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卫剑阁五虎将(忠勇堪比张嶷勇救姜维的赵云之子,鏖战强川口舍身取义的壮烈赵广)
守卫剑阁五虎将文章列表:
- 1、忠勇堪比张嶷勇救姜维的赵云之子,鏖战强川口舍身取义的壮烈赵广
- 2、蜀汉名将后代有多少战死沙场?
- 3、蜀汉五虎后人谁混的最好
- 4、三百里翠云廊,不仅是风景,更是汇聚了古人智慧和汗水的伟大工程
- 5、他原是赵云部将,被诸葛亮提拔为五虎将之一,曾力阻姜维北伐
忠勇堪比张嶷勇救姜维的赵云之子,鏖战强川口舍身取义的壮烈赵广
当年的赵云单骑救主造就了长坂坡之勇,魏延西川之战中屡建奇功,在尚武的刘备军中就留下了牙门将军的盛名,他们成为激励三军将士最为勇猛的人物,后期的蜀国陆续出现了四位牙门将。两救魏延三闯魏营的他为了救走被困的蜀军,挺身而出之下与张郃展开一场奋力大战,这就是稳重的牙门将王平;从南征到北伐到处都有牙门将张嶷的身影,他的武艺不是太强,但是上阵杀敌之时的勇猛不亚于张苞,段谷一战中舍身救下姜维的事迹,在后期的军中广为称颂。向宠是深受诸葛亮敬重的人物,这位凭着百余人征服了数千叛军的牙门将,一人斩杀数十人英勇倒下了;作为牙门将的赵广传承父亲赵云忠勇之风,他的忠勇堪比张嶷,当老友姜维遇险之时,年近五旬的赵广挺身而出,一场实力悬殊的强川口悲壮之战开始了。
【励志的将门虎子】
隋唐时期罗艺自创的罗家枪。就是从姜维传下的姜家枪演变出来的,当年天水关一战之中。年轻的姜维得到老年赵云称赞,似乎姜维已经达到五虎将的水准,其实此时的他枪法华而不实,精妙招法在演练中很有观赏性,在实战中就有着很大的落差,张翼和王平联手都能杀退他。不过回到成都之后,赵云看中了姜维的武学天赋,对姜维指点一番之后,还将一些心得绝技传给他,后来的罗家枪很多的克敌绝技,就是从赵云的梅花枪与梨花枪中演变出来的,当然对待自己的儿子他也是费了一番心思。
赵广与哥哥赵统自幼随父亲赵云学枪法,赵统的严谨低调的性格与父亲相似,得心应手的梅花枪法相当的稳重;豪爽洒脱的赵广一心建功扬名,他也想杀出当年单骑救主那般的神勇,苦练出来的梨花快枪也是相法出色。姜维初次来到赵府就与直率的赵广投缘,两人的理想和抱负都有着很多相同之处,赵广的快枪狠招让姜维暗中称赞,而姜维的武艺高强也让赵广敬佩,赵广后期的枪法得到姜维很多指点,虽然他远不如父亲那般的神勇,但是枪法出众的也不在张翼与廖化之下。六出祁山之时很少见到赵家兄弟的身影,到了姜维北伐中原之时,满怀壮志的他才来到军前效力,这其实与赵云的遗命有关系。
【悲壮的强川口之战】
从平凡到名满天下的五虎上将,传奇的赵云非常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成就,低调的他与众人相处之时相当的严谨,蜀国政治上的派系太过复杂,李严和马岱这些人物,都是因为轻率而最走向最终的悲剧。赵云临终之时也留下遗命,赵家之人不深交朝中重臣,只在朝中担当一些闲赋文职,长子赵统一生都遵照父亲之命做到了,不过赵广却是效仿父亲一心想建功扬名,张翼、廖化那些老将都是关系密切,大将军姜维也与他之间也是亦师亦友,在他的影响之下,年过五旬赵广也不顾大哥的劝说,他毅然随着大将军开始了北伐之路。当蜀军准备撤往剑阁之时需要一队兵马留在强川口,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一场寡不敌众的孤军奋战,报国心切的赵广挺身而出,毅然选择了这场难有归路的悲壮之战。
