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软件问答

愤怒的小鸟pc破解版(比愤怒的小鸟更出色,这里有你所期望的)

导读愤怒的小鸟pc破解版文章列表:1、比愤怒的小鸟更出色,这里有你所期望的2、到底什么叫手游大厂?3、二手车|宝马1系进口:7万元的进口后驱宝马,可行?4、十一假期玩什么:一些又萌、又扯

愤怒的小鸟pc破解版文章列表:

愤怒的小鸟pc破解版(比愤怒的小鸟更出色,这里有你所期望的)

比愤怒的小鸟更出色,这里有你所期望的

今天在小程序上发现了一款类似于“愤怒的小鸟”的游戏。操作,画面等元素类似,但是又在这基础上了改变了主题,强调了好友竞争,增加了不少趣味性。

hero快来救我

“hero快来救我”强调的是营救,所有要箭射击到吊绳上,小鸭落地后就算营救成功。

(红框标注处)

如果一不小心,小鸡中箭,那么小鸡就会受伤,血条减少。

中箭多次,则不治身亡。。。

(红框标注处)

操控大都类似,手离弓箭远,则力度大;近,则力度小。

手的上下移动,也会影响射击角度。

(红色框标注)

除了基本的操作以外,还有障碍物,移动箭把等元素。

还可以破解其他人出的关卡,以及自己制造高难度关卡。

关注“轻松玩儿”,发现更多好玩~

到底什么叫手游大厂?

如果你是初次听说的话,可能会觉得“手游大厂”是个不错的称呼,毕竟在游戏业里,能被称为“大厂”的制作方可算寥寥无几。不过,前面加上的“手游”两个字却让这个称呼有些变了味。

史克威尔艾尼克斯(Square Enix,SE)近些年来经常被玩家“誉为”“手游大厂”,但SE现任社长松田洋佑却又曾在采访中表示,“我们不是‘手游大厂’”——“手游大厂”好像已经成了一口急需甩掉的黑锅,但和所有黑锅一样,往往是背起容易放下难。

那么,它是什么时候成为一口锅的呢?

它以前还真算句好话

按照字面意思来说,“手游大厂”就是做手游的大厂,“手游”只是个游戏类型,“大厂”代表了这个厂商在行业内的地位。“手游大厂”不是个专有名词,只是“(擅长)做手机游戏的大型厂商”的缩写。

在2014年以前,《愤怒的小鸟》的开发商Rovio Entertainment、《植物大战僵尸》和《宝石迷阵》的开发商宝开、法国手游公司Gameloft、《智龙迷城》的开发商GungHo等众多公司都被媒体和玩家(无贬义地)称为“手游大厂”。在此时,“手游大厂”这个词约等于“手游厂商”,用法并不固定,情感倾向也不太明显。

早些时候的媒体报道中,“手游大厂”是个挺普通的词

在早期,许多“手游大厂”的知名产品往往只有一部,凭借一款游戏的成功就被称为“大厂”,这在后来是很罕见的

在这段时间里,被称为“手游大厂”的公司基本都专攻手游,它们的成名作往往发售在移动平台。Rovio的《愤怒的小鸟》可以说是现象级的,但人们对这家公司的认识也仅限于《愤怒的小鸟》;宝开的成功同样有点昙花一现的意思,在被EA收购后开发的游戏有些不温不火。或许与传统游戏行业最有关联的公司便是Gameloft了,在血缘上它与育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无论是在国内外,早期在移动端试水的大都不是传统的游戏厂商——传统游戏厂商们或是忽略,或是观望,这给了后起之秀们足够的机会与空间,因此有了许多通过手游起家的新公司。这些新成立的公司借助一个传统游戏业不熟悉的平台进入游戏业,必然会面临新的挑战。很快,在意识到移动端的潜力后,传统的游戏公司开始研究如何做手游了。

直到传统厂商下场以前,用来指代游戏行业新军的“手游大厂”这个称呼暗示了两件事:这些公司是手游领域的大厂,同时也是游戏业界的后起之秀。这些靠手游飞速崛起的厂商们在一个领域取得了成功,但它们还没有进一步证明自己。

