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举行几次帮战(从警29年,他悉心照顾8户困难家庭,为3位老人养老送终)
每周举行几次帮战文章列表:
- 1、从警29年,他悉心照顾8户困难家庭,为3位老人养老送终
- 2、从警29年,他悉心照顾8户困难家庭,为3位老人养老送终
- 3、事发八大关,2岁幼童险些丧命,青岛好人上演教科书式急救
- 4、89岁老父亲忘记儿子去世,每天在村里找儿子,村民用善意谎言劝其回家
- 5、一个回合就被打趴下了!哪来的勇气帮粉丝过法宝任务?
从警29年,他悉心照顾8户困难家庭,为3位老人养老送终
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庞欣——
一颗“石榴籽”的初心
■赵健 马永红
图①:庞欣走访当地群众。图②:庞欣为困难群众送去生活用品。图③:庞欣近影。受访者供图 制图:扈 硕
鸣笛声响起,列车渐渐慢了下来。9月底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依旧热气腾腾。远处的火焰山仿佛一个好客的边关汉子,热情迎接着风尘仆仆的人们。
车厢里也热闹起来。嘈杂声中,鄯善县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教导员庞欣,小心搀扶着身边腿脚不便的维吾尔族老人,“阿姨,不着急,一会儿我帮您拿行李。”
庞欣刚从北京载誉而归。在前不久举行的2022年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发布仪式上,庞欣面对镜头吐露心声:“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一名人民警察,我会竭尽全力做好本职工作,以帮助他人、快乐自己为宗旨,尽己所能帮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
“新疆各民族同胞特别团结。在部队时,我们和少数民族官兵在工作训练中互帮互助,比亲兄弟还亲!”庞欣告诉笔者,退役后在新疆工作这些年,他看到各族群众的热情好客、善良淳朴,更觉得自己要当一颗“石榴籽”,紧紧地与各族群众“抱在一起”。
“优秀士兵”的责任
“起初,家里是不愿意我去当兵的。”谈起军旅经历,庞欣的这句开场白,让笔者有些意外。
70多年前,庞欣的4个舅舅相继奔赴抗美援朝战场,大舅、二舅为国捐躯,三舅、四舅先后负伤。庞欣幼年时,身为军医的父亲跟随部队移防到新疆。从此,一家人分隔两地,一分就是十几年。
“因为舅舅们的牺牲奉献,也因为这些年对母亲和我的亏欠,父亲舍不得我去当兵。”
然而,父亲的“舍不得”,并没有挡住庞欣对军营的向往。舅舅们奋战沙场的战斗故事、父亲扎根边疆的岁岁年年,早已在他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如果大家都不当兵,谁来保家卫国?”
1989年,18岁的庞欣说服家人,离开家乡内蒙古乌兰察布,入伍来到新疆乌鲁木齐。当绿皮火车外的景色由黄土地变为戈壁滩,他终于来到梦寐以求的部队。在武警新疆总队某中队服役期间,庞欣不怕苦累努力训练,没多久就在战友中脱颖而出,入伍第一年被评为“优秀士兵”。
不久后,连队组织的一次“优秀士兵日”活动,庞欣记忆犹新。
“参加那次活动的都是连队里立功受奖的官兵。”志得意满的庞欣本以为自己将佩戴大红花接受战友们的祝贺,没想到指导员把他们带到营区附近一个老旧家属院。原来,“优秀士兵日”的活动主题,是参加社区义务劳动。
想起出发前战友们羡慕的眼神,庞欣有些泄气。“‘优秀士兵’可不是一个称号那么简单,它意味着更多的付出和责任。”指导员看出庞欣的心思,走到他面前说道。思忖着指导员的话,庞欣拿起抹布,默默向战友们跑去。
半天的义务劳动,换来“一身灰”,赢得的是社区居民的夸赞。当扎着鲜艳头巾的维吾尔族大妈送来解渴的开水、戴着小白帽的回族老大爷递上擦汗的毛巾,官兵们个个露出“大白牙”,庞欣也发自内心地笑起来。
回连队的路上,庞欣再次想起指导员的话。与战友们放声唱响《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他的内心更加敞亮:“优秀士兵,意味着更多的付出和责任。”
“警察爸爸”的付出
1993年退役后,庞欣放弃回家乡安置的机会,来到吐鲁番市鄯善县公安局,成为一名人民警察。
1999年底,庞欣从当地媒体一档名为“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节目中得知,鄯善县东巴扎回族乡的马香、马星姐弟,父母先后去世,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因为家境困难,姐弟俩面临辍学的困境。
节目中,姐弟俩对读书的渴望触动了庞欣的心。他与同是基层民警的妻子商量,决定每月省出一部分工资,供姐弟俩读书。
很快,马香和马星就读的学校收到2张署名为“一名警察”的汇款单。学校老师李燕回忆,起初他们以为是某位警察的一次爱心之举,没想到之后的每个月,“一名警察”的汇款单都如期而至。对这位“神秘”的警察,师生们充满崇敬与好奇。
6年后的一天,庞欣像往常一样到邮局办理汇款业务。接过他填写的汇款单,受学校委托寻找“一名警察”的邮局工作人员兴奋不已:“您是一直资助马香、马星的警察同志,我们终于找到您啦!”
