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困境3攻略路线图(从残疾人大学生到全国冠军、教授、总裁…… 他们的人生同样精彩)
命运困境3攻略路线图文章列表:
- 1、从残疾人大学生到全国冠军、教授、总裁…… 他们的人生同样精彩
- 2、2022,他们正能量满格|追光的奋斗者
- 3、36年前,他主演这部电影,抱得美人归,后来拍出了美丽人生
- 4、上海3人合租900元廉租房:别等工作后才发现,知识真的改变命运
- 5、普京也在渡劫,面临着与我们同样的凶险
从残疾人大学生到全国冠军、教授、总裁…… 他们的人生同样精彩
听障生展示手绘作品 常静供图
听障生贾宾展示打印的口腔模型本报记者 王延斌摄
视障生冯豪正在用手“阅读”盲文书籍本报记者 王延斌摄
视障生图书馆 常静供图
更适合“小班制”教学的智慧教室 常静供图
没有屏幕的盲人电脑 本报记者 王延斌摄
他们经历过生活的“苦难教育”,渴望“和正常学生一样被对待”,他们抓住了教育的“稻草”,最终成就自我,收获事业。不过,在学子们努力的同时,来自国家、地方、教育部门、高校、社会的努力必不可少。
23岁的冯豪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看”手机,一篇中医文章吸引了他。
他将眼睛凑到手机前,在额头几乎要碰到屏幕的地方,用指尖快速地拨弄着屏幕,此时,手机里的人声翻译以3倍快进的速度读取文章,这是常人难以听清的语音“快进”模式,可却是让他最舒适的语速。
16年来,冯豪的视野被黑暗笼罩着。在医学上,他被称作视障人士,即“盲人”。他的眼前什么样?一片黑暗?
冯豪向科技日报记者展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冯豪爱笑,也喜静;他常常独自一人打车、买票、坐飞机、乘高铁;他热衷于上网、玩游戏、写诗;作为滨州医学院(以下简称滨医)中医学专业的大学生,他以专业第一的成绩斩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并连续两次拿下国家奖学金……在他的盲人同学中,很多人都像他一样优秀:不耽误学习的同时,获得国家级跳绳比赛冠军;毕业之后,他们从事文字编辑、法律工作、会计工作,甚至成为大学教授、公司总裁……
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很多人将视野聚焦到残疾人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上。他们是不幸的,先天或后天,他们失明了,聋哑了,肢体残疾了;他们又是幸福的,在我国8500万各类残疾人中,他们是极少数的幸运儿,得到了上大学的机会,进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除了看不见,我什么都能做”
趁着晚自习前的闲暇时间,汪普武在手机上玩了一把“三国杀”,这是一款以三国演义为背景的策略卡牌桌面游戏。在游戏中,他官至“四品”,“属于中等偏上的玩家水平”。
汪普武是滨医特殊教育学院的一名大二学生,每天过着宿舍—食堂—教室“三点一线”的生活。虽为盲人,但他喜欢阅读,写散文和诗。记者采访时,他随手念起在校报上发表的《月明中秋》:
“又到中秋,月圆桂香。天上的一轮圆月,引起浪漫的思绪。比如思乡,比如怀念,比如绵绵爱意……这是一个思念涌上心头的节日,也是一个诗文飘飞的日子。每当月明晴朗,我们心里就多了一丝乡愁……”
汪普武看书,更准确地说是听书,是借助助视器或者翻译软件,将课本内容听到耳朵里。只不过,语音速度比平常快3—5倍,这是盲人学生最舒适的语速。他的辅导老师郭杰博士向记者介绍,一般人“一目十行”,因需借助器械,这群孩子特别是弱视孩子“一行需要看十遍”,才能达到常人效果。
郭杰喜欢跟这群可爱的学生打成一片。他肯定地说,这群孩子虽然看不见,但思辨能力很强,课堂气氛活跃,有的学生甚至对一些常人觉得晦涩的书爱不释手,经常与他探讨“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的辩证关系……
经历过生活苦难的残疾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上会表现得更加坚强。
作为汪普武的同班同学,冯豪在6岁时因视网膜母细胞瘤,被病魔夺去了双眼。从那以后,他对一切都看开了。“我都失明了,还怕什么呢?”他说。
在学习上,他自律得让人吃惊。他为自己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比如每天早起一小时,晚睡一小时,挤一切时间巩固专业知识。他的课外活动也全面开花,参加了当地市委宣传部组织的宣讲团,面向社会讲述残疾大学生的青春奋斗故事。
“我可以自豪地说,除了看不见,我什么都能做。”冯豪说。
梳理汪普武、冯豪,以及滨医上百个残疾人大学生的简历,不难发现,这个群体中,优秀是普遍现象。
拒绝“圈养教育”,去标签化
从陷入黑暗的那一刻起,盲人大学生许一丁的生活便改变了,变得“与众不同”——他被人呵护,被人照顾,甚至被人“另眼相看”。但在内心深处,对这份额外照顾,他是拒绝的。
许雯是许一丁的辅导员,初次带教盲人学生时,恨不得替他们包办一切,但她的学生们并不领情,“教会他们胜于帮助他们,他们内心真正需要的,更多的是保障,而不是保护”。
