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前沿资讯

呼吸过度动漫无删减百度网盘完整(20岁大学生吹空调吹进ICU!近期高发!医生紧急提醒……)

导读呼吸过度动漫无删减百度网盘完整文章列表:1、20岁大学生吹空调吹进ICU!近期高发!医生紧急提醒……2、老年人阳了,能居家治疗吗?哪些情况必须去医院?3、早起喝杯淡盐水?多吃蔬菜助

呼吸过度动漫无删减百度网盘完整文章列表:

呼吸过度动漫无删减百度网盘完整(20岁大学生吹空调吹进ICU!近期高发!医生紧急提醒……)

20岁大学生吹空调吹进ICU!近期高发!医生紧急提醒……

都说“夏天的命是空调给的”

但许多夏天的病也是空调给的

……

小朱

近日,长沙20岁大学生小朱

刚刚结束了考试

本来准备愉快地开始自己的

暑假生活

不料却因为突如其来的气促

不得不到医院就诊

在湖南航天医院急诊科

进行相关检查后

诊断为纵膈气肿

呼吸道感染

考虑到小朱呼吸过快、无法平卧

病情进展迅速

收治在重症医学科监测治疗

经了解

小朱平时不爱运动

夏天天热更是长时间待在空调房

这次也是考试完宅家多日贪空调

最后惹病上身

医生表示,一般天冷时,大家都会预防呼吸道疾病,而在天热时,却容易忽视。天热太阳晒,大家喜欢待在室内吹空调,但家居空调长期不清洗容易滋生细菌,公共场所大多门窗关闭,空气流通不畅,若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内,容易引起呼吸道过敏疾病和感染性疾病。

1

什么叫“空调病”?

鼻塞、乏力,症状像感冒又不是感冒,就是“空调病”吗?医学上其实并没有一种病叫作“空调病”,这是一个社会学的病名,通常与空调的不恰当使用有关。

每个人的体质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所以表现出来的症状也因人而异。有的人表现为咳嗽、鼻塞、拉肚子,可能是因为突然从高热的室外进入凉爽的室内,身体无法很好地应对快速的温差变化引起的;

有的人表现为鼻子干、喉咙干、皮肤干,甚至出现流鼻血的情况,这是因为空调吹出来的风湿度比较低,导致室内空气干燥,容易造成上呼吸道和皮肤干燥;

有的老人睡一宿空调房,第二天早上出现口眼歪斜、关节僵硬症状,这可能是因为受凉导致的面神经炎和肌肉关节病变;

有的孩子打喷嚏、流鼻涕,甚至过敏和哮喘,可能是空调长期未清洗引起的过敏。

2

如何科学健康清凉度夏?

1、每天注意通风,定时打开窗户,关闭空调,增气换气,使室内保持一定的新鲜空气。

2、长期在空调室内工作和学习的人群,应该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平时多喝开水,防止干燥,加速体内新陈代谢。

3、避免空调冷风直吹,最好设置风向朝上。尤其是大汗淋漓时,最好不要直接吹冷风,也不要马上吹空调,降温太快容易生病,要做好冷热的过渡。

4、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由于经常出入空调环境,冷热突变,皮肤附着的细菌容易在汗腺或皮脂腺内阻塞,应常洗澡保持皮肤清洁。

5、定期清洗空调,使用消毒剂除菌,防止微生物滋生,减少疾病的污染源。

6、不要在静止的车内打开空调,以防汽车发动机排出的一氧化碳回流车内而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7、适当进行锻炼,增强个人体质,通过提高免疫力来预防夏日“空调病”。

来源:长沙电视台政法频道(ID:zhengfapindao)

监制:刘洪 黄林昊

编辑:严海

校对:董静雪

老年人阳了,能居家治疗吗?哪些情况必须去医院?

