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安地列斯自由落体(R星要求下架荒野大镖客2中尺度太大的18禁mod)
圣安地列斯自由落体文章列表:
- 1、R星要求下架荒野大镖客2中尺度太大的18禁mod
- 2、为什么拉斐尔风格可以统治西欧的学院派艺术?
- 3、为什么拉斐尔风格可以统治西欧的学院派艺术?
- 4、威廉和凯特相遇,的那个配对率最高的圣安德鲁斯大学
- 5、日出爱丁堡|在英国最美的大学就读是怎样的体验
R星要求下架荒野大镖客2中尺度太大的18禁mod
昨天刚刚为大家介绍了国内大神制作的《生化危机2:重制版》不知火舞mod,今天就看到了一件由于mod尺度过大导致官方要求其下架的事情。如果诸位喜欢R星的游戏,对这个公司最知名的游戏《侠盗猎车手》系列和《荒野大镖客系列》相信都不会感到陌生。作为R星旗下最经典,人气最高的两个游戏系列,mod数量自然不在少数。近日,由于前几天刚刚公布出来的一款《荒野大镖客2》尺度太大的原因,被R星要求下架了。
如果大家最近有关注《荒野大镖客2》的一些mod情况,相信对于刚刚上线就遭遇滑铁卢的这款mod不会感到陌生。尽管这款被称为“男人温柔乡”的mod当中不包含任何裸体内容、动画的实现也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基于游戏中的酒吧任务、所谓的性爱呻吟声音其实也都只是游戏中角色受伤之后发出的声音。但是将这一切组合起来之后,确实让人感到尺度真的很大。
针对R星方面提出的,这款mod违背了R星的“禁止反向编译”和在线服务准则中提到的所有玩家禁止创建、上传或者发布各种粗俗、淫秽、性爱等于社区标准不符内容,并且要求其下架的时候。Mod制作者Unlosing表示,自己制作发布的这款mod,只能用在《荒野大镖客2》的单机模式当中,与R星在线服务的限制并没有任何关系。
正是因为双方各执一词的原因,目前这款mod并未遭到下架,不过有了查看年龄限制。同时,之前玩家期待的果体版本的朋友显然已经没有了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从这款mod的实际情况上来看,其实与R星的另外一款高人气游戏《侠盗猎车手》也有着很深的联系。在《侠盗猎车手:圣安地列斯》发布初期,玩家在安装了HotCoffee这个游戏模组的执行档之后,就可以与女性角色进行性爱小游戏。最终R星以发布修复补丁的形式让《圣安地列斯》中不再有着此类小游戏存在,这次Unlosing和Jedijosh920制作的《荒野大镖客2》mod,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就是曾经《侠盗猎车手:圣安地列斯》xx小游戏的《荒野大镖客2》复刻版本。
为什么拉斐尔风格可以统治西欧的学院派艺术?
翻译肯尼思·克拉克爵士《观看绘画》书中拉斐尔《捕鱼神迹》赏析。
走进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的大展厅,看到这里存放的拉斐尔系列壁毯草图,你就会向往更高级的生命存在。(再说,这些草图与西斯廷礼拜堂中的壁毯尺寸大小相同,本来也是为那里设计的。)刚开始看也许感觉不佳。我们总是不够冷静,或者不够坚强,难以付出努力。我们希望能离画面更近,这样才能体会到在外面习惯了的、现代的兴奋感,我们坐在这里,心里是充满敬意的无聊,从一幅到另一幅,看着这些伟大的、闪着釉光的矩形画面,等着发生些什么。
对着《捕鱼神迹》看上几分钟,某些事情发生了。也许它不是最大的草图,却是最容易感同身受的,同时,画面中的光影效果让我们回想起此前的赏画体验——画中的鱼也许来自透纳,水中的倒影大概是塞尚画的。我们的眼睛扎了进去,我们的身心开始获得力量和满足,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开始全力以赴,投入欣赏高贵风格(Grand Manner)。
画中的世界远离我们的真实体验,就像弥尔顿的语言、绘画和日常对话之间那么远。不管《路加福音》原来的记录是什么,肯定不是画中这样,拉斐尔也绝不会认为是这样。然而,他在面对一个伟大的主题,要装饰基督教王国中最瑰丽的房间,因此,每个人物、每个事件,都要表现得极尽高贵,只要故事允许。这么说是什么意思?看着《捕鱼神迹》,我发现:这些健硕英俊的人物,人中少有。他们代表生物层面种群成功的菁华,歪瓜裂枣、老弱病残、叽叽喳喳、或是过于精致的人都被排除在外。他们果敢坚毅,胸怀坦荡,全心投入于手上之事。而这些生命状态是借助风格达成的。就像弥尔顿,他的措辞几乎让所有事件都上升到高贵的层面,拉斐尔有种能力,可以为他眼中一切事物找到简单、全面、匀称、优美的表现方法,整个场景从而得以飞升,并且融为一体。
