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之心金手指(星光:多国儿童温暖演绎 MV搭载嫦娥五号登月)
光明之心金手指文章列表:
星光:多国儿童温暖演绎 MV搭载嫦娥五号登月
中国青年网北京4月26日电 (记者 杨月)日前,嫦娥五号搭载《星光》登月证书颁授仪式暨节目创作研讨会在京成功举办。近百位知名学者、外国驻华官员等各界人士参加了活动,共同探讨《星光》节目创作和传播经验,向世界传递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致辞表示,《星光》由10个国家的儿童共同演唱,展现了人类面对疫情时团结协作、共克时艰的精神,表达了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并肩、战胜疫情的信心。《星光》播出后在全球受到广泛好评,海外点击量超过5000万。此次搭载嫦娥五号登月,《星光》有幸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的重大进展,体现了各界对中国外文局抗疫主题作品的认可和支持。作为一部优质的国际传播作品,《星光》之所以能够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和好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它传递了尊重生命、礼赞英雄、团结合作的理念,体现了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产生了跨越国界、跨越种族的情感共鸣。
嫦娥五号搭载《星光》MV登月证书颁授仪式现场。主办方供图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对外推广局局长吴旭致辞表示,在全球抗疫过程中,各国发挥各自文化底蕴优势,形成了全球携手抗疫的磅礴之力,也为人类社会永续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只有秉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的价值理念,各国文明才能在取长补短和相互借鉴中共生共荣,人类面对任何挑战和困难都能够战之必胜。
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刘继忠致辞说,嫦娥五号在地月往返过程中搭载了抗疫主题节目《星光》,有效地传递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创是中国音乐人,来自世界各国的节目创作人员团结在一起,去讲人类抗疫的共同故事,并用九种语言演唱,以独特而浪漫的方式,向世界传递着共赢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温暖并鼓舞着各国身处疫情的人民。
抗疫主题音乐节目《星光》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监制,中国外文局中国报道社、腾讯公司、划时代文化制作,邀请来自中国、韩国、巴基斯坦、委内瑞拉、意大利、津巴布韦、法国、伊朗、埃及、美国的十位小朋友用本国语言共同演唱,赞美各国在防疫抗疫中作出努力和牺牲的抗疫英雄。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搭载存储《星光》歌曲的芯片顺利升空,开启了登月之旅。在会上,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向节目制作方颁发了“探月工程三期嫦娥五号搭载证书”。
《星光》节目创作研讨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活动还同期举办了《星光》节目创作研讨会。知名音乐人孙保罗首先分享了《星光》节目的创作理念和创作过程。他表示,自己每次重温《星光》都会有一种热泪盈眶的冲动。在抗疫过程中,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他们是别人的妈妈,他们是别人的父亲,但是他们勇敢走上抗疫一线,他们可能会牺牲自己,为其他人的生命去奋斗。这种精神是贯穿整个《星光》始终的理念之一。” 他说。
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表示,《星光》节目蕴含着中华文化深厚的文明积淀,《星光》也是王阳明“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中提到的“心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人类都要有“光明之心”,《星光》体现的所有生命休戚与共、文化多样性、知行合一的理念就闪烁着“光明之心”。
津巴布韦共和国驻华使馆临时代办穆噶布库·杜比说,该节目邀请了来自津巴布韦的儿童演唱,这体现了携手并肩共克困难的精神。中国在百年大变局下扮演了“星光”的角色,中国是疫情中的一颗星,为津巴布韦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医疗援助。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美大工作部主任沈昕表示,《星光》节目让人感受到温暖,体现了中外携手抗疫的真情、温暖和友谊。做好对外传播不在于声音有多大,而是传播出去的声音要能打动人。这个节目恰恰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用孩子纯净的声音,让在压力、绝望、困惑中的人们感受到人类团结协作的温暖。
