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腾讯qq2013正式版官方(桌面版成鸡肋?腾讯地图PC端下月停用,百度高德称正常运营)
手机腾讯qq2013正式版官方文章列表:
桌面版成鸡肋?腾讯地图PC端下月停用,百度高德称正常运营
腾讯地图停止了PC端服务,更聚焦于移动端。
10月12日,据腾讯地图在网页版提示称,腾讯地图PC端(个人电脑端)将于11月11日停止服务,移动用户可以下载腾讯地图App(应用程序)使用。
腾讯地图于2013年9月由腾讯旗下SOSO地图更名而来,自此入局互联网地图行业“三国杀”,另外两家主要竞争对手为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阿里旗下)。 据腾讯地图官网介绍,目前,腾讯位置服务日均位置服务请求1100亿次,拥有2亿POI数据覆盖,服务10亿级用户。
公开资料显示,腾讯曾经投入较大精力发展地图业务:2014年,腾讯地图曾接连入股科菱航睿和四维图新等地图测绘领域的专业团队,以更快获取底层数据。2021年10月15日,搜狗正式宣布与腾讯完成合并,成为腾讯控股间接全资子公司。
今年5月15日,搜狗地图宣布下线,关闭所有相关服务,并建议用户下载腾讯地图。此后,腾讯地图逐渐发展并覆盖全国近400个城市。
不过,腾讯入局地图业务时间较晚,在2014年之前,互联网地图市场主要被阿里和百度牢牢把控,这或许影响了腾讯地图的后续发展。10月13日,根据应用宝的下载量数据显示,高德地图和百度地图分别以27亿次与20亿次位居前二,而腾讯地图的下载量为2亿次,不及前两者。在iOS App Store免费导航App排行榜中,腾讯地图的评分也落后于高德和百度。
有业内人士向澎湃新闻记者分析称,之所以互联网巨头十分重视地图业务,是因为地图作为入口的作用十分重要。数据显示,在移动互联网的生活服务类应用中,有超过六成的应用与导航地图有关。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习惯用手机地图确认地理位置,再去搜索周边的生活服务项目。
对于此次腾讯地图停止PC端运营的原因,接近腾讯人士告诉记者,更多还是出于聚焦移动端的考量。不过,也有分析人士也将其解读为腾讯非核心业务收缩的一部分,此前腾讯“降本增效”举措曾引发广泛关注。腾讯CEO马化腾、总裁刘炽平曾多次公开表态称,腾讯已经实施成本控制措施,并调整部分非核心业务,有助于在未来实现更优化的成本结构。
在最新公布的二季度财报中,腾讯表示,今年二季度主动退出非核心业务,收紧营销开支,削减运营费用,未来将聚焦于提升业务效率并增加新的收入来源。
值得注意的是,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腾讯今年已经陆续下线10余款产品,包括曾经红极一时的QQ堂、企鹅电竞、看点快报、掌上WeGame、搜狗地图、搜狗搜索App等。
今年7月25日,腾讯内部发文调整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组织架构和部分管理干部,宣布成立地图产品部和数字孪生产品部,同时撤销智慧空间产品部和交通平台产品部。地图平台部基于腾讯在位置服务和地图方面的能力,将进一步强化腾讯在底层建设方面的能力,新成立的地图产品部主要负责面向C端用户的腾讯地图和出行等业务。基于腾讯大交通出行业务布局,腾讯将标准地图、ADAS地图、高精地图三合一,目前高精度地图已经覆盖全国38万公里高速与城市快速路数据,正加速覆盖全国上百个城市普通道路。
人事方面,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智慧交通和出行总裁钟翔平不再兼任地图平台部负责人,由地图平台部总经理张少宇负责,原地图平台部总经理张治东担任地图产品部负责人;万超担任数字孪生产品部总经理,均向钟翔平汇报。
7月12日,腾讯公告称,旗下打车服务已于3月上线,目前已覆盖全国100多座城市。腾讯出行同时对用户提供补贴,其中新用户最高优惠为两张8元券,老客户最高优惠为5元常规券。“腾讯打车”主要依靠的导航来源也是腾讯地图。
虽然腾讯地图PC端将停止服务,但其他地图PC端业务未见调整。
10月13日,百度方面回应澎湃新闻记者:“百度地图于2005年上线PC版,目前运营顺畅良好,同时正在按计划推进优化升级。”高德方面则表示:“PC端正常运营。”
据了解,百度地图已于今年并入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该事业群包含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交通、Robotaxi等业务。在百度看来,百度地图的并入,可以与上述业务协同,发挥更大的价值。国庆节前,百度地图宣布正式切换为北斗优先定位,从百度地图官网数据来看,其日均位置服务请求1300亿次,POI(某个地理位置周边的信息)数量在1.8亿个。
阿里则是将高德地图并入本地生活服务版图,使其成为连接出行、到店、酒旅、电商的基础平台之一。
2021年7月,在阿里的组织架构调整中,本地生活、高德和飞猪组成新的生活服务板块,由高德集团董事长俞永福负责。
在外界看来,出行与本地生活联系紧密,以饿了么为代表的本地生活业务及旅游服务平台飞猪都需要地图导航的加持,而生活服务不止上门还有出门,高德地图可以做用户出门之外的生活服务。从阿里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2023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来看,高德在6月份日均活跃用户超1.2亿。
微信十年,熬死一个又一个对手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月26日电 (张旭)2021年1月21日,微信迎来上线十周年。在此前两天举行的微信公开课活动上,微信公布了最新数据:
微信的日活跃用户达到10.9亿;有7.8亿人每天翻看着朋友圈,其中的1.2亿人还会在朋友圈里发点什么;3.6亿人每天浏览公众号来获取对外界的认知。
巧的是,几乎在同一时间,另一款社交软件——小米旗下的米聊宣布将于2月19日停止服务。同样走过十年,同样背靠巨头,甚至米聊还比微信抢跑一个多月,为什么两者会迎来如此迥异的结局?
