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软件问答

十八书屋自由阅读的小说(南京首家24小时书房发出求救信,那些独立书店们怎么样了?)

导读十八书屋自由阅读的小说文章列表:1、南京首家24小时书房发出求救信,那些独立书店们怎么样了?2、确认过眼神,是奋进的人|江苏书写高水平全面小康时代答卷3、凡人歌 | 人称拇指作

十八书屋自由阅读的小说文章列表:

十八书屋自由阅读的小说(南京首家24小时书房发出求救信,那些独立书店们怎么样了?)

南京首家24小时书房发出求救信,那些独立书店们怎么样了?

南京的一家实体书店“撑不住了”。2月18日凌晨两点,南京首个24小时公共阅读空间——二楼南书房在网上发布了求助消息,称自身已连续闭店超8个月,需要读者朋友们的帮助才能继续维持下去。

不光是二楼南书房,在线上书城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南京的独立书店大多面临着各式的生存困境,但同时也在不懈地找寻各自的破局方法,进行着“花式突围”。

困境:

闭店超8个月,24小时书房被迫“求救”

“不灭的理想,不关灯的书房。”秉承这一愿景,创始人陈烨于2015年创立了二楼南书房。这家位于秣陵路21号民国建筑4号楼二层的书房,虽然面积仅有60平方米,但收纳了超5000册图书。从此,南京这座城市有了第一个24小时公共阅读空间,读者任何时间都可以到这里借阅图书。书房开业之初,除了书迷高度关注,大量游客、市民也被这座充满民国文艺风情的书房吸引,纷纷慕名前去参观打卡。

(二楼南书房旧照)

这样一座昔日饱受关注和赞誉的24小时书房,却在即将迎来开业第6个年头的关口“撑不住了”。2月18日凌晨两点,一则消息在关注着二楼南书房的书迷朋友圈中转发。“2020年,二楼南书房闭店已超过8个月”“一个月仅需支持1小时,就能帮助二楼南书房持续亮灯”……求助消息的字里行间既充满着诚恳,也透露着无奈。

“从开业到2020年1月份,连续五年多以来,二楼南书房一天都没关过,直到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这个记录。”陈烨讲述道,受疫情影响,二楼南书房从春节一直歇业到了2020年6月才重新开张,谁知没过多久,政府的危房改造工程开始了。“危房消险改造10月份开始,我们于是又关门了。”

(消险改造中的二楼南书房,虽焕然一新但始终大门紧闭)

实际上,二楼南书房在疫情之前也长期承受着很大的运营压力。“书房最初的定位是偏公益的,图书只借不卖,基本没有商业模式。”陈烨说,“另一方面,不论人工成本和房租,光是寒暑天的水电就是一笔庞大支出……一年下来,书房总的运营成本大概需要二、三十万元。”

这次的“求救”,是希望书迷们参与进来,既可以到书房来做志愿者,也可以捐助二楼南书房一小时19.9元的人力成本,让书房的灯继续亮下去。

破局:

创立兄弟品牌,兼顾理想情怀与商业利润

起初,陈烨创办二楼南书房的初衷除了打造一处“可以静心读书的地方”, 主要是希望能免费为社会团体、个人开展公益文化活动提供场地支持。

初衷虽好,但书房后来的用途有点偏离轨道。由于24小时免费对公众开放,后来有很多无家可归的人会到书房里过夜,甚至还在卫生间里洗澡擦身。这种某个人长期占用书房的行为影响了前来阅览图书的读者,陈烨只好把他们请了出去。“有个人走之前还向我兜售他的破自行车,看他这么可怜,于是我花了一百块钱把自行车买了下来。”陈烨一边回忆一边苦笑。

(二楼南书房旧照)

后来书房对来客的到访加以了一定的限制——非会员需通过每人每次限领1张的“打卡劵”到书房参访、观光。“成为会员要支付120元,其中20元为会员注册费、100元为图书押金。”陈烨说,“靠会员制和文创产品,书房仅能勉强度日,一遇上疫情就连房租也交不起了,多亏房东阿姨给我们延了期。”

数字化大潮之下,实体书店日渐凋零,靠免费借书的二楼南书房日后将何去何从?陈烨的选择是把“理想的归理想,商业的归商业”。

二楼南书房的文化品牌更多的是承载着一种文化情怀,其品牌形象也基本在读者群体心目中定型了,如果再大搞商业、追求盈利,反而是对这个品牌的破坏。为此,陈烨给二楼南书房定的运营目标就是保持收支平衡、维持现状。同时将商业性服务移植到了新品牌“读立书店”上来。