美国国家地理品牌内容及频道总监王雁认为,节目不仅具有音乐的独特感染力,在画面上也体现了纪录片的真实力量,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普通的家庭,一帧帧各国医护人员、志愿者的真实画面,形成人类携手抗疫的符号,引发各国观众的广泛共鸣。
阿根廷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副馆长孔磊表示,“我要对《星光》节目创作人员表示祝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艺术杰作,承载着人类共同抗疫的情怀和精神。阿根廷和中国抗疫上展开了广泛合作,中国为阿根廷提供了医疗物资和大量疫苗,正如节目所倡导的团结协作精神。儿童就是希望,《星光》中各国儿童的童声,生动传递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陈刚从国际传播的角度评述了《星光》节目独特的价值。他认为,优秀的传播一定要有好的创意和内容,《星光》节目是孩子们从心灵里流出的声音,引起大众共鸣,未来将成为人类关于2020年这段不平凡记忆的历史符号。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徐粤春认为,《星光》节目具有世界性音乐的特点,运用诗一般的语言把人类在抗疫中的共同情感写出来了。旋律真诚朴实、直抵人心,容易被不同的人群接受,这是《星光》流行、传播具有广泛、坚实基础的原因,也是其世界音乐特点。
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王虹英表示,观看《星光》,让人感受到融媒体作品是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好中国形象的有效形式。《星光》也许并不耀眼,却打动人心,通过润物细无声的特点和生动纪实影像,有效传递了中国精神和中华文化理念。
来自中国矿业大学的哈萨克斯坦籍留学生伊斯卡德讲述了他在华留学期间亲身感知的中国抗疫故事。他说,中国人民携手抗疫的一幕幕画面,再次刷新了自己对“中国速度”的认知。不仅如此,不同国家之间互帮互助让他心生敬意,2020年2月,哈萨克斯坦曾向中国援助14吨防疫物资,后来,中国又向哈萨克斯坦派遣了抗疫专家队。“正如《星光》所唱,病毒没有国界。人类作为命运共同体,只有紧紧团结在一起,才能形成一股力量,划破黑夜看到星光。”他说。
来源:中国青年网
原来,这就叫精神长相
作者 /京博国学 图 / 来源网络
来源:京博国学(ID:jingboguoxue)
王阳明说:“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心是一切“意念”的本源,外界的事物,依据心的观察而定论。“物”和“理”皆是从人心的体悟而得来。
由此可知,一个人精神面貌的美丑,其实是出发于人的心念。故而,我们所思所想,所言所行,无不跟我们的心念相休戚相关。
那么,口中有德、举止有度、心中有光的人,便是一个人最好的“精神长相”。
口中有德
《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同情心,是仁义的开始。而“口者,心之门户也。”因此,具有同情心的人,往往会出言有德。
梅兰芳大师,不仅在艺术上成就斐然,为人处世更是让人敬慕。一生律己宽仁,从不背后说人是非。
曾经有位小报记者,为了出名,在梅兰芳的艺术日臻成熟,事业如日中天之时,故意寻机挑衅,恶意批评梅先生。
见梅先生一再缄口不辨,小记者越发肆无忌惮,在小报上恣意辱骂。当时,很多人为之不平,梅先生却反过来安抚大家,不予理睬。这场闹剧,最终自己烟消云散。
后来,小报记者贫困潦倒,才想到找梅先生忏悔。梅先生什么都没说,还拿出200块钱资助他。小报记者羞愧地跪倒在梅先生脚下,哭求原谅。
梅先生不只是自己讷口厚德,还特意教导家人,做人一定要注意“口德”。
梅先生注重口德,品行高洁。后人评价他,不仅是艺术泰斗,更是道德典范。
从他柔和的面相,以及塑造的艺术形象里,也能找到答案。留给后世的,永远都是令仪令色、温柔和善。
古人言:“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言有忌讳。”
口可以用来吃饭,不能用来乱说;不注重自己的言谈,很容易触犯别人的忌讳。不仅不可以乱说别人的事情,自己的事情也尽量少说 。
修好口德,也是修心的过程;修好心,便是修自己的好相貌,所谓相由心生;而好相貌,也往往会带来好运势。
有口德之人,出言往往是谨慎守诺,绝不信口开河;有口德之人,通常都很善良,他们总能站到对方的角度和立场;有口德之人,人前常颂人好,人后不论人非,更不会揭别人的伤疤和短处、
他们开口良言如玉,吐气芳香如兰;“恶言不出口,苛言不留耳。”最是他们上好的修养。
他们待人宽和,温良厚德;深谙良言如春、恶语最是伤人;他们温润如玉,与之相处,常能让人如沐春风。
举止有度
苏轼在《和董传留别》中写道:”麤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赞的是好友董传,虽然经年累月穿着粗衣布杉,却因饱读诗书,而自有一股超然华贵的气质。
读书可以明理,使人知礼识节、举止有度;亦能颐情养性,改善举止形貌。饱读诗书之人,多是仪容不凡 、气质卓然。
《孝经》中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叫做“曾子避席”。
有一次,孔子问身边侍坐的曾子:“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是什么吗?”