为了相护大将军姜维退走,这群满腔热血精锐勇士等待着五万魏军劲旅的到来,强川口前的三千蜀军此时是严阵以待,主将就是当年长坂英雄赵云的儿子赵广,时间的紧促和兵力的悬殊并没有一位怯阵之人。天水太守王颀率领魏军席卷而来,伴随着赵广的一声令下,无数箭矢有条不紊地飞射出来,看着倒下的一拨又一拨中箭倒下的的军士,蜀军依然是在屹立不动,为了给姜维大军退走赢得更多的时间,蜀军就这样坚持了一个多时辰,一片狼藉的阵前尽是魏军尸首,箭矢一支不剩的全部射完了,看着身旁斗志昂扬的三千勇士,慷慨陈词的赵广说出一翻豪言壮语,万众一心的怒吼之声响彻山间,对面的魏军也是哗然一片,一马当先的赵广把大枪一挥之时,猛虎般的蜀军将士奋勇向前,他们都想成为舍身成仁的英雄。
数轮冲杀之下的蜀军已经伤亡一大半,不过虎胆雄心的赵广始终没有退却之意,此时的他想要突围而走还是可以的,但是想想姜维率领的数万精锐之安危,秉承忠勇家风的赵广再也无所顾忌,手握大枪再次奔着中军大营冲杀过去。敏锐利落的枪风颇有些父亲的风范,枪到之处挑翻不少的军士,快如梨花般的枪招是所向披靡,赵广远远地看到王颀在阵中指挥,纵马狂奔之下朝着他袭来,数名战将阻挡相护都成为他的枪下之魂。骁勇的王颀也没有躲闪挺枪来战,两三个回合下来,快枪之下的赵广猛然将他挑于马下,赵广的英勇依然挡不住败局之势,浑身是伤的他又遭遇到了乱箭袭杀,赵广和那些蜀军勇士全部阵亡了。
当年的五虎将曾经名震一时,黄忠早在中年之时儿子黄叙就病故了,黄家很早就没落了;历经波折的马超,数子都在奔波中遇害,归顺刘备之后再次娶妻生子,女儿嫁给了皇子刘理,儿子马承在平凡之中悄然消失;关彝在乱军中阵亡之后,庞德之子庞会报世仇尽诛关羽之后,张飞的两个女儿成为皇后,继张苞亡故之后,张家有的阵亡有的归顺魏国了。而远在成都的赵统得知丧讯之后伤心不已,他没有弟弟那般的刚烈之勇,大智若愚的他隐约感觉到蜀国的没落,一番安顿之后他在悄然之间带着家人离开了成都,从此赵云的后人就消失在大众视野之中,除了民间众多的热议与缅怀,只有赵家枪法若隐若现地出现在后世英雄之中。
蜀汉名将后代有多少战死沙场?
三国时期,人才济济,英雄辈出。曹操、刘备、孙权三国鼎立,战将如云,谋士如雨。论名将的出色,当属蜀汉名将,其中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更是成为我们最喜欢的“五虎上将”,其次,当属曹魏的“五子良将”和“八虎骑”。然而直到三国末期,随着一个个老一辈名将的去世,出现人才凋零的局面,蜀汉尤甚。
公元263年,曹魏开始了伐蜀。钟会迅速的夺下了汉中,于此同时,姜维率领的蜀军精锐直接弃守汉中,改守剑阁。邓艾率军突袭阴平,迫降蜀汉,蜀汉灭亡。从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到263年为魏所灭,共历四十三年。在这个过程之中,多少名将陨落,同时也有不少名将后代战死沙场。那么到底有多少名将后代战死沙场呢?
