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软件问答

荣誉勋章之突出重围(印度军神1人干掉巴铁8辆坦克 中国紧急援助500辆59坦克)

导读荣誉勋章之突出重围文章列表:1、印度军神1人干掉巴铁8辆坦克 中国紧急援助500辆59坦克2、金日成访华,被少将王明贵搂脖子,周恩来批评道:他现在是领导人3、历史另一面插羽破天骄

荣誉勋章之突出重围文章列表:

荣誉勋章之突出重围(印度军神1人干掉巴铁8辆坦克 中国紧急援助500辆59坦克)

印度军神1人干掉巴铁8辆坦克 中国紧急援助500辆59坦克

图为印度的最高军事荣誉勋章“Param Vir Chakra”,该勋章颁发的条件极为苛刻,只授予那些“最罕见的、超越自身职责的、突破极限的勇敢行为”,从印度1947年建国以来,只授予过21个人,其中大部分都是死后追授的。获得该勋章的印度军人荣誉地位极高,通常被视为“军神”被顶礼膜拜。

在某种意义上,“Param Vir Chakra”类似于中国的“特级战斗英雄”,但是后者虽然珍惜难得,但在解放初期评选时也有78人获得了该荣誉,包括我们耳熟能详的英雄人物黄继光、杨根思等人。相比之下,印度的“军神”也毫不含糊,凡是获得最高荣誉勋章的军人都曾有过难以置信的“超人”事迹。

我们知道,印度的宿敌是巴基斯坦,两国自从被英国人分裂之后,就成为了不共戴天的仇人,多次爆发激烈战争。在1965年的第二次印巴战争中,两国在上千公里的边境线上大打出手,爆发了无数次你死我活的战斗。

与我们想象中的不堪一击不同的是,印度军队还是很能打的,只是在解放军面前吃了大亏。印度士兵曾参加过二战的众多战役,被英美评价为“坚毅勇敢”的模范军队。面对巴基斯坦军队,应当说,印度军队尤其是陆军还是展现出了英勇顽强的品质。

印度士兵阿卜杜勒-哈米德就是代表人物,1933年,他出生于一个普通的贫苦家庭,1954年加入印度军队服役后,哈米德表现优异,在1962年中印战争时,哈米德所在的部队参与了抵抗中国军队的战斗,虽然最后被解放军击溃,但是哈米德和他的战友却在被包围和切断后路的情况下突出重围,靠步行逃进了不丹境内,在解放军的打击下逃得性命。

在第二次印巴战争爆发时,哈米德已经是印度第四掷弹兵营的司务长,在战争初期,巴基斯坦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出动大批坦克战机对印度军队进行打击。1965年9月10日,巴基斯坦一个营的M-48“巴顿”坦克袭击了哈米德所在的部队,在猛烈的炮火覆盖下,印度士兵被打懵了,不到1个小时时间,巴基斯坦军队已经渗透了印军防线,形势十分严峻。

印度战史写道,这时哈米德站了出来,在混战之中,哈米德发现6辆巴军坦克向其冲来,他毫不犹豫的跳上了一辆反坦克吉普车,车上安装了一门106毫米无坐力反坦克炮,作为曾在反坦克部队服役5年的老手,哈米德决定用他的经验和无畏来拯救他的战友。

他先是将吉普车隐藏在巴军的视线之外,在枪林弹雨之中准确击中了两辆巴军坦克,据称另外4辆巴军坦克的成员摸不清印军的底细,竟然弃车而逃,在当天随后的战斗中,哈米德又干掉了两辆坦克,其中一辆坦克的指挥官在被击毁前甚至还向乔装打扮的哈米德询问方向。在第二天,哈米德的表演再次开始,印度战史称,巴基斯坦坦克部队继续发动猛攻,见来势不妙,哈米德驾驶着吉普车迂回到了印度军队侧翼,连续击中了三辆巴基斯坦坦克,为本方防御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印度战史称,吃了大亏的巴基斯坦军队到这时才发现了哈米德的计策,于是出兵包围了哈米德的吉普车,在绝境之时,哈米德命令其部下下车撤退,自己却留在车上与巴军继续周旋,最终,在击毁了第8辆巴军坦克后,哈米德也被巴军击中身亡。

印方称,至此一役,巴基斯坦M-48“巴顿”坦克的名声一落千丈,在印军的反击下节节败退,巴军大批坦克火炮等重火力装备损失殆尽,眼看就要被印度军队长驱直入。在最后关头,巴基斯坦向中国发出了紧急求援,要求中国提供武器援助,中国方面先后调集了约500辆最新型的59式坦克支援巴军,巴基斯坦这才稳住了战线,撑到了最终的停火。

金日成访华,被少将王明贵搂脖子,周恩来批评道:他现在是领导人

王明贵少将

文 | 九鼎鉴史

编辑 |九鼎鉴史

中朝友谊万岁!中朝友谊长存!

自上个世纪开始,我国就与朝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早在日本入侵我国东北地区的时候,朝鲜许多有志青年便赶赴东北,帮助东北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而我国也没有忘记朝鲜人民的帮助。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我国果断出兵,帮助朝鲜人民赶走了美帝国主义。从此,两国便经常互通访问。

然而在50年代末的一次访问中,金日成作为朝鲜最高领导人,在周总理的陪同下,检阅了我军仪仗队,就在结束迎接仪式后,一个身影突然冒了出来,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把搂住了金日成的脖子 并说道:“老金啊!你怎么回来了?”金日成一开始也被吓了一跳,结果定睛一看,搂他的不是别人 而是他在抗联时期的老战友——王明贵少将!

