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艺术家为昆虫做口罩(核酸采样棉签有毒?殡仪馆销尸灭迹、盗卖器官?辟谣来了)
俄罗斯艺术家为昆虫做口罩文章列表:
- 1、核酸采样棉签有毒?殡仪馆销尸灭迹、盗卖器官?辟谣来了
- 2、空中飞舞的白色小飞虫原来是白粉虱 提醒:市民外出时最好戴口罩和眼镜进行防护
- 3、14岁女孩写给医生父亲的一封家书: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 4、五一不远游,家门口微度假真香
- 5、南京街头飘的白色飞絮是啥,里面有虫子?专家解答来了
核酸采样棉签有毒?殡仪馆销尸灭迹、盗卖器官?辟谣来了
记者29日从中央网信办获悉,今年8月以来,按照“清朗·打击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专项行动统一安排,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会同网络综合治理局以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为依托,组织12家网站平台开展网络辟谣标签工作,对存量谣言进行全面梳理标记,对被标记的典型网络谣言样本及时通报曝光,最大限度挤压网络谣言生存空间。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权威辟谣标签
专项工作期间,重点网站平台积极参与,对近年来平台数据进行深入摸排,全面梳理存量谣言样本3342个,涉及卫生健康、食品安全、教育就业、自然灾害等重点社会民生领域。经权威查证,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集中标记辟谣标签,予以公开曝光和警示。微博、抖音、百度、腾讯等网站平台依据权威发布开展全平台自查,对8万余条存量谣言标记辟谣标签。重点网站平台均开设辟谣专栏或专门辟谣账号,及时发布权威辟谣信息,对接触过谣言的用户,精准推送相关辟谣内容。
中央网信办相关单位负责人介绍,标记辟谣标签是网络辟谣工作的积极探索,是深入整治网络谣言乱象的重要举措。中央网信办将持续开展网络辟谣标签工作,不断健全联动工作机制,组织重点网站平台加大对网络谣言的辟除、曝光力度。广大网民可通过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https://www.piyao.org.cn)提供谣言线索、查证网络谣言。
小编整理了一些谣言
下面就来一一辟谣
1
核酸采样棉签有毒?
前段时间,有传言称核酸和抗原检测时使用的采样拭子有毒,而且看起来更加骇人听闻:“它(采样拭子)不叫棉签,因为它是化纤,专业名叫荧光探针,里面含有易折断的尼龙纤维、致癌剧毒环氧乙烷、莫吉隆斯纤维、放射性元素锝、致癌荧光制剂……会损伤血脑屏障,对面部神经及嗅觉神经造成损伤”。
这条传言并不新鲜。自本轮疫情发生后,“采样拭子有毒”隔三岔五就会出现,可一直被澄清。4月下旬,上海市药监部门也在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新冠试剂、医用口罩、防护服、一次性采样器(拭子)等实施高频次监管。然而,或是因为部分公众不了解采样拭子的构成、作用,以及核酸、抗原检测的原理,因此误会采样拭子,导致误信谣言。
对此,上海辟谣平台收集了近期较受关注的几条“有毒”“有害”谣言,再次澄清。核酸、抗原检测能有效排除风险点、切断传播链,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公众应根据疾控部门要求,配合进行核酸和抗原筛查,不要被网传谣言误导。
2
中国博士生与农村老父亲合影?
每到毕业季,学子们都会回忆青春,感恩师长、父母,但毕业生们的真情实感也被造谣者拿来消费了。近日,网传一张“中国博士生与农村老父的合影”,发布者称此为“当代中国的真实写照”,引起了网友的感叹。其实照片中的这对父子是泰国人,且男生为本科生而非博士生。
这不是这张照片第一次被误传为中国父子了。早在2014年,国内编译报道过该则新闻的媒体——国际在线就曾放出泰国媒体的原稿进行辟谣。据泰媒Dek-D等报道,照片中着学士服的年轻人叫披素·席塔拉坤,毕业于泰国清莱皇家学院,他身边的老人是他年迈且残疾的父亲,他拿到毕业证后,第一件事就是穿着学士服回老家去和父亲合影。
所以,网上现在流传的“中国博士生与农村老父的合影”版本系误传,照片中是一位泰国本科生与其父亲。这样的故事十分温情励志,但借此编造假新闻,就成了妥妥的“毒鸡汤”,希望我们的网友睁大眼睛,不要被谣言蛊惑了。
3
深圳市殡仪馆销尸灭迹、盗卖器官?