如果没有这样一体化的风格,画中两组人不同的情绪就会让我心烦。右边船上的人纯属为了表现艺术上的纯熟技艺。十六世纪前二十年中,人们认为:前缩法完成的裸体,特别是前缩法完成的肩膀,是最值得欣赏的造型;体现在画中西庇太的两个儿子弯腰拾网。拉斐尔特意让人看到自己的高超“素描(disegno)”技艺,这个文艺复兴的关键词,意味着素描、设计和坚定的信念合而为一。西庇太自己坐在船尾,这是有意让人想起古代的河神。整条优美的船只是要给鉴赏家们看的,而他们也不会失望,只要还有任何古典传统的记忆留存于世。
再看左边船上的一组人,他们是要打动信徒。“主啊,离开我,我是个罪人。”这是人看到神迹带来的好运之后,意义深远的反应,它也激起了拉斐尔的想象力,使得风格表现让位于真实。
不过,当我试图分开审视两组人,就开始人知道,他们彼此之间的联系有多紧密。整个构图之中,贯穿着韵律感、节奏感,此起彼伏,抑扬顿挫,就像一曲完美的亨德尔的乐曲。如果我们从右到左跟随它(这是为壁毯做的设计,最后还是要逆序欣赏的),可以看到:“河神”如何像火车司炉一样,带领我们进入这一组英雄般的渔夫;这组人丰富的、让人如临其境的运动如何累积起来漩涡般的能量;接下来是高超的艺术手法,将站立的耶稣门徒圣安得烈联系起来,他的左手后面是渔夫翻腾的衣袍,然后圣安得烈自己构成了一个休止符,成为线条的高潮,抑住我们,但并未减弱我们的势头。接下来,终于是惊人的加速,前面所有手法表现的充满激情的运动都为此做准备——祈祷的圣彼得,最后,是安抚众人的耶稣,对于圣彼得的情感,他的手既是检查,又是接受。
在这个分析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构图上的细微之处,起初,它们隐藏在拉斐尔坚定果断的创作风格中。比如,圣彼得的双臂过渡到阴影中的处理手法,但是他祈祷的双手沐浴在光线中,让他看上去身体倾向耶稣。我也发现(在分析弥尔顿时也是)某些段落看似只有修饰作用,实际上应该仔细解读。比如,吹动圣安得烈左手后面飘浮衣服的风,同样吹动了他的头发,还控制着鸟群的运动。拉斐尔的造型语言,仍然远非巴洛克式的煌煌装饰。
这是,我的心智已经习惯了高贵风格,也可以顺利投入到其他壁毯草图描绘到重大事件中。我的眼睛飘到旁边画幅中頻死的亚拿尼亚身上。
《亚拿尼亚之死》
有那么一瞬间,我在想:拉斐尔是怎么创造出这么复杂、这么有表现力的造型的?米开朗基罗可能在《圣保罗的皈依》中加以改造,但没能超越它。
《圣保罗的皈依》局部 by 米开朗基罗
怀着同样的疑惑,在圣彼得于圣殿中治愈瘸人的场景中,我发现瘸人乞丐的头部跟达芬奇笔下理想化的丑陋面孔几乎等同。
达芬奇笔下理想化的丑陋
同一幅草图里,有一个典型的托斯卡苦行修士般的人物,圣彼得,他像是直接来自乔托和马萨乔的湿壁画,但在圣殿大门的叙利亚式螺旋廊柱中,显得特别登对。
《纳税钱》局部 by 马萨乔
我总是这样,看到成熟时期的拉斐尔,我就开始思考他无人匹敌的同化、吸收能力。他的天分不同于类似高度的任何艺术家。提香、伦勃朗、委拉斯开兹、米开朗基罗,从最早闻名的作品开始,他们基本上都是在表现自我。他们的创作生涯,是要力图发展、丰富自己的本质特点,就算接受其他艺术家的影响,也是为了强化自己的信念。而之于拉斐尔,每次新影响都是决定性的。他一开始是准佩鲁吉诺风格的画家,在十年之内,就会成为希罗多德式的画家,这样的转变是彻底的,不是渐进式的发展。可以感到,拉斐尔后续一系列与其他风格的相遇,包括达芬奇、弗拉·巴托罗缪、米开朗基罗,包括梵蒂冈的阿里阿德涅雕像、图拉真浮雕柱,这些都让他在自己身上发现了某些新鲜的、出乎意料的东西。
《睡着的阿拉克涅》
然而,这些个性变化中,最重要的,是产生了技法上的演变。只要拉斐尔使用木板创作油画,对于材质的敏感就让他可以模仿纤细、光亮的佛兰德艺术,这在当时的意大利极受推崇,尤其在他的故乡乌尔比诺。但是,高贵风格植根于意大利的壁画传统。后来,拉斐尔受命必须用湿壁画填满梵蒂冈宏大的空间, 从那时起,他的才华就开始发展了。他不仅在技法上变得更多样、丰富,心智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由此产生的艺术风格,一直到十九世纪还在主导西欧的学院派艺术。
我们这些后世来人极为有幸,因为拉斐尔接受了一件委托,让他可以在可移动的介质上实现湿壁画的效果,就是那一系列同等大小的壁毯设计,壁毯要在布鲁塞尔编织,完成后挂在西斯廷礼拜堂里。1513年,第一笔款项支付到位,他刚刚结束装饰赫利奥多路斯厅(Stanza di Eliodoro),各种工作让他疲劳不堪。
