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机m1软件(iPhone12pm,M1版MacBook使用感受及周边推荐)
小米手机m1软件文章列表:
- 1、iPhone12pm,M1版MacBook使用感受及周边推荐
- 2、当情怀遇到发烧!锤子M1对比小米5S高配版谁更胜一筹
- 3、2021年iPad选购指南及生产力APP推荐
- 4、MIUI、Flyme、Smartisan OS各自有什么优势
- 5、雷军晒小米十周年,小米一代狂卖700多万!有你的陪伴吗?
iPhone12pm,M1版MacBook使用感受及周边推荐
本内容来源于@什么值得买APP,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蓝色光芒
创作立场声明:本文非跑分评测类文章,而是从一个多年苹果全家桶重度使用者的角度真诚分享新iPhone和macBook Pro对比上代产品的使用感受。本人能保证文中所有物品均为自费购入,站在独立第三方的角度分享真实感受,但不能保证一定和你的感受一样,欢迎理性探讨,还请不喜勿喷。
另外本文中所有附件产品均为张大妈推送的活动价购入,常刷张大妈你懂的。
每年9月的科技春晚今年延期到了10月和11月。从9月开始的几场苹果发布会有期盼也有失望,不过也习惯了苹果的牙膏,一年一换的iPhone还是要换的。
M1芯片的MacBook Pro本来是报观望态度的,原来的计划是等明年14寸mbp上市再换掉今年6月刚买的MacBook Air。没想到上市后一片叫好,就忍不住也换了一个。
本文不跑分不评测,只谈使用感受,再介绍几个自己在用的周边。网上专业的评测一大堆,就不班门弄斧了。我觉得使用感受更重要。那就先从iPhone说起。
iPhone X之前基本都是一年安卓一年iPhone的节奏,随着苹果生态越来越成熟,逐渐买齐了苹果全家桶。陷于苹果生态,iPhone X之后的主力机一直是iPhone。
每年的苹果发布会前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爆料,越接近发布会时间的爆料越靠谱。手里有iPad Pro和Apple Watch 4代,所以第一场发布会的iPad Air 4和Apple Watch 6都没有换新的动力。Apple Watch 5代和6代的更新实在太小了。
12和12pro发布后,经过苹果直营店就去摸了一下,说老实话12的手感比我当时手中的11 pro max好很多,很轻,又适合单手操作。不过用惯大屏的我还是打定主意耐心等待12 pro max的发布。
12 pro max发布后没时间去看实物,等开卖了就直接官网订了两台。苹果官网比起淘宝京东实在弱爆了,晚9点开卖后各种卡顿报错,我记得当时刷了半个多小时才订到2台,发货时间已是12月初。一比之下才觉得久经双十一618洗礼的淘宝京东有多牛逼。
记得当年iPhone X发售的时候也是官网下单发货时间太久,就尝试早上6点苹果官网预约直营店购买,早起预约了好几天都抢不到,最后还是等官网发货的。这次本也以为预约没戏,大仁提醒后第二天早上很轻松就预约到两台12 pro max,当天就取消官网订单屁颠屁颠跑去直营店购买了。
预约的下午时间,但实际上早到了也可以提前取货的,不必一定等到你预约的时间。进店苹果小哥登记身份证扫描预约二维码之后很快给拿了两台,店里随手拍了张照片没拆就回家了。
店里摸了摸mini,也很喜欢,手感在iPhone里无敌了,有想买来当备机的冲动
选了2台蓝色256G,256对我来说如果照片都存在本地是不够用的,不过现在照片都存在iCloud上所以没问题,一般可用空间大概在100G左右。iCloud空间一路买到2T和家人共享。
今年的开箱最简单了,只有一根线而已
两台12盒子的厚度和去年的11盒子厚度差不多。苹果不仅省了充电器和耳机,也省了很多运输成本。同样容积集装箱里能装近2倍于11的12。
