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住满男病人(凌晨12点有人问诊,怀孕妻子被检出阳性怎么办?)
妇科住满男病人文章列表:
- 1、凌晨12点有人问诊,怀孕妻子被检出阳性怎么办?
- 2、46岁医生孕妈:一个人的妇产科
- 3、痛心!17岁少女同时感染10个HPV亚型,非常罕见
- 4、大美医者王成荣:待机时间最长的妇科专家
- 5、2008年,四川素全法师连破三戒,见血污开荤腥,救下千人性命
凌晨12点有人问诊,怀孕妻子被检出阳性怎么办?
上海一位刚自然流产的女士,作为阳性丈夫的密接,也被送到酒店隔离。她发现自己还在不断出血,紧张害怕中,打通了网络问诊平台医生的电话。
接电话的是某医院妇产科的男医生闵雨珈,他详细询问病情后,安慰对方说,这是正常情况,“就像你摔一跤,伤口也得两天才能愈合一样”,并告诉了她万一情况严重,有哪些处理方式。
周圆圆是一位妇产科医生,也是一位怀孕36周的孕妇,她最理解这些准妈妈们的敏感、焦虑和担心。网络问诊时,给孕妇们一个合理的诊断之余,她也会尽量地安慰她们,“不仅是医生,也是陪伴者”。
孕产妇一直是上海疫情中备受关注的群体。封控打乱了一些孕产妇原有的孕检节奏,当出现意外情况时,一些人会首先选择线上问诊。
3月上旬,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上海市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期间孕产妇医疗服务保障工作方案》,对孕产妇的就诊流程作了明确规定。要求各助产医疗机构通过互联网医院等多种形式努力为孕产妇提供健康宣教、临床咨询、心理支持和就诊指导。
为解决患者需求,上海不少三甲医院开放了全天的互联网医疗,闵雨珈、周圆圆,包括正在援疆的上海医生肖成文等许多医生加入网络问诊的行列。
大部分情况下,医生无法依靠线上问诊完全解决患者的问题,但通过细致的沟通,可以帮助判断病情,给出专业的治疗建议。帮助患者在疫情之下“去”或“不去”医院之间做出一个选择。
以下为他们的讲述:
4月1日晚,在上海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的急诊室外,一名孕妇被抬下救护车。 新华社记者 袁全 摄
闵雨珈:给患者指条路
上海封控管理之后,我们就开始实行轮流值班,科室的医生分成两组,7天一轮,上7天,休7天。值班时,医生就住在医院里。值班室有两张高低床,能住4个人,也有医生在办公室里搭行军床。这样避免医生每天来回走,增加感染几率。
4月初,我们医院普通的门诊量一天也就在60个左右,发热门诊的人一直很多。医院规定门诊和病房的医生不交叉,防止感染,我在病房值班,工作间隙就会接一些网上的问诊。
这一段时间网上问诊比以往增加了不少,晚上十二点多时,还有人来咨询。
现在网络问诊主要是三类情况:早孕出血、产检和人流的问题。
早孕出血的情况很常见,只是在平时,出现问题,大家可以直接挂号找到医生,给自己下一个诊断,该吃药吃药,该治疗治疗。现在,因为封控在家,出现这种情况,患者的恐慌、害怕情绪是被放大的。可能网络问诊也是她们没办法的办法了。
一般遇到这种情况,我会先判断她是先兆流产出血还是宫颈方面的出血。问她最近有没有做过妇科检查,有没有宫颈问题。如果方便的话,我会建议她去医院做检查,不方便的话,让她观察下出血量。如果出血量少,在家休息一下,多吃点容易消化的东西,避免便秘,多数人是可以通过休息好转。如果出血比较多的话,还是会建议她去医院做B超和用药来保胎。因为网上问诊是有一定限制的,看不到人,也做不了检查,只能根据她的病史,指导她去处理。
因为疫情,很多孕妇的常规产检就做不了,很焦虑。我就会让她放松心情,如果没有腹痛,没有大量出血的话,7周左右做一次B超,到12周时,再去健康检查就可以了。到了孕中期阶段,3到4周去一次医院;到孕晚期(34周)后,两个星期去一次。因为特殊时期去医院,也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
