了埋伏,冲不出重围。幸亏这时王平率兵杀到,救了高、魏二人。他们奔回列柳城来,列柳城已被司马懿占领。魏延担心阳平关失守,就与王平、高翔领兵回阳平关去了。

司马懿大获全胜后,下令向西城进军。他认为西城虽是个偏僻的小县,却是蜀兵屯粮的地方。如果进占了这座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就都在掌握中了。于是,司马懿留申耽、申仪守列柳城,亲自率领大军向斜谷进发。

诸葛亮回到汉中以后,清点人马。马谡知道自己犯了大罪,难逃军法的惩罚,就叫人把自己捆绑起来,一进军帐,就跪在地上请罪。

诸葛亮一见马谡,气得脸色都变了,愤怒地说道:“你从小熟读兵书,对战略、战术都很了解,应该知道街亭是战略要地,关系重大。我几次三番叮嘱你:街亭是我军的根本重地。你以全家性命作保,领受这一重任。你如果肯早听王平的忠告,怎么会有这场大祸?如今损兵折将,失地陷城,都是你不听忠告、固执己见所造成的。如果不正军法,怎么能使大家心服?”

马谡流着泪说:“我这次闯了大祸,死罪难逃。希望丞相能好好照顾我的儿子。那么,我死去以后,也决无遗憾了!”

诸葛亮也流着泪说:“我与你义同兄弟。你的儿子就是我的儿子。”就下令将马谡推出辕门外斩首。

这时,参军蒋琬从成都来,看见武士要斩马谡,大吃一惊,高声叫道:“刀下留人!”他慌忙进帐去见诸葛亮说:“人才难得。当今天下未定,杀掉智谋之臣,岂不可惜!”

诸葛亮流着眼泪回答:“现在三国分立,四方兴兵,如果不严格执行军法,又怎么能去征讨敌人?马谡必须处斩!”他下令左右立即执行命令。

一会儿武士将马谡的头颅献上。诸葛亮见了,痛哭流涕,十分伤心。

蒋豌问诸葛亮:“既然马谡犯了罪,根据军法当斩,丞相为什么要这样伤心?”

诸葛亮流泪回答:“我不是为马谡而痛哭,而是我想到先帝在白帝城临危之时,曾经嘱咐过我:‘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现在果然应验了先帝当时的判断。我深恨自己用人不当,知人不明,追忆先帝的遗言,因此才会这样伤心流泪呀!”大小将士,听了诸葛亮的话,一个个都泪流满面。

诸葛亮下令斩了马谡,将他的头颅传给各营将士看后,用线缝在尸体上,放在棺内埋葬,亲自写了祭文,对马谡的家属从优抚恤,按月发给钱米。接着,他亲自写了一道奏章,责备自己用人不当,见事不明,因此造成了箕谷之战的失败,请求自贬三级。

三国演义

第一回豪杰宴桃园三结义

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秦灭亡以后,楚王项羽和汉王刘邦相争,最后汉王争得天下,并建立了汉朝。从此,天下统一。到了东汉末年,朝廷腐败无能,宦官专权,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建宁二年(169),各种灾难不断,汉灵帝向臣子们询问原因,议郎蔡邕(yòng)上疏,直率坦诚地说:“都是宦官干政导致的。”这句话被曹节偷听到了,并告诉了他的同党。他们一伙人想方设法陷害蔡邕,最终蔡邕被贬回乡里。后来张让、赵忠、封谓、段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勾结在一起。这十个弄权的宦官人称“十常侍”,其中的张让特别受皇帝宠信,皇帝甚至称呼他为“阿父”。从此天下大乱,盗贼蜂起。

当时的巨鹿郡有弟兄三人,大哥叫张角,二哥叫张宝,三弟叫张梁。张角本是个不第秀才(指古时候考不上功名的秀才),后来却自称“天公将军”,张宝自称“地公将军”,张梁自称“人公将军”,他们鼓动百姓反抗,并趁机发动了声势浩大的黄巾军起义。此时何进上奏皇帝,建议皇帝立刻发布命令,让全国各地准备御敌。