梵蒂冈赫利奥多路斯厅
也许他觉得,设计壁毯只要完成早期素描即可,后面学生可以把画面扩大,再画完最终作品。但此时他正处于自己的高峰期,作品主题让他充满创作激情。虽然也得到一些助手的帮助,设计草图主要还是拉斐尔自己的成果。最终成品中有类似水彩的效果,体现出湿壁画的丰富和自由。在这些草图的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画家果断、高贵的处理,真实的色调,只有梵蒂冈里面的湿壁画才能与之相提并论。
后人的好运气还在于:它们都幸存下来了。这是不折不扣的奇迹。文艺复兴时期伟大作品的草图所剩无几,像米开朗基罗《卡希纳之战》这样的名作的草图都已佚失。
《卡希纳之战》复制品
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布鲁塞尔的壁毯工人一直使用拉斐尔的草图。查理一世把它们买过来之后,又在莫特莱克的工厂里用了六十年。只是到了十八世纪,它们才被视为博物馆藏品,就算这样,它们还是换了至少五次地方,直到1865年,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说服她,把这些草图借给南肯星顿博物馆,“要彰显人类历史可资炫耀的、最纯真、最高贵的天才”。
南肯星顿鸟瞰图
当然,它们的色彩不再像最初那样绚丽。它们一定曾像瓷器大师“乌尔比诺的尼科洛”的作品一样鲜亮。这些锡釉陶器保留了拉斐尔式的色调,不曾磨灭。
“乌尔比诺的尼科洛”的瓷器
草图中有些颜色已经改变了,可以看到,基督白袍在水中的倒影现在是奇异的红色。袍子原来是红色的,在早期基于它完成的壁毯中,我们可以看到是这样的。西庇太的衣服原本是暗红色,现在也褪变为下面的白色底色了。因此,这两个位于构图两端的音符,原本强烈、温暖,现在已经消失,让作品的性格变化迥异。和谐的冷色调——白、蓝、浅绿——更让现代人着迷。但这是荣光消逝的和谐,同时在回响拉斐尔的黄金年代已经逝去。
常常来看草图展厅的人(只来一次绝对不够),他们会发现自己在不同的日子里感动于不同的作品,因为光线不同和他们自己的心态变化。有时,一个人会被《圣保罗传教》的威严震撼,画面的建筑背景复杂而庄严,仿佛象征他的论断的逻辑。
《圣保罗传教》
有时,一个人会被《基督责难彼得》的古典之完美说服。
《基督责难彼得》
有时,一个人会完全沉浸在细节之中,比如《亚拿尼亚之死》中分发救济的圣约翰充满诗意的人物造型。
《亚拿尼亚之死》
可是到最后,人们还是要回到《捕鱼神迹》,这件整个系列中最为个人化的作品。那是最纯粹的拉斐尔。看到他吸收了马萨乔和米开朗基罗长处的作品,我们会充满惊愕、赞叹。而《捕鱼神迹》中的人物似乎直接源于他的艺术源动力,站在他们面前,我们会更加亲近他、喜爱他。在我的体验中,这就像看到他在《帕纳塞斯山》中画的缪斯,《雅典学院》中毕达哥拉斯身边的年轻人(这可都是无上的杰作),以及《博尔塞纳的弥撒》中见证神迹的人们。在上述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两个主要艺术特点:流畅的运动,每一种造型都能给人以滋养的满足感。
《帕纳塞斯山》缪斯局部
《雅典学院》毕达哥拉斯局部
《博尔塞纳的弥撒》
绘画中的运动感,使用线条很容易做到。只有最伟大的艺术家才能将线条和充实感结合起来。拉斐尔在最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源于直觉的体量感,长大之后,这种感觉与高贵的感官享受得以融合。他不像后来的学院派,完全不会蔑视眼睛得到的愉悦。《捕鱼神迹》前景中粉色和灰色的鹤在视觉上让人兴奋,就像马奈的《吉普赛人》。
《吉普赛人》by 马奈
不过,当拉斐尔画人体时,他想到达成可以握在手中的感觉,而且他成功地让我们感受到:我们可以伸手抓住他笔下耶稣门徒的双手双脚。
那么,这些实在的肢体又是如何赋予运动感的呢?拉斐尔先学习佛罗伦萨画派,最后又得益于古典文物。他要知道哪种姿势可以让整个身体展现出持续的运动感,又能将自己的势头传递到旁边的人物身上。他还要知道如何完美调整平衡和张力。《捕鱼神迹》中的圣彼得和圣安得烈就是最好的例证。
除了精湛技艺之外,拉斐尔人物的运动有种无法学习的东西——一种内在的和谐,我们称之为“恩典”。当这个词在我的记忆中荡漾时,我再次观看这一系列草图,心中充满崭新的喜悦和更完满的理解。
【说明:以上文字内容,版权归郑柯所有,转载请标明出处。关注“一天一件艺术品”微信公众号。】
为什么拉斐尔风格可以统治西欧的学院派艺术?