再看看11pro max的开箱。
12 pro max的蓝色我个人还是很喜欢的
蓝色不锈钢边框的质感也不错,颜值上比11max还是有提升的
再看下绿色的11 pro max
放在一起比比,12max还是明显比11max大一圈,颜色上来说蓝色绿色都不错。老婆做备机的iPhone X也加入,iPhone X用到现在3年了,没什么问题。手感很舒服,单手操作也很方便。
说几点iPhone 12 pro Max的使用感受
换机完全没有新鲜感,一个刘海设计用了4年,也就苹果敢这样。苹果现在是完全放弃创新了吗?彻底变成了牙膏厂。还真有点怀念诺基亚的时代。
即使刚用了一年xs max,一年11 pro max,12 max刚拿在手里也是重量感满满。特别是睡前躺床上刷手机的时候,总怕掉下来砸掉门牙。不过几天后就会适应。
边框变直,加上尺寸比11max进一步增大,12max的手感是不如11max的。要手感还是买12/pro/mini
屏幕对比11max并无肉眼可见的提升。
拍照和视频对比11max有提升,对焦很快,暗光的时候非常明亮清晰,防抖很牛。夜景人像,杜比视界,ProRAW格式加入,超广角也有夜景模式...可玩性进一步提高。
信号对比11max有明显提升,原来部分11max没信号或信号弱的地方现在都能正常通话,高通基带和重新设计的天线作用明显。估计对比华为还是不如。iPhone作为手机的基本功,总算到了能用的程度。
目前显示有5g信号的时候,感觉速度并不比4g快多少。
续航时间感觉比11max略有下降。按我的使用强度勉强能撑一个白天吧。
充电更吃功率了,原来18w的充电头充起来明显比11max慢,峰值功率能达到24w吧。电池密度很难突破,那充电速度就很重要了。小米已经120w有线充,55w无线充了,希望苹果在充电速度上不要被安卓阵营拉的太远。
个人对MagSafe完全没兴趣,这年头15w也敢叫快充,哈哈。而且磁吸在背面,充的时候要吸上,充完要拔下来,吸上和拔下来的动作有线充的插拔区别不大吧?充电速度还慢于有线充,我直接有线充不好么?不知道意义何在。前两年几十块买了个小米的立式无线充放书房,干活的时候放上去也挺好用。原来iPhone仅支持5w、7.5w的无线充就是个笑话,提升到15w之后肯定谈不上快,堪堪能用的程度吧。
我的11 pro max出手时,电池健康还是100%,咸鱼上很多人都问我是不是换过电池了,最终的买家也怀疑用了一年电池还是100%是不是有问题,一定让我用爱思测一下电池才最后下单。我觉得可能和我的充电习惯有关系吧,我基本上用到30%多就开始充电,充到90%多就不充了,都是睡前充好拔线。从不会晚上睡觉前用到手机还有百分之几的电量然后一夜充到天亮。锂电池不要过度放电也不要过度充电,算是个充电的小tips。
接下来简单点评几个周边,都是我现在在用的,不敢说好不好适不适合,仅分享使用感受,值友们各取所需吧。先聊聊耳机
其实时间放到现在,AirPods 2和AirPods Pro都不推荐购买了,建议等新品。
AirPods 2佩戴舒适,但太不隔音了,室内听听ok,室外就gg了。不过睡前躺床上用AirPods听音乐到睡着还是很舒服的,不是入耳式耳塞可以在床上随便滚
AirPods Pro其实用下来还不错,降噪和佩戴都ok,音质嘛也没网上说的那么差。另外现在AirPods Pro在苹果多设备间自动切换很王道,打开手机、ipad等都会自动连接。但可能是设计上的问题,我的AirPods Pro已经换过3次了,都是有滋滋的杂音,最近一个耳朵又不行了,还是老毛病。关于这个问题苹果也发了公告。
无线耳机还有个好选择,森海的无线馒头2代
1代刚出我就买了,2代上市又把1代出了。2代补齐了1代续航和降噪的短板,1代你放在那里几天不用电会自己放光。二代没这个问题,并且续航强劲,我最多一次听了6个小时才报电量低。音质也不错,是AirPods Pro之外的另一个好选择。就是多苹果设备切换没有AirPods Pro方便。
再聊聊手机壳。
