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淘宝网首页(不用复制了!微信终于能直接打开淘宝)
手机版淘宝网首页文章列表:
- 1、不用复制了!微信终于能直接打开淘宝
- 2、商家机会来了!淘宝对搜索入口下手了,持续发力短视频
- 3、戴珊变大,阿里变小
- 4、新商家速进,淘宝首页改版逻辑大公开
- 5、微信、淘宝、支付宝页面实现互联互通,终于打破隐形墙壁垒
不用复制了!微信终于能直接打开淘宝
8年了,我们终于可以直接在微信上打开淘宝并用支付宝付款了。
经小编测试,部分用户在手机微信app可以直接打开淘宝链接,以及朋友分享而来的相关商品链接。
在微信中点击淘宝首页或相关商品链接,页面会自动跳转至淘宝的页面,用户输入用户信息并进行认证,就可以正常登录淘宝相关页面,和用微信打开京东页面的感觉类似。
不过,在从淘宝app中向微信好友分享商品时,用户需选择“复制链接”选项才可以分享链接;而直接选择“分享到微信”,则仍会获得一串文字口令。同时,电脑版微信暂不可直接打开淘宝相关链接,需复制链接并在浏览器中粘贴地址才可打开。
值得注意的是,在跳转后的淘宝页面中,用户可以直接购买选中的商品,或将商品加入购物车中。而在支付时,目前仅可使用支付宝完成付款。
另外,不是所有的用户都可以直接打开链接,小编的朋友点击后显示,仍需要使用浏览器访问,即便是微信更新到最新版本,也不能直接跳转。
另外,如果点击来自淘宝首页版链接后,再点击其中的“聚划算”,页面显示“休息会呗,坐下来喝口水,我们马上回来”;直接点击淘宝直播,则是显示打开手机淘宝或者是下载手机淘宝。
可能相关的跳转还在进一步完善中,目前应该是部分开放。
昨晚,微信官方发布的关于《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更新说明称,微信于即日起开始对外部链接管理措施进行更新,在点对点聊天场景中将可直接访问外部链接。微信表示,在监管部门指导下,为贯彻安全底线原则,同时兼顾用户使用体验,将在群聊场景下试行开放电商类外部链接直接访问功能。
长期以来,用户苦“平台互联互通壁垒”久矣。
自2013年微信和淘宝互相屏蔽对方链接后,此后互联网巨头们逐渐封闭外链通道。2018年4月,微信封禁了抖音、西瓜小视频、火山小视频等字节跳动系短视频产品,用户分享链接无法在微信内打开。2019年1月,腾讯停止新用户使用微信账户登陆抖音,并下架了今日头条微信小程序。
近期,支付领域的互联互通消息频现。此前,腾讯、蚂蚁宣布部分场景逐步向中国银联云闪付App开放,微信支付收款码与云闪付实现互认互扫;云闪付支持扫支付宝收钱码转账;随后,京东也加入了互联互通,支持云闪付、微信支付。此后,阿里巴巴旗下饿了么等多个平台亦开放了使用微信支付。
私域流量运营将会迎来一波新高潮。在开放外链之前,私域模式是封闭式的,对于主站的反哺很小。甚至在做活动时,要操作两边,既要把用户导流到微信,还要引导用户去点公域的站点。互通权限开放后,私域流量是会反补外站的,形成了流量的循环。
但同时,对于阿里和字节来讲,也面临了新的挑战。电商和短视频流量的最终去处,就是微信。怎么留住自己的流量,是他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屏蔽外链买东西、看视频确实都不太方便,但也不能只想着开放外链,放任违规链接传播。如何均衡信息安全与用户的便利,是工信部和腾讯下一步需要考虑的。
新金融记者 王雅菡
商家机会来了!淘宝对搜索入口下手了,持续发力短视频
近年来,短视频阵地正在成为电商巨头们博弈的又一个战场。
2021年双十一期间,京东首页的“发现”频道升级为“逛”,鼓励用户以短视频的形式分享所购好物;今年618期间,京东APP首页改版,大幅提升了短视频占比。
今年年初,“多多视频”上线至拼多多APP首页底部的一级入口,代替了原先的直播入口,企图通过注入娱乐性内容,再造新的流量入口,分得一块短视频的“蛋糕”。
与两者相比,淘宝对短视频业务的扩展则更为全面和深入。此前,在淘宝APP上,短视频主要集中在两大阵地:一是淘宝APP首页一级入口“逛逛”,由“微淘”升级而来,聚合了买家秀、卖家秀等内容,以直播和短视频两种形式展现;二是淘宝首页的“猜你喜欢”推荐,以图文、短视频和直播等形式展现。
如今,淘宝又迎来了第三种短视频展现方式——在“搜索”结果中以短视频形式展示商品。
淘宝搜索入口“短视频化”
据电商在线等多家媒体报道,目前在淘宝APP进行关键词搜索,部分商品不再以图文形式展示,而是直接以短视频的形式出现,且不是传统的主图短视频,而是和某音、快手上下滑动体验相似的短视频信息流。