“后起之秀”当然不是一个贬义词,不过,当一个象征着后起之秀的词被套用在了老牌厂商身上时,情况就变得微妙起来。

是的,只不过后来用来骂人了

在“手游大厂”一词逐渐黑化的过程中,SE功不可没。

即便是放在整个游戏史中看,SE作为游戏公司都占据了极重的分量。把“S”和“E”拆开来看,史克威尔和艾尼克斯几乎就是JRPG的代名词。“最终幻想”系列、“勇者斗恶龙”系列、“王国之心”系列、“星之海洋”系列,以及《超时空之钥》《放浪冒险谭》《北欧女神》……众多佳作犹如群星璀璨,但它光芒最盛之时已经是上个世纪了。

在史克威尔和艾尼克斯合并之后,这家公司看上去不再那么耀眼。尽管旗下主要游戏的续作都在继续制作,质量也谈不上很糟糕,却缺少了此前那种席卷世界的气势。上个世纪末,“最终幻想”系列无论是在设计上还是在技术上都是顶尖的,欧美游戏只能望其项背,然而本世纪以来它却逐渐显露颓势,让人有一种“追不上世代”的感慨。“勇者斗恶龙”在日本本土的销量和口碑都很稳定,却难以成为世界性的潮流。续作之外,SE在新的作品中也再难以拿出如《超时空之钥》这样的绝佳作品。

《Fami通》评选的“平成最佳游戏”中《超时空之钥》位列第一,虽然排名次是件很主观的事,但至少说明了本作在许多玩家心目中的地位。作为一款老游戏,它经过多次移植,目前Steam和移动端版本应该是最方便玩到的

在JRPG整体走下坡路的背景下,SE的成绩下滑或许也不是那么地让人吃惊。可更让玩家不满的是,SE开始频繁地“炒冷饭”,将老游戏移植或重制到新平台,并且,他们开始制作手机游戏了。

对玩家来说,适度的冷饭还是有必要的,毕竟喜欢的作品不是年年都有,能玩到画面更好的老游戏也很不错,但过于频繁端出的冷饭难免让人怀疑厂商的用心。并且,SE的移植作品也存在不少问题,缺乏诚意。再加上玩家买移植作品或多或少都有种支持厂商的心态在其中,而SE却并未在新作中让玩家感到自己的投入是值得的。

虽然《最终幻想15》并不算差,但考虑到玩家过高的期待以及较长的开发周期,再加上砍掉了预计发售的DLC……很难说能让所有玩家满意

移植作品当然少不了出一份移动端的,在这一点上,SE做到了“手游大厂”和“冷饭大厂”的合一。除了单机游戏的移植外,SE还发布了许多很“手游”的游戏,其中充满了传统玩家不喜欢的“骗课”。SE更是将旗下作品授权给其他厂商进行开发,使得手游的质量趋向于不稳定。

SE在安卓平台上架的游戏,当然,这个列表并未收录SE全部的移动端游戏

尽管本身的生命周期不长,但SE的《扩散性百万亚瑟王》还是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从画面上说,“二次元手游”这个概念逐渐流行,手游对原画的品质更加关注;本作的课金模式也被许多国内厂商借鉴

其实,SE发售的一些手机游戏质量还不错,只不过这并不是老玩家们期待的东西,因此,游戏质量好不好、厂商是否盈利了,这些要素与游戏和厂商在玩家中的口碑是两码事。SE社长松田洋祐没有试图安抚玩家情绪,他更是在2013年表示,要将手游收入进一步提高,达到公司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

“手游大厂”这个词差不多在2013年前后发生了转变,一些媒体开始称呼SE为“手游大厂”,这个用法最初可能还没多少讽刺的意思(和前面说的那些手游公司一样),但渐渐地它就滑向了贬义。在这个时期,你很难孤立地判断一篇文章中使用这个词时代表中性还是贬义,总要根据上下文才能猜测出它的真正内涵。

不过想想吧,SE被拿来和那些刚成立几年的小型公司放在一起,并称“手游大厂”,这种微妙的反差,在SE旗下那些经典作品的衬托下显得分外滑稽——做手游的日厂那么多,最吸引火力的也就是SE了。

这种滑稽背后的情感是复杂的,当玩家们提到“手游大厂SE”时,往往带有半分戏谑与嘲讽、半分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