翻译肯尼思·克拉克爵士《观看绘画》书中拉斐尔《捕鱼神迹》赏析。
走进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的大展厅,看到这里存放的拉斐尔系列壁毯草图,你就会向往更高级的生命存在。(再说,这些草图与西斯廷礼拜堂中的壁毯尺寸大小相同,本来也是为那里设计的。)刚开始看也许感觉不佳。我们总是不够冷静,或者不够坚强,难以付出努力。我们希望能离画面更近,这样才能体会到在外面习惯了的、现代的兴奋感,我们坐在这里,心里是充满敬意的无聊,从一幅到另一幅,看着这些伟大的、闪着釉光的矩形画面,等着发生些什么。
对着《捕鱼神迹》看上几分钟,某些事情发生了。也许它不是最大的草图,却是最容易感同身受的,同时,画面中的光影效果让我们回想起此前的赏画体验——画中的鱼也许来自透纳,水中的倒影大概是塞尚画的。我们的眼睛扎了进去,我们的身心开始获得力量和满足,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开始全力以赴,投入欣赏高贵风格(Grand Manner)。
画中的世界远离我们的真实体验,就像弥尔顿的语言、绘画和日常对话之间那么远。不管《路加福音》原来的记录是什么,肯定不是画中这样,拉斐尔也绝不会认为是这样。然而,他在面对一个伟大的主题,要装饰基督教王国中最瑰丽的房间,因此,每个人物、每个事件,都要表现得极尽高贵,只要故事允许。这么说是什么意思?看着《捕鱼神迹》,我发现:这些健硕英俊的人物,人中少有。他们代表生物层面种群成功的菁华,歪瓜裂枣、老弱病残、叽叽喳喳、或是过于精致的人都被排除在外。他们果敢坚毅,胸怀坦荡,全心投入于手上之事。而这些生命状态是借助风格达成的。就像弥尔顿,他的措辞几乎让所有事件都上升到高贵的层面,拉斐尔有种能力,可以为他眼中一切事物找到简单、全面、匀称、优美的表现方法,整个场景从而得以飞升,并且融为一体。
如果没有这样一体化的风格,画中两组人不同的情绪就会让我心烦。右边船上的人纯属为了表现艺术上的纯熟技艺。十六世纪前二十年中,人们认为:前缩法完成的裸体,特别是前缩法完成的肩膀,是最值得欣赏的造型;体现在画中西庇太的两个儿子弯腰拾网。拉斐尔特意让人看到自己的高超“素描(disegno)”技艺,这个文艺复兴的关键词,意味着素描、设计和坚定的信念合而为一。西庇太自己坐在船尾,这是有意让人想起古代的河神。整条优美的船只是要给鉴赏家们看的,而他们也不会失望,只要还有任何古典传统的记忆留存于世。
再看左边船上的一组人,他们是要打动信徒。“主啊,离开我,我是个罪人。”这是人看到神迹带来的好运之后,意义深远的反应,它也激起了拉斐尔的想象力,使得风格表现让位于真实。
不过,当我试图分开审视两组人,就开始人知道,他们彼此之间的联系有多紧密。整个构图之中,贯穿着韵律感、节奏感,此起彼伏,抑扬顿挫,就像一曲完美的亨德尔的乐曲。如果我们从右到左跟随它(这是为壁毯做的设计,最后还是要逆序欣赏的),可以看到:“河神”如何像火车司炉一样,带领我们进入这一组英雄般的渔夫;这组人丰富的、让人如临其境的运动如何累积起来漩涡般的能量;接下来是高超的艺术手法,将站立的耶稣门徒圣安得烈联系起来,他的左手后面是渔夫翻腾的衣袍,然后圣安得烈自己构成了一个休止符,成为线条的高潮,抑住我们,但并未减弱我们的势头。接下来,终于是惊人的加速,前面所有手法表现的充满激情的运动都为此做准备——祈祷的圣彼得,最后,是安抚众人的耶稣,对于圣彼得的情感,他的手既是检查,又是接受。
在这个分析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构图上的细微之处,起初,它们隐藏在拉斐尔坚定果断的创作风格中。比如,圣彼得的双臂过渡到阴影中的处理手法,但是他祈祷的双手沐浴在光线中,让他看上去身体倾向耶稣。我也发现(在分析弥尔顿时也是)某些段落看似只有修饰作用,实际上应该仔细解读。比如,吹动圣安得烈左手后面飘浮衣服的风,同样吹动了他的头发,还控制着鸟群的运动。拉斐尔的造型语言,仍然远非巴洛克式的煌煌装饰。
这是,我的心智已经习惯了高贵风格,也可以顺利投入到其他壁毯草图描绘到重大事件中。我的眼睛飘到旁边画幅中頻死的亚拿尼亚身上。
《亚拿尼亚之死》
有那么一瞬间,我在想:拉斐尔是怎么创造出这么复杂、这么有表现力的造型的?米开朗基罗可能在《圣保罗的皈依》中加以改造,但没能超越它。
《圣保罗的皈依》局部 by 米开朗基罗
怀着同样的疑惑,在圣彼得于圣殿中治愈瘸人的场景中,我发现瘸人乞丐的头部跟达芬奇笔下理想化的丑陋面孔几乎等同。
达芬奇笔下理想化的丑陋
同一幅草图里,有一个典型的托斯卡苦行修士般的人物,圣彼得,他像是直接来自乔托和马萨乔的湿壁画,但在圣殿大门的叙利亚式螺旋廊柱中,显得特别登对。
《纳税钱》局部 by 马萨乔
我总是这样,看到成熟时期的拉斐尔,我就开始思考他无人匹敌的同化、吸收能力。他的天分不同于类似高度的任何艺术家。提香、伦勃朗、委拉斯开兹、米开朗基罗,从最早闻名的作品开始,他们基本上都是在表现自我。他们的创作生涯,是要力图发展、丰富自己的本质特点,就算接受其他艺术家的影响,也是为了强化自己的信念。而之于拉斐尔,每次新影响都是决定性的。他一开始是准佩鲁吉诺风格的画家,在十年之内,就会成为希罗多德式的画家,这样的转变是彻底的,不是渐进式的发展。可以感到,拉斐尔后续一系列与其他风格的相遇,包括达芬奇、弗拉·巴托罗缪、米开朗基罗,包括梵蒂冈的阿里阿德涅雕像、图拉真浮雕柱,这些都让他在自己身上发现了某些新鲜的、出乎意料的东西。
《睡着的阿拉克涅》