(图片来自淘宝:左为搜索短视频,右为主图短视频)
用户点击搜索结果中的短视频,跳转后有两种消费体验:一是上下滑动,和某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非常相似,左下角挂有商品链接,点击可直达商品页面;二是向左滑动,类似卡片式的滑动,进入的是店铺的逛逛号,带有店铺链接,用户可以查看商家在逛逛发布的内容和直播,也可以点击店铺链接跳转至店铺首页。
有商家透露,目前想要发布“搜索短视频”仅可以通过淘宝天猫商家后台“千牛”进行操作。
平台会根据内容质量、设置权限、用户阅读习惯等因素同步发布至公域渠道,包括但不限于淘宝平台的主搜、有好货等渠道。其次,平台对视频内容的形式并没有过多限制,单品评测、开箱、试用、分享等多种形式均可,但要求每个视频必须“挂载提及的商品”。
值得注意的是,商家现阶段只能按要求上传视频,但视频进入什么渠道、是否能进入主搜,商家暂时还没有主动权。该功能尚处在内测阶段,并非所有商家都有发布搜索短视频的端口。
搜索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距离成交更近的环节,向来是淘宝流量争夺最激烈的场域,为了能让自己的商品排在前列,商家会通过各种办法进行推广,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如今,短视频作为购物种草、流量转化的最佳方式之一,进入到搜索场域,必然会成为商家提升转化率的又一大利器。
目前,在淘宝有三分之一的订单来自内容种草,而作为淘宝的内容种草主阵地,淘宝逛逛上线一年多,月活用户超2.5亿,日活用户也突破5000万。
而在实际运用中,搜索短视频最终能否像逛逛一样成为淘宝内容化的护城河,还需要市场来验证。
“电商 短视频”成行业趋势
随着短视频的迅猛增长,“电商 短视频”的新模式已经成为行业趋势。过去这种结合的主要表现是,短视频巨头和电商巨头的合作。比如快手,自2018年起,就与京东、淘宝、有赞、魔筷等平台达成战略合作,为电商平台引流。
但是,短视频风口下,两者的融合方式近年来正在逐渐改变,短视频平台不再甘于只为电商巨头们提供流量。
今年3月,快手正式切断了和淘宝、京东的部分电商合作,大力推进电商闭环。而另一大短视频巨头某音早已在2020年10月就率先下手切断了第三方外链,并推出了“某音盒子”这一独立电商APP,闭环生态发展迅猛。
据中商产业产业研究院数据统计,2021年12月某音、快手两大短视频平台月活量分别为 67180万人、44245万人。而相关机构披露的《2021年中国电商零售电商平台市场份额》数据显示,2021年某音电商年GMV约为8000亿元,占比5%;快手电商年GMV约为6500亿元,占比4%。
短短几年,短视频平台已经从老牌霸主口中夺下9%的市场份额,成为能撼动电商巨头的存在。所以,电商巨头为巩固自己的优势,也纷纷转换思维做起了短视频生意。
不过,依葫芦画瓢也并非易事,在货架电商的天花板下丰富内容生态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很难将某音、快手的用户转移至自己的短视频频道内。
(图片来自千牛)
好在内容平台虽然在流量、用户活跃性上更有优势,但是电商平台在供应链、运营等方面占尽优势。某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在切断外链后,都曾遭遇供应链、物流、部分商家回流至淘宝等相关问题。
如今,淘宝重金押码短视频,频频释放政策利好,鼓励商家向内容电商方向转型,而最终能否改变当下的短视频格局,让我们拭目以待。
易师兄有话说
短视频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电商 短视频”正成为最后一座流量增长金矿。流量寒冬和内容电商的双重夹击之下,传统电商巨头面对新的行业趋势要么积极转型,要么慢慢被竞争对手蚕食掉其市场份额。
作为电商行业的领头羊,淘宝持续在短视频领域发力,经历多年的磨合才有了现在丰富的内容生态。不过,在货架模式的框架下,淘宝的短视频仅仅做到了满足用户更多的需求,实现了对用户的精细化运营,并没有达到流量增长的目的。如今,从搜索入口切入短视频,在明确购物目标的指引下,或许可以把货架电商和短视频内容更好地融合起来。
戴珊变大,阿里变小
撰文/ 《财经天下》周刊作者 何畅 曾广 薛永玮
编辑/ 董雨晴
近日,一则与阿里巴巴有关的工商信息变更记录令外界再添猜测。
