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前沿资讯

手机qq2013安卓版(越来越多00后开始立遗嘱,而立遗嘱最多的地方是……)

导读手机qq2013安卓版文章列表:1、越来越多00后开始立遗嘱,而立遗嘱最多的地方是……2、又被微信熬死!阿里这个社交App,不到两年就停服3、淘宝和QQ,这两个老家伙为什么越活越年轻?4、

手机qq2013安卓版文章列表:

手机qq2013安卓版(越来越多00后开始立遗嘱,而立遗嘱最多的地方是……)

越来越多00后开始立遗嘱,而立遗嘱最多的地方是……

3月21日,中华遗嘱库正式发布《2021中华遗嘱库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经过对已经入库的22万余份遗嘱进行分析,折射出生命价值观之变。

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立遗嘱行列,白皮书首次公布“00后”立遗嘱情况。在2020-2021年的立遗嘱人群中,“00后”一共有223人,近一年增长了14.42%。支付宝、微信、QQ、游戏账号等虚拟财产是“00后”“90后”遗嘱中常见的财产类型。

另外,广东是较多订立遗嘱的地区,截至2021 年占全国比例的21.98%,仅次于北京。另外,广东的遗嘱库义工志愿者数量和活跃度也位于全国前列,显示出开放的思想观念。

“00后”立遗嘱:

处理银行存款和虚拟财产

中华遗嘱库是由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和北京阳光老年健康基金会于2013年3月21日共同发起主办的公益项目。正值中华遗嘱库启动九周年,如今已在全国设立了60余个服务中心,登记保管了22万余份遗嘱,目前已生效遗嘱共计4707份。

从数据上看,遗嘱人不断趋向年轻化,立遗嘱人群平均年龄从77.43岁逐步下降至68.59岁,且每年呈现年轻人数量增长的趋势。

今年“00后”遗嘱数据首次公开,2020-2021年223名有“00后”立遗嘱,近一年增长了14.42%。根据分析,“00后”人群立遗嘱主要处分的财产以“银行存款”“虚拟财产”为主。

针对为何“00后”立遗嘱人中97.7%涉及银行存款,中华遗嘱库管委会主任陈凯表示,“00后”立遗嘱的人群,年龄普遍在18-20周岁间,他们基本上是大学在读生,有部分是刚刚踏入社会工作不久。“该现象说明,存款是00后的主要财产。”陈凯说。

与其它年龄段的人群不同的是,“00后”“90后”的遗嘱中处理财产表现更丰富,“虚拟财产”的纳入和安排成为其一个突出的特征——支付宝、微信、QQ、游戏账号、网店、虚拟货币等虚拟财产是“00后”“90后”遗嘱中常见的财产类型。随着手机移动支付比重逐渐上升,通过立遗嘱来解决虚拟财产的转让和继承问题成为了中青年群体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受疫情影响,越来越多人选择在网上写下微信遗嘱,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意愿。经分析发现,年轻人群体留下的微信遗嘱中,所表达的内容十分丰富。有向现任、前任、暗恋对象表白的,有向闺蜜好友倾诉的、也有向父母倾诉等等,反映出了当代年轻人对美好、纯真感情的向往。

“80”后立遗嘱暴涨,

五年增长近13倍

“90后”订立遗嘱早已不新鲜,人数表现出每年稳步上升的趋势。截至2021年底,“90后”立遗嘱总人数达到1204人,较去年相比增长了80%。“90后”立遗嘱受关注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遗嘱中的财产类型更多元化和丰富。

跟“00后”比起来,90后的遗嘱中涉及房产的较多,有71.64%是涉及到房产。据了解,该人群中父母买房挂名在子女名下的现象比较常见,除房产以外,父母还会选择将股权挂名在子女的名下。

随着“80后”全部步入而立之年,这个群体立遗嘱暴涨,五年增长近13倍。他们基本属于家庭内部无纠纷、且本人身体健康,订立遗嘱更是希望“未雨绸缪”“避免财产下落不明”和“照顾家人”。有97.67%是涉及到房产。此外,通过调查发现,80后人群非常懂得投资,有13.18%的遗嘱涉及到公司股权,有14.13%的遗嘱涉及到证券基金,这个比例远超其他年龄段的人群。

年轻人立遗嘱:

“如果什么都没说就走了太遗憾”

年轻人订立遗嘱的原因有许多。据统计,超过一半人会认为,无法确定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如果什么都没说就走了太遗憾。

一起来看看,他们立遗嘱的理由:

“万一出了意外,可以避免孩子开各种证明”

在采访现场,“90后”罗女士(化名)正在订立遗嘱。在两个工作人员的见证下,她按下了指模,对着镜头展示了自己所写的遗嘱。她说,法律上规定了继承顺序,但自己想明明白白把财产分配给指定的人员。“我们这个年龄段不会忌讳些什么,万一出了什么意外,可以避免孩子开各种证明的麻烦。”