近年,有网民在新浪微博发布消息称,“深圳市殡仪馆无法无天、消尸灭迹、私自盗卖器官……”经核查,该消息纯属谣言,深圳市殡仪馆后来辟谣称,已向公安部门报警。敬请广大网民不要盲目听信谣言,不要随意散播谣言!对微博发布者捏造事实、恶意诽谤的行为,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4
彭龙美的录取通知书丢在公交车上?
开学前夕,不少人的朋友圈都在转发一则消息:“谁认识彭龙美这个学生,麻烦告知一声,录取通知书掉在厦门105路公交车上,放在中慧上上城三栋笑笑超市自己去拿,请转发。”不仅如此,“彭龙美”还把录取通知书丢在泉州公交车上,而且每年都要丢一回。除了“彭龙美”,还有“李仕兰”“魏欣欣”“张华银”录取通知书也经常“丢”,不仅“丢”在了厦门,还有,山东济南、湖南衡阳、四川成都、山西阳泉、广东惠州等地也每年都会“丢”一次。而且,一般都丢在105路、104路和103路公交车。多地网警已辟谣。
5
成千上万的燕子聚集,地震前兆?
近日,有网民在抖音平台发布视频称“四十里成千上万的燕子,每天下午7点准时来”,有网民跟帖称“这是地震前兆”,该视频在部分微信群、朋友圈传播,引发网民猜测、恐慌。
微信公众号“沂水县四十里堡镇”发布辟谣公告称,因该处水源好、温度适宜、昆虫较多,适合燕群迁徙前的准备工作,属于动物的正常行为。经向相关部门核实,目前沂水县水位、水温等数据均正常,“地震前兆”言论不属实,请广大居民保持冷静,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
6
离婚率最高的省份离婚率达71.51%?
近日,一张罗列全国各省2021年离婚率的图片在社交网络上流传,图片还配文称“七成以上的省份离婚率超过30%,最高的省份居然高达71.51%”。然而这并不是2021年的离婚率,这是2020年1季度的离结比,即用离婚数除以结婚数得出的比例。2020年的离婚率其实是3.09‰,离结比是45.91%。2021年的离结比是28.01%。
综合自新华社、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等
来源: 华商报
空中飞舞的白色小飞虫原来是白粉虱 提醒:市民外出时最好戴口罩和眼镜进行防护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张承斌)近日,家住开发区的邱女士向本报反映,在户外经常看到不少白色的小飞虫,“这些虫子是什么?对人体有危害吗?”对此,记者进行了了解。
据邱女士介绍,她住在开发区东方家园小区,平时经常骑电动车上班。最近两天在上班途中,她经常看到有不少白色的小飞虫在空中飞舞,“个头儿挺小的,如果不仔细看会以为是灰尘,但是颜色发白,仔细看才知道是小飞虫。”由于不清楚这些小东西到底是什么虫子,安全起见,这几天出门邱女士便戴上了口罩。
记者接到线索后对此事进行了详细了解。在开发区嵩山路,记者注意到,这里确实能看到不少白色的飞虫,它们个头儿很小,一般来说上午要比下午多。此外,记者在鲁化路、兴华路和中华路也都看到了此类飞虫的身影。
记者随后就此事采访了市园林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种小虫子叫“白粉虱”,每年8月份左右天气比较炎热的时候都会出现,一般来说多见于城乡结合部、农村等蔬菜大棚种植较多的地区,城区由于注重防治一般不多见,“像黄瓜、茄子等蔬菜最容易招白粉虱,所以大棚里比较常见”。