咨询人流的也比较多。一个女士怀孕九周多,问可不可以做人流。我告诉她一般十周之内都是可以的,如果是在管控区或者防范区,就可以来我们医院挂号、做检查、预约手术时间。现在医疗资源有限,手术要根据病人的孕周大小来先后安排。
一天下午,我接到一个网上问诊,一位女士自然流产后一周左右还在出血。她丈夫测出了阳性,去了方舱。了解了情况,我就告诉她,流产之后,两周之内出血都很正常,只要量不多,这是子宫内膜的修复过程,就像你摔一跤,伤口也得两天才能愈合一样。
这位女士当时一个人在酒店隔离,又刚流产,没人陪,声音听起来很紧张,我把这个情况告诉她之后,感觉她放松了一些。
现在网上问诊,我觉得更多时候,我起到的是一个安慰的作用。比如前段时间,一位孕妇核酸检测为阳性,哭得稀里哗啦的,特别担心会影响孩子。我把国外一些研究数据发给她,告诉她,根据国外的报道来看,没问题的人占大多数。除非你是长时间发热或孕期产检有什么其他问题,否则这个疾病对胎儿的影响,就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影响不是特别大。
医学上永远没有100%的事情,我不可能说,你肯定没问题,但我会告诉你一些数据、一些事实,这样,对方听了反而更信服,更容易放松下来。
疫情期间,就医的规则改变了,而且还是不断变化的。因为信息的相对不对称,很多人只能通过网上问诊来了解,医生更需要的是他的专业性和他对问题冷静、准确的判断。这样患者得到这些信息后,心里就会踏实一点,知道往哪儿走。
你说我最近有没有遇到特别触动的事情,好像也没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悲欢离合,我们平时也见多了。如果大家都感情那么丰富的话,就没办法干活了。疫情期间,既然大家有这个需求,我就尽量帮忙解答。虽然说不能够完全解决问题,但有条路给人家指一指,能解决一点问题是一点。
疫情期间,医院开设了孕产妇爱心营养站,为来产检的孕产妇免费发放早餐带回家。图片来源: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周圆圆:孕妈妈帮助孕妈妈
疫情以来,很多病人没有办法就诊,我们只能尽量扩大网上的门诊量,我们医院的互联网门诊工作日全天开放了,以前一周只开半天。
我本人也是一个孕晚期的孕妇,加上我住的小区有人被测出阳性了,这段时间我就待在家里,也参与其他平台的一些网络问诊。
互联网门诊遇到的一些咨询类问题比较多,比如说有些病人会问,医生,我现在去不了医院,配不了药,停药对我的病影响大不大?还有说我本来约了手术,现在不能去了,我的病会不会恶变?或者我们小区有阳性病例,能去你们医院看病吗?我就针对这些困惑,给他们解释,弥补信息差。一般,问题得到解答,他们就不会特别焦虑了。
我遇到了一个比较着急的咨询是,一天半夜十二点多,一位男士在网上留言说,她老婆是孕妇,核酸检测是阳性,现在出现发热症状了。一连发了好几条,感觉很焦虑。他想知道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处理?以及孕妇核酸阳性对宝宝有没有影响?
我第二天早上看到,马上给他回复。先告诉他,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这个病毒通过胎盘影响宝宝的可能性是很低的,不要太过于担心。然后再解决她现在目前的症状,比如一些物理降温的方法。最后我提醒他记得上报。
四月初,一位孕妇打电话问诊,她很急,说自己有易栓症,要长期使用肝素,疫情期间,她不能去医院配药了,就想在网上找医生配。像她这种长期看诊的病人都很有经验,咨询时,会把详细的病历记录都发给你。我把所有的记录都确认后,给她配了药。比较幸运的是,她要的几种药,电商平台上都有,当时还能快递,就帮她解决了这个问题。
因为有的医院无法收治,很多临产的孕妇就转到我们医院来了,我们医院的分娩量是比疫情前大了,但医生是在减少的,因为有的医生被隔离在家中,所以我们的工作量是变大了。前段时间,我们科就剩我和另外一个医生看门诊了。
现在来产科门诊的孕妇也会问一些特别的问题:医生,这段时间,我吃得不太好,我的宝宝有没有营养不好,长得不好或发育得不好的?