米聊宣布停服。
米聊,小米的千亿机会
2010年10月,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一个学生团队研发出了一款软件,名为Kik Message。KikMessager基于手机通讯录,实现了免费短信聊天,并加入real-time texting功能,为用户提供了面对面沟通的场景。KikMessager一经推出,就对当时如日中天的WhatsApp的地位构成了威胁,发布两周内,注册用户数就超过100万。
这款APP的成功让小米嗅到了商机,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小米上线了初代米聊。
米聊最初定位于跨平台、跨运营商的手机端短信工具,是一款免费的即时通讯工具,只要用户的手机能上网,就可以通过其进行免费的对讲功能。除了支持语音,米聊后续也支持了图片、视频、文字、红包、广播、视频电话、远程协助、屏幕共享等多种功能。
米聊官网截图。
米聊,和小米手机、MIUI系统一起,组成了早期小米业务的三驾马车,被雷军寄予厚望。雷军曾在一次访谈节目中公开谈到:“小米有幸遇到过两个千亿美金的机会,一个是移动互联网,一个是米聊。”
可当时雷军并没有特别高兴,甚至感到焦虑,因为身后有社交帝国腾讯的步步紧逼。对于米聊的未来,雷军当年有三种设想,小米传记《一往无前》中对此有描述:
如果腾讯用QQ这个产品来迎战米聊的话,小米尚有一丝机会,因为QQ在手机上不符合移动互联网短平快的用户体验;
如果腾讯没有犯任何战略错误,选择用完全相同的产品形态来迎战米聊的话,只有在它能给米聊一年抢跑时间的前提下,小米才有50%的胜算;
如果腾讯在一年之内拿出一模一样的产品,那么,腾讯的综合资源是小米的一万倍,小米将处于完全的弱势,届时,腾讯会把全部的工程资源和推广资源扑上来,小米获胜的概率将是零。
资料图:腾讯广告牌。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微信奇袭,7年10亿用户
事实证明,腾讯没有给小米这个机会。在米聊推出仅仅40天后,微信就突然杀到。
相比于通过通讯录添加好友的米聊,微信用户可以通过QQ帐号或者邮箱帐号两种方式注册。此外,微信可以读取QQ好友的信息,还可以通过回复消息将他们添加至好友列表。
当时,腾讯QQ注册用户已经超过6亿,社交生态枝繁叶茂,成为腾讯在这一领域牢不可破的护城河。
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米聊用户超过了400万。这一成长速度虽快,但是却快不过依托QQ社交体系成长起来的微信。2012年3月,马化腾在腾讯微博表示,微信用户突破一亿。从零到一亿,用时433天。
马化腾2012年3月宣布微信用户突破一亿。
当年4月19日,微信4.0版本中正式推出朋友圈,用户可以在朋友圈晒图、发布状态,用社交关系留住用户。而这也标志着微信从一个移动通讯工具向社交平台的过渡。也是从那时起,米聊和微信之间渐渐分出了高下。
当你的朋友都在用一款社交软件,你也就只能跟着转移。一位从米聊转至微信的用户无奈地表示,“大家都用微信了,改变不了他们,只能改变我自己了”。
2018年5月,腾讯公布一季度年财报,宣布微信用户突破10亿。从无到有,从零到十亿,微信用了八年。微信已经把所有人都甩在了身后,成为这个领域的巨无霸。
“围剿”微信,无功而返
在社交领域,曾经有无数巨头想要分一杯羹,但是却都铩羽而归。
2019年1月15日,是中国社交软件历史上戏剧性的一天。上午10点半,快播王欣推出马桶MT;下午2点半,字节跳动张一鸣发布多闪;晚上7点半,锤子科技罗永浩发布聊天宝。
多闪官网截图。
三款社交软件都在这一天发布,都定位社交,都想挑战微信,然而一场社交战争还没开始就结束了:三个APP被微信全部屏蔽。
对此,王欣连发三条微博:“不知道你在怕什么?”“腾讯大王卡短信也封了马桶!”“怎么办???”
