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猜成语山河手表(50岁这年,沿长城奔跑)
疯狂猜成语山河手表文章列表:
- 1、50岁这年,沿长城奔跑
- 2、继往开来的世纪伟业——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时刻
- 3、强推5本都市种田网络小说,农民生活也可以很精彩,看得非常爽
- 4、毛岸英牺牲70年后,彭德怀绝密电报首次公开,他在电报里说了什么
- 5、一声姐姐,便是一生!15岁初三女生写给弟弟的一封信,看哭网友
50岁这年,沿长城奔跑
在樊龙智专注跑步的23年里,今年的长跑最为特殊。他要从山海关出发,只带一位助手、一只猫、一辆补给车,用100天左右的时间,沿着明代外长城的轨迹前行,一直跑到3000多公里外的玉门关。
路程充满未知,但从冒出想法到9月17日开跑,50岁的老樊只用了一周左右。
沿长城奔跑的樊龙智。受访者供图
他是户外运动发烧友,同时也是“黑龙江冰上马拉松”“环青海湖超级马拉松”等赛事的组织者,有着丰富的马拉松赛事经验。凭借这些,他从大海之滨起步,循着山峦上长城边墙和城墩的指引,用双脚一路跨过连绵青山和黄土高原,穿越沙漠和迷雾,掠过废弃的矿场和古朴的村庄,从9月跑到12月,直到树叶变黄飘落,朔雪洒落戈壁,风也更加狂猛凛冽。
12月9日,樊龙智与他的猫咪小妖在甘肃嘉峪关悬壁长城处合影。受访者供图
一路上,不同地段的长城以各种姿态在他眼前伸展。燕山长城巍峨,陕北长城苍凉,有的门楼壮美、保存完好,有的则在自然的打磨中没于黄土。
许多村寨因为长城而形成,人们世代居于此处。一路上,老樊从许多朴实热情的村民那里收获感动,他与守边人的后裔交流,跟走南闯北的养蜂人攀谈,见识了辽阔天地,也领略了潜藏在乡野间的巨大精神能量。
他将这趟长跑称作“探索大地精神的寻根之旅”,看成是“与山河岁月进行一次关于生命的对话”。到12月18日,他已经在长城沿线奔跑了93天,对他来说,长城已经不只是古代建筑,而是鲜活的世界,是横贯过去、此刻和未来的“故事流”,在这连绵往事的河流里,他也成为其中一滴水花。
樊龙智在9月17日出发前计划的长跑线路。受访者供图
尽管奔跑过程中,他遇到过不少波折,但已经奔跑到甘肃张掖的老樊,从未想过放弃。他渴望继续翻越山梁、穿越沙漠,去更远的长城。
以下是樊龙智的讲述:
临时起意的决定
很多人觉得沿着长城跑过半个中国是个壮举,需要长时间筹划,但事实上,从冒出想法到出发,我只用了一周左右。
这要从我的职业说起。
我曾是专攻户外运动的体育记者,为此,之前跟体育毫不沾边的我,也开始进行各种户外运动,成为民政部紧急救援中心山岳救援队队员,参加过汶川地震救援。
离开媒体后,我走上创业之路,陆续组织过很多赛事,尤其是具有极限挑战性质的超级马拉松比赛。但2022年这一年,我组织的马拉松赛事全都延期了,包括一场策划良久的“万里长城超马行”——7天7场马拉松,打卡长城七大关。
整整大半年,我没做成任何事,每天带着沮丧的心情,绕着家附近的公园跑步,一圈、两圈、三圈……即便上半年跑了3000公里,我还是觉得这样的生活看不到底,跑步也失去了意义。
跑步中的樊龙智。受访者供图
赛事办不了,我自己去跑不行吗?至少路径是往前的。有天晨跑,这个想法突然闯进脑海。长城沿线大约3000公里,以我的体能,每天跑30公里左右可行。
最难的是怎样做好沿途的每日保障。
因为有多年户外经验,积累了不少保障心得,也对沿途情况粗略了解,我并不担心物资的配比,只是需要一位保障人员,不仅要开车技术好、沟通能力强,还得懂得马拉松运动规律,具有户外经验,能熟练搭建营地,最好会运动理疗,此外还要爱猫——我准备带上5月份在山东收养的流浪猫“小妖”。
小妖只有几个月大,天性好动、好奇心强,之前我将它从山东带到北京,再带它自驾游玩,一路几千公里,它都适应得不错,很有“户外猫”的潜质。这次路程漫长,小妖的陪伴会对我起到心理疏导作用,再加上担心它和家里其他猫打架,我决定带上它。
出发前,樊龙智抱着小妖与满载物资的保障车合影。受访者供图
就这样琢磨了3天,我找到朋友Tina说起这个想法,她很爽快地答应下来,我也松了口气。接下来的5天,我们便着手订购物资。运动功能食品、跑步装备、露营装备、电子设备、小妖的物品……我的小吉(吉姆尼车)里里外外被塞得满满当当,是时候出发了。
从东到西
9月17日8点,我从山海关开跑。
出发前,我们就确定好路线:主干线是明代外长城,因为线路最为清晰;以沿长城的公路跑步为主,因为很多地段的长城或断开,或在山梁上,不适合跑步,也很难找到路通上去;终点定在玉门关,这里虽不属明长城,却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中最厚重的一笔。
开跑前一天,我们还在当地入住的酒店发现了《明长城考实》原版书,酒店负责人知道我们需要,爽快地送给我们。有了书和地图,我们又对路线细细规划一番——从河北秦皇岛的山海关出发,一路向西,途经北京、天津、山西、陕西、宁夏,最后抵达甘肃玉门关。
樊龙智拍摄的燕山段长城。受访者供图
大部分时间,行程还算顺利。
黄河、滩涂、沙漠、戈壁……都在我们身后远去。盐州古城、安定堡、石嘴子、双龙石窟……一处处地图上、资料里的地名和景观,已经留印在我们的脑海里。
我跑过石子路、柏油路,跑过河道、堤坝,跑过无定河畔柔软而有弹性的草地,听草秆轻微折断的软脆声音,跑过被阳光晒热的灰土,鼻子里都是干燥的尘土味。
到12月18日,我已经行进了2000多公里,完成河北(少张家口段90公里)、天津、北京、陕西、宁夏及部分甘肃范围内明长城段的奔跑目标。
这些长城各有特色。
在燕山段,长城如莽莽巨龙盘桓在崇山峻岭,高大、威猛、坚硬,我需要攀爬很久,才能触摸到长城的墙体。
河北徐流口长城连绵。受访者供图
可到了陕西段,长城就变得亲切自然,触手可及,它们大多因地取材,由黄土夯制,长久屹立在高原的北风中,为像我一样的旅人指明方向,无论古今。
斜阳里的墩台虽然残破,但壮观依旧。受访者供图
陕北是立体的,也是豁达的。
公路与下方河道只有一步之距,路挂在坡坡上,房子建在坡坡上,田地或在房子脚下,或在头上。
有次我跑着跑着,路上只剩下我一个人,面对眼前的大坡坡,和无穷无尽的沟沟壑壑,忍不住想扯着嗓子吼两声,憋红了脸,喊出个“兰花花”来。可在城市、在平原,我就没有那股气,也吼不出来了。
我跑了一路,最终绕到一处平坝,刚才跑过的沟沟壑壑,全都汇聚到坝子下面。连绵的土沟土台,如同壮阔大海,尽收眼底。夕阳下,高耸屹立的墩台霸气威武,守护着绵延数百公里的秦川大地,有种苍凉的壮美。
立体的陕北。受访者供图
经过宁夏盐池县的时候,我被惊艳了。
这里的城墙高大,门楼巍峨,在修旧如旧的基础上,有一段竟然把古城墙保护在玻璃幕墙里,既让游客看到古城墙的真实面貌,保护了遗迹,也增加了古城的现代感。
出城就是长城景观大道,一直延伸到40多公里外的英雄堡,长城就在路旁蜿蜒而去。在中途十六堡附近,高岗上有五座连续的城墩,保存相对完好,城墩下铺设了木栈道,还搭建了几个高台,游客可以登高观览墙体。
樊龙智在宁夏长城景观大道。受访者供图
到了宁夏中西部一带,长城的保护就随意起来,有的墩台没有围栏和保护的碑石,风化十分严重。
在历史中穿行
这趟行程,我们结识了不少沿线村庄的村民,印象最深的就是秦皇岛市板厂峪村68岁的村民、长城保护者许国华。
400多年前,在戚继光的带领下,一支由义乌将士组成的军队北上修筑长城,在长城脚下聚居成诸多村落,板厂峪村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义乌兵的后裔,许国华投身古长城保护工作20年,建立文化展馆、收集整理文物、宣讲长城故事。
在几十公里外的界岭口村,我们又遇到了村民杨晓志,他同样是守边人的后人,也同样是长城保护志愿者,常常义务为游客做向导,仔细讲述界岭口长城的自然、人文历史,农忙时也不例外。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发自内心的责任感,也看到长城在几百年后,依然影响着世代子孙和这片土地。
和许国华、杨晓志一样,住在长城沿线的村民,说话痛快,做事也痛快。
收花生的汉子、放羊的老人和骑行的兄弟,都乐呵呵地回应我的问候,有人主动招呼我们摘枣,有人热情地为我们指路,还有走南闯北的养蜂人和我们分享经历。在唐山市迁西县擦崖子村,村民毫不掩饰对我们这些生面孔的好奇,不停地问这问那。
这是座颇具时代色彩的村落,巨幅“农业学大寨”的标语横亘在高大山体之上,随处可见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建筑,不少建筑,诸如高架水渠、民居房子,都用砖石在表面砌出建造时间。
唐山市迁西县擦崖子村还保留着老建筑。受访者供图
我穿过这些村寨,仿佛穿越了遥远的历史,时间只是在这里缓缓淌过。家门前的溪水哗哗流去,有的村民就在水边浣洗。露天的草地上搭着戏台,演员们在台上画脸扮装,老人和小孩坐在台下,一脸享受地听着暖场戏曲,和着节奏慢慢晃动。我这个久居城市的人就这样被“击中”了,而这只是唐山清河沿村的一个普通下午。