主要人物如下:
赵云:
云子统嗣,官至虎贲中郎,督行领军。次子广,牙门将,随姜维沓中,临陈战死。
张飞:
长子苞,早夭。次子绍嗣,官至侍中尚书仆射。苞子遵为尚书,随诸葛瞻於绵竹,与邓艾战,死。
关羽:
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子兴嗣。兴字安国,少有令问,丞相诸葛亮深器异之。弱冠为侍中、中监军,数岁卒。子统嗣,尚公主,官至虎贲中郎将。卒,无子,以兴庶子彝续封。蜀记曰:庞德子会,随锺、邓伐蜀,蜀破,尽灭关氏家。
黄权:
权留蜀子崇,为尚书郎,随卫将军诸葛瞻拒邓艾。到涪县,瞻盘桓未进,崇屡劝瞻宜速行据险,无令敌得入平地。瞻犹与未纳,崇至于流涕。会艾长驱而前,瞻卻战至绵竹,崇帅厉军士,期於必死,临陈见杀。
李恢:
恢弟子球,羽林右部督,随诸葛瞻拒邓艾,临陈授命,死于绵竹。
傅肜:
拜子佥为左中郎,后为关中都督,景耀六年,又临危授命。
钟会攻围汉、乐二城,遣别将进攻关口,蒋舒开城出降,傅佥格斗而死。
诸葛亮:
六年冬,魏征西将军邓艾伐蜀,自阴平由景谷道旁入。瞻督诸军至涪停住,前锋破,退还,住绵竹。艾遣书诱瞻曰:“若降者必表为琅邪王。”瞻怒,斩艾使。遂战,大败,临陈死,时年三十七。众皆离散,艾长驱至成都。瞻长子尚,与瞻俱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蜀汉五虎后人谁混的最好
俗话说的好:虎父无犬子,有常言道:老子英雄儿好汉。那么三国英雄五虎上将为何后继乏人,要知道在当时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都是有名的将军,各个都是万人敌的大将军大丈夫。可这些英雄的后代为何默默无闻?几乎没有出现一个有名的将军,难道是入了巴蜀都变傻了,变呆了?是基因的突变还是水土不服呢?还是都成了官二代,富二代所以也就没老辈人哪种拿着命玩的拼劲了。下面为大家一一介绍五虎上将的后人及其结果。
一、关羽家族
长子关平与关羽一同被斩于临沮。
次子关兴,关羽之子,字安国。三国时期蜀汉重要将领之一,官至龙骧将军。继承其父汉寿亭侯爵位。年少成名,深得诸葛亮器重,二十岁即担任侍中、中监军,数年后死去。女儿关氏,孙权曾为子求婚,遭关羽所拒,并辱骂来使。
二、张飞家族
长子张苞,张飞长子,早夭。次子张绍,官至侍中尚书仆射,算是文官。长女敬哀皇后,刘禅之妻。先被纳为刘禅之妃。后立为皇后,号敬哀皇后。238年卒,葬南陵。次女张皇后,刘禅之妻。其姊敬哀皇后死后,于238年正月立为皇后。蜀汉灭亡后,随刘禅到洛阳。
三、赵云家族
长子赵统,生卒年不详。常山真定(今为河北正定)人,陈寿在正史《三国志》中记载赵云去世后,赵统袭爵永昌亭侯,官至蜀汉虎贲中郎督,加行领军。次子赵广(?—263年),三国时期蜀汉牙门将,赵云的次子,赵统之弟。随姜维前往沓中,被任命为牙门将,曹魏司马氏派五路大军伐蜀时,随大将军姜维与魏兵战于疆川口,姜维败绩还守剑阁,赵广临阵战死。
四、黄忠家族
唯一一子黄叙,早卒,无后。
五、马超家族
长子姓名不祥,杨氏之子死于冀城。次子马秋,马超的庶妻董氏所生,马超入蜀投刘备时,将他和董氏留于汉中留依张鲁。后来曹操攻进汉中,张鲁兵败投降,马超家人落入曹操手中。曹操把董氏赐给阎圃,将马秋交给张鲁处置,张鲁亲手杀了他。三子马承,蜀汉骠骑将军马超之子。仕蜀汉 ,马超死后继承其斄乡侯爵位。马承虽然是蜀汉大将马超之子,但是史书上除了说他继承死去父亲的爵位之外对他只字未提。应该也是个籍籍无名的公子哥,连史书都不愿多写一个字。女儿马氏,嫁给刘备之子安平王刘理。
所以混的最好的应该是张飞家族。
三百里翠云廊,不仅是风景,更是汇聚了古人智慧和汗水的伟大工程
翠云廊又称“皇柏大道”,位于四川北部,秦岭以南。以剑门关为中心,沿金牛古道(部分与今国道108重合)连绵数百里,西抵梓潼,北达昭化,南至阆中,绵延横亘,号称“三百长程十万树”。沿途古柏参天,蓊郁苍翠,宛若长廊。