庞欣义务助学的善举,就此“曝光”。此后,不喜张扬的庞欣一边叮嘱学校“帮他保密”,一边继续资助姐弟俩读书。工作之余,他常常抽出时间到姐弟俩家中,辅导他们学习。
“第一次见到‘警察爸爸’时,我读小学4年级。”如今在一家大型企业担任维修技师的马星告诉笔者,“警察爸爸”,是他和姐姐在多年寻找中,早已为庞欣取好的“名字”。
姐弟俩不知道的是,这些年,他们的“警察爸爸”还以同样的方式,资助过许多与他俩境遇相似的同龄人。1个月、2个月,1年、2年……一张张汇款单“飞”到52名各族孤儿和困难学生手中,为他们送去人世间的温暖。
“为什么帮助了那么多孩子,却不留下自己的名字?”笔者不禁问道。
“如果做了一点点好事就到处宣扬,那就失去所谓‘付出’的意义。”庞欣的回答,淡然而坚定。
多年前,庞欣曾因公负伤,需要长年服药。长期资助困难学生,有时也让他力不从心,“有好些年,每月给孩子们寄完钱,我就变成了‘月光族’。”尽管如此,他仍在妻子的支持下坚持捐资助学,守护一个个困难家庭,托起孩子们的明天,“我们的日子虽不宽裕,内心却很富足。”
“巴特尔”的承诺
进入9月,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维吾尔族大婶热西旦木·买提尼亚孜像往年一样,特意到自家大棚采摘了一大筐葡萄,准备给“巴特尔”送去。
庞欣是蒙古族,被他帮助过的人们总是热情地叫他“巴特尔”。在蒙古语里,“巴特尔”是英雄、好汉的意思。
热西旦木与庞欣结识于2004年。当时,庞欣刚刚调到鄯善县双水磨派出所,第一次入户走访就来到热西旦木家。
“那时,我丈夫因车祸去世没几年,两个女儿年龄还小,大女儿还患有听力障碍,日子真不知该如何过下去。”热西旦木回忆,到她家走访那天,从墙体斑驳的土坯房到简陋的羊圈,庞欣里里外外转了好几圈。详细了解热西旦木一家的情况后,庞欣不仅当即承诺资助她的两个女儿读书,回到单位还特意与县残联联系,为她的大女儿配备了助听器。
这些年,庞欣几次调动工作,但始终关心着热西旦木一家的生活。2007年,听说当地在农村开展土地承包制改革,还出台一系列惠民措施,庞欣一下子就想到没有稳定收入的热西旦木一家。在他的帮助下,热西旦木一家承包了5亩“连片儿、离家近”的葡萄地。如今,她们的日子如挂满枝头的葡萄一样甜美。
前往北京参加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发布仪式录制的前一天,庞欣买了一些肉和菜,专程来到他的汉族“妈妈”袁义珍家中。这天,是袁义珍的生日。老人在电话中说,想吃庞欣做的“拉条子”。
十几年前,庞欣偶然从在社区工作的战友口中得知,袁义珍独自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女儿和年迈的老母亲,日子很艰难。特意前去看望的庞欣,不住地安慰老人:“袁妈妈,您放心,从今往后,您的事就是我的事。”
搬进新房、领取低保金……这些年,庞欣答应帮助袁义珍的事,一件都没落下。每逢传统节日,他还不忘买上米面羊肉看望“袁妈妈”,而偶尔与自己的家人聚在一起吃顿饭,却“好像过年一样”。
从警29年来,庞欣先后悉心照顾8户维吾尔族、回族、汉族的困难老人家庭,为3位老人养老送终。
来源: 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从警29年,他悉心照顾8户困难家庭,为3位老人养老送终
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庞欣——
一颗“石榴籽”的初心
■赵健 马永红
图①:庞欣走访当地群众。图②:庞欣为困难群众送去生活用品。图③:庞欣近影。受访者供图 制图:扈 硕
鸣笛声响起,列车渐渐慢了下来。9月底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依旧热气腾腾。远处的火焰山仿佛一个好客的边关汉子,热情迎接着风尘仆仆的人们。