金日成周恩来

周总理看到这一幕,严厉批评了王明贵 说道:“金首相已经不是曾经那个抗联营长了,现在是朝鲜最领导人,你这样冒失不好。”但金日成却没有把这放在心上,之后回到朝鲜,还给王明贵送去了不少东西。

那么 王明贵到底是什么人物,在这么重大的场合竟敢如此性情。

王明贵少将

一、东北抗联名将,令日军闻风丧胆

王明贵1910年出生于吉林磐石县,日军还没占领东北时,他是一位采矿工人。

后来矿场被日本霸占,王明贵便随护矿队退入了深山。1934年,王明贵参加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汤原游击队”至此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抗联战士。

当年在东北抗联的队伍中 名将云集,赵尚志、周保中、杨靖宇无一不让日军心惊胆战,王明贵则凭借出其不意的打法,让日军闻风丧胆,成为了有名的“游击英雄。”日军还给王明贵取了一个绰号叫“狞猛”大致意思就是向猛犸象一样凶猛。

日军还曾在书中记载当年对王明贵的恐惧:

“冬天的大兴安岭,日军将士敢和西伯利亚寒风以及恶狼搏斗,但他们却害怕大东亚战争。为扰乱我方经济,当地出没的“匪贼”王明贵横行,有他们的存在,冬天的荒山恐怖感倍增,日本工作人员都十分紧张。”

由此可以看出,王明贵潜伏在雪林之中,他就像飘忽不定的幽灵,随时都准备打击日本驻军。原海伦县参事——北里也曾在《啊,满洲》一书中这样记载:“到战争结束的时候,残存的“共匪”只有汤旺河的王明贵等少数,但他们都是东北抗联的佼佼者,他们的游击战术让日军晕头转向。”

抗联战士

王明贵不仅作战勇猛,而且还非常聪明,战斗悟性在当时队中也是最高的,凭借自己的这些优势,年仅28岁的王明贵便已经升任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第三师代理师长。王明贵还曾被组织安排到东北抗日联军政治军事学校培训,在学习期间,他学习到了毛主席的巧妙战法——游击战术。至此他便意识到,虽然我军在武器装备上不如日军,但只要能坚持到战斗结束,哪怕消灭一个鬼子,甚至消耗一枚子弹,都是对日军的打击。如果把这些点点滴滴汇聚到一起,那将会对全国抗战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

为此,王明贵还发明了“小群游击战,”一般情况下以两百人左右为单位,给予敌人连续不断的小规模袭扰。

其实 日本之所以侵华是为了支援太平洋战场,东北丰富的物资能成为日军的生产基地,但王明贵的战法总是让日军不偿所愿。他率领部队到处破坏日本铁路,以及各个生产加工厂,这导致大批资源运送不出去,气得日本人直跺脚。

对于王明贵袭扰日军生产工厂,日本文献中也曾有这样的描述:“夜晚到来的时候,部队中的机枪手要做好全程戒备,宿舍里的人要把手枪藏在枕头下,军营外围是加强的防御土墙。上面有无数枪眼,无论昼夜,部队(日军)都会像马上开战一样备战。”可见日军当时是多么的忌惮王明贵。

而在王明贵参与的众多战役中,最让他难以忘记的便是 智取克山一战。

东北抗联还有一部分女战士

二、王明贵成名之战——奇袭克山

克山县是当年日军重兵把守的要塞,城内共有日伪军一千多人,城外还有一条八尺深、八尺宽的护城战壕。可谓是守备极其森严,当时克山县也被称为“铁打的满洲国,模范的克山县。”从武器装备和兵力上看,我军不能硬攻 只能智取。抗联三支队在得知城内的消息后,迅速作出了部署,在经过周密的分析研究后,东北抗联决定在九月下旬发动攻势。

1940年9月21号,三支队队长王明贵,向三路军政委汇报了作战计划。此后 九支队队长边凤祥决定加入战斗,共同攻打克山县。

9月22号傍晚,三支队和九支队一共2000多人直奔克山,经过几天的夜间行军,

25日天蒙蒙亮,三支队和九支队便来到克山附近的隐蔽点,做好战斗准备。为了防止城内敌情变动,王明贵派人又到城里做侦查。

一直到晚上天黑,侦查员都没有告知敌情有变化,城外的三支队和九支队立即下令准备向克山县进军,就这样 部队趁黑发动了攻势。尽管夜路不好走,但战士们个个热血沸腾 杀敌心切。在到达克山县城边时,所有官兵都换上了伪军服装,并且拿着伪军的旗帜,排好队列整齐划一地进入了克山县城内。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克山县的守军竟然没有认出来东北抗联,他们一直以为是某部派来的增援部队。

进入城内后,两只部队很快便分头行动,各自寻找自己的进攻目标。

九支队队长边凤祥率领部队很快逼近了伪军营地,驻守在大门口的一名哨兵注意到了九支队,但由于天太黑,正当他定睛看向九支队的时候,我军两位侦察兵已经扑到了他面前,并抓住了哨兵的枪口,拔出枪就顶着哨兵说:“别动,我们是抗日联军,想活命就把枪放下!”哨兵还没弄清楚情况,就被我军制服。