再后来,不专做手游都能成为“手游大厂”

现在,“手游大厂”已经遍地都是了。

当“手游大厂”成为了一个贬义词,它便开始变得泛滥了。每有一个老牌游戏厂商宣布要做手游,人们便惊呼它也要成为“手游大厂”;或是当玩家对某家厂商不满时,便翻出这家厂商做手游的案例,称其为“手游大厂”。当然,更多时候它仍然是个中性词,但与最初的含义不同,尽管是中性的,却有了更多玩笑与戏谑的意味。

在岩田聪任社长的时期,任天堂一度宣布不做手游,后来,当它开始涉足手游领域时,众多媒体纷纷以“手游大厂”来称呼任天堂。事实上,任天堂并没有发布太多手游,近些年来在主机游戏领域的硬件与软件成绩都不错。人们用“手游大厂”来形容任天堂,更多还是借助了“手游大厂”这个词慢慢带有的诙谐含义,开开无伤大雅的玩笑。

大家已经决定了,就由你来做“手游大厂”

相比“手游大厂任天堂”,“手游大厂暴雪”则包含了更多的不满情绪。在2018年的暴雪嘉年华上,暴雪将手机游戏《暗黑破坏神:不朽》放在了压轴位置,这引起了玩家的不满,随后,面对这款游戏是否会登陆其他平台的询问,开发者的一句“你们没有手机吗?”(Do you guys not have phones?)更是激怒了玩家。

在暴雪嘉年华后,“暴雪要做一款手游”成了国内外许多社区热议的话题,其中不乏“暴雪要成为‘手游大厂’了吗?”这样的讨论。这里的“手游大厂”显然是在嘲讽。

在人们还不知道《暗黑破坏神:不朽》是款怎样的游戏时,就已经差评如潮了。这件事细说起来很复杂,有玩家们对“手游”的不信任,有他们对暴雪把手游放在压轴的不满,还有一些对厂商的态度……众多因素的综合造成了舆论的灾难

给“大厂”加上“手游”使它变成一个偏贬义的词,手机可能觉得有些无辜,毕竟它只是一个载体。

任何平台都有好游戏和烂游戏,移动平台也不例外,但它却受到了更多的非议,这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用户群体的不同。智能手机的装机量极大,作为游戏平台来看潜在用户也极多,而这为数众多的潜在用户中,传统游戏玩家的比例并不算高。因此,许多手游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传统的电子游戏玩家而设计的,许多制作者也并没有制作主机或PC平台游戏的经验。

同样是“游戏”,差别却不小。很难说手机游戏和主机游戏是两个类似的不同东西,还是一个东西(电子游戏)的不同形式。

从根本上说,“手游大厂”含义的变迁反映的便是这一矛盾。最初,当人们说“手游大厂”,想到的是,这是一个做手游的大型厂商,而不是一个游戏大厂在做手游。而当“手游大厂”成为一种嘲讽时,玩家们的意思是,一家游戏大厂,现在虽然还是“大厂”,却专心做“手游”,失去了“游戏”的其他部分。将老牌厂商从“游戏大厂”变为“手游大厂”,这种称呼的降级暗示了厂商的不思进取。

“手游大厂”混合了失望与诙谐的情绪,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诙谐占据了上风。总体来说,现在“手游大厂”成了一个很随便的词,它可能很严肃地出现在新闻稿中,(并不嘲讽地)说“我司与手游大厂SE达成了合作”;也可能出现在愤怒玩家的讽刺中,而不管讽刺的对象是不是真正的“手游大厂”;还有可能只是一句不咸不淡的玩笑,“手游大厂××又有新作啦”,然后让读者全篇读完也不能确定作者到底是不是在讽刺——因此倒多了几分神秘的意味。

现在,“手游大厂”基本上是个随便用的词——它可能包含了上述所有感情,也可能没有任何感情倾向

二手车|宝马1系进口:7万元的进口后驱宝马,可行?

