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手党黑帮之城(意大利可能释放数十名黑手党头目,已有三名黑帮头目被允许离开)
黑手党黑帮之城文章列表:
- 1、意大利可能释放数十名黑手党头目,已有三名黑帮头目被允许离开
- 2、一年两位中国留学生遇害,暴力之城芝加哥有多危险 | 专栏
- 3、黑手党如何产生?意大利没有人发问
- 4、书单 走进地中海历史的第一步
- 5、你见过凌晨2点的圣彼得堡吗?白夜之城带来的意外惊喜
意大利可能释放数十名黑手党头目,已有三名黑帮头目被允许离开
由于担心在监狱中感染冠状病毒,意大利可能释放数十名黑手党头目。目前,来自臭名昭著的科萨·诺斯特拉和光荣会的三名黑帮头目已经被允许离开监狱,目前被软禁在家,所有的释放都是出于对囚犯健康状况的担忧。
综合外媒4月23日消息,周三,米兰的一名法官下令Cosa Nostra老板、78岁的弗朗西斯科在家服刑。这名犯罪分子将被允许参加医疗预约,尽管他还有23年的刑期。
弗朗西斯科是在1992年巴勒莫标志性的Maxi审判中被判与黑手党有联系的几个暴徒之一,这次审判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针对暴徒的法庭程序。
现年65岁的拉梅齐亚·特姆家族首领Vincenzino Iannazzo被判14年6个月监禁,目前正在服刑,他也已被软禁。
法官们评估了经验丰富的黑帮成员越狱的可能性,并表示,除非是出于“健康原因”,否则他们不可能出门或与他人见面。
意大利最大的监狱警察工会Osapp的秘书长利奥·本纳迪告诉《卫报》,“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担忧的情况,监狱警察成员已经开始报告那些互相拥抱的被拘留者,他们的目标是增加感染病毒的可能性,并从监狱中释放出来。”
就在几天前,意大利犯罪片《罪恶之城》的编剧、反黑手党作家罗伯托•萨维亚诺称,黑手党正在向意大利穷人分发食物,并提供无息贷款,以控制人们的生活,并利用该国的冠状病毒危机。
萨维安诺告诉记者,在最基本的层面上,暴徒们正在向最贫穷的意大利人分发食品杂货,以确保危机结束后得到他们的帮助。
他补充说,他们还准备收购陷入困境的企业,因为希腊正在等待欧洲的资金,以提振其遭受重创的经济。
萨维安诺在这部系列电影上映后,目前正在纽约接受警方的保护。
一年两位中国留学生遇害,暴力之城芝加哥有多危险 | 专栏
芝加哥遇害中国留学生追悼会举行,其母落泪发言:第一次出国竟是参加儿子葬礼。视频/新京报我们视频
美国当地时间11月18日,芝加哥大学在校内洛克菲勒纪念教堂举行了中国留学生郑少雄的追思会。当晚,中国驻芝加哥总领事赵建同芝加哥大学校长阿利维萨托斯教授通电话,强烈谴责暴徒滥杀无辜的凶残行径。
此前,当地时间11月9日,在该校附近发生的一起恶性持枪抢劫案中,来自中国四川的留学生郑少雄被劫匪枪杀,年仅24岁。同样是在芝加哥大学,中国留学生范轶然也在今年1月被枪击杀害,客死他乡。
而就在此次凶案之后不久,刚刚过去的上个周末,再度成为芝加哥市的“血腥周末”——当地时间11月13日至14日,短短两天时间里,芝加哥再次发生了四起命案、十多起枪击案,导致4人死亡、17人受伤。
连续发生的血腥事件,引发了人们对芝加哥这座历史悠久的“暴力之城”的再次关注。
“暴力之城”,人人自危
事实上,尽管11月13日至14日这两天时间里死伤超过20人,但在芝加哥,却仅仅是又一个“常规周末”——这意味着枪击、暴力和命案。
本地媒体照样使用了诸如“周末枪击暴力事件”之类惊悚标题,芝加哥人也照样是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因为,大抵每周都是如此。
而这在今年一系列“血腥周末”中,还算是“温和”的。此前一个的“血腥周末”,共造成10死、42伤,而2021年迄今最血腥的“血腥周末”,则发生在7月4日。这一天,芝加哥全城共有104人中枪,其中19人死亡,受伤者中未成年人多达13名。
极富讽刺意味的是,这一天是美国国庆日,著名美国黑人民权领袖杰西·杰克逊正在芝加哥远南区举办以“放弃枪支、远离暴力”的大型集会活动。