21岁“00”立遗嘱,确保银行卡里的钱家人能取出

据中华遗嘱库此前的案例,年仅21岁的王先生是“00后”立遗嘱人群的其中之一,他在2021年自己生日那天立下了遗嘱。他表示,此前看到一个新闻说丈夫去世了,妻子挨个银行去查询丈夫是否还有存款。王先生担心要是某天突发意外了,那么卡里的钱到底该怎么办呢?因此,他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用立遗嘱的方式,确保自己银行卡里的钱在自己某天突然去世的情况下,可以及时被家人取出来。

由此可见,立遗嘱的人群越来越年轻化,社会观念在不断改变。从谈“遗嘱”色变,到办理遗嘱的年轻化趋势愈加明显。这种对生死态度的转变,恰恰是一种理性的态度。他们在订立遗嘱的过程中,重新审视了过往和未来的人生。

广东办理遗嘱人群较多,

多留给配偶子女

白皮书还显示,广东办理遗嘱人群较多,总体以 60-70 岁之间为主,亦呈年轻化趋势。婚姻情况多数为已婚(一次婚姻)状况。2021 年再婚人群所占比例,相较于往年有一定数量的上升。

截至 2021 年,广东地区登记中心的登记保管遗嘱数量达46330,占全国的21.98%。由于北京最早成立,所以保管数量最多,占全国总比例的 44.72%。

2017-2021年,在广东地区立遗嘱人群的遗嘱分配方案中,配偶和子女是主要继承人。从数据可以看出,遗嘱人选择“配偶先继承,子女后继承”的分配方案有上升的趋势, 选择“子女直接继承”的分配方案有所下降,表明分配方案的选择上更加多样化。

广东地区立遗嘱人群主要处分的财产以不动产为主,保持在 99%的水平线;银行存款则仅次于不动产。2018 年开始,遗嘱中出现的财产呈现多样化,包括理财合同、保险单、车辆等,而且在近四年来呈现逐年上涨趋势。

截至2021 年12 月31日,中华遗嘱库一共收到 8 万多份微信遗嘱,来自广东的就达19924份,占比较高。

另外,志愿者人数来自北京、广东地区也最多,其中广东志愿者活跃度较高。有意思的是,据统计分析,志愿者中从事保险行业的人员高达 84.12%,普遍认为遗嘱与保险具有相同的工具属性和社会功能。有 98.23% 的志愿者认为,通过帮助他人可以收获“快乐”。

来源: 大洋网

又被微信熬死!阿里这个社交App,不到两年就停服

小伙伴们,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测试。

打开你手机里的屏幕时间管理,看看使用时间最长的社交App是哪个。

小雷猜测(肯定),大部分人都是微信排第一吧。

微信作为社交App界的老大,把不少社交App都挤得喘不过气。

除了隔壁QQ还能站稳脚步,腾讯自家的「朋友」App都顶不住了。

上个月底,腾讯在「朋友」App内发布通知,宣布停服。

当天这消息还上了热搜,很多吃瓜群众表示疑惑,第一次听说腾讯还有这个App。

无独有偶,上上个月,也有一家大厂的社交App宣布停服。

阿里巴巴的「Real如我」App发布公告,将于6月17日停止服务。

腾讯朋友App停服好歹还上了次热搜,Real如我真就扑得无声无息。

说起Real如我,估计很多小伙伴们都没听说过。

今天,小雷就和大伙唠唠,阿里又一个上岗竞争失败的社交App -- Real如我。

Real如我都有啥功能

众所周知,国内社交App这块,腾讯拥有相当大的话语权。

面对微信和QQ这两座大山,其他大厂想要进军社交领域,难度不言而喻。

不过,就连腾讯自己也有事没事推出几个社交App玩玩,其他大厂自然也就不甘寂寞了。

而阿里,就是其中野心最大的一家了。

前有「来往」,现有「Real如我」。

2013年的来往刚推出时,阿里是抱了很大期望的。

喏,10亿经费推广、阿里高管宣传、马云甚至亲自下场号召员工拉新,还定下了一周用户破百万、一年后月活破亿的目标。

跟前辈来往相比,Real如我显得就很朴素低调多了。

前面这些声势浩大的操作,是一个也没有。

说了半天,小雷还是先给大伙介绍下Real如我App。

2019年9月24日,Real如我正式上线,定位是「真校园社交App」。

社交理念是「分享和发现身边的真人、真事、真感情」,突出一个「真」字。

主打功能是「地理围栏」、「点亮人脸」、「智能相机」和「角色聊天」。

既然主打各种「真」,Real如我的注册环节也突出了这一点。

用户需要扫描人脸,并且上传本人真实头像才可以完成注册。

「地理围栏」,这功能类似于抖音的「同城」功能。

在某个地址发布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会被自动归纳在地理围栏里。

我们可以刷刷热门围栏,也可以通过地理位置找到感兴趣的人和事。

「点亮人脸」,主要有「明星脸匹配」和「扫脸添加好友」这俩功能。

「明星脸匹配」,可以测试我们的脸和哪个明星的相似度。

「扫脸添加好友」就更容易理解啦,就是通过扫某个人的脸来添加那个人的好友。

除了这个,还可以通过扫脸查看好友信息,给好友标记印象。

「智能相机」,App会根据你拍照的内容,自动识别场景,开始美颜,推荐合适的滤镜和贴纸。

「角色聊天」,App可以录制自己的表情包,使用卡通角色和好友聊天。

失败不是偶然

避开腾讯的熟人社交,选择切入校园陌生人,这一点阿里倒是很聪明。

辣么,Real如我怎么就做不起来呢?

