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的五官中哪个器官最怕冷(看下你的身体问题,该找哪条经络 ?)
在人的五官中哪个器官最怕冷文章列表:
- 1、看下你的身体问题,该找哪条经络 ?
- 2、脾胃好不好就写在你脸上!很多人不知道怎么看!
- 3、医学生吃火锅,看到老板脸色后,留言建议检查身体!这10种面相,要查一查心脏
- 4、和舒服的人在一起,也是养生
- 5、手把手教你把脉:7字歌诀+白话文解释下篇
看下你的身体问题,该找哪条经络 ?
中医常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经络通则百病无,经络不通则百病生,所以如何正确了解经络走行和作用就是关键,一是我们的相关疾病就是直接发生在经络线上的,二是知道相关经络或者内脏出问题时的表现就可以针对性的进行调理。
一、容易感冒拍肺经
肺经上班时间:早上3:00-5:00
肺部功能欠佳者,在清晨时过敏性鼻炎及咳嗽、气喘易发作;有严重气喘患者,应在此时一般就会醒来,有的甚至再睡下去也睡不着了,这就是告诉我们肺出了很大的问题,所以我们就可以针对性的拍打双手的肺经来进行调理。
经络循行:手太阴肺经
主线:起于中焦(胃的地方),下有络脉分布到大肠,转上过胃口,上膈,通入肺,再从腋下出来,沿着大臂内上,直下肘中,沿着臂小臂内上,入手腕寸口部,进入鱼际,出大指之端;
一个分支:从腕后出来,一直分布到食指端。
循行部位易患问题:两胸外上痛、打呼甚至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肩前痛,手臂内上肌肉痛、腕部太渊痛(一般抱孩子的很多)、鱼际痛、大指痛或者麻。
二、头面疾患找大肠
大肠经上班时间:早上5:00-7:00
此时最适宜方便,因此很多早起的人就很容易排便,反之就容易便秘;所以,经常拍打大肠经在此时就会准时大便,同时也可以吃些高纤的蔬菜和水果。
经络循行:手阳明大肠经
主线:起于食指外端,直上过合谷,沿着手臂外上,过肘外侧,沿着大臂外上过肩,直达肩峰,经过肩部后侧,平肩向内交于大椎,再向前下入缺盆,分布络到肺,下膈,连接大肠;
一个分支:从锁骨窝上颈,经过面颊,入上牙槽中,再由口内出来,交会于人中,跑到对侧的鼻孔外侧的迎香穴。
循行部位易患问题:食指痛或麻、合谷穴痛、腕部外上痛、手臂外上肌肉痛、肩峰痛、颈侧痛,上牙痛、口周长痘,
三、消化不良拍胃经
胃经上班时间:早上7:00-9:00
此时人体的胃肠消化吸收最强,是营养能输送到各器官滋养脏腑的最佳时刻,这也是早餐在中医里很重要的因素。如果经常不吃早餐的人,就会易得相关胃的疾患,比如胃炎、胃溃疡、胃胀等问题。
经络循行:足阳明胃经
主线:起于鼻中,旁边是膀胱经,下出鼻外,进入上牙槽中,再从口出来,环绕唇,下交承浆,再向外沿着下颌,一直到颊车,再上到耳前,循发际,至额发际角;
其一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进入胃分络到脾;
其二支者:从缺盆直下,过乳头到乳根,再向内距离正中1.5寸,到气冲;
其三支者:起于胃,下循腹内,下至气冲而合,再一起下髀关,抵伏兔,下膝盖膑骨中,沿着小腿外上,下足外侧,入二趾内间;
其四支者:由膝下三寸而别出,下到二趾外间;
其五支者:由脚面入大指端。
循行部位易患问题:发际痛、前额痛、耳前痛、面部长痘,下牙痛、下巴痛、锁骨痛、胸闷、乳腺疾病(乳房正上下部位发作)、胃痛、腹部疼痛、大腿膝盖小腿外侧痛或麻、脚面痛,脚二指痛。
四、疲劳透支健脾经
脾经上班时间:上午9:00-11:00
此时是人体气血最旺时期,所以也是工作效率最高的时间,因此不宜食用燥热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伤到脾,如果是脾虚者,这个时候就会很累或者犯困,可以适当拍打脾经的相关部位,比如三阴交、阴陵泉、血海来进行补养。
经络循行:足太阴脾经
主线:起于大趾之端,循趾内侧到内踝前侧,沿着胫骨后侧,于地机前与肝经相交,行走在膝盖和大腿内上,入腹,进入脾分络到胃,上膈,经过咽,分布到舌头下面;
其支者:从胃部分出一支上膈,进入心中。
循行部位易患问题:大脚趾痛或麻或者肿大或者增生或者痛风、脚内侧痛或麻、内踝痛、三阴交痛、小腿中线痛、膝盖大腿内上痛、腹部外侧痛、乳房或者胸腹外侧痛、咽喉痛等。
五、心烦心痛打心经
心经上班时间:中午11:00-13:00
这也是为什么中午要吃饭的原因,很多人也说中午不宜剧烈运动,就是担心在心经气血充盈时,造成血脉运行紊乱,因此应适度休息,但午睡不宜过久,不然下午容易昏沉。
经络循行:手少阴心经
主线:起于心中,下膈肌,分络到小肠;
其一支者:从心向上过咽喉,直上进入眼睛;
其二支者:从心出来,经过肺,在腋下出来,沿着大臂内侧,进入肘内侧,再沿着小臂内后侧,经过掌后端,到达小指尖内端。
循行部位易患问题:胸闷、心前痛、腋窝痛、手臂内下痛,肘尖痛、小臂内侧痛、小指痛或麻等
六、吸收不良问小肠
小肠经上班时间:中午13:00-15:00
此时是小肠经进行清、浊及吸收的时刻,营养吸收到体内,浊物送到大肠待消化及排除体外;这个时间过后肠胃开始休息,此后的晚餐时间含蛋白质和脂肪、淀粉类高营养的食物要少量摄取,否则易在体内累积,这也是晚饭吃少的原因。
经络循行:手太阳小肠经
主线:起于小指外端沿着手外侧上腕,直上沿着小臂外下侧,过肘上大臂外后侧,经过肩后角,绕肩胛外侧,过肩上,入缺盆,分络到心,再由咽部下膈肌,抵达胃部,再进入小肠;
其一支者:从缺盆沿着颈,上到两颊,至目外眦,再进入耳中;
其二支者,别颊上脸,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循行部位易患问题:小指痛或麻、掌缘痛、手臂外下肌肉痛、后肩痛、肩胛痛、耳下痛、脸颊长痘、耳前痛等。
七、颈肩腰背靠膀胱
膀胱经上班时间:下午15:00-17:00