今年没买太多,目前主力壳就下图三个
这三个壳中保护性最好的是原厂硅胶壳,最厚
我依然选了蓝色
上机效果还行,就是硅胶容易沾油沾灰
壳高于屏幕,有一定厚度
11max用原厂硅胶和皮壳的时间最多,两个壳各自使用时间大概在四五个月左右,都有明显的磨损。皮壳从蓝色变成了黑色,磨损比硅胶壳更明显。想买原厂壳的同学要考虑一下
透明壳不想买苹果原厂的,傻贵。买了个AirJacket
用了几天,还不错
选了高透的,基本能还原原机的色彩,背部完全没有彩虹纹。缺点是容易进灰,而且进灰了很明显
壳有一定的厚度,有一定保护性。佩戴和取出比之前的Air Jacket容易一些
侧面壳是高于按键的,拇指大有时会按不下去。
总体来说喜欢透明壳的朋友,Air Jacket是个好选择。
最后一个是这个号称比裸机手感更好的凯夫拉手机壳
手机壳10克的重量,确实轻若无物
内部有logo和编号
上机,手感确实比裸机好。为什么后面说
不是全包,按键部分,和手机上下部都是裸露的
对我来说这个壳最大的问题在底部,充电口下面的手机壳部分是有点翘起的
通常我单手握持手机的时候都习惯用小指挡住手机防止跌落,Pitaka底部壳翘起部分正好抵住小指,有点锋利,用的时间长一些还是挺疼的。
很多人说我买个care,然后裸奔不好么。实际上裸机的不锈钢边框很滑,当手机平放在桌子上的时候不那么容易拿起来,特别是手湿的时候。虽然这个超薄的凯夫拉壳,对于手机跌落的保护性存疑,但清晰的纤维质感增大了摩擦力,不仅容易拿起,也降低了手滑跌落的概率。所以有人说套上这个壳比裸机手感更好,就是这个原因吧。裸机确实滑了些。
我对比了同为凯夫拉材质的Benks,Pitaka的做工和用料还是有优势的。照片上可能看不出,实际上Benks的凯夫拉壳表面好像多了一层胶质,比Pikata手感粘腻,摩擦力又比Pitaka小容易滑手。
看侧面可能这层胶质更明显些
不过是全包的,底部的手感肯定好于Pitaka。整体也很轻薄,防护性好于Pitaka,喜欢凯夫拉壳的也是个好选择。
当然,Evutec的凯夫拉壳也不错。我曾经xs max和11 pro max都用过,值得推荐。
2C1A,两个C口单独用的话最大功率都是65w,同时为电脑和手机充电时,C1输出45w,C2输出18w
主流充电协议都支持
还买了一个单口的小米,很小巧,不过因为手里要充电的设备多,单口的用的很少
个人还是更推荐征拓的S3,多口还是更实用一些。那些18w,30w的单口充电头都不推荐。毕竟现在大部分电脑都支持Type C充电,65w的头手机电脑都能充,出门或在家一个充电头就够了。当然大功率游戏本65w肯定是不够的,可以考虑100w或老老实实用原配充电器。
体积征拓稍大一点
不过征拓插头可以收缩,小米的不能
个人还是喜欢多口的,方便。不过这种直插式的,有的酒店墙插很松,容易掉下来
目前用的主力充电头就是征拓的S3,充手机、MacBook Pro和常见的数码产品都没问题。体积很小出差带着方便。
平时随身的充电宝是征拓18w,非常小巧,充电速度也ok
这个组合用了1年多吧,体验不错。就是拉车线的那个魔术贴扎带很容易掉,最后到底丢了。
膜就买了这款,凑了3个185。第一次用这个膜感觉不错,很薄,基本能全覆盖,高透,手感顺滑。
线习惯床头用根1.8米的,晚上躺床上可以一边充电一边用手机。可选择的很多就不展开了。
再说下MacBook Pro吧。今年6月份出了手里的15.4 MacBook Pro,12寸MacBook,和华为的MateBook x pro。原来想几台换着用,实际上懒得换来换去基本都会盯着一台用其它的都吃灰,就都出了换了新的13寸的低配MacBook Air,想过渡一下明年换14寸MBP的...半年用下来感觉还是不错的。
本想等明年14寸MacBook Pro上市买个高配的就几年不换电脑了。不过M1的MacBook Pro上市之后,铺天盖地的评测都说M1如何牛逼,就忍不住又买了个体验一下M1,又买的低配再过渡一下...到明年看苹果的MacBook新品发布情况再考虑换不换吧。