到了西北,景致就不再只有田园刈麦。
我曾探访过许多西北的民间庙宇,有的已经荒废,一把破锁头随意别在门栓上,有的壁画极尽精美,有的则仍在祭奠战死沙场守关的先辈。
当我跑到榆林新城梁时,感觉路面上粉尘开始增多,转过一个弯,便见到了一个巨大的工矿区,路过的卡车席卷着黑褐色的旋风呼啸过来。第二天到新城川,滚滚烟尘依旧,当天26公里跑下来,我的耳朵、眼睛、鼻子甚至袜子里,全都落满灰尘。
后来在宁夏石嘴山段时,我又有两天在雾霾中奔跑,这让我头疼、咳嗽,跑步的心率经常突破180次/分钟,那也是我第一次在跑步中不断停下,降低心率。
在陕北奔跑时,樊龙智的身上、鞋里,全都落满灰尘。受访者供图
我如果没有一路靠双脚跑下来,或许永远都不会见到这些景致、遇到这些人物。这些烽火历史中留下来的古迹遗址,时常让我觉得,在与长城上挥洒热血的古人完成一场对话。
他们或许同我一样,以类似的速度走过长城,走过我脚下的路,而长城始终在那里,见证着来来往往的人群、车辆和历史进程。
对我来说,长城就像一道河岸,往事从它身侧流过,衍生出的新事又不断装点着它,我沿长城奔跑,也如一滴水花,和历史一起向未来奔涌。
考验
按照计划,我每天要跑30公里左右,日复一日,这对人的身体素质和毅力,都是极大考验。
9月17日出发之后的十多天,天气和温度都不理想,有时下雨,有时起风,更多时候是暴晒。因此在开始阶段,我以前的马拉松经验失灵了,曾经跑50公里都不需要做理疗恢复的我,最终在肌肉酸痛面前认怂,只能乖乖接受定时拉伸,常常痛得忍不住大叫。
这是必须经受的历练,一旦我对身体状态放松警惕,后续计划就会受到影响,为此,我必须保持最好的竞技状态,不发飙、不冒进,跑步时都会穿着压缩裤,每天出发前,还会在膝关节和踝部打上肌效贴,只用平时百分之五六十的力气跑步,跑完就脱掉鞋子放松。洗过澡后,我还会根据肌肉和关节部位的反应,涂上运动冷凝膏或者红花油。
跑步后,樊龙智会脱掉鞋子放松。受访者供图
我每天严格遵循着固定日程,一般在凌晨三四点起床,把前一天录下的沿途视频剪辑好,再睡到七点左右,做跑前准备,在下午四五点钟,完成当天的里程目标。晚餐是一天中最闲适的时间,我会来上一点啤酒,与同伴畅聊,饭后或是看书或是记录所感所想,直到九十点钟,困到手机砸在脸上。
跑到第7天,我的身体已经基本适应运动强度和节奏,跑到20多天,我已经很少能感到关节或者肌肉有异常。当你忘了身体的各个部位,身体就是最健康的状态。
这一路上,我只生病两次。
第一次因为跑完没及时穿厚衣物,有点发烧,但第一时间吃过药并加强保暖,很快就恢复了。第二次我和小吉一起“病倒”。它的后轮总是发出“噶哒”的声音,维修师傅说是轮轴承出了问题,得从外地快递配件,我则是呕吐、胃疼、拉肚子,典型的急性肠炎症状。
因此11月12日—11月14日这三天,我只能一边休养,一边等车修好。
胃不疼的时候,樊龙智开了瓶黄桃罐头吃了几口,这是他的“治病神药”。受访者供图
除了生病,我的计划也被疫情打乱过。
跑到十几天的时候,我放弃了天津蓟县段的几公里,后来到了第26天,结束在北京区域长城的奔跑后,又不得不暂时放弃90多公里的张家口段长城——燕山山脉最后一段明长城——以及山西段明长城,连夜驾车1300多公里,花了26小时,最终抵达陕西榆林。
整整一晚,我们困倦、狼狈又沮丧。黑夜里没有车,高速公路就像一条冰冻的河,进入榆林市时我特意看了下运动手表,往常平稳的心率,因为熬夜、紧张、兴奋、连续驾车,飙到123次/分钟。
10月12日,樊龙智与Tina从陕西榆林市前往府谷县,途中遇到车队。受访者供图
12月7日在甘肃白银景泰县,我们再次因为当地防疫政策被拒绝进入,不得不改变计划,先从西边的嘉峪关出发,自西向东完成这段线路。
人生就是这样,无论设想多么完美,计划得多么周密,总是处处充满意外,处处留有遗憾。
生命的乐趣
一个人的跑步更加自由。有时看到有趣的内容,我就会停下来,可能只是端详一头驴,也可能只是观察一只鸟,实在跑得无聊,我也会唱唱歌、背背诗,放空大脑,想一些不着边际的事。
樊龙智路遇陕北放羊人。受访者供图
只是奔跑久了,见的人和事多了,我的感官会不由自主地变得敏锐,思绪也愈加纷杂。
在陕北期间,我家的另一只猫球球去世了。没过多久,我又在一处车来车往的公路里程牌上,发现了一只失去生命的大橘猫。这让我不自觉地更多思考人、生命和自然规律。生老病死我无法把握,只有稳住当下,迈出每一步去向前跑。
许多人都劝我中途放弃,有陌生网友,还有偶遇的路人,但我决不会停下脚步。我在毛乌素沙漠看见过一个路牌,上面画着斜坡的标志。我想这也是人生的写照——不断爬坡成长、休憩,再继续爬坡向上。
当一切都局限在毫无生气的重复时,生活的乐趣也会消失,只有不断变化,翻越山丘,才有生命的乐趣。
樊龙智进入毛乌素沙漠后看到的路牌。受访者供图
每天,我都会收到好友和亲人的鼓励关心,虽然奔跑在陌生的地方,依旧觉得温暖踏实。
在这90多天里,小妖也成长了。
起初它很紧张,第一天下车以后,不敢伸直腿,谨慎地贴着地面走。现在,它可以信步走在长城城墙不足五厘米的砖牙上,丝毫不怕下面是十几米高的峭壁。我们在路边休息时,大卡车、摩托车轰隆隆地驶过,它也敢伸着脖子瞅。
趴在车窗上的小妖。受访者供图
在宁夏跑的最后一天,小妖在腾格里沙漠的干河床里玩,眼神透着霸气,走起路来虎虎生风,面对未知的草丛,也毫不迟疑地穿越腾挪,似乎世界在它脚下。
那一天,我看到鹅喉羚经过滨河大道,百只水鸟扑打双翼,优雅盘旋,似乎在和我们告别。
离开宁夏,也意味着旅程也要进入下一阶段。剩下的近1700公里的路程,正等着我的到来。
新京报记者 左琳
编辑 刘倩 校对 卢茜
继往开来的世纪伟业——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时刻
(一)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
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在天安门城楼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诗经》里的悠悠吟唱,穿越千年风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变成了现实;中国共产党人的接续奋斗,历经百年沧桑,把全面小康的里程碑树立在复兴之路上。
对中国人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国家发展巨变的雄壮交响,也是人民笑颜绽放的鲜活故事。它书写在消除绝对贫困的人间奇迹里,书写在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中,书写在不断增多的蓝天、不断延伸的绿道、不断改善的居住环境里,书写在让人民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的不变追求里……
翻开世界各国的史册,不乏繁华的历史,不乏骄人的盛世,但鲜有哪个时代、哪个国家,能像今天的中国这样,致力于“一个不少”“一个不落”的全面福祉,能在如此广阔的领域取得如此显著的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伟大壮举!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中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显著缩小了世界贫困人口的版图,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人均GDP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几十美元到2019年突破1万美元,让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世界人口翻了一番,在14亿多人口的规模下,人均GDP1万美元所产生的各种效应,更让人充满信心。
回望过往的奋斗路,我们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世纪伟业,把光荣与梦想写在了历史深处;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还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继续在人类的伟大时间历史中创造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时间。
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我们身后是波澜壮阔的历史,我们面前是喷薄而出的曙光!