“读立书店直接对接政府机构或企业,卖空间、卖体验、卖服务,而不单单卖书。”作为二楼南书房的“孪生兄弟”,读立书店除了卖书还有其他几种混合业态,如咖啡厅、舞台剧场、亲子空间、联合办公、文创市集等,这些业态灵活根据不同主题、地域及空间做自由组合。

(二楼南书房的“孪生兄弟”——读立书店)

“比如读立书店新河社区店,直接面向住在附近的居民,读书、聚会、喝咖啡、带着小孩到二楼画室画画,都是可以的。”陈烨说道,“钟山店则开在中山陵音乐台,与钟山风景区深度合作,除了读书、品茗,还会组织‘艺术钟山’现场绘画等文化活动。”

用陈烨的话来说,二楼南书房的品牌、团队、项目经验,以及成熟的管理系统造就了读立书店;读立书店以书店为载体,向基层政府、商场、景区提供多种业态的文化服务,盈利后“反哺”二楼南书房——二者以一种密不可分的“双生”的形式,兼顾了理想情怀与商业利润。

同行:

“以书换酒”、二手书集市、个性化主题……

大小独立书店上演“花式突围”

二楼南书店走上了另辟战场的破局之路,南京其他独立书店也在尝试着花式突围。

在剪子巷通往老门东的路上,有家“换酒书店”。正如写在门店橱窗上“晴耕雨读,书能换酒”的八字标语,顾客真的可以拿着旧书到这里换酒或是折价。换酒书店不止售卖新旧图书,门店里还精心摆放着各类酒品、文具、玩偶、明信片以及文化衫、帆布袋等有趣的小玩意儿,俨然一方小小的艺术天地。

(换酒书店)

在店主曹蓉看来,她所经营的这家换酒书店虽然“文艺范儿”满满,但本质上还是在做生意。“我性格比较佛系,当初选择开书店只是因为不想打工、能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并非为了贩售情怀。”曹蓉说。

为了开书店,曹蓉与合伙人曾经历了大约两年的积累,研究了很久在哪卖、卖什么、怎么卖。在曹蓉看来,始终有人在实体书店买书,最重要的还是书店的经营方式。为此,他们考察了长三角和日本的各种书店,阅读商业和销售方面的书,并精挑细选以确保每本书的质量。“上架的所有书我们都曾读过,好多顾客都称赞我们书店书选得好。”

(换酒书店走起了“书店 杂货店”路线)

与此同时,当代年轻人不仅阅读品味正在提高,对有趣、有品的文化产品需求也日益旺盛,她希望为这样的群体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基于这两个判断,曹蓉才综合选择了“书店 杂货店”的商业模式。

有围绕图书搭建新场景的,也有执着于图书销售本身的。有别于部分书店琳琅满目的“快餐式”书单推荐,南京万象书坊坚持通过对书籍进行专业的遴选和分析,从而为用户提供精品图书。

(万象书坊)

“虽然万象书坊是集书店、咖啡简餐、文创产品、体验活动为一体的文化空间,但其他的业态所占比重并不高,我们将绝大部分资金和人力投入到了图书销售方面,其他的拓展都围绕着卖书展开。”万象书坊创始人魏明表示,为了将主营的人文社科图书类目做得更精、更专,万象书坊坚持扮演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的角色,通过线下活动、线下引导将优质图书的信息呈现给受众,然后再由他们自主选择。

围绕这个理念,万象书坊经常邀请文学、社科、艺术等领域的嘉宾,以高质量的对谈、讲座形式,与读者分享相关著作、各类前沿的观点。同时还会利用书店的场地和平台,不定期举行“C2C二手书市集”,为爱读书的人提供一个相识、相聚的交流平台。这些举措都为图书的线下销售打开了新局面。

(万象书坊举办的第一期二手书集市)

此外,奇点书集将书店、艺廊、美学生活馆、咖啡馆、设计师服装等多种业态融为一体,将受众定位从爱书人士扩展开来;位于玄武湖内的先锋虫子书店,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家以虫子为主题的书店,其目标人群则是对虫子没有距离感的孩子;依托老门东的创意氛围,作为一个展示和阅读的空间,“一间很小的书店”迅速吸引了景区游客的目光……这些风格迥异的独立书店,也在差异化、个性化和文艺化中找到了新的生机。

分析:

立足线下空间优势,

建立读者与书店之间的情感联系

放眼未来,独立书店还能做些什么?围绕“书店”二字,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郭平给出了自己的观点:一是要把“书”这个核心内容做好,才能让读者真正被吸引过来;因此无论毛利率多低,图书都是独立书店必须守好的基本盘。而作为实体的“店”,更需要充分利用好线下空间的优势,一方面契合书店周围的环境和人流,另一方面提供读者愿意接受且对书店盈利有益的服务与活动,让线下书店的空间“变现”。

(万象书坊举办的学术讲座与沙龙)

“一家好的书店不仅是图书,更重要的是它散发的气息符合我心灵的口味,我的生活与之有着无法割断的联系。”按照郭平的理解,一家书店散发出的精神气质不在于装潢、打扮,而在于精神消费的满足,“所以关键是要找准自身定位,到底卖什么书、卖什么周边,呈现出来的感觉、吸引的群体,都要和别的书店不一样,才能长久地立足。”

在郭平眼中,独立书店不仅仅是书籍的陈列展示,更是一个交友的空间,经常能收获很多有趣的体验和经历。“在书店我可以见到我想见到的人,听到我感兴趣的话题讨论,找到心灵上的栖居地。”郭平表示,如何利用好独立书店的这个优势,建立读者与书店之间的情感纽带,也应该是每一家独立书店都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来源: 新华日报

确认过眼神,是奋进的人|江苏书写高水平全面小康时代答卷

新华社记者陈刚、季春鹏

百年梦想触手可及;复兴征程筚路蓝缕。愈是决胜阶段,愈加蹄疾步稳。

补短板、强弱项,打基础、谋长远,按照总书记擘画的强富美高蓝图,江苏大地正在展开一幅高水平全面小康的奋进画卷。

这是无人机拍摄的南京市市区(4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这里是苏北农村。曾经石棉瓦遮雨、土坯墙挡风,简陋的砖瓦房年久失修,每次大风暴雨都是考验;如今,百姓向往的宜居宜业生活正在逐渐成为现实。

无人机拍摄的宿迁市宿豫区新庄镇杉荷园社区居民集中居住区(7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在宿迁市耿车镇,村民赵彩侠在家中照料盆景(4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2018年7月,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在苏北实地调研后指出,改善苏北农民住房条件,势在必行、非抓不可,也必须抓好!

黛瓦白墙,小桥流水。从村居到社区,环境越来越整洁,配套越来越齐全……附近的葡萄园、草莓园、农业嘉年华等农旅融合项目日益红火,众多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拿工资。”

在宿迁市洋河新区仓集六里棚村润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葡萄大棚内,当地村民张秀莲正在给葡萄补套袋子(7月15日摄)。张秀莲承包了13亩地,年收入在5万元左右。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不仅要住得好,还要留得住乡愁。”江苏的农房改善,尊重农民意愿,不仅提供进城、入镇、搬进新型社区、按规划就地新建等多种选择,还保留农村特色,如村口建设本村特色标识,每户有小菜地……

在宿迁市宿豫区新庄镇杉荷园社区集中居住区,84岁的吴翠兰在楼房前打理自家种的豆角(7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儿童学习娱乐有去处,老人养老休闲有归宿。家门口的教育、家门口的医疗……以苏北农村住房条件改善这个“牛鼻子”工程为抓手,江苏下大力气增强农村医疗、教育等薄弱环节,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民群众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城镇生活。

在宿迁市宿豫区新庄镇杉荷园社区卫生室,患者在接受治疗(7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居民在宿迁市宿豫区新庄镇一间用废弃粮仓改造的小镇书屋内读书(7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在宿迁市洋河新区新城名苑社区活动中心,小朋友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舞蹈动作(7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粮食安全是全面小康的重要保障。人多地少的工业大省江苏,粮食总产量多年稳定在700亿斤左右,基本实现自给自足,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在泰州市姜堰区桥头镇小杨村,工人在党凤种植家庭农场晒场上(图中房屋处)翻晒小麦(2017年6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这是无人机拍摄的苏州市相城区望亭镇稻香小镇(7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江苏更持续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

在无锡市阳山镇桃源村大路头水蜜桃专业合作社,农户在分装水蜜桃(7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在句容市白兔镇,莓农贡明花在展示自家大棚收获的草莓(3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在江苏兴化周庄,杨美玲在蟹塘上劳作(2018年4月26日摄)。正常年景,杨美玲养蟹的年利润达到30万元左右。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工作人员在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内进行农业管理(7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江苏建设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的重点在苏北、难点在农村,最大短板是低收入人口。这里连续实施多轮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成为东部地区率先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的省份之一。