如果让我选择一台宝马,仅供取悦自己,驾驶感受纯粹又富有乐趣,动力够用,油耗不高,就像你最心爱的一件大玩具,供你娱乐、消遣,开上它仿佛年轻十岁,又做了一回蓝天白云的追风少年,那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一台进口版本的宝马1系。

进口身份的1系身价可以说非常亲民,12/13款的二手价格早就落入10万以内,7万即可,什么女士精品一手车,极低里程,极品车况,全车原版原漆的也基本不会贵多少。但是,对于车龄较老的二手车,追求原版原漆意义不大,没必要非抓着这点不放,不如看看它的保养是否齐全且及时。

早年间的宝马设计从来都是那么鲜明,大眼睛小嘴的比例跟现在的宝马正好颠倒过来,也正是这副前脸被调侃为愤怒的小鸟。说这代1系好看确实牵强,倒不如说它有个性有辨识度,符合其定位。

1系也是首次提出了套装(Line)概念,分为都市套装(Urban Line)和运动套装(Sport Line)。包括前后包围上的装饰条颜色、后视镜颜色、轮圈造型等等。

车内整体变化不大,一开车门就能闻到一股宝马内饰味儿,毕竟这套内饰风格在太多太多的宝马身上出现过。方向盘的手感一般,不过造型、粗细都刚刚好,握感也非常棒。

1系的仪表盘仅以两个圆环作为载体,整体跟外形一样非常紧凑,标配了启停系统,在转速表的左下方还多了READY和OFF这两个标识。

全系标配了简化版的iDrive系统,其主要用于音响显示、行车电脑以及车辆相关功能的设置等,至于导航、倒车影像等一概没有,没有导航无所谓,没有倒影不能忍,后市场去加装个吧。

虽然我们知道宝马1系的后排空间不咋地,但就实际表现并不是特别不堪,起码比自己的前辈要好,它的第二排可以不难受的乘坐,但不宽裕。

116i和118i都搭载N13B16A 1.6升TwinPower Turbo双涡管单涡轮增压发动机,提供了两种不同调校版本。其中低功率版最大功率为100千瓦(136马力),最大扭矩220牛·米;而高功率版最大功率提升到了125千瓦(170马力),最大扭矩250牛·米。匹配的自然是万年黄金搭档,采埃孚生产的8速手自一体变速箱。

另外专注于驾驶的车型怎么少得了驾驶模式选项,提供节能/舒适/运动三种模式选择,不同模式下“车格”分裂的还是很到位的。

写在最后

虽然二手价格不贵,但许多消费者担心,它挂着宝马标,售后保养价格一定不会便宜。以4S店的价格为例,小保养费用为862元,大保2500-3000元左右,如果当地4S店再推出一系列保养的优惠政策,那整体费用还会更低。这样成本虽然跟日系没法比,但在BBA中,宝马1系的用车成本却很有优势。

十一假期玩什么:一些又萌、又扯、又糙、又轻松的游戏推荐

触乐编辑部的传统节目“××假期玩什么”转眼已经更新到十一假期。我们好像刚刚过了中秋假期推荐没多久,但你还是要更珍惜十一假期一些,毕竟到了元旦之前就没有什么可以大片休息的时间了。

本期推荐短小精悍,有些Apple Arcade上的游戏非常不错,值得一玩再玩。

陈静:《猫咪斗恶龙》(Apple Arcade、Steam)

关键词:动作、剧情、冒险、有猫!

一句话推荐:小品游戏的价格,正统RPG的体验。

我忘了自己是为什么错过了《猫咪斗恶龙》(Cat Quest),以至于直到它出现在Apple Arcade里(其实Apple Arcade里的是2代),才恍然大悟“原来还没玩这个游戏”……不管怎么说,一个充满了猫的RPG总是足够吸引人的。

《猫咪斗恶龙》主线走的是正统RPG的路子:主角(一只猫!)为了救妹妹,一穷二白地被扔在一块陌生大陆上,然后就是打怪、练级、攒装备、做任务……一路打到最终Boss面前。剧情是相当王道的“主角要救自己最重要的人,但Boss也有自己的苦衷”,玩起来也是一气呵成。

