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物x联盟霹雳弹(宇宙最全间谍暗器大赏)
怪物x联盟霹雳弹文章列表:
- 1、宇宙最全间谍暗器大赏
- 2、说长论短话末敏——谈谈末敏弹的优长与局限
- 3、以色列F-15被曝光仍在装备霹雳-8的原型弹,美国很感兴趣
- 4、伏龙记被动道具选择攻略 伏龙记全被动道具效果一览
- 5、中苏翻脸三年后,苏联向中国提供最先进的空对空导弹,为什么?
宇宙最全间谍暗器大赏
[红琼]改编自英国历史上一桩真实事件。
女主琼·斯坦利,英国人,剑桥大学物理系出身,二战期间参与了“合金管计划”,负责合金技术研究的协调工作,属于英国原子弹研究的最核心部门。
一次会议上,她偶然得知自己的工作其实是在帮美国制造核弹,攻击目标原本是德国,但在德国投降后,这个目标改成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
琼见阻止不成,就请求能提前通知日本,但研究者们不同意,还说下一步要用此武器攻打苏联。
为避免日本的悲剧重演,琼成为克格勃间谍,冒着叛国罪,用微型相机将核弹机密泄露给了苏联,最终凭一己之力成功阻止了第二颗原子弹爆炸。
女主琼·斯坦利的原型是梅利塔·诺伍德,代号“霍拉”,任职于英国有色金属科研协会,三十年来一直为苏联刺探英国情报,令军情六处名誉扫地,被称为“红色奶奶”
虽然在电影[红琼]中,她始终没承认自己“师从”克格勃,但从她所使用的刺探情报的工具——微型相机来看,毫无疑问,她是一名训练有素的间谍。
不仅如此,她还备有一枚叫“毒珊瑚”的针,一旦身份暴露,就插入敌人的手腕,旁人查不出来。
©️[红琼],男女主同为苏联情报机构——克格勃的间谍,毒珊瑚为男主所赠,为免女主任务失败
——这就是克格勃的手段。但世界上的情报机构何止克格勃,而类似的“骚操作”,只怕更多。
【钥匙枪】英文写作“Key Gun”,表面看是钥匙,其实是一把迷你手枪。在“007系列电影”第15部[007之黎明生机]中,就有这么一把类似钥匙的暗器,只不过是车钥匙,内部装有高浓度塑胶炸药,只要吹出固定音节,就能释放出这种炸药。
【手电筒式散弹枪】(上图)由美国ARES防务系统公司开发,除照明外,能作.40口径的散弹枪。
【手电筒式电击枪】(下图)属近战武器,所发出的电荷可使敌人瞬间失去意识,帮助间谍逃跑或躲藏。
【手套枪】1942年由Stanley M. Height在费城设计,为.38口径,在牛皮手套背面装得结结实实,间谍只需着长袖衣装,将其掩盖,通过握拳或击打目标,将顶部柱塞推向敌人的身体,即可触发。如果事出紧急,也可双手抱头,佯装投降,在脑后遮住手套枪,待敌人进入射程范围内,再将其击毙。冷战期间,这款武器一直由美国海军情报局使用。
【烟斗枪】1939年到1945年,英国特种部队所使用的外形像烟斗的枪,间谍只需握住烟斗的斗柄,后扭转斗槽,便可打出致命一击。缺点是只适用于近距离搏杀,且只能发射一枚小口径子弹。
【口红枪】1965年,柏林情报人员从克格勃女间谍手中获得的一把外形像口红的.45口径单发手枪,只需按下开关,口红中心就会发射子弹,是绝佳的暗杀武器,被称作“死亡之吻”。
【藏有手枪的书】二战期间,德国某间谍的一本关于政治经济学的书中,藏有一把Liliput Kal .25口径手枪。据我猜测,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男主从《圣经》“出埃及记”一章裁剪出的用于越狱的鹤嘴锄(下图),其灵感应当来源于德国间谍。
【手杖相机】20世纪初的一种隐藏在手杖扶柄上的相机,有间谍还会在杖身内置刀片,如果不小心暴露身份,可像拔剑出鞘一般将刀片拔出,使手杖变长矛,准备近身迎击。
【Steineck ABC手表相机】苏联克格勃从国外的间谍手中所没收的最多见的间谍工具,为德国人Walter Zapp于1948年开发。其表盘中置有微型胶片,可拍摄8张照片,但因为没有取景器,所以拍摄时相当困难。
说到手表,007系列电影中有许多手表外形的暗器,比如第4部[007之霹雳弹],邦德戴了一块装有盖氏计算仪的表,用于测量辐射值;第8部[007之你死我活],邦德靠一块可以变成电锯的劳力士手表锯断了绳索,成功翻盘;第11部[007之太空城],邦德又靠一块藏了一圈炸药的精工电子表逃出生天。可以说如果没有手表,邦德早就死了千八百回。
电影[王牌特工:特工学院]中也有手表暗器,但相比007稍显弱鸡,既不能引爆炸弹,也不能变成电锯,而是用作麻醉枪,且能致使敌人失忆。因此我怀疑主角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工藤新一。