网络咨询和面诊是不一样的,你去看病,可能医生三两分钟给你看完了。但是平台咨询有时要问很久的,像我喜欢把病人的情况问清楚一点,还要跟她要之前检查的报告,有的病人就不理解,会着急。
特殊时期,只能说相互理解吧。前不久,在医院上班,一个患者就说,你都这么大月份的孕妇,还在上班,我的眼泪就顺着N95的口罩流了下来,幸亏还戴着防护的面罩,没被人发现。我怀孕36周了,但没办法,医生少,患者又有需求。
因此,我很能理解这个特殊时期求诊的孕妇。怀孕期间,人比较敏感。网络咨询时,她们的焦虑情绪,我都深有体会,我会尽量给她们一个合理的诊断,适当地安慰她们。
妇产科医生在参加远程会诊。图片来源: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肖成文:在新疆接上海孕妇线上问诊
我是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的主任医师,去年8月开始,我随单位医疗队赴新疆支援。
我在这边线上接诊的时间是碎片化的,如果是电话,可以预约,一次通话大概是15分钟。我忙的话,会稍后拨回去。如果是图文,那么我看到也会及时回复。
大部分情况下,在不能和患者见面,无法检查身体的情况下,我很难仅仅通过线上问诊完全解决她们的问题,但是我可以通过耐心的询问,帮助患者分析病情,判断就诊时机,在封控期间给出建议。
我记得比较清楚的是一天晚上10点钟,有一位上海的患者告诉我,她觉得左下腹有些疼痛,已经疼了1个多小时,她很担心是不是宫外孕,而她现在隔离在家,很难去医院。我仔细问了她症状,疼痛的程度,我判断她很有可能是宫外孕,就强烈建议她立刻报备社区,去最近的医院检查。后来她联系我,说确实是宫外孕,在社区的帮助下去了医院,我们前方的同事也及时帮她做了手术,排除了风险。这个案例,可以说是比较紧急的情况。
还有一个孕产妇,此前在上海一家三甲医院,约了17周的羊水穿刺手术,那么到了17周了,她又在封控,不能做手术怎么办?我给她分析了一下,她的染色体异常概率比较小,不用着急。我的建议就是晚一点没关系,等疫情缓解一点,重新再约时间就可以了。因为如果她走绿色通道去做了羊水穿刺,回到家,可能要去到单独隔离的环境,生活反而很不方便。
这种结论就是结合着病人的病情,然后给出建议,不是盲目的,必须是科学地去评估她的就诊时机。
还有一个病人,她是封控在办公室,每天吃外卖。而且她有过胎停史,所以她就很紧张,又吃不到叶酸片,我主要就是帮她缓解焦虑,比如帮她判断有没有早孕反应,因为有的时候孕妇的焦虑本身也会导致流产和不良后果。其实我能做的事情,就是给她一些营养指导,比如说饮食种类尽可能的多样化,一定是少量多样的,变相地补充复合维生素。
其实,怀孕是一个生理状态,一般不会危及生命,因此在就医优先级上,孕产妇人群是不如急症患者的。但是这个过程中,她们仍然需要专业的建议和心理上的支持。如果我的建议能真正地帮到患者,我也觉得很欣慰。
2020年武汉疫情的时候,我重新回到线上问诊平台,也开始在网络上做一些科普和直播。那个时候就觉得,对于隔离中的人来说,线上还是能够解决一些问题。
上海疫情期间,我们医院的产科是正常的运行状态。孕妇来我们医院,我们会给孕妇开通绿色转诊通道,也有其他医院产检的病人,临时转到我们这边来。
其实我们医院是给孕产妇建群的,帮她们解答一些问题,回答她们产检的一些焦虑,医院都在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做一些事情。
像我这样,通过远程会诊去救人几乎是不可能的,我能力也很有限,比起那些一线的医护,我做的事情还很微不足道。
4月1日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的护士在急诊预检台做接诊准备。 新华社记者袁全 摄
(闵雨珈、周圆圆、肖成文为化名)
新京报记者 王霜霜 朱清华 实习生 王一凡
编辑 胡杰 校对 张彦君