据了解,“白粉虱”每年可繁殖十几代,当前季节正是白粉虱的羽化盛期,因此数量较多。不过,随着成虫羽化盛期的结束,白粉虱的数量也会慢慢减少。一般来说,白粉虱对人体无主动侵害,但会刺吸植物的枝叶,使叶片退色、萎蔫,并且分泌大量蜜露,污染果实和叶片。此外,由于现在白粉虱数量很多,一旦飞入人们眼睛、鼻子里,会产生不适感,所以市民外出时最好戴口罩和眼镜进行防护。
来源于聊城日报、聊城晚报、聊城新闻网的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和原创作者。
14岁女孩写给医生父亲的一封家书: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周甲禄、喻珮
摄影:新华社记者李贺
“流感突起,肺炎逼至,想父亲安康?……您于院中应多加留意,谨防传染。吾坚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病毒肆虐的当下,亦如是。”
一个14岁的女孩给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生父亲写了一封家书。她已经好多天没见到爸爸了。
这个女孩叫孙婉清,人如其名,温婉可人、清新淡雅。生着一双和父亲一样清澈的眼眸,和母亲一样挺拔的鼻梁。
她是一名中学生,成绩优异,聪明伶俐。在疫情肆虐的当下,她的处境与同龄人有些不同,因她的父母都是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她有时被迫独自“留守”。
言为心声。用文言写成的200余字的家书,传递着孙婉清对父亲深情的问候、温暖的鼓励、迟来的歉意,以及对战胜这场疫情坚定的信心。
佩戴口罩的孙婉清独自站在自家客厅中(1月29日摄)。
女儿最珍贵的祝福
快乐与健康,是孙婉清对父亲孙鹏最质朴的祝福。
“提笔时,我已经有一周没见过父亲了。”孙婉清29日在家中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其实是一幅拜年帖,为了写好这幅帖她从除夕前两周开始酝酿,甚至改了好几稿。
孙鹏在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急诊科和发热门诊工作,疫情发生后,他为方便工作,也怕给家人带来传染风险,就在医院旁租住,不能回家。
除夕前两天,父亲因为给家中年迈的奶奶送药,终于得空回家吃了一顿饭。“但是那天,我们没有太多时间交流。我给爸爸盛了饭,他就端着饭到门口过道去吃,他怕传染给家人。”孙婉清说。
那一次短暂的见面,孙婉清像家长一样嘱咐爸爸——“多戴两层口罩,注意身体,勤洗手,少吃外卖多做饭。”
孙婉清写给父亲的拜年贴(1月29日摄)
那天,她已经写好的拜年帖就放在书桌上,爸爸甚至都没有机会走进她的房间,询问她的近况。
虽然身处隔离病房,但是孙鹏只要有空就会和家人联系,也会想法儿逗女儿开心。
24日晚近8点,除夕之夜,孙鹏暂时处理完手头的工作,得空给妻子张清发来一张合影——8名医生身着防护服、口罩、护目镜三重防护,他让女儿猜猜哪一个是自己。
孙婉清说,她很快就辨认出了爸爸,她得意地放大图片,指着右上角的那个仅双眼可见的医生说:“这是爸爸,因为只有他的眼镜框是方形的。”