【扣眼相机】F-21扣眼相机产于1970年,代号“Ajax”,可藏于普通外套内,快门则置于口袋中,用手触发后便可拍摄照片。
【领带相机】英文写作“Photo-Cravate”,是1890年法国Edmund & Leon Bloch公司开发的一款间谍相机,机身全铜,内有6张可旋转式底片,因厚度仅7毫米,极易掩人耳目。
【烟盒相机】德国史塔西于上世纪60年代制造,尺寸小,安静,易隐藏,内有微型弹簧缠绕的35毫米胶片,可拍摄照片高达18张。
007系列电影中也有和香烟有关的间谍工具,比如第5部[007之雷霆谷]中裹在香烟里的小火箭;第10部[007之海底城]中俄罗斯女间谍所抽的迷魂烟;第11部[007之太空城]中设置在烟盒中的、可以打开保险柜的透视仪。
【钢笔相机】上世纪70年代末,供美国中情局特工使用。
在电影[007之太空城]和[王牌特工:特工学院]中均有钢笔外形的间谍工具出现,其中前者可以注射毒液,后者则能释放毒剂。
【戒指相机】意大利人开发的微型相机(左图),适于拍摄敌人的面部特写。电影[007之择日而亡]和[王牌特工:特工学院]中都有这种戒指,但功能不同,前者是可以震碎安全玻璃的超高频单音戒指,后者是能放射5万伏特电压的电击戒指。
怀表相机
【空心硬币】美国中情局于上世纪50年代研发,可用于传递情报,但空间狭小,仅够存放一份微缩影印文件,且需先用针插入小孔打开,再拿高性能放大镜读出其中隐藏的信息。
1953年,一间谍组织将装有情报的硬币交给一报童,因动作匆忙,致使报童没能接住,滚到地上,微缩胶片登时大白于天下,而美国联邦调查局花了4年时间才解读出其中的指令信息。
【保加利亚雨伞】1978年9月7日早晨,因政治迫害而逃至英国的保加利亚作家乔治·马科夫,在滑铁卢桥上的巴士站等车时,被一陌生男子的雨伞刺中大腿。男子连连道歉,乔治·马科夫便没有放在心上,直到夜里下班回家,才感到大腿疼痛难忍,泛起一片红疹,并伴随高烧不退。
3天后,马科夫不治身亡,伦敦警方受命验尸,发现他的腿部被植入了一颗针头大小的金属球,直径1.52毫米,内含90%的铂和10%的铱,还有微量蓖麻毒素。这些原本都被蜡封,是马科夫的体温将其溶化,使毒素从小球中流出,英媒称之为“雨伞谋杀(Umbrella Murder)”。
法国导演热拉尔·乌里受此案启发,拍摄了电影[伞中情],里面的男主正是靠着一把藏有毒针的雨伞逢凶化吉的;当然,[007之最高机密]中也有一把伞,只要淋了水就能触发,杀死打伞之人;还有[王牌特工:特工学院],两个男主都使用过一把防弹伞,撑开便可防弹,还能透视发射子弹攻击。
【袖扣】由苏联克格勃开发,内藏有微缩菲林。电影[007之太空城]中虽没有这种袖口,但有Q博士为邦德做的袖箭,使之两次靠此物件化险为夷。
【自杀眼镜】1975年至1977年,美国中情局特工使用,镜架末端藏有红色氰化物颗粒,如果任务失败,可吞食这种颗粒自杀,以免牢狱之苦。
007系列电影中也有两副间谍眼镜,一副出自[007之雷霆杀机],功能是消除玻璃反光,非常鸡肋。另一副出自[007之黑日危机](图),具有透视功能,可以检测出哪些人携带了武器。
这种眼镜也是[王牌特工:特工学院]的招牌,其不仅能实现全息投影,还能如GPS一般定位嫌犯位置,也能做特工彼此间的通讯工具。
当然最高级的要数钢铁侠的“伊迪丝”。在前不久上映的[蜘蛛侠:英雄远征]中,彼得·帕克继承了钢铁侠这副斥资数亿美元的眼镜,基本的通讯功能当然有,还能黑进别人的手机获取信息,更能与军事卫星取得联系,调动上万台无人机。
【足迹伪装】类似马鞍或牛鞍的一种鞋底,间谍用此来隐藏或伪装自己的足迹。
【密码化妆镜】镜面有一排密码对照表,女间谍可用之破译情报。
【树桩窃听器】美国中情局于上世纪70年代设计,并将其放置在莫斯科反导防御基地附近,用于拦截苏联秘密无线电数据,再通过卫星传输给中情局。
【打火机枪/窃听器】左上图与下图为Zippo品牌研发,内含8发.22口径子弹的打火机枪。右上图则是在打火机内侧安装的窃听器。
【马提尼/电灯开关窃听器】
【录音机里的无线电发射器】
【鞋跟情报发射器】上世纪60年代,罗马尼亚间谍曾在鞋跟上安装麦克风和发报器,来记录西方外交官们的谈话,相当于一个行走的广播电台。
美剧《糊涂侦探》和电影[007之俄罗斯之恋]中也有皮鞋外形的暗器出现,前者可作移动电话,后者的鞋头藏有刀片,大反派幽灵党3号罗莎·克莱布就是用此招将邦德逼得节节败退的。
【间谍风筝】意大利EOLO SpA公司研制,线长25米,筝架上装有一台小型数码相机。
【U-2型侦察机】外号“蛟龙夫人”,1953年7月由美国空军打造,可不分昼夜于7万英尺高空执行全天候侦察任务,为决策者提供重要情报,同时又不被苏联雷达或导弹发觉。