历史上翠云廊的形成与金牛古道紧密相关,四川自古就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说法。因为四川与陕西之间横亘着一座秦岭,山势险要,难以通行。古人就在悬崖峭壁上修建木栈道,作为当时的交通要道,这就是金牛古道的一部分。而翠云廊就是随着金牛古道衍生出来的,可以说没有金牛古道就有翠云廊。
“翠云廊”的由来
“翠云廊”的名称来源于清初剑州知州乔钵的一首诗。
清康熙三年(1664),剑州知州乔钵在一首诗中写道:“剑门路,崎岖凹凸石头路。两行古柏植何人?三百里程十万树。翠云廊,苍烟护,苔花荫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风度。无石不可眠,处处堪留句。龙蛇蜿蜒山缠互,传是昔年李白夫,奇人怪事教人妒。休称蜀道难,莫错剑门路。”
从此,这段古老的金牛道就拥有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名称“翠云廊”。
翠云廊是由近万株苍翠挺拔的古柏组成的绿色长廊,是迄今为止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道路交通系统,被誉为“世界第一古道”,“陆上交通活化石”,堪与“罗马古道”媲美。
翠云廊的历史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翠云廊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现在看到的翠云廊是经过历史上先后七次大规模的种植,才形成了现有的规模。
第一次是秦始皇统一中国时期,嬴政下令以咸阳为中心,修建通往全国的道路,并在道路两旁大量种植松柏,所谓“道宽五十步,三丈而树”,以此彰显天子的威严。
第二次就是汉代,包括汉高祖刘邦被封为汉中王时,也大量的植树,为以后逐鹿中原做准备,这才有了著名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到了东汉末年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张飞又一次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植树造林工作。
话说当年蜀汉五虎上将之一的张飞任巴西太守,也就是现在的阆中。当时的剑州(剑阁)是连接巴西、成都到中原的交通要道,可以说是经济军事政治的重要枢纽,因此张飞在任期间曾修缮官道,并于路旁广栽柏树。后人缅怀张飞,也将此地的柏树称为“张飞柏”。这次规模较大,对后世的影响深远,现在很多传说都与此时相关。
第三次在东晋,由于当时道教风行一时,各地纷纷种植“风水树”,而蜀地又是道教发源地,自然是趋之若鹜,故而又一次大规模的植树。
第四次是南北朝的北周时期,当时人们为了计算道路的里程门,就在路两边垒土堆,每隔一里作为标记。后来发现土堆会被雨水冲散,所以就改为栽树,一里载一棵树。如此以来,金牛古道又迎来了规模浩大的植树季。
第五次在唐代,这个比较有意思。说的是杨贵妃爱吃川南的荔枝,所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为了使荔枝在运输过程中保持新鲜,朝廷又一次在翠云廊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补栽,此时的翠云廊已初具规模。
第六次在宋代,宋仁宗诏令:“自凤州(今陕西宝鸡陕西凤县)至利州(今广元),剑门关直入益州(成都)道路,沿官道两旁,每年栽种土地所宜林木。”这又是一次盛况空前的植树运动,并且延伸到了整个蜀道。
第七次是明朝。明正德十三年(1518),广西人李璧出任剑阁知州,对南至阆中、西至梓潼、北至昭化的官道进行了整治,并沿路大量补植柏树。现景区内还保存有李壁祠堂,可见后人对他的功绩还是非常认可。