作为马云的接替者、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的张勇,卸任淘宝(中国)软件有限公司、浙江天猫技术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职务,由戴珊接任——后者分管阿里中国数字商业板块,而前述两家公司恰是淘宝网和天猫平台的运营实体。一进一退,不免引人遐想。
阿里巴巴给出的回应是:一系列变更是出于权责一致的法务安排。
在2021年的最后一个月,阿里巴巴迎来了堪称上市以来最大的一次组织调整,张勇宣布进一步升级多元化治理体系,增设四位分管总裁,负责几大核心板块,其中就包括身为“十八罗汉”之一的戴珊,淘系与B端业务的打通成为她走马上任后烧起的第一把火,迅速且猛烈。
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与行业竞争造成的压力,组织精简与融合似乎是一众互联网公司的共同选择。有一种声音认为,张勇曾经带给阿里最大的变化,就是让其在电商业务之外,探寻出阿里云、蚂蚁科技等新的业务触手,这也是阿里扩张思路的开端。张勇的进一步隐退,也意味着对这一阶段画上了句号。
现在,尽管阿里的主营业务依旧稳居前列,但如何继续保持增长是它最大的隐忧。而包括本地生活、云与科技等在内的其他业务也在面临调整与变化,变阵带来的一系列影响仍在继续。
阿里的求变之心前所未有的迫切,这一次,调整是阿里的主动选择。
变阵的余温
戴珊接任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的这两家公司,均由淘宝中国控股有限公司100% 持股,其中淘宝(中国)软件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浙江天猫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在此之前,两家公司的历任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长依次为马云、陆兆禧和张勇,无一例外,均由时任阿里巴巴集团CEO兼任。
换句话说,戴珊是在统领具体业务后接手的该职务,正如蒋凡被调任海外业务后,不再担任浙江淘宝网络有限公司与浙江天猫网络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一样,其职务变动与业务更迭息息相关。
这一切都源于2021年12月6日,张勇发布的那封内部信。
如其所言,“为了进一步升级多元化治理体系,在各个业务领域用更清晰的战略蓝图、更敏捷的组织面向未来”,阿里巴巴电商业务被一分为二,大淘宝(淘宝、天猫、阿里妈妈)、B2C零售事业群、淘菜菜、淘特和1688等业务组成中国数字商业板块,由集团总裁戴珊分管;全球速卖通和国际贸易(ICBU) ,以及Lazada等面向海外市场的多家子公司,共同形成海外数字商业板块,由同为集团总裁的蒋凡分管。自此,戴珊左手B系,右手淘系,成为阿里巴巴最有权势的女人;而昔日主导淘系电商全面移动化的蒋凡则转向海外市场,迎接更大的挑战。
戴珊是马云的最后一届学生,湖畔花园时期就开始追随后者打天下,先后分管过销售、市场推广及人力资源等多项业务。她低调而温和,马云“指哪打哪”,她曾经说过:“公司让我做销售我就做销售,让我做客服我就做客服,我不会想太多,就愿意乐呵呵地做。”但就是这个自称对事业追求不那么强烈的元老级员工,如今却成为了阿里巴巴“十八罗汉”中唯一活跃在业务一线的人。
有阿里员工告诉《财经天下》周刊,高层的变动层层传导下来,如果不是涉及到直属领导,对普通员工带来的直接影响并不是很大。不过,许多员工表示,戴珊“对细节比较在意”,在这种管理风格的作用下,曾经相对粗放的预算申报开始趋于严格,“可能过去申请预算,差十几万元其实没什么,现在会抠得比较细”。
图/视觉中国
这在破除业务藩篱上或许表现得更为具体。上任第六天,戴珊即宣布淘宝天猫业务的全新组织架构,重在打破界限,全面融合。用户端设立用户运营及发展中心,商家端设立产业运营及发展中心,针对商家运营与营销工具的开发成立平台策略中心,分别由俞峰(玄德)、杨光(吹雪)、王明强(思函)负责,向戴珊汇报;淘宝直播与逛逛两项业务地位提升,负责人改为直接向戴珊汇报。此外,阿里集团CTO鲁肃兼任大淘宝CTO,集团CCO/CRO师太兼任大淘宝CCO/CRO;阿里妈妈继续由刘博(家洛)负责,向戴珊汇报。
不止一名员工反馈,人员调整带来的震动是剧烈的。一个例子是,戴珊很关注员工考勤。有知情人士提到:“有人说她会在早上10点左右去工位转转,如果空位太多,她会问为什么这里空了这么多,是哪个部门?”