小雷觉得,在一开始的「邀请码」环节,就劝退了很多人。

Real如我刚上线,采用的是邀请制,要有邀请码才能完成注册和使用。

但是嘞,也不知Real如我是怎么想的,放出的邀请码数量少得可怜。

在本应该增长用户数量的初期,不少潜在用户就因为「无码」被拒之门外。

而Real如我的几个主打功能,对用户的吸引力真滴不大。

「地理围栏」这个功能值得夸夸,应该是在这几个功能里面比较靠谱的了。

比如定位在学校,就可以看到学校里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人和事。

这样来进行陌生人之间的社交,还是有创意的。

「明星脸匹配」这功能玩个一两次也就腻了,毕竟没几个人天天看自己长得像哪个明星。

这个功能充其量算作趣味游戏,实际上和社交都没什么关系。

「扫脸添加好友」这个功能,确实是很新颖的形式。

但是在大数据泄露隐私的今天,有多少人愿意被一个陌生人拿手机,怼着自己的脸一通狂扫的。。。

反正小雷是不愿意。

还有附加的好友标记印象,小雷怀疑,Real如我炒了N年前的冷饭,直接把QQ好友印象那套搬来用。

「智能相机」就更不用说了,现在哪个相机App不把滤镜贴纸玩出花的?

对比下来,Real如我的滤镜和贴纸确实不够打。

而且Real如我为了强调真实,没有图片上传入口,必须得实时拍摄发布。

修图爱好者表示:那我走?

「角色聊天」也是一样,表情包固然重要,但是却不是社交的核心。

对方不想跟你聊天,你总不会以为是自己没发表情包吧。

「智能相机」和「角色聊天」这俩功能,跟App的社交理念也是矛盾的。

既然处处强调要真实,那滤镜贴纸表情包下的那张脸,还是真实的脸吗?

抛开App本身的功能问题,市场的环境也不乐观。

大厂都想做校园社交,无非是看中了学生时间多,花钱顾虑少,不用花更高的成本就能从学生身上赚到钱。

但是嘞,小雷发现嚯,国内学生更喜欢用的是即时通讯。

不信大伙观察观察,身边朋友在陌陌或者探探上交到了朋友,最后是不是都会说「加个微信聊?」

所以啊,目前在国内,要把校园社交做起来,难度是特别大。

现在,校园社交依然是个没人吃到的大蛋糕。

社交产品既要迎合学生的交友需求,更重要的是突出差异点,才有可能脱颖而出。

这次,阿里的Real如我栽了跟头,不过小雷相信,阿里很快就会有新的动作了。

淘宝和QQ,这两个老家伙为什么越活越年轻?

时间是互联网公司的敌人。即使做出了市面上最炙手可热的产品,巨头们也免不了对未来忧心忡忡,担心逃不开被边缘、被替代、被抛弃的命运。

2013年众安保险开业仪式上,马云和马化腾二马同台,马化腾说了一句话 :“人性就是喜欢更新,即使你什么错都没有,但就错在你太老了,一定得换了。”马云心有戚戚。

马化腾说,他每天早上醒来最大的担心是,不知道现在年轻人喜欢什么,不理解以后互联网主流用户使用习惯是什么。“不管是QQ也好,微信也好,没人保证一个服务是永久不变的。”

在某种程度上,阿里和腾讯产品年轻化的最大动力,就来自于上面这样对年轻的焦虑和渴望。

QQ,1999年2月诞生;淘宝,2003年5月诞生。许多与他们同龄的产品如今都已撤出历史舞台中心或是彻底消失不见,但QQ和淘宝这两个互联网元老级产品依旧活跃,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反而有增无减。

QuestMobile今年3月发布的一组移动互联网TOP20APP数据显示,QQ和手机淘宝仍然是移动互联网APP的前五名,排在QQ前的是腾讯自家的微信,排在手机淘宝前的也是阿里自家的支付宝。

两个骨灰级产品之所以能够青春常驻,原因之一是它们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年轻人需要QQ社交,一些在B站、抖音、小红书积累了粉丝的年轻人也需要到淘宝进行商业化变现,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结于它们始于10年代中期的年轻化尝试,在战略侧、组织侧和产品侧,QQ和淘宝进行了深刻反思或大胆调整。