制服哨兵后,边凤祥朝后边的部队手一挥,大部队迅速冲进了伪军军部,由于已经是深夜,伪军很多都已经就寝,九支队杀进各个营房,顺利控制了伪军。在一枪未发的情况下,九支队将所有伪军收为俘虏,同时 边凤祥命令将士打开军械库,能搬走的武器全部搬走,搬不走的武器就地销毁。

几乎是同一时间,三支队八大队冲向克山县中央炮台,顺利击溃敌人并俘虏敌军20多名随后他们占领炮台 架起机枪,做好了阻击敌人援军的准备。

另一路,三支队队长王明贵,率领七大队冲进了克山县公署,然而县公署后院是警察学校,王明贵和战士刚冲进去,里面便飞出了一颗颗子弹,王明贵立即反击,手榴弹不停的往学校里扔,敌人被炸的鬼哭狼嚎,但不幸的是,我军一位司务长不幸中弹光荣牺牲,这激起了战士们的仇恨,紧接着就是各种武器朝对面开火,敌人眼看就要抵挡不住,便不得不向后方撤退。在我军追击过程中,许多伪军都中弹身亡,其中还有克山县的日本警长——依田准。此次战斗仅用了二十多分钟,王明贵便占领了县公署。

之后 王明贵又攻占了县公署旁的监狱,并释放了里面的犯人,他大声朝犯人喊道:“我们是东北抗联,攻占了克山县,你们可以走了,但如果想加入部队打鬼子也可以留下!”就这么一句话,许多犯人都领取了武器,加入了王明贵的部队。

此时 日本援军也赶到克山县,他们头戴钢盔 全副武装,然而 此时我军早已架好机枪准备迎击。在日本援军距离军部40米处时,机枪班长于德发 一声令下,战士们火力全开,顷刻间 火光四起,子弹犹如大雨一般倾泻到敌人身上,日军死得 伤的伤 毫无还手之力。

最终 这次奇袭克山县的战役,前后用时不到两小时,就以胜利告终。我军缴获日军汽车一辆、迫击炮四门、步枪近百支。

这一战 震惊了日伪军当局,也成为了王明贵军旅生涯的代表一战。

三、库楚河战役

克山县一战后,日本当局非常震惊,他们没想到武器装备这么落后的联军,能攻下重兵把守的克山县,于是便派出了更多部队剿灭王明贵部。

但王明贵这个时候身在苏联,而且成为了第三教导营营长,身在苏联的期间,王明贵结识了同为抗联的金日成。虽然金日成是朝鲜人,但他却已经在我国东北奋战了20年,也是一位响当当的英雄人物,此时的金日成是第一教导营营长。此后在一段时间的相处过程中,王明贵和金日成结下了深厚战友情谊,虽然两人不是一国人,但他们却抱有同样的志向。

1941年下半年,王明贵再次带领第三支队,到大兴安岭进行抗日活动,期间端掉了日伪军的一处金矿。这让日军更是上火,他们随即派出 铃木喜一的讨伐队,这支讨伐队来头可不小。这是日军准备用于对付东北抗联的秘密部队,部队成员由鄂伦春猎人组成。

鄂伦春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他们是一个游牧民族,擅长骑马射箭,并且枪法非常准,而且熟悉东北的大部分地形,也有消息说,鄂伦春猎人可以身穿白色大衣趴在雪地几个小时,就为抓到自己的猎物。这一战 可以说是对王明贵的一次考验。

鄂伦春族人

1942年2月,大雪刚刚停下。王明贵率领三支队来到“老余庆沟”密林进行休整,但让王明贵没有想到的是,即使大雪覆盖了自己行军的脚步,这支由鄂伦春猎人组成的部队依然找到了自己的行踪,并且提前设下了埋伏。

在精准的枪法和提前被埋伏的情况下,这一战三支队打得很窝囊,全队共牺牲了20多名战士。此后经过商议,王明贵决定派人把伤员送到苏联治疗,主力部队则回嫩江平原打游击。

日军之后通过某种手段得知了三支队的行进路线,他们立刻把讨伐队送去大兴安岭,并在库楚河设下埋伏。

由于不知日军的动向,再加上连夜赶路,王明贵的部队刚到达大兴安岭南侧准备休整,一位哨兵便被射倒在地。王明贵意识到身中埋伏,立刻组织反击,但日军早已占据了东南西三面的高地,三支队被夹在了中间洼地里。

为了冲出讨伐队的包围圈,王明贵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抢占山头,看到三支队发起冲锋,讨伐队也知道了王明贵的意图,于是便以更加猛烈的火力还击,这让三支队举步维艰。

其中一位战士被子弹击中了右手动脉,当场血流不止,最后还是王明贵凭借自己的经验止住了血。

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王明贵硬是咬牙坚持,战斗持续了一天一夜,最终130人的队伍只剩下了25人,其中还有11名伤员。.