罗永浩则淡定许多,他将马桶MT、多闪和聊天宝三款产品备份在自家网站上以便大家下载,并表示:“自家的聊天宝,绝不会屏蔽任何友商的合法链接。”
值得注意的是,罗永浩的聊天宝实际上就是子弹短信的改名版。2018年8月20日,子弹短信上线,在罗永浩不遗余力的推广之下,子弹短信出道即巅峰,迅速登上App Store免费榜和社交榜首位,上线7天公司便完成A轮1.5亿元融资,日下载量高达44万。
罗永浩在聊天宝发布会上表示,此前的子弹短信起名太草率:一是子弹属于敏感词,不少搜索引擎都进行了屏蔽,二是短信一词在大家的印象中是收费的,因此更名聊天宝。
罗永浩 资料图。中新网记者 金硕 摄
聊天宝复刻了趣头条“看新闻有钱拿”的玩法,试图用奖励留住用户。官方介绍:聊天宝是一款可以获得奖励的聊天软件,这里有随处可见的奖励机制,聊天、看新闻、邀请好友、购物,都能获得奖励。
尽管不用像发短信一样花钱,但聊天宝还是败在了产品本身体验较差的缺陷上。根据第三方平台“个推”的数据,聊天宝在1月15日-16日发布头两天,迎来用户爆发式增长,在16日的新增环比一度达到281%,然而17日便出现悬崖式下跌,之后的增速几近停滞。
罗永浩的社交梦仅仅持续了半年,2019年3月5号,聊天宝团队解散。同日推出的另外两款APP也逐渐没有了声音,这次宣战丝毫没能触动微信的地位。
其实,在移动社交领域,想挑战微信霸主地位的,绝不仅仅这三家。
2007年中国移动推出即时通讯软件飞信,鼎盛时期其注册用户超过5亿,仅次于QQ,如今也已销声匿迹。百度推出的百度Hi也已转型,2020年4月27日,正式更名为“如流”。官方表示,此次更名后,如流将继续在全国范围内免费开放,并支持企业定制。
百度Hi程序界面截图。
2013年,中国电信和网易联合推出易信,反响平平。但运营商不甘心做社交软件的渠道商,2020年4月8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联合推出5G消息服务。据介绍,5G消息是一款通讯服务软件,支持发送文本图片音视频等消息。
2020年5月初,5G消息上架了App Store商店。但5月11日就匆忙下架。时隔大半年,2021年1月8日,中国电信、中国联通2020年5G消息平台(RCS)建设工程联合集中采购项目正式启动。同时,5G消息商用正在深圳南山等领域小范围落地应用。换句话说,5G消息才刚刚起步。
张小龙2021年微信公开课截图。
微信走过十年,曾经的对手要么偃旗息鼓,要么纷纷转型,要么还在生长。下一个挑战微信的APP在哪里,仍悬而未决。不知“微信之父”张小龙心中,是否有天下无敌的孤独?(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卖身腾讯的搜狗,新战场如何?
2001年时,冯小刚的贺岁电影《大腕》上映,在包袱密集的电影中,一句“他们搜狐,我们搜狗……各搜各的”在其中并不特别逗乐。
但2年后,搜狐自己就真的另组建了一个品牌——“搜狗”!
2004年8月,搜狐正式推出“搜狗”,这在当时是全球首个第三代互动式中文搜索引擎,是搜索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后来随着业务版图的进一步扩大,“搜狗输入法”、“搜狗浏览器”等一系列品牌都被孵化而出。
而经历了17年的风雨,曾经艰难在搜狐内部求得生存并获得独立运营权的搜狗,如今再度失去自由身,转投腾讯。
9月24日,搜狗正式发布公告,在历经1年多的周折后,正式完成私有化交易,与腾讯实现合并。
搜狗预计在10月初完成退市。退市后,搜狗将成为腾讯控股间接全资子公司,并被纳入腾讯的PGC业务板块,与腾讯的原有产品并轨;根据多家媒体报道,未来搜狗搜索和输入法将继续保持“搜狗”品牌进行运营。
而搜狐一方,宣布Sohu Search出售搜狗所有A类普通股及B类普通股,交易价为每股9美元。在搜狗持股33.8% 的搜狐将在交易完成后获得11.8亿美元的资金,不再持有搜狗任何所有者权益。
但王小川本人,不会跟随团队进入腾讯。
从2014年在搜狐内部成立以来,搜狗走过了艰难独立而后又投靠另一位大佬麾下的旅程。
而可预见地,这一起事件对整个搜索业态甚至中国互联网的格局又将带来一次巨大影响。
艰难独立之路
提起搜狗,没有人会忘记CEO王小川。
而关于王小川最负盛名的流传则是,张朝阳曾经亲自给王小川打了一通近一个小时的电话,为了提前预定这位当时还在清华继续读研的天才少年。
而说起王小川与张朝阳的渊源,则不得不提起另外一家今日在社交网络大战中已经几近沉寂的网站——ChinaRen。这是由王小川的三位清华学长陈一舟、周云帆和杨宁创立的,那时他们刚在大学生创业的号召下开启自己的互联网征程。
一开始,他们只是做了一个在当时的社交网站中还属主流的网站形态——BBS,然而很快就发现速度跟不上了。三位年轻的创业者遭受打击,于是陈一舟找到了96级的学弟王小川,拉他入伙ChinaRen。