现在,许雯与这群孩子相处特别注重把握分寸感,在班级管理中立规矩、讲制度,毫不含糊。
“残疾医学生主动提出过,不希望被特殊对待,所以在培养方式上,除了会考虑生理上的障碍,我们对他们的培养与健全学生一样,这不仅有利于他们互相帮助,也有利于他们毕业后快速适应社会。”滨医特殊教育学院院长曹同涛告诉记者,“残疾人需要面对更多的困难,所以他们更懂得生活的艰辛,更珍惜教育机会,能考上大学的残疾学生成绩都很好,不存在交流障碍,他们还表现出很大的潜力。”
在滨医采访,记者看到,特殊学生的生活空间相对独立,教学楼、教室、图书馆、厕所、食堂、寝室等处,均实现了无障碍设施的全覆盖;他们的专用浴室,也采用无障碍设计,残疾学生可坐可躺,甚至可以坐着轮椅进去;为残疾学生设立的康复室,健身器材齐全;学校还设立了专门的康复基金,不少学生接受了康复手术,扔掉了相伴十几年的拐杖。
直面不同,同时也要创造“相同”的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残疾生在文艺演出、运动会和校园联谊等活动中,并不会被特殊对待,而是与其他学生一样参与其中;在课程学习上,除了视障生、听障生,其他肢体残疾的学生都混入一般班级,享受均等教育。
谈到平等,滨医校友、联华科技公司总裁隋淑杰说:“如果特殊教育学院里只有残疾学生,就等于把一群残疾人‘圈’起来去教育,与外面是隔离的,和社会是割裂的。我最反感的一件事,是每逢朋友请我去唱歌,总有人为我们点《水手》这首歌。在一些健全人心目中,我们该有的样子就是‘身残志坚、自强不息’。这不是歧视,但完全把残疾人标签化了。”
在滨医,“残健融合”贯穿的核心理念是平等。只有把残疾学生和健全学生放在共同的开放平台上,他们才能真正认识、了解自己,更利于他们走向社会。
高科技辅助,有待资金和人才支撑
如果不是借助助听器,22岁的河南姑娘贾宾将生活在一个完全寂静的世界里。作为口腔医学技术(听障)专业学生,她不仅能自己动手调教助听器,还可以坐到装备了不少高科技的听障生资源教室里,畅听周围世界。
从调制助听器到听障生资源教室,从盲文书籍的制作到个性化教学,处处闪耀着科技之光,而与之相伴的“高投入”,也是特殊教育绕不开的词。
在滨医“国家特殊教育示范园区”里,记者看到不少特殊的机器:听书机、盲文电脑、盲文书籍制作机……它们都是残疾人大学生的好帮手。
盲文,视障生学习知识的载体。记者闭上双眼,用手触摸一本盲文读物,密密麻麻的颗粒。“盲文就是这样的,它是用隆起的圆点代替了文字,如同拼音,不同的圆点代表不同的字母,掌握了规律,就能读懂盲文了。”曾担任过特教学院辅导员的司培培认为,“当你身处绝境,潜能就会被激发出来,很快就能学会。”
不过,看得见的高科技辅助,更需要投入和人才支撑。
滨医特教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巩雪梅向记者介绍,建设一个图书馆的视障阅览服务区,需要投入几万元至十万元不等;盲文教材制作成本高、印刷效率远低于普通出版物,极少印刷厂能印制,自己制作也面临着人才短缺、投入极大等问题。
青岛市盲校资源中心曾对外透露一个案例:盲文书籍对纸张要求高,每页纸的承载信息有限。三卷盲文版《平凡的世界》共一万六千多页,一页光印刷和纸张成本就要1元钱,耗时3年才印刷完成。
此外,个性化教育在特殊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在盲人学生课堂上,原来的PPT演示、视频片等形象教学方式行不通,需要一对一的小班制教学。给视障生上解剖课的老师王利民,根据视障大学生听觉和触觉能力敏锐的特点,拿着各色人体器官的道具,一对一、手把手地指导他们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操作,来巩固和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针对不同残疾人在认知方面的不足,用“多媒体医学诊断模拟实验室”代替传统的听诊、触诊的临床教学,实施差异补偿教学。
遍地的科技元素,让人目不暇接。曹同涛认为,在特教学院,科技是实实在在的,为残疾人大学生的成才插上了翅膀。
“淋过雨的人,更愿意为他人撑伞”
记者赶到山东省龙口市“康宁家园”门口时,坐在轮椅上的刘杨出门迎接。初次见面,他给人第一印象是位阳光的大男孩。
龙口市残疾人联合会支持残疾人创业,专门在办公大楼“康宁家园”里腾出三层给刘杨开康复医疗中心——康乐希康复医疗中心。该中心主要为“三瘫一截”类(即偏瘫、脑瘫、截瘫和截肢)残疾人提供免费服务。
而这样的康复中心,刘杨已经开办了两家。
刘杨是滨医特殊教育学院的毕业生,康复学硕士。刘杨从医与自己的经历有关。
从出生起,刘杨便是医院的常客。在两个月大的时候,他被医院诊断为脊膜膨出(神经管畸形),12岁他出现了脊柱畸形,被诊断为脊柱侧弯。第二次手术后,他坐上了轮椅。
教育能唤醒人的尊严,也能激发人的社会功能。在第一次手术前,他立下遗嘱,要捐献自己的器官。此后他创办了宣传服务器官捐献、造血干细胞捐献和遗体捐献的志愿服务组织“承光心汇”。因为影响力大,5年之后,这一组织被共青团中央、国家卫健委和中国红十字总会共同授牌成了“国家级”。
“我觉得自己是一名战士。”刘杨向记者回忆起一幕场景:在学校食堂,有同学打饭刚坐下吃,他便坐着轮椅过去给对方讲故事,希望对方以后考虑捐献器官,结果换来错愕的表情……不论刮风、下雨,他在各种场合不厌其烦地讲故事、讲意义,如今,成功的案例已经不少了。