她烧起的火不可谓不旺,而二十余年的深厚资历,对公司极强的归属感与荣誉感,以及细心、耐心和果断兼具的性格,大概是张勇对戴珊寄予厚望的原因——“期待戴珊基于深厚的市场经验、杰出的领导力以及独特的女性体验视角,继续发挥阿里巴巴在中国消费领域的引领角色。”从这个角度来看,戴珊的确是承担重任的最合适人选。
至此,阿里巴巴的业务被划分为四个业务板块,除去戴珊与蒋凡分管的部分之外,高德、本地生活和飞猪组成生活服务板块,由俞永福分管,云与科技板块则由张建锋负责。各业务单元经营责任制基础上的板块治理模式形成,各条线权责逐步清晰。
多元化治理分割了阿里,各版块开始自给自足,必然带来“变小”的结果。
主动选择“变小”
一些明显的案例显示,阿里开始不断放手。
去年以来,盈利能力的承压,让阿里开始主动放弃一些低效业务。在刚过去的3月,曾经阿里领投的明星产品十荟团,传出全面关停的消息。4月,《财经天下》周刊看到,十荟团小程序仍处于没有维护的状态,用户无法访问;十荟团App仍能正常下载,但主页面也是一片空白。
这家2018年兴起于湖南的老牌社区团购玩家,曾在疫情爆发后的2020年迅猛发展。2020年11月,在滴滴、美团、拼多多都上线了社区团购应用后,阿里巴巴第一次开始投资十荟团,以此打开社区团购业务的切口。
图/视觉中国
回想2021年年初,阿里巴巴还曾豪掷7.5亿美元给十荟团,发动了阿里巴巴1688批发网站的源头工厂,将商品直接放在十荟团上卖;阿里旗下超市大润发,也将一些日化用品供货给十荟团;淘宝首页淘宝买菜的入口,首选也是十荟团。彼时,在阿里的扶持下,十荟团还曾在价格战、补贴战打得火热的社区团购行业中,跻身前列。
但变化很快发生。2021年12月,十荟团传出“暴力裁员”事件。一个月后,十荟团因消费者下单付款后却迟迟不发货,再收一张30万元罚单。
这是阿里在狂奔后黯然离场的最典型写照。而和十荟团一样在3月底传来消息的产品,还有阿里旗下的另一款本地生活服务产品——飞猪。
飞猪总裁庄卓然在内部信中坦言,飞猪将搭建自己的工作小组、管理制度,旅游业的市场和需求完全不同于电商,飞猪要尊重市场,“为未来独立面对市场做好充分准备”。飞猪依然享受阿里的资金和资源支持,但将走向更为“独立化”的发展。
3月,飞猪内部人士也向媒体确认,“飞猪此次改革调整,将赋予公司更多自主性,但飞猪当前仍为阿里全资子公司,并未从集团内部独立。”阿里选择放手,让飞猪独立去“飞”,不失为适应后疫情时代巨大变化的一个“灵活决策”。
另一个巨大变化发生在阿里另一个明星业务——蚂蚁集团身上。
过去十年间,蚂蚁集团可谓是疯狂扩张。
尤其是在2013年推出的余额宝,上线一个月资金规模突破了百亿元,最巅峰时,管理的资金规模达到1.83万亿元,已经可以比肩几大头部银行。之后,蚂蚁集团又先后推出了花呗、借呗、芝麻信用、相互宝等一系列产品。除了金融业务,IT桔子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8月,蚂蚁集团相关的对外投资一共有171笔,涵盖出行、房产、餐饮、传媒、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有媒体不完全统计,蚂蚁对外投资总额高达近3000亿人民币。
2020年7月20日,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宣布,启动“A+H”上市计划。其寻求的IPO估值至少2000亿美元。但三个多月后,11月3日晚间,蚂蚁集团被暂缓上市。
上市暂停后,蚂蚁开始“变小”。2021年第四季度,最出圈的明星产品天弘基金余额宝,规模下降到7491.17亿元;2021年12月,互助行业第一个成员数量破亿的平台相互宝,宣布关停;2022年1月,支付宝联合6家机构、上线仅几天的投顾新品“金选投顾”,也被叫停。
但蚂蚁的步伐还没有停下,4月,蚂蚁集团宣布和全球支付平台2C2P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重启海外战略。瞄准了东南亚电子结算的新市场。
过去,阿里的投资逻辑就像一盘围棋游戏,曾任阿里CFO的蔡崇信也坦言,对于下棋人来说,战略布局尤为重要。比起被收购或控股的公司是否在自己的领地获得优势,阿里更在意他们是否能够联合起来吃掉更多的黑子,帮助公司取得全局胜利。
欠缺流量的阿里曾在过去大力布局内容赛道,但现在这些业务产生了不同程度收缩与后撤。