随后,孙鹏又发来了一张8名医生的背影照片。为了方便工作,医生们的防护背面都互相写下了大大的姓名,以方便辨认。他以这种方式告诉女儿“答案”,并附上一个开怀大笑的表情。
心细如发的女儿常常识破父亲善意的谎言。
孙婉清说,除了工作上的安危,她最担心的是爸爸有没有按时吃饭、休息是否充足。
孙婉清在家中使用手机和父亲通话(1月29日摄)。
每天下午五六点是她与父亲定时通话的时间,她总会问爸爸“吃饭了吗?吃的什么?”。孙鹏有次回答“吃了,吃的圆子、青菜……”
“一听就是撒谎,因为他说的是‘青菜’,而不是具体的菜名。”孙婉清说,这和爸爸一贯严谨的作风不符。但是她并没有揭穿爸爸,她帮不上忙,亦无法分担。
“我以前觉得医生这项工作挺好的,有时和爸爸一起走在路上,有人认出他说‘孙医生谢谢你’,觉得挺自豪。现在觉得真的挺累的,选择医生这个职业,非常伟大。”
孙婉清生长在双职工的医生家庭,从小耳濡目染,在她的眼里,医生必须严谨负责,“错,就是一条生命”。
随着全市医院的扩容和收治的肺炎病人越来越多,协和医院麻醉科医生、孙婉清的母亲张清随时待命。
重温医学生誓言时,孙婉清的母亲张清一度哽咽(1月29日摄)。
张清看到女儿信中“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句话有些意外,因为这是他们医学生誓言的开头语——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
20多年前,张清踏入医学学府时宣读的誓言犹在耳畔。耳濡目染,女儿竟将这个誓言也记在心里。此刻重温这句誓言,张清心潮起伏,激动难平。“许多年来的细细体味,一点点明白这托付有多重,以及为这份承诺要付出多少。”张清哽咽。
孙婉清和父亲的合影(1月29日摄)。
爸爸爱我多一点
大年初一,孙婉清决定将这份隐藏多日的小秘密公布于父亲,她一早就把这幅写得工工整整的家书拍照给父亲看,以示新年的问候与祈愿。
“写得真好看!”没过多久,父亲就回复了。一句由衷的称赞、一个竖起的大拇指、一个笑脸,这是平日里不善表达的父亲最外露的夸赞。
“爸爸用了一个‘真’字,这已经是莫大的表扬。他平时总说字如其人,女孩子字要写得端正、要大气。”孙婉清心里乐开了花,她悄悄跟记者说,“我事先临摹了字帖,带着这个感觉再去写拜年帖。”
孙鹏紧接着给女儿发来了一个红包,标注“学习进步、身体健康”。
“红包200元,已经挺多了。去年5月20日,他只给我发了5.2元的红包,给妈妈发了520元。”孙婉清眉眼弯下来,但是爸爸说,那是因为“爱我多一点”。
孙婉清记得很清楚,那是去年6月份,下午5点放学的她等着爸爸来接她跨越武汉的两个区上一堂舞蹈课,然而却迟迟看不见爸爸的身影。
晚上7点多,天色慢慢暗下来,爸爸终于赶到学校门口。“为什么这么晚?”孙婉清质问,“算了,今天不上课了!”
孙婉清非常沮丧,她学习了10年民族舞,她很期待这堂课。她委屈地哭了。
孙鹏一言不发。他没法和女儿说明,临到下班,急诊室里又接诊了一位情况危急的孕妇。
温婉、阳光的14岁少女孙婉清在家中书房阅读(1月29日摄)。
孙婉清说,爸爸平时和自己交流比较少,工作繁忙又劳累。爸爸的心里总是装着病人,常常听他唠叨着“今天某某病人来看小病症,被我发现了癌症;还有某某病人,他来找我复查,情况好转”……
