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角色谁曾经是人类(中国上古时期主要历史人物简介)
以下角色谁曾经是人类文章列表:
- 1、中国上古时期主要历史人物简介
- 2、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第61-70名
- 3、人类社会没有了鸟类,我们还能活下去吗?鸟类对人类有啥好处?
- 4、卡塔尔世界杯|当中国画遇到世界杯
- 5、专访:非常出色的理论创新——英国社会学家阿尔布劳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中国上古时期主要历史人物简介
1、盘古氏
中国古代传说时期中开天辟地的神。盘古事迹初见于三国时徐整著的《三五历纪》。其后,题为南朝·梁·任昉撰的《述异记》称盘古身体化为天地各物。根据这些记载,天地原本浑沌得像一个鸡蛋,盘古生在其中,过了18000岁,然后天地开辟,阳清者(意指蛋清部分)形成了天,阴浊者(意指蛋黄部分)形成了地。随着天的增高,地的增厚,盘古也一天天增加身体长度。他的头和四肢变成五岳,血液和眼泪变成江河,眼睛变成日月,毛发变成草木;他嘘气变为风雨,声音变为雷霆,目光变为闪电;他睁眼是白天,闭目是晚上;开口为春夏,闭口为秋冬;高兴为晴天,生气为阴天,等等。《述异记》并指出,上述有关盘古的传说,或出于古说,或产生于秦汉,或盛行于吴越之地,或为先儒之说;而古人为了纪念他,在南海建有盘古墓,在桂林建有盘古庙。《三五历纪》并说盘古之后才出现三皇。
2、有巢氏
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原始巢居的发明者。相传远古昊英之时,人少而禽兽多,为防御野兽侵害,他教人构木为巢,白天采摘橡栗,夜晚栖宿树上。后又发明穴居。有巢氏这一名字最早见于战国诸子著述之中。
3、燧人氏
中国古代传说中人工取火的发明者。相传远古人茹毛饮血,他钻木取火,教人熟食。关于燧人的传说反映了中国原始时代从利用自然火进化到人工取火的情况。
4、伏羲氏
中国神话传说中人类的始祖。又作宓羲、包牺、庖牺、伏戏,也有人称太昊伏羲。古书上称伏羲人头蛇身。传说与女娲是兄妹。中国古文化中的发明创造,多数与他有关。传说,上古之时,有龙马负图出于河,伏羲降服龙马,观察龙马身上的图纹,画出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种悬卦符号,叫做八卦,以示天地万物之种种变化。他模仿蜘蛛结网,制作捕鱼网,并教给劳动人民。他制作琴瑟,创作《驾辩》之曲。还传说伏羲制嫁娶之礼,教人狩猎。这些都反映出中国原始时代开始渔猎畜牧的情况。伏羲的神话在中国民间流传十分广泛,影响深远。又传伏羲、女娲为婚,繁衍人类,被奉为人类始祖。
5、神农氏
中国古代神话中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相传他“斫木为耜,揉木为耒”,制作了这些生产工具,教给人民进行农业生产,反映了中国原始时代从采集、渔猎进步到农业生产阶段的情况。神农还被传说为“医药之祖”,史记中记载:神农氏作蜡祭,以赭鞭鞭草木,尝百草,始有医药。后世传言神农是玲珑玉体,能见其肺肝五脏,因能化解药毒,又传说神农因尝百足虫,不能解其毒而致死。传说他还曾教人治病。另有传说神农即炎帝。
6、太皞
一作太皓,又作太昊。传说为古代东夷族的首领,风姓,居于陈。春秋时期,在济水流域的许多小国如任、宿、须句、颛臾等,都是太的后代。亦有说太即伏羲氏。
7、少皞
一作少昊,名挚(一作质),己姓,或说嬴姓,居曲阜(今山东省曲阜县),号穷桑帝,一说号金天氏。传说是中国古代东夷族的首领之一,是从太族中分化出来的,因此称为少。它的历史相当久远,春秋时代的郯子说少是他的祖先,名挚。郯国是春秋时的小国,在今山东省郯城县一带。
8、黄帝