2021年2月,象征着小众音乐的乌托邦,阿里收购的虾米音乐关停,一众乐迷开始撰文回忆12年来在虾米的故事;7月,阿里旗下仅亮相一年多时间的社交产品Real如我,宣布停止运营。
2021年9月,阿里创投清仓芒果超媒股份,持有还不到1年,且未到退出承诺期,造成账面浮亏约23亿元。
据凤凰网科技报道,截至2021年9月,阿里系累计投资超40多家传媒类公司,但多数都在亏损。以影视板块为例,阿里曾出资46.8亿元投资万达电影,彼时入股价为51.96元,较目前万达电影股价14.95元亏损幅度为71.23%。
一种声音认为,张勇任职后带给阿里最大的变化是探索出了除电商以外的其它业务,本地生活如此,金融业务亦如是。但随着张勇的淡出,阿里的多元化扩张似乎也被画上了句号。
电商主业的喜忧
对于身形愈发庞大的阿里巴巴而言,大淘宝“分久必合”的意义在于一项成熟业务迈出作别臃肿的第一步,统一的平台机制背后,是整个组织向更精简、更高效与更敏捷的方向进发。这在外部环境充满变化、行业增长空间逼近天花板而竞争对手咄咄逼人的当下,显得尤为重要。
阿里巴巴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其2022财年第三季度,中国商业分部营收为1722.26亿元,同比增长7%,国际商业分部营收为164.49亿元,同比增长18%,二者在总营收中所占比重高达78%。
具体到中国商业分部,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12个月,其年度活跃消费者为8.82 亿,单季净增长超2000万——主要由淘宝特价版带动,其年度活跃消费者达2.8亿,较上一季度新增3900万;另一方面,淘宝天猫2020年自然年的年度活跃消费者,在2021自然年的留存率高达86%。
如果说消费体验决定了用户的留存意愿,生鲜、食品等高频消耗品类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用户的使用黏性,本财季淘菜菜季度GMV环比增长30%,与支付订单量同比增长超100%的淘宝特价版一道,让阿里巴巴尝到了在下沉市场的甜头。
但需要注意的是,期间以淘宝、天猫为代表的中国零售商业客户管理收入出现近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同比下滑1%,淘宝天猫实物GMV增长仍为个位数。在财报后的电话会议上,接棒武卫的阿里巴巴CFO徐宏解释称,阿里巴巴的业务既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又受到竞争环境的影响,因此在该财季录得个位数增长。
所谓的竞争环境既有京东、拼多多等老对手的角力,也不乏抖音、快手等新锐的碰撞。过去的一年中,抖音电商逐步培养起在商家与用户两端的认知度。有品牌商向《财经天下》周刊透露,此前多数品牌将抖音视为一条清库存的有效渠道,但随着其基础设施搭建日益完善、用户习惯逐渐养成,品牌的态度也在发生转变,开始选择在抖音进行新品的推介与孵化。也就是说,品牌不会彻底离开淘系,更不会放弃抖音这一流量阵地。
图/视觉中国
这对阿里巴巴并非好消息,在消费环境整体疲软的大背景下,电商存量市场的厮杀空前激烈。与内容赛道瓜分用户一天24小时的时间类似,各大电商瞄准的不过是用户手中能够花且愿意花出去的钱。
对手正在猛攻。国金证券发布的《化妆品行业电商数据专题分析报告》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化妆品电商GMV达1167亿元,同比增长8%,细分渠道方面,淘系占比54%,同比增长6%,抖音占比23%,同比增长164%,增速位于头部电商平台之首,而服饰美妆原本是阿里巴巴电商最核心的业务。
于是,夯实主营业务、稳住电商大盘无疑是阿里巴巴的战略重点,以及组织架构调整的目的所在。
一方面是对现有产品的升级。天猫App已上线“猫享自营”,以3C、日用百货及个护品类为起点发力自营业务。张勇称,阿里巴巴对于模式并无偏好,能够服务好消费者才是最重要的。显然,自营布局是对用户群体的进一步精细化运营,增长之外,阿里巴巴将目光投向了满足用户的分层需求。
另一方面是全新产品的推出。“蜂耘”立足源头产地,面向农产品商户提供供应链和平台支持,“态棒”主打社区电商,为年轻人推荐潮流好物。多重尝试之下,其实是阿里巴巴在复杂挑战下的主动应对,但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
阿里云,群狼环伺
