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战士高达thunderbolt(基德游戏SD高达G世代:革命策略RPG系列将登陆移动平台)
机动战士高达thunderbolt文章列表:
- 1、基德游戏SD高达G世代:革命策略RPG系列将登陆移动平台
- 2、高主频还是多核心?测完主流游戏我们找到了答案
- 3、雷声大雨点小的雷电Thunderbolt接口为什么还未普及?
- 4、Apple Studio Display 与 2011 Thunderbolt Display的对比评测
- 5、真用了外星科技?Alienware Area-51m评测
基德游戏SD高达G世代:革命策略RPG系列将登陆移动平台
万代南梦宫 在最新的Gundam Game Fest直播中宣布《SD高达G世代:革命》在其结束时让高达粉丝感到惊讶。《SD高达G世代:革命》策略RPG系列的最新作品正在走向移动。它将登陆iOS和安卓平台,虽然没有公布具体的发布日期,但游戏将在发布前进行封闭测试,相信高达粉丝们得知这个消息肯定异常兴奋。
废话不多说,我们来直接看看到时候首发系列的具体内容吧:
机动战士高达
机动战士高达 MS IGLOO 一年战争秘史
机动战士高达 MS IGLOO 默示录0079
机动战士高达第08MS小队
机动战士高达 0080 口袋里的战争
机动战士高达 0083 星尘的回忆
机动战士高达 A New Translation
机动战士高达 ZZ
机动战士高达 Thunderbolt
机动战士高达 G
机动战士高达 W
机动战士 Turn-A 高达(∀高达)
机动战士高达 SEED
机动战士高达 00
机动战士高达 AGE
机动战士高达 G之复国运动
机动战士高达 铁血的孤儿
还有更多未公布的内容
《SD高达G世代:革命》据说会是一款免费游戏,不过万代南梦宫并未公布将如何体现。玩家在通过关卡时可以获得新的单位、战舰和角色。一旦达到一定的能力后,单位就可以发展成全新的单位。
万代南梦宫表示,这款游戏不仅将拥有G世代系列中大家所熟悉和喜爱的各种机体和功能,而且还有大量新添加内容正在开发中!让我们尽请期待!
高主频还是多核心?测完主流游戏我们找到了答案
[PConline 杂谈]对于热爱游戏的人来说,能在极致特效下流畅运行喜欢的游戏是一件幸事,因此作为影响游戏运算的CPU重要性不容小视。CPU如何判定?众所周知,核心数和主频算是判定一个CPU好坏的主要依据,但大多数CPU产品在高主频和多核心上很难“两手抓”。因为整个处理器想要控制好功耗,就意味着每一个核心都要控制功耗,而功耗不高,频率自然很难上得去,这就是为什么处理器核心数量越多,大家看到的主频和加速频率会相对越低。
一、高主频和多核心有何不同?谁更影响游戏体验?
那么,当频率和核心的工作有何不同?如果要进一步提升体验,是要提升频率还是核心数量?
打个简单的比喻。如果将计算机本身比作工厂,那么CPU可以算是厂长,核心数可以被视为是员工,而频率则可以被视为员工的工作效率。员工数量和工作效率双增的局面是最好的,而实际情况则是在多数情况下不少员工在摸鱼,影响工厂的出货量并且消耗工厂的“用人成本”。因此,如何减少“用人成本”又能够提高工厂效率呢?通常做法就是提升单个员工的工作效率、技能水准,让他们以一当十。同样,CPU主频的高低对于运算速度至关重要,主频越高,处理器当然越快,所处理的数据就越多越快。
比如在游戏里,某个CPU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执行一条运算指令,那么当CPU运行在4GHz主频时,将比它运行在2GHz主频时速度快一倍。因为4GHz的时钟周期比2GHz的时钟周期占用时间减少了一半,也就是工作在4GHz主频的CPU执行一条运算指令所需时间比工作在2GHz主频时的时间缩短了一半,自然运算速度也就快了一倍,这对游戏帧数也会有显而易见的提高,所以不少DIY玩家对CPU超频乐此不疲。
当然,CPU高频最直接的因素是影响游戏在视觉体验方面的两个参数——帧率和帧生成时间。我们都知道,游戏画面的呈现,依靠的是复杂的图形计算和逻辑运算,每一秒大量高速的图像输出背后,都需要每个环节高效快速的运行,任何一次画面帧生成时间的变动,都会带来卡顿的游戏体验。因此,在玩游戏时,玩家需要高帧率(计算机呈现给肉眼动态图像,靠得是一张纸静态的画面,每秒生成的图像越多,整体的画面就越为流畅)和低水平且稳定的帧生成时间。
另外在游戏方面,目前主流游戏尚未完全对多核计算进行优化,因此玩游戏时CPU很多核心都处于半闲置状态,利用率并不高,这时玩游戏想要获得高帧率就要优先考虑提高CPU主频。
高主频到底有什么用?我们拿目前游戏本市场上热门的CPU做一个对比:英特尔i9-10980HK和AMD锐龙94900HS,这两款处理器均是采用了8核心16线程的设计,但英特尔这款处理器的主频更高,最高可达5.3GHz。
二、实际测试,高频带来更高的游戏帧数体验