简单开个箱吧
包装、外观、配件都完全没变化,也是没什么新鲜感
盒子比air大一圈,封面展示的不同,主要突出air的轻薄
内容物都是电脑本体和充电器、线。其实两个本的投影面积几乎一样,但Pro的包装盒边框更厚保护性更好
充电器有不同,pro是61w,air是30w。不过我都不用,反正有征拓。一般我手机和电脑的配件到出的时候也都是全新
pro深空灰,air金色
air的金色第一眼看上去挺好看,不过不耐看,稍有点玫瑰金的意思,作为钢铁直男觉得还是灰色适合我。当时买air的时候也是灰色没货选了金色。
air薄是必须的
都是剪刀脚键盘了,虽然手感比ThinkPad还差很多,但比之前的蝴蝶键盘是好多了
屏幕确实是pro更好,照片上可能还看不出来,亮度调成一样,pro的屏幕更通透,对比度更高、色彩更准确鲜艳。air虽然也是视网膜屏,和pro的屏放在一起还是有点泛白。不过不ab对比的话,air的屏其实也ok。一分价钱一分货呗
pro的最大亮度是500尼特,air是400尼特
说说M1版MacBook Pro半个月来的使用感受。我的使用场景只是办公,网页,office,微信等常用软件了。不p图不编辑视频,不玩游戏。以下和手中air的使用感受对比皆基于我的使用场景。
速度明显提升,原来的air也流畅,但偶尔有卡顿的现象。M1版基本无卡顿,打开屏幕秒亮屏进入工作状态,打开关闭APP都是飞快。office等常用软件完全没有兼容性问题,只是第一次启动会提示安装Rosetta之后大概需要20秒时间,再之后office文档就都是秒开了。
续航明显提升,感觉上是air的1.8-2倍的续航了,电量那是十分的坚挺,完全没有电量焦虑。
屏幕确实比air更通透,看起来更舒服。只是跑航母的大边框依然健在。个人对边框还是蛮在意的
2个Type c雷电接口少了一些,至少也应该一边一个,这样充电的时候电源在左边还是右边都方便。当然这要新款改设计才行了
外放的效果比air更好,出差可以不用带bose的蓝牙音箱了,虽然比不上16寸MacBook Pro,但做文档的时候听听音乐还是ok的。
Big Sur可以安装ipad和iPhone的APP,但目前体验并不好。首先很难搜索到手机常用的APP,比如张大妈,淘宝,京东等,还很容易搜到山寨APP。并且都标注未针对macos验证
ipad版的APP还大一些,比如这个张大妈ipad版,目前还是老版本不能升级新版。iPhone版的APP在电脑上基本就是6寸手机屏的大小,而且目前不能调整大小。不过以苹果的能力和号召力,大部分常用APP登陆Big Sur应该只是时间问题吧。
也推荐点周边吧,内胆包我一直用Incase的,保护性和做工都不错。这款薄一些,但四边保护都很好
磁吸的方式封口,实测不会掉出
在用的另一款保护性很好,但厚度较大。多了个拉链袋可放点小物件
内部植绒
另外在办公室或家里用MacBook的时候,可以考虑配一个27寸4K的Type c接口显示器,一根Type c图像声音输出,充电等全搞定。到办公室了插上,下班了一根线一拔带上电脑走人,一个字方便。4k或更高分辨率的显示屏体验不错,大屏又比MacBook Pro自带13寸屏干活更方便。
比如Dell的这款。其他品牌也不少,可选择的很多
蓝牙触摸板也是必须的,体验比鼠标好,毕竟mac的手势操作是很好用的。我自从用了mac就没再用过鼠标了。键盘嘛,就自己发挥了。
好,就聊这么多,年底了,对自己好一点,多上张大妈该剁就剁别犹豫。
当情怀遇到发烧!锤子M1对比小米5S高配版谁更胜一筹
随着智能手机越来越主张拼配置,对于狂热的手机数码、手游电竞爱好者来说,拥有一部有着强悍的性能、较好的手感、极致的拍照水平的手机是件非常爽的事情。接下来TechWeb将与你分享老罗“有情怀”的锤子M1(工程机)对比雷军“功能越来越丰富”的高配版小米5s,这两款手机都是搭载了高通骁龙821处理器,前者为“满血版”和后者为“降频版”,看看综合方面较量之后到底谁最强呢?
