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持久战不会速胜的依据(中美技术之战,速胜论和速败论都是错误的,也是持久战)
中美技术之战,速胜论和速败论都是错误的,也是持久战!
中美技术之战,速败论和速胜论都是错误的,也是个持久战。
一、速败论的,是认为美国技术无敌,没有美国技术中国产业链就会完蛋。
实际上,美国人已经早就对中国国防工业等下手,中国国防工业和美国基本是脱钩的。中国隐形战斗机、航空母舰、卫星、大火箭还有核电工业不是红红火火吗,什么时候离开美国人就不行了?
在民用产品上,有美国技术的行业,对互通有无,最终商品提升某些短木板技术水平当然有好处;但是没有也不会一定就差,华为5G手机接近没有美国器件、华为基站没有美国器件,不也照样领先?
美国卑鄙的改规则搞半导体0%技术门槛绞杀华为,这是很可耻的耍政治流氓行为,属于打突击的特例,如果有准备,中国产业链早晚是解决的。
改为0%,其实也说明美国不仅25%门槛控制不住,10%门槛其也认为控制不了产业链,现在靠0%无限杠杠流氓手段来打压,本身也是其半导体控制力开始虚弱的表现。
但是,虽然美国不能速胜中国,算起来他们陆陆续续搞的实体清单有60-70个了。5G、AI、芯片、安控、超级计算机等目前是他们第一波打击对象。中国产业链要尽快的去美化,或者双供应商化、其中要有一家不是美国的才能相对安全,最好有一家是国内的。
另外就是对供应商要上溯一层,就是供应商的供应商是不是还离不开美国产品,否则美国人一出手,产品持续供应会出现重大问题。中国产业链必须未雨绸缪,美国人已经把打压中国科技发展定义为国运之争,过于依赖美国会有巨大隐患。
二、速胜论,认为很快中国会解决一切问题,赶上美国,并以华为去年以来的补洞的情况为例子;这是不合理的,中国不是每个公司都是华为。
华为能那么快补洞,是因为华为的人才储备、技术储备、资金和管理能力很强,这是很多国内公司不具备的。
比如,技术储备,华为能短时间搞定功放、数据库、鲲鹏处理器,那是有历史技术持续研究存在,因为怕影响供应商利益,任总说是被他压住没有发布。
还一个例子,华为手机EMUI流畅性现在安卓最好、媲美iOS,是因为华为搞了一个F2FS技术商用化、类似给系统换心脏,超级文件系统等各种投入。华为能调集相当于2000人搞快2年,其它公司一是没有这么多科技人才,二是没有这么多资金去投入,三是要有序指挥这些人才形成合力,需要很强大的管理体系,都非常难。所以这些产出虽很好,但不能以华为代表业界,就像不能以班上学霸代表全班水平。
三、中美技术战是持久战,目前美国有优势,将来美国掐脖子产品会被中国产业链取代。
这个世界最大的王道是什么?市场!有市场就能拉动需求,有需求就可以拉动技术。
美国信息产业优势在半导体产业器件和设备、软件产业;在信息领域,而中国优势在整机产业和生产制造业工厂。
整机产业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相对自由的换供应商,比如华为手机,我可以用海思,也可以联发科,还可以展讯;存储器件也有多个选择,只要体验好多数普通消费者并不是在意。这就是整机的好处。
因此中国产业链越后面越有优势,当取代差不多时,中国2025计划就完成了。(本文已由创作者授权原创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