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软件问答

战争的真相中文版(录音曝光!臭名昭著的731部队有个恶魔兄弟)

导读战争的真相中文版文章列表:1、录音曝光!臭名昭著的731部队有个恶魔兄弟2、战争之国真相:美莱村四小时揭露美军残忍屠杀3、今年最好的战争电影,超越了19174、电影无间道的七句经

战争的真相中文版文章列表:

战争的真相中文版(录音曝光!臭名昭著的731部队有个恶魔兄弟)

录音曝光!臭名昭著的731部队有个恶魔兄弟

抗战14年

期间侵华日军罪恶累累

侵华日军731部队的罪行众所周知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当年的东北还有另一支神秘的部队

侵华日军100细菌部队

隐藏在731部队后的“恶魔兄弟”

91年前的今天

1931年9月18日

日本关东军悍然炸毁南满铁路铁轨

炮轰北大营

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防空警报倏然拉响

九一八事变成为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并揭开了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1931年9月19日,日本侵略军装甲部队侵入沈阳市。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

91年前那刻骨铭心的屈辱

我们一刻也不敢忘

一组数字揭露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晚10时20分

九一八事变爆发

一夜之间,沈阳城陷落

日军占领沈阳兵工厂

掠走步枪15万支

手枪6万支

重炮、野战炮250门

各种子弹300余万发

炮弹10万发

东三省航空处积存的300架飞机

尽为日军掠去

唯一的金库所存的7000万元现金

被日军洗劫一空

日军在这场震惊中外的事件中

所付出的全部代价是

伤亡24人

20张照片记录九一八事变真相

日军投降前

该部队销毁了大部分资料

其罪行至今鲜为人知

侵华日军100部队细菌战最新罪证公布

伪满皇宫博物院课题组

经过四年研究整理

于近日公布了阶段性研究成果

侵华日军100细菌部队的罪行

也随之公诸于世

伯力审判

二战后也是人类历史上

第一次针对细菌战罪行的正义审判

解密伯力审判录音

其中有关侵华日军100部队用战俘

开展活体解剖实验的罪恶行径

令人震惊

伯力审判庭审录音

共22小时5分57秒

2018年5月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

从俄罗斯国立录音档案馆征集到

侵华日军第100部队和第731部队

是一对“孪生恶魔”

不同之处在于

731部队进行的是人体实验

100部队是以家畜和植物

为主要研究对象

同时也拿活人当作实验品

进行细菌传染实验

三友一男是第100部队的技术人员

他在庭审中承认

研究炭疽菌等细菌

这是人畜共患的一种疾病

致死率高

并承认曾亲自进行

人体的活体解剖实验

为细菌战作准备

被当作实验品的活体

会得到怎样的处置

三友一男在供述中说

为了保持秘密

一般会对这些活人

使用注射氰化钾、枪毙等手段

他们的尸体和牲畜尸体被一起掩埋

九一八事变爆发91周年

为铭记历史

沈阳于9月18日9时18分

进行防空警报试鸣

在规定的9条路、18条街等区域

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辆

一律停驶鸣笛

14响警钟

代表中国人民浴血抗战14年

3分钟警报

警醒我们勿忘历史、振兴中华

91年过去了

战争的硝烟虽已散去

但这刻骨铭心的屈辱

我们从未忘记

更不敢忘记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今日之中国

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踏上了新的伟大征程

居安仍要思危

盛世更需警钟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吾辈自强

综合@央视网快看、@小央视频、央视新闻、新华社、CCTV国家记忆

来源: 央视网

战争之国真相:美莱村四小时揭露美军残忍屠杀

1968年3月16日,美军在越南广义省美莱村对500多名手无寸铁的越南平民实施灭绝人性的屠杀,包括很多老人和妇女、儿童。对于这起震惊全球的屠杀事件,多国拍摄纪录片再现真实历史。1989年英国约克郡电视台制作的纪录片《美莱村四小时》披露了许多有关这场屠杀的新证据。此片在美国国内放映后,引起广泛关注。