为了挽救统治,朝廷不得不张贴皇榜,到处招兵买马,用以镇压黄巾军。皇榜到了涿县城内,引出了一个英雄。这个人平时不是特别喜爱读书。他性格平和宽厚,少言寡语,喜怒不形于色;胸有大志,喜欢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高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本是汉景帝的后代子孙,姓刘名备,字玄德,时年二十八岁。

刘备看完皇榜后长叹一声。此时,他忽然听到身后有人大声道:“大丈夫不为国家出力,叹什么气?”刘备回头看,那人身高八尺,头像豹子,眼像铜环,燕子下巴,络腮胡子根根直立,如同虎须,说话就像打雷,样子十分威武,就问他姓名。那人说:“我姓张名飞,字翼德,祖祖辈辈居住在涿郡,有些家产,靠卖酒杀猪为生,专好结交天下豪杰。刚才见你看榜长叹,所以来问。”刘备说:“我本是汉室宗亲,现在看到天下大乱,想破贼,却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叹气。”张飞说:“我愿意出钱募兵,跟你共举大事,怎么样?”刘备听了很高兴,便邀张飞到一家酒馆饮酒。正伙着,见一个大汉推一辆车子到门前停下,进店就对酒保喊道:“快拿酒来,我吃了好去投军。”刘备见这人身高九尺,胡子长二尺,脸色如红枣,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威武,就邀他同坐,问他姓名。大汉说:“我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我因打抱不平杀了恶霸,现已经逃出来五六年了。这几天听说此处招兵,就来投军。

刘备将自己和张飞想要杀敌保国的志向告诉关羽后,关羽十分欣喜。于是三人来到张飞家里,商议大事。张飞说:“我庄后有一园。桃花正盛开,明天我们到园中祭拜天地,结为兄弟,齐心协力,共图大事。”刘备、关羽齐声说好。

第二天,张飞在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等祭礼,三人焚香跪拜,立下誓言:“我三人结拜为异姓兄弟,同心协力,救国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民。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可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三人以刘备为大哥,关羽为老二,张飞为三弟。祭盟天地,三人又杀牛摆酒,招募了三百勇士,在园中痛饮。

后来,三人开始准备军器,正愁没有战马时,来了两个贩马的客商,赠送他们战马五十匹,金银五百两,铁一千斤。刘备谢了客商,请来三国演义名三国演义名

工匠,为他们打造武器。刘备打造了双股剑;关羽打造了八十二斤重的青龙偃月刀;张飞打造了丈八点钢矛。三人又都各自打造了一身铠甲。没过几天,他们聚集了五百余勇士,去应募了。涿郡太守刘焉见三人威风凛凛

(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威风:威严的气概;凛凛:严肃,可敬畏的样子)。

非常高兴。刘备说起宗派,刘焉大喜,便与刘备以叔侄相称。

过了几天,刘焉命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带领那五百勇士去攻打正进攻涿郡的黄巾军,这一队黄巾军的将领是程远志。在战场上,程远志的副将邓茂迎战张飞。只见张飞挥动长矛,正刺中邓茂的心口,邓茂从马上翻下来,死了。程远志见到这一情景,怒火中烧,一心想要杀了张飞,便骑马向他奔去。此时,关羽挥舞着大刀迎了上去,程远志

·002 ,

,

反三国志演义:尊刘反曹,被日本尊为圭臬的最强三国同人爽文

历史名著三国演义,想必没有人不知道,也没有人真的没有看过。

这本讲述了中国历史上,从东汉末年群雄逐鹿到三国时代魏蜀吴三国争霸,这短短不足百年故事的小说,因为其对于战争场面刻画之宏大,诸葛亮、曹操、关羽等角色塑造之神奇。成为了无数人启蒙的古典文学范本。

对于三国中的故事和人物,没有几个人会不了解。对于以刘备为首的蜀汉王国最终未能恢复汉室,诸葛亮、关羽、姜维等人最终功亏一篑,壮志难酬的剧情,恐怕也没有几个人不为之惋惜。