听得越来越多,见得越来越多,孙婉清逐渐理解爸爸的难处。最近她又想起爸爸不得已对她说过的一句话——“当病人跪着抱着你的腿、求求你救他,那一刻你怎么能离开?这就是性命相托。”
婉清用这封信表达了对父亲职业的自豪和对父爱的理解。
孙婉清(左)和妈妈一起同爸爸通电话(1月29日摄)。
孩子一下子长大了
张清随时就要上抗疫战场,她很担心小婉清不能好好照顾自己,会感到孤独、恐惧。
她跟记者说:“这个冬天确实很难过。除了生活学习上的合理安排,我希望女儿能战胜内心的孤独和恐惧。”
孙婉清却已经做好准备,她告诉记者,她将把大量独处的时光交给诗书与墨香。
记者看到,客厅一侧的书房内,四开门的书柜占据了一整面墙壁,除了少数的学术期刊、学术会议资料,几乎全都摆放着婉清的读物——《瓦尔登湖》《昆虫记》《傲慢与偏见》《基督山伯爵》《追风筝的人》《边城》《消失的地平线》《平凡的世界》《京华烟云》……
书房外连通着阳光倾泻而下的露台,简单添置一个小书桌、一把小凳子,这就是她的世界,是她战胜孤独的“战场”。
孙婉清从爸爸的书柜中快速拿出了自己喜爱的小说《基督山伯爵》(1月29日摄)。
“只要有时间,我可以半天读完一本书。但是最近我想精读一些散文。”孙婉清告诉记者,她最喜欢《红心番薯》这一篇。
孙婉清说,希望爸妈在前方安心工作。这几天妈妈在教她蒸煮食物,“饺子、包子、麦片、粗粮、面条,我可以吃五天,轮着吃,不会吃腻。”孙婉清自信满满。
她告诉记者,以前她也常常一个人在家,点外卖或者对付两餐饭不成问题。她为接下来自力更生的生活状况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如果上前线了,回家会很累,她也可以为妈妈准备晚餐。
孙婉清(右)在家中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1月29日摄)。
孙鹏在电话中动情地告诉记者,看到女儿发给他的信,一下子觉得女儿长大了。
“等爸爸回家,我想把这幅拜年帖亲自交给爸爸。我想和他说,很高兴你可以回来。”孙婉清有些害羞,“希望爸爸可以抱抱我,我已经想念这个拥抱很久很久了。”
作为医生的孩子,常常独处和自处,让她不经意间收获更多的理性与冷静。
也是某一年的冬季,阳光穿过窗玻璃泼洒进课堂,黑板被映照得光亮,老师用粉笔写下一个句子,从此印刻在孙婉清的脑海中——“眼下正是一年中颜色最为单调的季节,目之所及,四处是裸露的黄色土地,以及遒劲的灰色树枝,但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五一不远游,家门口微度假真香
杨泗港大桥下,白沙洲沙滩野趣盎然。
柯志刚 摄
位于光谷的一家酒店户外花园,市民在美丽的大自然中露营,享受假期慢生活。
万象城《明日浪潮》艺术作品展受小朋友欢迎。
长江日报记者任勇 摄
1日,武汉植物园睡莲池和荷花池边,200多种约7000株月季全部进入盛花期。
长江日报记者李永刚 摄
游客在两江游览游船上拍摄璀璨夜色。
长江日报记者叶飞艳 摄
1日晚,市民在万松园享受美食。
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 长江日报记者黄丽娟 侯钰倩 周满珍 范雅琴
“五一”小长假不远游,城市微度假火了。小长假开启,长江日报记者探访发现,市民爱上城市“慢游”,逛商圈、看展览、寻野趣、亲子游,酒店、景区升级新玩法,大自然中露营依旧是火爆“顶流”。
■ 逛街新体验 武汉首家万象城开业