QQ和淘宝年轻化战略的交汇点在2016年。当年年中的淘宝造物节上,淘宝第一次系统化提出年轻化战略,这个活动被张勇视为打造年轻化全新淘宝的开端。

当时的淘宝已经拥有一批年轻的消费者,80%用户是35岁以下用户,24岁以下用户的比例是35%。年轻化,这是进入移动互联网深水期后不可逆的趋势,也是完成了移动化转型后的淘宝的主动选择。

消费端的用户群体变化与商家端相互影响。最新数据是,现在淘宝店主的平均年龄是25岁,95后年轻人已成为淘宝创业的主力人群。电商离钱足够近,不需要佣金、一个手机就能开店,让许多大学生将淘宝当做副业、创业的起点,仅仅今年,选择在淘宝开店的大学生就有20万人。

比淘宝造物节稍晚几个月,QQ发布娱乐社交生态,要在未来3年之内投入10亿元,扶持合作伙伴。手机QQ也在2013年初被划进汤道生负责的社交网络事业群,马化腾给出的目标是,“要确保QQ在任何时候都不被这个群体所抛弃”。

年轻人代表着创造力和表达欲,代表着消费欲望、消费能力以及广阔的商业价值。在大众的认知中,抖音、B站这些新生代产品是年轻人的拥有者和代言人,但QQ和淘宝的数据证明,实际情况与我们的认知并不完全相同。

字母榜(ID:wujicaijing)关注的是互联网大公司,对他们来说,比用新产品赢得年轻人更重要的课题,是如何越活越年轻。

让产品沿着既有的时间轨道前行是容易的,难的是逆龄化。

10年代中期,一个岔路口摆在阿里面前:淘宝不能伤害为其贡献营收和利润的大品牌利益,但又需要找到一条足够宽阔的通向未来之路。

没有任何一个平台愿意看到生态的两极贫富差距扩大,淘宝显然也是如此,它需要补充新鲜血液,一方面是与竞争者争夺商家、壮大整体生态,另一方面,是一些过去小众的细分赛道逐渐大众化,它们正是天猫生态的后备军。

改变往往始于组织层面的调整,QQ、淘宝这两个产品走年轻化路线之前的一个步骤也颇为相似。

2012年左右,QQ开始经历同时在线人数的增长放缓,这正是马化腾当时的忧虑所在。腾讯的解决办法是2012年的“518变革”,向移动端加速转型,QQ空间、手机QQ、超级QQ在此后持续一年的调整中陆续划至社交网络事业群。

阿里的组织架构调整要比腾讯频繁得多,但与腾讯518变革相邻不久的这次调整,其重要性不言自明。2014年3月,时任集团COO的张勇接过无线事业部,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在一次闭门会议中,内部达成共识——孤注一掷地将手淘做起来,让手淘承接住从PC端导入的流量,成为一个超级App。为此,张勇抽调了手淘、PC淘宝、搜索三个部门的精兵强将,统一KPI。

淘宝年轻化战略得以启动的另一个先提条件是,管理团队的年轻化。2012年,阿里开始进行领导群体年轻化的整体换代升级准备工作。马云2015年的那封内部信是为宣布张勇出任阿里巴巴CEO,也是为告诉外界,阿里巴巴已拥有成熟的传承机制和一批优秀的年轻管理者。“我们永远相信年轻人会比我们更能开创未来,因为他们就是我们的未来。投资年轻人群体就是投资自己的未来。”

无线化的一声枪响,给淘宝送来了一张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船票,也送来了一船年轻人。

“如何适应新生代消费者,适应这些从网购的第一天起就习惯于无线化的90后消费者,是所有卖家必须面对的话题。”张勇说。

2016年年中的淘宝造物节上,已经接任阿里CEO的张勇给淘宝的下一步定了调——完成移动转型后,依靠新技术和新模式,引导挖掘年轻人,鼓励他们创造出更多的内容、社群和流行趋势。

两个完成移动化转型的国民级产品,新的返老还童计划由此开启。

2016年这一年,淘宝和QQ各自展开了一场关于年轻人的大讨论,主题是如何把年轻人留下来。

如果说外界对“成年人用微信、年轻人用QQ”还有一定印象,但由于近两年淘宝一直在提下沉战略,使得淘宝的年轻化趋势一直被外界忽视。

在淘宝创业,门槛其实很低,除了可以简单几步可以拥有店铺之外,网商银行、支付宝等业务还可以提供扩张资金、担保交易等支持,这也是年轻人在淘宝开店的原因之一。当年年中,阿里公布了文章开篇提到的那组数据,平台8成用户是35岁以下用户,90后、95后、00后的用户比例在不断增长,商家端也出现了大量90后的卖家。“平台必须变成一个90后能做生意、能逛、能发现乐趣的场所。”