【直肠逃生胶囊】上世纪60年代,由美国中情局研制并分发给特工吞食,使之隐藏于直肠而不被发觉,内含10件逃生工具,也有的是一支.45口径手枪,必要时可帮助间谍逃脱。当然,前提是你得先把它掏出来。
【纸牌地图】
【煤炭炸药】二战期间由美国中情局开发,是一种煤炭外形的炸药包,旁边盒子里装的是油漆,可将炸药涂成与目标所在地的煤炭相同的颜色,以便混入其中。
【间谍鸽】一战时期,德国人发现鸽子可以自由自在地飞越敌军战场,便将相机设定为每隔一段时间自动拍摄图像,后捆绑在鸽子身上,用以侦察敌方阵地。资料显示,这种间谍鸽返回的图像比卫星照片更加清晰,甚至有鸽子一次带回了12张照片,挽救了数百名盟军的生命。
【间谍海豚】1973年冷战时期,苏联组建的一支“海豚部队”,可执行安装炸弹、排除水雷、攻击敌方潜水员等一系列海下任务,以应对“美军威胁”。
【机器鲶鱼“查理”】2003年,美国中情局科技部成立40周年宴会上,展示了一种鲶鱼外形的水下探测器,由抗压外壳、压载系统、 通讯系统和尾部的推进系统组成,可无线遥控其在核反应堆等敏感水域附近采集水样、窃取相关情报而不被人发觉。
【间谍蟑螂】2006年,东京大学研究人员在蟑螂背部安装了CPU和无线电装置,可远程遥控,探测情报,并利用蟑螂的身体机能充电。
【间谍海豹】由俄罗斯军方驯养,可以扛枪、排雷、咬匕首、检测管道,协助人类在水下作业。
【间谍白鲸】2019年4月29日,一挪威渔民在出海打渔时,发现一头白鲸在跟踪他的船,身上还缠着带子,“像是固定gopro和武器用的”。随后,渔民将带子取下,看到扣子上写着“圣彼得堡设备”,有专家认为,其“很有可能是俄罗斯军方派来的间谍”。
【间谍猫】由美国中情局驯养,需先把电池藏于猫咪胸部,再将电线沿其脊柱连接至耳朵上的麦克风,尾巴则用作天线——整套训练耗资1000万美元,被称作“Project Acoustic Kitty”。可直到几年后中情局才发现,大部分猫咪在执行任务时,根本不会听人类的话。
▲
说了这么多国外的,其实我国也有一位非常优秀的间谍,曾于1994年赴港调查一起恐龙骨架盗窃案,随身携带了多种暗器。
有的看起来是个大哥大,其实是一只剃须刀;有的看起来是一只剃须刀,其实是一台吹风机;有的看起来是一台吹风机,其实它还是一只剃须刀。
©️[国产凌凌漆]
虽然没什么卵用,但其搞笑的功能在间谍圈儿里我认为还是出类拔萃的。
说长论短话末敏——谈谈末敏弹的优长与局限
降落伞通常被视为“守护生命之伞”,但是有一种挂着降落伞的炮弹,现身战场往往意味着更大的威胁。近年来,在一些热点地区发生的坦克被攻顶战例中,摧毁坦克的部分弹药在最后阶段就“撑开”了一顶顶小伞。
这种弹药就是末敏弹,又称末端敏感弹药。挂在末敏弹上的小伞,其目的就在于让弹药在空中适当减速,以便让弹载搜索定位装置发挥作用。那么,末敏弹在最后阶段都会撑开一顶小伞吗?它为何被称作“效费比很高的反集群装甲武器”?它具有如此功效为何却没有被太多国家使用?在不久的将来它能继续扛起“反集群装甲目标的火力担当”大旗吗?请看解读——
环环相扣的“三板斧”
对绝大多数末敏弹来说,“开伞”是不可缺少的一环。以“撑开”降落伞为标志的空中减速、螺旋式探测、自锻成形金属杵攻击这环环相扣的“三板斧”,奠定了末敏弹在陆战场上的一席之地。
在设计之初,末敏弹就是为了有效攻击装甲集群而生。在此之前,各国常用的兵器是集束炸弹,即通过将大量子炸弹“塞入”一个个母弹体,再在目标上空投放,对装甲集群所在的一定地域进行无差别打击。当时的集束炸弹有明显弊端,最主要的一点是威力和精度有限,可毁伤轻型装甲目标,但对重型装甲目标有点“无奈”。
于是,在各国多方探索下,末敏弹问世。能用当时服役的火炮发射、能有效击穿重型坦克顶装甲、能一石二鸟甚至更多地增加打击目标数量等,成为末敏弹的立身之本。
与导弹和制导炮弹空中姿态全程可调不同,末敏弹只把功夫下在空中飞行的“最后一公里”上。在飞行前期和中期,末敏弹母体会像其他炮弹一样在空中按弹道规律飞行,到了后期一定阶段,末敏弹才使出“三板斧”绝技。
空中减速是末敏弹“挥出的第一板斧”。要把快速飞行的母弹“叫停”在装甲集群的上空,减速、减旋与稳态系统包括减速伞和减速气囊等至关重要。当弹体姿态稳定并达到既定条件后,减速设备被抛掉。“分身”出来的子弹药会放出涡旋式旋转降落伞,一方面继续保持较低的下降速度,另一方面使末敏弹以一定角度开始旋转,为弹载敏感器实施扫描提供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的涡旋式旋转降落伞只是选项之一,像瑞典和法国联合研制的BONUS末敏弹,降速增旋采用的则是两片张开式弧形翼片。由此可见,不是所有末敏弹在最后阶段都会撑开一把小伞。