(二)许多时候,鲜明的时代感,在与历史的对照中油然而生。
“70后、80后、90后、00后,他们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席话,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共鸣。
上了年纪的人,对这样的场景都不陌生:夜幕降临,一家人围坐在煤油灯下,母亲做针线,孩子写作业。那时候,“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就是人们对未来的真切向往。人们所思所盼的是如何解决温饱,梦寐以求的是拥有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三转一响”,“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就是美好生活的象征,“万元户”更是许多家庭奋斗的目标。
犹记改革开放之初,为了学习外国先进技术,改变国家落后的面貌,全国掀起了一股出国考察热潮。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之大,给人们带来很大震动:“看得越多,就越知道自己多么落后”“差距太大,很有咄咄逼人的紧迫感”。
从“8亿人吃不饱”到“14亿多人要吃好”,从拥挤缓慢的绿皮火车到闪亮全球的高铁名片,从一针难求的青霉素到向全球提供超过4.8亿剂新冠疫苗,居民平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35岁提高到77.3岁,钢铁产量从不够“每人打一把菜刀”发展到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经济总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3679亿元增长到突破100万亿元大关……生产生活的变化,展现着全面小康的深远意义;举世瞩目的成就,构筑起中国人民的自信基石。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中国是带着首都被八国联军攻占的耻辱进入20世纪的。1900年,列强军队在紫禁城阅兵庆祝胜利,北京大街小巷遍悬占领军国旗。鸦片战争后,从“器物不如人”到“制度不如人”,再到“思想文化不如人”,中国人饱受欺凌和屈辱,民族自信心更是跌入了谷底,有人甚至提出这样的困惑: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
…………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不了解数千年的灿烂文明,就无法读懂中华民族的复兴意志;不理解上百年的苦难屈辱,就难以体会中国人的小康梦想。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正因为它如此持久,才更为深沉;正因为它如此曲折,才更显珍贵;正因为它如此艰难,才更加震撼。
1919年,孙中山先生完成他的《建国方略》,当时的中国人多将其视为无法实现的梦想:修建160万公里的公路,开凿并整修全国水道和运河,建设3个世界级大港……截至2020年底,中国公路总里程519.8万公里;在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10名的港口中,中国港口分别占8席和7席。
1935年,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方志敏同志写下了感人肺腑的名篇《可爱的中国》,期盼一个“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的“可爱的中国”。2021年,方志敏的女儿方梅说:“父亲毕生都在为一个可爱的中国而奋斗。我可以告慰父亲:您笔下‘可爱的中国’,我替您看见了,而且比您想象的还要好。”
从18世纪到20世纪,西方国家飞速前进,中国却一次次错失工业革命的机遇、全球化的机遇、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只是“蜗牛般地爬行”。今天,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奇迹”,更找回了中华民族曾经“失去的二百年”。
百年沧海桑田,换了人间。
一位作家曾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对中华民族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也是民族自强的历史时刻。
(三)2021年2月4日,春节前夕,江西井冈山,白银湖村村民邱冬华贴上新对联——上联:“脱贫全靠惠民策”;下联:“致富迎来幸福春”;横批:“共产党万岁”。
90多年前的1928年,邱冬华的曾祖父邱启山也曾写下一副对联,那一年中国共产党打土豪分田地,制定《井冈山土地法》,穷苦农民获得梦寐以求的土地——上联:“分田不忘共产党”;下联:“幸福牢记毛委员”;横批:“共产党万岁”。
两副对联,一样的横批。这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写照,也是中国百年巨变的缩影。
中国的全面小康,犹如一幅前后相续的长卷,有筚路蓝缕的创业征程,有气壮山河的建设浪潮,有波澜壮阔的改革探索,也有拥抱世界的开放襟怀。在这条路上,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我们用一百年奋斗,赋予人类现代化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这个特色,就是“中国式的现代化”。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首次用“小康”描述中国的发展愿景:“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小康”,这一饱含深厚文化底蕴、富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美好愿景,由此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醒目路标。
“小康”的提出,并非偶然。
千百年来,从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感慨,到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憧憬,再到严复“故居今而言救国,在首祛此贫”的期盼,“小康”是中华民族对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恒久守望。
自18世纪蒸汽机吐着白气推开现代化大门以来,在人类现代化的赛道上,中国很长时间内都是迟到者。“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遭受苦难屈辱的缘由,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带领人民追赶跨越的动力。
1949年3月,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就号召,“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编制实施五年规划(计划),提出“四个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坚定地把现代化视作走向复兴的路径。
在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虽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守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属性,并在与人民同甘共苦的实践中摸索出正确航线。
“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目标放低一点好,可以超过它”,小康目标的提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精神;“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小康内涵的丰富,折射出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品格。
从“小康之家”到“小康社会”,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在小康内涵的拓展中不断提升;从党的十三大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到党的十五大明确“新三步走”发展目标,再到党的十九大提出“分两步走”战略安排,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把握日益深化。
正如一首荡气回肠的歌曲《奔小康》所唱——
“猎猎风中,为民担当。久经磨难的中国人,几曾奢谈富强。百年奋斗,千年梦想,老百姓跟着共产党,好日子才有希望……永诀贫困,奔我小康,为了人民谋幸福,不畏雨雪冰霜……”
(四)最难走的路是上坡路,登顶前的冲刺最艰辛。
“我说过,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中国人说话、中国共产党说话、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说话是算数的!”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的这番话振聋发聩。
到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我们党进入新世纪后,在基本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提出的奋斗目标,是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然而,如期践诺,又是何等不易!
在长期的接续奋斗中,我们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越来越厚实。然而,“凡作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向终点线冲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面临着艰巨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国所处方位可谓“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
一方面,是更大的风险挑战——
比如,面对金融高杠杆率和流动性风险、银行不良贷款风险、影子银行风险、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如何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为全面小康筑牢安全堤坝?
比如,2012年,我国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降至10.2%,减贫进入国际公认的“最艰难阶段”。面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如何啃下“硬骨头”,实现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
比如,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重污染天气、黑臭水体、垃圾围城、农村环境问题已成为民心之痛、民生之患,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如何保卫蓝天、碧水、净土,确保全面小康经得起历史检验?
…………
迎难而上,知难而进。即便以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忧患意识,提出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在前进的道路上,还是会有“黑天鹅”“灰犀牛”不期而至。
人们没想到,霸权国家会单方面挑起经贸摩擦,处心积虑对中国进行遏制打压、围追堵截;谁也没料到,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会突然暴发,世界经济会陷入二战以来最为严重的衰退,给爬坡过坎的中国带来一道道“加试题”。
另一方面,是更高的目标要求——
进入新世纪,我们已经迈入小康社会门槛,但这一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经济增长翻了近两番,但每创造1万元GDP所消耗的能源,却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物质生活已普遍明显改善,但收入差距拉大问题也在凸显。如何解决这些发展起来后的问题,把现代化进程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全面小康”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不能让任何一个领域滞后,不能让任何一个人掉队,不能让任何一个区域落下。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
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统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区域发展战略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系列大手笔大方略,彰显着治国理政的责任担当;一个个新实践新创造,开辟出中国发展的广阔空间。
“十三五”时期,我们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下大力气固根基、补短板、强弱项,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污染防治攻坚战效果显著,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取得成效,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
2021年6月8日,世界银行发布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从此前预估的7.9%上调至8.5%。中国经济在100万亿元高基数之上依然保持强劲增长,这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创造的时与势。
有时候,看似枯燥的数据,却能让人直观感受“大历史”。
9899万人,这是8年来摘掉贫困帽子人口的总数;98.2%,这是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1.5万亿元,这是2020年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的让利金额;超过6000万人,这是“十三五”时期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0.8%,这是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1年到2020年10年的累计实际增长幅度……
有时候,身边发生的变化,可以让人更好理解“大变革”。
这几年,生活在云贵山区里的孩子们,也能用上触控笔、智能电子白板等课堂新装备了;长江边上的人们发现,久违的河豚回来了,刀鱼也越来越多了;各地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人们办事不再“跑断腿、磨破嘴”了;全国扫黑除恶扫出风清气正,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强了……
伟大的奋斗,凝结成历史性成就和变革;汗水的结晶,折射出全面小康的成色。
“为了摆脱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付出了史诗般的努力。”有外国观察家如此感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一次为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写下温暖而生动的注脚。
(五)“东南风吹西北暖,那年你到咱家来,拔掉穷根把花栽,美得哟,沙漠变花海……”2021年初,一部名为《山海情》的电视剧冲上热搜,也让中国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典范——宁夏闽宁镇走进全国观众视野。
沙与海,山与川。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宁夏和福建这两个相隔数千公里的省份,因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的政策,结下了跨越山海的深厚情谊,共绘了先富帮后富的壮阔画卷。
环顾全球,区域发展不平衡是世界级难题,许多国家的“锈带”地区在转型突围中,同样不缺人才、资金和决心,但大都以失败告终。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家庭,富不忘穷,兄弟同心,长期互助,协作共赢,这又是怎样的人间奇迹?