今人如此,古人亦是如此。

所以在大约100年前,一位民国文人感慨于当时军阀混战的局面,又因为自己熟读三国,所以大笔一挥,写下了一本堪称最早也最爽快的三国同人文——反三国志演义。

1 反三国志演义的由来

反三国志演义的作者是周大荒(1886年-1951年),一位典型的清末文人。虽然没有清朝的功名在身,但是却和老派文人一样,拥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学与历史功底。

他担任过报社主笔,也就职于法院,担任过高等书记官,甚至还在乱世之秋里出任过数个军阀的幕僚。

也许正是因为有着如此之多的经历,再加上对于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局面极端厌恶。周大荒才会向往一个拥有一个强力且温和的正统政府,希望能够通过这个政府的力量来解决天下乱局。

所以熟读三国的他,从1919年开始动笔写这本反三国志演义,历时5年登报连载,又用了3年时间全部写完;直到1930年正式集合成书。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反三国志演义这本书。

对于这本在当时看来非常神奇的同人小说,有学者评论如下:

该书“为一干英雄,代造完成一统时局”,它蕴涵着中国读者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心理上的理想式需求。

换句话说,这本书成书的最基本原因,就是当时读者对于连年征战、混乱不堪的时局不满,以及希望能有一个大一统政府的心理诉求所致。

2 反三国志演义到底是如何尊刘反曹的

基于上面的背景,我们大致可以知道,这本反三国演义的初衷到底是什么了。

因为这个大方向,所以周大荒在写书时的基调非常清晰——那就是尊刘反曹抑孙。

所谓尊刘:就是指的一切以刘备的蜀汉政权为正统和第一视角的主人公。所有原创故事的核心根本,都是为了让刘备一方最终取得胜利而创作的。

反曹:则是把曹操一方当作乱臣贼子,故事里面的最大反派。所谓最终的胜利一定是要战胜曹操一方才算结束。

抑孙:东吴一方虽然达不到乱臣贼子的程度,但是也是个割据一方的土军阀。所以在反三国志演义里,东吴也和曹操一样,成为了天下统一的障碍之一。虽然不像曹操一样被挖坟抛尸,但最终也是落得名将凋零,重归中央的命运。

以上面这大基调,配合作者对于三国演义中一个个故事的翻盘与重新构架,一副全新的同人三国画卷,也就徐徐在读者面前展开。

而整本书的内容,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徐庶奔走,荆州之变与蜀吴联盟——第一个阶段,作者把这些三国演义里的经典桥段一一翻新,给到了最有利于刘备一方的结果

蜀汉伐魏,东吴之变与南征孟获——第二个阶段,因为上一个阶段结果变化,所以作者开始让故事的走向朝着一个爽文套路一往无前。

终归一统,刘备诸葛亮归天与曹彰曹植出走——第三个阶段里,作者反而收回笔触,升华了本书的境界,没有变成一本彻头彻尾的爽文小说。

首先是第一阶段,通过多次翻案,让刘备集团拥有了统一天下的地盘与能力

小说一开始的场景,是公元207年——诸葛亮三顾茅庐出山,以及徐庶因为母亲的缘故转投曹操的一年。

而作者第一个要翻的案子,就是徐庶因为投曹而不能辅佐刘备的遗憾。

虽然看起来这是一个小事件,但是引发的后续影响却是十分巨大的。

首先,刘备阵营从来都不缺少猛将,缺少的是高水平的军师;按照三国演义来看,真正高水平的军师只有四人:诸葛亮、庞统、徐庶、法正。

其中庞统和法正早死、徐庶投曹;只剩下诸葛亮一个人。其结果,就是在益州和荆州两头战略中,荆州一侧没有一个能说得上话的军师人选。

所以要想让刘备阵营有胜利的可能,徐庶这个高水平军师就必须留下来,能够形成几大顶级军师搭配几个方面军,诸葛亮居中策应的局面。

所以作者就让赵云和关羽出马,又来了一次千里走单骑的故事。成功破坏了曹魏的构想,让徐庶和其母留在了刘备身边。也给后续拓展同人爽文留下了最根本的逻辑基础。

因为这件事情的连锁反应,就是刘备并没有南逃,而是成功兵不血刃地拿下了荆州——虽然少了长坂坡这种让人激动的桥段,但是却让刘备在荆州的地位异常稳固,不会出现未来关羽一旦失败,整个荆襄地区立刻沦陷的局面。