46岁医生孕妈:一个人的妇产科
苏州本轮疫情期间,吴中区一位46岁的妇产科医生龚云,怀孕8个月仍然坚守在岗位上。
今年46岁的龚云是尹山湖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婚后一直没能当上妈妈,今年她终于如愿怀孕。
不过由于是高龄初产,她的孕期比常人艰辛许多。“我是高危,年龄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还有子宫肌瘤、免疫系统疾病,所以这是超高危。”龚云说。
由于身体原因,龚云需要每天定期打针吃药,她也知道自己需要充足的休息。苏州本轮疫情突如其来,2月14日医院里所有的医生和护士都要外出进行核酸检测采样,原本应该在家待产的龚云此时毅然选择坚守妇产科急诊,“只有我了,门诊不能停诊。我觉得我还能坚持, 这边不能空”。
一连几天,得知采样的同事凌晨5点就要集合,龚云凌晨5点多也早早来到医院接班。她要负责门诊、急诊以及病房里的所有病人,“整个科里面就我一个人,病房的病人我去看过 ,病房里面还有小手术我把她做完,平常的普通门诊也要看掉”。
从2月14日到2月28日,虽然白天科室里只有她一个人,但龚云把日常的工作做得井井有条,解除了抗疫一线同事们的后顾之忧。
由于龚云是高龄孕妇,孕前血压就不稳定,同事们很是担心她,她却常常抚摸着孕肚轻轻地对宝宝说:“宝宝,妈妈不怕辛苦。你是妈妈的好孩子,也一定是个坚强的宝宝。妈妈上不了抗疫一线,但能带着你尽自己所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也很开心。”
现在,龚云肚里的宝宝已经8个月大了,一家人最大的心愿就是宝宝能健健康康地出生。
(来源:看苏州客户端 责编:薛文杰)
痛心!17岁少女同时感染10个HPV亚型,非常罕见
门诊,最近来了一位17岁的女孩小a。小a神色紧张,说自己2个月前发现身体下面竟然长出了“小菜花”...
我看了小a的化验单,非常吃惊,宫颈居然有6个HPV亚型阳性,其中高危型占了好几个;阴道镜检查结果显示多处宫颈黏膜慢性炎伴鳞化,伴局灶湿疣样变。外阴HPV分型检测检查结果显示有10个人乳头瘤病毒(HPV)亚型阳性,其中7个高危型。
同时感染10个亚型的病例,我从医三十多了见过无数的病例,唯独这次觉得非常罕见。结合查体和前期妇科门诊的病理活检排除宫颈癌变,确诊这些赘生物是“尖锐湿疣”。
万幸的是小a及时就诊,赶紧为她制订了完备的诊疗方案,期待能很好地控制病情、延缓进展。
门诊中,年纪轻轻就感染高危型HPV病毒的患者不少见,看着这些花季的男孩女孩,不仅担忧他们的身心健康,也感慨HPV感染的预防工作还是任重道远。
希望家庭、社会关心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给予青少年更多关爱。
HPV感染的途径主要有以下这几个地方,大家一定引起重视
HPV的传染途径除了性交传染以外,在公共的浴池、浴巾、公厕等,这些如果消毒不够彻底的情况下,也可能会感染到HPV病毒。预防措施如下:1、在性交的时候,要注意个人卫生,如男性的包皮过长,可能会隐藏一些病毒,这些病毒在同房过程当中就会传给女性。2、女性由于生理结构问题,病毒可能潜藏在宫颈局部,所以她比男性更容易出现潜藏和疾病发生,所以要注意个人卫生。3、用公共浴池、澡堂、公共浴巾时,一定要高度地重视清洁程度,特别是在一些公厕等地方,如果能够使用一次性的用品,就尽量去使用。
我从医30余年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拯救HPV疾病患者
如果您有:
1.HPV 高危16、18、33、35、52、58等
2.HPV低危6、11、60、66、63、81等
3.HPV持续感染,反反复复不转阴
4.宫颈癌变
5.cin1、 2、3病变
只要您需要,在评论区留下您的序号,我都会为你做出解答!!