中国古史传说时期最早的宗祖神,华夏族形成后被公认为全族的始祖。上古时期约在姬水一带(即东起渭水西迄湟水之间今陕甘青地境的古齐家文化区域)形成的较为先进的黄帝族,即因这位杰出的始祖而得名。黄帝族和住在姜水(在今陕西岐山、武功附近注入渭水)一带的姜姓炎帝族世代互通婚姻。后黄帝族后裔中的一支进入今山西南部,创造了夏文化,遂称夏族。夏族进入中原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夏代。《国语·晋语》及《世本》和《大戴礼记》中的《帝系》,都说黄帝是少典之子。《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姓公孙,名曰轩辕”,其国号为“有熊”。
《易·系辞》、《世本·作篇》等各种文献都盛称黄帝时期有许多发明创造。属于生产技术方面的,有穿井、作杵臼、作弓矢、服牛乘马、作驾、作舟等;属于物质生活方面的,有制衣裳、旃冕等;精神文化方面则有作甲子、占日月、算数、调历、造律吕、笙竽、医药、文字等。其中当然有不少是黄帝以后的发明创造,但也反映了黄帝族获得的辉煌成就。
《战国策·秦策》记苏秦把“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与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夏,武王伐纣并称,表明这是黄帝一生中主要的战绩。黄帝族经过夏、周两代与其他各族的冲突、交往与融合,到战国时期形成了统一的华夏族。《世本》及《大戴礼记》的《帝系》将各族的宗神和祖先编排成黄帝一系的分支,构成了完整的血缘世系。从此人们总把黄帝与炎帝并举,来表示华夏族从炎、黄开始已有源远流长的历史。
9、嫘祖
中国古代传说中黄帝轩辕氏之妻,西陵氏之女,被后人推崇为中国养蚕取丝的始祖。据《隋书》记载,北朝北周时尊她为先蚕。《路史》里称其劝养蚕,育蚕种,亲自采桑治丝,开创了丝织事业。历代皇帝将其供奉为蚕神。
10、仓颉
一作苍颉,传说为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相传中国古代有“结绳记事”、“契木为文”的时期。中国考古学家在距今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了刻划符号(其中有少量的文字),已发现的大量文字甲骨文距今约四千年。这说明文字的出现是古代先民长期不断总结与不断创新的产物,不是某个人一蹴而成的。《荀子·解蔽篇第二十一》记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由此可见,仓颉可能是上古时代整理文字的一个代表人物。
11、炎帝
中国传说中部落联盟首领。据传说,昔少典氏娶有蚧氏,生黄帝、炎帝。黄帝居姬水流域(今陕甘青地境的古齐家文化区域),炎帝居姜水流域 (在今陕西岐山、武功附近注入渭水),故黄帝为姬姓,炎帝为姜姓。历史上往往炎黄并提。传说炎帝以火德王,故称炎帝。战国以后有些学者认为炎帝即神农氏,奉炎帝为农神,这可能是因为炎帝与农业部落有关。炎帝部落定居在西北高原一带,后来东进,在阪泉(今河北涿鹿东南)被黄帝击败后,两个部落合作,结成强大的炎黄部落联盟,战胜了它们的共同对手——蚩尤。炎帝、黄帝并不是一个个具体的人,而是一个历史时代的化身。当时处于原始社会瓦解和阶级社会形成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迅速发展,部落战争和民族融合频仍。炎黄部落的进一步融合使其名声更为显赫。随着历史的发展,炎帝、黄帝便人格化成为传说中的华夏族的首领,代表中华民族的祖先。
12、蚩尤
中国神话传说中上古东方九黎族部落首领,又传为主兵之神。据说他有兄弟81人,能呼风唤雨,以金作兵器,常以兵作乱。他们勇敢善战,威震天下。黄帝联合炎帝部落,与蚩尤大战于涿鹿,今河北涿鹿南,之野。据说蚩尤作战时能呼风唤雨,制作大雾,令黄帝兵迷失方向,不能战胜。后来黄帝发明了指南车,能在大雾中辨明方向,才将蚩尤战败擒杀。蚩尤死后,升天为星宿。蚩尤活动于今河北、山东、河南及安徽北部地区。传说部分九黎族在蚩尤被战败之后,南下与土著苗蛮所属部落杂居融合在一起。因此,又称蚩尤是南方苗瑶民族的祖先。
13、颛顼
相传是黄帝子昌意的后裔,居帝邱(今河南省濮阳东南),号高阳氏。颛顼曾命重任南正之官,掌管祭祀天神;命黎任火正(一作北正)之官,掌管民事。颛顼又进行了一次重要的宗教改革。被黄帝征服的九黎族,到颛顼时,仍信奉巫教,杂拜鬼神。颛顼禁绝巫教,强令他们顺从黄帝族的教化,促进了族与族之间的融合。