同样的核心数(线程),不同的主频,在游戏方面到底差距有多大那?我们通过了几款3A游戏和主流网络游戏测试进行比较。
在高画质下体验《刺客信条奥德赛》,搭载i9-10980HK处理器的游戏本有着平均87帧的表现;搭载R94900HS的游戏本则平均帧数为60帧。可以看出,搭载英特尔i9-10980HK的笔记本玩这款游戏更有优势。
在“高”画质下体验FPS类3A游戏《孤岛惊魂5》,i9-10980HK提供了110帧的流畅表现,拖影撕裂等现象会明显减少。
篇幅有限,因此不做过多的展现,编者将在相同的环境下测试的游戏做了个汇总。最终发现即便是同属八核的CPU,无论是3A大作,还是主流的FPS类游戏,拥有更高频率的i9-10980HK总是能够表现更好的帧率。这也恰恰证明,高主频的处理器拥有更快的处理速度,更适合多任务环境下的处理,主频的提升会帮助使用者在实际游戏中获得比较高的FPS。
为什么英特尔十代标压同比竞品可以达到更高的主频,给玩家带来更好的游戏体验?据了解,借助增强的IntelThermalVelocityBoost3(IntelTVB)和IntelTurboBoostMaxTechnology3.0,新的i9-10980HK的睿频如今提升到了5.3GHz,相比3年前的处理器性能,游戏的每秒帧数提升最高可达54%,系统综合性能提升最高可达44%,4K视频渲染和视频文件输出速度最高可提升2倍。
而得益于英特尔把TVB(ThermalVelocityBoost)技术应用到了i7系列上,整个i7系列的睿频水平线也都越过了5.0GHz的门槛!在新的十代智能酷睿移动版处理器上,英特尔实现了60%的处理器型号达到5GHz以上的睿频能力。无论是3A大作、FPS网游还是VR游戏,都能够有非常不错的体验。
此外,而在新的十代标压处理器中,英特尔加入了WiFi6和Thunderbolt3支持。WiFi6技术的加入,能够让网路更加快速稳定,不会因多设备连接而导致卡顿,在家、公共场所也可以畅酣淋漓地体验游戏;Thunderbolt3能让硬盘的速度高达3000Mb/秒,存储游戏和媒体文件非常高效,还可以作为视频输出接口外接显示器,可以同时连接两个4K显示器,延迟少,让你尽情享受电子游戏带来的视觉盛宴。
三、总结
了解处理器的朋友都清楚,从英特尔386(80386DX)处理器(20世纪80年代中期),工作频率为12.5MHz,到目前英特尔十代酷睿高性能移动版处理器睿频可达5.3GHz(i9-10980HK),英特尔处理器的发展伴随着游戏从平面、三维再到沉浸式VR,稳步提升了玩家的游戏体验。
今年开始,英特尔十代高性能移动版处理器频率普遍突破5GHz,带入新技术,让游戏体验迈上了新台阶。随着高帧率、高刷新率成为今后游戏的主流,一心追求高质量好体验的游戏玩家选择游戏本,那么搭配英特尔十代酷睿高性能移动版处理器的游戏本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雷声大雨点小的雷电Thunderbolt接口为什么还未普及?
雷电(Thunderbolt)接口发展到目前的第四代,一直都是市场关注的焦点,由于其强大的背景和传输性能表现的优异,其父亲是全球最大的芯片供应厂商Intel,其养父更是全球最大的消费领域品牌商苹果,其传输性能优异那就更没得说了,雷电接口的推出初衷就是为了能够解决市面上扩展设备接口种类繁多,功能各异的问题,比如SATA、USB、FireWire、PCI Express以及视频接口Displayport,HDMI等等,而通过雷电接口的整合,可以同时传输高带宽的数据和视频、音频信号,Thunderbolt技术由英特尔在2009年设计完成,并为其定名为“Light Peak”(是Thunderbolt的研发代号),Thunderbolt 可以说是苹果与英特尔(Intel)的合作产物,由Intel主导开发,通过和苹果的技术合作推向市场,该技术主要用于连接PC和其他设备,融合了前的两项成熟技术PCI Express数据传输技术和DisplayPort显示技术,两条通道可同时传输这两种协议的数据,每条通道都提供双向10Gbps带宽,为了降低成本,目前Thunderbolt采用的是铜芯连接的方式而不是光纤链接(演示方案采用光纤的Thunderbolt接口甚至可达到100Gb/s),铜缆设计理论上最高传输速率可达50Gbps,现在仅应用在40Gbps,近期升级到4代以后的下一个更新目标应该是和DP2.0一样的传输带宽80GGbps.
在接口部分的发展长河中,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但相比CPU、显卡、主板等等产品线的芯片来说,接口的发展绝对又是非常慢,但是每一次接口的变革,都是革命性的改变,也为用户带来了足够优秀的技术改变,当然,每一个新兴的接口也会有相应的优势和劣势,相比目前市面上及其丰富的接口类型来说,雷电接口当然也拥有非常强势的优势和十分明显的劣势。接下来,我们先来看看雷电接口究竟有什么缺点,这样也知道为什么雷声大雨点小的雷电(Thunderbolt)接口到现在还未普及?