膀胱为肾之腑,两者均属水,因此这段时间要多补充水分,有助膀胱排除体内废物,以促进泌尿系统的代谢。
经络循行:足太阳膀胱经
主线:起于目内眦,沿着额向上,交于头顶;
其一支者:从头顶两侧至耳上角;
其二支者:从头顶进入分络到脑,经过脖子,沿着脊柱抵达腰中,分络到肾,再进入膀胱;
其三支者:从腰中部下夹脊、经过臀部进入腘窝中;
其四支者:从后发际左右别下经过肩胛,沿着脊柱两侧,直达骶骨,从二合一进入腘窝中,向下经过小腿后部,由外踝后出来,循脚面外侧,至小趾外侧。
循行部位易患问题:前额痛、头顶两侧痛、脑后痛、劲后痛、后背痛、骶部痛、大腿后面痛、脚掌外侧痛、小脚趾痛或麻等。
八、精力不足养肾经
肾经上班时间:下午17:00-19:00
肾经是人体协调阴阳能量的经脉,也是维持体内水液平衡的主要经络,由于此时是工作完毕需稍事休息之时,因此不宜过劳或者过食,可以清淡少量饮食后,适当做些舒缓的运动如散步等。
经络循行:足少阴肾经
主线:起于小趾下面,由足心斜行向内,出于然谷沿着内踝之后,在足跟前环绕后,向上沿着小腿后侧,到大腿股内后,经过脊柱,进入肾分络到膀胱;
其一支者:从肾向上经过肝、膈,进入入肺中,沿着喉咙,进入舌部;
其二支者,从肺出来,络心,注入胸中。
循行部位易患问题:脚底痛、脚内侧痛、脚内踝痛、腿内后侧痛等。
九、失眠多梦调心包
心包经上班时间:晚上19:00-21:00
心包经主泻、主血,因此若晚餐吃得太丰盛,易生亢热而致胸中烦闷、恶心,因此此时进餐的,建议晚餐不宜过腻,餐后要休息,运动以散步的方式最好。
经络循行:手厥阴心包经
主线:起于胸中,属与心包络,下膈肌,分络到三焦;
其一支者:沿着胸部从胁部具体是腋下三寸的地方出来,上到腋部,再向下沿着大臂内侧,进入肘中,行走在两筋之间,入掌中,出中指端;
其二支者:由掌中分出,循小指次指端出。
循行部位易患问题:胸前痛、乳腺外上痛、大臂中线痛、肘窝痛、小臂中线痛、手腕痛、手心痛、中指痛等。
十、奇难杂症理三焦
三焦经上班时间:晚上21:00-23:00
掌管人体诸气通往各脏腑,是为人体血气运行的要道,特别是人体上肢,以及排水的肾脏均属三焦经掌管范畴;此时阴盛,要安五脏以利睡眠,注意睡眠时不要特别压迫到某侧的手部,容易水肿的人睡前不宜多喝水。
经络循行:手少阳三焦经
主线:起于无名指之外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大臂外上肩,而交出胆经之后。入缺盆,分布膻中,散络到心包,下隔肌,进入三焦;
其一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部,过耳后,直上出耳上角,再下颊至脸;
其二支者,从耳后至耳中,出走耳前,过颊部,至目外眦。
循行部位易患问题:无名指痛、手臂外中线痛、锁骨痛、耳后痛等。
十一、结节肿瘤通胆经
胆经上班时间:晚上23:00-1:00
此时阴气最强,胆经会引导初起人体阳气下降,是身体进入休养及修复的开始;熬夜会致胆火上逆,引发失眠、头痛、忧愁易思等多种神经症状,因此宜多休养,同时如果胆有疾病的人如胆结石、胆囊息肉等,也会在此醒来,或者无法入睡,待到12点甚至1点后才能入睡。
经络循行:足少阳胆经
主线:起于目外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部,至肩上,再交出三焦经之后,入缺盆;
其一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外眦后;
其二支者,由外眦分出,下大迎,过脸部下颊车,再下颈进入缺盆,直下胸中,经过膈肌,分络到肝进入胆,沿着胁部内,出气街,绕耻骨,横入胯中;
其三支者:从缺盆下腋,沿着胸,过胁,到胯部外侧,出膝盖外侧,沿着裤线直下外踝端,下过外踝之前,沿着脚面,入四脚趾外端;
其四支者:由脚面分出,入大趾,再沿着大趾骨内出,分布到脚趾甲和毛发。
循行部位易患问题:偏头痛、耳后痛、肩井痛或木、肩前痛、两胁部痛、胯部痛、大腿外侧痛、小腿外侧痛、外踝痛、脚面痛、第四脚趾痛或麻等。
十二、情志忧郁疏肝经
肝经上班时间:晚上1:00-3:00
本经有疏利三焦,通调水道的作用,且由于肝胆互为表里,相互影响,休息才能使血回流滋养肝,否则就不利肝脏排毒功能。肝经具有调节全身的血液疏导全身,使气血调和,宜在精神愉快下入眠,以免过度压抑致气血不畅
经络循行:足厥阴肝经
主线:起于大趾丛毛之际,上见面内上,到内踝再向上,在内踝八寸上,交脾经后,在膝盖大腿内中走行,沿着腹股沟,入阴毛中,过生殖器,抵达小腹,连接胃,进入肝分络到胆,再上经过膈肌,布于肋部,再沿着喉咙上行,入口唇周,贯穿眼睛,上到前额,与督脉会于头顶;
其支者,从眼睛那里下到脸颊里,环绕口唇内;
其支者:复从肝部分出一支贯穿膈肌,上注入肺。
循行部位易患问题:大脚趾痛、内踝前痛、小腿内前痛、膝盖内侧痛、大腿内侧中线痛、阴部痛、小腹痛、肝区痛等。
十三、体弱多汗灸任脉
经络循行:任脉是奇经八脉之一,与督、冲二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称为“一源三岐”。任脉行于胸腹正中,上抵颏部。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系,称为“阴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的作用。本经腧穴主治腹、胸、颈、头面的局部病症及相应的内脏器官疾病,少数腧穴有强身壮阳的作用,也可治疗情志病。
循行部位易患问题:会阴痛、阴部痛、小腹痛、肚脐痛、中腹痛,胸前痛、咽炎、喉咙痛下颏痛。
十四、虚寒怕冷拍督脉
经络循行:督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部,向后行于腰背正中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经项后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沿头部正中线,上行至头顶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髎穴,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