“这是对我大开杀戒的惩罚”

《美莱村四小时》根据英国调查记者迈克尔·比尔顿和纪录片导演凯文·西姆的同名著作拍摄,该片内容包括对参与屠杀的美军士兵的采访以及后来对相关人员的审判。纪录片讲述了美军第11步兵旅的故事,展示了美国军人在屠杀前折磨平民的照片,揭露士兵们在屠杀前强奸越南妇女的暴行。这部纪录片首先在英国独立电视台播出,后来被美国公共电视网引进播出。

纪录片中,士兵瓦尔纳多·辛普森说道,美莱村屠杀发生时他还很年轻。1989年夏天,41岁的辛普森孤独地住在密西西比州一个简陋的小屋里,窗户上有很多栏杆,门上的锁也有多个,房间里的窗帘总是拉下,屋内有些阴暗。在接受采访时,辛普森全身发抖,眼中含着泪水。辛普森承认自己在美莱村杀害了大约25个人,他还参与过剥头皮与肢解尸体。他透露,屠杀命令实际上来自查理连连长欧内斯特·麦迪纳上尉,他的命令不仅是要杀人,还要杀死猫狗。“我开枪打死了他们——那个女士和小男孩,小男孩只有大约2岁。我开枪打死正在逃跑的老人、妇女和儿童。”

不仅如此,他还在纪录片中披露美军的一些变态暴行,“我开始开枪,老人、女人、孩子、水牛等一切……我就是杀人……我射杀他们,把他们的喉咙切开,剥他们的头皮,砍下他们的手,割掉他们的舌头,这些我都做了。”辛普森表示,这些年来,他一直被这场屠杀困扰,频繁做噩梦,经常无法入睡。他声称,他在越南杀死的人并没有真正死掉,那些人会回来杀死他。1977年,辛普森10岁的儿子在自家前院玩耍时被路对面的人意外开枪击中头部死亡,“他死在我的怀里,我看着他,他的脸就像我杀死的那个孩子,这是对我大开杀戒的惩罚。”后来,辛普森的女儿也因脑膜炎去世。在接受《美莱村四小时》片方采访后,辛普森仍然没有走出内心的谴责,在经过3次自杀未遂后,1997年辛普森开枪自杀。

直升机飞过堆满尸体的壕沟

每个工作日下午5点45分,在佐治亚州哥伦布市,一名中年商人会把他的珠宝店锁起来,漫步穿过停车场,来到他的奔驰轿车旁,然后开车回家。这个生活规律的小人物是美国臭名昭著的战犯,他的名字叫威廉·凯利,这个名字同美莱村屠杀密不可分,他是这场屠杀的主犯。但凯利拒绝接受《美莱村四小时》采访,历史学家和记者在他的珠宝店不受欢迎,当摄制组前去采访他时,他低声说道:“这是一个商业场所,你们不明白吗?这是我做生意的地方。请你们离开。”

美莱村屠杀中的直升机飞行员休·汤普森和直升机射手劳伦斯·科尔伯恩也接受了《美莱村四小时》的采访。汤普森表示,他对在美莱村所目睹的一切悲愤交加,他为自己无力阻止这场屠杀感到难过。1968年3月16日,汤普森和他的机组成员被命令支援美莱村一带的地面作战。上午9时,他们驾驶直升机抵达美莱村上空时发现一名受伤的越南女子,于是,他们让直升机低空盘旋,结果看到麦迪纳上尉走到那个女人跟前,先用脚踢她,然后开枪杀了她。科尔伯恩说:“我们看到一个大约20岁的年轻女子躺在草地上,她没有携带武器,她的胸部受伤了。我们在低空盘旋时,麦迪纳走过来踢她,他就在我们注视下这么干,我们的人就这样在杀人。”