外观方面
锤子M1手机正面采用5.15英寸1080p的JDI屏幕,分辨率为1920×1080,支持阳光屏、暗光屏。机身采用双面玻璃工艺,正面都延续了T系列的精致听筒、隐藏式光线/距离感应器、呼吸灯以及窄边框设计,背面都采用收边设计,使得手感很不错。
小米5s手机外观设计与小米5没有太大变化,只是屏幕变大了,并且取消了MI LOGO,正面整体设计没有锤子M1更简洁些。正面屏幕也同样采用5.15英寸1080P的LCD屏幕,1920 x 1080 分辨率,支持压力感应触屏,支持阳光屏、暗光屏,覆盖2.5D玻璃。还采用了类似乐视的“ID无边框”的极窄边框设计,黑色版看不出明显的黑边。不过,2.5D玻璃边缘与金属边框处有着一道高光倒角进行过渡,触感会有微微割手,小米5s却依然更像是小米4s的换代。
锤子M1手机屏幕下方为类似iPhone的塑料圆形Home键设计,老罗最终还是放弃了三颗实体按键。这个操作习惯上非常类似iPhone的Home键,支持触摸解锁,短按下去Home键即可关闭屏幕,按两下即可清理软件任务,支持轻触返回等操作,支持设置快捷Home键按键方式,特别的就是电源键集成在Home键里了,长按下Home键即可开关机操作。支持同时加入5个不同指纹,兼容支付宝微信的指纹支付功能。
小米5s手机屏幕下方为超声波指纹识别Home键,把传感器隐藏在玻璃下面,玻璃盖板上没有打孔,触控式的Home按键,超声波指纹技术与基于电容式触摸屏的指纹技术相比具有诸多独特优势,包括能够穿透由玻璃、铝、不锈钢、蓝宝石或塑料制成的智能手机外壳进行扫描,该技术彻底解决了传统指纹因为汗水,油脂,污垢而不能解锁手机的难题。另外,超声波指纹识别Home键的两则为安卓传统标准按键,左边为菜单键,右边为返回按键。
2021年iPad选购指南及生产力APP推荐
iPad选购建议及APP推荐(@指尖测评)
目前正是苹果返校季优惠期间,很多朋友可能想趁这个时候入手一款iPad,或用于学习,或用于娱乐。但iPad种类还挺多的,有iPad Mini、iPad、iPad Air、iPad Pro,它们都有哪些区别呢?哪款iPad才是适合自己的呢?
今天指尖就来盘点这几款iPad,帮你选到适合自己的iPad。
PS:以下所列价格均为教育优惠价格
iPad Mini分析
先来说说iPad Mini,这是它的主要参数:
屏幕:7.9英寸,原彩显示
处理器:A12
接口:闪电接口
价格:64G 2727元;256G 3896元
A12处理器的性能评分为96分,略低于(没低多少)骁龙865处理器。小米10、iQOO 5、华为MatePad 11的处理器都是骁龙865,也就是说这几个性能其实是差不多的。
闪电接口就是苹果专用的接口,需要用苹果头的线去充电。
iPad Mini的尺寸只有7.9英寸,我个人认为,受限于它的屏幕尺寸,它的适用场景应该是阅读、看新闻、轻度游戏等等,适合玩阴阳师、光遇这类游戏,以及iOS生态里各种好玩的单机游戏(纪念碑谷等)
用来看剧、看电影,又或者记笔记,我觉得这个尺寸太小,用起来不爽。
假如你想买一块平板用来刷微博、阅读、玩iOS端的游戏,可以考虑购买64G的Mini,256G的太贵,就没必要了;想要看视频、记笔记,可以考虑别的iPad。
总体来说,不推荐。
iPad 分析
接下来说说iPad,这是它的主要参数
屏幕:10.2英寸
处理器:A12
接口:闪电接口
价格:32G 2349元;128G,2849元。
它的性能参考iPad Mini,是差不多的;充电依旧是要用苹果头充。起步价2349元看着还不贵,但32G用起来捉襟见肘。同价位的华为MatePad 11,性能差不多,有高刷新率,四扬声器,存储是64G,还能插SD卡扩展存储,这款iPad的性价比反而没有华为的高。
从性价比的角度考虑,同价位的华为MatePad11其实是更好的选择。
但如果你用的是iPhone,或者你更倾心于iPadOS的App生态,那么这个价位可以考虑买这款iPad,128G的。
适用人群:学生党考研、记笔记(笔需要另外买,记得买一代的Apple Pencil);用来玩iOS端的游戏,如阴阳师、FGO等;用手柄玩光遇之类支持手柄的游戏;想买一款入门iPad的人。