循行部位易患问题:会阴痛、痔疮、尾骨痛、腰骶痛、腰疼、后背疼、脖子痛、头后痛、头顶痛、前额痛等
以上循行完全是本人自己语言表述,能力有限难免出错,主要是因为见大家每日对何病拍何部位如此困扰,所以特点汇编此内容,以上大多说的是疼痛,其实不仅疼痛,只要是经络线上的问题,都可以如此操作。
上面主要从各经走行部位的痛症,还有易患疾患的角度去了解了应该拍打的经络,这次的重点是讲各经可以预防和主管的疾病,其实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多条经络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才会有一般情况下,我们必须拍打通用部位的做法,不过即便如此,还是对很多的疾病的针对性拍打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的。
一、手少阴心经预防和主治的疾病
心血管病:冠心病、心绞痛、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心肌缺血、心慌。
神经及精神疾病:失眠健忘、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癫痫、神经官能症。
其他:经脉所过的肌肉痛、肋间神经痛。
二、手太阳小肠经预防和主治的疾病
五官病:咽痛、眼痛、耳鸣耳聋、中耳炎、腮腺炎、扁桃体炎、角膜炎、头痛。
其他:腰扭伤、肩痛、落枕、失眠、癫痫、经脉所过关节肌肉痛。
三、足少阴肾经预防及治疗的疾病
泌尿生殖系统:急慢性前列腺炎、阳痿、早泄、遗精、术后尿潴留、睾丸炎、痛经、月经不调、盆腔炎、附件炎、胎位不正、各种肾炎、水肿。
头面疾病:头痛、牙痛。
其他:消化不良、泄泻、耳鸣耳聋、腰痛、中风、休克、经脉所过的各种关节肌肉软组织病。
四、足太阳膀胱经预防和主治的疾病
呼吸系统:感冒、发烧、各种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炎。
消化系统:消化不良、腹痛、痢疾、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急慢性胃肠炎、肝炎、胆囊炎。
泌尿生殖系统:肾炎、阳痿、睾丸炎、闭经、月经不调、痛经、盆腔炎、附件炎、宫颈糜烂。
其他疾病:失眠、腰背痛、坐骨神经痛、中风后遗症、关节炎、经脉所过的肌肉痛。
五、足厥阴肝经预防和主治的疾病
生殖系统疾病:痛经、闭经、月经不调、盆腔炎、前列腺炎、疝气。
肝胆病:各种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胆囊炎、肝脾肿大、抑郁症。
其他:头顶痛、头晕眼花、各种眩晕、癫痫、胃痛等。
六、足少阳胆经预防和主治的疾病
肝胆病:急慢性胆囊炎、胆绞痛、各种慢性肝炎。
头面五官病:头昏、偏头痛、面神经炎、面神经麻痹、耳鸣、耳聋、近视。
其他:感冒、发热、咽喉肿痛、胁下痛、经脉所过处的肌肉痛。
七、足阳明胃经预防及主治的疾病
胃肠道疾病:小儿腹泻、胃胀、胃痛、胃下垂、急性胃痉挛、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便秘、泄泻、痢疾、胃肠蠕动过慢。
头面疾患:痤疮、黄褐斑、头痛、眼痛、牙痛、面神经麻痹、腮腺炎、咽炎。
其他:中风偏瘫后遗症、慢性阑尾炎、乳腺增生、白细胞减少症、经脉所过的关节肌肉病。
八、足太阴脾经预防及主治的疾病
消化系统病:消化不良、泄泻、痢疾、便秘。
妇科病:痛经、月经不调、闭经、月经提前或错后、盆腔炎、附件炎。
男科:急慢性前列腺炎、水肿。
其他:周身不明原因疼痛、关节炎、经脉所过的肌肉软组织疾病。
九、手太阴肺经预防及主治的疾病
呼吸系统病:各种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咳嗽、咳血、胸痛。
五官病: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咽炎、咽痛、鼻炎、流鼻血。
其他:经脉所过的关节屈伸障碍、肌肉疼。
十、手阳明大肠经预防及主治的疾病
呼吸道病:感冒、支气管炎、发烧、头痛、咳嗽。
头面疾病:头痛、面神经炎、面肌痉挛、面瘫、牙痛、麦粒肿、结膜炎、角膜炎、耳鸣、耳聋、三叉神经痛、鼻炎、鼻塞。
其他:颈椎病、皮肤瘙痒、神经性皮炎、荨麻疹、经脉所过的关节活动障碍。
十一、手厥阴心包经预防和主治的疾病
心血管系统:心慌、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心绞痛、心肌缺血、胸闷。
其他:恶心、呕吐、抑郁症、中署、休克、小儿惊风、胃痛胃胀、经脉所过的关节肌肉痛。
十二、手少阳三焦经预防和主治的疾病
五官病:耳鸣耳聋、腮腺炎、偏头痛、面神经炎、面肌痉挛。
其他:肋间神经痛、便秘、感冒、中风后遗症、肘关节屈伸不利、经脉所过的关节和肌肉软组织病。
十三、任脉预防和主治的疾病
泌尿生殖系统:前列腺炎、阳痿、早泄、盆腔炎、附件炎、白带病。
消化系统:胃痛、消化不良、胃溃疡。
其他:失眠、胸闷气短、腰痛。
十四、督脉预防和主治的疾病
脊柱病:腰股劳损、腰椎间盘突出、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
其他:小儿消化不良、头痛、发烧、中风、脱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退行性关节炎、胆囊炎。
本文来源于道医。
脾胃好不好就写在你脸上!很多人不知道怎么看!