纪念碑

三支队突出重围后,在他们前方是另一只讨伐队——锹田讨伐队。队伍行至江边,三支队的战士们已经累得喘不过气,但他们依然没有掉以轻心。不久后 远处传来了猎狗叫声,原来 锹田讨伐队已经朝三支队包围了过来。发现抗联后,讨伐队立刻开枪,王明贵迅速让大家寻找掩体。

之后 通过观察,王明贵发现这支讨伐队用的都是步枪,于是他决定赌一把 让所有战士冲锋,杀对面一个回马枪。面对突如其来的冲锋,讨伐队显然没有做好准备,他们的队形被冲散,三支队占领了上风,很快 锹田讨伐队便被击退。

至此 苦楚河之战也落下帷幕,王明贵的队伍只活下来了十余人,其他战士永远留在了这里。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

抗日胜利后,王明贵又担任东北解放军骑兵师师长,此后参加了多场解放战争。

新中国成立后 王明贵担任黑龙江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授衔仪式中被授予少将军衔。并荣获多项荣誉勋章。

其实 在金日成访华那天,王明贵并不了解外交礼仪,当看到这位昔日的战友时,内心激动无比,所以他才会情不自禁的上前搂着金日成肩膀说出那句话。

历史另一面插羽破天骄—美国海军陆战队地狱火山谷之战3

「历史另一面」插羽破天骄—美国海军陆战队地狱火山谷之战(1)

「历史另一面」插羽破天骄—美国海军陆战队地狱火山谷之战(2)

德赖斯代尔中校和西特尔上尉锁在坦克里,伴随着电流和干扰的声音,无线电台里传来了史密斯将军坚定的声音:"不惜一切代价继续前进"。

面对潜在的失败命运和志愿军的防线,德赖斯代尔通过无线电询问史密斯,增援部队是继续向北还是撤退到古土里。史密斯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正在“E医疗站”探望伤员,这是海军陆战队在下碣隅里建立的两个急救站之一。史密斯在心理迅速权衡了利弊,他很清楚,如果没有援兵的话,下碣隅里很快就守不住了,而这个地方是整个战役胜负的关键,也是整个海军陆战队第1师存亡的关键。

在战斗的喧嚣中,在中国人机枪流弹的呼啸声中,西特尔听得很清楚,他对德赖斯代尔点了点头,后者用宜人的英国口音回应史密斯:“很好,那咱们就让他们看看我们的本领吧”。

德赖斯代尔特遣队重新开始了向北的危险旅途,当他们抵达古土里和下碣隅里中间的位置时,坦克的燃料快要耗尽了,整个车队在一条大约1英里的山谷里停了下来。山谷里满是积雪,道路右侧是林木稀疏的山丘,山坡非常陡峭。在这里一条干涸的河床与几百码外的长津江蜿蜒平行延伸。薄薄的雪壳覆盖着山丘,让士兵们想起了陆战队在加州彭德尔顿营周围的山丘。特遣队停在河床边开始加油。士兵们纷纷下车,为坦克提供掩护,对志愿军展开反击。

在给坦克加完油之后,德赖斯代尔再次命令车队前进。不到半小时后,增援部队经历了任务中的一次重大变故。正如之前发生过的那样,1发迫击炮弹把1辆卡车变成了一堆燃烧的橡胶、肉体和金属。然而,这一次的爆炸造成了重大影响,德赖斯代尔和西特尔这个时候并不知道,整个增援部队已经被一分为二。

中国人用起火的卡车作为路障,用轻武器和迫击炮向车队开火。由于坦克没有穿插布置在队伍中,所以只有车队前部能够有无线电联系,德赖斯代尔没有意识到车队中后部分被中国人给包围了,由于步兵分队和师部勤杂人员混在一起,部队的建制基本上被打乱了。

尽管战场一片混乱,不过仍然有一批步兵能够跟随坦克前进,包括G连和突击队的四分之三。除此之外,61名突击队员,第31团B连大部和几乎所有师部勤杂人员都被隔在后边,不得不为生存而战。被志愿军包围的美英部队分成一大股和三小股,只能等着被中国人各个击破。为了纪念后来发生的一边倒的战斗,这个地方被德赖斯代尔称为 "地狱火山谷"。

就在被包围的部队被中国人咬住的时候,西特尔、德赖斯代尔以第1坦克团的D连为先导,G连和英军突击队紧随其后。在丧失通讯的情况下,他们并不知道车队其他部分发生的悲剧。然而,当黄昏降临时,G连本身也落进了地狱,在嘹亮的哨子和军号声中,志愿军发起了攻击,照明弹照亮了薄暮。

祖洛后来回忆说:“我当时非常愤怒,简直他妈气炸了,我不能眼睁睁看着部下被打死,作为他们的军士长,我必须做点什么”

他很快得到了机会,一挺12.7毫米机枪的机枪手被打倒之后,祖洛马上替补上来,他拉回弹带,清掉被卡住的弹壳,然后朝弗兰克·博夫大喊:"小白脸快他妈给我找点子弹!" 祖洛稍微瞥了一眼,发现周围都是中国人。

在拿到几箱子弹之后,这个魁梧的意大利后裔拉开枪栓,把子弹顶进枪膛,调整了一下枪口,开始射击,子弹像镰刀一样收割志愿军士兵。

鲍勃·卡马里洛回忆“当时感觉我们当面的中国人就好像是一支大军,他们人太多了,祖洛打倒了冲在最前边的一批”。美军机枪以500发每分钟的射速喷吐火舌。有些士兵被机枪子弹拦腰打断,人体残肢漫天乱飞。经过一个小时的战斗,祖洛敲响的“死亡鼓点”击退了中国人的进攻。

子弹到处乱飞,而博夫则非常勇敢的在车队前后跑来跑去“给我.50子弹!”祖洛后来回忆:“他是个很勇敢的人,到处去找子弹”。

祖洛试图让部队聚拢起来,博夫则不顾危险为他提供子弹。机枪向枪口闪光处射击,士兵们则跟随着曳光弹的方向射击,场面十分壮观。可悲的是,在混战中,1名海军陆战士兵被D连坦克轧死了。

突然,一等兵威廉·鲍(William Baugh)大喊:“手榴弹!”