2016年上海淘宝造物节

淘宝的动作是造节,双11、双12之后,阿里在2016年7月做了一场线下的淘宝造物节,专为展示创意商品,所有奇特的想法都会被鼓励、被支持,并有希望实现商业化。

字母榜查询到当年的一则鞋类招商公告显示,平台对这一品类的商品要求是,“有品质、有调性、又有设计感的热销商品”,以音乐风格的主会场为例,符合条件的包括带有铆钉元素的摇滚风。

阿里为什么要做造物节,张勇在4年前启动仪式上的那段演讲中说得明白——用户可以在万能的淘宝上找到世界上法律允许做的所有商品,但淘宝的价值不应只是陈列市面上已有商品,还包括让年轻人在淘宝上发现新热点,创造出新商品,这才是淘宝生命力所在。

留住年轻人的也不应只是商品。“我们希望用户能在这里消磨时间、发现乐趣,让用户发现乐趣的核心是,平台不断创造新的产物。”张勇所指的消费对象除了商品,还包括内容。

造物节启动的几个月前,天猫和淘宝分别开了一场卖家大会,张勇给商家传递的信号相同,阿里要做成一个超级消费媒体,抓手是社区化、内容化和本地生活化。阿里的内容生态布局随即加速。

这一方向性战略官宣前,淘宝内部已经有所行动。2013年底,微淘开启内测,2015年,淘宝推出生活消费资讯平台淘宝头条,据娱乐产业报道,当年双11结束后,针对淘宝直播的研发被提上日程,首个内部测试版本在12月底完成。

在次年淘宝团队的合并重组中,张勇提出的一个要求就是——淘宝行业的每个运营团队要有人专职做内容运营。“我们的货架要再上升一级,增加各种消费资讯和内容。”

2016年,淘宝先是在造物节上秀了一把直播肌肉,随后电商直播的大浪在外界还未完全察觉时,浩浩荡荡铺陈开来。当年,淘宝还推出了“问大家”这一同时具有内容属性和社区属性的功能。

在留住用户这一点上,QQ和淘宝的想法是类似的,它们要搭建的都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里除了让用户直接或间接产生交易的交易型产品,还有能让用户驻足的内容型产品。

在比淘宝造物节稍晚两个月的腾讯合作伙伴大会的QQ分论坛上,QQ发布了娱乐社交生态计划。所谓的娱乐社交生态就是在QQ这一社交生态的基础上,加上更多形式的内容产品。那段时间,QQ密集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直播层面是NOW直播和企鹅电竞,短视频层面是日迹。

淘宝和QQ另一个留住年轻人的动作也是相似的——个性化推荐。与NOW直播、日迹等产品同期,2015年11月,QQ推出了看点——一款信息流内容资讯产品。

2016年的淘宝商家大会上,张勇曾跟卖家分析,PC时代的淘宝两条重要的消费者动线,一是搜索,二是分类导航。但当生意场转到移动端,这两条动线的重要性开始发生变化。

换言之,搜索依旧重要,但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推荐在当下这个历史转折点更加重要。内容化是最适合年轻商家展示创意商品的工具,而内容最适合的给消费者呈现的方式就是推荐。

淘宝和QQ的目的相同,让年轻人在平台上逛起来、消磨时间,它们讨好年轻人的武器也是相似的——创造庞大的内容库存,并用个性化推荐把年轻人想要的菜端到他们面前,而年轻人们会将这些菜品进行二次加工,能带来惊喜的新风潮或许就隐藏其中。

淘宝和QQ这场几年前的年轻化实验已经初见成效,这首先体现在数据上。

2017年腾讯年会上,看点被马化腾和刘炽平点名表扬,其用户中95后比重占到了7成,此后腾讯的多季财报中,都提及了看点对广告收入的贡献。根据2019年QQ官方公布的数据,QQ会员中一半是00后,QQ空间每天发布的说说中67%来自00后。

而淘宝的内容化、年轻化转型看起来更加成功。尤其是2018年8月,淘宝首页大改版,“猜你喜欢”被提到了首屏,重要性呈几何级数式增加。在很多年轻消费者眼里,在“猜你喜欢”里发掘新奇好玩的商品已经成了一个习惯。网上亦有各种段子:“淘宝的猜你喜欢真可恶,推荐的东西我真的很喜欢。”

2019年年底,马云在一次交流中提到,每天都有1700万人在淘宝只逛不买,“我也不知道这些人在干嘛,就是随便瞎逛。”

2019年双12开始,90后就已经超越80后成为淘宝最大的消费群体。

事实上,社交产品和商业平台的年轻化难度并不相同。年轻人群体的购买力整体来上总是比“上一代”略低一些。因此淘宝的年轻化战略是从根本上改变了电商平台的功能和属性,适应年轻人的需要,加入了更多元、丰富的维度。

根据此前一份“除了买东西,淘宝还能用来干嘛?”的调查,超过一半的受访用户表示会用淘宝获取信息,其中 30% 的人曾用它查过家电使用说明或学习化妆品的正确使用方法,22.3% 的人认为“淘宝是比百度更强大准确的搜索引擎”,比如在代购场景下,在淘宝可以轻松找到图和报价。”