过去几年,云服务一直被视为是阿里的第二增长极。2021自然年,阿里云营收724亿元,是阿里内部营收第二大的业务板块,仅次于电商业务。
国内云计算业务目前的玩家,除了阿里、华为、腾讯等互联网大厂以外,主要是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此外,还有多家国资背景的企业也在入局云业务。
但是阿里云现在的处境并不如前,虽然在市场份额上,阿里云依旧排名国内第一,但是在全球市场份额上,阿里云从此前的全球第三被谷歌反超,以不足6%的份额位居第四,次于亚马逊(AWS)、微软(Azure)和谷歌(GCP)。
来源/statista
去年年中,阿里云在海外丢失了一个主要的大客户,对方决定终止与阿里云的关系,替换云服务提供商,业内人士大多认为该客户为字节跳动旗下的TikTok。据阿里巴巴在2022财年Q1电话会上表示,这次丢失大客户对其影响会持续到财年结束,直到对方的国际业务完全脱离阿里云。
2022年2月,阿里发布2022财年Q3季度财报,阿里云收入增速首次降低至20%,创下阿里云公布业绩以来的最低增速,不仅低于海外同行,同时也低于华为云、腾讯云等国内友商,阿里云面临国内外竞争对手夹击。
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第四季度,全球前三大云服务厂商,亚马逊AWS收入增速为40%,微软云增长26%,谷歌云增长44%。在市场份额占优的前提下,头部的云服务巨头依旧保持了比阿里云更高的增速。
Canalys今年3月发布的2021中国云服务市场报告显示,2021年阿里云占国内云基础设施服务市场的份额为37%,同比增长30%,市场份额对比上一年有所降低。而作为其主要竞争对手的华为云市场份额达到18%,同比增长67%;腾讯云市场占比16%,同比增长55%;百度智能云市场占比9%,同比增长55%。
“四朵云里面,现在阿里肯定还是稳居第一,不过去年它的份额还是有所下降的,被其他家拿走了一些单子”,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运营商方面,今年上半年,移动云营收91.72亿元,同比增长353.80%;天翼云上半年收入140亿元,同比增长109.3%。作为国企,运营商在政企市场往往比互联网企业更具优势。
与此同时,阿里云近期正处于人事动荡之中。2022年3月初,据雷锋网报道,阿里云引入前华为企业业务中国区总裁蔡英华,出任阿里集团资深副总裁,职级为M7/P12,高于降级后的蒋凡(M6)。4月上旬,阿里云中国区总裁任庚被爆出离职,由阿里云中国区副总裁黄海清接任。
此外,阿里云现在虽然是阿里第二大营收支柱,但是目前盈利能力依旧较弱。2022财年第三季度,阿里云业务经调整EBITA利润1.34亿元,连续5个季度盈利。但是当季阿里巴巴净利润约204.29亿元,经调整EBITA为448.22亿元,阿里云的利润不及零头。
相比之下,作为全球头部的云服务厂商,亚马逊和微软都已实现稳定盈利,亚马逊AWS2021年营业利润185.32亿美元,营业利润率29.8%,微软营业利润299.71亿美元,营业利润率44.2%。
如今,盈利问题正在被阿里云摆上桌面。新任阿里云中国区总裁黄海清上任之后,提出了阿里云在国内的两大重点方向,一是将销售重点放在高质量自主产品上,二是重视利润。此前也有媒体报道,在收入增长之外,今年阿里云将开始考核利润。
对于阿里而言,从马云、张勇再到戴珊,老中青三代权力交棒陆续行进,如何在多元化治理的探索之路上,进一步确保自己作为中国互联网的“霸主”之位不至旁落,已经成为了新的命题。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旗下账号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新商家速进,淘宝首页改版逻辑大公开
关于首页改版改了啥
大家可以打开淘宝看一下淘宝首页,下面都是猜你喜欢的内容。猜你喜欢说白了就是算法推荐,这是根据每消费者的之前的购买习惯、可能的购买需求,去推荐给不同的消费者。等于说每一个消费者看到的这些内容都是不一样的。
原先在没改版之前,这部分内容会再往后一点,现在等于说是直接提到了首页这里的位置。整个首页的改版因为现在已经全量(推送)了,相信商家朋友们都可以看到,直观的变化是,整个体验统一为“无尽流”和“信息流”这种沉浸式浏览的模式。