开了这个好头,后续自然也就容易打开局面。刘备和三国演义一样的入川,但是关羽身边则多了徐庶的辅佐。

三国演义里,庞统被张任设计乱箭射死,而在反三国志演义里,作者则反之写了一个诸葛亮的设计,直接倒过来把张任射成了刺猬——庞统自然因此活了下来,也成为了辅佐张飞的第一军师。

所以截止刘备收复益州,在反三国志演义中,整个蜀汉一共形成了四大军团,分别是:

以诸葛亮为帅,马超、黄忠、魏延、马岱等人为将的西川军团,承担了历史上出子午谷到长安,对曹魏发动主攻的责任。

以关羽为帅,徐庶为军师,关平、周仓等人为将的荆州军团,坐镇荆州,承担震慑曹魏与东吴的任务。

以张飞为帅,庞统为军师,关兴、张苞等人为将的襄阳军团,出击方城、宛城,对曹魏南线发动辅助攻击。

以及以赵云为帅,马良为军师,廖化等人为将领的长江军团,出击江夏夏口,负责对东吴作战主攻任务。

如此四大军团齐头并进,少则2,3万人;多则十万人马,总计出动将近20万大军,对曹魏与东吴同时发动大规模进攻。

正是因为前面留下徐庶,保住荆州以及庞统不死等种种操作,刘备军团才有了充足的能力去同时挑战两大强敌。

虽然还是YY爽文节奏,但是作者也留下了符合逻辑的假想思路,让书中的设定不至于离谱,读者也会看的进去。

其次就是第二阶段,蜀汉同时大战曹魏与东吴的几番大战。

在一切准备就绪后,数场大战同时爆发,一时间中原大地上杀声四起,到处都是刀光剑影。

诸葛亮的第一军团,正面对上了曹操率领的魏军主力;关羽第二军团坐镇没有出手(难道作者也怕关二爷动静太大?);张飞的第三军团取代了三国演义里关羽军团的作用,直接对上了曹仁的魏军二线部队;而赵云带领的第四军团,则和试图白衣渡江的吕蒙直接打起来。

三线作战的蜀军连番大战,在作者的笔下写的是酣畅淋漓,让读者看得也是大呼过瘾。

诸葛亮与曹操,先是在潼关前几番大战;而后更是同老对手司马懿真正展开了公平的数十万人马对决,以洛阳为中心,先后斩杀了曹真、许褚等名将,后续更是动用火药地雷,生生炸死了司马懿和司马师等人。

而三国演义中为读者最抱不平的吕蒙白衣渡江事件,则被心思缜密的赵云发现并拦截下来。以赵云带领若干小将,直接反杀东吴,连破江夏夏口等城市,先后击杀徐盛、吕蒙等东吴名将。关羽再也不会有败走麦城的遗憾。

这些战斗,在书中的节奏都极为紧凑,前后不过三十多回十余万字,就已经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和战争场面交代的异常清晰。但就文字功底而言,周大荒比起现在的网文作者高出不止一筹两筹。

而且所有的战斗场面全部紧扣主题,也没有写成完全的一边倒,诸如张辽、徐盛等德才兼备的名将,同样有反过来大败蜀汉部队的名场面。当然,这些胜利并无助于大局的改变。但是也增加了整个故事的悬念与刺激,让读者感受到蜀汉的胜利,并非一路开挂才获得的。

整体升华的第三阶段,蜀汉终究一统天下,但也留下了诸多遗憾之处。

到了小说的后段,曹操已经忧虑而死,司马懿被诸葛亮地雷炸死(总算满足了上方谷的夙愿),东吴也同样兵败如山倒,蜀汉统一天下近在咫尺之际。作者反而没有继续按照爽文的思路往下写,而是笔锋一转,去写在这个局势下,各方核心人物的生死问题。

随着楼桑村大树无故枯萎,一代枭雄刘备也随之殒命。在此之前,刘禅于驿站被刺杀,也算是依然保持了扶不起的习惯。而在三国演义里最终随着蜀汉一道逝去的北地王刘湛,反而在反三国志演义里得偿所愿,成为了天下统一后的第一任君主。也算是对他在三国演义里自杀殉国的奖赏。