敏感器进行螺旋式扫描是末敏弹“挥出的第二板斧”。敏感器是末敏弹的“眼睛”。当前,主要有红外、主/被动毫米波、激光敏感器3种,3者之间还可互相组合,以便让末敏弹适应不同作战环境。出于对精度和速度的追求,第三代末敏弹普遍采用“红外 毫米波 激光扫描”复合敏感器,而不再是第二代末敏弹“红外 毫米波”的惯用模式。三模复合敏感器的使用,使其对目标的辨识与定位更快、更准。由涡旋式旋转降落伞或弧形翼片助推的螺旋式扫描,则使敏感器可往复探测一定圆形范围内的目标,经“请示”中央控制器后对其发起打击。
自锻成形的金属杵攻击目标是末敏弹“挥出的第三板斧”。自锻成形不是新概念,目前,不少反坦克导弹及火箭筒的战斗部就采用空心装药方式,引爆后用自锻成型弹丸攻击目标。不过,和一般破甲弹战斗部构型略有不同,末敏弹的药型罩锥角通常大于90度,状如浅盘。起爆时,金属药型罩不会形成聚能射流,而会被压缩为一个短粗的金属杵体,以2000-3000米/秒的速度“捅穿”目标,并造成目标内部更多装甲崩落。这种杵体在速度上虽不如金属射流,但它不像金属射流那样易受旋转和炸高等因素影响,因而适用范围更广,毁伤性能也更为稳定。
当然,“三板斧”并不是末敏弹优势的全部。成本较低、效费比高,能用战机、导弹、炮弹、火箭弹等多种平台来发射等,都体现着其“三板斧”背后的“乾坤”之大。
经济高效但研发艰难
末敏弹最擅长的是攻击顶部装甲,无论是用导弹、火箭弹、炮弹发射还是由布撒器布放,从天而降的优势都使它更易于攻击装甲集群的这一“命门”。
如天女散花般优雅,又如群狼猎杀般冷酷。在攻击的最后时刻睁开“霹雳之眼”,末敏弹因此又有着“作战精灵”之称,在战场上的主要优势体现在:
其一,末敏弹在毁伤装甲集群时,效费比颇高。攻击装甲目标,反坦克导弹、制导炮弹、反坦克火箭筒、巡飞弹等都可作为选项,但现实是只要一沾“制导”两字,弹药的身价就飞涨。而反坦克火箭筒的射程又较有限。用激光制导炮弹,不仅造价不菲,且需要较长时间用激光引导,用于攻击少数高价值目标尚可,但一旦面对装甲洪流,就“顾东顾不了西”。末敏弹通过“只在末段使用敏感器”的方法有效克服了上述缺点,其结构比导弹和制导炮弹简单,弹载装置的重量不大,从而成为一种经济性较好、可“大把”使用的“高端兵器”。
曾有数据表明,要毁伤同样数量的装甲目标,末敏弹与子母弹、榴弹的耗弹量之比为1∶40∶250。虽然当今弹药性能整体提升,这一比例已有所调整,但这一数据仍大体能体现出末敏弹在毁伤装甲集群时的优势。
其二,末敏弹的研发不易,较高的技术门槛把大多数“追求者”挡在门外。研发末敏弹的初始要求之一,是要能用现役装备发射。无论是火炮、导弹还是布撒器,弹内容积都相对有限。而末敏弹必须具备与“三板斧”相关的部件,要把两枚以上的子弹药连同这些部件整合进一个容积有限的弹体内,且要具备抗高过载能力,没有过硬的技术是很难实现的。
尤其是如何提升弹载敏感器的性能、如何让敏感器又快又准地发现并辨识目标、如何与中央控制器更好地“联手”等,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解决。而且,末敏弹完成空中减速后,从搜索目标到识别、瞄准、起爆,所有“动作”要在几毫秒(人眨一下眼睛需要200至400毫秒)之内完成,最短的甚至不到1毫秒,研发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这也正是美国研制“萨达姆”末敏弹先后用时20年、耗资17亿美元,占据后发优势的德国“斯马特”末敏弹研制仍然用时12年、花费6亿美元的原因。也正是因此,当今世界上,仅有美国、德国、俄罗斯、中国、法国和瑞典具备研制末敏弹能力。
其三,末敏弹能适应较复杂的环境,对距离较远目标给予打击。通常,在断壁残垣耸立、街道交错纵横的城区作战环境,或者树叶遮天、沟壑纵横的山地条件下,对隐匿其间的众多装甲目标实施打击,精确制导武器往往施展不开或力有不逮。这时,末敏弹就可凭借其弯曲弹道、较大的火力覆盖面、较高的打击精度大逞其能。在这方面,由德国Pzh2000自行榴弹炮发射的SMArt155型末敏弹、法国“凯撒”155毫米卡车炮发射的BONUS末敏弹(瑞典和法国联合研制)最大射程分别可达27千米、35千米。俄罗斯“龙卷风”远程火箭炮发射末敏弹时射程可达90千米,其一个战斗部可携带5枚末敏弹子弹药,一旦数台火箭炮齐射,将更容易演绎出天女散花般的打击场景。
后继者或将日益多能
在打击装甲集群方面,末敏弹的本领可谓独占鳌头。但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是,末敏弹正在渐渐失去“理想的用武之地”。