缺点一,接口之间的竞争加剧,雷电系优势开始弱化
雷电接口是由Intel开发定制的、初始接口类型为mini DP,在雷电3接口出来之前,雷电1和雷电2都是作为高端接口在苹果MAC上使用的。在Tpye C接口普及之后,Intel宣布将雷电的原mini DP接口改成Type-C接口,并且开放了授权,各大厂商无需缴专利费即可使用生产雷电3接口控制器,因此雷电3接口迅速普遍了起来,通俗的讲,雷电3是属于一种数据传输协议,而雷电3协议的优势在于拥有更快的传输速度(带宽达到40Gbps)、更强的视频输出能力(2台4K分辨率显示器)、更强的充电能力(双向100W)、更强的外接能力(支持外接显扩展卡)。虽然苹果作为养父确实是不遗余力的将自己家所有的接口改为了雷电3接口,但几年过去了,我们会发现市面上绝大多数笔记本电脑并没有像苹果学习,将接口统一,还是因为各有私心和能力相互并无过大差异,首先说各有私心,每个接口后面主导的都有相关的协会和协会会员单位,大家势必会关照自己家的生意,如果自己家的接口不是特别差,肯定第一供应链肯定是自己家,其次才是买人家的,HDMI接口所处的是HDMI协会创始单位的利益所在,创始单位主要是大型的电视厂商,而且目前HDMI2.1已经高达48Gbps的带宽,肯定就不用看雷电的脸色行事,除非客户定制版,要不必须用自家的,电视端,雷电没戏,再来PC端,PC端分为笔记本和台式机,台式机本身就属于便宜货,所以用带雷电接口的必要性就不是特别强,然后PC端,PC接口一直是视频电子标准协会VESA的地盘,MAC系列是苹果自己家的,肯定是100%雷电接口,但是在PC笔记本部分,PC一直是Displayport固有地盘,目前DP2.0的带宽已经是80Gbps的带宽,更谈不上需要用到雷电的带宽功能,另外本身在Windows系统中的驱动、性能、兼容性、热插拔性能也都存在着诸多不稳定性,而且雷电接口确实还不是PC厂商所必须的,所以市场上支持雷电接口的主板也很少.
缺点二,相比常规视频接口,价格昂贵
雷电接口的成本过高也是主流市场难以接受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其控制芯片的成本目前已经开始平民化,从之前的1.5USD到如今的1.5RMB,但是其制造线缆组件的同轴线和加工同轴线的超难工艺是制约其成本的主要因素,英特尔的雷电3数据线使用的就是同轴线,我们知道由于越高频,线对之间的干扰越发严重,而数据线的干扰一部分来自外部磁场,另一部分来自传输变化的信号时自身线对产生的磁场,同轴线缆采用单根屏蔽层及成缆后的屏蔽层来隔离干扰讯号,保证高频性能的稳定,当信号在同轴电缆内传输时其受到的衰减与传输距离和信号本身的频率有关,对于高频信号,传输距离越远,信号衰减越大,为了达到高频信号远距离传输的目的,通常会使用同轴放大器对信号进行放大和补偿,英特尔的雷电3数据线使用的就是同轴线结构,由于同轴线存在高频衰减,对于长度在0.8m的雷电3线,只需要被动芯片即可,而超过0.8m时,则需要主动芯片对信号进行放大,主动芯片和被动芯片价格相差好几倍,因此雷电3线普遍不超过0.8m,目前能生产同轴线缆的线材厂商市场并不多,主要在几家大厂,比如泓淋,太空梭,金澜,中顶等,而且价格不便宜,报价普遍在15-25RMB/M之间,相对线缆的设计同轴结构的难度,更难的来自于同轴组件加工的工艺人力成本,综合而言,虽然开发协议和芯片,但是线缆综合成本报价相比HDMI,USB C,DP都还是贵很多.
雷电接口主要的市场分析
如今,雷电 在高端Windows笔记本电脑上很常见,不仅如此,它还与较新的USB-C端口有着相同的设计。每年,带有雷电的电脑的数量都在翻倍增长,现在已经有数千万的电脑在销售。
Intel公司表示,雷电外围设备的数量也以同样的速度翻了一番,目前市场上已有450种认证产品。
【图片来源:Wikipedia 所有者:Wikipedia】
雷电侧重细分,USB更为主流
可以说,开放雷电的最大受益者是它最大的竞争对手,也就是无处不在的USB。
USB4目前处于标准化的最后阶段,它采用了雷电3技术,预计将于今年第四季度左右推出产品。它不仅将它原本的最高速度提高了一倍,达到40Gbps,而且还具备了USB3所没有的灵活性,比如将显示器的时间敏感视频数据与其他信息混合的能力。此外,它也将增加USB集线器和对接站的效用。
目前,雷电面临的一个挑战是成本较高。虽然雷电设备能够提供更高级的性能,但你可能会多花点钱。举个例子,希捷1TB外置USB驱动器在亚马逊上的售价为45美元,而希捷子公司LaCie生产的1TB雷电 型号的售价为70美元。
另一个巨大的挑战是雷电在iPad、iPhone和Android手机等移动设备上的缺位。我们不会像在电脑那样在移动设备上插入外围设备,但是外围设备在我们的计算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频繁,由此可见,雷电在移动设备上的缺位逐渐成为了难题。
可见,尽管雷电正变得越来越好,但同时USB也在提升,这就注定了雷电只能专注于细分市场,而USB才是主流.