然而,这些个性变化中,最重要的,是产生了技法上的演变。只要拉斐尔使用木板创作油画,对于材质的敏感就让他可以模仿纤细、光亮的佛兰德艺术,这在当时的意大利极受推崇,尤其在他的故乡乌尔比诺。但是,高贵风格植根于意大利的壁画传统。后来,拉斐尔受命必须用湿壁画填满梵蒂冈宏大的空间, 从那时起,他的才华就开始发展了。他不仅在技法上变得更多样、丰富,心智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由此产生的艺术风格,一直到十九世纪还在主导西欧的学院派艺术。
我们这些后世来人极为有幸,因为拉斐尔接受了一件委托,让他可以在可移动的介质上实现湿壁画的效果,就是那一系列同等大小的壁毯设计,壁毯要在布鲁塞尔编织,完成后挂在西斯廷礼拜堂里。1513年,第一笔款项支付到位,他刚刚结束装饰赫利奥多路斯厅(Stanza di Eliodoro),各种工作让他疲劳不堪。
梵蒂冈赫利奥多路斯厅
也许他觉得,设计壁毯只要完成早期素描即可,后面学生可以把画面扩大,再画完最终作品。但此时他正处于自己的高峰期,作品主题让他充满创作激情。虽然也得到一些助手的帮助,设计草图主要还是拉斐尔自己的成果。最终成品中有类似水彩的效果,体现出湿壁画的丰富和自由。在这些草图的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画家果断、高贵的处理,真实的色调,只有梵蒂冈里面的湿壁画才能与之相提并论。
后人的好运气还在于:它们都幸存下来了。这是不折不扣的奇迹。文艺复兴时期伟大作品的草图所剩无几,像米开朗基罗《卡希纳之战》这样的名作的草图都已佚失。
《卡希纳之战》复制品
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布鲁塞尔的壁毯工人一直使用拉斐尔的草图。查理一世把它们买过来之后,又在莫特莱克的工厂里用了六十年。只是到了十八世纪,它们才被视为博物馆藏品,就算这样,它们还是换了至少五次地方,直到1865年,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说服她,把这些草图借给南肯星顿博物馆,“要彰显人类历史可资炫耀的、最纯真、最高贵的天才”。
南肯星顿鸟瞰图
当然,它们的色彩不再像最初那样绚丽。它们一定曾像瓷器大师“乌尔比诺的尼科洛”的作品一样鲜亮。这些锡釉陶器保留了拉斐尔式的色调,不曾磨灭。
“乌尔比诺的尼科洛”的瓷器
草图中有些颜色已经改变了,可以看到,基督白袍在水中的倒影现在是奇异的红色。袍子原来是红色的,在早期基于它完成的壁毯中,我们可以看到是这样的。西庇太的衣服原本是暗红色,现在也褪变为下面的白色底色了。因此,这两个位于构图两端的音符,原本强烈、温暖,现在已经消失,让作品的性格变化迥异。和谐的冷色调——白、蓝、浅绿——更让现代人着迷。但这是荣光消逝的和谐,同时在回响拉斐尔的黄金年代已经逝去。
常常来看草图展厅的人(只来一次绝对不够),他们会发现自己在不同的日子里感动于不同的作品,因为光线不同和他们自己的心态变化。有时,一个人会被《圣保罗传教》的威严震撼,画面的建筑背景复杂而庄严,仿佛象征他的论断的逻辑。
《圣保罗传教》
有时,一个人会被《基督责难彼得》的古典之完美说服。
《基督责难彼得》
有时,一个人会完全沉浸在细节之中,比如《亚拿尼亚之死》中分发救济的圣约翰充满诗意的人物造型。
《亚拿尼亚之死》
可是到最后,人们还是要回到《捕鱼神迹》,这件整个系列中最为个人化的作品。那是最纯粹的拉斐尔。看到他吸收了马萨乔和米开朗基罗长处的作品,我们会充满惊愕、赞叹。而《捕鱼神迹》中的人物似乎直接源于他的艺术源动力,站在他们面前,我们会更加亲近他、喜爱他。在我的体验中,这就像看到他在《帕纳塞斯山》中画的缪斯,《雅典学院》中毕达哥拉斯身边的年轻人(这可都是无上的杰作),以及《博尔塞纳的弥撒》中见证神迹的人们。在上述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两个主要艺术特点:流畅的运动,每一种造型都能给人以滋养的满足感。
《帕纳塞斯山》缪斯局部
《雅典学院》毕达哥拉斯局部
《博尔塞纳的弥撒》
绘画中的运动感,使用线条很容易做到。只有最伟大的艺术家才能将线条和充实感结合起来。拉斐尔在最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源于直觉的体量感,长大之后,这种感觉与高贵的感官享受得以融合。他不像后来的学院派,完全不会蔑视眼睛得到的愉悦。《捕鱼神迹》前景中粉色和灰色的鹤在视觉上让人兴奋,就像马奈的《吉普赛人》。
《吉普赛人》by 马奈
不过,当拉斐尔画人体时,他想到达成可以握在手中的感觉,而且他成功地让我们感受到:我们可以伸手抓住他笔下耶稣门徒的双手双脚。
那么,这些实在的肢体又是如何赋予运动感的呢?拉斐尔先学习佛罗伦萨画派,最后又得益于古典文物。他要知道哪种姿势可以让整个身体展现出持续的运动感,又能将自己的势头传递到旁边的人物身上。他还要知道如何完美调整平衡和张力。《捕鱼神迹》中的圣彼得和圣安得烈就是最好的例证。
除了精湛技艺之外,拉斐尔人物的运动有种无法学习的东西——一种内在的和谐,我们称之为“恩典”。当这个词在我的记忆中荡漾时,我再次观看这一系列草图,心中充满崭新的喜悦和更完满的理解。
【说明:以上文字内容,版权归郑柯所有,转载请标明出处。关注“一天一件艺术品”微信公众号。】
【原标题:为什么拉斐尔风格可以统治西欧的学院派艺术?】威廉和凯特相遇,的那个配对率最高的圣安德鲁斯大学
威廉与凯特大婚,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圣安德鲁斯。曾经有媒体采访凯特,为什么在圣安爱上威廉,王妃竟然说“学校助了我们一臂之力”... 圣安在第一年新生入学的时候会安排集中住宿,而威廉和凯特便是通过这一次机会相识的。然后呢,由于是个海滨小镇,人口本来就不多,美而慢,自然而然让人产生安定居家过日子生猴子的心。
(乔治:我是猴子..)