车厢里也热闹起来。嘈杂声中,鄯善县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教导员庞欣,小心搀扶着身边腿脚不便的维吾尔族老人,“阿姨,不着急,一会儿我帮您拿行李。”
庞欣刚从北京载誉而归。在前不久举行的2022年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发布仪式上,庞欣面对镜头吐露心声:“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一名人民警察,我会竭尽全力做好本职工作,以帮助他人、快乐自己为宗旨,尽己所能帮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
“新疆各民族同胞特别团结。在部队时,我们和少数民族官兵在工作训练中互帮互助,比亲兄弟还亲!”庞欣告诉笔者,退役后在新疆工作这些年,他看到各族群众的热情好客、善良淳朴,更觉得自己要当一颗“石榴籽”,紧紧地与各族群众“抱在一起”。
“优秀士兵”的责任
“起初,家里是不愿意我去当兵的。”谈起军旅经历,庞欣的这句开场白,让笔者有些意外。
70多年前,庞欣的4个舅舅相继奔赴抗美援朝战场,大舅、二舅为国捐躯,三舅、四舅先后负伤。庞欣幼年时,身为军医的父亲跟随部队移防到新疆。从此,一家人分隔两地,一分就是十几年。
“因为舅舅们的牺牲奉献,也因为这些年对母亲和我的亏欠,父亲舍不得我去当兵。”
然而,父亲的“舍不得”,并没有挡住庞欣对军营的向往。舅舅们奋战沙场的战斗故事、父亲扎根边疆的岁岁年年,早已在他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如果大家都不当兵,谁来保家卫国?”
1989年,18岁的庞欣说服家人,离开家乡内蒙古乌兰察布,入伍来到新疆乌鲁木齐。当绿皮火车外的景色由黄土地变为戈壁滩,他终于来到梦寐以求的部队。在武警新疆总队某中队服役期间,庞欣不怕苦累努力训练,没多久就在战友中脱颖而出,入伍第一年被评为“优秀士兵”。
不久后,连队组织的一次“优秀士兵日”活动,庞欣记忆犹新。
“参加那次活动的都是连队里立功受奖的官兵。”志得意满的庞欣本以为自己将佩戴大红花接受战友们的祝贺,没想到指导员把他们带到营区附近一个老旧家属院。原来,“优秀士兵日”的活动主题,是参加社区义务劳动。
想起出发前战友们羡慕的眼神,庞欣有些泄气。“‘优秀士兵’可不是一个称号那么简单,它意味着更多的付出和责任。”指导员看出庞欣的心思,走到他面前说道。思忖着指导员的话,庞欣拿起抹布,默默向战友们跑去。
半天的义务劳动,换来“一身灰”,赢得的是社区居民的夸赞。当扎着鲜艳头巾的维吾尔族大妈送来解渴的开水、戴着小白帽的回族老大爷递上擦汗的毛巾,官兵们个个露出“大白牙”,庞欣也发自内心地笑起来。
回连队的路上,庞欣再次想起指导员的话。与战友们放声唱响《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他的内心更加敞亮:“优秀士兵,意味着更多的付出和责任。”
“警察爸爸”的付出
1993年退役后,庞欣放弃回家乡安置的机会,来到吐鲁番市鄯善县公安局,成为一名人民警察。
1999年底,庞欣从当地媒体一档名为“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节目中得知,鄯善县东巴扎回族乡的马香、马星姐弟,父母先后去世,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因为家境困难,姐弟俩面临辍学的困境。
节目中,姐弟俩对读书的渴望触动了庞欣的心。他与同是基层民警的妻子商量,决定每月省出一部分工资,供姐弟俩读书。
很快,马香和马星就读的学校收到2张署名为“一名警察”的汇款单。学校老师李燕回忆,起初他们以为是某位警察的一次爱心之举,没想到之后的每个月,“一名警察”的汇款单都如期而至。对这位“神秘”的警察,师生们充满崇敬与好奇。
6年后的一天,庞欣像往常一样到邮局办理汇款业务。接过他填写的汇款单,受学校委托寻找“一名警察”的邮局工作人员兴奋不已:“您是一直资助马香、马星的警察同志,我们终于找到您啦!”