倍思雷电C HUB高清智能转换器 MacBook专用
部分板卡厂商也推出了带有雷电接口的主板
部分存储厂商推出相应的设备
Apple Studio Display 与 2011 Thunderbolt Display的对比评测
今天,我们将 2011 年的 Thunderbolt 显示器与 Apple 全新的 Studio Display 进行比较。
苹果在 2016 年淘汰了 Thunderbolt Display,在显示器产品线上留下了空白。直到 2020 年才推出Pro Display XDR的新显示器,但这款显示器价格昂贵,并不能真正替代价格更实惠的 Thunderbolt 显示器。
Thunderbolt Display
Apple 在推出高质量的Mac专用显示器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 2022 Studio Display 的推出,很多人可能忘记了这一点,但它强烈遵循 Apple 为自己设定的规矩。
1998 年,Apple 推出了最初的 Studio Display。这些 4:3 比例的显示器在与 Apple 的 Cinema Display 一起出售之前可以使用一年。Cinema Display 最终取代了 Studio Display,并于 1999 年至 2011 年间出售。
2011 年,Apple 推出了 Thunderbolt Display。当时,苹果吹捧它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支持 Thunderbolt 的显示器。其中一个重要功能是,其中两个显示器可以连接在一起,并通过一根视频输入线连接到您的 Mac。它有一个宽大的 27 英寸面板和全金属机身,并最终取代了 Apple 的传统 Cinema Display。
常规的一些升级
这两种显示器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每一个显示器对角线最长可达 27 英寸,并通过 Thunderbolt 连接到您的 Mac,尽管是不同时代的高速连接器。
设计和建造
两款显示器均由阳极氧化铝制成,但 Studio Display 的边框更窄,整体更薄,重量也明显更轻。
Thunderbolt 显示器有一个旧版本的 Apple 支架,曾与几代iMac一起使用,并可以选择 VESA 适配器套件。
Studio Display 的展示架
对于 Studio Display,Apple 提供了三种支架选项,主倾斜支架类似于 24 英寸 iMac,但高度可调版本更类似于 Pro Display XDR 的 Pro Stand,还有一个 VESA 选项,如何选择,就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说了。
在 Thunderbolt 显示器的背面,Apple 包括:
三个 USB-A 接口
FireWire 800 接口
千兆以太网
Thunderbolt 接口
MagSafe 电缆 — 85W
Thunderbolt 显示器接口
MagSafe 线缆集成在 Thunderbolt 线缆中,可以为您的 Mac 充电。随着 Thunderbolt 的进步,新的 Studio Display 可以通过一根可拆卸的 Thunderbolt 3 电缆提供高达 96W 的功率。
Apple 通过 Studio Display 大幅简化了端口,仅包括三个 10Gb/s USB-C 接口。由于 Thunderbolt 数据限制,不可能像 Thunderbolt Display 那样以集束的方式连接两个 5K 显示器。
分辨率和图像质量
Thunderbolt Display 的分辨率为 2560 x 1440 像素,而 Studio Display 的分辨率是其的两倍,为 5120 x 2880。这使得 Thunderbolt Display 的像素密度为每英寸 108 PPI,而 Studio Display 的 Retina 质量为 218 PPI .
两台 Apple 显示器的特写
对于对比度,Studio Display 的比例为 1200:1,Thunderbolt Display 的比例为 1000:1。对 Apple 最新的显示器而言,改进幅度不大。
Thunderbolt Display
并排看它们,两个显示器看起来都不错。但是 Thunderbolt Display 看起来有点过时了。它的边框更宽,不符合目前 Apple 对 Retina 的定义,还有就是因为分辨率低得原因,从正常距离坐着时,仔细观看屏幕的话,还是可以看到细小的像素点。而且它的图像也有轻微的黄色,这可能是由于长时间的使用造成的。显然,较新的 Studio Display 的色彩还原度看起来更准确。
Studio Display
另一个很大的区别是亮度。苹果的 Thunderbolt 显示器的峰值亮度只有 325 尼特,而 Studio 显示器可以达到 600 尼特。当我们把两台显示器的亮度都调到最亮时,区别很明显。
相机、麦克风和扬声器
两台显示器都将摄像头集成到顶部、而且还拥有多个扬声器和高品质麦克风。
Studio Display 扬声器
在 Studio Display 上,Apple 有一个六扬声器阵列,能够发出准确的声音,而且还具有空间音频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说,这是迄今为止我们测试过的音质最好的显示器。