12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提出“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收治”。老年人感染后能否居家治疗?老年人居家治疗有什么特别的注意事项?11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Ⅰ科主任陈国忠教授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给出如下建议:

哪些老人可以居家治疗

目前,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感染者以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为主,大多不需要特殊针对性处置,一般患者可在家观察治疗。

60岁以上老年人及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身体抵抗力较差;有部分老年人未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全程接种,他们感染后出现重症的风险增加。因此,老年人出现新冠病毒感染后,没有基础疾病,或者基础疾病控制较好处于稳定期者,可以根据《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指导,做好准备,居家治疗。在居家治疗期间,需密切观察身体情况,必要时赶紧就医。

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他们身体免疫力进一步下降,不少人身患多种基础疾病,重要脏器功能变差。居家治疗时,看护人员需要帮助他们积极做好健康监测,密切观察健康状况的变化。如果基础病需要特殊治疗时,感染后建议就近就医治疗。

这些情况需要就医

根据指南,居家治疗期间,如果出现呼吸困难或气促,或是用药后体温仍持续高于38.5℃、超过3天,或是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且不能控制的,就应当做好个人防护,到医院进行救治。

陈国忠介绍,对于老年人来说,除了以上这些情况之外,还要提防感染导致原有基础疾病加重、引发的其他健康问题。比如,原本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感染后可能会导致血压不稳定;原本患有脑血管基础病的老年人,感染后可能会引发脑梗或脑出血。

因此,老年人居家治疗期间,如果用药两天后仍发热超过38.5℃,呕吐或腹泻超过两天,或是出现胸痛、头昏、抽搐、精神和食欲不佳、意识模糊等症状等情况,也应及时就医。

陈国忠特别强调,有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重要脏器基础病的老年人,如果居家期间病情急性加重,最好直接就近到有条件的医院就诊,或拨打120送医,以保障就医路上的安全。

老年人还需适当备这类药

老年人居家治疗,需要准备哪些药物?陈国忠建议:

首先是基础疾病治疗药物。多数老年人身患一种或多种的基础疾病,需长期规律用药,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因此,老年人日常用药,如降压药、降糖药、降血脂药、抗凝血药等,可准备一个月左右的量;家里可适当备些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

其次是缓解呼吸道症状的药物。可对照指南的“常用药参考”,在出现症状的初期对症用药。比如,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来缓解发热、头痛、关节痛、肌肉痛等;如果咳嗽明显、咽喉疼痛,可服用连花清瘟颗粒或百灵消咳颗粒、强力枇杷止咳露等。

老年人用药注意这三点

“老年人在用药方面需要注意的有三点:一是不能擅自停用基础疾病治疗药物;二是警惕重复用药、超剂量或超次数使用药物;三是用药期间要做好健康监测。”陈国忠强调。

一方面,新冠病毒感染可能导致慢性病、基础疾病病情加重,患有基础疾病的人一定要规律用药,控制好病情。在病情稳定的前提下,无需改变正在使用的基础疾病治疗药物剂量。

另一方面,有些老人出现症状后,容易“病急乱投医”,导致用药误区。比如,同时服用多种解热镇痛药物,或是把退热药物与复方感冒药同时服用,甚至加大用药剂量,认为能快速见效,这样反而可能导致服药过量,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此外,居家治疗期间,需每日监测体温,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进行自我健康监测。冠心病或患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日常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若同时服用退热药,会增加消化道出血风险,需额外观察是否有黑便或小便发红等情况;患有慢阻肺、哮喘等呼吸系统慢病的老年人,也要提防退热药是否引发喘息加重。

因此,老年人用药时一定要严格遵照说明书使用,如果拿不准,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或其他方式,咨询相关医疗机构,在专业人员指导下用药。

吃好睡好心态好,恢复得更快

部分老年人担心吃得太好,容易引发内分泌疾病,日常对饮食控制较多,不敢吃肉、喝牛奶,不敢吃蛋黄。还有些老年人担心身体抵抗力不足,紧张到失眠。专家建议,为更好地帮助身体康复,老年人应当保证营养充分与均衡、睡眠充足,保持乐观心态。

现有经验显示,老年人感染后,出现高热一般不会超过3天。可提前了解病情大致进展情况,放松心情,理性对待疾病过程。

在居家治疗期间,老年人可以适当卧床休息,饮食方面要注重肉、蛋、奶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多喝热水,保证营养均衡,维持血糖稳定;如果身体允许,可在家中适当活动;保持心态平和,不必过度担心感染会导致重症。日常记得定期给房间通风,居家期间要控制外出,做好个人防护。