在滨医,类似刘杨的案例不断出现,成为学弟学妹们人生路上的指南针。
滨医残疾人医学系毕业生席思川考取了同济医科大学研究生,之后进入香港大学医学院攻读医学博士。如今,他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及国家癌症研究所资深科学家。
从滨医残疾人医学系毕业的韩芳,如今已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睡眠中心主任、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长,是我国第一个临床睡眠医学博士。
先后三次参加高考才最终如愿的谢丽福,现在已是浙江省丽水市残疾人联合会二级调研员;刚刚毕业不久的赵明也依靠推拿按摩技能自主创业,在长沙陆续开了7家分店……
“他们经历过苦难,淋过雨的人更愿意为他人撑起伞。”曹同涛总结道,“37年来,我们培养了1500多名残疾人大学生,很多人成为医疗战线特别康复和特殊教育领域的骨干,有350多人考取研究生、70余人受到省部级以上奖励。”
这些案例,激励着学弟学妹在漫漫人生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享受均等教育,需各方助力
刘杨经历的一件事让记者印象深刻。
他刚坐上轮椅时,患上了抑郁症,有了退学的打算。这时候,滨医团委于翔和同事们从650多公里之外的烟台赶到了枣庄,做刘杨的工作,将他接到了学校,提供单间,做理疗……
滨医“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努力,让刘杨看到了人心之美,也促使他振作起来。
在滨医国家特殊教育示范园区一楼的走廊墙上有一行字:“生命就像是一只小船,而理想就是船上的风帆,勤奋的人们荡起双桨,眼睛为人们掌握方向,愿我们在人生的航道上冲破艰难险阻,勇敢地驶向希望的彼岸。”落款是“你们真诚的朋友——海迪”。
这是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对滨医残疾人大学生的鼓励。
成百上千的“刘杨”从四面八方赶到这里,学成之后走出去。他们经历过生活的“苦难教育”,渴望“和正常学生一样被对待”,他们抓住了教育的“稻草”,最终成就自我,收获事业。
不过,在学子们努力的同时,来自国家、地方、教育部门、高校、社会的努力必不可少。正如专家所言:残疾人享受高等教育,更需要“扶上马、送一程”。
从入学渠道到教育方式,他们都需要帮助。
目前在我国,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主要有参加普通高考和单独招生两种渠道。据曹同涛介绍,单独招生情况比较乐观,大多是招生院校自主命题,然后单独录取;参加统考的情况则比较复杂,尤其是智力残疾和精神残疾的学生要圆大学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其次在于观念。在社会的公共认知上,残疾人等同于“弱势群体”,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在这方面,如何以残健融合、教育与康复相结合为特质,平等为核心,滨医一直在探索。
正如滨医党委书记车先礼所言,党办教育的初心和医学院校关注生命的本心都要求我们办好特殊教育,“残疾人不仅有受教育的权利,更有平等享受高质量教育的权利”。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明确要求“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一系列暖心政策的出台,标志着中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已经迈入新时代。
“目前,我们的助残模式,应当从慈善模式逐渐向权益模式转化。”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联理事、中国盲人协会常务副主席李庆忠认为,近年来国家对残疾人权益保护的力度空前加大,必将加快转化的速度。从权益的角度来考量,有助于形成更为理性的教育环境,包括享有高质量教育、各种无障碍设施、考试的便利等。(采 写:本报记者 王延斌 通 讯 员 张玉龙 常 静 策 划:赵英淑 滕继濮 林莉君)
来源:科技日报
2022,他们正能量满格|追光的奋斗者
新华社上海12月26日电 他,自幼患有渐冻症,全身仅有一根手指能活动,却为社会献上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张清晰标注无障碍设施的“电子地图”,为出行困难者提供方便。
她,热爱公益事业,总是留下逆行的身影,在抗疫援沪的车上完成的那场毕业答辩,是她交出的动人的青春答卷。
他,勤奋、上进,“优秀的外卖骑手”装不满他的梦想,他带领更多乡民脚踏实地的努力,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
命运的坎坷、前路的挑战、琐碎的日常,从来阻挡不了奋斗者的脚步,只会引领他们去翻越更高的山,看更美的风景。2022年年末,我们重温那些追光的瞬间,致敬奋斗者!