14、共工
中国古代神话中炎帝的后裔。相传是古代的水神。传说共工人面蛇身朱发。关于共工的神话传说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共工与颛顼之战。《淮南子》记载: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关于共工的传说还有禹逐共工,祝融与共工战等等。
15、帝俈
一作帝喾,号高辛氏相传为炎黄联盟重要首领之一,继颛顼在夺权斗争中再次打败共工氏。
16、祝融
祝融,名重黎(简称黎),又称祝诵,祝和。相传帝喾高辛氏时,他在有熊氏之墟(今新郑)担任火正之官,能昭显天地之光明,生柔五谷材木,为民造福。帝喾命曰祝融,后世尊为火神。祝融氏是黄帝后世子孙。《史记·卷四十·楚世家》说:“高阳者(帝颛顼),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世本》说:“老童(即卷章)生重黎及吴回。”帝喾时代,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乃以庚寅日诛重黎,以其弟吴回为火正。吴回死,陆终嗣。陆终有子六人,第四子名求言,西周时为郐国。重喾封功食邑于新郑一带。《左传》昭公十七年说:“郑,祝融之墟也。”
春秋时的郑国,是祝融族原来居住过的地方,即今河南新郑县一带。《国语·周语上》说:“有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崇山即嵩山。可见,在夏族开始兴盛的阶段,祝融族有一部份还在嵩山一带居住。嵩山与新郑同为郑国疆域,基本上属于一个地区。罗泌《路史》卷八说:“〔祝诵氏〕其治百年,葬衡山之阳,是以谓祝融峰也。”祝融因功状昭显,食邑于新郑,故乾隆四十一年本《新郑县志》特为祝融作《封建表》。
17、尧
中国传说中的古帝王,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炎黄部落联盟领袖。帝喾少子。姓伊耆,名放勋,号陶唐氏,史称帝尧、唐尧。传说他勤俭朴素,办事公正,体恤人民,被视为仁君的典范。曾设官治理国政,掌管时令,制定历法,并用鲧治水。晚年征询四岳(四方部落首领)意见,推荐舜为其继承人。恐长子丹朱不服,将其放逐于南方,后丹朱举兵反叛,尧亲自率兵平叛,处死丹朱,让位给舜。一说尧晚年德衰,舜夺其位,并将其放逐于平阳。
18、丹朱
尧的儿子。传说尧娶散宜氏女,生丹朱。丹朱受封于丹水。当尧之时,部落之间的战争仍不断,且很激烈。尧时曾对南方的三苗进行讨伐。尧本在北方,但尧的儿子丹朱封于丹水,到了南方的汉水流域去了。所以有尧子丹朱伐三苗到丹水的传说。一说丹朱是尧之嗣子,尧说他“心既顽嚣,又好争讼”,深知其子丹朱之不肖,所以不用他,而让位于舜。这是后人推崇尧舜禅让说之思想的反映。丹朱是否果真不肖已无可考证。
《山海经》一书记载古代首领有帝号的不多,而丹朱却有了帝号,称作帝丹朱。郑玄说:“德配天地,在正不在私,曰帝”。这说明丹朱在汉代人眼里是古代很有德望、声名很显赫的人。但《竹书纪年》记载:“ 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不与父相见”。可见尧不传子而让位于舜似并非尧之本意,而是迫于舜的威力。或说是舜排斥了尧子丹朱而篡夺了尧位,说明尧并非不想传子,尧子也不一定不肖。这说明当尧之时,位传子还是传贤,家天下还是公天下,正处于激烈斗争当中。
19、羲和
《山海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东海之外,甘泉之间,有羲和国。有女子名羲和,为帝俊之妻,是生十日,常浴日于甘泉。”羲和国中有个女子名叫羲和,她生了十个太阳。“太阳之母”这是关于羲和的传说之一。羲和又是太阳的赶车夫。《楚辞·离骚》说:“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无迫。”(弭:平息;崦嵫:yānzī牞古代指太阳落山的地方)。诗句的意思是:羲和不慌不忙地赶着马车,和太阳一起走在归家的路上。羲和掌握着时间的节奏,每天由东向西,驱使着太阳前进。因为有着这样不同寻常的本领,所以在上古时代,羲和又成了制定时历的人。《尚书·尧典》说:“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于是指示羲和,密切注视着时日的循环,测定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给大家制定出计算时间的历法。