或许有人会怀疑这种“功能”的效率,但显然“吸引年轻人”的未来价值,是淘宝无论如何都无法忽视的。

淘宝过去几年的内容化战略,让许多年轻人通过直播、短视频在淘宝上找到了自我展现以及与同好交流的方式,而这种可以逛起来的商业氛围,给小众店铺、创意商品留下了展示的空间。

一些曾经的小众店铺、小众市场也因为被年轻人发现而实现市场规模的大爆炸,比如淘宝上很多cosplay商家都在双12的销售额能达到上亿,比如国风汉服。2018年的淘宝造物节,售卖唐本俑大码汉服的京渝堂获得 “天下第一造”的称号,而如今无论是大码女装还是国风汉服,都已在淘宝上形成了百亿规模的大市场,并正在衍生更细分的市场,比如宋制汉服、蹦迪汉服、机车汉服,甚至是宠物汉服。

根据淘宝此前公布的数据,淘宝上每天都会诞生1000多个新奇商品,比如关于猫结婚了该穿什么样的汉服,关于沙县口味的冰淇淋是否好吃、关于该怎么让自己随时随地飞起来。

字母榜发现,淘宝上有一家名为“喷气飞人”的淘宝店,店主花了一年多的时间、70多万元做了一套飞行服,能够在离地面2米左右的空中飞行20千米,而他之所以在淘宝开店,是因为在制作飞行夹克的过程中,在淘宝上“淘”到了大部分零部件。

无论是QQ还是淘宝,它们都借由年轻化战略获得了更广阔的市场和更长久的想象力。QQ和淘宝曾担忧过会失去年轻人,但他们将焦虑转化为了动力,年轻人在成长,而淘宝和QQ用前瞻性的战略和强有力的执行,以及既火花四溅又非常接地气的创新,实现了逆生长。

逆生长之后呢?那想象力就无限大了。

参考资料:

《怎么抓住用户?企鹅的还童大法》,中国企业家杂志,2015年11月。

《阿里张勇:做CEO是一个苦活,马云把我推下地狱》,财经天下周刊,2015年8月。

《组织架构大调整,新CEO下的阿里之变》,第一财经日报,2016年3月。

《淘宝直播“成长史”》,娱乐产业,2019年11月。

《21岁“高龄”的QQ,绝不能放过这届年轻人》,tech星球,2020年4月。

这个iPhone独有的强大功能,安卓也要有了

听说,每场国产手机发布会都离不开四个字:

干翻苹果!

作为行业巨头,苹果和iPhone,一直被安卓阵营视为追赶的对象。

而据 9to5Google 报道,谷歌正在计划亲自出马,给安卓手机添加一项名为“NearbyShare”的新功能,直接对标 iPhone 中的 AirDrop(隔空传送)功能。

消息称,Nearby Share 将会支持所有安卓设备,可以让它们之间任意的快速无线传输文件。

而 AirDrop 这项功能发布于 2013 年,在苹果 iOS 7 上首发。

如今它已不限制于 iPhone 使用,它能够跨越 iPhone、Mac、iPad 之间分享文件,只需要双方都开启该功能,把文件拖动到对方头像,就可以迅速进行一对一的传输。

它的原理实际上很简单,先通过蓝牙配对,再使用 WiFi 直连传输,得益于苹果统一的软硬件生态,它的体验非常优秀,令不少安卓用户羡慕至极。

有些人可能会说,安卓之间也可以通过 QQ 面对面快传,或者一些第三方 App 实现呀。

在这里面就戳中痛点了,第三方 App。

尽管通过下载安装第三方 App 也能实现相应功能,但也不如苹果上系统级的体验来得轻松。

不过,早在谷歌自己动手之前,已经有安卓厂商自己在干这件事了,包括华为自家的华为 Share、小米 OPPO vivo 等厂商的互传联盟、三星自家的 Quick Share。

如果你是一位安卓老用户,应该在以前用过“快牙”这个 App,实际上它与苹果 AirDrop 类似,都是蓝牙配对、WiFi 直连的技术思路。

华为 Share 等则相当于把“快牙”集成到了手机系统中,并且加上一些独家的功能与优化。

例如,华为 Share 还支持多屏协同功能,电脑上会镜像同屏显示手机窗口,实现手机和电脑的协同办公。

我们甚至可以使用电脑的键盘鼠标在手机协同窗口操作,在手机和电脑间拖拽传输文件。

而在三星 S20 系列首发的 Quick Share 则允许用户最多同时与 5 个朋友分享传输内容,这也是一个苹果 AirDrop 所做不到的地方。

不过,前面提到的华为 Share 以及三星 Quick Share 都仅限于自家品牌,安卓阵营真正对苹果 AirDrop“揭竿而起”的还是小米、OPPO、vivo 主导的互传联盟。