在江苏省宿迁市中扬镇永周荷塘种植合作社,当地村民展示收获的小龙虾(2018年4月18日摄)。万亩浅水藕套养小龙虾是当地富民增收、精准扶贫的特色产业。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按照目前省定年人均6000元的扶贫标准,到今年3月江苏还有近58万贫困人口,将兜牢低收入人口的基本生活底线,真正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对有劳动能力的,着重在产业就业上下功夫;没有劳动能力的,政策保障兜底。

在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中扬镇扶贫产业园,工人在吉龙塑胶制品江苏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搬运冲浪板(2018年1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共商脱贫计,携手奔小康。近3年来,江苏在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园区建设等领域共实施援藏项目178个,助推拉萨全市提前实现整体脱贫。始终把帮扶支援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落实好,江苏推动援藏、援疆、东西部扶贫协作等对口帮扶支援合作持续走在全国前列。

江苏援藏项目——林周格桑塘现代农牧产业示范园(5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践行新发展理念,江苏大力推进绿色转型,护航绿水青山,建设更加均衡、协调、可持续高水平全面小康。

7月16日在江苏南京拍摄的位于老山国家森林公园南麓的旅游特色乡村“不老村”(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7月16日在江苏南京拍摄的利用采石场宕口废弃工地进行生态改造、建设中的蜂巢酒店(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在7月5日举行的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填补了我国滨海湿地类型遗产空白。在寸土寸金的长三角发达地带建立保护区,源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理解。

在位于江苏盐城东部沿海的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只白鹭飞过树梢(6月26日摄)。7月5日,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在阿塞拜疆巴库举行,会议审议通过将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该项目成为中国第54处世界遗产。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在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麋鹿在湿地生活(2017年11月14日无人机拍摄)。位于江苏盐城的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主要由潮间带滩涂和其他滨海湿地组成。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灌云县临港产业开发区,经过多轮环境整治,转而重点打造蓝色海洋经济、绿色生态经济和开山岛红色文化名片。

践行新发展理念,源于对发展初心、发展规律的深刻认知。针对群众反映突出的教育问题,系统谋划推动教育改革;针对过江通道少、苏中苏北高铁滞后等交通短板,实施交通强省战略,未来的“交通图”让人心动:到2035年基本实现一日联通全球、半日通达全国、2小时畅行全省、各设区市1.5小时抵达南京。

2018年12月29日,历经26个月封闭维修的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恢复通车(2018年12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图在江苏镇江拍摄的建设中的连镇铁路五峰山长江大桥(5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和谐号”列车驶入江苏连云港站(1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践行新发展理念,江苏以创新驱动、开放引领为支撑,坚定不移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重大机遇,聚合全球创新资源,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步伐坚定,计日程功。

在南京市物联网机器人分拨中心,分拨机器人正在进行包裹分拨展示(1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没有文化的小康,就不是真正的全面小康。江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升文明素养,涵养高水平全面小康的人文气质,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文化力量。

钩沉历史,以文固基。大运河成功申遗5年来,江苏沿线城市对运河文化再研究、价值再发现、内涵再提升,不断为这条承载着华夏文化基因的大动脉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无人机拍摄的扬州三湾运河公园周边的古运河景色(6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这是6月12日无人机拍摄的大运河无锡段的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夜景。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6月12日在苏州市吴江区拍摄的京杭大运河,过往船只在河道内行驶(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薪火相传、古为今用,记录了中国历史文化厚重、壮美、辉煌的大运河,在新时代重获新生,正成为江苏迈向复兴征程的文化动力。

书店藏着一座城市的气蕴。当夜幕降临,遍布扬州城区的数十家24小时城市书房,吸引人们驻足停留,成为繁忙都市的心灵驿站。

江苏省扬州市运河三湾风景区,游人在扬州市图书馆和景区共建的城市书屋内阅读(2018年4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昆山精神、华西精神、“四千四万”精神、张家港精神、“开山岛”精神……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一代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涵养出特有的“江苏气质”:像长江一样奔腾不息、勇往直前,像大运河一样不舍昼夜、负重前行,像太湖一样沉静内敛、毓秀隽永,像大海一样胸襟博大、开放包容。

王继才夫妇在开山岛的最东边举行向国旗敬礼仪式(2017年1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李响摄

不忘初心使命,江苏正在凝聚决胜的精神动力,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苏州市吴江区开弦弓村村民在小院内开茶会,喝茶话事、交流见闻(2018年10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学恩来,践初心,就是要自觉以周总理为榜样,用恩来精神诠释责任、砥砺自我、引领航向,用‘辛勤指数’换取人民的‘满意指数’。”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孙晓燕说。

几名党员干部在江苏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参观学习(2015年6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在可知可感的民生实事上苦下功夫,使百姓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发展的温度和进步,成为江苏各地的发力方向。

决胜阶段最为关键,冲锋时刻愈显奋勇——

低调务实不张扬,撸起袖子加油干。江苏上下拧成一股绳、立下愚公志:决胜全面小康,江苏不仅要率先建成,而且要高水平建成!