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到来,以往大规模装甲集群“对决”的场景出现概率越来越小,取而代之的多是以营、连为单位甚至更小规模的编队作战;装甲装备除机动能力增强外,信息交互能力也在提升,这使其能远间隔单点位作战,分布更趋分散。一些新式装甲形态如无人智能作战平台、外骨骼装甲士兵等的出现,则赋予装甲兵器以新的外形,这使以前末敏弹用来判明目标的特征数据部分“失效”。
军事科技的发展也日益彰显着末敏弹的固有短板。从某种程度上说,末敏弹是把前期及中期的精度要求“交给了发射平台”,在此期间,末敏弹的飞行要受多种自然条件尤其是风力影响。较长的滞空时间,使它不得不暴露在对方防御火力的枪口之下。而在后期,其所用敏感器也各有“软肋”,一旦抗干扰能力不够,就只能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
各种因素决定了末敏弹要继续留在陆战场上就必须升级其能力。具体来说,末敏弹今后很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一是更易用。为具备更强的打击装甲集群能力,子弹药在保持毁伤力的同时继续走向小型化、轻质化,是末敏弹发展的一个趋势。这样,末敏弹不仅可增加子弹药数量、攻击更多目标,而且更易于装填和发射。同时,为适应今后战场装甲目标分布更散的状况,进一步提升末敏弹子弹药各自为战时的打击精度非常必要,以确保能在更大地理范围内将目标“一网打尽”。“多能”是末敏弹易用的前提,比如有的末敏弹可被赋予一定巡飞能力,以部分发挥侦察或监视弹药的作用。
二是求精度。精度是末敏弹的“灵魂”。在现役发射平台的基础上,向信息网络要前期与中期的精度较为可行。毕竟,射击诸元及相关参数一旦可以从作战指挥网上实时获得,那其科学性、全面性、及时性必然会催生出更高精度。对智能化的追求,则会使末敏弹以更合理的路径准确投放到装甲集群上空。
三是缩周期。从末敏弹发射到挥出“三板斧”,当前所用周期较长。针对装甲目标机动能力大幅提升的实际,缩短这一周期有助于末敏弹顺利实施“必杀技”。在这方面,末敏弹飞行的前期与中期阶段尚有时间可“挤”。尤其是对敏感器的改进,将有助于其精确识别出一些新式装甲形态。
四是抗过载。末敏弹由火炮等发射的特性,决定了其内部构件必须具备相当的“抗压”能力。升级后的敏感器,其灵敏程度将进一步提升,同时也必然会面对新的抗高过载要求。这也正是战机用布撒器“播撒”末敏弹时,常有高度与最大速度限制的原因。如何突破这些限制、将末敏弹的使用变得更智能更安全,也是其今后发展的方向。(杨杨 杨军辉 王晓煊 浪万鹏)
来源: 解放军报
以色列F-15被曝光仍在装备霹雳-8的原型弹,美国很感兴趣
近日,美国空军B-52H轰炸机经过中东,穿越以色列领空时,得到了一群以军F-15战斗机的伴随护航。令美国军方感兴趣的是,其中两架F-15装备了“有趣”的武器——“怪蛇-3”空空导弹。
“怪蛇-3”是一款问世40多年的著名空空导弹,而且在东亚地区还有另一个称呼——“霹雳-8”。以色列F-15为何还携带这种老式导弹?美国军事专家对此进行了一番分析。
据“战区”网站的文章指出,以色列F-15不仅每架携带了两枚“怪蛇-3”格斗导弹,还携带了四枚老式的AIM-7“麻雀”中距空空导弹。这两款导弹虽然技术已经过时,但对于以色列的作战环境而言,却是很有实用价值的。目前,美国和以色列的F-15战斗机,标准武器均为AIM-120和AIM-9X导弹。
“怪蛇-3”是以色列在1970年代后期研发的第三代空空导弹,于1982年正式服役,水平与美国AIM-9L/M“响尾蛇”相当。该导弹全重为120公斤,最大射程为15公里,采用锑化铟红外导引头,具备全向发射能力,在诞生初期具有世界领先水平。
1982年的贝卡谷地空战中,以色列空军的F-15、F-16战斗机使用“怪蛇-3”击落了30多架叙利亚战斗机。由于“怪蛇-3”具有可靠的迎头发射能力,使得以色列战机在空战中具有对米格-21、米格-23的极大优势。在1980年代后期,这款导弹也被引进到了东方。
后来,以色列又先后推出了“怪蛇-4”和“怪蛇-5”空空导弹,分别属于第四、第五代空空导弹,导弹的制导灵敏度、抗干扰能力、离轴发射角、最大射程和速度等性能都更优于“怪蛇-3”,早已经成为以色列空军F-15、F-16战斗机的主力武器。尽管如此,经过改进的“怪蛇-3”,仍然使其能够匹敌R-73、AIM-9L/M等空空导弹,因为这些三代导弹仍然被多数战斗机所使用。