9月下旬,由联邦调查局(FBI)提供的数据显示,2020年芝加哥凶杀案共造成772人死亡,较2019年的496人增加56%,远高于全国同期命案30%的上升率。
尽管芝加哥非裔女市长莱特福特竭力为自己和芝加哥警察辩护,称“今夏芝加哥谋杀率可能下降了23%”,但这显然并非事实。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援引芝加哥警察局自己的数据显示,2021年截至9月共发生枪击事件2600起以上,同比增加10%。
更值得注意的是,芝加哥市政府一再强调的“非命案发案率下降”也未必是事实。同一组统计显示,2021年1月至9月,芝加哥市中心共发生1369起抢劫案,同比增加9%;同期共发生1293起劫车案,而2020年同期为939起。
芝加哥市议员霍普金斯指出,阴魂不散的“暴力之城”恶名和周而复始的“血腥周末”,让芝加哥商家和知名企业人人自危,纷纷撤离。这其中包括经营对冲基金的亿万富翁肯·格里芬,他已将自己的投资公司总部从芝加哥搬去了纽约。
此前,芝加哥地区商会会长拉文一直希望通过将电影业引入芝加哥,带动该市恢复景气,但这一计划如今正因“暴力之城”的恶名裹足不前。
而那些更在意社区安全的“窗口商家”撤离速度更快,许多商业街好不容易在新冠疫情后恢复一些“血色”,如今又门庭冷落车马稀。
旧伤新病,创痕累累
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位于密歇根湖畔,属于著名的五大湖区。该市建于1837年,市区人口272万,都会区人口900万,是仅次于纽约、洛杉矶的美国第三大、世界第七大都会区,也是美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最主要的金融、期货、商品交易中心之一。
建城的第一个100年里,芝加哥是全球唯一从0发展到100万人口的城市。但也正是由于早期膨胀过快,这座城市很早就产生了严重的贫富分化、劳资冲突和暴力问题,并滋生了黑帮和黑帮类犯罪。
在20世纪最初30年里,臭名昭著的芝加哥黑手党猖獗肆虐。世界驰名的冲锋枪“汤姆逊”,便是因为被芝加哥黑帮普遍用于团伙械斗,得到“芝加哥打字机”“芝加哥小提琴”的诨名,并被美国军队青睐。
芝加哥不仅有卡彭、利卡等诸多令全美谈之色变的“黑老大”,其黑帮也和全美各地黑帮结盟拜会,跟全美政、商、法律等各领域重要家族和头面势力多有利益纠葛。芝加哥也因此成为美国中西部、乃至全美首屈一指的“黑都”。
自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尤其“二战”后,芝加哥经济的繁荣,一度令“黑色经济”有所退潮,黑帮活动也大幅减少。
但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该市人口结构的重大变化,黑人、西班牙裔等族群比例大幅增加,在西区、南区等地超过了传统的白人社区比重,俗称GD的新芝加哥黑帮Gangster Disciples和俗称BD的另一芝加哥黑帮Black Disciples好勇斗狠,再度把芝加哥搅得乌烟瘴气。
2010年后,“两D”在FBI和当地警方的联合打击下四分五裂,枪案、命案等恶性犯罪率一度逐年下滑,让人们多少松了口气。不料,2020年初风云骤变,“黄赌毒黑”沉渣泛起,一个又一个的“血腥周末”,再度成为芝加哥“暴力之城”的“黑色名片”。
市长莱特福特等人,将此主要责任归咎于“黑帮活动增加”和“非法枪支涌入”。2021年8月,莱特福特在一名警察被枪杀后公开演讲称,“必须日复一日持续扫黑,让任何帮派成员、毒贩和枪贩在芝加哥任何街区无所立足”。
但一些观察家对此并不乐观。如芝加哥大学犯罪研究室创始执行董事安德尔就认为,当今芝加哥黑帮更多带有分散、隐蔽、“中性”等特点,许多黑帮不过是气味相投的青少年“抱团”的小群体,还有些则不时在犯罪暴力团伙和“嘻哈党”“滑板帮”等街头边缘团体间来回切换,沿用昔日对付“经典黑帮”的套路对付这些“网络时代黑帮”,颇有“高射炮打蚊子”的无力感。