凡人歌 | 人称拇指作家,她按坏13部手机写出百万字作品

来源:中新社微信公号

作者:李骏

谈起自己过往经历时,这个来自西海固的敦厚农妇有些心潮起伏,她没想到自己会成为作家,更没想到有一天会从黄土地走进人民大会堂。

成为作家之前,马慧娟是地地道道的西北农民。初中辍学后,犁地、播种、收麦样样都做,她以为自己会和黑眼湾其他女人一样,在日复一日的劳碌里失去名字……

黑眼湾的天空

“站在大咀山的山梁上看,黑眼湾的天空现在属于一只鹰。”多年后,马慧娟在书中如此描述早已无人居住的故乡。这在她充满生活感的作品中并不常见,曾经常常出现在她眼前的是土地,天空是背对着的世界。

图为曾经的黑眼湾山村。受访者供图

1980年,马慧娟出生在位于宁夏西海固的黑眼湾小山村。村子与外界的唯一通路是一条山间小路,距离最近的乡村有4、5个小时的路程。在那里,人们干完农活就站在墙根晒太阳。被“困”在大山里,马慧娟只有靠读书才能走出去。

小时候,马慧娟非常爱读书,甚至痴迷到看糊墙的报纸。可惜,她在初中毕业那年,因家庭条件忽然恶化,辍学回家务农。16岁的她离开课桌,扛上铁犁、牵着毛驴上山下山,成为面朝土地的农民。

马慧娟接受采访。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

“那样的生活再过十年也一样。”提起在黑眼湾日子,在马慧娟眼里,那是没有盼头的生活。和同学写信成了马慧娟与山外面唯一的联系,她在信里听同学讲着远方,打听回学校复读的机会。

马慧娟与丈夫咸天明合影。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

20岁那年,马慧娟选择与儿时玩伴咸天明结婚。出嫁前,她将保存的一摞书信、课本投入火炉中,那些信里的远方、读书的梦想,连同信上她一笔一画的名字,化为灰烬。 那时,马慧娟以为从此只能留在黑眼湾了,但她或者说整个黑眼湾的命运却在那一年转了向。

“无中生有”的玉池村

2000年,在国家生态移民政策的影响下,黑眼湾的村民开始了移民搬迁。陆续地,20多户村民搬到了吴忠的红寺堡区玉池村,包括马慧娟一家。红寺堡是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的主战场,全国最大的生态扶贫移民集中区。

马慧娟和女儿站在黄土地上。受访者供图

“我们当时是欢天喜地走的。”回忆起搬迁时的情景,马慧娟说。尽管当时的红寺堡还是一片荒滩,整个镇子除了一个笼罩在黄沙里的车站,什么也没有,但她走出了大山,搬到距黑眼湾有8个多小时车程的“远方”。2000年正是红寺堡大建设时期,那时连水电都没有通,刚搬过来的移民们生活条件也很差。但与黑眼湾不同的是,这里有路,日子就有了盼头。

马慧娟和街坊说着今年地里的收成。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

“以前别人总说我们那里的人懒,把地里的活干完后,除了晒太阳就没其他事可做,”到了玉池村,马慧娟才发现并不是他们那里的人懒,“到了这里之后,别人都在忙着干活、挣钱、盖房子,给你时间也不好意思去晒太阳。”

马慧娟一家住上了第三代移民房。受访者供图

经过几年建设,移民们建起房子,有了街道、巷子,又平整了土地,玉池村逐渐有了模样,像地里的玉米一样慢慢地在这片荒滩上生了根。玉池村的土地是大片平整的黄土,劳作不能再完全依靠人力、畜力,大型机械的应用将移民们从土地里解放出来,寻找一些新的活路。