20、许由
尧舜时代的贤人。帝尧在位的时候,他率领许姓部落活动在今天颍水流域的登封、许昌、禹州、汝州、长葛、鄢陵一带,这一带后来便成了许国的封地,他从而也成为许姓的始祖。据说帝尧曾多次向他请教,后来想把君位传给他,遭到了他的严词拒绝。他逃到了登封的箕山隐居起来,再也不愿意与世俗社会交往。帝尧派人找到了他,想请他出任九州长官,他跑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意听这种话。许由以自己淡泊名利的崇高节操赢得了后世的尊敬,从而被奉为隐士的鼻祖。战国时代的思想家荀子就曾称赞说:“许由善卷,重义轻利行显明。”
21、巢父
唐尧时的隐士。是阳城(今山西洪洞)的大贤.山居不营世利,在树上筑巢而居,时人号曰巢父。上古时禽兽多而人民少,于是人民就在树上筑巢居住以避野兽。传说尧帝以天下让给巢父,巢父不肯受,又让给许由,许由亦不肯受。
22、舜
中国历史上传说中的古帝王之一。从《楚辞·天问》的神话看,舜应为商代的始祖神,与商代卜辞高祖夔相当。《礼记·祭法》中商的始祖神改成喾。《帝系》中喾声名显赫地一身兼为挚、尧、商、周四族共祖,舜则降成与喾并立的颛顼世系中的一个裔孙。但在儒、墨两家学说里,尧、舜、禹却成了三代以前道德勋业最盛的前后禅让的3个圣王。尤其儒家把他们标榜为万世楷模的典型圣王,尧未能做到的举用八元、八恺,放逐四凶,及任命禹治水等盛业,都由舜来完成。人们称他为虞帝,号有虞氏,姓姚。传说舜从小受父、弟迫害,历尽磨难。
后受尧识拔,摄行政务,终至膺受历数为天子,最后又南巡而身死,葬于苍梧之野。自汉以后,传说他所到之处几乎遍及华夏各地。舜原是黄河下游东夷部落一个有名的军事首长。作为商的远祖,他处的时代与禹相同;作为东方夷族的代表,他和尧都与西方黄帝之后的夏族有过长期的交往。当时在黄河中游地区结成部落联盟,他和尧、禹先后更迭担任军事首长,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尧舜禹“三圣传授”的时代。通过他们,父系家长制氏族部落联盟完成了解体的过程。
23、娥皇 女英
传说聪明美丽的娥皇和女英,是上古时部落酋长尧帝的两个女儿。也称“皇英”。尧帝晚年,想物色一个满意的继承人。他看到舜是个德才超群的大贤人,于是,就把帝位传给了舜,并让娥皇和女英作了舜的妻子。娥皇封为后,女英封为妃。舜不负尧的信任,让禹治洪水,使人民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娥皇、女英也鼎力协助舜为百姓做好事。舜帝晚年时,九嶷山一带发生战乱,舜想到那里视察一下实情。舜把这想法告诉娥皇、女英,两位夫人想到舜年老体衰,争着要和舜一块去。舜考虑到山高林密,道路曲折,于是,只带了几个随从,悄悄地离去。
娥皇、女英知道舜已走的消息,立即起程。追到扬子江边遇到了大风,一位渔夫把她们送上洞庭山,后来,她俩得知舜帝已死,埋在九嶷山下,便天天扶竹向九嶷山方向泣望,把这里的竹子染得泪迹斑斑。后来,她俩投湘水而亡,成了湘水之神。汉刘向《列女传·有虞二妃》云:“有虞二妃,帝尧二女也,长娥皇,次女英。”《山海经》载:“洞庭之中,帝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出入必以飘风暴雨。”晋张华《博物志·史补》云:“舜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今江南有“斑竹”、“湘妃竹”之说,盖出于此也。娥皇、女英二妃的美丽动人的形象,历来成为吸引诗人、画家的创作题材。我国最伟大的诗人屈原的《九歌》中的《九歌·湘君》、《九歌·湘夫人》,是最早的歌颂二妃的不朽诗篇。