曾子一听,明白老师要指点深刻精妙的道理,立刻从端坐的席子上起身,避开席子站立一旁,恭恭敬敬地回答:“我不够聪明,不知道其中奥妙,还请老师教导。”
面对老师的提问,曾子“避席而立”,不仅是对老师的尊重,更是一种举止有度的礼仪。
博学知理的人,不仅能满腹经纶、借古喻今,更能修养天成,自有不凡的气度与雍容。
是以,但凡是有理有节、进退有度之人,多是饱学厚德之士。是学识,赋予人智慧;是学识,让人气质华然;是学识,浸润得人灵魂飘香。
他们从容有度,斯文谦和;举手投足,更有动静相宜的清风优雅。
因为,书读得多,心胸自然比常人更加通达,更能明白道理;知礼识节、更有容人的雅量。故而美好温良,举止有仪。
心中有光
《礼记》中说:“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子女从心底爱戴父母,心中便会喜悦和顺;心中喜悦和顺,面上表现出来的,定然是和颜悦色。
引申到我们的日常,可以理解为,心地善良的人,是因为心中有爱;心中有爱就会发光;因为有光而温暖;因为温暖而欣悦。
说到爱和光,就不能不提范蠡。他生于春秋战国,是《史记》中明确记载的著名慈善家。
范蠡原是越国人,曾帮助越王勾践复国,功成后急流勇退,一叶扁舟归隐江湖。改名换姓为陶朱公,由大政治家摇身一变,成为商人。
由于他的聪明机变,很快经商成功。十九年间,曾三次获得千金大富;而他却把这三次的巨资,拿去接济穷人。史称“富好行其德”的大慈善家。
范蠡心中有大爱,所以能数次散尽家财帮助别人。也是因为他的善举,后人把他尊为财神,喻为好运的象征,为他建祠画像,香火永飨。
再看财神陶朱公,慈眉善目、福气满满。当真是一副好面相。
是爱,让人心中有光、有温暖;是爱,让人远离黑暗、守望相助;是爱,让人在漫长的岁月里,善意满满,暖如阳春。
一个心中有爱的人,善意会不知不觉呈现到脸上,所以面相慈祥、温婉和善。
一个心中有爱的人,就像是太阳,总能自带光环,给人光明和温暖。让人不自觉生出亲近之心,也因此,会吸引更多追逐光的人。
心中有爱,由爱发光 ;由光生暖;由温暖而更有亲和力。从而,让自己拥有更多情谊和福祉。
结 语
陆九渊说:”收拾精神,自做主宰。“
人要懂得躬身自省,有能力把精神向内收敛,这样方能明澈本心。然后心就有了主宰,就能做自己人生的主人。
心,才是主宰善恶美丑的雕刻刀。把你的面相塑造成什么样,你的心,说了才算。
故而,一个人的内在气质,也就是一个人的精神长相;而精神长相如何,全靠自己的心念。
口中有德、举止有度、心中有光,这样的人,才能心底明媚如春盛,滋养出春光无限的美好模样。
借他人法门,寻找自己
来源: 国学文化堂
走近四川芦山根雕——巧手镌刻新时代
刘毅恒正在雕刻“中国梦”系列作品之一。 图片为何斌摄
根雕作品《丝路》。 图片为何斌摄
根雕作品《撸起袖子加油干》。 图片为何斌摄
根雕作品《向着光明冲锋》。 图片为何斌摄
盛夏一日,笔者慕名走进四川省芦山县根雕文化产业园,千姿百态的根雕艺术品,令人感叹天然的树木根须在经过独具匠心的艺术创作后所产生的无穷魅力。
在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刘毅恒工作室,一件即将完工的根雕作品引人注目:身着壮族服饰的少女,脸上带着甜美的微笑,双手击鼓,灵动可爱。刘毅恒手持刻刀,正在进行最后的修改和打磨。近年来,他尝试用根雕艺术表现时代主题,这件作品是“中国梦”系列作品之一,反映了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喜悦。
传承家族技艺
根雕是中国特色传统工艺,有着数千年历史。芦山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汉代文物之乡”。芦山根雕传承汉代石刻精髓,充分利用树根的天然造型,以“巧雕”化腐朽为神奇。郭沫若曾题诗赞誉“西蜀由来多名工,芦山僻地竞尔雄”。