37度里“新冠咨询”群来了

近日,37℃健康部落陆续收到市民的咨询信息。为切实减少在封控门诊就诊时交叉感染的风险,更好保护市民朋友的健康 ,健康部落现建立“新冠咨询”微信群,目前主要覆盖全科、呼吸科、中医科、感染科、内科等,为您提供线上咨询服务,有需要帮助的市民可进群咨询。群里有医护人员,可指导居家隔离、护理、用药、饮食,以及尽早识别重症患者等。

记者:王春岚 通讯员:杜巍巍

来源: 37度里丨长江健康融媒

早起喝杯淡盐水?多吃蔬菜助排便?这些可能是伪常识

俗话说“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吃吃喝喝本来是件简单又平常的事情,但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关于吃喝的各种“健康常识”也越来越多。

这些“常识”中,有些确实有理有据;但也有一些说法,看似科学,让人深信不疑,实际上却是谣言!

晨起一杯淡盐水

去火、排毒又美容?

“晨起一杯淡盐水,去火、排毒又美容”,这个说法流传了很长时间,很多人都信以为真,把每天早上喝一杯淡盐水当成一个养生好习惯来实践。

经过一夜的呼吸、排汗、排尿等生理活动,人体确实需要及时补充水分。但是,淡盐水中含有较多的钠离子,早上一醒来就喝,反而可能加重高渗性脱水,导致口干舌燥感加剧,体内水分流失得更多。

而且,早上6~10点时血压会处于一天中的第一个峰值期,此时如果再摄入钠盐,会使血压上升得更猛烈,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来说很容易引起脑卒中、急性心梗等心血管意外。

建议

晨起后、早餐前,更建议大家饮用一杯200ml左右的温开水。

当运动量过大、大量出汗时,或者腹泻以后可以喝杯淡盐水,以稳定组织液的渗透压,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活动。

便秘时得多吃蔬菜?

便秘的诱因其实有很多,包括运动过少、肠道菌群数量下降、肛门疾病、药物副作用等,而多吃蔬果不是“万能方”,不能解决任何原因导致的便秘问题。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盲目大量摄入高膳食纤维的食物,反而会增加消化负担,可能加重病情。

建议

不同因素引起的便秘,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来缓解:

①因膳食纤维缺乏、运动过少、肥胖、年老体弱等导致的无张力性便秘:多吃粗粮、蔬菜及带皮水果,增加食物中的膳食纤维摄入,从而促进肠道蠕动,加速排便。

②因胃肠道疾病、某种神经失调或使用泻药过久导致的痉挛性便秘:更建议吃一些质软、光滑、低纤维的食物,如蛋类、牛奶、鱼、嫩肉等,以减少对肠道的刺激。

③因肠梗阻而导致的阻塞性便秘:需通过手术治疗或其他手段去除病因。

生病就喝粥

喝粥能养胃?

“生病时要喝粥”相信已成为不少人默认的习惯了。的确,对于吞咽困难或是食欲不振的病人来说,软烂易入口的粥算是一种不错的食物。

可是,若是从营养角度考虑,白粥的营养成分较为单一,身体虚弱的病人仅靠它,很难增强体质、加速康复。

而且,即便粥中添加有肉、菜等食材,经过熬煮后仍无需过多咀嚼,这会导致唾液淀粉酶分泌减少,消化时间延长。

偶尔吃一顿可能没什么,要是经常喝粥,则可能加重反流性食管炎、消化性胃溃疡等疾病,并使胃的消化功能逐渐退化。所以,“生病就喝粥”、“喝粥能养胃”这两个说法都不成立。

建议

吞咽困难、只能吃流质的人可以选择喝粥;

能正常进食的人,最好还是多样化饮食,摄入充足的肉蛋奶、豆制品、水果蔬菜等,补全营养以提升自身免疫力;

至于食欲不佳、实在喜欢喝粥的人,可以搭配新鲜的小菜喝一些,但记住不要长期、大量食用。

零脂肪食物更好?

逛超市时,如果看到包装上标注着“零脂肪”、“低脂”等字样,你是不是也会很动心?比起别的产品,会优先选择它们呢?