脾胃好不好,看看就知道,中医看病强调望、闻、问、切,平时观察五官就大致了解脾胃功能情况,现在就让我们也来看一下吧!
从五官就能看出脾胃好不好
面色:面色萎黄多见于脾胃虚弱
面色微黄润泽,称之为有胃气。若面部颜色、荣润发生改变,则为病色。面色萎黄多见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能上荣于面;面色黄胖,可见于脾胃虚弱,且内有湿气之人。
口唇:睡觉流口水是脾虚
唇为脾之华。一般来说,唇色红润、明亮,称之为有胃气;唇色颜色、荣润发生改变,则为病色。
唇色发黄多因饮食内伤,兼有湿热郁于肝脾,可出现精神倦怠,四肢困乏,头晕等症状。下唇深红且晦黯无华,多属脾虚运化不强,可见食少神倦、四肢困乏等。
唇外侧红如血染,内侧反淡白无华,此为脾胃虚寒,可见纳呆、胃痛等症状。
上唇红而鲜明,下唇淡白微青,为胃热脾寒,可见能食易泻、四肢困倦。
下唇深红,上唇淡白,为胃冷脾热之兆,症见欲呕、不思饮食、头昏、胸痛。
唇微黑兼紫红多为内实之邪瘀积在腑,症多见心烦、口千思饮,腹坚满微痛,夜不得寐等象。
口臭、牙龈肿痛等症状大多和脾胃消化能力不足有关。另外,睡觉时会流口水,也是脾虚不摄的一种表现。
鼻子:鼻翼发红多有胃热
鼻色明润,是胃气未伤或病后胃气来复的表现。鼻色黄多见脾胃湿热;色青多为腹中痛;鼻翼发红的人,多有胃热;鼻头发青伴有腹痛,也说明脾胃功能不好。鼻头枯槁,是脾胃虚衰,胃气不能上荣之候。
眼睛:眼易疲劳脾胃不足
眼睑主脾,如果眼睑发红,说明有脾热。如果眼睑不但发红还烂了、流水,就是脾湿热。眼睑淡黄说明脾虚,眼睑黄白且不均匀,是积食。若整个眼白发黄,首先考虑黄疸,是湿困脾胃肝胆所致。
耳朵:耳鸣耳聋是肾虚
耳为肾所主,同时又受养于后天。脾胃虚弱可导致人的肾气不足,出现耳鸣耳聋。若是脾胃虚弱严重,还可致耳廓变薄,颜色变黄,甚至发黑。
养胃之道要掌握
脾胃有四怕
一怕生,二怕冷,三怕撑,四怕饿。生的食物不容易消化,加重脾胃负担;冷的东西可引起脾胃虚寒,运化失常。因此各种冷饮、生的蔬菜水果等,最容易伤及脾胃。其次脾胃怕撑,过量的饮食会饮食停积胃肠,造成胃痛胃胀、嗳腐吞酸等症状。其三怕饿,水谷能养脾胃,饿不进水谷,则容易耗伤脾胃气血,致脾胃虚弱。
1
笑是给脾胃最好的礼物
不良情绪容易造成胃酸分泌过多,致胃溃疡甚至出血。因此,中医认为,不良情绪会导致肝气郁结或肝火内生,进而会影响脾胃。而笑可消除不良情绪,达到疏肝、平肝的效果,并进而恢复脾胃的正常功能。可见,学会笑是给脾胃最好的礼物。
2
多动脚趾养脾胃
我经常让脾胃不好的病人多动脚趾,相当于按摩脾胃二经。上班时,可以边工作边用脚趾抓地、抓鞋底,每次抓5分钟。或者在洗脚盆里放一些椭圆形、大小适中的鹅卵石,边泡脚边用脚趾抓石头。
3
脾胃喜欢细碎的食物
脾胃和老奶奶一样喜欢细碎的食物。细嚼慢咽不仅可以让食物变得细碎,还可使食物在口腔与淀粉酶充分接触,同时刺激大脑,促进胃肠消化酶有规律的分泌,帮助食物的消化吸收。
4
春夏秋冬各有养法
春天少吃酸,多吃点甜味食物,如山药、香蕉、大枣等,以养脾脏之气。
夏天湿气较重,多吃扁豆、薏苡仁、赤小豆等健脾利湿,同时少淋雨、少贪凉。
从立秋开始多喝粥,以健脾备养秋膘。
冬季寒冷,容易刺激胃酸分泌增加,平时最好早睡晚起、多晒太阳,让身体温暖,是保护脾胃的最好方法。
——END——
⊙版权声明:文章选自道医,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ynzywx@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佩兰
⊙运营编号:YNZY0003
医学生吃火锅,看到老板脸色后,留言建议检查身体!这10种面相,要查一查心脏
近日,#医学生吃火锅后给老板留言检查身体#,登上了微博热搜。
10月21日,5名女生在成都吃火锅时看到火锅店老板脸色不是很好,于是在账单上给火锅店老板留言称,她们是华西的学生,注意到老板,面部发黑,可能是一些内部疾病的反映,希望老板能照顾自己的身体。
随后,健康时报记者联系到该火锅店老板陈先生,陈先生表示,“那天我正在吧台工作,就看到有5位学生在给他们其中一人过生日,点蜡烛的时候就过来给我借了个打火机,她们还我打火机的时候有一位偷偷地塞给了我一个纸条,我当时以为是对餐厅的意见就想着等不忙的时候再看。”
他告诉记者,“当时看到这个留言觉得非常暖心,也没拖着,第二天就去医院做了检查。希望现在能找到这几个学生,亲口说声谢谢。”
“我的检查结果出来了,身体各方面都比较正常,医生跟我说面部发黑确实有可能是心脏疾病引起的,但也不全是,不过筛查一下总归是好的。”老板陈先生说。①
脸黑,确实可能是心脏疾病的信号!