去年 8 月,OPPO、vivo、小米三家联合宣布成立“互传联盟”,能够实现跨品牌一键互传,传输快、功耗低,无需流量和第三方应用,跨品牌文件传输和数据迁移做到了“一触即达”。

而到了今年,互传联盟已经从三家厂商变成了七家厂商,除了华为,国内的主流手机厂商都加入了该联盟。

也就说如今这七个厂商之间的手机用户都可以体验到类似苹果 AirDrop 的快传功能。

不过,小狐我发现,这些手机厂商嘴上说着联盟,在各自的手机上却用着各自的命名。

例如小米上叫“小米互传”,OPPO 则为“OPPO 互传”,vivo 则为“vivo 互传”,再加上宣传不到位,导致有很多用户并不知道自己的手机还支持跨品牌快速互传。

如果你是这些手机品牌的用户,下次在这些手机之间发文件时,可以试试该功能。(可能有些机型还没适配)

此前小狐就在想,如果华为、三星也加入了互传联盟,那安卓用户就再也不用羡慕苹果的 AirDrop 了。

毕竟,得益于安卓的开放性,这些厂商联手起来一定能够让互传联盟的体验更加强大。

不过,华为和三星依靠着自己的市场份额优势,像苹果一样坚持搞自己的生态,加入互传联盟的可能性并不大。

然而,这次传出谷歌的 Nearby Share 功能,小狐个人认为令人期待。

因为谷歌方面希望在推出这个功能时,要让所有搭载安卓 6.0 以上的设备支持,这将会是来自系统底层的内置功能,不会受到品牌的限制。

并且,四月份,Nearby Share 功能已经出现在 Chrome OS 的 Canary 版本中,这意味着谷歌并没有将 Nearby Share 限制在手机上,也将会是一个横跨设备类型、不同系统的分享方案。

希望谷歌正式上线该功能后,国内这些安卓厂商不要在深度定制时将它去除,毕竟,这对用户来说是一件大好事啊!

你们用过安卓互传功能或者苹果 AirDrop 吗?

为视障人群铺设一条互联网盲道有多难?

原标题:为视障人群铺设一条互联网“盲道”有多难?

借助QQ等工具,视障群体不断拓展网络使用能力,但信息无障碍仍是小众理念

在互联网世界里,王永不再是工号“14”的视障按摩技师。他听歌、聊天、购物、搞直播、追一部更新到三百多章的网络小说。

手机自带的“读屏软件”,就像他的“盲杖”。王永将手机靠近耳朵,拇指在屏幕上飞快滑动,屏幕上的信息都得以被朗读。

然而,读屏软件只能在部分App上使用。当下流行的不少App,有的不具备无障碍特性;有的声称具备,但并不实用——信息被译成“滴滴滴”的噪音,视障用户点击屏幕后听到的是大串数字乱码。

5月16日是我国第31个全国助残日。中国残联公布数据显示,我国残疾人总数超过8500万。其中,像王永一样的视力障碍人士超过1700万人,且23.5%为30岁以下。此外,还有约1.5亿年龄65岁以上,存在不同程度视力障碍的老年人。

改变视障人群在互联网世界里“寸步难行”的困境,修建互联网“盲道”显得十分必要。

深圳市信息无障碍研究会秘书长杨骅介绍,十几年间,与他们合作开展无障碍优化的应用,已经扩展到60多个产品。但不可否认的是,与快速发展的互联网行业相比,这项“小众”事业还需要更多人的努力。

在互联网中修起一条条“盲道”

国内第一波互联网无障碍化热潮,可以追溯到十余年前。QQ是国内首批开展无障碍优化的产品之一,时任QQ空间技术总监的黄希彤参与其中。

2009年,黄希彤无意中“撞”进深圳图书馆的盲人阅览室。那时的黄希彤逢人便问对方用不用邮箱和空间?视障者告诉他,没用过,因为用不了。另一句回复更加刺痛他,“我们找遍了中国,都找不到一个无障碍的国产邮箱。”

黄希彤突然意识到,中国的互联网产品从未充分考虑视障人群。很快,在腾讯,QQ空间、QQ邮箱等产品,就开启了无障碍功能优化。

有一段时间,王永悄悄半夜起床“偷菜”,也在这段时间结识了很多网友。到目前为止,他使用频率较高的工具还是QQ:通过声纹添加好友,在不同群聊里抢红包,发出“呲牙”“偷笑”或是自制的表情包;点进满是图片的QQ空间——在那里,腾讯AI LAB的人工智能算法不停运转,将图片翻译成一句简单明快的文字描述。

王永和朋友们还解锁了“无比实用的新技能”——通过QQ的“图片文字提取”功能,将说明书、宣传单上的内容拍下来,准确地提取信息,他不再需要麻烦别人。还有朋友借此读取了常去饭馆的菜单,解锁了全部菜品,不用再因为害羞“只吃那几样菜”。