手榴弹落在一辆卡车后边,当时这些人正在下车,作为G连的火箭筒手,鲍必须在一瞬间做出决定:要么把手榴弹扔回卡车外,要么扑到手榴弹上,用自己的身体保护驾驶室里的人。鲍英勇地扑了上去,用手和胸膛扑向手榴弹,吸收了手榴弹爆炸的冲击力。几分钟后,这位来自肯塔基州的20岁士兵因为重伤死在战友的怀里。他因为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而被追授荣誉勋章。

威廉·鲍

就在鲍阵亡之后不久,西特尔上尉的吉普车就被中国人的机枪打成了奶酪,他调侃道:“我真的很怀念那辆吉普车,车上有军大衣和一盒全新的雪茄,我把它们都丢了,我现在更想念那盒雪茄”。

卡洛回忆:“当卡车经过的时候,车放慢了速度,我跳上了跳板。接着又被敌军的火力拦住,上去下来,下去上来,反复几次,就这么单调地继续下去”

汤姆·鲍尔斯回忆,在一次停车的时候,他跳下卡车滚进路边的一道沟里,他向右扫了一眼,赶紧喊“上车”,因为鲍尔斯余光一扫朦朦胧胧的发现有个身影是没穿美国军服的。公路上的美军士兵大喊:“那是个中国佬,中国佬”。随即一阵子弹将这个孤身一人的志愿军士兵打倒。

"我们周围到处都是中国人”。迪克·霍克(Dick Hock)回忆说:"我们换了好几次卡车,周围一片混乱。”

当车队经过一个铁路堤坝时,"一切都乱套了"。戴尔·麦肯纳(Dale McKenna)回忆说,当时一片枪林弹雨。

“我们两边是机枪的火网,这绝对是有准备的伏击!战斗如此激烈,子弹到处乱飞,我们唯一能够采取的掩护措施就是紧紧趴在卡车车斗里。我趴在那,根本看不到外头的情况,只能看到我们前进的方向”

在遭到伏击的时候,西特尔上尉不慌不忙地指挥部下。

"都给我从卡车上下来!"

"所有人面朝外!"

西特尔好像有个盾牌护体一样,子弹都绕着他走,他从容地跑到车队前边找到了德赖斯代尔。西特尔看到德赖斯代尔胳膊上有斑斑血迹,后者说:“我负伤了,现在由你负责指挥”。西特尔回答:“明白,我现在就去找坦克,然后咱们马上离开这”。

西特尔命令所有人回到车上去,这个坚定的指挥官命令:“尸体和伤员也要回到车上,我们不能留下哪怕一个人”。

鲍尔斯记得有1挺机枪直接向车队开火:"1辆满载人员的卡车被什么东西击中。它突然起火,我当时看到火光中有人站了起来,卡车从公路上跌入峡谷,真的非常可怕。"

这辆燃烧的卡车摔进峡谷前的一瞬间,欧拉斯-爱德华兹(Orace Edwards)从卡车后边跳了出来。在几乎悬空的情况下,起火的两吨半卡车和和爱德华兹一起从悬崖上翻了下来。"爱德华兹说:"我担心卡车在山坡上翻滚的时候会压到我。

这辆燃烧的卡车甩进一条冰冷的河流。爱德华兹冲出冰面。他后来回忆"我穿了4层衣服,外加1件风衣。我想可能是因为穿得厚,所以才保住了命。" 在水渍和冰水中,这位步枪手奋力冲出冰河。爱德华兹说"我的衣服和全身都结冰了。我想站起来,但是腿根本支撑不住"。

爱德华兹爬出来的第一件事是找自己的步枪,却发现枪已经成了两半。曳光弹在天际线上划出一道道弧线,公路上仍然在交火。爱德华兹的靴子里灌满了水,和衣服一样也被冻住了。当爱德华兹试图独自爬回山路时,"除了曳光弹偶尔发出光亮外,周围一片漆黑"。燃烧的卡车照亮了夜空,有两个人影在雪地上嘎吱嘎吱地走向爱德华兹。

爱德华兹当时以为自己肯定是被俘了,因为周围到处都是中国人。“结果其中有个人说‘带一副担架过来,这又有一个’。说出来你可能都不信,我当时真的是松了口气。他们给我打了一针吗啡,然后把我绑在担架上,先把我抬到了山脚下。等我们回到公路上的时候,他们把我固定在一辆卡车的引擎盖上。我记得当时我抬起头,看到曳光弹从身旁掠过,对自己说,我恐怕从这里出不去了”。