Thunderbolt Display 有一套 2.1 立体声扬声器,现在来看,只能说有总比没有好。
Thunderbolt Display 内置了 Apple 所谓的 FaceTime 高清摄像头。这只是一台 720p 摄像机,在技术上算作高清,低于 Studio Display 相机的 1080p 分辨率。
您可以在上面的照片中看到前置摄像头之间的巨大差异。
Studio Display 具有 122 度视野、纵向模式和中央舞台。
Studio Display 提供语音降噪功能
Thunderbolt 显示器顶部有一个麦克风,Studio 显示器上有三个麦克风。Studio Display 的麦克风阵列也可以很清晰的提取到您的声音,这有助于在嘈杂的环境中使用。
现在只有一个可用
尽管 2016 年停产,Thunderbolt Display 看起来仍然出奇的好。它的设计还不错,画面看起来不错,而且有不少花里胡哨的能力。
Apple 的两个 Thunderbolt 显示器
在 Thunderbolt Display 的基础上,Apple 添加了一些独特的功能。例如——纳米纹理玻璃选项可以大大减少对光线的反射。而Studio Display很多都归功于搭载的 A13 仿生芯片,例如语音降噪、中央舞台摄像头跟踪、嘿 Siri 支持和视频人像模式。
我们的确很喜欢使用 Thunderbolt 显示器,但现在,我们更喜欢 Studio Display。
真用了外星科技?Alienware Area-51m评测
CES2019,Alienware展示了一款惊世骇俗的产品——Alienware Area-51m,单单只是看到外观、了解到硬件规格的时候,我已经被震惊到,当然得知价格的同时,再次被震惊。如今这款产品已经来到我的面前,相比之下,我工作使用的台式机显得笨重又孱弱。
我拿到的这款Alienware Area-51m为白夜版本(其还有另一款月球暗面版本),具体硬件规格为i7-9700K、RTX 2080 8GB、16GB DDR4 2666、1TB SSD(双512GB SSD组RAID0)、17.3英寸144Hz屏幕、支持G-sync、Tobii眼球追踪,电源适配器为330W 180W双电源,售价36999元。
Alienware Area-51m
单纯从规格上看,Alienware Area-51m的性能已经超越了大部分台式机,特别是采用K级别桌面超频处理器、CPU和GPU可更换这两点,顶级游戏本的身份显露无遗。除此之外,Alienware Area-51m有着太多闪光点,我分别从设计、操控、灯效、硬件、散热、游戏和软件七个方面进行全面测试。
本文要点:
1、硬核科技外观设计,颜值高
2、键盘手感出彩,接口带宽给的非常足
3、灯效依旧独一无二,特别是尾部环形灯带令人难忘
4、CPU、GPU可升级,性能强大;散热给力,CPU GPU最高功耗接近350W
5、流畅运行目前所有大作,且帧数稳定
6、AWCC功能强大,上手门槛低
· 未来感十足的设计
Alienware Area-51m的外观设计与我印象中的Alienware有着明显不同。其采用了全新的LEGEND设计语言,既有流畅的曲线,也有鲜明的棱角,营造出一种全新、充满未来感的视觉风格,颜值出色又不拘一格。大家可以通过下面几张图感受一下。
外观图赏
外观部分,我重点说一下大家看得见摸不着的部分。
虽然Alienware Area-51m的金属感没有那么明显,但其A面为镁合金材质,坚固轻盈。同时A、C和D表面有亲肤涂层覆盖,手感舒适,特别是C面掌托,日常使用时能够提供非常舒适的支撑体验。
A面为镁合金材质
此外Alienware Area-51m有几处比较独特的设计。首先是A面有充满科幻色彩的"A51"印记,给人一种信仰感;其次是尾部的环形灯带,非常酷(灯效部分会在后面进行详解);最后是底部充满技术硬核风格的蜂巢结构散热孔。单纯从这三点能看出Alienware Area-51m在细节设计方面的追求,这也是Alienware Area-51m与众不同的方面。
蜂巢结构散热孔
总体而言,Alienware Area-51m有着硬核科技的外观设计,颜值较高,同时在细节设计方面非常用心,是目前高端游戏本中具有独特风格魅力的产品。
· 超越常规的操控体验
该部分主要讲一下屏幕、键盘、触控板、接口和扬声器,另外Alienware Area-51m还搭载了tobii眼球追踪技术,也值得一提。从整体使用体验来看,Alienware Area-51m在这几方面有着不俗的表现。
屏幕部分,Alienware Area-51m采用了一块17.3英寸IPS屏幕,物理分辨率为1920×1080,该屏幕刷新率高达144Hz,支持G-sync。实测数据方面,该屏幕色域为96% sRGB、66% NTSC,屏幕最高亮度304.1 cd/m2。从屏幕参数及测试结果来看,这块屏幕的亮点为144Hz、G-sync,可以发挥出高帧数的优势。
17.3英寸144Hz、G-sync屏幕
96% sRGB
66% NTSC
最高亮度304.1 cd/m2
B面Alienware Logo下方有一条黑色亮面材质,这部分就是tobii眼球追踪技术。从目前游戏环境来看,支持眼球追踪的游戏并不多,它的出现,更多的意义是战未来。不过Alienware Area-51m在一些细节体验部分用上了tobii眼球追踪技术,有一点我觉得最值得称赞。当用户一段时间不操作时,屏幕亮度会自动降低。而当用户回到Alienware Area-51m前时,系统检测到人脸后自动将亮度调节为正常亮度,非常人性化。