随着年纪增大,不少老人发现自己的脸越变越暗。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治未病中心及亚健康科主任彭玉清2019年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说,如果排除是晒伤导致的肤色变黑,老人“脸黑”最有可能的情况是缺氧,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 心肺存在问题:如果心肺有问题,呈现在面色上,就是暗沉无光,有些老人还会伴有咳嗽、咳痰、呼吸不畅、头脑昏沉、精神涣散等症状,这些都可能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慢阻肺等疾病的表征。
另外,还有一部分心脏不好的人,同时伴有憋喘、胸痛等症状,脸色发青的同时,唇色也发暗。
▶ 肝脏不好:除了缺氧相关疾病因素,肝脏不好的人,面色也会很差。肝病使得体内色素代谢异常,容易在皮肤中沉积,导致肤色变暗变黑。除了观察脸色,家人还应留心生活起居,比如是否伴有食欲不振、食后胀满、恶心、呕吐或便秘等症状,是否常常感到乏力、易倦、嗜睡等。
▶ 肾脏不好:肾功能不全,也会带来脸色不同程度的暗黑,前者伴随症状包括小便比较少、混浊、泡沫、腰膝酸软无力等
▶ 脾胃不适:脾胃不适同样也会带来脸色不同程度的暗黑,会伴随出现胃胀气、不想吃饭、消化不好、虚火等。
彭玉清提醒,疾病都是慢慢演变的,如果发现脸色不好、没有精神、胸闷气短等身体异常信号,要及早甄别,不要拖着,早诊断,早预防。②
除了脸黑,出现这9种面相也要当心
浙江省杭州市著名心脏病专家叶秀珠曾说过:“心脏不好的人,在他的脸上,五官、皮肤上也会有表现的。人是整体,内外当然息息相关,一棵树根部生了病,叶子也黄了,一样道理。”③
虽然不是百分之百一定,但有以下这些面相的人,还是要注意心脏健康。
1. 面部浮肿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吕惠2018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谈到,浮肿是机体细胞外液中水分积聚导致的局部或全身肿胀,正常人睡前喝水较多或晚上吃得过咸,会引起脸部水肿,但如果脸形出现肿胀,脸部肌肉组织松弛,用手指压会出现压痕,压痕部位的皮肤弹不起来。这些变化可能预示心脏出现问题。④ (当然,脸肿也可能是肾脏问题导致。)
2. 眼皮脂肪瘤
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田颖2018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谈到,上眼皮下长起了小疙瘩,通常靠鼻侧,有时单侧有时双侧,表面不太平整,触摸时有颗粒感,出现这种黄色脂肪瘤通常伴有高血脂,因为脂肪总是爱往皮下疏松的地方沉积,眼皮就是个好去处。
高血脂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控制好血脂,才能离冠心病远一点。⑤
3. 脖子变粗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吕惠2018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谈到,从临床经验看,脖子粗的人的血压、血脂、血糖等都相对较高,而这些指标都与心脏疾病密切相关。
如果男性颈围超过39 厘米,女性颈围超过35厘米,就是脖子较粗。测量颈围方法:将皮尺水平置于颈后第七颈椎上缘(低头时摸到的颈后最突起处),至前面的喉结下方,然后完成测量。④
4. 耳垂皱痕
如果本来光滑的耳垂,突然出现了一个斜线或者皱痕,或深或浅,可要小心了。
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田颖2018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谈到,冠状动脉硬化患者的耳垂上几乎都有一条皱纹,也叫“折耳征”,在耳垂有皱纹的人当中,60%的都患有冠心病。因为冠状动脉病变会累及全身小动脉,引起微循环障碍,耳垂作为末端部位在缺血缺氧下易产生收缩,导致耳垂皱纹。⑤
5. 眼角膜灰白环
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田颖2018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谈到,一些老年人眼球角膜的边缘部分有一圈灰白色或白色的混浊环,宽约1~2毫米,医学上称为角膜老年环。
研究发现,出现老年环的患者几乎都有程度不同的动脉硬化,患有动脉硬化症的老年人绝大多数出现老年环。⑤
6. 嘴唇发紫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吕惠2018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谈到,嘴唇发青发紫或唇边呈现青紫色,可能存在血液循环不良导致的心脏病问题,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但需要注意的是,满脸通红则可能是二尖瓣狭窄所致。二尖瓣狭窄会使全身血压上升及血氧量下降,患者面部还会出现粉紫色斑块。④
7. 牙齿灰暗
浙江省杭州市著名心脏病专家叶秀珠在2009年接受今日早报采访时谈到,牙齿灰暗,也可能是心脏不好的信号。因为牙龈也需要供血,心脏供血不好,牙齿的营养就跟不上,就会灰暗。③
8. 面部斑点变多
浙江省杭州市著名心脏病专家叶秀珠在2009年接受今日早报采访时谈,到脸上的颜色取决于血液中氧含量的多少,氧含量高脸色显得红润,反之则暗。当心功能差时,心肌的弹性也差了,打出去的血不能及时回收,缺氧的血滞留在脸上,日积月累脸上就越来越暗。四肢血液的回流也越来越差,而引起手脚冰冷。