当地检察官福克斯和东北大学犯罪学专家威廉姆斯等则认为,进入21世纪以来,芝加哥贫富悬殊进一步拉大,光鲜的市中心CBD外不到5英里就是非洲裔、拉丁裔聚集的贫民窟,绝望、仇富、报复社会等复杂情绪,成为黑帮和恶性犯罪的催生土壤。
而这一切又加剧了整个社区的不安全感,结果“好人买枪,坏人也买枪”,躁动不安的底层青年则要么诉诸毒品、酒精麻醉自我,要么沉湎于网络群组活动,要么就拉帮结派“互助”——无论哪一条路,最终都指向更多暴力、犯罪和不安全感,并形成恶性循环。
也有观察家指出,新冠疫情及应对所造成的经济凋敝、族裔矛盾激化和暴力化、大批闲散人口精力过剩并无所事事,加上网络社交媒体的普及,都加剧了芝加哥的“暴力成色”。
一些社区活动家则指出,芝加哥城市的“老化”和社区的“空洞化”,让年轻人精力和烦恼无处宣泄,“在芝加哥犯罪率最低的20世纪70年代,市区加菲尔德公园和西区公园里有保龄球馆,有溜冰场,管理得很好,吸引了许多年轻人,而如今那里只有空空如也的场子”。
还有人指出,众多市民、尤其底层青少年对现实绝望、对前途感到渺茫,是芝加哥坐实“暴力之城”恶名的最深层根源。
恶性循环,无药可救
如前所述,芝加哥市政府和市长莱特福特将给城市摘除“暴力之城”帽子的希望,寄托在打击黑帮、清除非法枪支等方面。
2020年,莱特福特发起“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安全”( Our City, Our Safety)倡议,提出以三年为期,通过改革警政、扩大和加强街头宣传、建立受害者支持网络,以减少城市暴力。为此,她提议在市财政预算中增加2亿美元警察专项基金。
今年7月15日,莱特福特又宣布设立一个100万美元奖励基金,奖励那些帮助警方在街头清除“黑枪”的市民,还在7月底引入联邦“打击部队”进驻芝加哥“扫黑”。
芝加哥警察局局长布朗积极支持市长上述计划,提出从社区安全小组中调拨数十名警官,充实到打击帮派和毒品部门工作中来,并重点加强购枪管理。
芝加哥的联邦检察官劳施也主张“加强问责”,不但要加大对黑帮、贩毒者、贩枪者的问责,也要对包括检察官的所有执法者加强问责,“这座城市的安全,需要更多人承担责任,办法只有一个,即更多的司法调查和起诉”。
对此,一些社会学家和犯罪学家也不以为然。在他们看来,芝加哥城市暴力的根本症结在于经济、就业、前途、贫富差距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所造成的不安全感。正是这种不安全感,催生了黑帮和枪支泛滥,一味针对后者而非前者,只能是本末倒置,事倍功半。
芝加哥大学犯罪与教育实验室研究员蒂尔蒙指出,目前针对黑帮的数据库十分陈旧,“更新率只有20%左右,这意味着八成数据要么不准确,要么过时”,且警方在执法过程中常常“不平衡地对待白人和少数族裔”,不仅应对暴力效率低下,有时还会适得其反。
还有一些社区活跃人士不赞同市长“不让任何帮派分子有存身之地”的逻辑,他们指出,很多青少年正是因为自感被社会抛弃,才选择加入黑帮,如果不给他们洗心革面、重返社会的机会,就等于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把他们重新赶回黑帮。
然而,部分民意代表和商界人士也不同意上述意见。市议员洛佩兹就指出,由于暴力泛滥,“外界普遍的印象是芝加哥街道基本无法无天,这不仅伤害芝加哥至关重要的旅游业和会展业,也伤及餐饮业和商店业这些城市就业和活力的基石”。
如果不能有效遏止暴力、抑制黑帮,将有更多企业、投资和就业机会流失——这无疑将加剧这座“暴力之城”的不安全感,并将整个社区拖入又一个更大的恶性循环。
2023年,芝加哥将举行市政改选,届时“暴力之城”问题势必成为各方辩论焦点。但问题在于,千言万语人人有,对症良药个个无。
新京报特约撰稿人 | 陶短房(专栏作家)
编辑 | 何睿
校对 | 刘军
黑手党如何产生?意大利没有人发问
当我们谈论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需要谈论什么?是谈论事情的本质,还是说去谈论这件事情的表面现象。如果仅仅是对于表面现象的批评,那么这件事情本身就不值得我们去注意去讨论,但如果是对于本质的探究,那么讨论自然是有意义的,甚至还能提出来解决方案。因此,当我们看到一部影片的时候,如果它描绘的是一种现象,那么我们至少要知道这种现象的背后究竟代表着什么?而不是仅仅单纯对于这种现象进行谴责。