原来非常多的固定业务(展示)的栏目和单元,它挤占了整个首页更多的空间,而现在经过整个无尽流,就是“猜你喜欢”上提之后,整个卡片的设计里面全部都统一成一样的体验,可以给到消费者比较好的用户的感知。
同时这些卡片单元,它点击去向的链接。也变成无尽流浏览的方式,包括沉浸式体验之后,让消费者乐在其中,一直逛、一直去浏览、一直去消费内容的体验。
关于首页改版的提效
现在时下流行的产品,图文的无尽流和视频的沉浸页,基本上已经是互联网产品标配的浏览趋势,我们顺应这样的消费者体验的趋势改版,其实可以更好地让商家提供在场景下的发挥空间,更好地顺应消费者的浏览习惯,就能获得更好的流量和转化效果。
这样的浏览模式有什么样的好处呢,其实对于用户来说,他会更容易清晰地找到他自己想要看的、所有的不管商品内容还是直播,并且沉浸在其中。(通过)实现一个无尽浏览下滑,来看到更多的直观体验,也就是整体浏览点击效率的提升。
可以跟商家朋友分享一个数据,整体的首页改版完成之后,目前到现在稳定的状态下,整体首页的浏览的点击效率是有20%的提升,然后整体的IPV(消费者点击进入停留的次数)以“微详情页”为代表的这种我们前台创新体验式的新详情页面,更是有将近50%以上IPV的提升,所以整体对流量的底池来说,是更高,可分配给到商家朋友的空间(也更大)。
关于“微详情”的提效
首页的每一个小窗点进去以后,也会弹出一个个小窗,而每一个小窗都被称为mini详情页
【以下为(阿里巴巴商家平台事业部总经理)原声】
我们称作“微详情”,因为它核心还是要去做效率、做承接、做拔草、做转化,而不是做种草。
所以说在无尽流里边,它最重要的信息还是和货品强相关的信息,是对价格、权益等货品本身相关信息的说明,包括我们在非常有限的这样一个空间里边,也把“评价”这个信息做了进去。
我们也非常看重微详情里面转化的效率,也就是加购、购买的效率,因为这里面就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标签):加购和直接购买,其实在无尽流里面会直接透出。
而这个地方的设计本身还是一种效率性的设计,就是帮助商家,包括中小商家能够在用户做够前决策、在浏览宝贝的环节里面,能够最大化把他的注意力转化留在这样的一个路径上,是这么一个设计想法。
现在的“详情”页,是多年以来沉淀下来的一种状态,留存了之前我们在PC时代的一个设计:整个信息的承载量和框架是很大的,有非常多的信息会在这里面去做。但是我们在数据上也看到,真正购买决策的用户真正下滑到宝贝详情页下面的比例其实在逐年降低。
为什么是这样的?这里面其中有一个重要的这些年的变化,就是信息的透明度。当信息的对称度其实越来越高,又意味着消费者在去做一个购买决策的时候,他把大致关键的信息看明白,其实他就可以做购买决策。而不是10年以前,还要看无数的买家评论、所有的说明,甚至我在网上购买一个衣服尺码的大小,到底是M(尺码)是怎么样的。
但是这些年其实所有的购买消费者,其实它已经更大的习惯了网上购物之后,一切都已经很熟悉,我们就顺应这个变化,我们把最重要的货品(商品)的信息呈现在我们的微详情里面。
我们现在的宝贝详情页其实也在做类似的改造,就是把最重要的购买决策信息放在第一屏里面,然后大幅的提升它整个的购买决策效率。
关于如何在首页获得流量
如何在首页的推荐场景下获得流量?
今天如果首页整体的分发是以效率和转化为目的,那么今天所有能够提升效率和转化的媒体格式,素材运营的字段、参与的权益、商品的特征其实都能为我们很好的在公域推荐流量池获得流量。
具体怎么做?比如说今天你是女装分类的商家,你在女装的当前风格下,你会发现消费者更关注的是这样几种决策信息,我们就会通过行业运营(小二)的反馈给到你。商家可以针对性地把自己商品本身的素材去做运营,在媒体格式的呈现上、局部的拍摄细节等等,在针对性的去做这样相应的素材优化之后,会更有利于单个商品完成转化,进而就获得更多后续更精准的流量放大。
就是说今天平台通过数据分析,会知道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于某个品类的选择会更关心哪些细节,比如说大衣更关心是长款还是短款;又比如衬衫,他会更关心是不是透气。平台会通过行业小二,告诉给商家。我也会通过千牛头条里的行业稿件,传达给商家朋友。商家朋友们呢,了解这些细节之后,再通过自己的图文、视频包括标题文案,去放大这些细节,比如去强调我的大衣是长款,我的衬衫是透气的。那就会让自己的商品更容易被消费者喜欢,单品成交以后,进而获得平台更大的流量倾斜。
关于首页“猜你喜欢”上提,商家朋友们怎么看?