至于当初,帮主为什么选择圣安?现在想想,大概主要是被美丽的海景与小镇迷了魂。
和国内比起来圣安的课程其实不算紧张,选课的时候你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灵活调整。一般而言,一周3节lecture,加上3节seminar。听起来课量不大,但其实特别是seminar要提前准备的东西比较多。
每个seminar都有自己的tutor,他们有些会在Moodle上给出需要讨论的问题,有些则是临时起意,一般每个seminar都会有presentation的需要。不过认真讲,导师们都蛮Nice的,一般有什么问题都会很快回复,而且会很耐心地和你讲话,帮助你客服一些语言上的心理障碍~ (不过严谨是另外一方面啦,比如一定要office hour才能预约见面,不接受随时造访)
嗯,怎么说呢。这边的老师,感觉是又严谨又温柔的。之前学期末写论文,自己整体思路非常乱。最后还有3天Deadline的时候,晚上给老师发邮件,大概讲了自己困惑的和混乱的地方,第二天一早起来便收到邮件,可以看到他把我的思路整体梳理了一遍,但是仍然克制不想插手我的写作,经常会用到:“I think here you mean..”, “If I were you..”等词汇 ~ 温柔了我一脸。
和英国其它学校可能有些不一样,丰富的社团活动是圣安的一部分。因为帮主问过同到英国学习的本科同学,感觉学校的存在就是学习的地方,而城市是生活的地方。但是在圣安,感觉二者是一体的。
Kate Kennedy俱乐部每年的复古游行、教室里pop up的小型演奏、有时候和老外同学相约去参加一场和中国文化有关的研究会... 今年的万圣节,宿舍甚至将餐厅布置成霍格洛兹,到达的方式是穿越一块布搭建的9又3/4站台。你在这里不high,不尽兴是不可能的,因为如果你想提前离席,全体师生会一起敲勺子...(捂脸。)这里的社团,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圣安没有的... (这里甚至有宠物精灵社... 一大帮成年人噶)。
600年的校史给圣安留下了不少传统,比如,新生要和高年级的学生组成“学术家庭”(白眼),每年狂欢节的泡沫大战,以及最疯狂的是5月份的“跳海”!据说,在学校一栋建筑大门口的地面上嵌有一块PH字样的石头,纪念中世纪在这里被烧死的一名教士。这位教士留下一个诅咒,如果有学生踩到这块石头,期末考试就会不及格...._(:3 」∠)_ 。那些不小心踩到过石头的学生破除诅咒的方法就是在五月一日太阳初升的时候到海边裸体跳海,之后聚在海边沙滩上烧篝火、唱歌。
觉得这里和英国其他地方不一样。学校大家的凝聚力很强,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我们人少...
噢噢。然后最后一点就不是太重要啦。就是圣安这个小地方,偶尔会遇见名人。因为这里是高尔夫的发源地啊~ 球场超赞,看看这块草皮!又是在海边,谁都想来挥杆吧~
- THE END -
一颗帮助学弟学妹的初心
一个学长学姐创立的组织
阳光正好 青春不老
念念不忘 必有回响
日出爱丁堡|在英国最美的大学就读是怎样的体验
亚瑟与海
夏天五六点日出
冬天八点的破晓
下雪天的日出
悬崖
爱丁堡大学(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简称爱大,英国顶尖学府,世界二十强顶尖大学,位于英国苏格兰首府爱丁堡市,创建于1583年,是英语国家中第六古老的大学。本杰明·富兰克林曾盛赞:“爱丁堡大学拥有许多真正的伟人和从事各种知识研究的教授,这在以往的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从未有过。”爱丁堡大学产生过23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达尔文、大卫·休谟、亚当·斯密、麦克斯韦、亚当·弗格森等诸多名家均曾在爱丁堡学习或从事研究。
由于其悠久的历史、庞大的规模、卓越的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爱丁堡大学在2016/17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居全球第19位;在2015/16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居全球第24位,声誉排名全球第29位;在2015年和2016年维基百科世界大学影响力排名中均位居全球第16位[4]。在英国官方每7年发布一次的2014REF英国大学研究排名中,高居全英第4位,仅次于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和剑桥大学,是英国的超级精英大学。它是唯一的同时身为罗素集团、科英布拉集团以及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成员的苏格兰大学。
爱丁堡大学是苏格兰大学中入学竞争最激烈、申请难度最高的大学之一,录取率仅为8%-10%左右。
2016年,爱丁堡大学与浙江大学在浙江海宁合作成立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ZJU-UoE Institute),开展双学位生物医学本科教育。
整个爱丁堡规划随地形来的,基本方正,建筑风格偏向希腊古典主义,号称北方雅典。因为伦敦跟的是罗马建筑,而罗马建筑是由希腊建筑发展而来,所以爱丁堡出于一种阿Q精神大量采纳了希腊元素,甚至直接复制了雅典的Parthenon神庙(National Monument) 和Choragic Monument of Lysicrates (Dougald Stewart Monuemnt 1831) ,以期从精神上碾压伦敦。长得像雅典神庙的纪念碑建到一半没钱了,就剩一半搁那儿了。(苏格兰和英格兰一直关系都比较微妙,现在灯柱上还能看到off London的小蓝旗)。恰巧苏格兰大量产石头,所以做石建筑毫不费力,但弊端是很冷。因为以前没有隔热这些东西。在大量工业化的时候,这些雪白的石头都不可避免的被熏黑了,看起来real古老,但实际上历史不会超过200年。