美国军事专家则认为,“怪蛇-3”仍然被以色列F-15使用,主要是出于成本的考虑。以色列周边国家例如埃及、伊拉克、沙特等国均装备有F-15或F-16,与以色列主力战机型号相同。但是这些同型战斗机的武器和性能都受到美国的限制,例如埃及和伊拉克的F-16均不能发射AIM-120导弹,只能发射AIM-7“麻雀”导弹,近程导弹也只有较早的AIM-9L/M“响尾蛇”。由此一来,以色列空军的军备就没有那么大的外部压力了。
不仅如此,无人机也是一个主要原因。现阶段,以色列战斗机面对这些小型的、不具备规避能力的无人机,如果用高价的AIM-120和AIM-9X导弹有些得不偿失,而且AIM-120的多目标攻击、发射后不用管能力这时也太大重要。因此,这些老式的AIM-7和“怪蛇-3”就有了用武之地。
为此,美国军事专家对以色列这种务实的行事方式表示了赞赏,并暗示美国海空军仍有部分AIM-9L/M导弹库存,可以借鉴以色列的这种“省钱方式”。(作者:陶慕剑)
伏龙记被动道具选择攻略 伏龙记全被动道具效果一览
被动道具
除了武器和主动道具,被动道具一共分为6大类,以下分别进行介绍。
攻击类
此类道具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角色的攻击能力,或者在角色攻击时触发特效。值得注意的是,主动道具、闪避攻击、受伤攻击也能触发该类道具特效。这类道具好用的很多,也是大家最喜闻乐见的类型。
比较好用的道具
五丁开山:攻击加倍,防御减半。与3x3挑战结合可以达到6倍伤害、6倍伤害。注意五丁开山是增减的是目前的攻防,因此建议先吃其他增加攻击力的道具,再吃五丁,最后吃增加防御力的道具。
归去来:攻击 100,每击杀一个敌人攻击 4,最多 100。这是少有的能单个道具提供100攻击的道具,而且没有减益,越早捡到效果越好。
破甲:概率降低敌人防御,对自己是百分比增伤,效果明显。
断筋:概率降低敌人速度,与飞枭减速效果叠加,风筝Boss的优秀道具。(对定点Boss饕餮烛龙没有效果。)
退避三舍、雷霆风暴:普攻、暴击概率将敌人击退。击退时能够打断敌人的攻击,对大怪效果很好。
金箍:普攻概率击晕,控场道具。
破壁:穿透。对星斗非常重要。
分身:吃1个分身,子弹命中后再分裂为3个小子弹,2个分身,命中后分裂为5个。分裂后的子弹飞行距离受射程加成,0射程几乎为原地攻击。
大霹雳:射速-1,然后每次命中后提供额外倍率为1.5的爆炸效果。对多段攻击的武器尤为明显。
吸血鬼面具:击杀敌人回血1。
尸爆:击杀敌人时概率触发8向弹。尸爆的8向弹受其他攻击效果加成,例如分身和大霹雳,可能触发连锁反应。
有来有去:击杀敌人攻击 1,受伤攻击-4,上不封顶。对触手来说,加成比归去来更加可怕,挑战模式可以叠加超过200攻击。越早捡到效果越好。
上清精神:捡钱概率攻击 1。越早捡到效果越好。
需要谨慎对待的道具
这一类的道具虽然也有增益,但是增益不够有效或者不够明显,再或者有副作用,需要看情况使用。
七伤拳:杀敌眩晕。
酒壮怂人胆:挨打眩晕,可能被敌人连击。
忽强忽弱(忽然变弱):攻击随机增降,血统检测机,升降概率与幸运无关。曾有人降低到-300。
声声慢、电光石火:根据武器考虑。
防御类
本类道具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角色防御能力,或者在角色防御、回避、移动时生效。
幻影移形:回避距离和速度加倍,能够让你更轻松地躲避敌人的攻击。
移动炮台:射击时移动速度加倍。对不闪不避挑战来说是神器。
千斤坠:防御 50,速度-50。加防御的都是好东西。
金汤:防御 100,每次受伤-4。能够减伤次攻击,对高伤害的挑战模式非常有用。
止战之殇:被动挨打触发的无敌盾,效果和主动一致,非常好用。
塞翁失马:每次受伤HP上限 2
鼓上蚤:攻击-25,速度 100,不划算的买卖。
不闪不避:攻击 100,回避会掉血。除非有移动炮台,否则大部分时候都得拼血。
陆地飞腾法:每次回避,速度 10,能够提升到上限550。
生命类
本类道具能够直接或间接回复生命,或者提升生命上限或者回复量。
比较好用的道具:
龟息:生命 50,速度-50。不如千斤坠,但是能重复出现,商店也能买到。
饮鸩:生命加倍,红心回复量减半。在HP上限高的情况下吃的话效果显著。饮鸩不会降低青囊丹的回复量。
元婴:生命-100,每次吃心生命上限 4,最大 100。刚吃之后需要怂一点。
延命金:消费随机金钱补满HP。人品检测机,最低只需1金。
血海飘香:提高红心的回复量。可以用来中和饮鸩的负面效果。
救命毫毛:濒死时提供3次青囊丹的回复量,非常好的续命道具。
需要谨慎对待的道具:
死或生:生命上限 50,现有血量减半。除非你囤积了大量红心,基本上是只亏不赚的节奏。