Logo下方是tobii眼球追踪技术
键盘和触控板放在一块说。Alienware Area-51m的键盘手感太棒了!其采用了Alienware TactX键盘,键盘下方有钢制背板,起到支撑作用。按键键程长达2.2mm,并且按键按压克数小、回弹迅速,手感相当出色;键盘左侧和数字键区上方有独立快捷键,数量为10个,用户可自定义;另外键盘支持全键无冲,单键RGB色彩调节,且四个方向键为标准按键大小,这一点好评;触控板为分体式,两个按键手感出众,触控板表面覆盖了磨砂玻璃,滑动起来非常顺滑、跟手。
Alienware TactX键盘
接口部分算是Alienware Area-51m的一大亮点。先说接口数量和种类,接口分布在机身的左右及后侧,其中左侧接口分别为Thunderbolt 3、USB 3.0、3.5mm麦克和3.5mm耳机接口;右侧接口为USB 3.0×2;后侧接口分别为HDMI2.0、miniDP 1.4、RJ45、Alienware显卡扩展坞接口、电源适配器接口×2。没有SD卡槽比较遗憾。
其次是接口带宽,后侧的RJ45带宽高达2.5Gbps,是普通RJ45带宽(千兆)的2.5倍,这也是Alienware首款支持2.5Gbps带宽的笔记本,意味着千兆路由器也满足不了这个接口。这主要得益于Alienware Area-51m采用了Killer E3000网卡,数据吞吐量惊人(无线网卡为Killer 1550,最高带宽1.73Gbps);另外USB 3.0的传输速度也达到了10Gbps,再加上传输速度高达40Gbps的Thunderbolt 3,Alienware Area-51m接口的数据吞吐量是非常良心的。
RJ45、USB3.0等接口带宽非常足
扬声器部分,Alienware Area-51m带来的体验非常好。原本我并没有关注Alienware Area-51m的扬声器,不过在游戏过程中,我发现扬声器的两个优点。第一个优点是音量大,高达90分贝,而且声音质量还可以,第二个优点是声音的定位感非常出色,基本可以实现听声辩位。这一点除了与扬声器自身素质有关外,还与系统内置的AWCC 音频管理功能有关。
· 有情绪的RGB灯效
灯效必须着重提一下。Alienware产品的灯效是非常出名的,而Alienware Area-51m的灯效则更上一层楼。Alienware Area-51m可发光部分包括A面Logo,C面Logo、键盘和触控板,机身后方的环形灯带。B面Logo无法发光,机身两侧下方也没有灯带。
灯光效果
发光区域均支持1680万种色彩,而且系统也有多个预设可选,灯效效果非常出色,这一点不必多说。机身后方的环形灯带是亮点,特别是在晚上的时候,那一圈灯带犹如来自未来的飞行器推进器一般,流淌的RGB灯效带来美轮美奂的视觉感受,实在是太好看了!
此外,情绪同步RGB灯效系统是一个亮点。除了系统预设、用户定制的灯效外,其还支持超过170款游戏灯效互动,当玩家在游戏中遇到不同情境时,灯效会有相应变化,用户可以在AWCC AlienFX中进行设置。情绪灯效将会为玩家提供更为沉浸式的游戏体验,这也是Alienware在引领RGB灯效之后的又一探索。
AlienFX设置页
· 强大且可升级的硬件
Alienware Area-51m的硬件层面有两个重要特征,一个是其采用了桌面K级别酷睿处理器,可以实现更高频率;另一个是处理器和显卡均支持升级。这两点意味着Alienware Area-51m虽然身为笔记本形态,但内在已经与台式机相差不大。此外Alienware Area-51m还拥有4个DDR4内存槽、2个M.2接口、1个2.5寸硬盘接口。可以说这是一台内部藏在台式机的高端游戏本。
开篇已经说过测试机型硬件规格,下面重点是各硬件的理论性能测试。
首先是处理器测试。i7-9700K隶属于第九代桌面酷睿,其采用14nm制程工艺,拥有8核心8线程规格,基础频率3.6GHz,可睿频至4.9GHz,三级缓存12MB,TDP 95W。通过测试发现,使用AWCC进行超频,处理器可稳定在4.97GHz(5.0GHz)。
i7-9700K处理器详情
未超频情况下(4.6GHz),我使用Cinebench R15进行测试,得到多核1446cb、单核202cb的成绩,该成绩在游戏本几乎没有几个对手。另外我在超频至4.97GHz(5.0GHz)后进行跑分,得到多核1536cb,超频带来了约6%的性能提升。当然,用户也可以手动更换为性能更为强劲的i9-9900K。
默频分数
超频至4.97GHz的多核分数
其次是显卡测试。RTX 2080是英伟达面向游戏本推出的RTX系列显卡中最强型号,其采用12nm制程工艺,光栅化处理单元64个,纹理贴图单元245个,流处理器2944个,显存位宽256 Bit,显存为8GB GDDR6,核心频率1645MHz,显存频率1750MHz。
RTX 2080规格
我使用3D Mark进行测试,测试项包括Time Spy系列(DX12)、Fire Strike系列(DX11)、Port Royal(光线追踪)和DLSS测试,记录显卡分。其中
Time Spy(2K DX12)得分10232
Time Spy Extreme(4K DX12)得分4781
Fire Strike(1080P DX11)得分27294
Fire Strike Extreme(2K DX11)得分12880
Fire Strike Ultra(4K DX11)得分6263