“这在世界上只有我们党和国家能够做到,充分彰显了我们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习近平总书记的论断掷地有声。正是这种优势,让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把一个个“不可能”变为“可能”。
人们不会忘记,在伟大抗“疫”斗争中,“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所诠释的初心使命,“封闭一座城,守护一国人”所彰显的英雄本色,“全党一面旗、全国一盘棋、全民一条心”所凝聚的磅礴力量……
人们不会忘记,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先后7次主持召开中央扶贫工作座谈会,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1800多名党员干部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上……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对自己的发展道路有了更加坚定的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党的领导是最本质的特征。近代以来,只有中国共产党,以其无比坚强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结束了“四万万中国人一盘散沙”的局面,第一次让中国作为一个整体来追求现代化,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没有中国共产党,哪有社会主义中国?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哪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人民至上是最鲜明的底色。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悠久文明是最深层的基因。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是经济上、物质上的成功,更是一种具有文明意味的制度探索和文化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曾说,“自古有不王道之富强,无不富强之王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承载着中华文明鼎新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宏大叙事,无可辩驳地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六)2020年11月4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几天下来,674家参展商、1351家采购商共达成合作意向861项,累计意向成交726.2亿美元,比上届增长2.1%。在全球疫情肆虐、经济严重衰退的背景下,这样的成绩单来之不易。
近年来,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中国各种外贸交易类展会越办越多、越办越好。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市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国消费规模不断扩大、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为世界贸易和经济复苏注入了强劲动力。
纵观世界历史,一个发展中大国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能持续地为提升人类社会整体发展水平作贡献,这是十分罕见甚至是绝无仅有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规模宏大、意义重大的人类实践”“让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为世界树立令人鼓舞的榜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推动人类进步的伟大催化剂”……来自国际社会的评价,道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
工业革命以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中,人们见到了太多“血与火”的侵略,太多赤裸裸的掠夺。即便在这些现代化国家内部,也形成了巨大的收入鸿沟,出现了明显的贫富差距,带来了持续的社会动荡。有西方政治学家感慨,“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
反观中国,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现代化的征程上,不仅走出了自己的成功发展道路,还创造了世所罕见的“两大奇迹”: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从内部看,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在全球疫情防控中,人们清楚地看到,即使是实现了现代化的国家,如果执政党背离人民,也会损害现代化成果。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疫情防控的重大战略成果,就在于始终把人民放在第一位,“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
今天,世界上很多人都在谈论人权。“以人民为中心”,这正是中国奉行的人权理念。“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中国发展成就归结到一点,就是亿万中国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贡献正在于此,中国创造“两大奇迹”的深层密码也在于此。
2020年,美国一家知名公关公司发布信任度调查显示,中国民众对本国政府信任度达95%,在受访国家中高居第一。什么是民心?这就是民心。什么是人权的标尺?这就是人权的标尺。
从外部看,这是坚持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作为历史上曾经遭受欺凌、蒙受屈辱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发展的目的是赢得尊严和安全,让历经苦难的人民过上好日子。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小康”就是这一逻辑的集中表达。朝着这个目标不断迈进,中国在亿万人民的不懈奋斗中发展了、强大了。
中国是在落后的境遇中走上现代化道路的。追赶者的身份,很容易让人低估了中国道路的独特优势,甚至认为中国会走上西方现代化的老路。近年来,西方一些人所谓的中国“掠夺资源”“盗窃知识产权”“强制技术转让”等论调,不过是反映了他们以己度人的自我想象和高高在上的傲慢无知。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素以吃苦耐劳闻名于世。中国今天的发展成就,不是偷来抢来的,也不是别人恩赐的,而是中国人民几十年含辛茹苦、流血流汗干出来的。中国人民深知,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想发展就要靠自己苦干实干,不能寄托于别人的恩赐,世界上也没有谁有这样的能力。
马克思说过,极为相似的事情,但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出现就引起完全不同的结果。在人类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变了现代化的“单向趋同”,增进了全人类的整体福祉,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多样化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路径。
这一伟大成就再次表明,“中国发展是属于全人类进步的伟大事业”。
(七)奋斗者的脚步永不停歇。历史性的抵达,换个角度看就是开创性的进发。
“培训乱象,可以说是很难治理的顽瘴痼疾”“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教育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跟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密切相关”……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来共同关心这些教育问题”。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上得了学”已经不是问题,“上得好学”又成为新课题。
教育问题只是一个缩影。如何满足水涨船高的期待、解决发展起来后的问题,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这个意义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不屈不挠、长期奋斗的果实,更是启航新征程、扬帆再出发的动员。
这样的数据令人自豪:如今的中国,拥有占全球70%以上的5G基站,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占世界一半,消费级无人机占据一半以上全球市场,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总量70%以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我们积累了雄厚物质技术基础,开辟出巨大发展空间。
这样的清单催人奋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判断,提醒我们还面临许多矛盾和挑战。
如果说,当年“小康”目标提出时,我们还是“不够格”的社会主义;那么,尽管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但全面小康还是“在路上”的现代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依然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它是一个动态、积极有为、始终洋溢着蓬勃生机活力的过程,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的过程。
善治国者,善于谋势;决胜负者,长于布局。
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战略安排;
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这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的战略部署。
以时间节点为坐标,方可环环相扣、节节取胜,击鼓催征稳驭舟;以历史方位谋伟业,才能高屋建瓴、势如破竹,不畏浮云遮望眼。
在这场以百年计的伟大征程上,我们有“风卷红旗过大关”的严峻紧迫,也有“风展红旗如画”的慷慨激昂;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的豁然开朗,也有“又踏层峰望眼开”的使命召唤——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八)2021年1月30日,福建福清。在中国利用核动力发出第一度电的50多年后,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在这里投入商业运行。
“对于关键核心技术,我们都一件件进行了突破,没有‘卡脖子’的问题。”企业负责人这样介绍。“没有‘卡脖子’的问题”——短短几个字,道出了自立自强的决心。
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开通,到“嫦娥五号”实现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从特高压技术后来居上,到C919大飞机准备运营;从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研制成功,到第五代战机歼20正式服役……这几年,我们把“卡脖子”清单变为科研攻坚清单,正在一步步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
犹记19世纪末,孙中山先生浩叹,“中国积弱,至今极矣!”犹记新中国初创,毛泽东同志感慨,“现在我们能造什么?……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犹记改革开放前夕,邓小平同志发问,“什么叫社会主义?它比资本主义好在哪里?”……
时间铭记梦想的足迹,历史镌刻奋斗的功勋。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把现代文明带到时间的坐标中;一个饱经沧桑的民族,把复兴的图景描绘于前进的道路上。
“中国以后要变成一个强国,各方面都要强。”习近平总书记的铿锵话语,道出了大党大国的雄心壮志。承载百余年仁人志士艰辛的探索,汇聚亿万人民不懈的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如东方的一轮朝日,正光芒四射,正喷薄欲出。
“共同富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202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公布。一个人口数量堪比欧洲大国的省份,正在打造共同富裕的样板——2035年“基本实现共同富裕”。从共同富裕入手,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注定是一段更加壮丽的伟大征程。
回顾人类现代化的历史,18、19世纪,世界上发展起来的一批国家,如英国、法国等,人口是千万级的;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批国家,如美国、日本等,人口是上亿级的;而21世纪中国的现代化,人口则是十亿级的,超过前两批国家人口的总和。这不仅仅是人口数量的简单增加,更是对人类文明进步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贡献。
“中国空间站将成为国际太空合作的重要平台”。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中国人首次进入了自己的空间站。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和实验舱上均配备标准化的载荷接口,具备开展各类科学实验国际合作的能力,中国空间站将成为一个造福全人类的太空实验室。
以数千年大历史观之,变革和开放总体上是中国的历史常态。在现代化的征程上,中国不仅追求高水平的自立自强,也始终秉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理念。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
中华民族追求强大,更追求伟大。
志在千秋伟业,百年只是序章。当我们以“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去理解中华文明,“以百年、千年为计”去看待历史使命,更感时间的紧迫,更觉前途的光明,更知责任的重大。
(九)历史让人回味,未来令人神往。
“七一”前夕,位于国家体育场北侧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隆重开馆,党和人民百年奋斗铸就的功勋和光荣,勒记在了祖国首都的中轴线上。
从永定门到钟鼓楼,从中华民族园到奥林匹克公园,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到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一条中轴线,浓缩着中华文明由衰落到复兴的苦难辉煌,凝聚着中华民族由独立到富强的雄心壮志。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我们已经走出一条光明大道,我们要继续前行。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大时刻,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响彻神州——
“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
时间属于奋进者!历史属于奋进者!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如磐信念敲响岁月的洪钟,以昂扬姿态拨动时代的琴弦,我们一定能奏响更加雄浑壮阔的历史交响,书写更加灿烂辉煌的发展篇章。
“加油、努力,再长征!”这是一场中华民族跨越数千年的进军,向着美好未来,向着人类明天!