5月1日,首家武汉万象城开业,吸引不少市民来此赶潮尝鲜,批量邂逅华中/武汉首店,品尝首次进汉的高颜值餐厅、咖啡馆。在时尚和艺术的交融中,国际艺术大师量身定制的《明日浪潮》艺术作品大展、以江河扁舟为设计理念的“漫巷”街区精心打造的法式户外特色市集,携手400余家品牌与众多主力店铺,刷爆武汉市民逛街新体验。
武汉首家万象城位于江岸区建设大道和台北路交会处,由购物中心和漫步式街区共同组成,坐拥19万平方米超大商业体量,首进品牌和高级别店铺的占比超过30%,开业首日,吸引不少潮人尝鲜。汉口的成小姐和闺蜜手提“战利品”满意而归,她们提前就打探了好几家潮牌店的讯息,一大早就赶过来“抢”B1楼Salomon首发的鞋子。
记者逛一圈发现,与武汉其他商业体不同,万象城各品牌店铺之间,充满了艺术美感和武汉元素,融前沿风尚、格调社交、艺文美学为一体。从2号门一进去,便是《明日浪潮》艺术作品展。该展览创造性地策划了“雕塑 新媒体艺术 潮流艺术+艺术超市”的全场景艺术体验,在商业空间为市民提供美术馆观展体验。
为了突显武汉元素,建筑设计团队别出心裁地将“江水”和“河谷”的意象具象化到建筑里,整个户外街区像蜿蜒的河谷,独栋的中岛建筑则仿佛水中的扁舟,让生长在长江边的武汉人,顿生亲切之感。
■ 城市寻野趣 在家门口发掘打卡地
打卡蔷薇花墙、行摄彩色大桥……市民游客用脚丈量城市,发掘城市野趣,城市“慢游”成为“五一”的新打卡方式。
伴随着“五一”小长假到来,蔷薇在武汉街头巷尾处处盛放,众多市民在朋友圈、小红书晒出武汉“网红”蔷薇花墙。武汉白沙洲冒出一座“迪士尼”城堡-DE未来港,蔷薇月季成片竞相开放,背景是红顶黄墙的庄园式独栋建筑、古堡式多层建筑,形成强烈的冲击力。在汉江边,世茂希尔顿酒店旁边一条4公里的花路,蔷薇花海能与同色系的晴川桥同框。在和平公园、园博园、武汉植物园,月季、蔷薇开得正盛,引来很多年轻女孩前往打卡拍照。不仅仅是蔷薇花海,武汉网红花海也在5月上新。汉口江滩四期的紫色马鞭草花海、沙湖公园的月见草花海、马鞍山森林公园的地肤花海、武汉植物园的紫藤花海都是赏花拍照好去处。
“到白沙洲江滩踏青有惊喜哦,这里拍杨泗港长江大桥很出片哦!”在摄影爱好者柯先生的镜头里,白沙洲江滩草坪葱绿,天空中飘扬着孩子们放飞的风筝,蓝天下橘色的杨泗港长江大桥分外美丽。城市“野趣”不止于此。洪山江滩里矗立的“宫崎骏风白塔”、鹦鹉洲长江大桥中藏着的“时空之门”、张公堤常青花园段的静谧森林……这些藏在都市钢筋水泥里的童话世界,都被武汉市民一一发掘出来。
■ 露营花样多 玩法更“野奢”
“人少、树多、空气好的户外空间是今年人们‘五一’出游的重要选择,从清明火到‘五一’的露营正符合这样的出游需求。”更多的旅游企业将目光聚焦在这个新领域,“露营 ”模式被深度挖掘。记者走访发现,适合亲子或是附加更多特色体验的营地吸引了众多目光。
在花博汇二期林下绣球花海旁,新开业的田园小憩露营基地备受欢迎。10间林下野奢帐篷背倚小山丛林,面朝七彩莲池,坐拥大片松软碧绿的草坪,一条浪漫的花海铁路从内部穿梭而过,为户外露营烧烤区、无动力游乐区增添了不少乐趣。
在蔡甸十里莲花轻奢露营地,中南国旅也招募亲子家庭前往体验“五一假期春耕插秧”活动。在蔡甸九真桃源,孩子们参加小丑泡沫派对、儿童游园会、寻找宝藏任务;大人们在草坪上搭帐篷、享受精致下午茶,晚上看露天电影、参加荧光篝火晚会。
“野境”天兴洲也是轻奢露营好去处,在长江边上吹着江风,看日落、品下午茶、户外烧烤,好生惬意。