大美医者王成荣:待机时间最长的妇科专家
>>>大美医者王成荣:“待机时间最长”的妇科专家
近日,由省委宣传部、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省卫生健康委共同主办,历时4个月评选的20位第四届“健康四川——大美医者”名单出炉,王成荣榜上有名。
目前,94岁高龄,被称为“送子爷爷”的王成荣仍在一线发光发热,每周在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有3个半天的门诊工作。
1956年,作为国家第一批“西学中”的学员到高研班学习中医3年,此后却出乎所有人意料选择了妇科。“当时国家最缺的就是外科和妇产科医生,当然男生选择外科的居多,考虑到国家需要,我就选了妇产科,这一干就是60多年。”
8月19日晚,在第四届“健康四川——大美医者”现场交流活动访谈中,王成荣表示,“作为一名医生,医德医术缺一不可,要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党和国家的培养,对得起人民群众,做到问心无愧,这才是一个合格的医生。”
“君之疾苦同身受,我所诊药似己疗。”他始终视患者为亲人,以方便、有效、价廉的方式来替患者考虑并解决问题,他坚持“衷中参西”,帮助患者少走弯路。
在业内,大家称他是西南地区“待机时间最长”的妇科专家;在患者的口口相传中,他能解决妇科的各种疑难杂症,尤其是擅长治疗不孕不育症。他就是被群众称作“送子爷爷”的四川省首届十大名中医王成荣。
王成荣坚持以“人生在世,事业为重;白衣天使,服务人民”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地在医学领域里辛勤耕耘六十八载。
6月里,一个普通的星期四,94岁高龄的王成荣仍然在自己的诊室里坐诊,虽然早已到了退休的年纪,王成荣几十年来却坚持退而不休,慕名而来的患者仍络绎不绝。他说,只有穿上白大褂,服务在门诊一线,才是真正踏实地过日子。
悬壶济世 把患者当作亲人
“君之疾苦同身受,我所诊药似己疗。”医者仁心,悬壶济世,在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门诊楼三楼,全国名老中医王成荣传承工作室的门口,挂着一幅王老亲自提的对联牌匾,这也是王老从医一生的行医准则。“作为医生,最需要的就是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更好地帮患者解决疾苦。我一直很喜欢《论语》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行医、做人都要如此,做到换位思考,才能真正地帮助患者。”94岁的王老思绪清晰且坚定地说。
从医六十八年来,他也是这样践行的: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尽量为患者降低治疗费用,减轻患者负担。选用药物时,他会优选效优价廉的药物;开中药方剂时,药物组成也尽量简化求精,处方仅七到十味药,大多数药方每付仅有十多元。“只要辨证准确,用药恰当,方剂组成虽然简单,治疗效果却可‘药半功倍’。”他说。
作为医生,王成荣的大半时间都是与患者度过的,可以说,患者是他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患者们一致评价,“他是一个真正把病人当作自己的亲人看待的好医生”。
据不完全统计,王成荣从医68载期间,有近40万患者受益,有效率在70%~85%之间,即使按70%计算,也有20多万个家庭在王成荣医生的诊治下享受了原本不敢奢望的天伦之乐,也因此被广大患者亲切地称为“送子爷爷”。
在患者们的眼中,他就是他们的恩人、亲人,为聊表心意,许多人都会送来各式各样的礼物,都被王老回绝。环顾王老的门诊室、客厅书房,墙面上连一面锦旗都没有,这对于一个拥有“四川省首届十大名中医”称号、行医近七十载的名老专家来说,确实有点出人意料。“这是因为老师从来不收受患者的任何一点礼物,即便是锦旗也不让我们挂出来,而是锁在柜子里。”他的学生如此说道。
衷中参西 怀赤诚之心献身医学
1954年,王成荣毕业于四川医学院,1956年作为第一批“西学中”学员到卫生部委托成都中医学院举办的高研班学习中医三年。在当时那个思想较为传统保守的年代,少有男同学会选择妇科,但王成荣却立志把妇科发扬光大。问及原因时,王成荣坦言,学习妇产科是因为当时国家的需要。