李壁祠
明正德剑阁知州李壁
经过这七次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运动,最终形成了现在的三百里绿色长廊。
翠云廊景区
我们常说的翠云廊景区其实只是这个长廊其中的一段,位于剑门关景区七公里的大柏树湾。
其中古柏道,遮天蔽日,宛然如廊。现存古柏八千余株,大多数树龄都在1700年以上,也就是西晋之前。枝繁叶茂的古柏千姿百态,或遒劲挺拔,或婀娜多姿,或高耸入云,或虬枝盘曲,几乎每一棵树都有一个传说。
由于三国文化在四川根深蒂固,许多传说都与这个时期有关。后人根据古树的造型展开丰富的联想,意会出了“结义柏”、“隆中对柏”、“黄忠柏”、“魏延柏”等等人文艺术景观。
结义柏
隆中对柏
黄忠柏
魏延柏
不只是风景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问古人为什么会在道路边大面积栽树?原因其实很简单。
第一,保护道路。古时候没有水泥,没有柏油,只能把石块和泥土混合在一起夯紧作为路基。经过日晒雨淋,甚至洪水冲刷,时间一久,难免会松散垮塌。种树是保护路基的最好方法,因为树根能固定泥土,避免水土流失,类似于起到了钢筋的作用。
从古至今,道路对经济的影响就相当大,所谓要致富先修路。良好的的路况才利于货物的运输,商品的流通,促进经济的发展,所以保护道路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第二,利于遮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历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时候没有汽车没有空调,在炎炎夏日长途跋涉,能走在凉爽的树荫下是多么的惬意。就像一千多年后的游客漫步在绿树成荫,郁郁葱葱的古柏下,是何等的心旷神怡!
第三,作为路标。古时候没有导航,出远门只能靠路标。道路两旁整齐划一的树,识别度非常高,路人容易辨别,不至于迷失方向,同时也能计算出路途的里程数。那时没有现代科技的测绘手段,只能采取原始的方法。宋代就是每隔一里植一棵树,只要数清一段路上有多少树,就能较精准的估计道路的长度了。
不要小看这个举措,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可是关乎国防的大事。行军打仗兵贵神速,军队器械粮草无不需通过道路运输,只有准确地掌握路途的距离,才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第四,储备木料。自古蜀道险峻,诗仙李白就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自秦汉以来,金牛古道就是连接蜀中和中原的重要通道。而北有秦岭阻隔,崇山峻岭之中很多地方根本没有路,古人就在悬崖边搭建木栈道,这就对木材的需求相当巨大。因此,就有了在路边植树,方便就地取材。
古柏
看到这里你一定很好奇,世上树木千千万,为何单单就选中了柏树?当你了解了柏树的特征后,这个疑虑自然就解开了。
柏树为常绿乔木,在中国分布极广。柏树不畏严寒风雪,毅然傲立,傲霜斗雪、倔强峥嵘。以松柏象征坚贞。松枝傲骨峥嵘,柏树庄重肃穆,且四季长青,历严冬而不衰。
《论语》赞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与竹、梅一起,素有“岁寒三友”之称。
柏树其性耐寒,抗风力较差,耐干旱,喜湿润,这些特征简直就和地处温带的川北气候完美匹配。
再者其一般在幼年和青年阶段生长较快,成年以后生长速度中等而偏慢,老树生长更缓慢。生长快才能立竿见影,利于成活,适宜大面积的种植。