刘毅恒1974年出生于芦山的木雕世家。“我太爷爷、我爷爷、我父亲,都是雕刻好手。小时候的玩具,小狗小马小鸟,都是前辈雕刻的工艺品,让我爱不释手。”刘毅恒说,“祖辈父辈留给我的不仅是一份家业,更是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一辈子,一件事,久久为功,驰而不息。”
刘毅恒的父亲刘大忠是雅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刘氏木雕”传承人。刘毅恒6岁开始跟随父亲学习雕刻技艺,8岁就能刻童子、财神、关公等人物和小动物,1994年毕业于芦山县职业高级中学美术班。刘大忠回忆说,刘毅恒从小对雕刻很痴迷,常常一件作品不完成就不吃饭、不睡觉。雕刻考脑力,又考手力。有时一不留神,手指就被划破,鲜血直流。小时候起,刘毅恒的手上就遍布伤疤和老茧,但他毫不在意:“为学技艺,吃点苦头算不得什么,前辈都是这样过来的。”
在刘毅恒工作室,一排排雕刻工具摆放有序。有各种形态的刀、锯、凿、剪、锤等,还有不少自制工具。他和这些工具打交道多年,它们见证着他的匠心与汗水。
“根雕是一门‘奇’与‘巧’结合的造型艺术,要寻奇觅美,巧借天然,突出意趣,讲究构图。”刘毅恒认为,根雕艺术是“七分天成,三分雕琢”,要合理把握原材料的特点,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力,达到“自然美”与“雕琢美”和谐统一。
凭借一手好技艺,刘毅恒于1998年创办芦山县大自然根艺厂,产品销路从芦山、雅安逐渐拓展到成都、北京、福建、广东、上海等地,有的还热销国外。
2005年,刘毅恒被授予“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2019年,他的作品获得全国工艺美术大赛金奖。2021年,刘毅恒被评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刘氏木雕”代表性传承人。
反映时代主题
在刘毅恒创办的芦山县大自然金丝楠展览馆,展出了他带领团队创作的上千件雕刻作品,小的几十厘米高,大的高达几米,尤以表现时代重大主题的作品最为吸引人。
“传统根雕多是表现花草、动物、神话故事等,近几年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让这门古老的艺术焕发新的活力,展现时代风采。”刘毅恒说。
眼前这件作品名为《饮水思源》,是芦山地震三周年之际创作的。原材料是上万年的金丝楠木树根,如岩石般坚硬,浑身闪着青铜般的光。作品中部有一圆孔,露出一只镂空雕刻的木桶,可以旋转和上提下降,充分体现了高超的雕刻技艺。作品上部由轱辘、摇柄、麻绳等构成。
“2016年是芦山地震三周年,我们芦山在灾后重建起美好家园,要感恩党,感恩全国人民对芦山的援建和支持。”刘毅恒说,强烈的情感激发了创作动力,他决心用根雕艺术表现芦山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感人故事。
他带领团队参观芦山“4·20”地震纪念馆,走访农户,广泛收集素材,经过精心设计、精雕细刻,完成了《饮水思源》《感恩的心》《奋进》《牛气冲天》等一批体现芦山人民感恩之心和抗震救灾精神的作品。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根雕艺术家不能缺席。”刘毅恒说,“红军曾在芦山屯驻了100余天,1300余名芦山人参加了红军。我们参观红军纪念馆、探访红军遗址,希望通过根雕艺术传承红色记忆,彰显信仰力量。”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刘毅恒带领团队创作出30多件红色文化根雕作品:以红五星、红军司号员、马灯巧妙组合而成的《向着光明冲锋》;以树根原型为军旗,展现猎猎大旗下携手奔向前方的军民群像《万众一心》;大型根雕《星火相传》,描绘两名受伤的红军女战士在狂风中点亮马灯,表达了无论环境多恶劣都要把红色星火传承下去的坚韧精神……