“当时最缺的就是外科和妇产科医生,我们班分成两半,一半读外科,一半读妇产科,很多男生不愿意选妇产科,但因为我当时是班长,又考虑到国家需要,我就带头选了妇产科。”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学医经历,让王成荣将其所学西医理论、中医理论巧妙地结合在临床应用中,“衷中参西”,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采用西医先进的检测手段对疾病性质进行准确诊断,使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手段得到了延伸,运用中医的整体观、发展观对疾病证候进行科学判定,实现了中医病症结合诊断妇科疾病的准确化、简单化,为中医辨证论治标准化开辟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在他的指导和带领下,所在科室成功被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评为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中心——四川省不孕病防治中心,2020届中国中医医院最佳临床型专科。
传承发展 为中医药事业培养后继人才
对于中医药来说,传承发展至关重要。在为医学事业的奋斗历程中,他不仅用医术救治患者,更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后继人才。
“王主任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一个是对医术精益求精,对患者尽心尽力,另外就是他对年轻医生毫无保留的帮助和提携。”作为王老的学生,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妇科支部书记曹亚芳主任医师说:“培养后辈,王老非常认真,他会逐字逐句审阅修改学生们撰写的论文和疾病的诊疗方案;在王老那里首诊的患者,他会在制定诊疗方案后回一句‘挂当班医生号’,分诊给年轻医生,让年轻医生能接触更多的疑难病患,提高专业水平”。也正因为王老的倾囊相授、治学严谨,越来越多的学生都成为省内学科领域的专家。
当记者想要进一步了解王老从医过程中还总结了哪些经验时,王老转过身,小心翼翼地从自己随身携带的布包中捧出一本精心包有书皮的精装读本给记者看,翻开内页后看到,这是一本出版于2014年的《王成荣妇科经验集》,主编是王成荣的学生王辉砾主任医师,王成荣为编审。
从医六十八载,他坚持以“人生在世,事业为重;白衣天使,服务人民”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地在医学领域里辛勤耕耘。“精诚勤勉、谦逊和善、研修不倦、身正垂范”的成荣精神已成为医院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四川中医药人不懈追求的时代典范。
综合自健康四川官微
2008年,四川素全法师连破三戒,见血污开荤腥,救下千人性命
文|阅栀
编辑|阅栀
今天我们要说的事,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14:08分,四川汶川。
这个时间和地点组合在一起,很多人都能想起那天发生的事。
地震,灾难,死亡,哭喊,恐惧……一场自然灾害带来了苦难,也在人们之间传递着巨大的恐慌。
在救援队还没有到达的那段时间,应该是四川人民最绝望的时刻。地震发生2个小时之后,一个女人慌慌张张地在断壁残垣间奔跑。
那一刻,很多人都瞧见了她,几次摔倒又爬起来,手掌擦擦膝盖的血迹,手背擦掉脸上的泪水。她的目的地,是一座寺院。
看着仍旧挺立的寺庙,她眼中的泪水被希望之光替代,并用力地敲门:
“里面有人吗?快开门,我找主持,是要救命的,快开门啊!”
大门应声而开,看着面前的和尚,她说出了自己的请求:
医院即将坍塌,能不能让即将临盆的产妇来寺内避难?
说话的这个女人,是四川什邡市妇幼保健院的院长桂逢春,此刻她面前站着的,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主角,寺庙主持素全法师。
当然,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素全法师收留了这些产妇,在此期间,先后有108名“罗汉娃”在此降生,成就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
而在后来的采访中,素全法师直言当时的第一个想法是“拒绝”“决不允许”,而在产妇住进寺院之后,这里不仅发生了“抵制事件”,还有一些“内部纠纷”。
那这中间都有什么样的波折呢?素全法师是如何从“拒绝”到为此“连破三戒”的呢?
如今14年过去了,破戒的法师如今怎样了?那108名“罗汉娃”也已经14岁了,如今又都怎样了呢?