如果你四十岁以后突然四肢发冷,脸上斑点多了,那就跟心脏及其他脏腑器官有关系。③
9. 扑克脸
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主任医师刘梅颜2017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谈到,呆板、冷淡的表情常被大家形容为扑克脸。当一个人的心血管系统受到破坏时,肌体本能地就要把各种耗氧动作降到最低。比如有冠状动脉一个明显的狭窄,他自然就没有更多的力气来进行一些表情的反应。⑥
虽然这些身体特征是医生视诊的重要内容,但不能单凭面容就判断一个人有没有心脏疾病,出现上述问题,并怀疑有心脏病,应该前往医院进行全面地诊断,检查是否有心脏方面的问题,进而决定下一步的治疗。
本文综合自:
① 2021-10-24 健康时报《医学生吃火锅后给老板留言检查身体:检查结果很好,想找到医学生说谢谢》
② 2019-09-10 健康时报《有些老人会脸黑》
③ 2009-09-02 健康时报网《让中医呵护疲惫的心脏》
④ 2018-11-13 健康时报《有种“丑”可能是心脏病征兆》
⑤ 2018-11-02 健康时报《这些症状预警冠心病!》
⑥ 2017-04-07 健康时报《让人担心的扑克脸》
本文编辑:任璇 审稿主任:杨小明
和舒服的人在一起,也是养生
李辛:
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心身医学硕士;师从国家级名老中医宋祚民先生;
著有《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ck to the sources for a Modern Approach》(2013年,瑞士),《儿童健康讲记:一个中医眼中的儿童健康、心理与教育》立品图书 2015等。
健康就是“平常”,还有“中和”。
病在古代叫做“失常”,病因叫“失节”,或者“失势”。
那什么叫健康呢?健康就是“常”。
健康不是说你面色红润,精神饱满什么的,不是这些东西,也不是肌力多少,心跳多少。
“常”是什么?
与自己、与社会、与这个大千世界处在相对和谐的关系中,能跟着自然的节奏玩,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天气热,别人都出汗,你也能出出汗;别人走两个小时不累,你也能走得动。但如果别人都怕冷,你还觉得热;别人都困了,你半夜三点还睡不着觉,其实已经开始跟不上了。
中医眼中的病有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神”病。
神散,神不定,注意力不集中,这是一种。
敏感,容易被外界引动,动心、动情、动欲,自控力差,这是第二种。
平常生活中,睡不好,易惊醒,怕吵,怕黑,怕鬼,这是神弱。
神病严重了,形神分离,心口不一,表里冲突,你跟自己不在一起了,言不由衷,甚至喜怒哀乐发不出来,或者发之太过。
比如说,现在很多综艺节目都属于“太过”,目的就是渲染、挑动情感爆发,制造痴迷粉丝,容易乱神。
还有“不及”。你该高兴的时候却要压抑一下,习惯了,就真的高兴不起来了。
太过,不及,都是失常。
“当其时而无其气”,也是失常。该高兴的时候突然哭了。原本是伤心的,却强迫自己坚强,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情况,这是反常。
什么是健康?
健康就是“平常”,还有“中和”。
所以,学了中医就知道,“祝您天天平常”是最大的祝福。
以前老师教给我一个看病的诀窍:一个病,西医不知道是什么,中医也看不出是什么原因,你也不知道怎么治的时候,怎么办?调常。
每次病人来复诊的时候,要问患者的生活状态,吃喝拉撒睡,这才是中医看病的基本指标。
吃得好吗?睡得好吗?动得好吗?拉得好吗?出汗正常吗?尤其是慢性病,把他的这些基础指标调到正常了,就意味着生机恢复,气机趋常,这个时候,人体本来的生命力,就能把这个病给化解掉。
任何病都是这样。
现在有一个很大的误区:有病就要根治,不停地治,一直治下去。
因此,病人甚至整个家庭会忘记正常的生活,没有运动,没有生活,没有娱乐,没有恋爱,什么都没有,只剩下紧张、焦虑地跟病魔做斗争。
这是什么?失常。
你的秋千正在被人为扰乱,甚至停摆!这种情况,即使你有资源,能找到全世界最好的医生,也是没用的。一个人要康复,必须进入真实有序的正常生活中,与万物共沉浮、互交感的状态里,才能把病慢慢化掉。
所以关于养生和调理,真正重要的是尽可能地去找让自己安心和舒服的状态。健康人也是这样,要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方,与合适的人,以合适的方式,做合适的事,这个就是养生。佛法里叫“正行”“正业”。
一切病先是“神”病
中医认为一切病先是神病,然后是气病,再到血病,最后才到什么呢?形病。
疾病先从生命无形的部分,即从精神、信息的层面开始出问题;第二个阶段,到气的部分,能量格局和运行规律发生紊乱;第三个阶段,到有形的疾病层面。
很多人的病,其源头是某种很大的烦恼,很大的怨恨,或者很多他们无法解决的困惑。很多时候,病是因为他们不愿意去面对、澄清、解决。
为什么儒、释、道这么重视“惭愧”“反省”“忏悔”,先得觉察到自己错了,才有“知非即离”的可能。
心念一转,神气也就转了,生命列车的方向也转了。
当一个人的身体有大病的时候,已经是生命列车的方向错了很久了。
但有一点一定要记得,信念随时有机会转回,信念一转,神气随时有机会修正。
很多人对自己的生活、内心状态、身心感受无知无觉,却指望通过吃一把绿豆、几根虫草就能改变很多。这个对简单轻灵的小鸡、小鸟还行,我们这么大、身心这么复杂的人,要靠它来改变,不那么容易。 除非你是非常干净的肉体、非常清净的心灵,过着非常简单的生活,否则,一把绿豆是调不动你的,一包汤药也不太容易做到。
《黄帝内经》里有一段对话:
“帝曰:形弊血尽而功不立者何?”