当然,最让人遗憾的,还是诸葛亮。

哪怕在这种同人爽文里,丞相最终还是和刘备一道,含笑去世在一统天下的前夜。

不过不同的是,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丞相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而在反三国志演义里的诸葛丞相,则是最终得偿所愿,虽然灯枯油尽,但是却实现了自己的抱负。

除此之外,曹彰和曹植遁入漠北为曹家留下血脉,东吴幼主孙亮举族出海却遭遇飓风断绝后裔。分明代表了后世北元与南宋的两个不同结局,也是令人顿生无限感慨。

这种对比和残缺美,才是让这本同人小说思想境界升华的根本原因。而这种从爽文转到宿命结局的写法,也让这本百年前的同人小说,和现在的同人文章有了本质的区别。

3 反三国志演义里的人物设定

说完了反三国志演义的情节,我们再来看看书中的一些人物设定有哪些不同。

首先,作者明显最钟爱的角色有两个人,马超和赵云。

前者,作为蜀汉最锋利的矛,一改原著小说投降后郁郁不得志的结局,四面冲杀,始终与曹魏战斗在最前线,最终生啖华歆,挖坟戮尸(未成功),彻底报了一家被杀之仇。

而后者也不再是年老后才有机会统兵上场的亲卫队长,不但拥有一支属于自己的军团,还和马超结为亲家,也算是把三国演义里郁郁不得志的那口气全出了。

其次,因为后面的剧情完全虚构,所以作者也是虚构了一批优秀武将,加入蜀汉的阵容之中。

包括黄忠之子黄叙、李严之子李丰等等,在反三国志演义里,这批武将的实力也就是稍逊于关兴张苞而已。充分缓解了蜀汉中档次武将数量过少的问题。

最后,魏延、姜维、马谡等一干蜀汉后期不得志的武将,也都在故事里拿到了圆满的结局。尤其是魏延和姜维,前者在演义里,可谓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最终倒在了自己人手下;而后者则独身一人奋战30年,见证了蜀汉最后的荣光。

两人在反三国志演义里,也都得到了作者的充分肯定。虽然最终没有达到五虎将的水平,但是也达到了除了五虎将与诸葛丞相外,能和庞统徐庶,并列文臣武将第二档最高封赏的地步,也算是终尝所愿。

当然,在一干新角色设定与老角色的调整中,最出彩的还是马超之妹马云騄.

作为马超之妹,赵云之妻;英姿飒爽的马云騄可以说是作者创作最成功的原创角色,没有之一。

成功到什么程度呢?甚至日后制作三国游戏最严谨的日本光荣公司,都将她当作正统游戏里为数不多的女将,还给到了90左右的超高属性,甚至超过曹仁、李典等等一干曹军大将。

而在影视动画中,马云騄登场的次数更多,好多人甚至因此以为她是真正存在于三国历史中的角色。

能把角色人设做到这点,周大荒的这本反三国志演义,也算是同人小说中的翘楚了。

4 结语

作为有据可查的第一本三国志同人小说,反三国志演义无论从剧情设定,文笔功力还是角色演绎上,都有着上乘水平与自己的特色。

而作者在特定时代下,通过这本书所传达出的天下一统、百姓安康的愿望,也是现今许多同人小说所无法达到的思想高度。

故事足够爽快,能够让蜀汉迷们看得大呼过瘾(当然,喜欢曹操和东吴的读者可能会觉得有些憋气)。

设定足够新奇,逻辑也足够严谨,不会出现很多其他小说中超出逻辑写崩的情况。

再加上有趣的新人设定和带有一定反思意味的结局。这本书,无论是对于喜欢三国演义的读者,还是对于那个时代有兴趣的人。都可以作为一本闲暇之时消遣阅读的精品小说来读。

也希望通过这本书,大家可以找到一些不同的视角,来重新回顾那个中国历史上最丰富多彩的时代。

如果对于这本书,还有什么想了解或者抒发情感的地方,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一起讨论三国时代的种种趣事。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