接下来,我们将目光回到那年那时,看看在清规戒律与自然灾难面前,他们是如何携手共渡难关的。
01、破戒的法师
素全法师不是从小在寺庙长大的,他剃度前的经历,比一般人的人生都要精彩许多。
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毕业之后,就进入政府单位工作,任职团委书记、文化科科长等。在外人眼里,他是前程大好,即将平步青云一路高升,指着他光耀门楣。
可他从小对佛理兴趣浓厚,机缘巧合之下,拜师清定上师,正式剃度出家,开始了自己的修行之路。几年之后,他从一个小沙弥成长为一方主持,在罗汉寺落定。
也是在这里,他的佛法和修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和质疑。关于这些矛盾声音的由来,还是从院长桂逢春敲开门那一刻开始。
“第一反应是绝对不可以”。后来的素全法师说道。
先不说产妇都是女性,还有很多人认为产妇是“不洁”的,更何况如果要生产的话,必定是要见血光的。
仅仅是这两点,就违背了佛门“不争血色,不近女色”的两条清规。
不过,这个念头也仅在素全法师的脑海中过了一下,紧接着他就说了一句话:
当然可以,有什么需要我们做的尽管说,你们去接产妇,我们来准备地方。
听到这样的话,桂逢春既惊愕又感恩,双手合十鞠了一个躬之后,她就回去准备东西了。其实对她来说,将产妇转移到寺庙,已经是当时最好且唯一的选择了。
灾难来得太快太猛,而医院都是钢筋水泥铸就,余震随时可能发生,这里也时刻都有被夷为平地的可能,但寺庙不一样。
先说罗汉寺那里有一大块空地,足以让医院的人“安营扎寨”,转移孕妇和一些必要的仪器过去。
再者说,寺庙是整体是木质,就算坍塌,对人的伤害比钢筋砖石要轻得多。她这边去转移产妇,素全法师却在寺里被抵制了!
原来,在桂逢春来此之前,已经有近千名侥幸活命之人在寺内避难,里面已经是拥挤不堪。
更何况这次来的,是随时可能生产的妇人,就算她们什么也不做,就已经破了两条戒律。
面对僧人和居士们的反对,他只说了一句话:
见死不救才是佛门最大的忌讳。
此话一出,那些慈悲为怀的僧人们顿时感悟,一起帮忙收拾出来几间完整点的产房,给即将临盆的孕妇住。
当晚,就有三十几名产妇和十几名妇科病人转移到寺内居住。
看着受难的群众,佛家的慈悲在一次次点亮法师的心灯,他给寺里定了三条新“规矩”:
无条件接收灾民
无条件提供衣食住行
只要是寺内的东西,无条件提供给灾民使用
当这则“告示”被贴出时,还有更大的考验在前面等待着这个已经破戒的法师。
02、108“罗汉娃”
在妇幼保健院的病人转移过来当晚,就有一名产妇受到惊吓,即将临盆。这一次,桂逢春再一次找到了素全法师。
“有一名产妇要生了,我们能在这里接生吗?”接生必定要见血,这会扰了佛门清净,院长说的时候也有些难为情。
“当然可以,需要什么尽管说,我们来做。”这一次,素全法师答应得相当干脆,在决定让她们住进来的那一刻,他就知道后面会发生这样的事。
“一张床,一个封闭的空间,热水和灯光。”
素全法师和僧人们一起,把几张餐桌拼在一起,上面垫一床褥子,一些卫生纸,医生将设备进行简单地消毒之后,一个“临时产房”就搭建完成了。
5月13日,罗汉寺迎来了第一声婴儿的啼哭,新生命的到来,给灾难中绝望的人带来信念和生机。
素全法师给他取名为唐震雯。
“他是第一个孩子,也是哭声最响亮的一个。”素全法师说。
而真正让寺庙面临挑战的,是第十个孩子降生时的场景。
准妈妈杨启菊已经46岁了,是大龄产妇,还有一些大出血的征兆,随时可能面临危险。
这时很多人劝素全法师让她去外面,因为一旦发生什么事情的话,对寺庙的影响不是靠持身中正就能解释的。
