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翻译普通话(你了解普通话嘛)
今天,春天就要给大家普及一下关于普通话的知识。首先是它的定义,在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实用播音教程》中对于普通话是这样解释的,“汉语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在这里,提到了三个关键点哦,标准音,基础方言和语法规范。看到这里,有朋友就要问了,为什么要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呢?
其实啊,“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指的是以北京话的语音系统为标准,并不是把北京话一切读法全部照搬,普通话并不等于北京话,更不是最早的北京地方话。
“以北方话为基础”,指的是以广大北方话地区普遍通行的说法为准,同时也要从其他方言吸取所需要的词语。相比于其它地区方言,普通话与北方方言更为相近,内部一致性较强,所以就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了。北方方言(类同官话方言)分为北方官话,江淮官话,西南官话,东北官话等,在中国各方言中它在中国大陆分布地域最大,使用人口占中国总人口很大部分。
“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个标准包括四个方面意思:“典范”就是排除不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白话文”就是排除文言文;“现代白话文”就是五四时期以来的现代部分白话书面著作,排除五四以前的早期白话文;“著作”就是指普通话的书面形式,它建立在口语基础上,但又不等于一般的口语,而是经过加工、提炼的语言。普通话的语法以鲁迅、茅盾、冰心、叶圣陶等人的著名现代白话作品为规范,并且还必须是这些现代白话文中的“一般的用例”。
这样一来,大家对于普通话的定义是不是就了解了呢?其实普通话就是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的呢。在古装影视剧中,我们听到皇帝大臣们都是在用标准的普通话来对话的,但实际上,在真正的历史中可不是这样的哦,明朝时,普通话不是现在大家听到的北京语音,而是当时的都城——南京方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