近年来,“一带一路”的发展让刘毅恒备感振奋。他带领团队花了10个月的时间,创作出3米多高的大型根雕《丝路》,将“反弹琵琶”的传统艺术形象呈现得十分精彩。在2019年由中国轻纺工业联合会组织的首届“百鹤杯”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大赛中,《丝路》荣获“百鹤奖”。“希望借着‘一带一路’的东风,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刘毅恒说。
刘毅恒还创作了《民族伟大复兴》《水稻之父》《彝乡鼓韵》《茶马古道》《归雁》等“中国梦”系列作品,题材涉及现代生活、地域文化、民族文化、英模人物等,生动展现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时代图景。
引领产业发展
刘毅恒深知,根雕产业要发展壮大,人才是关键。自上世纪90年代开办根雕作坊起,他就一直致力于带徒授艺、培养人才。
杨鹏出身于农村,16岁拜刘毅恒为师,出师后留在刘毅恒的根雕厂工作。10多年过去了,杨鹏已升为车间主任,既做管理,又做雕刻,被评为芦山县“姜城根艺大师”,多件作品在全国性比赛中获奖。
大凉山小伙何明杰,谈起刘毅恒,打心眼里感激。何明杰从小跟父亲学习藏式雕刻,2013年慕名来到芦山,师从刘毅恒学习根雕技艺。两年后,何明杰回到家乡,办起根雕厂,开起店铺。2019年他被评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
罗春福是残疾人,家庭贫困,是根雕技艺改变了他的命运,让他走上了富裕之路。2009年他经当地人社局推荐,到刘毅恒的工厂学习,出师后回乡创业,在刘毅恒的资金、技术扶持下办厂开店,日子越过越红火。
目前,刘毅恒直接带徒已有372人。此外,他还通过开办学校和培训班的方式拓宽人才培养渠道。2008年,刘毅恒创办了四川省第一所以培养雕刻人才为主的民办学校——芦山县大自然职业学校。他还开办培训班,免费给农民工传授雕刻技艺,并为芦山县农民星火学校免费培训雕刻工。
刘毅恒以自己的根雕品牌带动芦山县上百家小微木雕企业发展,通过兜底回购的方式扶持小微企业。同时,在当地政府支持下,推动芦山根雕与雨城竹编、宝兴汉白玉、荥经黑砂陶艺联合成立雅安特色文创产业联盟,并与四川大学、四川美术学院合作建设校企研学基地,打造特色大师展馆、电商平台、游客体验中心、特色根雕民宿等,增强根雕产业造血能力。
2013年,芦山县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评为“中国乌木根雕艺术之都”。2018年,芦山县根雕文化产业园被列入“四川省第三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是雅安市首个省级文化产业园区。根雕已成为芦山独具特色的重要产业,年产值达4亿元以上。以刘毅恒为代表的根雕艺术家们,用一双双巧手雕刻出新时代的美好生活。(刘裕国)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王书茂:以赤诚之心为祖国守海
王书茂 新华社发
【二十大代表风采】
十月的海南,阳光仍灼眼。眼前这位身材魁梧、皮肤黝黑的渔民,就是王书茂。今年66岁的王书茂打小就生活在南海边的小渔村——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潭门村。