唐旭:“冻”住的躯壳下,藏着温暖的灵魂
“我情愿不吃饭,也要把书读好,我身体已经不好了,但我要用脑子做一个有用的人。”这是“渐冻人”唐旭上小学时写下的一句话。
从一名重度残疾的农村孩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IT工程师,再到开发出“小蜜蜂无障碍”公益电子地图,唐旭始终砥砺前行,用一根手指改变人生,用自己的方式回馈社会。
2005年,江苏宿迁的一对夫妻,带着他们身患“渐冻症”的儿子唐旭来到上海求医求学。从2岁确诊“进行性肌肉萎缩症”至今,唐旭除了右手食指外,其他手指都完全使不上劲,胸部以下的部分毫无知觉。
靠轮椅出行的他,切身感受到了独自出行的困难。进地铁站找不到无障碍电梯,上厕所得找4层楼,想看演奏会却被一道短短的楼梯拦住……“无障碍设施这么难找,我是程序员,为什么不开发一个小程序帮助有困难的人?”唐旭说道。
他利用工作之余,和好友蔡碧琦一起,花费两年时间开发出“小蜜蜂无障碍”公益性小程序。在这个小程序里,地图上的各色标识代表不同类型的设施,包括无障碍卫生间、斜挂梯、母婴室、AED等。
“小蜜蜂无障碍”的用户不仅仅是残障人士,还有推婴儿车的父母、拉行李箱的旅客、行动不便的孕妇和老人等等,也就是一切在出行中会遇到困难的人们。
而这张“电子地图”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地图上的数据大多是由社会热心人士上传。“每个人都像是一只小蜜蜂,飞往城市的各个角落采集数据,把这些信息如蜂蜜般,奉献给需要它的每一个人。”唐旭说。
唐旭的下一个愿望是汇集更多人的力量,收集尽可能多的无障碍数据,让残障人士自由行走于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王若琦:总是在逆行,总是在“发光”
她参与过青岛山火扑救,她支援过上海抗疫,她的毕业答辩在支援上海途中的救援车上在线完成,她的愿望是“靠近光,成为光,慢慢散发光”。她便是热爱公益事业的青岛红十字搜救队志愿者、青岛市城阳区上马中心小学教师王若琦。
在2022年4月的青岛山火扑救期间。当时她是青岛红十字搜救队的实习生。恶劣的山林条件、危险的山火现场,王若琦和队友马不停蹄奋战在救援保障一线,输送物资、协调工作、拍摄资料……王若琦身体力行发挥着自己的“光热”。
在扑救山火的过程中,王若琦得知援助上海抗疫的任务。
“我虽然是青岛人,但上海是我的‘第二故乡’。得知任务后,我立马向队里报名。”王若琦说,2016年9月,正在成都文理学院上大二的王若琦从大学报名参军,入伍到武警上海总队,“新兵连就在浦东,也就是我这次抗疫援沪的目的地。”
援沪队伍4月23日出发,但这一天正好是王若琦的毕业答辩日。两件事王若琦都不能耽误。4月22日中午,王若琦向学校说明了情况,“我要为曾经挥洒汗水的地方尽一份力。”
“学院老师非常支持,给我安排了线上答辩,还专门选择我方便的时间。”王若琦说。4月23日中午,她随青岛红十字搜救队救援车辆行至江苏盐城响水服务区时,队长通知大家停车。为了不影响王若琦答辩,车上其他人员全部下车。王若琦在救援车上用手机进行了一个小时左右的答辩。答辩结束后,队伍又启程赶赴目的地。
在上海期间,王若琦负责病人转运后的终末消杀以及社区预防性消杀工作。“从早上七点半左右干到下午五六点,晚上会有临时任务,有时干到半夜才回去休息。”王若琦说。
“我是一名老师,也是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我热爱公益事业和教育事业,希望让更多孩子了解公益事业,沐浴大爱的阳光,散发自己的光和热。”王若琦说。
张硕:带着更多老乡就业 “小哥”也有“大力量”
紧盯电脑,盘点分析外卖平台上的各种数据,完善可以优化的环节,这是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22年“最美职工”张硕的日常工作一景。
在同事眼里,28岁的张硕勤奋、善于思考。4年时间里,他从一名普通的外卖骑手成长为黑龙江省鹤岗市南山区准时达代送物品服务店(鹤岗市美团外卖)城市经理,还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家乡人投身这个领域,实现脱贫增收。
大学毕业后,张硕从事过多份工作。2018年他成为一名外卖骑手,每天平均送单五六十单,多的时候七八十单。善于观察的张硕很快发现,很多餐饮小店在外卖业务员帮助下,生意更好了,他萌生了转岗做外卖业务员的想法。从此,他每天骑着电动车拜访一家家门店,不仅为商户介绍外卖平台营销模式,还结合菜品价格、页面优化、商家补贴等给出专业建议,最多时他一人负责200多家商户的外卖业务。
这份职业带给张硕的不只是收入,他还收获了成就感。“一些人农闲时可干的事不多,我就想为什么不把他们聚到一起呢?”成为城市经理后,他主动与附近各乡镇政府以及村委会对接,动员剩余劳动力和贫困户农闲时来城里做骑手,提高他们的家庭收入。
截至目前,张硕的团队已经从3年前的40多人发展到了200多人。“我相信,只要脚踏实地努力,在哪里都能发光。”张硕说。
策划:陈知春、高洁、何莉
统筹:贾远琨、陶虹、王雅迪、潘红宇
记者:吴振东、李海伟、王凯、强勇
报道员:任雅薇
海报设计:穆问春
视频制作:曾学真
终审:于卫亚
编辑:陶虹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36年前,他主演这部电影,抱得美人归,后来拍出了美丽人生
新奥尔良一座监狱里,关进了三个倒霉蛋。