实际上,大家并不必如此“闻脂肪色变”。脂肪包括饱和脂肪和不饱和脂肪,作为三大营养物质之一,除了能提供能量之外,脂肪对体内激素的调节、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心情调控等都有着重要作用,也是一种身体不能缺少的元素。

一般来说,每日脂肪摄入量应占总能量的20%~30%,一味减少脂肪的摄入反而会对身体造成损伤。

此外,脂肪还具有增加口感的作用,为了弥补零脂肪食品的味道欠缺,厂家可能会往其中添加更多的糖。仔细观察营养成分表,可以发现有些零脂肪食品,虽然脂肪含量确实为零,但糖含量、热量大多都很高。

建议

比起单纯认准“零脂肪”、“低脂”等字样,选购食物时更重要的是查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根据上面的营养含量来决定是否购买。

来源: CCTV回家吃饭

孩子胸痛能吃速效救心丸吗?

冬日的一个清晨,儿科接诊了一位躺在平板车上、由120急救车护送来的13岁男孩,他在半小时前吃了五粒速效救心丸。接诊医生很疑惑:孩子怎么会吃了老年人常备的速效救心丸呢?

事情的起因原来是这样的:孩子上学途中自觉胸痛、胸闷,爱孙心切的爷爷立刻掏出自己随身携带的速效救心丸给孩子吃了五粒,孩子的症状不仅没有得到缓解,还表现出情绪急躁。情急之下,爷爷拨打了120,叫来救护车。

爷爷爱孙心切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在不明病因情况下给孩子吃药实在不可取。服用任何药物切记要对症,盲目或擅自服药会适得其反,甚至危及生命。

我们都知道速效救心丸是老年人的常备药。具有行气活血、祛瘀止痛之功。可增加冠脉血流量,缓解心绞痛。该药的适用人群是冠心病的高危人群:如老年人、多年的“三高”患者、多年老烟民、肥胖的人。当出现心绞痛的先兆症状如胸闷、心前区不适、左肩感觉又酸又沉时,可含服速效救心丸。

那么孩子的胸痛、胸闷等同于老年人的心绞痛吗?需要吃速效救心丸吗?当然不是的。儿童的胸痛、胸闷原因很多,包括心血管、肺、肌肉等器质性病变,另外还包括功能性的神经精神因素。

器质性疾病主要包括以下五种情况:

心脏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心包炎、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等;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表现为反复咳嗽、喘息、气促、胸闷,当运动后或接触过敏源后会突发胸闷、气促,部分孩子有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家族史;

自发性气胸:突然出现胸痛、胸闷,深吸气疼痛明显,甚至不能做深呼吸动作。气胸多见于瘦高体形的初、高中男生;

肋软骨炎:是肋骨及胸骨交界的软骨发生炎症反应。常有病毒感染或感冒,自觉前胸部有针刺般的痛感。在青少年人群中,有相当比例的胸痛症状是肋软骨炎导致的;

胃肠道疾病:疼痛位置在胸部下方靠近上腹部处。通常在饭前或饭后出现症状,多合并有恶心、反酸、腹胀等不适。

常见的功能性原因包括:

过度换气综合征:由于焦虑或者紧张引发的呼吸急促、过度换气,从而造成二氧化碳排出过多导致碱中毒。孩子常因过度呼吸而出现胸痛,还可出现心跳增快、四肢麻木,甚至抽搐。过度换气造成血中酸碱不平衡,偶尔也会引起冠状动脉收缩而造成胸痛;

心脏神经症:无器质性心脏病依据而发生的胸闷、胸痛、气短、心悸症状,属于心身疾病大范畴。比如遇到某些不愉快的事情,如与家长、同学发生争执,患儿会产生以上症状。经过休息、思想放松、调节情绪,很快能恢复正常。

因此,当孩子出现症状时要及时就医,通过影像学、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测查找病因,对症治疗。对于功能性的胸闷、胸痛,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心理治疗,疏导不良情绪,放松心情,症状可以自行缓解,切不可自行用药。

文/王会娟 吴珺(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来源: 北京青年报

2022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公布:李文辉、杨学明、莫毅明获奖

新京报讯 据未来科学论坛官微消息,未来科学大奖委员会于8月21日公布2022年获奖名单。李文辉因其发现了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感染人的受体为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NTCP),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治疗乙型和丁型肝炎的药物的成就获得“生命科学奖”;杨学明因其研发新一代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量子态分辨的交叉分子束科学仪器,揭示了化学反应中的量子共振现象和几何相位效应的成就获得“物质科学奖”;莫毅明因其创立了极小有理切线簇(VMRT)理论并用以解决代数几何领域的一系列猜想,以及对志村簇上的 Ax-Schanuel 猜想的证明获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 ✦