庞欣义务助学的善举,就此“曝光”。此后,不喜张扬的庞欣一边叮嘱学校“帮他保密”,一边继续资助姐弟俩读书。工作之余,他常常抽出时间到姐弟俩家中,辅导他们学习。
“第一次见到‘警察爸爸’时,我读小学4年级。”如今在一家大型企业担任维修技师的马星告诉笔者,“警察爸爸”,是他和姐姐在多年寻找中,早已为庞欣取好的“名字”。
姐弟俩不知道的是,这些年,他们的“警察爸爸”还以同样的方式,资助过许多与他俩境遇相似的同龄人。1个月、2个月,1年、2年……一张张汇款单“飞”到52名各族孤儿和困难学生手中,为他们送去人世间的温暖。
“为什么帮助了那么多孩子,却不留下自己的名字?”笔者不禁问道。
“如果做了一点点好事就到处宣扬,那就失去所谓‘付出’的意义。”庞欣的回答,淡然而坚定。
多年前,庞欣曾因公负伤,需要长年服药。长期资助困难学生,有时也让他力不从心,“有好些年,每月给孩子们寄完钱,我就变成了‘月光族’。”尽管如此,他仍在妻子的支持下坚持捐资助学,守护一个个困难家庭,托起孩子们的明天,“我们的日子虽不宽裕,内心却很富足。”
“巴特尔”的承诺
进入9月,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维吾尔族大婶热西旦木·买提尼亚孜像往年一样,特意到自家大棚采摘了一大筐葡萄,准备给“巴特尔”送去。
庞欣是蒙古族,被他帮助过的人们总是热情地叫他“巴特尔”。在蒙古语里,“巴特尔”是英雄、好汉的意思。
热西旦木与庞欣结识于2004年。当时,庞欣刚刚调到鄯善县双水磨派出所,第一次入户走访就来到热西旦木家。
“那时,我丈夫因车祸去世没几年,两个女儿年龄还小,大女儿还患有听力障碍,日子真不知该如何过下去。”热西旦木回忆,到她家走访那天,从墙体斑驳的土坯房到简陋的羊圈,庞欣里里外外转了好几圈。详细了解热西旦木一家的情况后,庞欣不仅当即承诺资助她的两个女儿读书,回到单位还特意与县残联联系,为她的大女儿配备了助听器。
这些年,庞欣几次调动工作,但始终关心着热西旦木一家的生活。2007年,听说当地在农村开展土地承包制改革,还出台一系列惠民措施,庞欣一下子就想到没有稳定收入的热西旦木一家。在他的帮助下,热西旦木一家承包了5亩“连片儿、离家近”的葡萄地。如今,她们的日子如挂满枝头的葡萄一样甜美。
前往北京参加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发布仪式录制的前一天,庞欣买了一些肉和菜,专程来到他的汉族“妈妈”袁义珍家中。这天,是袁义珍的生日。老人在电话中说,想吃庞欣做的“拉条子”。
十几年前,庞欣偶然从在社区工作的战友口中得知,袁义珍独自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女儿和年迈的老母亲,日子很艰难。特意前去看望的庞欣,不住地安慰老人:“袁妈妈,您放心,从今往后,您的事就是我的事。”
搬进新房、领取低保金……这些年,庞欣答应帮助袁义珍的事,一件都没落下。每逢传统节日,他还不忘买上米面羊肉看望“袁妈妈”,而偶尔与自己的家人聚在一起吃顿饭,却“好像过年一样”。
从警29年来,庞欣先后悉心照顾8户维吾尔族、回族、汉族的困难老人家庭,为3位老人养老送终。
来源: 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事发八大关,2岁幼童险些丧命,青岛好人上演教科书式急救
日前,
八大关景区上演了一幕
紧张的生死急救。
一名2岁幼童被馒头卡喉,
险些丧命,
在这危急时刻,
山东省慢性病医院(原山东青岛疗养院)
后勤工作人员荆超