《格莫拉》是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影片,本片讲述的是一个名叫格莫拉的小城里面的与黑手党有关的五个故事,这五个故事涉及到不同的年龄段,但最终的指向性都非常的明显,那就是意大利固有的黑手党这一组织,且对于这一组织之下的民众们生活现状的一种描述。
《格莫拉》本身并没有什么新意,这就如同我们看上帝之城所得到的感触是一样的,无非就是本片用一种更加冰冷的态度去审视这种现状,然而即使是态度是冷漠的,因为这样可以更加客观的描述,然而仅仅是批判的话,那么本片一定程度上也就失去了意义,没有人愿意对于这样的现象经常时不时的做一些批判,但却忽视最根本的问题,那就是黑手党如何产生的?如何从根本上将黑手党这种组织彻底的瓦解,而不是一味的去用更多的文艺作品进行批判。
如果你去查看黑手党的定义以及它发展的源泉我们就不难看到,全球范围内,但凡是发展成为一定规模的这些社会性质的帮派,最初的目的都是出奇的一致。他们是底层民众维护秩序的工具,或者说是底层民众们组织起来自保的工具,明白了黑手党的性质,我们就不难发现他的起源跟他的性质是具有高度一致的目的性的。
这些并不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黑手党横行的地区的现状,这是为什么呢?道理也很简单,当一个组织发展壮大到一定程度之后,自然会缺乏约束,没有约束的时候,自然会违背当初成立的初衷。而影片《格莫拉》呈现给我们的是现阶段的黑手党的罪行,但是却没有告诉给我们黑手党之前成立之初的时候的作用,这是它所缺失的。
当黑手党发展到一定程度或者是规模的时候依旧没有人监督,自然就会演化为一个暴力犯罪组织。我们可以从这一方面去肃清黑手党,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并没有意大利政府出面通过警察等暴力工具对于黑手党的犯罪行径进行有效的监督。而这个时候,既然监督无法彻底的规导黑手党,那么不妨从本源入手看看。本源是什么?或许已经有人知道了。
意大利黑手党存在的区域大都有着贫民窟,这是犯罪滋生的温床,之所以产生贫民窟,原因就在于城市破产人群无法获得意大利政府的有效救济以及帮助,天长日久,他们自然会滋生各种各样的犯罪案件。而黑手党正是根植于这些现状最终产生这一犯罪组织的。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化解贫民窟难题就成了黑手党存在与否的关键。
如果意大利政府能很好的将贫民窟的问题彻底的解决,或者是给居住在贫民窟的民众们提供同样的教育医疗等公共福利,或者是帮助贫民窟民众们完成就业,而从彻底的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面貌的话,那么黑手党的存在也就没有了民众基础。
已经被改变了生活的民众们自然不愿意加入到这样一个随时都有可能没命的组织的,而那些整天提心吊胆的组织成员也会因为看到外面的美好生活而逐渐的放弃原有的生活,这是一个彻底的从根本上解决黑手党的有效途径,然而这些被人讨论了吗?
因此,《格莫拉》得而尴尬之处也就显露无疑了,我们习惯了观看人性中的黑暗面,但却不愿意讨论究竟是什么根本性的原因造成了这种黑暗面的滋生,如果我们能彻底的从根本性的方面却解决这些黑暗面涉及到的人群的切身问题,相信没有谁愿意整天过这种打打杀杀的生活的。然而影视领域中很多作品并不愿意描绘或者是看到这些根本问题,而是对于流于表面的这些进行批判,那么这些批判就失去了意义。
《格莫拉》是一部好的作品吗?单从电影的角度去看,这是一部没有问题的现实主义影片它可以让人更多的关注贫民窟中的暴力犯罪,但从本质来看,这不过是另一部《上帝之城》类似的作品,关注了又能怎样,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仅仅关注一下不过是满足了太多人的看客心态,这有用吗?