毒奶:人品检测机,很可能成为压垮你的最后一根稻草。
谷神不死:复活之后失去武器和所有增益效果,基本上是再死一次的节奏。
财物类
本类道具能够直接或间接提供金钱、钥匙和道具等。
横财:当前金钱加倍。先捡光所有钱才来吃这个。
天相:进行一次宝箱判定。可能出金钱、心和道具。幸运高的话容易有惊喜。
折现/砸锅卖铁:普通模式等宝箱刚积累满一个再吃。挑战模式随便吃。
探宝器:每层有可能出现两个宝箱房。
钱能通神:捡到1金币,幸运 1,上限100。
削足适履、恶魔契约:用幸运换取其他东西。如果你的幸运高,可以随便换。幸运不高,-50幸运相当于之后的金钱、心、钥匙收益变为75%。
爱财如命:用一半血换20-30金钱,除非心攒的多或者急需用钱,否则只亏不赚。
见钱眼晕:眩晕概率非常高,非常影响节奏。挑战模式更容易坑到自己。
杀鸡取卵:直接挂掉,宝箱 3。开荒的话,4宝箱的时候吃,能够得到金星盘。5宝箱吃,便等于8箱子通关。当然如果你要刷成就或者神开局不小心吃了……
丰俭不由人(突然没钱):理论收益为0,除非你脸好,或者黑……
粪土:所有钱币收益-1,捡到钱币生命 1。也就是说铜币不提供钱了。除非你幸运高,保证银币和金币掉率,否则就没有金钱收益了。
伪·点金石:人品检测机。
杂类(人品类)
本类道具含有大量随机性很高的道具,一般来说都有一定风险。
二档:生命、攻击、速度小幅提升。没有副作用。
十投九赚:各种属性提升随机提升一档,当然也可能一个也不提升。没有副作用。
血祭:生命-25,另外随机某项属性提升两档,除了提升速度没用以外,其他都不算太亏。
乾坤一掷:金钱清空,随机某项属性提升一档。身上金钱25以下不亏。当然如果钱溢出了要一掷千金也行。挑战模式可以先消费其他道具之后再吃。
过山车(忽然变弱2):各种属性随机增减。感觉增加的概率比降低要高,不过依然有风险。
嫁衣神功:所有属性小幅降低,换取大量加成物品,可能出各种神器。初始能力高的话,可以放心捡取,降低的能力无关痛痒,和二档增加的差不多。
房间类:大房间和群怪房间受伤概率更高,清理也更费时间,一般没有必要吃。
一锤子买卖:越晚吃到越好。8层吃到就是稳赚不赔。
护驾类
本类道具提供1个跟在主角身后的护驾,进行援助射击或能力提升(护航机)。
鹰眼:瞄准最近敌人进行单发射击,并能降低敌人攻击
飞枭:瞄准最近敌人进行3向射击,并能降低敌人速度
太阳轮:以自身为中心进行8方向射击,并能使敌人眩晕
三星金面:轮流增加25攻击、20防御和50速度
护驾可以重复获得,组成护驾大军。护驾初始攻击力为300,增益道具提升百分比尚未测试。
中苏翻脸三年后,苏联向中国提供最先进的空对空导弹,为什么?
中苏翻脸三年后,苏联向中国提供空对空导弹,为什么?
在军博大厅,偶然注意到歼-8高速战斗机旁边有一枚未加标注的导弹。
由于没有标注,只能根据经验进行判断,推测其为我国自行生产的PL(霹雳)-2空对空导弹
歼-8公开报道所带导弹为霹雳2乙,既然这枚导弹在歼-8旁边展出,我最初以为是这个型号,但霹雳-2乙的导引头有所改进,最前端略似钝头圆锥而不是这枚导弹的半球形,因此判断这一枚是比较原始的霹雳-2。
对比一下可以看到霹雳-2(PL-2)和霹雳-2乙(PL-2A)弹头的区别
霹雳-2导弹弹重85公斤,射程7.6公里,使用被动红外制导系统,最高速度3,062.5 公里/小时,现在看来并不是一种多么先进的武器,大多数人看飞机的时候,都会把它忽略掉,但这种霹雳-2空对空导弹本身有着极为传奇的故事 – 那个时代,中国,苏联,美国三家用的空对空导弹,也就是中国的霹雳-2,苏联的K-13环礁和美国的AIM-9B响尾蛇长得几乎都是这个样子,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它们还可以部分互换零件。
这听起来就太瘆人了,霹雳-2导弹的生产开始于1964年,冷战时期。那正是一个美苏争霸的时代,双方的武器系统南辕北辙,各行其道,中国则早在1960年就和苏联从盟友转入互怼模式,兵工生产上也在自力更生。由于立场敌对,对于空对空导弹这种当时最尖端的武器,大家肯定在技术上相互保密,怎么可能互通有无,标准化生产呢?而且,谁也没有能力让三家统一使用一致的兵器。
准备建立统一战线打外星人吗?
这就跟让魏蜀吴都是用一套法律一样,联合国秘书长也没这个本事。然而,世界就是这么奇妙,这三种空对空导弹真的来自同一个血缘。苏联的K-13环礁是根据美国的响尾蛇仿制的,我国的霹雳-2源自于1962年苏联提供给我们的K-13.
等等,1962年?那不是中苏分道扬镳三年以后吗?记得那时候满街都在骂苏联修正主义,苏修怎么可能向我们提供空对空导弹这种先进装备呢?