果断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
和同事配合,
成功救回男童。
“不好,肯定出事了!”看到墙外抱着幼儿慌张疾奔的游客夫妻,正在黄海路8号院区巡检的山东省慢性病医院(原山东青岛疗养院)后勤工作人员荆超心想。没有犹豫,他立刻翻墙过去。
原来孩子被馒头噎住了喉咙,夫妻二人想带孩子到太平角一路2号山东省慢性病医院体检中心、康保中心求救。这时孩子脸部已出现青紫,到那里至少需要2分钟,荆超深知时间就是生命,尽管他并非医务工作者,但他经常接受医院的全员急救培训,学过海姆立克急救法,他立刻用双手环住孩子肚脐以上位置,快速用力向后上方冲击,一下、两下……几次冲击过后,异物从孩子喉咙里喷了出来。
闻讯赶来的医院职工诸葛绪奎呼叫医院医护人员并拨打了120。医院胡波和纪津津两位医护人员对孩子进行了全面检查,确认孩子已脱离危险。赶来的120救护车将孩子送至医院进行后期观察治疗。孩子的家人对医院职工伸手相助万分感激。
照片左起:诸葛绪奎、荆超、胡波。
事后,荆超等人并未宣扬。直到近日,他们救人的事才在医院传播开来。荆超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很庆幸能把孩子及时救回来!幸亏我参加过医院的全员急救培训,要不然关键时刻我也帮不上忙。”
据悉,山东省慢性病医院持续性开展全员急救培训工作,除了医务工作者外,后勤工作人员、餐厅员工等职工均掌握急救基本知识和技能,实现全员懂急救、人人会急救。
海姆立克急救法怎么操作?
赶紧学起来!
↓↓↓
△图源:人民日报
为好心人点赞~
同时牢记急救知识,
关键时刻可以救命!
记者|郭菁荔 综合自观海新闻客户端、@人民日报
来源: 青岛日报
89岁老父亲忘记儿子去世,每天在村里找儿子,村民用善意谎言劝其回家
转自九派新闻
10月18日,河北张家口的张女士发布视频表示,哥哥去世两个月后,89岁的父亲突然忘记了儿子去世的事实,每天在村里找儿子,村民不约而同地用善意谎言劝父亲回家。
视频中,父亲拄着拐杖,一边走,一边喊儿子的小名,旁边的村民说:“他开着车县城的家了,您快回去吧。”
村民劝老先生回家。受访者供图。
劝老先生回家的村民。受访者供图。
10月20日,九派新闻联系到了张女士。她表示,父亲名叫张仁,今年89岁,自己48岁,有8个姐姐,1个哥哥,“我哥排行老七,去世时55岁。我爸一直很偏爱这个独子。”
“我哥之前跟父母一起生活了两三年,在村里做木工,也打一些零工,嫂子在张北县城住。那时,一到吃饭的点,爸爸就去叫他回家吃饭,有时也会给他送工具去。”
今年正月十五,张女士的哥哥出车祸去世了。老两口一宿一宿地哭,老父亲的身体也日益虚弱,他们都担心父亲熬不下去了。
“两个月后的一天,我爸说要给我哥送臊子去,我妈问他在哪儿呢,我爸说就在后面呢。我们才发现他把我哥去世的事给忘了,想着忘了也好,至少他不会一直惦记这件伤心事了。”张女士说,父亲暂时没有去看医生,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从那天起,一到饭点,我爸就去找我哥,有时又说去给我哥送工具,后来还去找我四叔,但四叔已经去世七八年了。因为怕说实话又刺激他,我们都哄他说哥哥外出打工了。”张女士说,她目前在外地,距离父亲的住处较近的5个姐姐平时会轮流照顾他。
冬天,父亲拄着拐要给儿子送工具。受访者供图。
老先生在辨认前面的村民是不是儿子。受访者供图。
没想到的是,附近的村民们知道他们家的事情后,也帮着哄这位老父亲,没有一个人去刺激他。