(新华社北京7月4日电人民日报任仲平文章)
《光明日报》( 2021年07月05日01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强推5本都市种田网络小说,农民生活也可以很精彩,看得非常爽
近些年种田文成为了网文的一个主要写法。历史小说可以种田,西幻小说可以种田,就连仙侠玄幻小说也可以种田。
比较而言,都市种田文感觉更加纯粹,毕竟这类小说有一种“都市”与“农田”的天然对比,在一种趣味滑稽中产生反差感,吸引了不少读者。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看小说22年的老书虫,一定要关注我哦。
今天我强推5本都市种田网络小说,农民生活也可以很精彩,看得非常爽。书荒的朋友别错过哦。
第5名, 醛 石 《荒原闲农》。
207万字的都市小说,主角开局在魔都混不下去,选择回到西部荒原老家。在金手指的帮助下,主角打井种地,把荒原一步步打造成世外桃源。
一条黄狗,一头毛驴,门前几块菜地,屋旁几亩果树,四季有果,岁岁有花,每日清茶农家饭,下棋看书,悠然自得。这样的日子想想就很带劲啊……
在荒原种田,小说的设定还是比较有趣的。大荒原与小生活,有了一种神奇的化学反应,让读者找到了新鲜感。同时这本小说风格轻松,读起来不费脑子,是消遣时间很不错的选择。
但是本书前期剧情有许多槽点,可能一些毒抗低的书虫会受不了这种风格。另外,本书一大群女主角围绕着主角转,但最终男主角身边也就是一个女主。这种写法在我这里是OK的,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接受了。
第4名,七星荔枝肉《都市种子王》。
278万字的小说,此种子非彼种子,乃是植物种子的意思。本书许多内容都不太符合逻辑,属于主角和配角智商都不在线的那一种小说。
好在本书创意不错,脑洞有趣,女主很可爱,还是很精彩的。尤其是小说里面,有千奇百怪的植物,效果神奇,生活化氛围很浓,使读者来到了一个光怪陆离的神奇世界,思维放空许多。
小说的套路就是主角不断在空间里拿出神奇的种子,让其他人发呆震惊,不断重复打脸的简单故事。而本书吸引我的,是男主角那种容易满足的性格,有点像宅男和学者的混合体。
虽然主角拥有了强大的金手指,却也只是过着种田的小日子,对更大的利益也不太上心,也不会去东搞西搞,还是很独特的。
第3名,山村户口《随身山河图》。
170万字的小说,主角拥有一个传家宝山河社稷图。图里有一湖灵水,能催生植物,也能改良动物。于是主角种种地,溜溜狗,偶尔还客串一下医生,开始了逍遥的农民生活。
本书是很多年前的老书了,所以套路有些老。诸如同学会攀比,主角打脸势利眼的桥段、主角被保安狗眼看人低的桥段、主角被女友的妈妈看不起的桥段,书里面的这些内容现在看起来还真是槽点满满。
不过这本书结合了随身流和种田流的设定,种田的部分写得还是很精彩的。许多情节都比较好玩,读起来也不用动脑子,就可以感受到种田普通生活里面的精彩。以阅读感来说,这本书用来打发时间还是挺不错的。
第2名,木鱼和尚《随身带个侏罗纪》。
433万字的小说,量大管饱,书荒时候好粮草。本书主角能够变成恐龙,可是主角却选择了到乡村种田。没错,这个创意瞬间吸引了我,感觉作者真是脑洞大开。
本书虽然金手指很大,但是情节侧重现实,没有太离谱,反而有一种朴实的乡土气息。而且本书除了种田的内容,还写了大量男主角与青梅竹马的女主角之间的恋爱日常,甜蜜温馨,狗粮管饱,把小日子过出了大快乐。
第1名,名窑《我的1978小农庄》。
240万字的小说,设定其实不太新鲜了。主角开了个小农庄,第一章就掉到了1978年,感受了几天过去的日子后,发现金手指帮助自己在1978年和2018年之间穿梭。
然后,主角把1978年的野生甲鱼拿到2018年卖了好价钱,又把未来的复古手表带回1978年。
主角后续还弄了邮票、虎骨酒、猴头菇之类的东西,腰包很快就鼓了起来。而且主角还把梅花鹿和丹顶鹤之类的动物弄到了2018年……
没错,这本书的基础设定就是“两界穿梭”,主角做的也就是商人“买空卖空”或者说“投机取巧”的东西。
可是在设定之上,本书真正的亮点在于年代感和接地气。特别是1978年的情节部分,许多种田内容都是现在小年轻闻所未闻的,看上去十分陌生,却又感觉到好奇的。
作者的文笔也比较优秀,不是那种卖弄辞藻的风格,而是带有一些口语化的模式,读起来比较流畅,很有生活气息,真正写出了1978年特有的年代氛围,让人不知不觉就追到最新章。
当然,这本书在我看来,也有一些小缺点。比如主角在1978年捡到一个女儿,那个女儿有点“财迷”属性,各种控制主角的钱包。
假如是老婆,还比较符合真实,一个几岁的小女孩居然能支配来回穿梭的主角,显得非常离谱。显然,这是作者为了增加小说趣味,特意给这个小女孩弄了这种“财迷”设定。
虽然能理解作者,但是读起来还是稍有违和。另外本书的错别字也比较多,后期剧情略水,让本书稍显瑕疵。但总得来说,本书质量上乘,是目前比较靠谱的一本种田文。
朋友们有没有看上面这些小说呢?大家还知道哪些好看的小说呢?欢迎留言哦。如果你喜欢看小说,也记得关注我哦。
毛岸英牺牲70年后,彭德怀绝密电报首次公开,他在电报里说了什么
“你失去了一个儿子,我也失去了一个儿子,他们牺牲的很光荣。”
这是毛主席在1953年全国妇联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接见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时说的一句话。
图|毛主席接见黄继光的母亲
说这句话的时候他紧紧握着邓芳芝的手,让邓芳芝老人感动地落泪,老人没有想到,毛主席居然把自己的儿子也送到了朝鲜战场。
黄继光牺牲的时候20出头,毛岸英牺牲的时候也不到30岁。
毛岸英牺牲70年后,彭德怀的一封绝密电报公布,在彭德怀的电报中,记录了毛岸英牺牲的经过,让人泪目。
毛主席亲自给彭德怀求情,把毛岸英送到了朝鲜
1950年10月,刚刚结婚一周年的毛岸英,带着父亲的嘱托回到了湖南韶山,除了看望乡亲们,重要的是还要给母亲杨开慧扫扫墓。
图|毛岸英同志
回到故乡还没有几天,李克农托人给毛岸英传信,说朝鲜战事吃紧,让他马上回北京,跟着他去苏联出差。
毛岸英少年时期在莫斯科长大,说得一口流利的外语,让毛岸英担任翻译再好不过了,也就是这次工作,让毛岸英认识到,国家主权的重要性。
美国干预朝鲜战争前,周总理就多次对美国喊话,不许美国越过三八线,但美国对中方的警告不管不顾,挑衅一般地越过了三八线,严重侵犯了中国主权。
打还是不打?深夜,毛主席和彭德怀在中南海商量,如果不打,美国一定会得寸进尺,到处欺负人,如果打,实力悬殊,新中国刚刚成立一年,百废待兴。
但毛主席还是以那种大无畏精神做出了重要决断,建立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抗美援朝。
与此同时,毛岸英也意识到了国破山河的危险,他思来想去,决定要去朝鲜战斗。
回到北京后,毛岸英径直去了父亲毛泽东的卧室。毛岸英说:“爸爸,我想去朝鲜,跟着彭叔叔去打仗。”
毛主席向来宠爱这个孩子,听到这个回答十分欣慰,他说:“你告诉我,你为什么要去打仗。”
毛岸英说:“我在苏联学过外语,而且还懂坦克机枪,还参加过卫国战争,我有经验,希望爸爸给我这次机会。”
毛主席笑着说:“这才是我的好儿子啊。”
把自己送去枪林弹雨的战场,哪个父亲愿意啊,但毛主席同意儿子的请求,决定和彭德怀当面说。
当彭德怀得知毛岸英先去朝鲜,说破天也不同意,他指着毛岸英的胸口说:
“别以为我不知道,你的弟弟毛岸青向来身体不好,你的另一个弟弟毛岸龙在上海失踪了,是不是?现在留在你爸爸身边的可只有你了。”
既然彭德怀不同意,毛主席只能亲口说了,甚至还请彭德怀吃了一顿饭。
毛主席说:“彭老总,岸英的性格你是了解的,就让他跟着你去吧。”
彭德怀无奈地说:“好吧,但是有一个条件,一切命令听指挥。”
1950年10月中旬出兵朝鲜前,彭德怀给毛岸英安排了岗位,做自己的翻译秘书,彭德怀说,毛岸英是第一个向他报名的志愿军战士。
临走前,毛岸英还特地去和妻子告了别。
一年前,毛岸英和刘思齐在中南海举行了婚礼,两个人情定西柏坡,感情十分好,新婚燕尔就去战场上,毛岸英心里十分复杂。
那天晚上,毛岸英骑着自行车来到医院看望妻子,当时刘思齐刚刚做了阑尾炎手术,在床上静静地看着书,看到毛岸英推门进来,惊讶地说:“你怎么来了?”