Port Royal(2K 光线追踪)得分5746
3D Mark分数
DLSS功能测试部分,关闭26.53帧,开启38.29帧
DLSS功能测试
从测试数据方面看,Alienware Area-51m的显卡有着目前最强的性能表现,虽然显卡也支持升级,但这已经是游戏本中的最强显卡了。升级意义更多的是对于搭载RTX 2060和RTX 2070的机型而言。
最后是硬盘测试。Alienware Area-51m采用了两块512GB NVMe SSD组RAID0(来自海力士),实现了1TB的超大纯固态硬盘。实测固态硬盘的持续读写高达3242.2MB/s,持续写入2703.2MB/s,4K随机读取42.95MB/s,随机写入100.4MB/s。测试数据可以说是目前固态硬盘的顶级表现了。
硬盘测试
· 媲美台式的散热能力
有了顶级的硬件,能否发挥出全部性能成为重点。在散热模组设计方面,Alienware Area-51m采用了CYRO-TECH V2.0散热架构,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该架构。首先是硬件层面,Alienware Area-51m拥有双风扇、四出风口、7热管的豪华散热规格,其中两个风扇的个头非常大,风扇面积达到了95×105×21.5(厚)mm,并且采用了0.2mm耐高温叶片风扇,支持3级转速调节,最高风量可超过25CFM(0.7m3/min);热管部分,Alienware Area-51m采用了4根8mm 3根6mm热管搭配,其中一根6mm热管贯穿处理器和显卡,仅热管 风扇的重量就已经达到了719.5g,相当于一台12.5英寸轻薄本重量。此外Alienware Area-51m的出分口处采用了0.15mm厚度的铜质散热鳍片,能够高效率的将热量散发出去。从硬件层面来看,Alienware Area-51m的散热模组堪称豪华。
内部一览
散热模组(图片来自Alienware)
其次是软件层面,Alienware Area-51m拥有AWCC智动能中心,可以根据温度情况调整散热功率,加上散热模组方面比较给力,即使处理器和显卡的TDP达到系统最大值时,依旧可以保证游戏的顺畅。
CYRO-TECH V2.0散热架构带来了什么样的效果,我通过压力测试进行了检测。测试软件选择了AIDA64(针对处理器)和FurMark(针对显卡),其中AIDA64勾选Stress FPU,FurMark选择1080P、8X MSAA。
刚开始测试的时候,Alienware Area-51m迅速达到了全速状态,此时处理器频率为4.68GHz,功耗高达155W,核心温度也迅速飙升至最高100°;显卡频率为1920MHz,功耗高达190W,核心温度最高84°。从数据方面来看,Alienware Area-51m仅处理器和显卡的功耗都已经超过了345W,这个数据在游戏本中相当恐怖,也怪不得Alienware Area-51m拥有330W 180W双适配器,单纯330W适配器根本不够。
短时间内全速状态下硬件情况
持续10分钟之后,Alienware Area-51m达到稳定释放状态,此时处理器频率为4.4GHz,功耗122W,核心温度最高100°;显卡频率为1890MHz,功耗为180W,核心温度依旧维持84°。该状态维持时间较长,基本是Alienware Area-51m面临高压时可以长时间维持的状态,处理器和显卡功耗超过300W,放在游戏本中依旧比较夸张。
10分钟后稳定释放状态下硬件情况
双拷过程中我使用FLUKE TiS60(红外热像仪)对Alienware Area-51m的C面进行了温度监测。虽然极限压力下处理器和显卡核心温度较高,但Alienware Area-51m的C面温度却不高。其中高温区域集中在键盘上方,不过温度最高也没有超过52°,普遍集中在48°左右,考虑到玩家基本接触不到该位置,所以影响不大。键盘区中央温度43.5°,平均温度41.1°,高温集中在中央偏左,玩家经常接触到的"WASD"区温度46.3°,"IJKL"区温度42.9°,方向键区仅37.6°。左右掌托和触控板区温度更低,普遍在36°以下,体感温度较为舒适。总体来看Alienware Area-51m隔热做的比较出色,玩家经常接触的区域体感温度仅仅是温热而已,完全不会影响到键盘操作。
C面温度布局
从测试数据上能够看出,虽然Alienware Area-51m与台式机散热还有一定距离,但基本将i7-9700K和RTX 2080的性能发挥的差不多了,如此强大的散热能力,很多游戏本依旧难以望其项背。
· 流畅稳定的游戏体验
游戏实测部分,我选择了目前较为火热的5款游戏进行测试,分别为《APEX英雄》、《战地5》(测试光线追踪场景)、《古墓丽影:暗影》、《孤岛惊魂:新曙光》和《地铁:逃离》,其中《APEX英雄》和《战地5》记录帧数曲线,其余三款均参考系统内置的Benchmark成绩。测试过程均关闭G-sync,减少帧数影响。
首先是《APEX英雄》测试。画质设置方面,分辨率为1920×1080,关闭垂直同步,其余选项全部拉到最高。从帧数曲线上能够看出,Alienware Area-51m基本全程144满帧运行,帧数非常稳定(游戏锁定最高帧数144帧,且无法解锁)。
画质设置
画质设置
帧数曲线(游戏限制最高144帧)
硬件占用方面,处理器功耗维持在55W左右,最高能达到80W,处理器频率全程4.6GHz,核心温度最高不超75°;显卡频率全程维持在1890MHz,最高温度82°。所以对于Alienware Area-51m而言,《APEX英雄》只能算是小菜一碟。