■ 好剧看不够 “大武汉之夜”云上热播
一天三场演出,5月1日下午3时,武汉人民艺术剧院原创木偶剧《老虎外婆》首演亮相“大武汉之夜”云上艺术季,晚上7时30分,武汉爱乐乐团庆“五一”室内乐音乐会和武汉说唱团曲艺专场同时开播,好不热闹。截至晚上9时,累计157.6万用户在线观看直播。
记者在直播画面中不仅能看到武汉杖头木偶表演,还能看到演员在舞台上同木偶互动。
当晚19时30分,武汉爱乐乐团庆“五一”室内乐音乐会和武汉说唱团曲艺专场同时开始线上直播。网友在庆“五一”室内乐音乐会直播间,沉醉于《卡农》此起彼伏、连绵不断的复调音乐,网友评论“这是不花钱就能看的吗”“听哭了,太好听了”。乐迷林先生说:“熟悉的音乐厅,熟悉的曲目,让人倍感亲切,大武汉客户端的福利真好。”
记者在武汉说唱团曲艺专场直播间看到,武汉说唱团国家二级演奏员李进展示她的“单弦拉戏”技艺,她用“单弦拉戏”给网友们送去节日的问候。网友“温暖”说:“武汉说唱名人辈出,都市茶座,讲述大武汉传奇。”
5月2日14时30分,武汉歌舞剧院将在“大武汉之夜”以“礼赞劳动美·致敬劳动者”歌舞专场为江城增添节日气氛。
■ 亲子家庭游 带着知识去度假
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旅行是最深刻的教育。各景区、旅行社、博物馆在“五一”小长假纷纷开设各种自然课堂,带领着亲子家庭边游边学,也受到欢迎。
4月30日~5月2日,武汉植物园“自然剧本杀”上线,小朋友们跟着故事任务解谜,学习自然知识。还有夜游植物园、小园丁体验、亲子观鸟、识别昆虫等活动,让孩子在自然中学习。其中夜游植物园、拉锁过涧、观鸟体验课、森林建造营等活动名额均被市民秒光。武汉园博园在“五一”小长假期间,首创“大型实景学习”剧场研学活动。5月1日~4日,首期活动开启“书香园博”共读盛典,孩子们可参与“大河文明与诗仙的远游”主题探究。
夜宿海洋馆、畅游博物馆成为亲子家庭游最热门的选择。
■ 入园亮码、戴口罩、垃圾不落地……
文明出游成武汉景区风尚
五一假期首日,文明旅游在武汉各景区蔚然成风,长江日报记者走访多个景区发现,市民游客自觉遵守各项疫情防控措施,有序游玩、爱护环境。
在紫薇都市田园景区,市民游客前来赏花露营,体验各项特色活动。亲子跳蚤市场活动受到了许多家庭欢迎,现场热闹而有序。武汉海昌极地海洋公园内,路面上干净整洁,很少见到垃圾落在地上,游客们有序排队体验着各个项目。在园区的就餐区域,游客们都自觉保持社交距离,游客刘女士在吃东西时使用了自带的消毒用品,并将餐余垃圾整理好丢到了垃圾桶。在凤娃古寨景区入园处,入园前的亮码查验及登记测温工作有序进行,得到了游客们的配合。紫薇都市田园景区还在入园处放置了测温扫码移动智能终端,方便游客快速入园。老年人或没有智能手机的人也可用身份证在终端进行查验。
(长江日报记者李昕宇 通讯员陈紫薇 胡春喜)
来源: 长江日报
南京街头飘的白色飞絮是啥,里面有虫子?专家解答来了
以为躲过了南京的“梧桐雨”,却没有躲过初夏的“飘雪”。这两天,南京市的街头巷尾飘满了白色的飞絮,这些飞絮犹如漫天飞雪,纷纷扬扬;有些飞絮还飘进居民家中、办公室,让人苦不堪言。飘落在地面上的飞絮大多成团,随着行人的脚步,绕着行人满地翻滚,挥之不去。一些市民会出现喷嚏、咳嗽,更有甚者会出现脸部红肿、奇痒无比的症状。有市民提出疑问,这些飞絮究竟是什么,它们会不会包裹着虫子呢?