1999年,还在上大三的王小川,面对8000元的兼职月薪,无法拒绝,于是从此开始为ChinaRen打工。在他的带领下,一个8人的团队花了一个月时间,完成了陈一舟交给他的第一个重要任务——上线带评论的新闻系统。新功能上线8个月后,ChinaRen一跃成为当时中国互联网的第四大网站。
王小川的技术实力得到认可,但他仍然拒绝正式加盟,选择在清华高能计算所读研,继续以兼职身份为学长工作。到了年底,搜狐正式收购了ChinaRen,王小川也回到清华继续学业。
而正是这次兼职经历与搜狐的收购,使得王小川进入了张朝阳的视野。据称,张朝阳亲自拍板兼职位置保留,并许下一个土豪的承诺:“你上学多久我可以等你,你要多少钱我给你开。”
毕业后,王小川确实在张朝阳的邀请下入职了,并以前无古人的上升速度升为搜狐的副总裁,主管技术,距离他加入搜狐只用了2年。
张朝阳决定推出搜狗的目的,当然是增强搜狐的搜索功能,主要经营搜狐的搜索业务。但开局并不算顺利,张朝阳找到王小川的时候,只给了他6个员工的配额,却要求他从搜索上干掉百度。
掌握搜索就等于掌握了流量入口,不想被百度拿捏的张朝阳走出这一步也属于意料之中。
当时刚加入搜狐不久、年纪尚轻的王小川欣然领命,但后来发现搜狐的程序员连C语言都不会写,他又回到了清华找来12个学弟,和张朝阳说明,只用6个人的钱养活12个人。
就是这一群人,花了11个月,就在2004年8月推出了搜狗。
随后,在王小川的主导下,搜狐收购了图形天下,并将其丰富的地图数据和应用经验引入了搜狗,2006年推出搜狗输入法,并且一经推出就火爆网络。
然而,搜狗搜索虽然活着,但距离干掉百度还有很远。
王小川认为,要抢占流量入口,就要先抢占用户的桌面入口。想要做好搜索,可以先做浏览器。
不过,张朝阳并不统一这个观点:“微软的IE市场份额那么大,都没有把Bing(微软搜索引擎产品)做起来,凭什么浏览器做成搜狗搜索就能做成?”在张朝阳看来,浏览器对于搜狐的整体策略帮助不大。
两人之间爆发了激烈冲突,王小川被从搜索业务上直接撸掉。但他没有走,还是一心要做浏览器。到2008年时,还真被他做成了。
2008年,搜狐成为北京奥运会官方新闻网站,而借着这一波红利,搜狗浏览器迅速跃居国内前三。王小川又回到了搜狗CEO的位置上。
但独立的心思或许在此时已起。
2009年时,百度曾经想挖走王小川,但王小川舍弃不下搜狗,最后不了了之。
时间到了2010年,谷歌宣布正式退出中国市场,看到了这个空白,360的“红衣教主”也对搜狗动了心思,想买下搜狗的所有权。
但王小川另有主意,自己去找了阿里,求见马云。在阿里推动下,搜狗于当年8月份完成分拆独立,阿里占股10%,但却作为重要的战略股东,在董事会拥有投票权。
这一次,搜狗终于独立。
最终选择腾讯
到了2013年,曾经交恶的百度与阿里达成和解。搜狗在阿里的业务版图中权重降低,于是搜狐花了2580万美元回购了搜狗10%的股权。
“红衣教主”再一次出现;当然百度也出现了,这次同意将整个搜狗收走。
但王小川面对阿里的退出、业务同质化的百度与价值观迥异的360,想到了第四条路——腾讯。
2013年9月腾讯4.48 亿美元战略入股搜狗,成为搜狗第一大股东。跟着这笔注资一起并入到搜狗的,还有腾讯原来的搜索业务和QQ 输入法,并在搜狗独家上线了微信搜索这个功能大杀器。
来源:微信
搜狗的最新财报显示,腾讯持股39.10%,搜狐持股32.82%,张朝阳持股6.37%,王小川持股约5.55%。
不过,这次与腾讯的合作彻底激怒了周鸿祎,据8年前科技媒体的报道,周鸿祎提起此事愤慨地提出:
我和他(张朝阳)谈,合并之后老张成为新公司的股东,所以老张非常愿意做这事儿。后来我们谈着谈着感觉这家公司不姓张,它姓王。
2017年9月,搜狗在纽交所上市,以发行价计算,搜狗上市当天市值突破50亿美元。
而对于腾讯来说,有分析师提及:
“搜狗有它重要的地方,它的输入法、搜索业务,可以补上腾讯这两个领域的短板,并且搜狗融入腾讯后,更有利于这两项业务变现。”
退市计划最早发生在去年,不过直到9月24日,这一笔收购案才终于要告一段落。
此时,距离腾讯入股,刚好过去8年;距离搜狗上市,刚好过去4年。
搜狗、搜狐与腾讯的前路
虽然根据华尔街见闻此前文章显示,由于两大原因,在合并前,搜狗已有500左右的员工选择离职。
背后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职级变动。腾讯旗下的PGC事业群中的有一个“看点”部门,而看点下还分18个中心,搜狗此次将作为看点下的一个中心而存在,因此大部分原来的搜狗员工将面临职级降低的困境。
其二是业务形态变动。搜狗原本的组织架构是偏业务的,但转入腾讯后搜狗可能将以技术中台的形式存在。
对于很多员工来说,这次变动或许不是好事;但对于搜狗、搜狐与搜狗自身三方来说,却大概率是一件好事。