产妇情况的确危险,但又不能见死不救。
于是素全法师联系到现场的媒体记者,帮忙联系了当下条件还算好的85医院,将产妇小心转移。最终,母子平安。
看到这种情况,孩子父亲立马跪在素全法师的面前,一是感谢救命之恩,二是请求法师给孩子“赐名”。
素全法师给这孩子取了个“张弘扬”的名字,意为弘扬佛法,心怀慈悲与爱。
从第1个到第10个,寺里的新生儿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就是产妇的护理问题。寺庙的空气中,杀鸡炖肉的荤腥之气越来越浓郁。同时,僧人们反对的声音也越来越高。
僧人们长年吃素,早就忘了肉的味道,忽然闻到只觉得恶心反胃。那一天,几乎每个僧人都有了躲在角落反酸呕吐的经历。
素全法师也是。
但他又深知,产后身体虚弱,如今环境已经恶劣,再不进补的话,新生儿也没有母乳可吃,只能带来更大的影响。
那天晚上,他在佛堂前念了一整晚的经。第二天,他将出现不适的弟子们支开,自己强忍胃酸站在了炖汤的锅炉前,拿起勺子给寺里的难民们分餐。
第三破,戒荤腥。
但同时,他还发布一条新规定,佛门净地,除了需要滋补的产妇之外,任何人不得炖肉杀生。这是一个僧人的底线。
随着孩子越来越多,原来的“产房”和“病房”就不够用了,这一次,他再次行动。
将佛前的禅凳拿出来,给产妇们用。
将佛像移出宝殿,让难民居住。
在下雨时,他一把扯掉佛像上方的雨布,给难民们支起新的帐篷。
破戒、不敬,这骂名就让我一个人背。“先保护眼前的活人,泥塑的菩萨日后再说。”
面对弟子的不解,素全法师再一次说道。
从地震发生到灾后重建,2个多月的时间里,罗汉寺一共降生了108名新生儿,正好和108罗汉相呼应。
有人说,这是天意,这些孩子便被称为“罗汉娃”。
再后来,108个“罗汉娃”就随着父母回到了新的家园,但他们和寺庙的联系,并没有到此结束。
03、连破三戒,他是当世活佛
一破近女色,二破见血光,三破见荤腥。素全法师曾暗地自嘲,自己是“不干净”的和尚。
而事实上,他的功德,无人能忘。
抗震救灾期间,他一共收留了2600多名受灾群众,承担起3000多人的伙食。他和僧人们一起,每天早上的第一件事就是生火做饭,24小时不间断,光是锅炉就烧坏了3个。
而面对采访时,他常说的却是“作为过去的事情,我想忘掉,也不愿再提”。但他忘不掉,108个孩子和家长更忘不掉。
从那之后的每一年,孩子们都会被带到罗汉寺拜见“师爷”,并和兄弟姐妹们一起,过一个特殊的生日。
灾后的第三年,108名准妈妈自发将孩子的贴身衣物剪下一块,缝制了一件“百衲衣”赠给素全法师。
“百衲衣”又称“功德服”,修行容易得,世人之爱难得,这件“百衲衣”堪称珍品。每一块布上,承载的都是苦难、成长、慈悲、大爱。
如今灾难已经过去14年了,素全法师仍旧是罗汉寺的一名僧人,每日诵经讲法,用佛法散播希望,拯救灵魂。
同时他还迷上了网上写作,常常在媒体平台分享一些自己的抄经感悟,用佛法给无措之人指点迷津。
当年那些给灾难带去生机的孩子们,也已经是14岁的青少年了。他们已经在学业上各自进步。
有人学了音乐,有人长大的志愿是当兵,有人想要遗忘那段事情,想让自己成为一个“平凡人”。
他们的名字是唐震雯、张弘扬、姜雨辰等,但回到罗汉寺,他们仍是小十一、小三十,和罗汉们一样有了自己独特的“编号”。
“妈妈,为什么我的生日和别人的不一样?为什么我有那么多哥哥姐姐?”妈妈黄文锦在听到孩子这个问题时,眼中再次泛起泪水。
“这是一个很长的故事,我讲给你听……”
于泪水中看到希望,在破解后获得新生,素全法师心中有佛更有爱,当得起“现世活佛”的美名。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