村民们遇见这位老父亲找儿子回家吃饭,就跟他说,他儿子去北京打工了,打工的地方管饭,又说儿子回张北县城的家了,让他赶紧回家。
“有时他们看父亲走远了,还会把他带回家。现在大家形成习惯了,万一顾不上就给我姐打电话,告诉我姐去哪儿找他。”
曾经,村里的一个外村人不知道这位老父亲的情况,看他一直找儿子,觉得可怜,跟他说儿子已经去世了。“我爸回家就急了,问我哥到底怎么了,我们赶紧把这事瞒过去,第二天他又忘了。所以跟他说了实话也没用。”她说。
张女士说,村民们之所以会帮着照看老父亲,是因为父亲和哥哥的人缘特别好。父亲是个老木匠,经常帮村里人干活,有时给人家修农具修玻璃都不收钱。哥哥是个手艺人,也是木工,会帮人盖房子。“他们俩在村民心里都是善良的人,我哥去世时,好多村民都哭了。”
前段时间,张女士在家待了半个月,好几次看到村民劝父亲回家的情景,心里很温暖,“他们都是善良的人。”
现在,她的母亲88岁,也操心父亲,在他面前得装出坚强的样子,忍不住了,就背地里大哭一场。
“父亲忘记这些事也好,怕他想起来之后伤心过度,身体熬不住。就这么傻乎乎地活着吧,至少我们还有父亲。”她哽咽着说道。
来源: 潇湘晨报
一个回合就被打趴下了!哪来的勇气帮粉丝过法宝任务?
目标打10万张宝图的第58天,今天打了8张宝图,总体进度272张。
看着背包里有一颗炼妖石,我就去问了梦幻精灵,梦幻精灵告诉我,消耗一只召唤兽,有几率炼化出天眼珠、三眼天珠、九眼天珠。反正之前抓的月影仙,还剩一只放在仓库里,我就拿出来试试,花了37点体力和4万多两银子,炼化出了一个天眼珠,好像亏了咦!
回家打理牧场的时候,系统提示我,因为牧场长期没有别的动物来游玩,孔雀寿命减一天,我立马去瞧了一眼,果然,还提前产出了呢,我在想,是不是因为我忘记把成年的动物登记了,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我立马就去登记了!
回帮派点防御修炼,花了32万两储备金,才升了半级,看来点修炼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啊。自从上次跑商之后,到现在还没空刷帮贡,我记得粉丝建议我,去刷青龙比较划算,不止有帮贡,一轮有10万两银子呢,于是,我就在帮派里找了半天,终于找到了青龙堂总管,无论我怎么点击,都跟我说,帮派没有内政啊!难道是我找错地方了?
又想起粉丝跟我讲的,刷厢房可以得五宝,既然刷不了青龙就刷厢房吧。刷了几次之后,玄武堂总管给我派了法宝任务,恰巧云间小哥哥让我帮他过法宝任务,我就寻思着,那就一起过了吧,材料一是猜拳,材料二居然跟我要鬼谷子,感觉不划算,我就打算取消了!
其实,对于帮他过法宝任务这件事,我心里是没底的,我觉得我大概率会阵亡!第一个回合,我就用了横扫千军,现在不扫的话,待会就没有那么多的血量可以扫了,果不其然,对面打了我三拳,我丝血了,好在最后一拳,队友帮我挡了,不然我就趴下了,我也不知道他用了什么技能,这么牛掰,既能打对面,还能保护我!
第二个回合,我给自己用了药,结果药还没用出去,我就趴下了。接下来,我的宠物也被踢飞了,队友把我拉起来之后,我就把我的凤凰召唤出来,虽然它没伤害,但是它血量厚啊!好在,我一脚把对面踢飞了,成功拿下内丹任务。
对于押镖去狮驼岭的路线,粉丝给我推荐了一条更近的路,长安驿站传送大唐国境,再经过赤水洲、女魃墓、东海湾等,最后再到狮驼岭。既然这样更近的话,下次跑商,我就可以从赤水洲过了,不用回长安,再去江南野外了,我又学到了!
今天40次打图,出了8张图,被我取出来摆摊卖掉了,咱们明天再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