在爱德华兹受伤的时候,G连仍然和之前一样,走走停停蹒跚前进,德赖斯代尔特遣队现在前进到距离下碣隅里只有几百码的地方,又有两三辆汽车被炸成了碎片。志愿军士兵把爆破筒塞进了一辆坦克的履带下边,使其失去了战斗力,坦克兵只能弃车逃跑。这个时候雪停了,不过美国人要承受一场奇怪的火雨。为了阻击装甲车辆,志愿军士兵把一捆捆点燃的干草扔到潘兴坦克上,不过坐在坦克上的步兵用脚把这些干草都踢了下去。

天色暗了,汽车又不敢开车灯,稍有不慎就会侧翻。鲍尔斯坐在卡车的前盖给司机指路。"我们走吧,我们走吧!"G连挤过路障,与坦克一起在车队的最前边。

祖洛回忆说"通过最后一个路障之后,我看到了一顶帐篷,还有机场的灯光,"这时候他仍然牢牢握着车上的12.7毫米机枪。

哈布拉也回忆道:"能看到机场的灯光,它们仍然是正常的。这是我在世界上见过的最美丽的风景之一。"

有几个人从帐篷里走出来,穿着海军陆战队的制服,向车队走来。祖洛问西特尔:"上尉,我们下一步怎么行动?"

可就在这时,突然从帐篷里飞出了子弹,一发子弹击中了侧面,在祖洛身上留下了柚子那么大的伤口,血液像喷泉一样涌出。多年之后祖洛回忆:"这个伤口大的甚至能容下个拳头。我怎么会如此愚蠢?" 弹片穿透了他的肩膀,撕裂了他的手腕,这是祖洛今天的第三次受伤。

在打倒了假扮海军陆战队的志愿军士兵之后,手下小心翼翼地把祖洛抬到一辆卡车后边继续向下碣隅里前进,为了保护这个军士长避免再受伤,三个士兵把他围在中间保护起来。当这辆卡车驶入下碣隅里的时候,他们甚至已经感觉不到祖洛的脉搏了,他正在慢慢走向死亡。

当G连、突击队大部和坦克突入下碣隅里的时候,德赖斯代尔特遣队的其他部队正在面临瓦解的命运。约翰-麦克劳克林(John McLaughlin)少校指挥的部队是被包围部队里最大的一股。他们手里没什么重武器,最大的可能就是75毫米无后坐力炮。被围士兵就像是阿拉莫战斗那样孤军苦战,希望能够在坦克和古土里援兵的增援下突出重围。

中国士兵慢慢地侵蚀着麦克劳林所部的部分阵地。不过中国士兵并没有忙于消灭他们,而是先忙着去卡车上找战利品,用配备手榴弹的小股部队试探美军的阵地。

无奈之下,麦克劳林派出一个小队南下,与其他被围部队取得联络。一等兵吉米·哈里森被分配到为麦克劳林和G连打通联系的部队里,这个年轻的士兵喜欢演奏爵士乐。克拉克·亨利在60年之后还能回忆起哈里森确切的死亡日期和时间。"他当时还不到18岁。我不知道他会被派去作为联络员。如果我知道他的任务,我肯定会想办法阻止。他被中国人的11.43毫米口径子弹击中,是我在朝鲜失去的第一个部下。"

麦克劳林指挥部下勇敢地坚守阵地,希望能坚持到天亮以后,海军陆战队航空兵在天亮能够提供空中支援,对志愿军轰炸扫射。随着夜幕的降临,沿途的情况变得越来越危急。

麦克劳林所部成功地击退了志愿军的几次大规模进攻,每次都是凭借75毫米无后坐力炮。陆军士兵多次针对敌人的迫击炮阵地实施反击,击退了敌人的两次进攻,还打退了敌人的几次试探性攻击。然而到凌晨2点,75毫米无后坐力炮被摧毁。

大约在天亮前一小时,志愿军让美军俘虏给麦克劳林送来口信,要求他率部投降。在一名顽强的突击队员的陪同下,这位美国军官试图在谈判中争取时间。"最初,我要求中共军队投降。"麦克劳林傲慢地回忆道。

中国人并不觉得麦克劳林的话有什么可笑,他们只给麦克劳林10分钟时间,10分钟之后就要碾碎包围圈。这位少校回去清点了一下手下士兵,很多人都没有武器,或者已经打光了子弹,也没有手榴弹,75毫米炮弹也打光了,很多士兵都负了伤。

麦克劳林争取了一些时间,让一些身体情况还好的人偷偷溜出去,在接下来的谈判中,麦克劳林同意投降,条件是允许疏散伤员,志愿军也同意了麦克劳林的条件,接受了他的投降。

在麦克劳林的部队放下武器后,较小的几股被围部队也纷纷投降或被消灭。只有少数胆大的人溜回古土里,向战友们讲述这支增援部队的惨败。

(未完待续)

67年深藏功名!河南张富清式战斗英雄刘国勋获评最美退役军人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于扬 李玉坤 实习生 郭磊

核心提示 他用一双粗糙而又爬满老茧的大手,抖开一个压在枕头下的白色塑料袋,里面珍藏着自己戎马生涯的所有荣誉:人民功臣勋章、东北纪念勋章、华北解放八一勋章、抗美援朝纪念勋章……

这些荣誉的主人叫刘国勋,家住周口市太康县独塘乡杨庄村,今年已经94岁高龄。他不到20岁参军入伍,22岁便成为晋察冀野战军中的一名卫生员,跟随部队南征北战,先后参加解放石家庄、解放东北、解放华北、解放西北等诸多战役,获得勋章一串,是名副其实的“老革命”。