24、商均
传说中虞舜之子。原名均,舜妃女英所生。舜死后,他受封于虞(今河南虞城北),与商(今河南商丘)是邻近,因得商均之名。禹继位前,欲让位于他,他便避居阳城(今河南太康北);禹践位后,以国宾待他,和尧子丹朱并重。
25、象
舜的异母弟。性傲狠,受封于有庳(今湖南道县北)。相传他在父亲瞽瞍示意下,多次谋杀舜,未遂。后被舜流放。
26、皋陶
东夷族首领,偃姓。传说舜时被任为掌管刑法的官。禹继位后按禅让制举荐皋陶为他的继承人,“且授政”(即叫他处理政务),但皋陶先于禹而亡故,未继位。后来禹又举荐益为继承人。春秋时期的英、六等国是皋陶的后人。
27、鲧
一称崇伯鲧。相传尧将鲧封于崇地,崇指崇山而言。崇山即嵩山,故崇地当在今河南省登封嵩山附近。这是传说中夏人活动的地区之一,很多历史事件与传说都和这个地区有关。尧时,洪水为害,尧命鲧去治水。鲧用堵塞的办法,治水失败,被“殛之于羽山”。
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第61-70名
今天细数排名第61-70位的历史影响人物!
61、尼考罗斯·奥古斯特·奥托(1832-1891)德国发明家,他制造出了第一台四冲程的内燃机,导致汽车的普及。
62、达盖尔(1787-1851)法国美术家和化学家,发明摄影术。
63、斯大林(1879-1953)前苏联无产阶级革命家 、政治家、军事家,苏联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1924年—1953年) ,苏联大元帅,对二十世纪苏联和世界影响深远。斯大林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使苏联成为重工业和军事大国,但同时也导致了乌克兰大饥荒和哈萨克大饥荒。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领导苏联红军,与盟军协力击败轴心国,取得了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
64、笛卡尔(1596-1650)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因将几何坐标体系公式化而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他是西方现代哲学思想的奠基人,是近代唯物论的开拓者且提出了“普遍怀疑”的主张。黑格尔称他为“近代哲学之父”。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开拓了所谓“欧陆理性主义”哲学。堪称17世纪的欧洲哲学界和科学界最有影响的巨匠之一,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始祖”。他的唯理论哲学将怀疑置于信仰之先,得出“我思故我在”的结论。
65、凯撒(-100--44)罗马末期杰出的军事统帅、政治家,并且以其优越的才能成为了罗马帝国的奠基者,故被一些历史学家视为罗马帝国的无冕之皇,有恺撒大帝之称。
66、皮萨罗(1470-1541)西班牙掠夺者,秘鲁印加帝国的侵略者,率领一支小探险队征服了秘鲁的印加帝国。弗朗西斯科·皮萨罗开启了西班牙征服南美洲的时代,也是现代秘鲁首都利马的建立者。
67、科尔特斯(1485-1547)大航海时代西班牙航海家、军事家、探险家,阿兹特克帝国的征服者,率领一支小队人马征服墨西哥。
68、伊莎贝拉一世(1451-1504)西班牙,创建了统一的西班牙王国,资助哥伦布探险,使南美、中美大部分成为西班牙的殖民地。
69、威廉公爵(1027-1087)英国,1066年率领诺曼底人入侵英国,造成今日英国盎格鲁萨克逊和诺曼地混战的文化和制度。
70、托马斯杰弗逊(1743-1826)美利坚合众国第三任总统(1801年─1809年),《美国独立宣言》主要起草人,美国开国元勋之一,与乔治·华盛顿、本杰明·富兰克林并称为美利坚开国三杰。
今天的知识分享就到这了,欢迎关注,下期见:)
人类社会没有了鸟类,我们还能活下去吗?鸟类对人类有啥好处?