搜狗自身是亏钱的;搜狐的业务聚焦方向不太需要搜狗的技术了;而搜狗的技术对腾讯来说,却是可以发挥出关键作用的一环。
1、腾讯
对于腾讯来说,它最大的优势是具有一个超级大的内容平台和最大的社交用户群,而搜狗带来的更多是技术增量。
从内容推荐技术来说,搜狗AI技术可以提升腾讯生态中的内容推荐精准度。
从语言交互来说,则可以提升用户体验。此前张小龙曾经提到:
微信原来并不想做输入法,但收到了很多用户的投诉,称自己的聊天记录被输入法窃取了,因为输入什么就会看到相应的广告。
搜狗的输入法、语音识别等都将大幅提升腾讯系产品的用户体验。
而搜索更毋庸置疑,是所有超级内容平台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微信内部打造另外一个“百度”是一个较好的结局。
而搜狗搜索的技术在与知乎的合作案例中已经得到过验证。
知乎刚上线时,搜索功能是弱项,而2015年时两家就搜索业务展开了合作,知乎向搜狗开放数据,搜狗为知乎提供知乎搜索。这一项合作大大提升了知乎的效率,虽然知乎本身不是搜索引擎,但对于很多深度内容类用户来说,知乎已经变成了另一种形态的搜索引擎。
虽然腾讯内部本身已经有团队在做搜索、输入法与语音相关工作,但搜狗带来的技术能量也很显著,其长期积累的数据与语言AI技术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2、搜狐
对于搜狐来说,这一次则是轻装上阵。
一方面,搜狐持有的33.82%股权将带来实打实的11.8亿美金;对搜狐来说这是一大笔钱。
在出售搜狗前,搜狗是亏钱的,会为搜狐带来亏损。在总结2020年的搜狐时,张朝阳说,“在宏观经济疲软的情况下,搜狐今年盈利了。如果不算搜狗,整个搜狐的三个板块(媒体、视频、游戏)加起来是盈利的。”
此外,搜狐自身的业务增长也承压。2016-2020年,搜狐处在持续亏损中。
11.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6亿美元左右,对于搜狐来说是一大笔钱,可以填补过去多年的亏损额。
来源:Wind,搜狐年报
另一方面,搜狐也需要将眼光更进一步地聚焦自己的新业务。
对于搜狐来说,当前主营业务有搜狐视频、搜狐新闻和狐友,分别对标爱优腾B、今日头条和微博,也就是视频、媒体、游戏,而这些都需要烧钱并专注地进行。
曾经的搜狐是门户网站,需要输入法、浏览器、搜索来抢占流量,但如今的搜狐已经变了。
搜狐今后的重点努力方向是扩营收、降成本和减亏损,出售搜狗对于打算聚焦主业的搜狐来说,稳赚不赔。
3、搜狗
对于搜狗自身和王小川本人来说,一直是依仗巨头的支持获得生存空间。
起家于搜狐,引入阿里,选择腾讯,每一步都是作为聚焦特色业务的“小巨头”不得不走的路。因为搜狗的一切技术说到底,都是需要具体业务形态去实现落地的;每一个场景都可以成就一个APP,但没有场景却万万不行。
单靠输入法、浏览器或者搜索实现盈利公司,在今天已经几乎没有。
搜索流量带来的广告业务收入在百度的收入占比中正在降得越来越低;UC浏览器正在边缘化;输入法更是几乎没有独立存在和盈利的。
王小川曾经追求独立的路当然没有错,但作为技术型公司,搜狗如果不从商业逻辑上探索变现模式,那么寻求绑定流量大户实现技术变现也算是明智之举。
移动互联网起家之后,搜狐就已经失去了给予搜狗更多流量的能力,双方的互利作用正在变弱。
但转投腾讯,则可以获得更多移动端的流量入口,包括腾讯新闻、QQ浏览器等,未来无论是在移动端还是PC端,搜狗都将获得更大的探索空间,并作为技术支持部门为腾讯自身带来更多收益。
搜狗的招股书披露,来自于腾讯的搜索流量占到了38.2%,远高于搜狗自有产品所占的21.8%,几乎与来自手机预装和其他渠道的流量持平。
简而言之,腾讯赋予了搜狗更大的舞台,是一个对创始人和员工来说有些遗憾,但从公司层面来说又堪称“完美”的归宿。
搜索之局
站在腾讯的角度上,收购搜狗这一行为几乎彰显出其与百度在流量、搜索上一较高下的决心。
从目前情况来看,百度的地位仍然不容撼动。
根据美国网站通讯流量监测机构Statcounter给出的数据,今年8月时,百度以76.91%的份额一骑绝尘,而它还在通过对百度APP的推广持续强化流量入口把控权。
截至2020年12月,百度在中国搜索引擎市场份额方面以66.87%排行第一,搜狗搜索以24.54%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二。
但百度与腾讯面对的局面不同:百度在移动互联时代是艰难跟进,其C端不仅是较难增长,甚至还有下滑风险;而腾讯是即将见到移动互联网流量的顶点,只是增速不复前高。
与百度的软件相比,腾讯的产品矩阵和内容丰富程度都要更胜一筹,在整体层面上也并不逊色。
随着百度的重心逐步向“AI生态型公司”转变,B端云业务、硬件类业务正在取代曾经以C端流量为生的业务架构,其在C端的话语权与盈利能力也在逐渐减弱。