第一个倒霉蛋名叫扎克。
他是当地的一个混子,整天无所事事,只想做一名DJ。
他的家中墙上到处是涂鸦,整天搞一些行为艺术,女友终于对他忍无可忍,大吵一架后把他甩了。
失恋的扎克在街头买醉,阴差阳错接到一个活儿:开一辆车去一个指定的地点,报酬是1000美金。
扎克为了换酒钱,就开车上路了。
半路他被警察逮了个正着,因为这辆车的后备箱里有一具尸体。
第二个倒霉蛋名叫杰克。
杰克也是新奥尔良的一个混子,专门做皮条客的生意。
一次他的一位老友,叫他去一家宾馆和一位美女约会,杰克前往那里,正准备和美女一番云雨。
结果警察破门而入。
杰克也锒铛入狱了。
第三个倒霉蛋,名叫鲍勃。
鲍勃是个移民美国的意大利人,他英语不好,随时拿个小本本把别人说的话记录下来。
他头发飘逸,看上去人畜无害,喜感十足。
但鲍勃却是个真正的杀人犯。
一次他和别人打牌时作弊被追打,慌乱中他拿一颗台球砸死了追他的人,于是他也锒铛入狱。
就这样,三个倒霉蛋成为了狱友。
开始三人分成了两派,杰克和扎克两个本土美国人抱团取暖,而鲍勃被孤立,他只有自说自话,自娱自乐。
后来鲍勃从美国电影里学会了越狱,他带着两个狱友越狱成功。
三人逃到一个湖前,鲍勃选择留在原地。
而杰克和扎克继续前行,最后在饥饿面前,两人败下阵来,回到原地,而鲍勃在那里烤了美味的兔子。
再后来,他们路过一个小店,鲍勃和店中的意大利女人一见钟情,他选择就此定居。
而扎克和杰克,则继续前行,前往茫然不可知的未来。
01、
以上的故事,出自36年前的经典黑白电影《不法之徒》。
这是一部经典的反类型电影,影片主创不多,却个个都是大咖。
吉姆·贾木许是美国著名的独立导演,最擅长把小成本电影拍出特殊的韵味,他的电影中充满了冷漠疏离的意象,以及漂泊流浪的情结。
这部《不法之徒》又是他的一次炫技之作,全片故事并不复杂,发生在监狱中,可是拍摄手法和故事走向却一反常态。
主演之一的汤姆·威兹是美国著名音乐人,本片是他的电影处女作。
他在片中饰演了一个情场失意的混混,而影片开头就引用了他的音乐《Jockey Full of Burben》,这首充满韵味的歌曲也是他的成名曲。
另一位主演是我们熟悉的罗伯托·贝尼尼,他最被人熟知的作品是《美丽人生》,片中他饰演的那一位伟大的父亲让无数人为之落泪。
这三位大咖聚在一起,产生了强烈的化学反应。
《看电影》杂志曾如此评价本片:把贾木许的无聊、贝尼尼的聒噪和汤姆·威兹搅进一个监狱,你猜会怎样?
最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部现代式的寓言。
整部影片用一种冷峻苦闷的叙事风格,打破了传统电影的前因后果,给观众呈现出一种真实的荒诞感。
当然,作为一部反类型的电影,本片给人最直接的观感,就是不明所以,许多事情没有来龙去脉。
比如扎克卷入了一起杀人案中,这起案子的来龙去脉,导演压根儿就没有交代,他被抓入狱后,这段情节就戛然而止了。
比如杰克在宾馆被警察抓捕,背后肯定是个阴谋,可是影片也没有点破,他稀里糊涂就进去了。
再比如越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肖申克的救赎》用近3个小时讲如何越狱,美剧《越狱》用一季的篇幅描述这个过程,而《不法之徒》里却是一笔带过。
三个臭皮匠,没费吹灰之力就逃了出来,警察也没继续追捕他们。
而到了结尾,三人就这么分开了,没有煽情的告别语,也没有激动人心的高潮戏,电影就这么结束了。
这么多没头没尾的情节,衔接在一起,组成了这部《不法之徒》。
02、
面对这样一部大名鼎鼎的电影,第一次看这部影片的人一定会发出疑惑:
导演究竟在讲什么东西?
可是再细看的话,就能明白导演的用心和意图了。
真实的生活,没有那么多起承转合,就是一片片断章,连缀而成我们的人生的。
你和暗恋的姑娘,在毕业之后,今生再也不会相见。
你和曾经的死党,莫名其妙失去了联系。
你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可能几个月后再也不会想起。
你来不及回忆和伤感,一个转身,又和一帮莫名其妙的人踏上了征程。
这就是生活的全部真相,这就是影片想要告诉我们的东西。
影片一开始就用一种流动的街景,配合节奏欢快的音乐,给我们展现了不断流动的生活:小镇、街道、房子,人群……
每个人,每个建筑,每个物件都是有故事的,但镜头却不会为任何瞬间而停留,匆匆掠过。
世事百态,匆匆一瞥;人生悲欢,轻描淡写。
这就是《不法之徒》的叙事腔调,导演就是想为我们呈现生活的荒谬感。
而三个主人公出场后,他们的命运,也处在一种荒谬感中。
三个小概率事件,让三个毫不相干的人聚在了一起,商量起了如何越狱。
越狱成功后,如果不是扎克和杰克饿得活不下去,可能他们一开始就分道扬镳了。
03、
影片没有完整的故事,但直到结尾,才道出了深刻的内涵。
三个主角代表了两种人生选择。
鲍勃代表世俗的观念,他作为一个意大利移民,一直在寻找心的归宿。
最终他找到了,那里有爱情还有面包,尽管过程荒诞不经,但结局却是格外美好的。
扎克和杰克代表的是一种孤独的旅人。
他们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却一直寻不到内心的归宿,他们全部的生命都在追寻。
影片最后,两人告别鲍勃,来到一个没有路标的路口,扎克要往西走,杰克要往东走。
哪边是东、哪边是西不重要,杰克说你走一条路,我走另一条路就可以了。
这类人,一生都在寻找生命的意义,慢慢地,最初的方向已经不再重要,而寻找本身成了他们生命最大的意义。
有人看完影片或许会抱怨了,既然生活是荒谬的,我们还努力什么劲儿呢?