然而,由于在战斗中受伤的缘故,他1952年主动提出复员返乡成为一名农民,并深藏功名在老家村里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直到去年乡里进行退伍军人信息采集,这位“张富清”式老英雄的事迹,才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不到20岁参军入伍,跟随部队南征北战

冬日暖阳下的太康县独塘乡杨庄村,叽叽咋咋的鸟雀穿梭在院落的枝头上嬉闹,94岁的刘国勋戴着一顶“火车头”棉帽,骑上自己的三轮车,准备到村里溜达溜达。

1940年,年仅15岁的刘国勋遭遇家中最大的变故,他的父母不幸离世,自己被逼无奈踏上逃荒要饭之路。后来,在逃荒途中他遇到了抗日部队,便跟随进入山西境内参加抗日武装。1947年5月,22岁的刘国勋正式成为晋察冀野战军中的一名卫生员,次年,他便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那段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年轻的刘国勋跟随部队先后参加了解放石家庄、解放东北、解放华北、解放西北等战役,他在战场上既是卫生员又是战斗员,为新中国成立立下汗马功劳,获得一枚又一枚荣誉勋章。

他犹记得,解放西北时,一颗炮弹突然袭来,就在自己身边不远处爆炸,虽未造成生命危险,但巨大的爆炸声损坏了他的听力,造成老人耳聋至今。

他犹记得,解放兰州时,他不顾身体劳累主动承担站岗放哨的任务,其间突然发现部队休息的山体有坍塌滑坡的迹象,便立即向部队报告,直接挽救了全连人的性命。1950年,西北军政委员会为其颁发人民功臣勋章,荣立二等功。

他犹记得,抗美援朝的上甘岭战役中,5个连的兵力被敌军团团围住,就连他这个卫生员也拎着枪上了一线,最终,只有60多名官兵突出重围,他有幸成为其中一名。

忆当年,老人情绪激动,眼含泪花。他不止一次地自言自语:“活着真好,活着就是福,比起那些死难的战友,我当个农民算啥?”

主动要求复员回乡,67年深藏功名默默无闻

参加完抗美援朝后,刘国勋的听力再次严重下降。“我就想着不能再留在部队当卫生员了,耳朵听不见,净是给部队添麻烦,就想着复员退伍。”坐在家中的一张方桌前,刘国勋向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讲述当年返乡的真实想法,他认为,部队把自己培养成一名卫生员、战斗员,可当自己受伤不能上战场的时候,就应该回家种地。

于是,他就主动提出了复员返乡的申请。1952年5月,他拿着部队给的90元人民币,一路转车,回到了老家太康县独塘乡杨庄村。此后,他用这笔钱新盖了3间草房娶妻成家,过着普普通通的乡村生活。而那些闪闪发亮的荣誉勋章,则被他悄悄藏了起来,从来没有向别人炫耀过。

“我小时候见过俺爷爷的这些勋章,我问他是啥,他不说,后来上学识字了,再加上看一些电视剧才知道这是战斗勋章,但即便是这样,爷爷还是不愿讲他过去的故事。”刘国勋的孙子刘杰说。

村里的邻居们告诉记者,老一辈人有的还知道刘国勋当过兵,但到了现在年轻一代,知道他当兵经历的都少了,更别提知道他是一位了不起的老革命英雄了。“直到去年乡里采集退役军人信息,才知道这国勋老爷爷不简单,是个大英雄,现在俺全村都为他感到骄傲。”村民刘先生说。

当年,刘国勋主动要求返乡务农后,历任村里的民兵排长、村干部,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离开村干部岗位,彻底成为一名普通的农民。复员67年来,他从没有向组织提起过安排工作、为子女安排工作的请求,也从未给组织增添过任何麻烦,就那样平淡地过着。别人种地他也种地,别人打工他也打工。如今,老人膝下一儿三女均已成家,重孙子都快18岁了,他对目前的生活非常知足。

英雄事迹逐渐传开,他获评“最美退役军人”

今年7月31日晚,灯火璀璨的太康县人民广场,当地首届“最美退役军人”颁奖晚会正在举行。当主持人宣布到刘国勋的名字后,太康县委书记王国玺快步走上前去,双手紧握致敬,为这位沧桑的老人送上“首届最美退役军人”纪念章。那一刻,全场起立鼓掌,所有人的焦点聚集到这位老人身上。

刘国勋眼角湿润,一股炙热的暖流从眼中滑落,他激动地向观众敬礼两分多钟。

打那以后,他的事迹便被更多人熟知。太康县武装部、独塘乡党委政府以及一批又一批的志愿者,纷纷慕名登门看望,对老人进行关怀慰问。如今,老人居住的卧室里,不仅有软和的床垫和电热毯,还安上了空调。空闲的时候,他喜欢蹬着自己那辆破旧的三轮车,在村里溜达,去附近赶集。

在他“成名”后,乡亲们忍不住问他,这么多光荣的战斗事迹你为什么从来都不讲呢?刘国勋说:“这些事,组织上已经给了我荣誉,就没必要再拿出来到处显摆了。”

而就在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前去采访时,正碰上前去他家中看望的太康县武装部政委郭立君。临别前,郭立君拉着老人的手问,还有啥要求没有?这一次,老人开了口:“俺有个孙子快18岁了,正在郑州一个职业技术学院念书,我想送他当兵,中不中?”