……
你好,再见
书单 走进地中海历史的第一步
诺里奇
罗杰·克劳利
达尔林普尔
近几年,罗杰·克劳利的“地中海史诗三部曲”、蒙蒂菲奥里的《耶路撒冷三千年》、盐野七生的《罗马灭亡后的地中海世界》等大众历史图书走红,或多或少激发了中国读者对地中海历史的兴趣。地中海连接亚非欧三大洲,是古希腊、希伯来等文明的摇篮,与地中海世界相关的历史书浩如烟海。
提起地中海历史书,很多人首先可能会想到法国学者费尔南·布罗代尔的名著《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佩里格林·霍登与尼古拉斯·普塞尔合著的《堕落之海》,以及剑桥大学大卫·阿布拉菲亚的《伟大的海》。不过,学术专著未必是恰当的入门书,不如让我们将目光转向更为通俗的著作。
诺里奇
通俗版地中海历史的大师
在通俗地中海历史写作者之中,约翰·朱利叶斯·诺里奇勋爵是不得不提的大师。他是英国老一辈的作家和历史学家,笔法雍容老派,有爱德华·吉本的恢弘气度。
诺里奇的多部通俗历史作品与地中海世界有关,大多值得推荐。《地中海史》是一部不错的通史,以叙述为主,从古埃及、古希腊、罗马帝国、十字军东征、奥斯曼帝国到拿破仑远征埃及等地中海周边文明都有涉及。地中海及其周边地区的历史极其复杂,可讲的东西太多,这本书算是构建了一个比较明晰的脉络,不奢望面面俱到。对地中海历史已经很熟悉的读者可能会觉得它比较浅,但对于不是那么熟悉的朋友,这本书有助于搭建一个不错的知识框架。
诺里奇的三卷本《拜占庭史》是一部名著。拜占庭帝国延续上千年,对地中海东部(黎凡特)的影响力极其深远。这三卷浩浩汤汤的大书详细讲述了拜占庭历史,有战争、国际政治,也有宫廷秘闻和贩夫走卒的市井生活。这三卷给人最大的感触是,诺里奇这个英国人实在是太爱拜占庭,太爱黎凡特了。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拜占庭史》的写法仍然是吉本风格的传统叙述史,这也是英国人最拿手的一种风格,而不是现代的“科学”写法。
除却拜占庭,诺里奇还为另外两大地中海势力作了传:《威尼斯史》和《南方诺曼人》。威尼斯共和国的重要性不必多说,中国读者近几年已通过罗杰·克劳利的《财富之城:威尼斯海洋霸权》对其军事史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诺里奇的《威尼斯史》是一部面面俱到的史书,对这个昔日海洋霸权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有探讨,一直讲到威尼斯共和国在拿破仑的攻打下灭亡。因极其详尽,《威尼斯史》篇幅很大,略显笨重,这大概是它唯一的缺点。但对喜爱诺里奇优美文笔的人来说,篇幅越长,享受就越多!
《南方诺曼人》是比较小众的题材。估计中国读者大多知道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格兰,这对英国历史影响重大。其实差不多在同一时期和此后稍晚,同样来自诺曼底的英雄豪杰(或者说土匪、雇佣兵、冒险家)还征服了意大利的南半部分以及西西里岛。如果想知道融合了北欧维京海盗与法兰西血统的诺曼征服者如何南下来到意大利并封疆裂土、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读读《南方诺曼人》就可以了。
中国大众对西西里岛的主要印象可能是黑手党、明媚的阳光,以及《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里性感的莫尼卡·贝鲁奇。诺里奇在其专著《西西里史》中告诉我们,西西里是欧洲和非洲之间的踏脚石、东方和西方之间的大门。这里数千年来“一直是殖民地”,腓尼基人和希腊人、迦太基人和罗马人、哥特人和拜占庭人、阿拉伯人和诺曼人、德意志人、西班牙人和法兰西人,曾入侵和争夺西西里。诺里奇很妙地道出了西西里历史的悲剧:“这忧伤,是源自漫长而悲伤的阅历,源自丧失的机会和未曾实现的允诺的忧伤。或许,是一位经历过太多次背叛,已经不再适合恋爱或婚姻的美女的忧伤。”
罗杰·克劳利
将地中海故事讲得动听的人
既然已经谈到罗杰·克劳利的《财富之城:威尼斯海洋霸权》,就顺带说说他的“地中海史诗三部曲”的另外两部:《1453:君士坦丁堡之战》《海洋帝国:地中海大决战》。克劳利是英国历史学家和作家,通晓英、法、意、西、葡、拉丁、希腊、土耳其八种语言,2016年到过中国。三部曲的风格和诺里奇类似,注重优美文风和叙事技巧,在学术上没有新的见解。