其实正因为生命是荒谬的,甚至是无头无尾无意义的,我们才要赋予它意义,这个过程充满了乐趣。
比如本片的主演贝尼尼。
贝尼尼是意大利人,这部电影是他第一次出演英文影片。
他在影片里抱得美人归,而在现实中这两位演员也一见钟情。
两人最后正式结婚,他的妻子也成为了之后《美丽人生》的女主角。
贝尼尼虽然在片中装疯卖傻,但他掌握了游戏规则,在世间万千变化中,他果断出手,紧紧抓住机会,他是真正的人生赢家。
人在江湖,身身不由己,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守住自己的初心。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我们无法拒绝老天爷递过来的剧本,唯一能做的就是瞬间入戏。
这大概就是《不法之徒》带给我们最大的启发吧。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一粒鸡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上海3人合租900元廉租房:别等工作后才发现,知识真的改变命运
最近,“3人合租8平米廉租房”的新闻引起了热议。
在魔都上海,三个小伙为了有个容身之所,连续好几天跟着中介找租房。
中介带他们来到一个顶楼单间,房间不足8平米,除了房门和通往阳台的小门,连个窗户都没有。
一张小床占了半个房间,过道只容得下单人通行,加上一张写字台和小衣柜便空余很少。
但好在整洁干净,有独立卫生间,房租1000元在上海不算贵,小伙们难免有些心动。
但当中介询意向时,小伙们还是犹豫了,他们到阳台短暂商榷后,有些迟疑地问中介:“900块钱行吗?”
原来,这个房间不是租某一个人,而是三个人准备一起合租,每个人预算300元。
中介问只有一张床,三个人怎么住?
一个小伙说,我们上班时间不一样,可以错开时间睡觉。
听到不由有些心疼,三个小伙或是初来上海,或是刚刚步入社会,不仅工作三班倒,连休息也要实行换班制。
成年人的世界就是这样,在收入不足的前提下,只能勒紧腰带,精打细算。
《光明日报》曾公布过一项统计报告:
北京大学对2021年国内34所高校的2万名毕业生进行了就业调查,结果显示:
2021年博士、硕士、本科、专科的月起薪平均值分别为:14823元、10113元、5825元、3910元。
而一流大学的月起薪为10827元,普通本科高校的月起薪为6043元。
都是应届毕业生,不同学历待遇截然不同,若不是大学毕业,薪资就更难有定数。
这是学习的红利,也是时代下的生存机制。
正如网友评论所说:“读书真的有用,一流大学和普通本科差了近五千。”
5000元意味着可以租更好的房子,过更好的生活,见更大的世界。
现实真的很残酷,你拥有的学历和知识,就是你在社会上的基础起点。
你知道“提桶者”吗?
这是辗转在各大厂房流水线的一群人,他们学历很低,没有特长,经常吃5元一份的盒饭,晚上睡在15元一晚的通铺上。
一个塑料桶就装下了所有生活物品,哪里的工厂有需求,他们就往哪里奔赴。
河南姑娘吴小菲就是这样,她已经在富士康的流水线上7进7出。
吴小菲对富士康很熟悉,却不知道自己生产的是哪一代产品,更不懂各种手机有何不同。
吴小菲从事的工作不需要任何创造力,只需机械式重复同样的动作。
有一次,吴小菲在富士康固定iPhone手机的电池垫片,每天要反复做1000多次。
若是手速稍微慢点,流水线上的产品就会堆积起来,吴小菲时常焦灼无奈地说:
“我看到堆积了,速度也快了,但我明明一直在贴,一直在贴,怎么还是做不完?”
尽管一整天下来手都麻了,她还是不敢休息,盼着能靠加班多挣一点钱。
淡季离开流水线后,吴小菲没地方可去,经常会在餐馆、KTV和电影院打杂。
吴小菲奔波多年,每次精疲力尽之时,都会想起正在读大学的弟弟,希望弟弟不要走自己的路。
人只有在经历过社会的磋磨,才知道读书的价值,不吃学习的苦,就要饱尝工作的苦。
我们时常以为学习很难,却不知,不学习的日子更难。
现实一次次发出警告:若是没有知识丰富大脑,日后只能靠体力谋生存。
看TED演讲时,被女孩孙玲的故事触动到了。
孙玲出生在湖南一个贫困家庭,高考失利后,只好跟熟人到深圳一家电池厂做女工。
但孙玲不甘心一辈子被困在流水线,她决定做出改变,学习计算机编程。
孙玲为了完成编程学习,一边上课学习,一边兼职赚取学费和生活费。
她做过电话客服,当过肯德基服务员,还在路边发过传单。
尽管很苦很累,孙玲还是如期完成学业,毕业成为了一名程序员。
如愿之后,孙玲依然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她开始自学英语和自考本科。
通过不断学习,孙玲的眼界也在提升,接着她又做出一个重大决定,要赴美留学。
孙玲多方了解后很快锁定学校,并顺利完成学业,然后跳级进入世界一流的谷歌公司。
孙玲花了整整十年时间,不断学习,不断突破,终于从流水线工人蜕变成为高级白领。
在TED演讲时,孙玲说:
“如果我不去学习,无非是从一个小的工厂跳到一个大的工厂,从这条流水线跳到另外一条流水线。”
是啊,倘若不主动学习提升,人很难突破当下的困境和阶层。
人们总是习惯性抱怨工作太苦,生活太难,再或是埋怨出身不好。
可有多少人生来就在罗马,多数都是普通人,要自己步步跋涉走出泥潭。
95后贫困女孩张薇也曾在清华大学的毕业典礼上说过:“人生因读书而逆风翻盘。”
读书,是普通人改变命运的最佳捷径。
所谓的现实阶层,不是由出身和金钱决定的,而是知识和眼界。
谁说工人一辈子是工人,谁说上班族一辈子是上班族?