而反观腾讯,其走的是C端移动互联 产业互联网模式。Q2财报显示,腾讯实现营收1382.59亿元,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25.87亿元。其中腾讯网络游戏收入430亿元,占总营收比重约为31%;社交网络收入290亿元,占比21%;网络广告收入为228亿元,占比17%;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收入为419亿元,占比30%。
因此,即便腾讯收购了搜狗后,短期仍然不具备与百度正面刚的核心壁垒;但长期来看,对于腾讯而言,搜索仍然会是核心战略板块之一,既有内部内容分发机制的考虑,也有提升人工智能技术研发能力的要求。
在搜索领域,仍然在线上发力的另外两家巨头也蠢蠢欲动:阿里和字节跳动。
今年6月,阿里创新业务事业群成立智能搜索业务部,发源于UC的夸克APP成为布局核心,夸克的搜索词条上,“年轻人”与“智能”成为其搜索主打。5月,夸克推出5.0版本时,官方曾介绍,过去一年其活跃用户量大增5倍,搜索量增长6倍,25岁以下用户占比过半。
字节跳动的布局更为深远,2020年2月,“头条搜索”上线独立APP,今年2月,抖音官方宣布,视频搜索月活用户已经超过5.5个亿。
这更加说明,对于互联网巨头来说,无论在先还是在后,只要业务布局仍聚焦于线上及标准化业务,搜索就是放不下的流量蛋糕;从技术和产品层面来说,搜索引擎更是一切推荐引擎的基石。
用“天下苦百度久矣”来形容搜索引擎的争战或许并不夸张,而大家也都在等待一场新的变革。
腾讯收购搜狗,或许不是带领战局迎接巨变的时刻,却可能从此吹响新的号角。
尾声
王小川曾说:
搜狗是被注入资产(腾讯搜索,输入法业务),如今,搜狗被当做资产反注入腾讯。
他带领搜狗见证了中国互联网的整个断代史,作为“小巨头”在巨头庇荫下求得生存经历了一整个轮回。
此刻,无论他本人离开搜狗后是否做好了投入下一场战役的准备,搜狗都将继续勇敢地书写搜索战场的新篇章。
曾经来源于电影的品牌名称,如今真要应了台词所言:“各搜各的”。
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独立判断和决策。
虾米音乐倒下,是小众平台的悲哀
了解更多热门资讯、玩机技巧、数码评测、科普深扒,点击右上角关注我们
----------------------------------
2021年1月5日,虾米音乐的粉丝们听到了一个重大噩耗。
1月5日上午,虾米音乐在新浪微博上发布官方声明表示,“12年的陪伴,说不出的再见”。由于阿里内部业务调整的缘故,虾米音乐播放器业务将于2021年2月5日正式停止服务。未来虾米音乐将更多转向音乐商业场景服务,依托新成立的“音螺”平台持续探索创新,服务独立音乐人及业内合作伙伴。
消息传出后,大量网友瞬间涌入虾米音乐官方微博留言表达不舍,言语之中充斥着无限伤感。
- 虾米要关了吗???
- 再也不会有这么漂亮的UI设计了。
- 能安安静静听歌的地方也阵亡了。
- 爷青结!一个认真搞音乐的app就这么没了。
在中国在线音乐行业历史中,虾米音乐绝对不算是个无足轻重的名字,这款强调小而美、走差异化路线的音乐播放器,在不少音乐爱好者的心中都占有一席之地。直到今天,虾米音乐被关停的话题还高挂在知乎数码榜榜首,很多音乐爱好者都在话题下述说着自己对虾米音乐的不舍。
对于整个中国在线音乐市场来说,虾米音乐的陨落,意味着很多东西。
虾米音乐之殇
“我想做个音乐平台试试。”
当王皓在杭州的那家小咖啡屋说出这句话时,他一定很难想象自己一手创建的虾米音乐会在今天落下帷幕。
2007年,曾任阿里巴巴系统分析工程师的王皓,和阿里巴巴中文站原运营经理王小玮、原技术总监陈恩卫、原中文站开发工程师吴轶群等四人,一同创办了虾米网的前身“EMUMO”。2008年,“EMUMO”改名为虾米网正式上线,这群爱音乐的人正式开始了他们的追梦旅程。
以文艺范而著称的虾米,用自己独特的UI设计、纯算法的音乐推荐机制、详尽而准确的音乐分类,成功吸引了一波粘性强的用户。2010年,虾米音乐便已拥有200万注册用户,每日拥有超过200万的访问量。2013年,虾米音乐官方宣布注册用户超过2000万名。
当时的报道内容
然而,在这辉煌数据的背后,隐藏着令人难以想象的痛苦。成立于2006年的虾米音乐,是国内最早成立的数字音乐付费平台之一。即便是在早期在线音乐市场的乱世中,虾米音乐依然坚持购买版权音乐。音乐版权费用和用户付费之间的落差,使得虾米音乐很快陷入到财务危机中,虾米音乐的收入仅仅能勉强覆盖版权的支出。
不仅如此,2015年7月,国家版权局出台的音乐在线史上“最严版权令”更是成为了虾米音乐的刽子手。在版权令影响下,我国在线音乐市场正式进入版权时代。早期虾米音乐是通过吸引用户上传音乐自给自足的“社区”模式运营的,而绝大多数用户上传的资源都可谓是“盗版”资源。在数字音乐市场逐渐走向正规化的情况下,虾米音乐明确表示要在平台体系内独立运营版权,随即下架数百万首无版权歌曲。