硬件占用情况
硬件占用情况
其次是《战地5》测试。画质设置方面,分辨率为1920×1080,开启DX12、光线追踪,关闭垂直同步,画面质量选择"高"。测试游戏场景为第四章最后的猛虎。从帧数曲线上能够看出,Alienware Area-51m的帧数比较稳定,基本维持在80帧上下。其中最高102帧,最低61帧,平均78.8帧。
画质设置
画质设置
帧数曲线
硬件占用方面,处理器功耗比较稳定,维持在70W左右,处理器频率全程4.6GHz,核心温度最高不超85°;显卡频率全程维持在1875MHz,最高温度不超85°。总体来看,即使是对硬件要求较高的《战地5》,Alienware Area-51m的运行压力也不是很大。
硬件占用情况
硬件占用情况
其次是《古墓丽影:暗影》测试。画质设置方面,分辨率为1920×1080,开启DX12,抗锯齿为时间抗锯齿,关闭垂直同步,画面质量选择"高",运行内置Benchmark,最终得到平均120帧的成绩,运行相当流畅。
画质设置
画质设置
最终结果
其次是《孤岛惊魂:新曙光》测试。画质设置方面,分辨率为1920×1080,抗锯齿为TAA,关闭垂直同步,画面质量选择"高",并开启高分辨率材质,运行内置Benchmark,最终得到平均108帧的成绩,运行也非常流畅。
画质设置
画质设置
最终结果
最后是《地铁:逃离》测试。画质设置方面,使用内置的RTX模式,分辨率为1920×1080,开启光线追踪、DX12,图像质量Ultra,光线追踪选择高,开启DLSS,运行内置Benchmark,最终得到平均59.94帧的成绩,相当于60帧运行,流畅度有保障。
画质设置
最终结果
· 全面易用的AWCC
AWCC全称"Alienware Command Center",是Alienware的控制中心,其包含了游戏库、AlienFX和FUSION(功能区)。
AWCC主页
其中游戏库主要显示已经安装的游戏,可以自动扫描,也可以手动添加,游戏管理比较方便。此外,还可以对游戏进行主体定制,包括灯效、电源模式、音频模式等。
游戏库
在灯效部分,已经提到了AlienFX的功能。在AlienFX部分,用户可以自由定制灯效,包括整体灯效、单个按键灯效,另外还可以控制宏按键。用户也可以在此为游戏定制灯效,从而提供有情绪RGB灯效体验。
FUSION部分集成功能较多,包括超频、温度模式、电源管理、音频模式和音频雷达。其中玩家用到比较多的是超频和音频管理。超频部分设计的非常易上手,只需要打开高级试图后拉动频率即可,系统会自动设置电压等参数。实测频率拉至5.3GHz(面板显示的5.3GHz,非实际处理器频率)时可稳定运行。
超频设置
音频管理部分,系统针对不同游戏内置了不同的配置文件,玩家只需要根据游戏属性选择即可,门槛很低。比如玩家在玩《战地5》的时候,可以选择"射击"配置文件。当然玩家可以提前在游戏库中将音频配置文件设置好,这样打开游戏之后系统自动切换至相应模式,一步到位。
音频管理
最后说一下服务部分,作为Alienware旗下旗舰产品,购买后享受2年先智服务,该服务包含上门服务和意外保护,一般商务本才会提供类似服务,Alienware提供此服务,一方面是产品定位旗舰,另一方面也能看出Alienware对于这款产品的信心。
· 评测总结:
体验下来,Alienware Area-51m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售价很高,但其确实提供了目前市面上极为稀有的游戏本体验,尤其是硬件层面非常给力,简直就是将台式机"压扁"成游戏本。也正是有着台式机的实力,该机在运行游戏的时候,表现出极为强大的控制力,游戏帧数不仅高,而且非常稳定,这是一般游戏本很难做到的。
Alienware Area-51m
另外,为了提供出色的游戏体验,Alienware Area-51m也在多个方面有所探索,比如强大的散热设计、令人难忘的环形灯带,以及易用性极佳的软件,都体现了Alienware在新技术和用户体验方面的努力。当然,为了取得如此出彩的结果,Alienware Area-51m在机身重量厚度、适配器方面有所妥协,不过对于喜欢它的用户而言,这些并不会影响到购买,毕竟用户想要的极致游戏体验,Alienware Area-51m做到了。
· 附:推荐与Alienware Area-51m搭配的配件
Alienware 34曲面游戏显示器(产品型号:AW3418DW,售价12999元)。这是一款分辨率高达3440×1440的IPS曲面电竞显示器,曲率1900R,刷新率高达120Hz,并且支持G-sync。21:9加上曲面设计,让这款产品能够提供沉浸式的游戏体验,配合Alienware Area-51m再适合不过了。
AW3418DW
Alienware 无线游戏耳机(产品型号:AW988,售价1988元)。这是一款无线有线双模式电竞耳机,支持7.1环绕音效。这款耳机也是延承了Alienware的设计风格,灯效出众。同时7.1环绕音效也能够提供"听声辩位"的游戏体验,是发烧友最佳选择。
AW988
Alienware Elite游戏鼠标(产品型号:AW959,售价799元)。这是Alienware旗下最强电竞鼠标,拥有最高12000 DPI,并且支持5档调节,拥有11个可编程按键。其采用了旗舰级光学传感器PMW3360和欧姆龙微动,并且拥有可拆卸模块化设计,相当豪华。
AW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