马慧娟家里添置的摩托车。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

农闲的时候,玉池村的年轻人们会去附近的县城劳务市场打零工,或者到村里的温棚打工。随着日子在一天天的努力中逐渐好起来,马慧娟对文字和阅读的热情也渐渐重新显露出来。

“借书比借钱还难!”马慧娟回忆起刚到玉池时的情景,一开始是她只能看亲戚送来垫桌腿的旧报纸。后来生活逐渐好起来,有了手机,随之而来的是海量离线小说,马慧娟的开始一发不可收拾地看书,吃饭看,走路看,干活的间隙也会摸出手机看上一段……

一手拿笔一手拿锄头

在生命的头三十年,马慧娟试图抓住出现在生活里的每一个字,她用一种近乎本能的坚持阅读着当时不知道意义何在的文字。

马慧娟接受采访。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

2008年前后,手机作为新兴事物逐渐在玉池村流行起来,马慧娟也用在温棚打工积攒下来的钱买了一部手机。

“红寺堡五月的街上飘着槐花的香味,季节已经到了初夏,这片土地上才有了一丝绿意。”开通手机网络后,马慧娟在QQ空间里写下这样一条说说。渐渐的,通过手机,马慧娟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马慧娟与年轻人一起讨论文学。受访者供图

在新世界里,马慧娟认识了许多属于远方的人。一个名为“红尘暮”的十八岁少年,鼓励她将偶尔写的“说说”坚持下去,记录生活;2014年,“明月”得知她因为流量不够用只能写“说说”之类的文字时,为她充了100元话费提供流量,鼓励她写日志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祁国平”则帮她把空间里的日志投稿到《黄河文学》……

马慧娟的散文集——《溪风絮语》。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

散文发表在《黄河文学》后,马慧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作品也在时常出现于文学期刊。近年来,她还陆续出版了《溪风絮语》、《希望长在泥土里》、《走出黑眼湾》等书。

马慧娟把曾经“一手拿笔,一手拿锄头”的自嘲变成现实,只不过她拿的不是笔而是手机。用只有初中学历的她,用拇指敲下上百万字的作品,前前后后按坏了13部手机,她也因此被人们称作“拇指作家”。

被马慧娟按坏的旧手机。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

马慧娟在手机上书写着她人生经历,书写着黑眼湾村民的漫漫搬迁路,也书写着红寺堡移民们奔向新生活的点点滴滴。她将曾经抓住的那些文字转化成自己的言语,铺作一条蜿蜒小路,从宁夏西海固的贫瘠山村铺到吴忠移民安置区,又铺向了更远的地方。

更多人的远方

2018年,马慧娟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站在人民大会堂前的台阶上,心里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在她眼里,正是有了国家移民搬迁政策,自己才能有机会通过读书、写作,从黄土地走进人民大会堂。

马慧娟在玉池村里开设的泥土书香读书社。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

如今条件好了,她也想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文化、学习文化、传播文化。2018年,马慧娟利用村里的农家书屋牵头成立了主要针对女性的“泥土书香读书社”,教村子里的妇女读书写字,让她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重视孩子教育。

孩童趴在窗口前看书香社里的大人们。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

随着社会发展,文化改变着马慧娟的命运,也改变着这片黄土地上许多人的命运。目前,读书社已经有了50多个学员,其中有的达到脱盲的水平,有的参与微电影的拍摄还得了奖。在读书社之外,更深刻的改变早已在年轻人中悄然发生,“以前出个大学生会轰动十里八乡,这几年我们这里的大学生太多了”。

马慧娟手捧着一摞书从书香社回家。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

秋天的时候,红寺堡的天空又高又远,一片片已完全成熟的玉米寂静地站在原野里等待着人们采收,这里的玉米长得金黄饱满,是黑眼湾没有的样子。 马慧娟走在路上和邻居说着地里的收成,怀里的一摞书将她与周围的人区分开来,但生活未将任何人落下。她脚下刚硬化完的柏油路一直延伸到村子的尽头,在那里,细长的村道连接上更宽阔的公路……

科技赋能,阅读越来越有趣

互联网时代,以电子书、有声读物等为代表的数字阅读已成为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方式。专家认为,要坚持精品战略,不断丰富数字阅读产品的文化内涵,以优质内容给读者更多文化滋养;要坚持创新驱动,主动适应移动化智能化的阅读趋势,让全场景的数字阅读惠及更多读者。

“随时随地都能阅读”

“6年来,我在平板电脑微书房APP的‘书架’里下载了600多本书,每天花四五个小时读书或听书。在读书中,我享受快乐,充实生活。”来自湖北的程先生说。

科技赋能,不只是阅读方式迭代更新,数字阅读的场景也更加多元化。“下载有声阅读APP,不仅可以听小说,还可以听新闻等,重要的是解放了双眼,还能达到阅读的效果。”安徽省蚌埠市的王女士说,她平时工作忙,所以选择有声阅读,在做饭、做家务的时间听书学知识、了解新闻。