(图源:iResearch)
“没有音乐的在线音乐平台,那还有什么价值呢?”被卷入版权大战的虾米音乐显然没有做好准备。根据业内调查,2015年腾讯音乐集团的版权音乐在整体版权音乐中占比90%,网易云音乐的版权音乐占比70%,而阿里音乐的比例低于20%。以 2015年为例,仅QQ音乐的曲库规模就达到1500万首,而虾米音乐只有400万首,这直接造成了虾米音乐用户的大量流失。
更重要的是,随着在线音乐市场不断成熟,如今各大音乐平台早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听歌软件,社区运营、短视频应用,音乐人培训,这些基于音乐平台为用户打造的完整的音乐内容生态与服务同样重要。虾米音乐在曲库方面没有优势,在其他功能上做得也比较简陋,没落也是理所当然。
小雷认为,虾米音乐的关停确实算是国内音乐爱好者一大损失。那独特的播放界面、简洁的功能设计、优秀的推荐算法、沉浸式的音乐电台以及长期以来各种小众音乐爱好者日积月累补充完善的各种音乐分类和乐队信息,都是音乐行业的财富。更重要的是,虾米音乐的关停意味着中国在线音乐市场即将进入全新时代。
未来的音乐市场,可能比你想象的更加残酷
在版权大战中,从来只有一个赢家。在虾米音乐关停之后,在线音乐平台的战争正式进入终盘,如今市面上的头部音乐平台只剩下腾讯音乐娱乐集团 (酷狗音乐、酷我音乐、QQ音乐)以及网易云音乐两家巨头。当前的中国在线音乐行业早已进入存量市场,头部平台正快速抢食中小平台的生存空间,其他平台也将面临着和虾米音乐同样的问题。
即便是网易云音乐,近几年的日子也并不好过,版权获取困难成为了网易云的一大难题。从2018年开始,在国家版权局的推动下,网易云音乐与QQ音乐达成版权共享协议,双方相互授权99%的版权。剩下的不足1%,这些具有巨大号召力的歌手的作品,成为了差异化竞争的关键。
根据国内媒体报道,今年年中,丁磊曾经在网易业绩电话说明会中表达了对唱片公司版权销售模式的不满。以索尼音乐旗下的GARNiDELiA为例,QQ音乐购买了GARNiDELiA部分曲目的独家授权,这使得包括网易云音乐在内等需要购买版权的公司付出了超出合理价钱数倍以上的成本。
进入2020年,网易云音乐开始加大力度购买独家音乐版权,不仅一举拿下《歌手 当打之年》《中国新说唱2020》等综艺的独家版权,也在继续推进和环球音乐、BMG集团等各大音乐厂商的版权合作。但是在国内市场,如何通过版权音乐盈利同样是一大问题。最终收效如何,或许只有等到网易2020年度报表出来才能见分晓。
(付费音乐市场增长减缓)
根据Fastdata发布的《2020中国在线音乐行业报告》,目前国内在线音乐市场已经明显形成了“一超一强”的格局。腾讯音乐集团坐拥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三大巨头,牢牢占据霸主地位。排名第三的网易云音乐月活用户数量远不及前两名,而排名第五的虾米音乐已经正式宣布关停。如果网易云音乐陷入危机的话,国内在线音乐市场随时可能进入“寡头”局面。
不管是版权方,还是我们这些用户,没有人希望看到这样的局面。所有人都很清楚,一旦寡头市场形成,行业内部竞争不足,很可能会导致娱乐成本全面上涨。不仅如此,原本处在上游的音乐版权方也会失去议价的权利,最终形成头部厂商低买高卖的局面。
还记得今年年中,有部分QQ音乐用户表示,在听歌中途听到了一段15秒的语音广告的事情吗。如果真让头部厂商一家独大,那QQ音乐在歌曲之间加广告,可就不是尝试一下这么简单了。到那时,你想听一首歌,不仅需要购买昂贵的VIP会员、购买特定数字专辑,还要忍受歌曲之间隔三差五插播的音频广告。用户体验是什么?爱听不听!
小雷认为,如今在线音乐品牌的版权战争早已发展得有些畸形了。独家版权本应该是国内音乐市场重视知识版权的表现,但现在更像是商业竞争的武器。这种不良竞争带来的弊端很明显,各家厂商在互相限制音乐作品传播的同时,给用户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最终导致虾米音乐这样的优质应用受到波及,黯然落幕。到最后,音乐应用不再专注于功能的完善,而是专注于独家版权的争夺,这何尝不是对音乐资源的一种浪费呢?
----------------------------------
点击文章顶部雷科技头像,私信回复“搞机”,即可获得玩机技能合集。
今天,微信突然崩了
国庆假期后的第二个工作周,还是有种朦胧的不真实感,小伙伴们可还适应?
小雷掐指一算,什么都不用做的7天小长假,已经走了11天。
取而代之的是,现在天天按时打卡上下班,这差距未免也太大了点儿。
理想和现实就是这么骨感,但是咱也没辙呀,打工人哪有说「不」的权利呢?