爱大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校区:位于市区的泛george square校区,位于城郊的king's buildings校区,以及更加偏远的little france校区。
kb校区是理工科,little france是医科,剩下的文史哲政经法等学科都在广义上的gs校区。而gs校区其实已经与市中心融为一体,各学院建筑分散于市中心各个生活商业区域之中。
其实cmb在结构上是老医学院的延伸。新医学院连同royal infirmary已经搬到名为little france的郊区了,而位于市中心george square的老医学院如今只用于授课而非研究。老医学院是我心中爱大四大最美古典建筑之一,其他三个是法学院、神学院以及地球科学院。
old medical school 其实医学院核心区是在这个hall的旁边。爱大医学院大牛辈出,其毕业生即使不务正业也会享誉世界,比如达尔文和柯南·道尔。
law school (old college) 这是爱大最古老也最招牌的建筑。每天路过这里时都是由衷羡慕法学生。此院北美和亚洲留学生较少。也许是苏格兰法不属于英美法系吧。
school of divinity (又称new college, 这个"new"是相对法学院那个"old"而言的,其实它可一点也不新) 神学院矗立在一座小山丘上,白天看很宏伟,夜晚看觉得有一点阴森的压迫感。刚开学时在这里参加过一个研究生入学仪式,此后没再进去过。
school of geoscience 我女朋友学的环境,本以为要被分到位于郊区的king's building理工科校区,没想到地球科学院是个例外,它就在法学院斜对面一条胡同里。它原先是一富豪的宅邸,后被捐给爱大。曾在这自习过几个夜晚,觉得有种上世纪初的气息。爱大官方宣称其地球科学力压帝国理工排全英第一。
king's buildings校区虽然在市郊,但这个所谓市郊其实也就离市中心两三公里吧。大多数理工科学生在kb校区上课,这周围环境也挺适合理工科学习的:清净,纯粹。kb可以说是爱大科研的精华所在,历史上有6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和2个化学奖得主从这里走出。kb附近有好大一片高尔夫球场,应该就是的照片中的。在某swan building的餐厅吃饭时看着那一片绿真是心旷神怡。最后一个月写论文的时期基本是在kb度过的,每天泡在james clerk maxwell building里,上下楼都瞻仰着peter higgs教授的艺术肖像,这位萌胖教授去年也拿诺贝尔物理奖了。上图是我最后一次坐kb的公交车时照的。
这座小别墅是孔子学院,平时会定期安排一些中国文化课。有中国老师在此教授书法与国画。安妮宝贝来这讲座过,那天几十名中国同学都去了,在异国他乡,一起孤独与落寞。。
reid concert hall 爱大经常会举办一些小型演出,学生教工都可以免费参加。
edinburgh college of art是2011年加入爱大的。合并后它在old college办了场fashion show,它的fashion design号称是全英除了central saint martins之外最棒的,while i doubt it...因为艺术应该是没法比较的吧。。
george square 它是各种学生与社会活动的中心。每年夏天的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和边缘艺术节都将它作为主办场地。平时它会是各种团体的聚集场所。比如,这场是2012年冬天一场gay pride~ 平生第一次看同志大游行,非常激动~
整个爱丁堡规划随地形来的,基本方正,建筑风格偏向希腊古典主义,号称北方雅典。因为伦敦跟的是罗马建筑,而罗马建筑是由希腊建筑发展而来,所以爱丁堡出于一种阿Q精神大量采纳了希腊元素,甚至直接复制了雅典的Parthenon神庙(National Monument) 和Choragic Monument of Lysicrates (Dougald Stewart Monuemnt 1831) ,以期从精神上碾压伦敦。长得像雅典神庙的纪念碑建到一半没钱了,就剩一半搁那儿了。(苏格兰和英格兰一直关系都比较微妙,现在灯柱上还能看到off London的小蓝旗)。恰巧苏格兰大量产石头,所以做石建筑毫不费力,但弊端是很冷。因为以前没有隔热这些东西。在大量工业化的时候,这些雪白的石头都不可避免的被熏黑了,看起来real古老,但实际上历史不会超过200年。
Scottish Museum楼顶上看到的城市skyline,尖尖的头就是Scott Monument
Scott Monument是纪念苏格兰作家Sir Walter Scott建的,可以爬上去
学校校区分散,而且即便是同一个校区,大家对不同专业的楼也不甚了解,甚至不知道它的存在,即便知道了,卡也刷不进去。:) Old College主要是法学院授课用,但是法学院的朋友说也不全是在这里上课。门口对面有个二手书店,我花8磅买了一本书,恰好在建筑史的reading list上,觉得很幸运。后来发现ECA旁边有更多二手书店,价格更低。学校官网照片大多是它,学生办事处也在这里,算是学校中心。
New College就是神学院,其实以前神学院在old College,但是在工业革命时代吧,科技和法律的重要性强过了神学,他们就只好搬到这里来了。后面的尖顶教堂在神学院后面,现在也作为餐厅在营业,里面的楼高都改了。
学校有很多很多很多很多的社团。 运动挂的有常见的壁球,网球,足球,橄榄球,曲棍球,棒球,冰球,自行车,田径,游泳,登山,拳击,体操,举重,跆拳道,空手道,剑道,击剑,赛艇;少见的有来福枪,滑翔机,跳伞,独木舟,帆船,马术,马球,高尔夫,赛车,雪地运动,潜水,滑水,冲浪,铁人三项等等。因为爱丁堡靠海靠山old fashion还有钱,苏格兰也是高尔夫运动的起源地。
文艺挂的有戏剧,插花,绘画,声乐,舞蹈还有各个学科的学习社。新生周的时候到处参加活动没时间了解。之后,之后开学了就更没有时间了。
有网站嘲笑爱大假装是一个新时代的大学但实际上跟圣安那些重视门第的学校一个德行。
But I like it.