主角猫为了救妹妹而展开冒险

所以,支线任务里也到处是“妹妹”……

我很怀疑游戏开发者对妹妹有什么执念

真正吸引我的是另一些细节。首先,它有猫(这很重要!);其次,它有较为开放的地图和丰富的支线任务,即使不着急推进剧情,也可以慢慢探索;再次,获取的装备都有视觉上的体现,可以给猫(这很重要!)自由换装;最后,它用了很多梗——梗这种东西一旦用得不好就容易尴尬,但本作或许是出于猫的原因,用梗不显尴尬,相反还颇为可爱。

装备种类也相当丰富

玩梗过程中似乎体现了不少开发者的喜好

《猫咪斗恶龙》在战斗、动作等操作方面简化了不少,应该是出于跨平台的考虑——在PC上的确简单,换到手机和平板上就刚好。作为轻松休闲的RPG,小品级游戏的价格,这样的质量已经值得夸奖了。

如果你对这类型的游戏感兴趣,还可以试试Apple Arcade里的《猫咪斗恶龙2》,2代支持双人联机,玩法也从1代的孤喵奋战变成了猫狗搭档,有点儿新趣味。

截至10月2日,《猫咪斗恶龙》Steam二折,仅售8元。Apple Arcade上的《猫咪斗恶龙2》则需要每月4.99美元(约合35.6元人民币)订阅——前提是你订得到。总而言之,在假期里玩这样一个(或者两个)轻松的RPG,还是相当惬意的。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593280/

牛旭:《万物皆可高尔夫》(iOS)

关键词:物理模拟、轻松简单、画风清新搞怪、单人、适合打发时间

一句话点评:啥是高尔夫?啥玩意儿都是高尔夫!

《万物皆可高尔夫》(WHAT THE GOLF?)由丹麦独立游戏开发团队Triband出品。如果从2015年工作室成立开始算起,这款游戏的开发耗时接近5年,不过开发团队声称,他们其实一开始玩了两年才想起来自己是做游戏的,所以开发周期没那么长。虽然这般热衷于划水,游戏本身的质量却一点不差。

在今年9月加入Apple Arcade之前,《万物皆可高尔夫》的各种Demo版本就已经在一些大型游戏展上崭露头角。因为同样以物理引擎制造笑点,使用大色块的画面风格,国内有媒体把它称作是另一款《人类一败涂地》,实际上这款游戏更像是《愤怒的小鸟》那种以过关和评星级为核心玩法的游戏,同样轻松愉快,也需要技巧和运气。当然,《万物皆可高尔夫》在内容上比“小鸟”们更加丰富。

《万物皆可高尔夫》取自TapTap平台的译名,我比较喜欢用“啥是高尔夫”来称呼它

触摸屏幕,拉动蓄力槽,把“高尔夫球”打进洞里——玩家在《万物皆可高尔夫》里要做的内容就这么多,但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可并不容易。

有时,玩家操控的不再是那个圆滚滚的白色小球,而是球杆,甚至是蓄力槽本身;遮挡玩家进球的也不只是复杂地形,有时候你会看到猫猫狗狗、喷着热狗的快餐车,或者是一群追着你狂踢的足球运动员。是的,这时候你已经在扮演足球了,但游戏名字仍旧叫《万物皆可高尔夫》。

啥是高尔夫?啥都是高尔夫!

乍眼一看,《万物皆可高尔夫》有些像2016年发布的手游《不是高尔夫》,实际上,游戏中有些关卡其实就在使用《不是高尔夫》的核心玩法,玩家还可以找到模仿自“Flappy Bird”系列的关卡,还有明摆着致敬“超级马力欧”系列的——这倒不是说Triband花了5年时间用来到处“抄袭”,游戏中大部分关卡还是有着自己特色的,变化多样的场景也很值得玩味。

看这熟悉的管道和小鸟

甚至能在太空打高尔夫

在游戏中,每个小关卡分为基本关卡、难度稍微上升的中等关卡,以及可以解锁王冠的高难度关卡,核心还是积攒星星解锁下一个关卡的路数,不过几乎没有一个关卡是完全重复利用的,而且同一主题关卡的第一个难度一定是教学性质,难度循序渐进,能帮玩家熟悉玩法。

没有复杂的机制,提示语也可以忽略,随意尝试和摸索,期间还能发掘不少Triband埋下的“包袱”(笑点),《万物皆可高尔夫》的简单和精致很适合玩家消磨时间。

甚至还有“高尔夫吃蛇”

还记得这款游戏刚刚被人们关注时,主创团队曾说自家员工压根没人玩过高尔夫,而且从Steam页面里那句“专为讨厌高尔夫的人所打造的高尔夫游戏!”也不难看出,这不是一款真正的高尔夫游戏。啥是高尔夫?在丹麦人眼里,它们制作的“高尔夫游戏”实际上充满了对一本正经运动方式的讽刺。

"若你的想象力足够,就能乐在其中......”