当你的大脑变得丰盈,当你的眼界变得广阔,再也不会被任何出身定义。
网上有人问:“一个人最应该掌握的能力是什么?”
高赞回答说:“当然是持续学习的能力,人只有在学习中,才能不断迎来机会。”
细细想来,确实如此。
学海永无止境,空闲时间多学习,不仅充实生活,还能带来更多可能。
对此,今年最火的主播董宇辉深有感触,因为在爆火之前,他正在经历人生低谷。
董宇辉曾是新东方最年轻的教研主管,连续五年压中高考题,24岁时就有公司给他开出百万年薪。
可校外培训被紧急叫停,董宇辉不得不离开讲台,和新东方一起转型做直播带货。
直播初期,东方甄选直播间人气惨淡,几乎没什么订单,董宇辉的工资也不高。
他曾回忆说:“在此之前,我每个月交完贷款和房租2000元,外卖都不敢点超过30的。”
董宇辉当时每天食之无味,睡不安神,觉得自己29岁一事无成。
尽管如此窘困,董宇辉也没有停止学习,每天坚持大量看书。
然后今年6月,董宇辉因为在直播间金句频出,开口就是满分小作文,突然被网友看见,火爆全网。
你看,这就是持续学习的意义。
企业家丁磊说过:
如果说有什么习惯是值得你坚持一辈子的,那就是终身学习,而且保持好奇心。
当你能保持终生学习的时候,你就不会落伍,这个时代会犒劳终生学习的人。
命运总是偏爱求知若渴的人,只因对知识的渴望,就是对生活的敬畏。
腹中有诗书,人生自开阔。
人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不要忘记持续学习。
那些所看的书,所学的知识,都会化为你的臂膀,关键时刻助你一臂之力。
人可以没有学历,但不能没有一技之长
作家刘震云说:“生活没有淘汰任何人,都是自己把自己淘汰了。”
生活虽苦,但没有人能永远把你摁在泥里,只是你太过柔弱,才会被泥石流淹没。
在快速涌动的时代,有了安身立命的本事,才能在世间坦荡生存。
去年,有个叫雁鸿的博主受邀参加米兰时装周,与国际知名设计师Janice合作,惊艳了很多人。
然而在三年前,雁鸿还只是一名寂寂无名的女孩,每天过着三点一线的乏味生活。
偶然一次,雁鸿在追剧时被剧中古风饰品所吸引,便想自己动手试试,然后开始利用各种现有材料制作饰品。
在一次次不断尝试和学习下,雁鸿逐渐掌握了制作要领,完美复制出多款宫廷凤冠头饰。
雁鸿后来索性辞职专注做古风饰品,她不断查阅文献、学习古画、研究饰品背后的故事。
随着雁鸿的制作难度越来越高,复刻的饰品越来越美,她的名声也越来越大,累计吸引粉丝破百万,多次在各大卫视展示过自己的作品。
雁鸿凭借自己的手艺,如今不仅拥有400平的独立工作室,还在牛津大学进行了演讲。
东野圭吾说:“没有一技之长,哪谈得上自信。”
人这一生,漫长而艰险,你可以没有高学历,但不能没有一技之长。
你我皆是凡人,或许永远无法成为天才,但在日积月累中沉淀,也能拥有自己的优势。
去学习吧,去成长吧,人生会越来越敞亮。
来这人间一趟,不是为了卑微地藏在泥里,总要扬眉吐气地活着。
你不一定要像太阳那般耀眼,但即使作为星辰,也该拥有自己的光亮。
点亮【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作者 | 李可沫,个人公众号,可沫姑娘。
图片 | 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普京也在渡劫,面临着与我们同样的凶险
#头条创作挑战赛#
现在“渡劫”成为描述我们当前放开后的全民景象,很多人“阳了”,特别是一些大城市,放开后民众在“阳了”过程中,并非只有调侃,那种难受恐怕都明白。退烧药紧缺,即使有货也被一抢而空;住院难的问题出现了,很多人坐在病房的地上;医疗人员阳了也要上班;殡仪馆也出现拥挤问题,等等各类问题涌出,很多人认为是渡劫。
放开后,出现这些问题是正常的。每个人中招后都经历发烧、咳嗽等难受过程,一些名人还分享中招的过程。其实我们的邻居俄罗斯虽然没有新冠的话题,但比我们还难受。普京参加俄罗斯国防部长讲话时,提到了一点“北约正把全部战争潜力对着俄罗斯”。这句话意思很简单,西方国家全部对着俄罗斯了,不把俄罗斯搞垮不罢休。
虽然普京在讲话中认为俄罗斯有强大的战争潜力应对西方的打压。但我们看到,如今俄罗斯是以一国之力应对整个美西方集团,从历史上看,俄罗斯很少出现这种局面,俄罗斯面临着巨大凶险。
01
在看清美西方集团对俄罗斯穷追猛打之时,我们更要看清美西方集团对我们阴谋。如今我们选择放开也有放开的原因,并不是随随便便就放开,无论从病毒的致死率高低,还是国际形势,我们都要放开。
从资料来看,世卫明年1月要开会,宣布全球疫情结束。如果我们不抢在世卫宣布之前放开,那时再放开,就容易被世卫列入“疫区国”,进而被美西方集团集体打压,到那时我们放开就晚了,不仅更被动,有可能遭受更大的损失。
老美无法把我们拖入战争,就必然在其他方向使坏。而最容易使坏的就是放毒,此时我们既要快速适应奥密克戎病毒,也要做好老美施毒后新一轮渡劫。谁能说我们过去的三年不是战争呢?