这件事就说来话长了 – 苏联人并不是大方过头,而是欠了债要还。中,美,苏装备同样的空空导弹,其中起了关键作用的正是中国人。
话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导弹的概念日益进入军事领域,美苏两国都在努力研制战斗机使用的空对空导弹,不过双方设计的方向有点儿不同。苏联设计的AA-1(北约称为“蚜虫”)空对空导弹在1956年实验成功,但使用极为受限,只能在2,000米以上使用,还要在发射后用战斗机本来作用距离就很短的雷达一直照射目标,射程也只有4.5公里 – 要飞行员说还不如使用传统的机关炮用着方便呢。而美国的AIM-9响尾蛇导弹是发射后不用管的一型导弹,已经具备一定的格斗能力。有这种差别不足为奇,苏联设计空对空导弹主要是打笨拙的对方轰炸机,而美国则准备在战斗机之间的战斗中用它取代机炮。
苏联也曾向我国提供AA-1导弹,我方仿制后称为霹雳-1型空对空导弹
霹雳-1或者AA-1从未取得过战果,而美国的响尾蛇导弹在1958年9月24日取得了第一个战绩 – 这个战绩并不是美国飞行员取得的,而是台海空战中,国民党空军取得的。
在上个五十年代,解放军和国民党军进行了一系列空战,随着人民空军越战越强,特别是经历过抗美援朝作战后经验更加丰富,国民党军渐渐招架不住。1958年,解放军炮击金门,国民党空军屡战屡败,压力极大。为了给其撑腰,美国方面紧急向国民党空军提供了当时被视为最先进的响尾蛇-AIM9B空对空导弹,加装在其F-86佩刀式战斗机上使用。由于这是一种被动红外寻的,发射后不需要继续操作的导弹,所以只要加装挂架和发射系统,几乎不需要训练便可以投入作战。
携带响尾蛇AIM-9B导弹的国民党F-86战斗机,注意其外观与霹雳-2几乎如出一辙
9月24日,温州空战爆发,激战中解放军空军飞行员王自重的飞机发生短暂的发动机故障,掉队失去掩护,经与敌军激烈战斗后不幸坠落,王自重壮烈牺牲。据分析,王自重在发现自己遇到优势敌机机群后毫不畏惧,冲向敌机群奋勇厮杀。此时,由于响尾蛇导弹只能追尾攻击,混战中为了避免误击自己人国民党飞机根本无法进行导弹攻击,所以竟然被王自重的单机打得四散奔逃,遗憾的是王自重在撤出战斗时敌军找到机会对他进行了追尾攻击,使其歼-5战机被击落。
王自重后被空军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王自重虽然牺牲,但他的座机坠毁处却找到了若干响尾蛇导弹爆炸后的遗骸,显示敌军使用了这种武器。更为意外的是,敌军发射的一枚响尾蛇导弹没有击中目标,落地后被当地农民发现,成为珍贵的战利品。
此时,苏联也深感需要战斗机使用的空对空导弹,正在加紧研制。神通广大的克格勃在瑞典收买了一名相关的上校军官,已经拿到了响尾蛇导弹的大部分图纸,但因为没有实物,仿制仍很困难。听说中国缴获一枚响尾蛇后,立即与我方交涉,希望能够获得这枚导弹,并承诺与中方分享研究成果。由于我国当时在技术上还存在短板,自己直接仿制有困难,在和苏联签订了严格的合同之后,我方将导弹残骸(不含导引头)和部分测绘图纸交给苏方。
苏联方面正是依据中国方面移交的响尾蛇导弹实物,参考图纸进行了反向研制,1960年制造出了K-13 空对空导弹,1962年开始量产。这型空对空导弹完全模仿响尾蛇AIM9B,连零件的编号都没有改。这种导弹在越战中曾击落美军的F-4鬼怪式战斗机。
1962年,苏联按照此前约定,将K-13导弹提供给中国。我国经仿制后制造出了今天在军博展出的这种霹雳-2型空对空导弹。至此,中美苏三大国使用几乎同一型空对空导弹的古怪故事落下了帷幕。
最初,我军获得的K-13导弹是安装在米格-21和我国仿制型歼-7型战斗机上的,后来经过对发射架的调整,歼-6型战斗机也可以使用。
苏联之所以在翻脸之后三年依然向中国提供这种当时被视为先进的空对空导弹,一方面固然是合同所限,要保持起码的信誉,另一方面则是在这一年苏联改进的K-13A型空对空导弹已经投产,它对响尾蛇AIM-9B导弹的一些设计问题进行了改进 – 比如说,响尾蛇导弹是追击热源攻击的,所以往往打在对方飞机的尾喷口上(这里温度最高),但如果对方飞机朝着太阳飞,响尾蛇会不自量力地向太阳发起攻击 – 它会认为这是更大的热源。
还有一个原因,则是苏联得知中国手里不仅有一枚响尾蛇导弹。在王自重牺牲后不久,国共一次空战中,一枚国民党空军战斗机发射的响尾蛇导弹命中目标,但却没有爆炸,我军这架飞机带着插在尾喷口里面的响尾蛇导弹顺利返航,带回了又一个珍贵的战利品。既然中国方面仍有样品,而且科技力量在不断增强,自己进行仿制的难度也越来越低,苏方冒着违约的风险保密价值也就不大了。
的确如此,实际上1964年我军在莱阳击落国民党低空侦察机P-2V一架,在其机身残骸中便曾缴获四枚自卫用响尾蛇空对空导弹,其型号比击中王自重飞机的更加先进,我军籍此修正了霹雳-2原始型号存在的问题,也定型了相当于苏联K-13A的霹雳-2乙导弹。
被击落的国民党军P-2V侦察机遗骸
今天,霹雳-2 家族的导弹早已停止生产,但霹雳系列导弹则不断发展,最新看到的型号是霹雳-12,不过,这些新型号,大多都是我们自己研制的了,需要靠捡来导弹仿制,已经是历史故事。
【完】
欢迎关注公众号【萨苏】(sasu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