三部曲各自独立,读者大可以从其中任何一本读起。这松散的三部曲其实有着连贯和一致的脉络,大致是地中海制海权的争夺得失,以及基督教与伊斯兰世界的冲突交流。三部曲涵盖的时间达四个世纪之久,从公元1200年到1600年,这是不同文明和互相竞争的各大帝国之间为了领土、宗教信仰和贸易控制而激烈冲突的年代。冲突的参与者包括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以及西班牙和德意志的信仰天主教的哈布斯堡皇朝。同样在这个时期,威尼斯从一个泥泞的澙湖小邦崛起为西方世界最富庶的城市。
在这个时期,各国为争夺地中海爆发了激烈战争。居住在地中海周围的各族群(土耳其人、希腊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北非人和法兰西人)认为自己是在为争夺世界中心而战。但与真正的大洋相比,地中海其实是很小的。各民族之间的地理距离只有投石之遥,于是大海成了一个封闭的竞技场,大规模的厮杀就在这里上演。在这个年代,火药武器开始彻底地改变战争的面貌。大海是史诗般攻城战、血腥海战、海盗行径、人口劫掠、十字军东征和伊斯兰圣战的场所,也是利润丰厚的贸易和思想交流的途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之间漫长而残酷的竞争从本三部曲涵盖的时期开始,将大海分裂为两个迥然不同的区域,双方沿着海上疆界进行了激烈较量。这场斗争一直延续到“伊斯兰国”所在的今日世界。
克劳利有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研究背景,言必有出处,他把握历史大局,指出地理大发现和大西洋贸易使得地中海霸权争夺战失去意义。他组织史料如同调兵遣将,行云流水,剪裁有度。更为难得的是,剑桥大学英文系科班出身的他是一位优秀的讲故事人,文笔优美晓畅,把地中海的传说讲得绘声绘色、扣人心弦。
达尔林普尔
今日黎凡特的描摹者
苏格兰人威廉·达尔林普尔的作品大多与印度、阿富汗和中亚世界有关,但他有一部游记《从圣山而来》讲的是地中海世界。这本书里,他一边阅读6世纪拜占庭僧人和旅行家约翰·莫斯科斯的圣徒传记《精神草地》,一边追溯莫斯科斯的脚步,游历地中海世界,从希腊的阿索斯山到伊斯坦布尔、土耳其东南部库尔德武装与土耳其政府的交战地带、哈菲兹·阿萨德统治下的叙利亚、军阀割据的黎巴嫩、以色列,最后到穆巴拉克统治下的埃及。这些土地都曾属于拜占庭帝国,是黎凡特网络的节点。达尔林普尔到处搜寻拜占庭帝国的遗迹(修道院、教堂、建筑残留、圣徒隐居所),观察这些艺术珍宝。他寻访基督教在这片土地的残留。
今天我们说到这些地区,首先想到的是伊斯兰教,但实际上地中海东部曾是繁荣的基督教世界。拜占庭的基督教有各种不可思议的苦修、隐居和怪异的崇拜。而经过上千年的伊斯兰主宰之后,地中海东部世界形形色色的基督教派(叙利亚正教徒、亚美尼亚教徒、希腊东正教徒、黎巴嫩马龙派、阿拉伯人基督徒)顽强地生存至今,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奥斯曼帝国时代的宗教宽容。近些年,随着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抬头,这些小教派的处境越来越困难,受到形形色色的歧视和排挤,人口大量流失。曾经的基督教黎凡特即将丧失最后的基督教色彩。
达尔林普尔深刻地同情这些弱者的遭遇,对他们的缺陷和迷信作了宽容大度而令人忍俊不禁的描写。不过他不是一味同情基督徒,而对政治上幼稚、凶残而极端的基督教马龙派作了毫不留情的抨击,对受到以色列占领当局压制的巴勒斯坦穆斯林也抱有深切的同情。某些以色列人有“考古帝国主义”倾向,比如花费大量资源去挖掘和保护其实考古意义不大的犹太人古迹,而对更重要的伊斯兰或基督教古迹置之不理甚至故意破坏,从而制造“圣地素来属于犹太人,其他人没有在圣地生活过”的假象。达尔林普尔对这些政治现象作了严厉的批评。
他还记述了一些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现象:在地中海东部的某些地方存在“宗教融合”现象,比如穆斯林经常去东正教的圣地参拜求子,基督教圣徒的遗迹也受到德鲁兹派、穆斯林的崇拜。这是镇压、歧视与迫害的大画面里一些让人稍许宽慰的小小亮点。总而言之,如果说上面介绍的几本书讲的是地中海的过去,那么《从圣山而来》对我们理解地中海的今天很有帮助。
□陆大鹏(罗杰·克劳利“地中海三部曲”译者)
你见过凌晨2点的圣彼得堡吗?白夜之城带来的意外惊喜
没到过圣彼得堡,无法了解完整的俄罗斯!
这座城市是俄罗斯“通向欧洲的窗口”,是俄罗斯“北方首都”,是奢华恢弘,是赏心悦目,去过的人没有不爱它的。
你见过凌晨2点的圣彼得堡吗?
这座北方首都在夏季超长待机,拥有20个小时白昼,那短暂的夜色却变的弥足珍贵!
当白夜现象成为寂寞者的狂欢,晚睡的旅行者幸运地收获了属于彼得大帝黄金时代的美好之城。
圣彼得堡不仅有冬宫和夏宫,还有沉默的涅瓦河,和夜幕下披上金衣的建筑以及寂静又华丽的街道!