“在音频和短视频平台成为阅读推广重要阵地的今天,唯有以变应变,才能跟上时代节奏、满足读者需求。”江苏省扬州市全民阅读活动办公室工作人员杨静路说,扬州充分运用各类新兴媒介和传播平台,如发挥“学习强国”平台作用,推进数字农家书屋建设,加强与喜马拉雅等听书平台合作,满足读者多样化阅读需求,实现“随时随地都能阅读”的目标。

互联网时代,数字内容的创新表达和呈现方式令人眼前一亮。书中的人物动起来,演绎精彩故事情节;书中的植物、动物、建筑惟妙惟肖,阅读变成了身临其境的体验……在近日举行的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上,数字阅读体验馆设置了数字阅读成果、IP精品等展区,集合了VR阅读、5G高清视频、5G高清听书、AI智能导读等创新阅读服务,为用户提供丰富有趣的沉浸式阅读新体验。

“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数字出版已经成为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阅读也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重要阅读方式。”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研究所所长、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接受本报采访时说,数字出版形态包括电子书、有声书、视频传播、多媒体课件、虚拟现实3D内容等多元化呈现方式,也包括个性化内容推荐、用户参与内容创造等新型知识生产与传播方式。“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深度融合发展,正成为中国出版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年轻人成为数字阅读主力军

由于存储量大、检索便捷、便于保存、传播迅速等优势,数字阅读备受青睐。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显示, 2021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5.06亿,其中44.63%为19岁至25岁用户,27.25%为18岁以下用户,年轻人成为数字阅读主力军。

“数字阅读正在为全民阅读带来新增量。《论语》是阅文平台2021年最受欢迎的读物,全年站内阅读人次接近3000万。这些阅读《论语》的读者,超过80%是30岁以下的年轻读者。读者在评论区讨论经典、答疑解惑,让经典文化在数字空间焕发新生命力。”阅文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数字阅读发展迅猛,形成了多元内容题材格局。据统计,目前电子书涵盖文学小说、人物传记、历史社科、教材教辅和经济管理等方面。《2021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显示,中国数字阅读加速出海,2021年出海作品总量超40万,成为书写和传播中国故事的重要力量。

“数字出版大有可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王炎龙接受本报采访时说,从市场来看,近几年,中国的数字阅读产业规模持续增长,用户规模逐步扩大,用户黏性持续攀升,整体行业市场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数字阅读将开启一个全新的阅读时代。对个人而言,书籍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来源。书籍内容能与多样态的技术形式进行融合叠加,从而带给人们多感官、多时空、多体验的阅读氛围。新的阅读模式也将影响未来社会的文化形态、社交模式等。”

优质内容是核心竞争力

随着数字阅读用户的持续增长,人们对数字阅读的需求日益多元化,这对数字阅读内容和服务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加快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一系列针对性举措正频频落地。2021年12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出壮大数字出版产业,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引领作用,有效整合各种资源要素,创新出版业态、传播方式和运营模式,大力提升行业数字化数据化智能化水平,壮大出版发展新引擎。

近日,中宣部发布《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立足扩大优质内容供给、创新内容呈现传播方式、打造重点领域内容精品,强化出版融合发展内容建设,充分发挥技术对出版融合发展的支撑作用。

“我们应看到传统出版单位数字出版技术应用能力不强、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程度不高等现实困难和问题,核心问题是在出版融合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敖然接受本报采访时说,现有数字出版人才队伍不足,对数字出版人才的考核、评价与管理的体系和机制较欠缺,应做好数字出版人才的岗位能力素养提升、职业规划和考核评价管理体系建设,为中国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打好内容、技术、管理和人才基础。

“技术时代浪潮之下,数字阅读成为新蓝海。”王炎龙认为,数字阅读服务提供者需从内容、技术、人才等方面作出全面布局,积极推进数字阅读平台的内容建设,创新平台的服务模式。“版权是未来数字阅读市场竞争中的核心要素,是数字阅读的起点,是平台服务的中心,如何横向拓展‘版权池’、并对版权产业链进行纵向开发是业界亟须解决的问题。”

徐升国说,新兴网络技术将推动出版业进一步发展,通过对包括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区块链等新型交互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出版业将迎来全新的升级。

专家认为,无论阅读形态和场景如何变化,优质内容仍是数字阅读的核心,应将数字出版产品的内容导向和内容质量放在首位,更好满足人们多场景化的阅读需求。

作者:李雪钦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30本经典小说,本本经典,为你消灭书荒!