毛岸英说:“我明天要去很远的地方出差了,来和你告别。”
刘思齐感觉到很奇怪,她问:“你要去多久?”
毛岸英没有给出具体时间,而是说:“总之要很久,那么地方很远,如果你没有收到我的信,也不要着急。”
刘思齐很纳闷,但也没有多问什么,毛岸英嘱咐了三点,第一,每周都要去医院看望爸爸,第二,替她照顾好毛岸青,第三,按时完成学业。
刘思齐知道,即便毛岸英不说,她也会做好这三点的。
多年以后,刘思齐回忆,毛岸英临走前在门口朝她深深鞠了一躬。当时她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一别,居然是一辈子了。
牺牲之壮烈,历史罕见
1950年11月25日上午,时任志愿军司令部机要秘书的毛岸英,正在大榆洞紧张的工作,突然上空传来了敌机的轰鸣声。
“快,隐蔽!”
警卫员们拉着彭德怀总司令便朝着防空洞走去,大家刚进去防空洞,突然听到外面一阵爆炸声,与此一起传来的还是高温热气,一片火光。
原来,敌人投下的不是普通炸弹,而是凝固汽油弹,所到之处一片火海,伴着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整个作战室已经被烧焦。
时任彭德怀的军事秘书杨凤安曾回忆说:“百八十个凝固汽油弹,铺天盖地下来了。掉下来以后,房子是一片火海。”
彭德怀在防空洞里问:“大家都扯出来了吧?”警卫员说:“应该是都撤出来了。”
1950年10月入朝前夕,毛岸英(后排左二)和战友们在丹东烈士陵园合影。这是他生前留下的最后影像
几十分钟后,敌机离去,外面的火海已经熄灭,彭德怀刚走出来,就听见几声哭喊声,杨凤安跑过来说:“彭总,我们牺牲了两个同志。”
“是谁?”
杨凤安说:“是高秘书和刘秘书。”
听到“刘秘书”三个字,彭德怀下意识双腿一软,差点没站住,因为他知道刘秘书是毛岸英用的工作名字。
毛岸英牺牲了。
“刘秘书没有资料,请问刘秘书到底是谁?”
彭德怀没有说话,而是紧紧传达了作战命令,然后回到了办公室,据知情人回忆,彭德怀在办公室足足呆了半天,给北京写了一封电报,这封电报汇报毛岸英牺牲的经过,仅仅几114个字,他写了一个多小时。
那么毛岸英明明撤离了,为什么会牺牲呢。
和毛岸英一起去的司令部工作的同志有一位叫徐亩元,他回忆说,在那次惨烈的空袭中,敌人汽油弹强大的气浪把他冲倒,毛岸英冲出办公室后,好像忘记拿什么东西,然后返回去寻找。等到找寻毛岸英的时候,发现了被烧焦的两具遗体。
洪学智在《抗美援朝战争回忆》一书中也记录了一些细节,他说:“那天早饭吃的很早,饭后毛岸英和我们一起上山疏散,不知道为什么他又跑回屋子里去了。”
当时的情形到底如何,彭德怀在电报中做了详细报道。2020年,这封电报被首次公开,披露了其中的细节。
电报全文是:
军委并高(岗)、贺(晋年):
我们今日七时已进入防空洞,毛岸英同三个参谋在房子内。11时他们4人返回房子内,忽又来敌机四架,投下近百枚燃烧弹,命中房子,两名参谋跑出。毛岸英及高瑞欣未及时跑出被烧死。其它无损失。
志司11月25日16时
图 | 彭德怀在朝鲜
从彭德怀的这封电报中可以摘取三个关键点吧,第一,敌人投下的燃烧弹之多,足足有上百枚,这是造成司令部一片火海的重要原因。第二,毛岸英和高瑞欣因为没有跑出屋子被2000度大火烧死,牺牲过程极其壮烈。第三,毛岸英之所以没有跑出,想必是回去取重要物品,“其他无损失”说明了毛岸英同志的伟大。
在著名电影《长津湖》中,便有毛岸英牺牲的情节,当时毛岸英发现有一张重要地图没有拿,便回去取,不料牺牲在火海中。
随后,彭德怀命令迅速营救,战士们把烧坏的房间开始检查,最开始谁都没有发现遗体,彭德怀得知后,眼圈泛红,不敢相信这个事实。
不久,终于发现了两具遗体,其中一个靠着一块手表确定了是毛岸英的遗体,那是他出国前问丈母娘张文秋借的手表。
在毛岸英生前,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战士身份,或者说基本没人知道,他的战友也只是觉得他是个普通战士,只记得他经常给家人写信,战友们还咨询他北京天安门的样子。
然而,当彭德怀的这封电报传到北京后,被细心的周总理压了下来。当时考虑到毛主席的身体不好,如果贸然说出这个消息,恐怕会影响身体健康。
等到毛主席看到这封电报,已经是一个月后,时间已经到了1951年。
那天,叶子龙得到周总理的命令,把电报拿给毛主席看,周总理说:“一直瞒下去也不是办法,给主席看看吧。”
叶子龙清晰地记着,当毛主席看到这封电报后,他的神情木然,嘴角抖动着,想说什么却说不出来,内心压抑着痛苦,他把脸埋的很低,脸上没有泪水,也没有任何表情。
李家骥曾担任过毛主席13年警卫,他日后也回忆道:
毛主席听到后感觉到很突然,他想去拿烟,然后拿火柴点烟,按个火柴盒就在他的面前,他还一个劲地在口袋寻找……他的眼睛泪汪汪的,不让人看出来他在哭,但是我们都知道,他的泪水比我们还要多,因为牺牲的是他最爱的儿子啊。
大概过了半晌,毛主席微微抬起头,对身边的人说:“打仗总要死人的,岸英只是千千万万的志愿军的一员,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
杨尚昆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岸英的死讯那天已经不得不公开了,李德胜长叹一声后说:“牺牲的成千上万,无法只顾及此一人。事已过去,不必说了。”精神伟大,实际打击则不小。
从杨尚昆的日记看,他所描述应该是实事求是的,哪位父亲得知儿子牺牲会不难过呢?毛主席只是把痛苦压抑在了心里,一个人独自承受着。
毛岸英牺牲两个月后,周世钊老先生到中南海看望毛主席,毛主席和好友这样说道:“我作为党中央的主席,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去保家卫国,又派谁去呢。”
一句话,体现了一个父亲对儿子深深的寄托,甚至还有那一如高山般的评价,甚至对毛岸英牺牲感到骄傲。
父爱如山,毛岸英牺牲后三件事
第一件事:把毛岸英的遗体留在朝鲜。
1953年,志愿军陆续回国,就毛岸英遗体的事情,周恩来当面和毛主席做了汇报,大家的意思是把毛岸英的遗体运回国,和杨开慧葬在一起。
但毛主席坚持了彭老总的意见,选择把毛岸英的遗体留在朝鲜,和战士们葬在一起,并说了一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一句话,体现了伟大的父爱,正如毛主席所说,毛岸英也只是千千万万个志愿军中的一个。
第二件事:督促刘思齐改嫁。
除此外,毛主席还十分关心毛岸英的遗孀,刘思齐。
1949年二人结婚的时候,刘思齐还不满20岁,而且还在上学,自从毛岸英牺牲,毛主席便一直关心着刘思齐的成长,并希望刘思齐不要耽误自己,早点改嫁。
1959年刘思齐基本大学毕业,毛主席再次把这件事拿了出来,甚至专门和刘思齐说:你这样一个人生活,爸爸心里十分不安,孩子听话,让爸爸给你找个对象吧!