爱大和圣安非常之过不去,每年开学要打一场rugby。这是一群非常正装的鲜肉爱大学生,应该是属于某个社团什么的。很不幸我们前面坐了一排圣安的蓝西装,然后两边对着嘲讽,唱歌,泼啤酒,扔瓶子。这次较量女子赢了第一场,男子虽然最后一分钟领先3分,但是圣安在倒数几秒的时候进了个球,所以最后输的时候大家都很不可置信很激动,这种大反转在输家是自己的时候。。就很操蛋了。当时是奔着输的球队要裸奔去的,后来看可能要打起来了,就撤了。 不过想看鲜肉的话有的运动社有出裸体挂历的~
以前,爱大猎队拿猎回来的麋鹿做了一个鹿头标本,圣安的人就来偷,爱丁堡的人又偷回来,又偷,又抢回,又来回来回来回,最后爱大的人把鹿头钉在了学生会Teviot大楼的墙上。再也偷不走了。Teviot是世界上第一个学生会大楼,墙上有历届President的照片和名字。 左边就是Teviot,长得有点像古堡。右边是McEvan Hall,穹顶上有壁画,举办毕业典礼和一些考试。
Teviot里面有大约三个bar,酒也很便宜。白天可以吃东西。有些hall给社团组织活动。这是我喜欢的library bar。新生周之后就没怎么去过了,夜生活转移到了cowgate。
新生周的Fresher's ball
万圣节的时候来扮过鬼。
这是学生的小剧场,Bedlam Theatre,改建在一个教堂里面。演员,剧本,布景,灯光,音乐都是学生做的。每周都有若干场表演,会随着观众的互动而临场改变。
学校有十几个图书馆,分别在各个学科的教学楼。主图是大家使用频率最高的,从八点开到凌晨两点。一般一本书会好几本放在不同图书馆,main lib会备有一本到多本避免大家写essay抢书,最痛恨的是自己借的书被别人request收回。艺术类学科还有ECA (Ediburgh College of Art) 和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两个图书馆可用。在考试或者due day前夕,九点半之后图书馆就没有位置可以用了。 主图有一只萌萌的library cat,学校还给它办了张学生卡,可以自由进出图书馆,叫做Jordan。 野生放养,凌晨左右可以看到。还有一个给他建的facebook主页。
建筑系在Adam, Minto, ECA都设有据点,前两个在国家博物馆对面,旁边是高级法院。
窗外是这样的
studio内部是这样的,会放着歌,跟着节奏动次打次地画图。
看到master的东西之前,我建筑系leading institute的地位是存疑的。看完之后,我觉得和UCL还是有一拼之力。风格不求浮夸,但求精准。
ECA。。ECA是一个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吊诡的地方,里面的专业包括雕塑,照相,电影,动画,服装设计等等。。有各种各样吊诡的装饰。
有抠脚小孩
年度的Degree Fashion Show就在这个吊诡的sculpture hall举行的。
申请要求
1、金融类专业申请要求:
211/985大学,平均分85以上,IELTS7 单项不得低于6
双非大学,平均分88以上,GMAT700以上可冲刺,有80%左右的可能性。申请时最好有IELTS7单项6以上的成绩。
2、管理市场和其他商科申请要求:
211/985大学,平均分80分以上;
双非,平均分85分左右,IELTS7单项6及以上
3、法律专业申请要求:
211/985大学,平均分80以上;
双非,平均分85 分以上,雅思7单项7及以上
4、理工科及其他:
211/985,平均分80分左右;
双非,平均分85 分左右,雅思单项6.5及以上
学习
1.课前学习
每门课开课前就会有course book在Learn上发布,里面有每周要求的reading list,平均一节课一张A4纸的reading,大部分老师比较仁慈,会着重2-4篇,其他的是further reading。所以虽然课很少,但是课前的阅读加写作量对于以前没有相关经验的同学来说是有点吃力的。
2.课上学习
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语言,包括听课、讨论以及反馈。
如果课前没有学习,那么上课基本上等同于听天书,专业名词、人名完全听不懂,讨论参与不进去,老师提问什么都说不出来。如果课前有学习,有可能耳朵还会挑声音和口音。一般上课形式就是lecture,中间穿插各种discussion、tutorial、debate、presentation以及movie。
3. 课下学习&期末测评
大部分的课下学习其实就属于准备期中期末的各种essay和占成绩比例的作业了。有的课程有期中成绩,有可能是一篇review,一个report,一个presentation或者是每周写的post,一般期末都会是一篇essay。
4.成绩
30-40分:不允许任何课程成绩低于40(英国本科生貌似是40分及格),爱大不像一些学校可以来年补考,拿30多就可以直接回国了,签证提前到期。
40-50分:可以有40学分以下(也就是一门full-year课或者两门半学期的课)拿40-50分。但是第一学期有一些同学挂掉,别的课努力努力可以拉回来。
50-60分:写的一般般的水平,有些理解错误,arguement也不充足。这个分数段的同学还是挺多的。
60-70分:良好,认真写的孩子可以拿到这个。
70分以上::优秀,大概每个班百分之十,也就是三四个人(课不一样有差异),70s老师就会表扬你写的非常好啦,有的外国同学会发facebook小小show off一下。
校徽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