如果你也因为各种理由讨厌高尔夫这项运动,同时要把大量时间花在假期赶路上,那么这款轻松愉快的手游就非常适合你。《万物皆可高尔夫》无论玩法变化再多,也总能提供一种基于“挥杆进球”的痛快。这种感觉不需要你穿上高尔夫鞋,在一望无际的人工草坪上看着球童跑来跑去来得到,你只需打开手机,就能随着设计精妙的关卡,忘记你实际上堵在高速公路上,被四周轰鸣的喇叭声吵到偏头痛。

《万物皆可高尔夫》目前只在Apple Arcade上可以体验,NS版本将于今年冬季发售,Steam版本要等到2020年(也就是“驴历”2077年)。没有iOS设备,又等不及想玩的读者朋友们可以寻找手游和端游的Demo。这款游戏实在是太适合放上手游平台,让我有些不太明白端游存在的意义……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785790/

池骋:《头条报道》(Steam)

关键词:新闻题材、文字冒险、道德困境、短流程、多分支多结局

一句话点评:新闻工作者还是要学习一个。

我曾经的专业是政治学,所以我格外喜欢政治题材的游戏。在前些年,什么“反乌托邦”主题的游戏也一度成为热门,但我觉得真正做得好的并不多——这一类游戏的表达总是凌驾于游戏性之上。在表达和游戏性之间取得平衡本来就不容易,更何况政治题材也容易堕入苍白的、单薄的、说教式的表达。

《头条报道》(HEADLINER)是这个品类下做得还不错的一款游戏……虽然它看起来很糙。

故事是这样的,女主角是当地一家新闻媒体的主编,每天都有许多新闻和评论送到她的办公桌上,由她来决定什么能上、什么不能上、两篇观点相悖的报道选择哪一篇。她的选择将会非常直接地塑造这家媒体的公众形象、影响社会舆论,以及改写她自己的命运。

我的第一感觉是,这个世界里对媒体的要求还真是粗暴直接啊……

《头条报道》(以及它在2018年的续作《头条报道:NoviNews》)都传递了同样的新闻哲学:你的观点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鲜明的、一贯的立场。游戏的确也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很需要选边站队的世界:基因改造技术普及之后,纯种人和基改人之间不断爆发冲突;邻国局势不稳定,有大量外来移民正要涌入这个国家;基因改造出现了问题,国家经费到底应该用在医疗还是教育上……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非常熟悉的那种困境就摆在眼前:没有是非,只有利益,而屁股决定了脑袋。

在这个游戏里,“好”的选择并不难选,只要选择一以贯之的立场就对了……可是这样真的会带来好的结局吗?

我喜欢的一个游戏设定是,女主角当天选择播报的新闻所造成的社会舆论将会非常直观地体现出来:在她下班回家的一路上,人们都在议论今天的新闻。而在有的时候,这种舆论则会结合局势变化,以更加激烈的形式展现出来。

有这种温柔的评论……

也有激烈的诉求……

游戏总共就3个场景:办公室,街道,家。如果说办公室内的新闻操守、街道上人们的激情表态还不足以令你对这一切产生痛苦思考的话,家庭生活就可以。女主角有一个受到基因改造后遗症困扰的丈夫,和一个对危险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正要升读大学的女儿……所以,你知道的,在医疗经费和教育经费出现矛盾的时候,女主角的选择很可能给家庭生活带来重大的影响。

“我必须公正不阿”和“我必须让这些变得有趣”,也是当代媒体人的难题啊……

这款游戏也是够糙的,但我喜欢这种糙劲儿。包括它的官方中文翻译也非常接地气,用了很多本地化的表达,比如将游戏内的一个重要角色、天皇巨星女歌手翻译为“田腹真”……而“田腹真”也真的没有白瞎了这个名字,在游戏中也是一个勇敢、美丽、够“刚”的女性,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像这种也是够缺德的……

游戏的流程非常短,我花了40分钟走了一遍,不是什么好结局——女主死了!