“生命科学奖”获奖者李文辉,奖励他发现了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感染人的受体为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NTCP),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治疗乙型和丁型肝炎的药物。

李文辉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

乙型肝炎是人类健康的大敌,目前全球仍有超过两亿五千万人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感染者会有高风险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李文辉带领其实验室于 2012 年发现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感染人的受体为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NTCP)。这一发现是乙肝病毒研究领域 30 年来里程碑式的突破,揭示了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分子机理,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治疗乙型和丁型肝炎的药物。

李文辉,1971 年出生于中国甘肃,2001 年获得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博士学位。2003 年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期间揭示了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毒通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受体感染人类。现为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教授。

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 ✦

“物质科学奖”获奖者杨学明,奖励他研发新一代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量子态分辨的交叉分子束科学仪器,揭示了化学反应中的量子共振现象和几何相位效应。

杨学明

南方科技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自从 Eyring和Polanyi 在 20 世纪 30 年代提出化学反应过渡态理论以来,化学动力学研究取得了多个里程碑式的进展,并多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杨学明开发了新一代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的交叉分子束科学仪器,在基元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领域,尤其是化学反应共振态、化学反应中的几何相位效应以及量子干涉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他发展了量子态分辨的后向散射谱学技术,通过高分辨的散射实验与精确理论研究相结合,揭示了多类化学反应共振现象,大力推动了在量子水平上化学反应过渡态的研究。此外,他还发展了高分辨的交叉分子束反应成像技术,首次在实验上发现了化学反应中的几何相位效应以及自旋-轨道共振分波之间的量子干涉现象。

杨学明的科学研究和他研发的新一代分子束科学仪器为反应动力学领域进一步理解化学反应的量子特性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他的新发现将化学动力学领域拓展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

杨学明,1962 年出生于中国浙江。1991 年获得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博士学位。现为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获奖者莫毅明,奖励他创立了极小有理切线簇(VMRT)理论并用以解决代数几何领域的一系列猜想,以及对志村簇上的 Ax-Schanuel 猜想的证明。

莫毅明

香港大学

复几何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核心研究方向,在理论物理和数学的其他分支都有重要作用。在与不同合作者的工作里,莫毅明在复几何及其应用有两项基本贡献。其一是他与 Jun-Muk Hwang 一起创造了代数几何领域中的极小有理切线簇(VMRT)。这个理论是基于他早期复几何的工作上发展起来的,并被应用于证明紧不可约厄米特对称空间(compact Hermitian symmetric spaces)在凯勒(Kähler)形变下的刚性,以及 Lazarsfeld 关于有理齐次空间上解析影射的一个猜想。

其二是他与 Jonathan Pila 和 Jacob Tsimerman 合作,证明了志村簇上的 Ax-Schanuel 猜想。经典的 Schanuel 猜想是数论中的主要猜想之一,志村簇上的 Ax-Schanuel 猜想是 Schanuel 猜想在双曲几何中的重要变种。莫毅明与合作者的定理已成为算术几何中的重要工具。

莫毅明,1956 年出生于中国香港,1980 年获得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现为香港大学 Edmund and Peggy Tse 讲席教授。

未来科学大奖

未来科学大奖设立于 2016 年,由科学家和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未来科学大奖关注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奖励在中国内地(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做出杰出科技成果的科学家(不限国籍)。

获奖工作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产生巨大国际影响;

(二)具有原创性、长期重要性或经过了时间考验;

(三)主要在中国内地(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完成。完成者的国籍不限。

未来科学大奖目前设置“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三大奖项,单项奖金 675 万元人民币(等值 100 万美元)。

2016 年至今,未来科学大奖共评选出 27 位获奖者,他们均是来自生命科学、物理、化学、数学、计算机等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极具成就的科学家,做出了原创性且产生了巨大国际影响的研究工作。

2022 未来科学大奖周将于 11 月举行,为期一周的议程主要包括与知名高校联合举办的获奖者学术报告会,分享科学发展前沿成果、探讨学科交叉与学术创新的科学峰会,青少年对话获奖人及颁奖典礼。

编辑 邓淑红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