更重要的是柏树木质软硬适中,细致,有香气,耐腐力强,多用于建筑、家具、细木工等。前面说过古人之所以大规模的种植树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 修建栈道。修建栈道对木料的要求极高,要结实耐用,经得住日晒雨淋,年久而不腐,柏树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事实证明以柏木建造的栈道确实经受住了岁月的考验。当年蜀军六出祁山伐魏,就是通过木栈道进入陕西的,能承载千军万马和辎重粮草,可见其是何等的结实耐用。
结束语
翠云廊是古蜀道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历代劳动人民创造的艺术品。它不仅是一道靓丽的自然风景,更是汇聚了古人智慧和汗水的伟大工程。
翠云廊碑文
他原是赵云部将,被诸葛亮提拔为五虎将之一,曾力阻姜维北伐
他原是赵云部将,被诸葛亮提拔为五虎将之一,曾力阻姜维北伐
导语:我们知道,汉初有一位名臣叫做张良,在所有功臣之中,他的功劳居于首位,但他也深知帝王的心思,往往功臣都没好下场,所以他决定功成身退,终日求仙问道,并最终来到了西川定居下来,两汉400年,他的后代遗传着他的聪明才智,张家一直人才辈出,到了三国,他的十世孙张翼入仕蜀汉,成为了蜀汉的顶梁柱之一。
公元214年,刘备最终平定了益州,为了能在这里站稳脚跟,他开始启用益州本地的豪族士人,张翼作为犍为的世家大族领袖,被征召为书佐,之后不久又转任江阳县令。公元218年正月,刘备为了保住益州门户率军北征汉中,张翼成为赵云部将随军出征。期间赵云率领数十骑兵出城时恰巧与曹军主力相遇,他急中生智,使了一招空营计,将曹操军队打得打败,曹军落入汉水中溺死者就有数万。此战中,张翼因把守营寨有功,之后又随军出战杀退了曹军,因此在战后升任为梓潼太守。
公元231年,原本镇守在南中的都督李恢去世,诸葛亮经过一番考察,决定任命张翼前去接替,但是张翼到任后用中原的法度去约束蛮族,执法太过严厉,因而引起当地蛮夷的不满,首领刘胄趁机兴兵叛乱。张翼本想率军平叛,但是朝廷紧急诏令其回京,并派马忠接管他的军队,这时部属们都劝他应该早日回成都,他却坚守岗位,继续排兵布阵,直到马忠到任,他才返回成都,最终马忠凭借他早期打下的基础,轻松平定了叛乱。
公元234年,张翼跟随孔明参与了最后一次北伐,并且再次高升为前领军,率领先锋部队伐魏,但最终依旧是无功而返。孔明去世前为蜀汉的人事做了一系列的安排,对于张翼,他的评价很高,说他和将军吴懿、王平、廖化、张崴四个人都是忠贞勇猛之士,都为朝廷立下了汗马功劳,因而后人将他们几个人称为''小五虎''。
张翼无论在正史还是演义中都没有多少出彩的表现,但他和他的老领导赵云一样,为人谦恭厚重,同时治军严谨,因此深受部下的爱戴和朝廷的欣赏,从县令到前领军,他是由诸葛亮一路提拔上来的,朝廷也因为诸葛亮十分赏识他,所以在公元238年又升任其为尚书,参与到了朝廷决策当中,并拜征西将军,封列侯。
自从进入朝廷的决策层后,张翼的大局观也被显现出来,他一向做事谨慎,所以他十分反对姜维不顾及民力的北伐。因为当年的孔明主政12年,也仅仅进行了5次北伐,每次出征后都要修整数年以恢复国力,可姜维在短短数年里却接连十几次伐魏,这就导致国力虚耗严重,张翼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总是和姜维当庭争辩。不过他尽管发对伐魏,但是姜维每次出征都要带着他,尽管他不乐意,但也总是尽心尽力,更不会捣乱。
结语:张翼的一生看似平庸无常,其实却是贡献颇多,他与姜维政见不合,却从不会耍小人手段,直到蜀汉灭亡之际,二人依旧并肩作战与剑阁,直到刘禅的投降敕令到来,他才丢下宝剑向魏军缴械。但是最后姜维还是坑了他一把,在回到成都之后,姜维想借着钟会的野心为自己复国,结果却引火自焚,钟会被自己的部下所杀,姜维也被乱兵砍死,而无辜的张翼和众多文武大臣也都死在了这场动乱当中,终究没有能够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