黄帝问岐伯,当一个人形体破败了,气血也耗干了,治疗就很难见效,这是为什么啊?
“岐伯曰:神不使也。”
病人的神气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医生也没有办法调动了。
黄帝接着问:什么是神不使呢?
岐伯回答:“针石,道也。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今精坏神去,荣卫不可复收。何者?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驰坏,荣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这段话大家慢慢玩味,为什么现在病越来越多,越来越不好治,可以从这里找原因。
一切的源头,在于无形的思想、精神,然后才有了能量,然后才化生为物质。
所有的病,或者说这个世界的开始,都是这么来的。
真正的养生
是去感受自己
当一个人用自己的感受生活的时候,是从他的内心出发,原点是自己,没有错位。
现代人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呢?
我们去求一个东西、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总是有很多远大的发展计划,一直思考,想得很遥远。或者关注一个明星,念念不忘。不停地看这个看那个,或者不停地讲话,不停地做事。
我们以外物为原点,那就会失去对当下的自己和周围的感受。
这个状态在中医叫什么呢?是“形神分离”。
打坐安静的状态是什么呢?是《黄帝内经》说的“形与神俱”,或者“身心合一”。
现在讲营养,要吃得好,早上一个蛋,晚上一顿肉,对不对呢?
小时候我们都烧过炉子,炉火的大小决定了你应该往里面加多大的柴火,道理很简单吧?
那么,为什么我们在吃的问题上就不明白这些道理呢?
你的炉火明明很小很弱了,已经没有什么消化力了,烟道也都堵住了,大便不通,汗也不出,也没运动,你还吃牛排,还喝牛奶,只会增加肥料和堵塞,把炉火压灭。
这些道理不需要通过学习医学知识就能明白,都是日常生活最基本的常识,要在生活当中去体会。
体会吃什么东西有什么不同的感觉,有知有觉地去生活,吃了某个东西你感到不舒服,哪怕吃到第十次你才发现,也是有知有觉的开始。
合适自己才是最好的,不是去外面寻找一个外在的统一标准。
所以,在生活中要养成用心的习惯,去感受自己、观察自己,然后至少知道:
一、吃了什么东西舒服,什么东西不舒服。
二、跟谁在一起舒服,跟谁在一起不舒服。
三、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会比较安心,或者反之,会睡不着、纠结和难过。
生活中时时刻刻留意观察自己,就可以时时刻刻调整自己,这是真正的养生。
调柔身心
《黄帝内经》对养生和养神还有一个更高的要求——“恬淡虚无”,接近道家、佛家成就者的状态。
“恬”是安静、安然的意思,带着放松的、微微的甜美。
而电视剧里常见的大喜大悲是相对偏执、失中、失守的状态,不是一个平常的中和状态。
这个“恬”如果换成“甜”,即“甘”的意思,中药有一个原则叫做“甘以缓之”,意思是所有的药,只要是甜的,比如甘草,就能让人的精神、身体的运转,包括人看待问题的方式及态度柔和、缓和起来。
现在很多病,源自缺乏“缓”。
比如:神经衰弱、焦虑症、躁郁综合征等,都是这个时代常见的,其实是大家陷入了一种太快、太急了的精神心理生活状态。
太急了,神就飘在外面,气机也浮动不定,既紧且乱,生理功能也就跟着失调了。
“淡”是什么意思呢?“不那么在意,无可无不可,都可以。”于是就有了很大的空间,这样也可以,那样也可以;而不是有所期待,执着于目标,也没有想要控制局面。
所求所想的少一点,有为的习性轻一点。
佛法常说“自净其意”,儒家讲“思无邪”,道家说“为道日损”,都在讲要简单一些,朴素一些。
对身体差的人,我有个建议:不要学得太多太杂。
现在不少人身心疲惫,但学习热情很高,什么中医、国学、身心灵样样都不放过。无论是善意还是恶意,都是意,意最好不要动得太多。当身体弱的时候,神气是不容易收住的。
从中医养生,从道家、佛家来说,修心都是第一位的,因为那个时候你的身体像电子天平一样敏感,一个想法涌动就会有很大的变化。
南怀瑾老师的书里常常提到,打坐坐到比较细微的时候,你的一个念头,身体都会有变化,都会有感觉,那个时候自然就不敢乱动念了。乱想乱看就会不舒服。
精微感知力——虚己的功夫
人类的认知有两套模式:
一是元神,另一个是识神(现代会用心或脑来指代)。
识神是逻辑思维、经验判断,偏于社会化,是由长期的后天教育、环境暗示、媒体引导,从外部世界加载而入,为“我”所用的认知模式。
“元神”是指本能和直觉,中国文化里常常提到的“心法”“悟性”,比如书画、古琴、中医、武术的高阶,能够达到“出神入化,物我一体”,都是在直觉和本能的层面讲的。
《易经》里有一句话: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中国古代的圣贤认为,对于天地万物、宇宙人生的真正认识,非思维所得,非有为可近,乃是当心灵处于寂然不动的状态,与天地宇宙相交感的时候,自然而通达一切。
通过传统的训练方法,静坐、站桩、太极……让我们慢慢学会不再过度依赖于五官和逻辑思维,用心直接就能体会当下的真实。
我记得大学碰到某些课实在没意思,又不能离开,就坐在那里玩:放松下来,把手指轻轻放在足三里,放几十分钟,看看会发生什么,这就是玩的心态。
“玩”,是传统文化里很重要的一个字,不少东西是在放松的状态里无意中体会到的,太用力思考,太有目标,往往会错过。