这个游戏可以反复重玩,但我想很难玩出一个令所有人都满意的结局。我并不能够下断言,一款政治游戏到底要在多大程度上给人以反思或启发,或者它到底要在多大程度上看起来像是“一款真正的游戏”,才能算是好的政治游戏,但《头条报道》的确有打动我的地方,而这就是我推荐它的理由。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游戏的开发团队Unbound Creations……其实只有一个人。Jakub Kasztalski是个年轻的波兰人,一边旅行一边做游戏。《头条报道》是他的第三款游戏,而去年发布的《头条报道:NoviNews》是第四款,相比《头条报道》已经成熟了不止一点。真酷。

Respect, bro!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680980/

钱雨沉:《魔法洞穴2》(Android、iOS、PC)

关键词:类Rogue、迷宫、刷刷刷

一句话推荐:是个电脑就能流畅运行,随时玩随时停,是参加家庭聚会时的好伴侣。

假期里大家都喜欢玩一些大型游戏,或者叫上朋友一起战个酣畅淋漓。但总有不遂人愿的时候,假期赶上走亲访友、外出旅游,大型游戏或者网游只能靠边站了。再赶上聚会无聊,旅途枯燥,那就需要找个游戏打发一下时间了。

《魔法洞穴2》(The Enchanted Cave 2)就是一款非常适合在这种场合打发时间的游戏。这是一款类Rogue的游戏,有点像《魔塔》。玩家操作的主角在某个小镇里发现了一个神秘洞窟——里面有什么我不说你也能猜到,就是宝物、怪物和大魔王。玩家要一层层地深入洞窟,随着层数越深,洞窟里的怪物和宝物等级逐渐升高。打完最深处的大魔王,也就知晓了神秘洞窟的来龙去脉。

《魔法洞穴2》脱胎于Flash游戏,又是一个单人团队,美术方面没有什么亮点

游戏中的怪物种类很丰富的,造型也符合它们的强度设定——70层的怪看着就比上图2层的怪厉害很多

《魔法洞穴2》在这类刷刷刷游戏的基础上,做了一点改动。洞窟中的敌人需要玩家主动攻击才会发起战斗,并且去下一层并不要求清空本层怪物。玩家进入洞窟后,只能靠一个一次性道具来回家,刷洞窟的成长值与得到的装备,只有你平安回家才能慢慢积累,一旦在洞窟里死亡,这次冒险收益就清空。使用回家道具后,只有金色装备会保留,其他物品、素材都会被丢弃。

这些改动相互影响,让游戏在迷宫探索、策略选择与装备取舍上多了几分乐趣。举个例子,玩家身上有几样普通但属性不错的装备,距离下一个休息点还有几层。他可以选择不主动攻击,以最小消耗达到休息点的商店,卖掉身上的装备,攒下钱平安回家;也可以尽量多打怪,利用装备属性优势多涨经验,打到血魔都消耗殆尽,再平安回家。

除了一身的装备,还有一个不小的技能树等着你点,游戏的底子足够玩出点策略性来

这种程度的变化,让游戏上到了需要稍微动一点脑子又不累的难度水平。游戏把玩法选择权交给了玩家,你可以用时间去换金钱和等级,也可以用策略更快、更高效地打通100层。这也是很多人喜欢《魔法洞穴2》的原因。

此外游戏对配置要求极低,操作也非常友好。方向键或WASD控制移动,数字键对应一排技能、物品快捷键,无需鼠标去做精确操作和点击。笔记本键盘和触摸板,甚至随便一个破鼠标就能流畅操作。非常适合在家庭聚会、旅行途中这种设备不理想、环境颠簸吵闹的情况下玩。

家庭聚会也好,与亲人朋友一起旅行也好。还是要进行一些必要的亲情友情交流,在《魔法洞穴2》里按下Esc就暂停,你可以马上投入到紧张热情的亲朋交流之中,给大家留下一个假模假式的好印象。