闻听此言,郭立君当即向老人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您放心大爷,只要体检政审过关,我们优先批准他入伍。” 爽朗的笑声顿时荡漾在小院上空,刘国勋满是皱纹的脸乐得像开花的馒头,他拉着郭立君的手一直送到村头。

来源:大河客户端 编辑:邱瑾

习近平:欢迎塞内加尔成为第一个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西非国家

国家主席习近平21日在达喀尔同塞内加尔总统萨勒举行会谈。两国元首高度评价近年来中塞关系取得的长足发展,一致同意继续携手努力,推动两国各领域合作取得更多成果,开创中塞关系更加美好的明天。

习近平首先感谢塞内加尔政府和人民的盛情接待和热情欢迎,认为这充分体现了中塞友谊深入人心。习近平指出,2016年,我和总统先生共同确立了两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定位。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塞关系发展进入快车道,政治互信不断加深,经贸合作实实在在。中方愿同塞方携手努力,推动双边关系和合作迈向更高水平,给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习近平强调,我赞赏总统先生从战略高度看待中塞关系,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大力支持中非合作。双方要密切高层交往,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支持。要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和政策沟通,我们欢迎塞内加尔成为第一个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西非国家。我们希望以此为契机,全面提升中塞合作水平。中方愿继续秉持“授人以渔”的理念,扩大、深化同塞方合作,增强塞方自主发展能力。要密切人文交往,促进民心相通。要加强执法安全合作,中方支持塞方加强反恐、维和、维稳能力建设。中方支持塞方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愿同塞方在非洲和平与安全、联合国事务、气候变化等重大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加强沟通和协调,维护非洲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

习近平指出,我高度重视中非关系,我深深感到,中非长期友好,命运休戚与共。双方是发展道路上的真诚伙伴,是国际事务中的天然同盟军。中国的发展将给非洲带来更多机遇,非洲的发展也将为中国发展增添动力。中方将继续秉持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实现中非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今年9月,我们将迎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我期待同包括萨勒总统在内的非洲国家领导人共聚北京,共商中非合作大计。

萨勒表示,感谢习近平主席连任中国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来到塞内加尔,这是塞内加尔人民的荣幸。中国在历史上曾为人类进步作出重大贡献,今天的中国更是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塞内加尔钦佩中国的发展成就,感谢中国对塞内加尔经济社会发展、实施复兴计划的宝贵支持。建立在团结、互信、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基础之上的塞中关系强而有力,令人满意。塞内加尔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致力于深化两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愿加强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工业化、农产品加工、旅游、文化、体育等领域交流合作。塞内加尔支持“一带一路”倡议,愿积极参与互联互通建设。中国是非洲天然盟友,非洲也要成为中国的天然盟友。塞内加尔赞赏中国对非洲和平与发展事业的贡献。中非合作论坛是一个包容、有效、团结的合作框架,建立在务实合作基础之上。塞方全力支持加强中非合作论坛,支持深化中非合作并建立中非命运共同体。塞内加尔愿密切同中国在多边事务中沟通和协调,共同致力于建设更加平衡、公正、包容的全球治理体系,共同捍卫多边主义,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会谈后,萨勒向习近平授予塞内加尔国家最高荣誉勋章国家雄狮勋位团大十字勋章。

两国元首见证了共建“一带一路”等多项双边合作文件的签署。

两国元首共同会见了记者。

会谈开始前,萨勒总统和塞内加尔民众为习近平举行了隆重热烈的迎接仪式。当习近平乘车驶向总统府时,早已等候在沿途的万余名当地民众身着节日盛装,或挥舞中塞两国国旗,或击鼓鸣乐,载歌载舞,热情欢呼,夹道欢迎。通向总统府的共和国大道上,礼宾马队迎接护卫习近平。骏马威武矫健,踏乐前行。抵达总统府后,习近平检阅仪仗队。萨勒在总统府楼前迎接。两国元首亲切握手,合影留念。

丁薛祥、杨洁篪、王毅、何立峰等参加上述活动。

你不知道的塞内加尔

这几天,在达喀尔市中心,中塞两国国旗高高挂起。达喀尔街头,几乎没人不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到访的消息。看到有中国人经过,很多塞内加尔民众都高兴地双手竖起大拇指:“你好,中国!”“中国,好朋友!”。

提起塞内加尔,很多人脑海中最先浮现出的都是“足球强国”标签。塞内加尔国家足球队有着“特兰加雄狮”之称。在刚结束不久的俄罗斯世界杯上,塞内加尔队战胜欧洲劲旅波兰,一度占据小组出线主动权。最后,他们仅仅由于公平竞赛积分的微小劣势才未能从小组突出重围。

△塞内加尔男足在俄罗斯世界杯小组赛中战胜波兰,全队庆祝胜利

不过,在足球之外,大多数人对塞内加尔的印象都是一片空白。这个略显神秘的国度,真的只有足球一张“世界名片”吗?今天,小编就带你了解塞内加尔,全方位认识这个非洲国家。

看到这里,相信已经有人准备来一场塞内加尔之行了。实际上,塞内加尔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旅游业还被塞政府列入优先发展产业。

△玫瑰湖:湖里的杜氏盐藻将水变成了粉红色,湖中部分区域盐含量高达40%。距达喀尔市区仅35公里左右路程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