#头条创作挑战赛#
你能想象一个没有鸟类的世界吗?鸟类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不仅仅是文化上的。鸟类在世界生态系统的运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方式直接影响到人类健康、经济和粮食生产,以及数百万其他物种。那么,没有了鸟,人类能活下去吗?
1.鸟类可以控制害虫的数量
大山雀
如果鸟类消失了,我们将在齐膝深的虫子当中艰难行走,这种说法可能有点极端——但也许没有那么极端。
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鸟类每年吃掉4 -5亿吨昆虫。在中国,小白腰雨燕三分之二的食物都是农业害虫,而在美洲各地的森林中,在蚜虫爆发时,蜡嘴鸟成为超级英雄,提供每平方公里价值13800元的生物防治服务。鸟类是如此高效,以至于放置人工鸟窝已经成为整个欧洲害虫防治的一种做法。
2.鸟类为植物授粉
长尾蜂鸟
当我们一想到授粉的时候,蜜蜂和蝴蝶就会浮现在脑海中。
但鸟类传粉者,如蜂鸟和蜜食鸟也做出了很大贡献,尤其是在高海拔地区或炎热气候地区。例如,在南非,近四分之一的鼠尾草是鸟类授粉的。这种花缺乏香味,因为鸟类更喜欢视觉而不是嗅觉。
它们作为传粉者的角色直接让我们受益——人类用于食物或药物的植物中,约5%是由鸟类授粉的。如果鸟类消失,结局将会很悲惨:植物和鸟类一起灭绝。
3.鸟类是大自然的清洁工
秃鹰
秃鹰在头顶盘旋的景象看起来是一种不祥的预兆,但关键是它们到达的速度(通常在动物死亡一小时内)和它们收拾得干净彻底,秃鹰才显得珍贵了。其他效率较低的食腐动物,如野狗或老鼠,可能要过几天才会来捡拾遗骸,从而导致狂犬病和结核病等致命疾病的发展和传播。
在秃鹰的一生中所提供的废物处理的服务价值约为人民币10万元。随着亚洲秃鹫的崩溃,印度的野狗数量激增了550万只,传播狂犬病,导致估计47300人死于疾病。
4.鸟类传播种子
新西兰蜜雀
当鸟类旅行时,它们带着吃过的种子,消化后并通过它们的粪便传播。它们将植物带回被破坏的生态系统,甚至将植物漂洋过海带到新的陆地上。
鸟类帮助塑造了我们周围和世界各地的植物。在新西兰的森林中,70%的植物种子是由新西兰蜜雀等鸟类传播的。密克罗尼西亚的帝王鸽承担着更大的责任;作为帕劳群岛上最大的鸟类之一,它是整个岛链上主要的种子传播者之一。
5.鸟类改变了整个景观
美国蛎鹬
森林、沼泽和草原等栖息地影响着整个地球上的人们,甚至影响着那些生活在几百英里之外的人。
鸟儿们储存碳,保持气候稳定,为空气提供氧气,并将污染物转化为营养物质。但如果没有鸟类,许多生态系统可能就不复存在了。
鸟类在植物和草食动物、捕食者和猎物之间保持着微妙的平衡。一个完美的例子是美国东南部的盐沼,那里的芦苇很茂盛,过滤了当地的水,保护海岸不受海水侵蚀。
一种玉黍螺很喜欢吃芦苇,如果没有它们的天敌的鹬和鸻等捕食者,这些小贝壳物种将吞噬整个沼泽,只留下泥滩。
6.鸟类维持珊瑚礁的生存
红脚鲣鸟
鸟类,尤其是海鸟,在营养循环和帮助珊瑚礁等海洋生态系统施肥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海鸟飞行数百公里到海里觅食,当它们返回时,会在它们的巢穴里沉积一层极具刺激性的鸟粪(海鸟的粪便)。这些鸟粪渗入海洋,滋养附近的群落,如珊瑚礁。
在没有海鸟天敌的岛屿上,珊瑚礁繁荣生长,与老鼠出没的岛屿相比,鱼类生长得更大、更快。
7.鸟类激发科学
中树雀
从飞行技术,到以羽毛羽管为模型的拉链的发明,几个世纪以来,人类一直从鸟类身上汲取灵感。其中一些进步是巨大的:达尔文对雀类的研究被证明对他通过自然选择进化的思想的形成很有帮助。