【原因】
原来是杨树“传宗接代”给市民带来飞絮困扰
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景观树种与花卉研究所副研究员董筱昀介绍,眼下的飞絮主要是杨树的杨絮。现在这个季节,正是杨树“传宗接代”的时候。杨树果实成熟、开裂,种子的附着物像棉絮状,使种子容易在空气中飘浮,随风飘散,落在适合的环境中“生儿育女”。杨树的飞絮是白色的,落在地上的黄色飞絮是法桐的飞絮。一般,每年的四五月份杨树、法桐等树木都会产生飞絮。 家住南京嵩山路附近的杨女士最近发现,今年的飞絮非常多,家里的纱窗上积下了一层飞絮。“飞絮增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随着杨树年龄的增长,它产生的飞絮量也会增多。”董筱昀指出,治理城市里的飞絮,除了更换景观树种,加大空气中的湿度等办法,适当的修剪也能有效降低飞絮量。
【治理】
经过近三年时间的综合治理,南京的飞絮正在减少
近些年,意识到杨树飞絮给市民造成的困扰,相关部门对景观杨树进行了修剪、砍伐,更换了一些景观树木。其中,修剪后的杨树生长到一定程度,飞絮量又会增加。但就南京而言,经过一定程度的更换树种、修剪,杨树漫天飞絮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
5月12日下午,南京市绿化园林局在其官网上回复市民在线提问时表示:根据《市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杨树更新改造计划的通知》(宁政发〔2017〕182号)要求,在2017年底时全面启动了南京主城区杨树更新改造工作,以进一步优化南京市主城区绿化树种结构,降低季节性飘絮影响。目前,南京主城六区公共区域内的杨树已基本完成更新。鼓楼广场、月光广场、玄武湖公园、河西大街、应天大街、郁金香路等广场游园、道路已完成杨树更新改造施工,补植了榉树、樱花等树种,杨树的季节性飘絮影响在逐步降低。同时,对于南京每年遇到的法桐飞絮,今年南京市多部门也采取了冲洗、预报等一系列的措施。
【辟谣】
飞絮中没有虫子,市民们不要担心
对于市民的担心,飞絮中是不是包裹着虫子?董筱昀强调,杨絮中包裹的是杨树的种子,并不是虫子。对于有市民提出的“棉蚜虫会附着在飞絮上”问题。董筱昀介绍,蚜虫主要附着在杨树的叶子上,并且会产生粘液,并不会随飞絮四处飘落。南京市绿化园林局也回复市民:“法桐果毛本身是没有毒的。对于一些敏感或体质较弱人群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建议市民在飘絮期间出门一定要注意防护。”根据树木的生长周期,董筱昀提醒,飞絮可能还要再持续一段时间。 杨树的绿化效果非常好,生命力旺盛,相比于其他树木成材期短;法桐是南京城市的一张名片,如何处理好树木与人的关系?董筱昀表示,一方面要尊重植物的自然生长状态,另一方面作为景观园林科研部门,也正在通过更换、引种、驯化等办法,对城市景观树种进行优化。以杨树为例,目前采用最多的办法是雌雄选种,杨树的雌株会飘絮,所以尽量栽种杨树雄株,这样就大大减少了飞絮的产生。
【健康贴士】
飞絮季节里如何做好呼吸道防护?
飞絮季节,是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过敏性皮炎等疾病的高发时段。为此,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省第二中医院)肺病科朱益敏主任给出以下建议: 尽量减少户外活动时间,特别是患有支气管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的患者。如需出门,宜选雨后、清晨和夜晚飞絮较少时段,并且佩戴好口罩、防护眼镜等装备,尽量不穿容易黏附飞絮材质的外衣。 外出回家后需要彻底清洗,洗手洗脸洗鼻腔洗眼睛,彻底去除外衣上可能携带的飞絮。 当柳絮落到口、鼻、眼等处时,不要用手去揉,因为人的面部皮肤娇嫩,口、眼、鼻等处的黏膜防病能力较弱,搓揉和抓挠容易造成破损,让飞絮和手上携带的病菌趁虚而入,增加危害。正确的做法应当用清水洗脸或用纸巾擦拭。 家中可使用空气净化器和有过滤作用的空调。室外飞絮密度高时尽量减少开窗时间,避免在外晾晒衣物,以免附着。 注意少吃辛辣食物,辛辣食物会促使血管扩张、皮肤发红,加重柳絮过敏。另外,也要远离一些易引起过敏的刺激性食物,比如羊肉、甜食、酒等。可以多吃水果,适量补充一点抗过敏的维生素C。 每天早晚或者在外出之前,用冷水揉搓鼻翼。用冷水清洗鼻子的时候顺便揉搓鼻翼,可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环,有助于缓解鼻塞、打喷嚏等过敏性鼻炎症状。 如发生飞絮过敏,导致流涕、咳嗽、皮肤瘙痒等症状时,应尽快远离过敏源,可自行口服抗过敏药物。如果症状严重,甚至出现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当尽快就诊,避免延误病情。 交汇点记者 胡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