在给刘思齐的信中写道:
是时候做出决定了,五心不定,输得干干净净,下定决心结婚吧。
一直思念毛岸英的刘思齐接受了父亲的建议,但是有一个条件,就是去朝鲜给毛岸英扫墓。
1959年春节刚过,刘思齐在妹妹邵华的陪伴下,从北京出发,去了朝鲜桧仓的烈士陵园,她第一次来,挨着墓碑一个个寻找。
毛岸英的墓,普普通通,简简单单,看到“毛岸英同志之墓”几个大字,刘思齐扑在墓前,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
新婚一年,毛岸英便去了战场,她对毛岸英的爱至死不渝啊。
在毛岸英的目前,刘思齐差点哭晕过去,他久久不能站起来,妹妹邵华也说:“姐夫岸英,我和姐姐还有爸爸,都很好,你放心吧。”
回到北京后,毛主席一边托人去安抚刘思齐,一边给刘思齐物色男朋友,有人给毛主席介绍了空军学院的优秀青年杨茂之,毛主席综合考虑后,觉得这个人不错。
1962年2月,刘思齐和杨茂之在北京结婚,当天毛主席还托人送去了礼物,表达对刘思齐的嘱咐,也算完成毛主席的一桩心事。
不久,刘思齐的孩子出生,刘思齐给孩子起名“杨小英”,就是为了纪念毛岸英起的名字。
据报道,从刘思齐到朝鲜扫墓,一直到21世纪,她已经去朝鲜7次扫墓。
毛主席在生前曾嘱咐他,到毛岸英牺牲的地方看看,刘思齐一直谨记着父亲的教诲,但是这个愿望一直多年以后才实现,那时候毛主席已经离世。
刘思齐说:“我去的时候,大渝洞已经被植被覆盖,在茂密的松林中,他带回来一个松塔,和一捧土,她说,倘若时间有记忆的话,这些东西,就是毛岸英留在人世间最后的东西了。”
第三件事:悄悄珍藏毛岸英的遗物。
那是毛主席逝世多年以后,中央办公厅通知刘思齐去辨认遗物。那是在中南海毛主席卧室的一个小柜子里,整整齐齐放着一些衣服。
白色衬衣已经泛黄,灰白色的袜子也已经脱线,还有一身比较瘦的军装,这些明显不是毛主席的衣服。
刘思齐赶到后,嚎啕大哭,因为她一眼就认了出来,那是毛岸英的遗物。
毛主席瞒着所有人,把自己儿子的遗物偷偷藏了起来,刘思齐哭着说:“我无法想象,爸爸一个人在中南海的菊香书屋,度过了多少个思念儿子的不眠之夜。”
从那以后,刘思齐备受感动,他特地到全国各地的博物馆纪念毛主席,2003年,已经70高龄的刘思齐在上海的毛泽东旧居参观时,觉得这里缺少一点实物,便把毛岸英生前的遗物捐给了这里。
有人问她,这么多年过去了,你还想念毛岸英吗?她回答说,我一直在思念着岸英,只是现在我老了,他的遗物我一直舍不得拿出来,就是因为对它有太多的感情,如今也很希望“它”有个家。
如今,毛岸英已经离开我们72年了,但是他的牺牲,为新中国经历的那段历史,作了一个最特别的见证。
70多年后的今天,山河无恙,14亿中国人民的目光都望向了和毛岸英一样牺牲的烈士,在心底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湘水之岸,英木苍苍;身在异域,魂归故乡。
一声姐姐,便是一生!15岁初三女生写给弟弟的一封信,看哭网友
“亲爱的弟弟,你活着就是40%的奇迹,无论将来你是什么样子,都是我眼里的万丈光芒。”
一封15岁女生写给弟弟的信,成了杭州明珠实验学校校长洪建斌朋友圈里的“爆款”,即便这条信息已经发布了几周,依然有人评论、点赞。
写信的女生叫心悦,是杭州明珠实验学校初三的学生,她的弟弟患有唐氏综合征。在信中,心悦写下了一句极有分量的承诺:一声姐姐,便是一生。
10平方米的出租房
是一家人的“全世界”
8月6日上午,心悦家门口。大门虚掩,几番敲门也无人回应,推开门,看见的是一条长长的走道和3扇紧闭的房门。很明显,这套房子是合租的。
“不好意思,一直在忙,没听见敲门声,快进来坐。”走道尽头的房门开了,心悦妈妈迎出来。
10平方米的房间里,一张1.5米宽的床、一张双人沙发、两张小桌子,几乎没有摆设。墙上挂着一块当钟用的手表,还有一张没有装裱的姐弟俩的合照,照片中,两个孩子笑得眯起眼睛。
上初三的姐姐心悦马上从沙发上站了起来,扶了扶眼镜,显得有些拘谨。弟弟明哲坐在床的中心,对着妈妈兴奋地挥舞手臂,要抱抱。“26个月了,还不太会站,只能让他在床上玩。”心悦妈妈坐到床尾,将儿子抱到怀里。
大大的眼睛、忽闪的睫毛,高兴时,明哲还会站立10秒求表扬。如果不是事先知道他的情况,很难把这个可爱的孩子和唐氏综合征联系到一起。
“不太看得出来吧?他出生的时候情况不太好,黄疸高、心率低,但是我怎么都想不到他会是个唐氏儿。”摸着儿子的后脑勺,心悦妈妈鼻子一酸,眼泛泪花。
小小的房间里,空气短暂凝固,只有明哲眨巴着眼睛,看着他最熟悉的仅10平方米的“全世界”。
弟弟降生:
和我流着一样血液的生命,太美妙了
明哲出生于2016年5月21日,心悦妈妈说,她一直觉得明哲是听到了心悦的呼唤才降生的,因为心悦太想要个弟弟或妹妹了,“那年5月20日,心悦还问我,‘妈,他会不会今天出来啊?’结果,第二天明哲就出生了。”
心悦坐在一旁,听着妈妈说话,一直没有出声。看过她给弟弟的信,我们知道,弟弟出生那天,她感觉全身血液都沸腾了,因为“看到一个和自己流着相同血液的生命,是一件太美妙的事”。
“心悦,弟弟有口水。”心悦妈妈小声说了一句。心悦麻利地抽出纸巾:“来,明哲,姐姐帮你擦口水。”
“没办法,因为嘴部肌肉发育不好,经常这样。”心悦妈妈看着一双儿女,偷偷抹去泪花。这个42岁的女人曾想象过无数种儿女双全的模样,可命运偏偏为她挑了想象之外的一种。
门开了,一个皮肤黝黑的男人走了进来——知道我们会来,心悦爸爸特意请了半天假。明哲见爸爸回来,立刻扑过去,要爸爸抱。“很奇怪吧?我在家时间最少,但他最要我抱。”心悦爸爸语气里带着骄傲,而我们却看得出,这个为家常年在外奔波的安徽汉子,比实际年龄要沧桑一些。
靠窗的床头,心悦侧坐着;床尾,心悦妈妈面向床内坐着;靠门的床边,心悦爸爸站着——他们的目光汇到一个焦点上,那就是床上的明哲。这个瞬间,无声胜有声。
37字诊断书
换来一家人绝望后的坚强
看着儿子,心悦爸爸总是面带微笑,只有他自己清楚,儿子出生时,他承受着多么巨大的心理压力。
“当时根本不知道这是个什么病,我就上网查,一查,我真的是心都凉了。”心悦爸爸说,当时,对唐氏综合征一无所知的他一边默念着“一定是搞错了”,一边上网搜索,每次敲回车键,都像是命运在他心头落下一记重槌。
连续24天的焦虑,换来一纸37字的诊断书:
60%患儿在胎内早期即流产,存活者有明显的智能落后、特殊面容、生长发育障碍和多发畸形。
这张仅几克重的打印纸犹如一根铁链,将这个家庭与唐氏综合征捆绑在一起。
“孩子在医院里住了近一个月,我的月子都没有好好坐。但是我想,只要他有一口气,我就一定要他。”回想起明哲出生后的那段日子,心悦妈妈的眼泪不断从脸颊滑落。一直沉默的心悦也开始啜泣,充满朝气的脸被两道泪痕划开。
我们想起了心悦的那封信:“整日掩面哭泣的妈妈,愁云惨淡的父亲,有一种化不开的绝望……我不敢哭,因为你还在对我笑,我望着你的眼睛,那里面装着我的星辰大海,我更有了坚强的理由。”
将眼泪擦干后,心悦又变得安静,攥着纸巾,坐在床头,看着弟弟。
2周岁时的一声“妈妈”
让她瞬间泪崩
“尿尿,尿尿。”明哲突然用力地吐出这几个字。心悦爸爸立马抱起儿子,走进了卫生间。
“现在他说话还不错,因为我们很早就送他去上康复课了。”心悦妈妈说,因为经济条件有限,为了节省开支,他们把明哲的康复课时缩减了一半,原本每小时500元的课程,减为半小时,再由他们回家自己训练明哲。
因为精细动作做不好,1周岁断母乳后,明哲就开始用吸管喝奶,以此锻炼唇部肌肉,这样将来才能更好地开口讲话。如今,明哲已经从最开始的口肌1号吸管,换到了3个弯头的4号吸管。
付出,终有回报。
今年5月,明哲2周岁。一次康复课中,他突然开口,喊出了一直不会喊的“妈妈”。心悦妈妈站在教室外,当场哭了,“我觉得我没有白辛苦,马上拿出手机拍了视频,这真的太珍贵了。”
对于心悦来说,最开心的莫过于明哲学会的第一句话是“姐姐”。心悦知道,这一声“姐姐”,是血浓于水的亲情,更是一生的承诺。在心悦眼里,弟弟更像是个“糖宝”,因为他是“40%的奇迹”。心悦爱读书,空下来便扎进书堆里,她希望以后能把书里的故事都说给弟弟听,现在自己辛苦点也没事。她盼着弟弟能走能跳,变得和健康孩子一样,也盼着时光走得慢些,让她可以牵着弟弟一步一步走下去。
一声姐姐,便是一生:
“我会照顾他一辈子!”