但是鸟类的作用不仅仅是给我们灵感,也是告诉我们地球健康状况的信使。鸟类分布广泛,对环境的变化反应迅速。正因为如此,它们是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等紧迫问题的早期预警系统。
当然,如果没有了鸟类的人类社会,人是可以生存下去的,只不过会更加艰难。
卡塔尔世界杯|当中国画遇到世界杯
新华社北京12月17日电(记者王沁鸥)荧屏内,大力神杯静候新王,荧屏外,一席宣纸悄然铺开。以笔舔墨,挥毫染晕,不见笔骨,但见形韵,半晌,葡萄牙球星C罗的形象现于纸上,一幅采用传统中国画技法“没骨法”创作的世界杯人物画,在画家吴彤的笔下绘成。
吴彤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也身兼中国水墨画院青年画院院长、山东师范大学当代水墨研究中心研究员等多项职务。卡塔尔世界杯期间,受文化体育项目“为奥运喝彩”之托,他已用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创作了多幅国际足球明星的人物画。
“这幅C罗是我比较满意的作品,也是唯一运用‘没骨法’完成的作品。”吴彤介绍说,“没骨法”是一种直接用色彩作画,不用墨笔立骨的技法,要求画者胸有成竹、一气呵成、不打底稿、不能拓描。
“整个人物虚实相间,动感的形态跃然纸上,人物的间架结构也表达得完整清楚,把C罗的精气神呈现了出来。”吴彤说。
除了C罗,吴彤目前已经画了梅西、姆巴佩、拉什福德、麦卡利斯特等多名卡塔尔世界杯上表现出色的球员。他的作画节奏与世界杯进程一致,每轮比赛结束之后,他便立刻开始创作。
“这也是有新闻视角的艺术创作。”“为奥运喝彩”项目总负责人、凯旋体育董事长吴爱华说。据他介绍,用传统中国绘画技法呈现现代体育人物、场景,是“为奥运喝彩”一直以来的艺术尝试。而此次创作世界杯人物画,也受到了新华社“世界杯数字藏品”这一新闻产品的启发。数字藏品用漫画形式呈现球场“每日之星”,这激发了项目艺术家用中国绘画表现手法再度与国际体坛对话的兴趣。
据了解,“为奥运喝彩”项目是国际奥委会批准并主办的文化体育项目,旨在通过体育这种人类共通的语言,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艺术。东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期间,项目艺术家们便倾情创作。其中,吴彤的27幅《我的奥林匹克》系列作品在东京奥运会后展出;北京冬奥会期间,他也画了开幕式上手擎白鸽的小演员,画了在长城脚下参赛的加拿大冬季两项运动员,还曾为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创作过肖像。
“北京冬奥会的赛期正好是春节期间,我画了一幅巴赫主席‘福’字的肖像,彼时,他正通过新华社向中国人民拜年。”在吴彤看来,用追求“以形写神”的中国画呈现体育人物,是一种再合适不过的文化交流尝试。
“我以前也从事体育方面的工作,运动员的体态是千变万化的,我希望在绘画中表现出这种外在动感,更表现出他们追求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内在精神。”吴彤说。
这种突破精神,也是他自己个人的创作信条:“体育题材的创作,对于我们中国人物画领域来说也是一次超越自我的机会。中国写实人物画不过百年的历史,对于动感人物的表现依然在不断探索,我很珍惜这样的探索机会。”
世界杯决赛将至,吴彤的创作也将迎来华彩尾章。一年前,在梅西经历转会风波时,他曾画过梅西略显落寞的背影,卢赛尔一役后,他是否能带着职业生涯的圆满一展笑颜?而淘汰赛阶段,表现抢眼的姆巴佩也早被吴彤留在了笔墨间,一天之后,他的双手能否再度捧起一座金杯?