诗凡黎官方旗舰店:猜你喜欢基于用户的浏览购买等行为,给消费者提供了更精准的商品的推荐,然后也大大的加强了消费者在淘宝里面的停留时长,然后我们作为商家的话也是能够得到很好的获益。可以更好的触达到我们的目标群体,可以更快速地获取新用户,既然是无限制无止境地往下拉,我们作为一个店铺,无论是我们的商品、短视频,还是内容在里面得到的曝光就会大大提高,对每一个店铺都是能获益的。
三养食品旗舰店:其实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说它的一个位置不一样了,那么意味着它的一个展现机会变得更大了。
从展现机会来讲的话,他会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用户体验感,能够在其他渠道说搜索到了某一关键词,然后去淘宝搜索的时候,会自然而然的淘宝去推荐你所感兴趣的内容,在这个前提下,商家的展现机会同样也被增加了。而且展现机会是在同品类下竞争,只要你的产品具有足够的竞争力,那么虽然说是所有商家都在竞争,但是你的店铺可能说就能够获得更大的流量,以及你的店铺能够获得更大的一个流量扶持,更多地被消费者所看到。
整个首页猜你喜欢上提,其实要的就是效率的提升:
一方面通过更精准的算法,去让消费者迅速能够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另一方面,无尽流的体验,也让消费者能够沉浸地逛下去,增加起购买的可能性;同时在设计上,也去掉了多余的信息,整个统一成了一个个包含核心信息的小窗口,小窗窗里最突出的就是购买、和加购的两个按钮,引导消费者去购买。
从目前的数据结果来看,整个提升幅度还是比较大。当流量效率提升以后,能够释放给商家的空间也变大了。
今天关于首页的解读就是这样,商家朋友们还有什么明白的,也可以在评论区里留言,我会尽力给大家解答。
后面两天,我们也会对手淘升级的第三个部分,“买家秀”升级为“逛逛”进行解答,大家有什么问题,也可以评论区里提出,我们评论区见。
微信、淘宝、支付宝页面实现互联互通,终于打破隐形墙壁垒
移动支付网最新消息:即日起在微信聊天页面中开放电商类外部链接访问功能,将外部链接复制到微信可以直接打开并进行访问。并表示在相关部门的监管下,微信将会持续推进与其他互联网平台互通方案,积极落实与其他互联网互通政策。
此消息一出让人不免想到今年双十一,微信直接屏蔽淘宝购物车分享链接,从腾讯的角度来想,它可能并不愿意将自己的流量与友商共享,那现在为什么愿意打开壁垒呢?
笔者看到这一消息后立刻进行实际体验,用户可以在微信好友或微信群的聊天对话框直接分享淘宝商品的外部链接,也可以在手机微信端将淘宝商品链接直接打开,还能返回至淘宝首页对比挑选其他商品。
挑选完商品后用户可以直接在该页面进行商品结算环节,同淘宝APP一样,支付方式有花呗、余额宝、银行卡等。
有专业人士对此事发表意见:支付宝实现互联互通主要取决于各大互联网的共同协同,支付宝作为基础工具虽然目前在微信中需要跳转环节才能完成支付款项,但是这说明支付宝可以借助微信的流量,这已经是一重大进展。不过真正的互联互通成长之路还需一段时间,到那时所有的支付机构与支付工具都可以开放支付接口。
其实互联网的本质本来是互联互通,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于体验感才能做到真正的互利共赢。
溯本追源,微信和淘宝这场“屏蔽战”从八年前就开始了。
在2013年阿里表示这是出于安全考虑,防止微信用户误点入钓鱼页面,发生被骗的电诈事件,如果想要查看商品就下载淘宝APP。没隔多久腾讯方直接禁止淘宝下载链接的跳转,显示如需浏览,复制网址,使用浏览器,这是屏蔽站的第一回合。
第二回合是2014年2月支付宝直接关闭微信商家对接口,腾讯在2015年接着就阻止支付宝对QQ或微信分享新红包功能。
其实在今年开始,各大平台的互联互通工作就在持续推进中,淘宝和支付宝在8月和10月分别接入银联云,展开了线上场景的互通。阿里旗下的多款应用也加入微信支付;支付宝与云闪付在线下展开收款码扫码互认,预计到明年3月份,将实现全国所有城市全覆盖。
这就说明应用之间不仅仅是支付壁垒,其它外部链接的壁垒也会逐渐打通。
流量变现的时代,消费者使用手机的频率只会越来越高,类似于“屏蔽站”的操作只会限制自己发展的脚步,只有勇于打破“隐形墙”才能带来更宽阔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