春节期间徐峥的“囧妈”只能算半部俄罗斯旅游纪录片,俄罗斯那么大,电影很难表现出它的美。
跟随一蕊的镜头一起在夜色的掩护下,暴走圣彼得堡,感受这座“白夜之城”带来的意外惊喜吧!
寂静的冬宫广场
7月北纬60度的圣彼得堡 ,绚烂的晚霞在傍晚10点才开始缓慢的出现。
对于摄影师来说,为这惊鸿的一撇,就值得在街头大步奔跑,寻找最佳的点位,拍下这难忘的瞬间!
上帝给了一点光,于是我们灿烂到没心没肺!
接着突如其来的大雨将整座城市清洗干净,夏季的莫斯科气候令人琢磨不透。
夜里12点,雨停了,安静的街道告别了白日的喧嚣;毫无睡意的我们,打起精神开启了夜猫子的暴走之旅。
顺着涅瓦大街,抵达冬宫广场 ,在灯光的装点下,金色的建筑和湛蓝的天空有了恰到好处的对比,完美呈现了俄罗斯巴洛克式建筑风格。
调高相机的ISO,原片直出,无人的广场比白天更惊艳,美到心花怒放!
寻到一滩水,倒影的角度非常完美,将相机放在地上,就能开启万花筒般的自拍模式啦!镜面效果在多雨的城市屡试不爽,非常出彩。
雨水覆盖着城市忧郁的气质,就像那些在广场溜马的男女,以及无处安放的青春。
一转身,饱满的甜蜜让微凉的夜晚有了一丝温暖。
绿色外墙的冬宫有了难得一见的宁静,紧锁的双头鹰大门背后就是沙皇最奢华的宫殿和女皇的博物馆,这座存在了一个世纪的伟大建筑,目前成为了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与巴黎的卢浮宫、伦敦的大英博物馆、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齐名。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社会主义诞生,当年停在码头的革命者对准的目标,就是眼前这座华丽宫殿。
圣彼得堡因此还多了另外一个名字,叫列宁格勒。
凯旋门外亚历山大 一世拿着权杖,守卫着冬宫 ,它们都是为1812年抗击拿破仑战争胜利而修筑的,在圣彼得堡建成的300多年时光里,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兴衰。
置身在沙俄时代的豪华建筑群中,除了惊叹,再没有更多华丽的词藻去堆砌了!
涅瓦河盼升桥仪式
移步涅瓦河盼,人头攒动, 12点半,俄罗斯人都不睡觉吗?
圣彼得堡的地理位置是在波罗的海东岸的涅瓦河口,所以也有北方威尼斯之称,桥多是它的特色之一。
我们好奇的挤进热闹的人群,原来夏季通航时期,为方便大船进入,圣彼得堡的开桥仪式会在每个午夜1点进行。
1703年, 俄罗斯人和邻国瑞典打了一仗,取得胜利的彼得大帝,在涅瓦河中心的兔子岛上建立了要塞取名“圣彼得堡 ”,就是图上的尖塔式建筑,后来在要塞的保护下,这座与水相伴的“欧洲化城市”诞生了,并成为了俄罗斯帝国的新首都。
微风中沉默的涅瓦河川流不息,耳畔突然响起的俄式交响乐,“开桥”瞬间大大小小的船只拉响汽笛,鱼贯而过,像是对开启的桥梁致以的谢意。缓缓升起的桥面,将平行的空间立体化了,恰到好处的冷暖光线交织,太壮观了。
为了拍摄雾化的水面和星芒效果的灯光,没有带脚架的我,把相机安放在河岸的石栏上,光圈调小为了延长曝光的时间和产生星芒效果,快门速度根据现场测光大约是8秒,为了防止按下快门人为的抖动,采用3秒自拍模式,于是河水被雾化,形成了好看的色泽与反光。
感谢这位突尼斯来的小哥哥,在拥挤的人潮中为我们腾出了观赏的空间,在世界各国旅行者共同的见证下,简单的升桥仪式也变得有趣起来。
近看升起的桥面,如盗梦空间般,这真是个神奇又机智的设计啊!
此刻的我们一致觉得圣彼得堡的夜景比白天更出彩,没有纯粹的黑,恰到好处的饱和度,城市的灯光工程可以说做的相当出彩,在灯光的点缀下,建筑像穿上了华服。
也难怪当年彼得大帝的儿子迁都回莫斯科,后来在几位女王不懈努力下圣彼得堡还是成为了俄罗斯帝国最长时间的首都、政治和经济的中心,看来女人更愿意爱这样一座富有浪漫情调的首都。
游走在圣彼得堡街头
导航从河边回酒店有3.9公里,我和馆长决定散步回去,夜游一座城的好处就是完全不用担心有人跟你抢机位,没有噪杂的车流,没有喧闹的人群,可以安静感受城市本来的面目!