班是肯定要上的,但如何在工作之余最大程度摸鱼,就是各位打工人的本事了。
不过嚯,小雷得提醒一句,摸鱼归摸鱼,咱们本职工作先得做好喽。
别一不小心出了岔子,扣钱还好,要是饭碗没保住,就得不偿失啦。
小雷一早就切换了摸鱼模式,对摸鱼这个项目已经颇有心得~
在手机上刷抖音看微博玩游戏?风险系数很高,非常容易被老板逮到。
那刷电脑端的抖音微博呢?眼尖的老板一瞅,你可就有不务正业的嫌疑了。
经过小雷的不懈探索,其实最保险的摸鱼神器,莫过于电脑版的微信。
今年以来,电脑版微信上线了朋友圈、看一看以及搜一搜等小功能。
工作累了,玩玩这些小功能轻度摸鱼,休闲又安全,老板总不至于不让我们微信吧?
小雷单方面正式宣布,微信已成为广大打工人办公摸鱼两用之神器。
只是刚整活了摸鱼功能,微信的办公功能却出了幺蛾子。
今天早上,小雷正刷着牙就瞅见微信又双叒叕上了热搜。
这次上热搜的话题不是微信更新了啥奇葩功能,而是更简单明了的#微信崩了#。
emmm,这刚周一一大早,正是各种工作交接的高峰期,微信崩了可还得了?
从各路网友的反应来看,崩的其实是图片、视频和文件的发送和接收。
而像微信登录、文字聊天和朋友圈发动态点赞等其他基础功能,倒是没什么问题。
具体是这个崩法,发送或者接收图片、视频或者文件的时候,速度缓慢到接近龟速。
原本能用图片视频说明的事儿,现在得纯靠文字描述,考验语言功底的时候来了。
当然了,遇到这种情况咱们首先想到的都是信号问题,于是路由器惨遭背锅。
有网友排除了路由器的问题,就开始怀疑起自家的电脑,反复卸载重装微信也没解决问题。
手机也成了网友们的重点怀疑对象,双十一换新手机的理由有了~
有人欢喜有人愁,既然微信崩了,那不如愉快划水一波~
也有很大一部分打工人因为文件和图片无法正常发送,真的耽误了工作……
不得不说网友还真是神通广大,有人还真找出了临时解决方法。
把网络从WiFi和移动数据来回切换下,就能解决了。小雷实测了一波,确实能行。
不过嚯,#微信崩了#也不是百分百发生,有的网友微信就好好的,无事发生。
工作(摸鱼)了一早上,小雷才等到微信姗姗来迟的官方回应。
微信团队没说具体是什么原因,但是确实有这个情况,现在问题已经修复好了,给大家道个歉。
好了,闹了一早上的微信已经恢复正常,还想划水的各位可得悠着点了。
小雷估摸着这次微信崩了应该是部分服务器出了问题,才会导致有些人出现故障,有些人没事。
其实这已经不是微信第一次「崩了」,前几年就陆续崩过好几次。
不过嚯,要说最严重的那次,小雷觉得还得是2013年的微信宕机事件。
2013年7月22日这天,国内的微信经历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宕机,网络中断将近7小时。
在这接近7小时的时间里,用户发不出任何东西,除了着急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干等微信修复。
后来微信解释了,这场事故的原因是上海一支施工队挖断了网络光缆,导致腾讯华东数据处理中心的业务请求没法及时处理。
这些请求只能转向华南和华北,然鹅这股庞大的数据华南华北也受不了,最终导致微信业务的全面瘫痪。
当时微信还挨了用户好一顿批,被吐槽应急方案没做好。
无独有偶,被挖光缆的不是微信一家,老熟人支付宝曾经也被挖过。
2015年5月27日,支付宝发生了一次大规模宕机事故。
很多用户表示账号登录不上,或者登录了却支付不了。
后来支付宝也发了声明,原因和微信一样,都是因为市政道路建设被挖断了光缆。
大概是有了微信的前车之鉴,支付宝工程师紧急把用户请求切换至其他机房,受影响的用户才开始逐步恢复。
到了当天晚上7点20分,支付宝才宣布用户服务已经完全恢复正常。
前面都是几年前的事,往近了说,今年7月13日,大伙爱看的B站就崩过一次。
好家伙,小雷当时正看着视频,下一秒就变成「肥肠抱歉,该页面暂时无法访问」。
上完热搜短短几分钟内,针对B站崩了的各种捕风捉影的揣测马上来了。
像什么火灾、黑客攻击、删库跑路、大楼坍塌……网友脑洞是真的大。
小雷看过最离谱的就是外星人说,怎么着,合着外星人也爱看番呗?
B站修好后也发了条声明,原因很简单,就是部分服务器机房发生了故障,真没网友想的辣么夸张。
而且吼,B站还挺有诚意,隔天还给每个用户送了1天大会员。
虽然大会员就1天,用处不大,但好歹有个诚恳的态度嘛。
话说回来,其实7月13日晚上崩的不止B站,A站、豆瓣和晋江等网站也崩了。
这一口大锅,依小雷看哈,很大概率还得B站来背。
当晚B站崩了后,大批无片可看的用户涌入A站、豆瓣和晋江,造成网站流量激增。
很有可能就把这三个网站的服务器压垮了,毕竟B站日活用户可是有6000多万。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这些崩了App也给咱们提了个醒,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有时候用微信办公可能是无奈之举,可以跟对方多要个联系方式。
比如手机号码、QQ号和电子邮箱等等,真出了状况没准就能用上。
支付这块也是重中之重,小雷建议大伙钱可以多放几个平台。
这个平台崩了其他的还能补上,不至于支付不上过于尴尬。
毕竟人在江湖飘,多留条后路总是没错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