吴彤正和全世界球迷,一同期待着。
专访:非常出色的理论创新——英国社会学家阿尔布劳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新华社伦敦10月28日电 专访:“非常出色的理论创新”——英国社会学家阿尔布劳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著名社会学家马丁·阿尔布劳日前在伦敦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非常出色的理论创新”,这一理念汲取古老的中国智慧,倡导全人类不同文化间“和而不同”。
阿尔布劳年逾八旬,20世纪80年代以来多次访华,长期关注中国的发展变化,对中国历史与国情有深入了解。他是西方率先提出“全球化”概念的学者之一,近年来尤为关注全球治理理论和中国社会治理实践。
接受记者采访时,阿尔布劳身着灰色西装,搭配一条印有汉字的领带。谈到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阿尔布劳与记者分享了他与这一理念“相识相知”的故事。
阿尔布劳清楚地记得,几年前他在阅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时,第一次接触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习近平主席“对理念进行的逻辑和理论化探索”给他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这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英文版的精装版和平装版。新华社记者张玉薇摄
在阿尔布劳眼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全人类不同文化间和而不同,融合了古老的中国智慧。他说,习近平主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精华,着眼未来,提出的理念与时俱进,是“非常出色的理论创新”。
阿尔布劳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所吸引并致力于相关研究,近年来先后出版《中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角色——走向全球领导力理论》和《中国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探讨共同的价值观与目标》两本著作,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大国角色和大国担当等内容进行了深刻解读与阐述。
《中国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探讨共同的价值观与目标》英文版新书发布会于今年4月举行。这本著作收录了阿尔布劳近年来研究中国的重要文章。
4月6日,在英国伦敦,马丁·阿尔布劳与《中国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探讨共同的价值观与目标》英文版新书合影。新华社记者李颖摄
他在书中写道,新冠疫情凸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世界上所有人都应认识到,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面对全球性挑战和重大问题需要通力合作,共同维护人类家园。新冠疫情还让人们认识到世界需要领导力。在这次疫情中,中国推动国际合作以应对这一全球性挑战,中国的抗疫行动是其领导力的体现。
关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阿尔布劳表示,中国提出的这一倡议关注共同目标。中国并不以居高临下的姿态面对其他国家,而是在寻找共同目标和开发可以共享的项目。
阿尔布劳强调,中国一直支持全球化,并且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不同国家实现共同发展。在应对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领域,中国将发挥示范作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充分表明技术可以跨越国界,为更多人造福,这一倡议也有助于推动参与国携手合作办大事,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从而令全世界受益。
阿尔布劳告诉记者,中国的治国理政思想理念既与中国的历史文化密切相连,又与时俱进、面向未来。在他看来,中国政府的工作在这种思想理念的指导下展开,“这是中国最非凡的优势之一”。
阿尔布劳说,世界未来需要全世界人民共同关注,全球性问题的解决需要跨越边界的共同努力。
总策划:周宗敏 袁炳忠
策划:孙承斌 倪四义 班玮
监制:王磊 李生江 冯俊扬 魏建华 尚军
统筹:谢鹏 齐紫剑 闫珺岩 徐海静 王璐 刘畅 王昭 刘万利 耿学鹏
编导:苏轶人 马晓燕
记者:杜鹃 孙晓玲 郭爽
编辑:何梦舒 王昭 马晓燕 王申 田宇 王圣美
配音:董非
包装:杜彦琴
视觉:王妍清
新华社国际部 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CNC) 新华网 摄影部联合制作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
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