2019年的《视障人士在线社交报告》显示,九成视障人士在生活中其实非常需要互联网。他们对QQ、微信等通讯类软件的需求高达99%,聊天时最爱发送“害羞”“得意”“抓狂”“委屈”等表情。

腾讯QQ产品总监夏志勇介绍,QQ自2009年开始关注视障用户,手机QQ至今已实现了3000多个无障碍特性,每年发挥上亿次作用。

“每个操作系统,每个手机机型的无障碍读屏功能,细节都不太一样。作为App开发方,我们要适配不同的机型、检查、确认,工作量很大。”夏志勇说。

现今,因为逐渐发达的虚拟“盲道”,网购、点外卖、打车、订火车票、收寄快递、地图导航出行等大事小情,部分视障人士也可以通过手机解决。

1年多前,王永还实现了人生第一次游戏体验。在腾讯天美工作室专门为盲人开发的游戏《长空暗影》里,他戴上耳机,通过导弹飞来的声音判断导弹的方向,并迅速滑动屏幕,控制自己的飞机不被击中。

天美工作室一位制作人说,游戏得到了深圳市盲人协会的大量帮助,一步一步改掉很多“想当然”的设计。“在中国,视障人群非常庞大,平均每100人就有1人伴随严重的视力障碍,但现在对视障群体的关注度还普遍不高。”他在这个过程中意识到,想要真正连接起这群“身边的陌生人”,亟须社会多方的参与。

2013年,信息无障碍研究会、腾讯、阿里巴巴、百度、微软(中国)共同发起了信息无障碍产品联盟,将企业、社会组织、学术机构的力量串联起来。

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信息无障碍建设不再只是“政府该做的事情”。

将无障碍化写进“产品基因”

距离黄希彤的第一个无障碍优化产品已经过去了11年。回想起来,他觉得当初的“读屏版QQ农场”,虽然受到视障人士的欢迎,但不属于真正的无障碍产品,甚至是“错误的做法”。

“无障碍专门版”看似重视视障群体,却暴露了这款App主程序本身存在的缺陷:先推出有缺陷的版本,待产品做大、成熟后再“补课”的逻辑。本质上,依旧是将视障用户视为锦上添花而已的“特殊需求”。

“现在说无障碍化,绝不是做一个新产品,专门为视障人群做什么;而是原有的产品、基因,天生就该拥有这些功能。”黄希彤解释道,软件开发者们应该将App功能与读屏软件进行无障碍适配,融入日常开发、测试的环节。

2013年,QQ决定重构底层架构。对于一个日活量几亿的产品,改动一丁点儿都要万分慎重。工程师团队承担着巨大的风险和压力,将底层架构全面支持信息无障碍。

转年,到了新版本发布前夕,开发团队就发现了无障碍的“致命bug”:新版QQ开屏时弹出的广告页面,其关闭按钮未设置可供读屏软件识别的焦点。这意味着视障用户可能无法准确关闭广告,被卡在入口。几个团队紧急展开合作。最终,给广告关闭按钮进行无障碍化,成了新版本处理的首个bug。

一个无障碍缺陷几乎影响产品大版本的更新,黄希彤此前从未听说过。

杨骅认为,这是企业无障碍化理念上的进步。她坦言,早期互联网产品的无障碍化,更多的是“打补丁”;现在则要逐步将无障碍特性“初始化到产品中”。

信息无障碍仍是小众理念

“这个产品里面,对于视障群体,哪个功能最重要?”专职信息无障碍多年,杨骅最怕问到这样的问题。

“我们总会说,每个功能都很重要。视障朋友希望使用到的功能和正常用户一致,不想要被特殊对待。”杨骅坦言。

尽管这些年来,信息无障碍建设一直在向前发展,但杨骅不得不承认,它至今仍是相对小众的理念,很多企业确实完全没有意识。她和同事必须花大量时间去做前期工作——告诉企业,做无障碍这件事情是必要的,而且该立刻就做。

同时,目前国内大多数互联网产品在诞生之初,没有过考虑无障碍功能,部分相对成熟的产品试图补足早期的无障碍缺陷,相当于从最后一步向前倒推,只能做“修修补补”的工作,真正能实现体系化的产品则凤毛麟角。杨骅认为,信息无障碍无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更多人会逐渐理解信息无障碍的必要。

2021年3月1日,《信息技术互联网内容无障碍可访问性技术要求与测试方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个信息无障碍国家标准。铺设互联网“盲道”有了58项具体指标,可以用明确的技术要求来统一规范互联网产品和服务。

“互联网要做的,是协助人与人连接,加强相互理解,解决信息不对称。视障人群是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要被连接的对象,那这就是一定要做的事情。”在夏志勇看来,想要系统地保障产品无障碍,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但归根到底又汇聚为一点:先统一团队认识,如何看待自己工作的本质。

“众生平等。世界对每个人而言,都不该存在先天的障碍。无论这个世界是现实的,还是数字的。”黄希彤相信,这一天终究会实现。(记者薛园)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