你一定会好奇,在圣彼得堡夜间出行安全吗?治安环境如何呢?
其实在旅游区附近行走,灯火通明,街头不时有巡逻的警车通过,我们几乎没有遇见任何可疑的人。
你瞧!俄罗斯大妈穿着碎花裤子在遛狗,遛小孩的男人背后老婆正在专心看剧,而此时此刻已经是凌晨2点过啦!
白天全是游客的海军部大厦广场前,夜色安静的想一副油画。
喀山大教堂的梦境
眼前是莫斯科最重要的教堂之一,彼得堡喀山大教堂。
那九十四根科尼式半圆型长柱长廊气势恢宏,作为东正教教堂, 喀山圣母的传说至今被人传送。
这庄重威严的建筑,让人爱不释手。
由于没带广角,为了拍摄全景,采取了拼接的方式,也就是将画面从左到右拆分为几个部分进行拍摄,最后在PS中利用全景合成功能进行拼接,这是旅行中最实用的拍摄方法之一。
穿过古拙而浑厚、庄严而肃穆的石柱 ,一个孤独的街头艺人弹唱着迷人的旋律,我们的脚步也随之轻快起来,入梦的教堂,快乐的人们跳起了舞。
积水的路面再次被我利用起来,如同梦境一般,效果惊艳。
切记相机角度一定要贴近水面,只要水面平稳,就会出现漂亮的反射呢!
后半夜的浪漫与魔幻
点开手机,此刻已经是凌晨三点,困意全无,全因这座城市的夜太魔幻。
堡喀山教堂对面是小有名气的圣彼得堡书屋,楼顶的玻璃穹顶一直在变换着颜色,仿佛跟着哈利波特到了对角巷里的魔法商店!
这座不夜城只有在晚上才能变幻出如美妙的色彩组合,摄影师不愿意停歇,时刻都在发现美好的画面。
当我们站在桥头,蔚蓝天空下波光粼粼,远处的救世主滴血大教堂,美到哭泣!
典型的中世纪俄罗斯洋葱头,内部是马赛克的五彩斑斓,是世界十大最美教堂之一;它伴随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离开,投入名字一样悲壮的历史长河,而此刻我们站在桥头久久不能释怀!
或许俄罗斯人的浪漫气质大概就是在这三步一小景,五步一大景中炼成了的吧!
谈情说爱的摩托车夫妻,裹着厚厚的皮夹克就这么随意的靠在河边,畅聊甚欢。
街边小食店红色顶棚透出温暖的光线将圆凳上拥抱的男女包裹其中,浓郁的恋爱气息,让人羡慕不已。
我们迷失在新与旧的更迭中,深陷进一座城市布下的天罗地网,无法自拔。
我们妄想着那加长悍马里坐的就是传说中俄罗斯的黑手党领袖;而烤肉店里镶着金牙的肥胖女人其实是幕后的黑手。
满眼都是现实与梦幻的交替,如同置身在一部漫长的俄罗斯式电影中,这感觉太不真实了!
我一定是醉了,还没有喝上一瓶伏特加,就醉倒在圣彼得堡凌晨3点的酒吧街角,和那些醉汉一起敲打着水管,想念着风情的俄罗斯女人。
突然脑海里出现一段话:“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克制自己: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
这与众不同又充满了矛盾的城市,诞生了很多伟大的诗人、作家,作为俄罗斯的文学之都和诗歌摇篮,神奇的气质确实令人难以忘怀。
更别说在这漫长的夜晚,在半梦半醒、似醉非醉中,我们好像看到了它褪去纱衣后的另一面。
凌晨4点,远方的天空露出鱼肚白,暴走4个多小时后,满载着愉悦回到酒店。
太有趣了,夜游圣彼得堡真是充满了惊喜,我们一定还会再来,愿为你牺牲睡眠,换风景无限!
夜游圣彼得堡小贴士
1、夏季前往圣彼得堡旅行,每晚1点开桥仪式请一定别错过,记得早到占位哦!
2、圣彼得堡夏季温差较大,天气变幻莫测,建议准备好保暖的衣物。
3、圣彼得堡夜游尽量选择结伴而行,推荐线路选择主城旅游区附近的大路,不要走偏僻的小道。
4、凌晨四点路灯将关闭,如果精神状态好的话,可以在涅瓦河边等待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