国内亲美崇美的人太多了,他们根本没看清美国阴谋,甚至还认为美国把目标放在俄罗斯了。其实美国把中俄作为最大威胁,对付俄罗斯用的军事手段,而对付中国则用其他方式。不排除“放毒”只是其中一招。
三年前,武汉突然出现疫情后,就十分诡异。有证据已经证实,美国借军运会之机向中国投毒,想用病毒打败中国。但美国没想到,中国迅速封城,转而进入全民抗疫,而美国自身却遭受了反噬。美国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所以从这一点看,美国早在3年前就想用病毒打败我们,但没有成功。而今年俄罗斯突然出兵乌克兰,虽然与美国刺激有关,但俄罗斯出兵已经晚了,早在几年前出兵,结果是不一样的。因为乌克兰军队被西方训练了8年。
如今俄罗斯与乌克兰军事冲突出现了拉锯战,并不是俄罗斯打不动了,俄罗斯也在拖着西方。普京的确很难,但西方也很难,特别是欧洲。如果欧洲继续支持美国,必然受损。这种拉锯战比拼的是战争潜力,俄罗斯只能这样打下去。谁都知道,如果俄罗斯打不动,或者被打败,对俄罗斯来说很难。普京深知这个道理。
02
每个人因为身体差异,中招后表现出来的症状不同,有的人很快满血回归,有的人有可能引起其他疾病,有的则因为得了新冠突然处于生死边缘,在渡劫的路上每个人都有凶险,只是凶险的程度不同,这个病毒并不是大感冒,不能小看它。
但我们不渡也同样面临的危险,谁都知道我们动态清零政策是正确的,但3年来,我们在清零上有很多问题出现,防疫漏洞、核酸造假等等,让清零无法进行下去。也让老美抓住机会。
就在我们待放不放之时,一些孩子的“撞门”行为被老美抓住了,以为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只要利用民众不满,就能成功搞“颜革”,于是一些外部势力与内部汉奸勾结,以为举白纸就能成功,没想到门我们自己打开了。这是老美没想到的。
但我们门打开后,老美一时间乱了阵脚,紧接还会用其他动作。美西方驻华使领馆关门只是做给外面看,紧接着投毒将开始,那才是我们真正的渡劫。
俄罗斯现在打乌克兰,也要坚持打下去,只能通过更大的胜利才能结束战争。就如普京近日对媒体所说:希望通过快速结束俄乌冲突。美国会让俄罗斯这样快就结束战争吗?
显然不可能。美国还会通过鼓动、支持乌克兰,让俄罗斯与乌克兰继续打下去,想拖垮俄罗斯。但美国也应该意识到,俄罗斯不会这样轻易被拖垮的,苏联给俄罗斯留下的资源很厚实,虽然一时有困难,俄罗斯唯有顶住才能赢得胜利。
03
有人说普京就像一个孤独的斗士,一个人与美西方集团打仗,让人佩服。普京不容易,但普京手下能有一群忠诚于他的人,这些人才是俄罗斯抵抗西方集团的精英。如果普京没有这一批忠诚的将领和大臣,那普京别说渡劫,可能早就输了。
普京还有一群忠诚能战的子民,在这场长达10个多月,目前依然没有尽头的战争中,俄罗斯人表现出勇敢坚强让全球各国佩服。
俄罗斯之所以出现这种全民打击乌克兰的趋势,其实是普京向民众传达了一个重要信息:乌克兰事关俄罗斯的安全,如果任由美西方在乌克兰乱搞,俄罗斯将面临生死存亡的威胁。这种信息传达的很明确,让民众意识到必须搞定乌克兰,否则俄罗斯完蛋。于是俄罗斯全面进入渡劫中。
对于俄罗斯发生的一切,我们只能从理解角度去看待,能支持就支持一下吧。即使我们也在渡劫,但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只要俄罗斯完蛋,我们根本无法独自应对美西方集团。所以我们与俄罗斯的确处于一个相当于“共同命运”的阶段。
历史规律告诉我们,无论美国终,还是俄罗斯终对我们都不利,而如今遇到了俄罗斯弱,我们应该知道我们将面临什么样的命运。
我们在渡劫,普京也在渡劫,但这是过程,最终还需要以一种摊牌的方式出现。俄罗斯很难,我们也很难,而现在留给我们的只有中俄合作。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