曾经,在南海正常作业的潭门渔民不时会遭到他国渔民的无理侵扰,有时甚至会被非法抓扣,胁迫签署所谓的“认罪书”。王书茂的父亲就曾被某国渔民无理扣押过。“我们世世代代都在南海捕鱼,让我们签什么‘认罪书’说南海不属于中国,那是绝不可能的。”这是王书茂和父亲始终如一的态度,也是所有潭门渔民的态度。
1985年,王书茂加入潭门海上民兵连,并逐渐成长为民兵连副连长。1996年,王书茂加入中国共产党。数十年来,他始终如一,以赤诚之心守护南海。
2012年4月的一天,王书茂等一众渔民驾驶渔船在南海某岛屿附近抓鱼捞虾,突遇周边某国渔船侵扰。王书茂向对方渔民比出驱逐的手势,警告其迅速撤离我国领海,不料对方却置若罔闻。他们人数众多,个个荷枪实弹,不仅毫无撤退之意,还亮出枪支进行威胁。
王书茂临危不惧,率领潭门的渔民兄弟与他国渔船展开对峙。对方往前进,他们的船也往前进,哪怕快撞上了也不退却;对方掉转方向,他们也掉转方向,死死堵住、寸步不让……他们用渔船织成一道守护海疆的网,无声宣示着我国领海主权。经过数日的对峙,对方渔船无力再耗,全数撤离我国领海。
数十年来,王书茂多次带领潭门的渔民兄弟参与国家重大涉海工作,在南海维权斗争中冲锋在前、不怕牺牲,无论受到什么样的挑衅与威胁,始终坚定捍卫我国领海主权。
2014年5月,我国首个深水油气田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在我国领海内作业,周边某国的渔船通过布放渔网、漂浮物等,非法强力干扰钻井平台的正常作业。王书茂闻讯,迅速动员200多个渔民,连夜驾驶10多艘渔船,火速赶往事发海域,维护我国合法海洋权益。那天起,王书茂与其他渔民兄弟排班倒休,24小时守护钻井平台,一守就是45个日夜……
这两年,王书茂有了新身份。2021年4月,他被推选为潭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近日记者见到王书茂时,他正忙着组织村里的父老乡亲做核酸检测,得了空,便与其他村干部一道巡访村里的民宿、商量对策,只为让村民能够尽快恢复生产、增收致富。“已经许久没有出海了,但我的心还是牵挂着那片海。”王书茂坦言。不远处的潭门码头,数百艘渔船停泊在岸,船头一面面五星红旗迎风招展。
今年,王书茂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他感慨地说:“这一次,我深感责任重大,一定履职尽责,不负所托。”
(本报记者 王晓樱 陈怡)
心灵的鸡汤
励志奋斗的句子,满满正能量,越读越优秀 乌云再密集,天也有放晴的时候;海洋再广阔,船也有到岸的时候。只要用乐观的心态来看待事物,面对生活,就会发现这个世界真的好美。
你不得不逼着自己更优秀,因为身后许多贱人等着看你的笑话,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的活着。
人生四大悲剧:能力配不上梦想,收入配不上享用,容貌配不上矫情,见识配不上年龄。
千万别放弃!有了第一次放弃,你的人生就会习惯于知难而退,可是如果你克服过去,你的人生则会习惯于迎风破浪地前进,看着只是一个简单的选择,其实影响非常大,是截然不同的人生。---桐华
野草遮不住太阳的光芒,困难挡不住勇敢者的脚步。
命运总有时候充满了困扰,挑战自我,逾越自我的心态是我们生存的本领,是我们人生旅途前进的航标灯。
生命就是一个长途的旅程,我们要学会快乐而行,不管路途多么遥远和艰辛,都会是幸福而饶有风味的,因为我们在经历旅途中丰富了自己的人生,让生命变得更强壮。
也许面对苦难的时候我们真的很痛,真的很想就此放弃我们的人生。可是,我们还是会捱下去的,不论开始的时候,我们是怎样的泪流满脸无助茫然,时间,是冶疗一切暗伤的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