它的缺点:单扬声器,外放看视频体验没有Air的双扬声器好。(所以如果是“爱奇艺党”,华为那个有四扬声器,会更适合些)
iPad Air分析
接下来说说iPad Air,这是它的主要参数
屏幕:10.9英寸,原彩显示
处理器:A14
接口:USB-C
价格:64G 4399元;256G 5599元
它的性能是什么概念呢?它比安卓的旗舰处理器麒麟9000和骁龙888还要强上不少(麒麟9000得分126分,A14得分168分),用个四五年也是没多大问题的。接口是USB-C,而不是传统的苹果闪电接口。USB-C接口就是我们现在安卓手机常用的充电口,扁口,无需分正反。
它是双扬声器,外放看视频效果会比单扬声器好很多。
外观上采用了全面屏设计,取消了home键,解锁方式是电源键指纹识别。没有120hz刷新率,也没有面容ID。
iPad Air相比iPad,屏幕有原彩显示,有双扬声器,处理器性能进一步提升。但容量只有64G和256G的版本,没有折衷的128G,这就让人很纠结了。
我的个人建议是,不建议买64G的版本,256G的版本价格太贵,预算5000 多,我更建议去买苹果官方翻新的11寸iPad Pro(A12X处理器),A12X处理器(190分)性能比Air的处理器要强上更多,同时有四扬声器,看视频都比Air体验好。保修一样有一年。(备注:翻新版256G的iPad Pro售价5799元)
不过不喜欢翻新机的话,买Air也可以的。
iPad Air适用人群:预算较多,不想用入门款iPad;学生党记笔记(需要买二代Apple Pencil);用来玩热门游戏;用来绘画。
iPad Pro分析
接下来说说iPad Pro(11英寸),这是它的主要参数:
屏幕:11英寸,原彩显示,自适应刷新率
处理器:M1
接口:USB-C
价格:128G 5799元;256G 6599元;512G 7799元
它的处理器M1是苹果自研的处理器,这颗处理器原本是用在苹果的笔记本电脑Mac上的。这颗M1用在移动端,简直就是欺负人,怎么说呢?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上面提到的骁龙865处理器,是去年安卓手机的旗舰处理器,M1的性能是它的三倍。
总之,如果你买了它,六年内都不用再换平板了。
拥有120hz刷新率,无论是刷信息流(比如微博)还是用于绘画,都会特别舒服。四扬声器,外放看直播、视频,临场感强。有面容ID,可以人脸识别解锁。
购买建议:如果预算非常足够,入手iPad Pro准没错,它的性能足够你使用好多年。无论是用于绘画、做笔记、看视频、上网课、玩游戏等等,体验都非常好。
选购建议总结
需要一块平板辅助阅读、玩游戏,可以考虑iPad Mini,其他情况不推荐;
按照预算来的话:
预算3000以下,买10.2英寸的iPad,可配合一代笔记笔记。
预算4k5,可以考虑iPad Air吧,但是64G的容量,我觉得实在太小了,不介意单扬声器可以考虑买入门款iPad。
预算5k5,买256G的Air还是买128G的Pro呢?喜欢大容量的就买Air吧,不太缓存视频到本地,就冲Pro,Pro的性能实在太强了。
预算非常足够,就买M1处理器的iPad Pro。
按照需求来的话:
记笔记 绘画的话,10.2英寸的iPad也够用了,这款比较适合大多数人(只是单扬声器外放效果不太好,耳机党可以不考虑这一点)。
除了以上需求,还有外放看视频的需求、缓存大量视频的需求,可以考虑翻新款的256G的10.5寸的iPad Pro,价格在4k以内。
想要一个性能够强,能用四五年性能依旧在线的iPad,那可以考虑买iPad Air或者iPad Pro。
iPad端APP推荐
最后,附上一些在iPad上口碑很好的APP推荐。这些APP大多是需要付费的,我是建议大家支持正版的。
记笔记:GoodNotes、Notability
做思维导图:Mind Node、幕布
绘画:Procreate
视频剪辑:LumaFusion
PDF批注:PDF Expert、MarginNote3
本地视频播放:nPlayer
看电视:央视影音HD
以上内容,是指尖花了4天的时间整理出来的,如果对你有帮助,希望可以帮忙点赞或者评论走一个哦,谢谢大家!