我在大学毕业之后,每个周末就帮妈妈做艾灸,当时还帮一个老师灸。有一天晚上,印象很深,在他后背艾灸膀胱经穴位,做到某个点,感觉穴位里就像有喷泉一样往上涌,像是把悬空的艾条顶起来的感觉。
这种感觉,说明是实,“实则开”。人体内部有多余的能量,自然会向外扩散。虚是什么感觉?艾灸悬在穴位上有被吸进去的感觉。
后来,我发现如果自己足够放松,拿着艾条的手会自己动,病人后背的气场会在艾灸过程中变化,把你的手,其实是艾条,引导到身体需要的地方。
这个状态常常发生在双方都很放松,艾灸师“虚己忘我”的状态。如果艾灸师心不定,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目的性太强,虽然专注,但执着、用力,就感受不到这些了。
针也是这样,学针灸,可以常常空出一个小时,待在房间里给自己扎一针。扎上之后,静心体会一下是什么感觉?以前说的像扔一块石头在池塘里,一层层的涟漪散播出去,自己身体哪里堵塞、哪里通利就慢慢知道了。
当你虚静放松,没有那么多念头、思想、情感、欲望、计划和各种烦心事涌动围绕时,自己的心就像一面相对干净的镜子。
一切都清清楚楚地在那里,等着你来发现。
你每天面对这个世界,每天都体会到一点新的,体会到像童话里的那些画面:哎,太阳爷爷今天是很开心的,花儿向我微笑,有只蜜蜂飞过,好像有什么事情要告诉我。
静心体会自身己心,感受天地四季变化,花鸟鱼虫浮沉,意气神体互感,远取诸物,近取诸身。
答案在这里。
本文来源:生命是一场创意之旅(ID:Warrior-way)、南怀瑾国学智慧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手把手教你把脉:7字歌诀+白话文解释下篇
《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善诊者察色按脉,………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
难在诊脉病位
不同年代的医书对于脉诊的描述都是有出入的,比如《伤寒论》、《脉经》以及《中医诊断学》中,对于寸关尺的脉位描述是有差别的。
《伤寒论》中寸关尺对应的是“上焦、下焦、中焦,”并没有出现具体脏腑对应的关系,《中医诊断学》中寸关尺对应的是“左侧心肝肾,右侧肺脾命”。
《伤寒论》脉位
《诊断学》脉位
实际位置
难在脉多复杂
很多人学习了脉诊之后,勤加练习,指下也有了脉感,但是就是把不准,脉无法对症,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生病时的脉,多是复合脉,脉象复杂变化,并非简单的1 1。
所以,初学者,不需要面面俱到,抓住重点——“浮沉”,也可分辨一二!
浮沉为把脉第一位
最常见到的脉诊症状
寸脉:
对应胸隔以上部位的疾病,包括心、肺、气管以及五官官窍等。
左寸轻取不得:常见于心气血亏虚,患者常常有隐匿性心血管疾病,时常乏力,头晕或者记忆力下降等等;
左寸重按有力:常常见于多心火大,多有心烦、心悸,失眠多梦或者口舌生疮;
右寸轻取不得:常见于肺气虚弱,有气无力,时常感冒,面色苍白,多数阳虚怕冷或高压偏低;
右寸重按有力:凡感冒,热性的咳嗽,肺热喘促,多见右寸弦滑或浮大滑数,肺气肿或者肺癌的患者,右寸口脉特别沉,主里、主水,往往有胸水,憋闷、气短、心慌等胸水压迫症状;
寸脉7字歌诀
关脉
关脉对应胸膈以下部位,一般候中焦,包括肝胆和脾胃等等。
左关轻取不得:肝血亏虚,肝气不足,常见于面色晦暗铁青,黄褐斑,月经不调,女性痛经,男性不举;
左关重按有力:若左关弦大常见肝胆气滞,肝胆受邪,乳腺增生,口苦咽干,失眠多梦,嬉笑怒骂,多是肝胆有火导致;
右关轻取不得:脾胃气虚,或胃火不足,四肢困倦,少气懒言,月经量少,胃口不佳,消化不良,都是脾胃虚弱的表现;
右关重按有力:右关脉来和缓,则是脾胃不败,是有胃气;若右关脉见弦紧为胃痛,兼滑为有饮邪,兼数为胃中有热,消化性溃疡之脉,多见右关脉弦实。
关脉7字歌诀
尺脉
尺脉一般侯下焦,男子尺脉常弱,女子常盛,肥人常弱,瘦人常盛。
左尺轻取不得:细主不足,主血虚,故尺脉沉细多提示血虚水湿证,多见于肾病患者,或女子闭经,不孕;
左尺重按有力:沉主里,里主水,滑主热,水与热合而成湿热证,故尺脉沉滑多提示湿热下注证,多有带下病,腰痛,风湿,关节酸痛;
右尺轻取不得:命门火衰,多怕冷,男遗精,女绝经,不孕不育,腰膝酸软;
右尺重按有力:尺脉滑利,多是月经;左寸洪大,尺脉不绝,怀孕易见。
尺脉7字歌诀
以上脉象,只是从“浮沉”总结归纳出最常见的病症。
人是复杂的,生病千种,脉象千种,把不出脉象的“弦滑豆细”,轻重总是可以的,所以,初学脉诊者,应抓住一两个重点,可着重体验“浮沉”。了解“浮沉”主病更容易入门。
每次诊脉,必满五十动,即每次按脉时间,每侧脉搏跳动不应少于五十次实际运用之中,候脉时间以3~5分钟为宜。不可以拘泥于脉位对应的脏腑和脉象对应的病症,脉还有“春弦夏洪秋毛冬石”。
中医把脉
病史复杂的,应该通过四诊合参特别是患者的临床症状,做出最正确的判断,不管是人手还是机器,都有出错的时候,医学没有100%的事情,它的正确率总是建立在丰富的脉诊经验之上。
更多咨询点击这里【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疫情期间免费咨询张医生哦!
以上脉象,参考于《伤寒论》、《脉经》、《濒湖脉学》、《妇科秘书》、《四诊抉微》。
#健康科普排位赛##快问中医超能团##清风计划#
手把手教你把脉:7字歌诀 白话文解释!(上篇)
手把手教你把脉:7字歌诀 白话文解释!(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