“明哲,这个是什么?”从卫生间出来,心悦爸爸拿出识字卡片,让明哲认。
明哲视力不好,认真地看了一会儿后,开始用双手搓眼睛,还发出“呜呜”的声音——卡片上是一个“哭”字。
“真的很有趣,他会模仿,据说唐氏儿的模仿能力都很强。”心悦爸爸看着儿子,嘴角上扬,眼里有光。
明哲的玩具不多,除了识字卡片,就只有一堆小圆木,而这些圆木是用来锻炼他手部精细动作的。“来,明哲,把紫色的放进去。”心悦妈妈拿起紫色小圆木,明哲小心翼翼地用大拇指和食指将圆木捏住,晃晃悠悠地放到了指定位置。任务完成,明哲高兴坏了,用力拍手,给自己一个大大的鼓励。
对于成功,明哲还是很有仪式感的。他先爬到姐姐跟前,亲了姐姐一下,又爬到妈妈身旁,亲了妈妈一下,最后找到爸爸,再亲一下。坐在床上的一家四口,只因为一块摆对位置的小圆木,笑得格外甜。
“这只小蜗牛,我们就慢慢养。”心悦妈妈说着,又难过起来。明哲爬到妈妈身边,将小手放在妈妈手臂上,轻轻吹了口气——这是他安慰妈妈的方式。
对于明哲的未来,一家人没有太多要求。“如果可以,希望他将来能有一份合适的工作。”心悦妈妈说,“我们不可能永远在他身边,希望那个时候,他站在十字路口,能找到回家的路。”
话音刚落,一直沉默的心悦突然说话了:“我会照顾弟弟一辈子的……”
弟:
很早就想给你写一封信,提起笔,思绪万千,却是不知该说什么好,似乎说什么都无法把我的心意完全表达出来,外面,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在敲打着我的窗,回忆,似乎穿越时光把我拉到两年前。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你,你小小的身子蜷缩在襁褓里,脸上的潮红还没褪下,一双眼睛迷蒙地看着四周。当你的目光看向我时,我也好奇地打量着你,轻轻地握着你的手,小小的一只,让我怦然心动,周身的血液仿佛都沸腾起来了。2016年5月21日5时18分,你成为了我的弟弟。
那时,我们的家庭因为有了你,变得更加欢乐了,你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心,你一笑,我也笑,我们一笑,爸爸妈妈就笑了。我总是喜欢捏捏你那讨人喜欢的小脸,粉嘟嘟的,让我总是忍不住抱着你亲个不停。可是为此,妈妈不知道打过我多少次,说:“心悦,不好捏弟弟的脸的,以后要流口水的!”我才讪讪地收回手。
弟,你以后可千万,千万不能流口水啊,不然我真的,真的会愧疚死的。
还有一次,是我最对不起你的一次,那天,爸爸妈妈因为有要紧的事赶往医院,让我独自在家里照顾你,我却只顾着自己写作业,让你在一边玩。突然,“砰”的一声响,随之而来的是你剧烈的哭声,原来是你从床上掉了下来,我连忙跑过去把你抱在怀里,所幸,没有什么大碍,你在我的怀里哭得眼泪鼻涕到处都是,我轻轻地拍着你的背,嘴里不住地说着对不起,最后,你哭累了,在我的怀里睡着了。我看着你的眼睛红红的,忍不住心里又一阵难受,不知该怎么办,只好又把你抱紧。
我是一个笨拙的人,不懂得如何讨人喜欢,也不懂得如何花言巧语,可是啊,弟弟,你要记得,姐姐就是不管你怎么哭怎么闹,还会给你苹果吃的人。我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不会用口说一句我爱你,可是我爱你,是从心里发出来的。
不是不爱,是爱得太深。你就在那里,我怎么能不爱你。
爸爸妈妈很少说话了,好像是从医院回来之后,我以为爸爸妈妈还在生我的气,便小心翼翼地不敢多说话,只有你还对着我笑,你一笑,我便笑了。可是,隐约地我听到你似乎生病了,我去问爸爸,爸爸坐在沙发上吸烟,烟雾中,爸爸的脸模糊不清,只是沉默着,良久,爸爸把烟按灭,大手在我的头上摸了摸。我看着爸爸的眼睛,像一潭死水,眉宇间,有种化不开的绝望。
我终究还是知道了我不想知道的噩耗,你病了,得了唐氏综合征,“60%患儿在胎内早期即流产,存活者有明显的智能落后、特殊面容、生长发育障碍和多发畸形。”明明只有37个字,却字字扎在我心里。
你又在对我笑,只是这一次,我再也笑不出来了。
妈妈整日掩面哭泣,爸爸沉默不语,这个家似乎被笼罩了一层黑色的乌云。它在狞笑着,张开了它那血盆大口,一点一点吞噬着我们这个家。我不敢哭,因为你还在对我笑,我不想在你面前哭泣。我从未到过海洋,没见过惊涛骇浪,那无尽风光,该是什么模样,只是,我一望见你的眼睛,便是了,那里面盛满了我最爱的星辰大海。我无数次幻想着你的人生,该是怎样的一帆风顺,从儿童到少年再到青年最后是老年,你的一生没有什么大风大浪,却是安稳幸福的。这是我对你最好的祝福,可是现实将我从梦境中狠狠拽出,“60%患儿在胎内早期即流产”让我的心猛地一跳,原来你活着已经是个奇迹,是那40%的奇迹;原来你对生命那么热爱;原来你曾苦苦挣扎着想要活下来;活下来,去见见你那爱你的爸爸妈妈和姐姐。我还能再要求你做什么呢?我的弟弟,你已经那么那么地努力了,我还能再要求你什么呢?我亲爱的弟弟?
爸爸妈妈为了你,每天东奔西跑,发现唯一的办法,竟只能是慢慢康复。可这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爱总是波折的,我愿意耗尽一生的精力来陪你长大,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那城头飘来的歌,叽叽喳喳的鸟,波光粼粼的湖,老人口里唱着的小曲儿,万里冰封的北国风光,我想一件一件慢慢地讲给你听。
时光啊请再慢一点,让我能够牵着你的手,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我总是盼望着,盼望着,你能叫我一声姐姐,为此,我等了好久好久。可是当愿望真的实现的时候,我又开始难过,你那僵硬的舌,是你耗费了多大力气,才让我等来了一句含糊不清的“姐姐”,是你在心里来来回回重复了多少遍?到喉间,却都被那僵硬的舌给挡了回去,我看着你的眼睛,里面有一艘小船,载满了答案。这次,我终于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哭得酣畅淋漓,把这些日子的苦难全部都冲刷干净了。2018年3月25日,你叫了我一声姐姐,从此,便是一生。
我每每见到你,总是满心欢喜的,这样满心满眼的欢喜,仿佛是一大缸的蜜要溢了出来。我就想这样长长久久地看着你,然后跌落在时光里。
我不奢望,别人能听懂你的话,只是不要嘲笑你;我不奢望,你能懂这世间的冷暖,只是要知道这世间谁是爱你的;我不奢望,你以后能娶妻生子,只是要幸福安稳;我不奢望,你能有一番作为,我要的,只是你的平平安安。
以后,我们还会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即使中途爸爸妈妈姐姐不在了,即使这航行踉跄而脆弱,你也要一个人坚强地走下去。好吗?你是我的弟弟,无论你什么样子,你都是我这辈子难掩的珍宝,是我踏出家门的念念不忘,是我写不完的纸短情长,是我一直热爱的万里山河,你在我的眼里,光芒万丈。
如果你以后实在认不了几个字。
这封信,我会读给你听的,
即使我,泪流满面。
祝你,平安喜乐。
姐:心悦
相信,便有未来
杭州杨绫子学校校长俞林亚表示,看到心悦写给弟弟的信,自己真的很感动。
俞校长说:
这么多年来,我见过不少家庭因为家中有唐氏宝宝而感觉很有负担,但是,心悦一家让我看到了难能可贵的亲情。更多的时候,替唐宝发声的都是父母,心悦是我见过最难得的姐姐。
其实,唐宝是最可爱的孩子。他们很单纯,非常黏人,谁对他好,他就对谁好。所以,家人千万不要因为家有唐宝而有负担。
我有一些建议:在照顾唐宝的时候,要给他足够的安全感,教会他如何自理,这样他们将来才能有更好的出路。同时,父母要放低对唐宝的要求,孩子健康长大才是最重要的,要相信孩子将来能够立足于社会。
最后,我希望大家都能像心悦一样,勇敢站出来,接纳唐宝。因为,对于唐宝而言,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和安全感,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我也想和心悦说,你已经做得很棒了,不要太早考虑弟弟的未来这样沉重的话题。我们的国家对于残疾人的保障是很全面的,要相信政府会照顾好他们的未来。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昊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