MIUI、Flyme、Smartisan OS各自有什么优势
三个系统的优化底层思维
MIUI以前走的是大而全的路线,收集用户的意见和痛点,然后进行分类然后逐个优化,这样做出来的MIUI非常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很多功能就是用户需要的。MIIUI缺点也很明显,就是用户的需求是无穷无尽的,做得越多,系统就越臃肿,为了解决臃肿,MIUI又是一次又一次的优化。
Flyme和MIUI的思路是差不多的。
Smartisan OS的做法和MIUI完全不一样。老罗是个偏执狂,他的偶像是乔布斯,乔布斯的名言是不需要做用户调研,给一个最好的,用户就会非常喜欢。所以Smartisan OS是按照老罗的风格做出来的产品,非常简洁,同样也非常偏执。功能比MIUI要少很多,但是完全够用。同时保持了系统的稳定性。用到现在Smartisan OS不会死机,不会奔溃,而MIUI的错误就会很多,死机和奔溃概率要一些。
三个系统的用户量
MIUI是亿级别用户,Flyme也是千万级别的。
Smartisan OS是百万级别的。
云服务
MIUI的云服务非常稳定,照片和通讯录的存储非常让人放心,并且看上去小米能活得很久,所以我会选择小米的云服务。
Flyme的云服务比MIUI稍微差一些。
Smartisan OS的云服务是三者最差的,和欢喜云进行合作,不是老罗自主研发,现在慢慢地在优化欢喜云,但是我曾经丢失过一次锤子便签的所有内容,郁闷啊。
三个系统的UI
MIUI的系统已经差不多固定的风格了。不难看,也绝对曾不上好看。
Flyme一直走的是小清新,喜欢的人喜欢,不喜欢的人绝对不喜欢
Smartisan OS王自如曾为傻大黑粗,但是我觉得这种UI很适合老年人使用,图标比较大,自提也比较大,整体风格偏拟物,非常有个性。
系统流畅性
原来三个系统都不够流畅,随着硬件的提升,最高版本的系统,6G内存,高通820以上的处理器,都是不卡的。
注意,小米4现在已经开始卡了。小米5以上机型不卡。
锤子T1,T2,M1,M1L都不卡,但是坚果手机很卡。
系统的耗电量
三个系统现在在耗电方面都做得不错,尤其是锤子M1L足够我用一天。
魅族Flyme做得最差,电池经常会出现不稳定的情况。
小米4以上的机型,在耗电方面做得很好。
电池容量越来越大,国产机在耗电方面已经做得比iPhone还要出色了。
雷军晒小米十周年,小米一代狂卖700多万!有你的陪伴吗?
今天上午,雷军在微博晒出小米十周年的老照片。照片中包含第一代小米手机的设计图,并且雷军还表示,第一代小米手机卖了700多万台。
小米M1是小米真正走进用户的第一款手机。2011年8月16日,小米手机在北京798艺术中心D·PARK北京会所举行发布会。
核心配置上,小米M1率先在国内搭载高通MSM8260双核1.5GHz主频手机,采用Adreno 220图形芯片,配备1GB内存和4GB存储,最高支持32GB内存卡扩展,这也是当年安卓最顶级的配置。凭借着一句"为发烧而生",小米成功杀入手机市场。
要知道,当年的HTC、三星和摩托罗拉,在同样的配置下,售价均超过4000。而小米突然以1999的价格杀出,让它自然而然地成为当时最大的黑马。同时,1999这个数字,也是用户多年来愿意为其呐喊的原因。
当然,手机的成功,也并非价格就能决定。早在2010年8月16日,雷军就与大学同学合作,用"民间大神"的角色,提供首个为中国人深度定制的安卓ROM下载,它就是MIUI。话说小编在高中时期,就凭借一部中兴手机,刷遍了整个MIUI,体验感及其舒适。
全新的动画、精美的图标、快捷的通知栏、海量的主题、超自由的定制化,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MIUI。而搭载MIUI操作系统的M1,无疑是锦上添花。事实证明,小米一代也没有让人失望,最终以700多万的销量在手机市场中争得一席之位。
"始终坚持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好产品",是小米公司的使命。从小米1代到小米5,小米也一直坚持1999的价格。自从小米10发布,很多人都说小米变了。但小编想说,正值5G发展的突击期,硬件成本必定不会便宜。如果大家肯花时间认真了解一下产品,就应该知道:小米,依旧是那个让人热爱的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