30本经典小说,本本经典,为你消灭书荒!

玄幻、仙侠、西幻。

1,《前任无双》作者“跃千愁”。

字数:192万。

状态:更新中。

风格:仙侠,加入现代元素,霸气,热血。

2,《飞剑问道》作者“我吃西红柿”。

字数:200万。

状态:完本。

风格:仙侠,热血。

3,《我是至尊》作者“风凌天下”。

字数:460万。

状态:完本。

风格:玄幻,趣味,轻松,热血。

4,《黎明之剑》作者“远瞳”。

字数:312万。

状态:更新中。

风格:西幻,穿越,智商在线,搞笑。

5,《诡秘之主》作者“爱潜水的乌贼”。

字数:422万。

状态:更新中。

风格:西幻,智商在线。

6,《大泼猴》作者“甲鱼不是龟”。

字数:253万。

状态:完本。

风格:上古,热血,穿越。

7,《完美世界》作者“辰东”。

字数:659万。

状态:完本。

风格:热血,玄幻。

8,《斗罗大陆》作者“唐家三少”。

字数:298万。

状态:完本。

风格:玄幻,热血,趣味。

9,《遮天》作者“辰东”。

字数:635万。

状态:完本。

风格;洪荒玄幻,热血,趣味。

10,《斗破苍穹》作者“天蚕土豆”。

字数:533万。

状态:完本。

风格:热血,逆袭,玄幻。

11,《牧神记》作者“宅猪”。

字数:589万。

状态:完本。

风格:古玄幻,逆袭,热血。

都市、科幻。

12,《穹顶之上》作者“人间武库”。

字数:198万。

状态:完本。

风格:现实,穿越,都市。

13,《诸界末日在线》作者“烟火成城”。

字数:493万。

状态:更新中。

风格:科幻,诸天,末日,轻松,趣味。

14,《谍影无双》作者“寻青藤”。

字数:360万。

状态:更新中。

风格:都市,主角智商在线。

15,《九星毒奶》作者“育”。

字数:376万。

状态:更新中。

风格:科幻,废材,系统,逆袭。

16,《学霸的黑科技系统》作者“晨星LL”。

字数:420万。

状态:更新中。

风格:都市,系统,搞笑,趣味,学霸。

17,《大医凌然》作者“志鸟村”。

字数:271万。

状态:更新中。

风格:都市,系统,现实,趣味,学霸。

18,《美食供应商》作者“会做菜的猫”。

字数:458万。

状态:更新中。

风格:都市,美食,趣味,搞笑。

19,《深夜书屋》作者“纯洁滴小龙”。

字数:372万。

状态:完本。

风格:都市,灵异,趣味,重生。

20,《大王饶命》作者“会说话的肘子”。

字数:280万。

状态:完本。

风格:都市,系统,搞笑,趣味,轻松。

21,《全职高手》作者“蝴蝶蓝”。

字数:535万。

状态:完本。

风格:都市,游戏,热血。

22,《校花的贴身高手》作者“鱼人二代”。

字数:1743万。

状态:更新中。

风格:都市,系统,趣味,热血。

23,《我是猫大王》作者“转角吻猪”。

字数:126万。

状态:完本。

风格:都市,宠物,趣味,穿越。

其他:

24,《带着仓库到大明》作者“迪巴拉爵士”。

字数:598万。

状态:完本。

风格:架空历史,穿越,趣味,搞笑。

25,《庆余年》作者“猫腻”。

字数:378万。

状态:完本。

风格:架空历史,文青,现实。

26,《赘婿》作者“愤怒的香蕉”。

字数:469万。

状态:更新中。

风格:架空历史,轻松,趣味,穿越。

27,《逆成长巨星》作者“葛洛夫街兄弟”。

字数:320万。

状态:更新中。

风格:热血,篮球。

28,《我,中国队长》作者“大头文”。

字数:194万。

状态:更新中。

风格:热血,足球,重生。

29,《奇迹的召唤师》作者“如倾如诉”。

字数:570万。

状态:更新中。

风格:二次元,西幻,召唤,趣味。

30,《联盟之勇兵系统》作者“初四兮”。

字数:267万。

状态:完本。

风格:现代都市,电子竞技,系统,热血。

那么这次推书就到此为止啦,撒拉嘿哟,么么哒。

最后求个三连,点赞,关注,分享。三秋!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