《魔法洞穴2》在Steam国区有售,24元,支持中文(仅限Windows版),并且有Mac和Linux版本。如果你已经在路上(亲戚家)了,手边只有一台老旧的电脑,那不妨试试看吧。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368610/

李应初:《AI:梦境档案》(Steam)

关键词:打越钢太郎、梦境解谜、时间诡计

一句话点评:更脱离现实,却也更温暖的解谜。

推理文字冒险游戏《AI:梦境档案》(AI: The Somnium Files)是制作了《Ever17》以及“极限脱出”系列的打越钢太郎刚刚拿出的新作,讲述了6年前失去记忆的警视厅特别搜查班“ABIS”成员伊达调查硝子之死的故事。

故事开始的场景就十分具有魔幻色彩——短发的美貌女子被绑在废弃游乐场的旋转木马上,尸体失去了一只眼睛。随着剧情的推进,案件在不断地发生,伊达孜孜不倦地用潜入他人梦境的Psync技术将过去的记忆抽丝剥茧,最终慢慢接近事件的真相……

潜入梦境的Psync技术

伊达的义眼以少女的形式出现在梦境中

和“极限脱出”系列相似,《AI:梦境档案》使用了明晰的时间线分支表,玩家可以清晰地看见自己处于哪条故事线,并可以随时从一个已经经过的节点重新开始。事实上,伊达在梦境中的选择将深刻影响故事走向,有时A线的某个节点需要B线的某个操作来解锁,最终所有的结局和线索拼凑起来,才能了解故事的全貌——和以前一样,这也是一个“没全玩=全没玩”的游戏。

在梦境开始的时候,会出现解谜节点的提示

选择和推理更偏向感觉和意识

不过《AI:梦境档案》的游戏气氛显得非常轻松。不论是令人忍俊不禁的战斗画面(武器是A书)还是调查中“瞳绊”(伊达的智能义眼)时不时冒出的冷笑话,都能让人从紧张的推理中放松下来。另外,本作的解谜基本上在梦境中发生,因此推理的元素稍少,意识上的联结变得更为重要。

类似的发言在游戏中到处都是……

总的来说,相比“极限脱出”而言,这是一个更加色彩斑斓、更加柔软的故事。比起阴谋、欺骗和诡计,更耀眼的是在黑暗里闪烁的温情。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948740/

愤怒的小鸟2猪鸟联盟!死对头成难兄难弟

胖红和捣蛋猪联手

1905电影网讯十年前,一款小游戏横空出世,就火爆全球,这就是《愤怒的小鸟》。拉动弹弓将一个个奇葩的小鸟砸向捣蛋猪,几乎成为当时所有人的休闲娱乐活动。每一年这款游戏都有所升级,到了2016年,《愤怒的小鸟》大电影在中国上映了,收获5亿多的票房。2019年,正好是游戏面世十周年,电影《愤怒的小鸟2》即将上映,更多刺激爆笑的剧情等待着你!

胖红观察敌情

片方近期发布了一支名为“飞来横祸”的电视预告,透露出了不少第二部的新剧情。一个陨石一样大的冰球从天而降!不仅如此,除了鸟岛和猪岛,出现了新的威胁——冰岛。鸟岛被冰球袭击,把捣蛋猪吓尿,连滚带爬地来找胖红求和,但是胖红一开始完全不信任捣蛋猪,觉得又是他的一次阴谋诡计罢了。

胖红和鸟宝宝

电视预告中还出现了三只可爱的鸟宝宝,卖萌姿势不重样的。除了可爱,他们也有神奇能力。粉色的鸟宝宝被吹成了气球,带着另两只鸟宝宝飞向了太空!不过很快就撞到人造卫星的“翅膀”,又被“打”回海底,看来《愤怒的小鸟2》这次要大开脑洞、搞大事了!

胖红很伤脑筋

胖红的身边站着一位没见过的“小鸟”,疑似是第二部新增的角色!根据之前放出的消息,《愤怒的小鸟2》中还会有美国著名女饶舌歌手Nicki Minaj的加盟配音,究竟表现如何就请大家一同期待吧!

电影《愤怒的小鸟2》将于8月14日北美公映。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