直升机随后飞过一条堆满几十具尸体的壕沟,汤普森被这一幕震惊了,“在我看来,有些不对劲,我们看到了一条满是尸体的壕沟,这里有问题。”汤普森认为,壕沟里的动静表明那里还有人活着。汤普森问一名军士是否能向壕沟里的人提供帮助时,得到的回答是:帮助他们的唯一方法就是让他们尽快“摆脱痛苦”。之后,美军飞机向壕沟开火。

美国高层淡化屠杀

这部纪录片还披露了当时美国最高层如何淡化美莱村屠杀。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亚历山大·黑格在一份备忘录中告诫白宫职员,“在越南战争导致的任何案件中,不能有人被调查、指控或定罪。”威廉·凯利绝不是唯一应对美莱村屠杀负责的人,但他成了唯一被判有罪的人。在尼克松的干涉下,他成了美国最具特权的囚犯,35个月的囚禁生活如同度假。

《美莱村四小时》首映后不久获得了艾美奖最佳纪录片奖。美国国内舆论对它的评价却褒贬不一。《波士顿环球报》称,这部纪录片提供了“广泛的背景,从查理连遭受令人震惊的损失到军方掩盖真相,再到陆军多名军官被宣判无罪”。《华盛顿月刊》称赞这部纪录片“讲述了完整的故事,从入侵到掩盖,用直接而又常常令人痛苦的细节展现出来”。然而《芝加哥论坛报》的一篇评论却称该片“描绘了一幅关于越南战争的扭曲画面”。

被“封口”老兵揭开美军方隐瞒的美莱村屠杀真相

美莱村屠杀发生之后,美国军方长期隐瞒。直到一年多后,真相才逐渐浮出水面。为了揭穿美国军方的谎言以及将屠杀罪魁祸首绳之以法,美国电影制片人约瑟夫·斯特里克和他的团队在美国各地寻找参与过这场屠杀的人,最终找到5名愿意违抗军队“封口令”的老兵,还原了美莱村屠杀现场的真实场景。

纪录片《采访退役者》拍摄于1970年,时长22分钟。根据这些老兵的回忆,美莱村屠杀是美军蓄意所为,在屠杀前一晚,美国陆军第11步兵旅第20步兵团第1营查理连连长欧内斯特·麦迪纳上尉告诉他的士兵,包括美莱村在内的许多小村庄满是敌军,没有平民。当美军抵达时,情况正好相反,村里并没有武装人员,村民们正在为赶集做准备,看到美军到来,他们一开始没有惊慌或逃跑。一名老兵回忆道,当时根本没有人向美军射击。然而部队在一个名叫威廉·凯利的军官煽动下,用4个小时杀戮村民并焚烧他们的房屋。

5名接受采访的老兵均表示,他们当时是在执行命令,在实施屠杀暴行的那一天部队里存在“复仇”情绪。1968年3月,查理连官兵处于愤怒和害怕状态,他们极力想在战争中活下来。自从1967年12月抵达越南战场以来,这个连已有40多人伤亡,就在屠杀发生两天前,连里一名士兵被地雷炸死。屠杀之初,一名士兵用刺刀捅死一个村民,接着,另一名士兵将一个村民推进井里,并向井里扔了一枚手榴弹。屠杀范围迅速扩大,一群妇女、儿童跪在一座寺庙周围,很快他们都被击中头部打死。在纪录片中,一名老兵承认,他从背后向一名妇女开枪,杀死了她以及她几个月大的婴儿。一大群村民被美军赶到一个壕沟里,凯利少尉多次下令杀死所有人,妇女们高喊“没有越共”,但这无济于事。

一名黑人老兵在公园接受采访时称,当时他不想杀害妇女、儿童,但有一把枪指着他的头,军官告诉他“要么是你,要么是他们”。在美军开枪集体屠杀期间,很多妇女趴在孩子身上保护他们,孩子一开始还活着,但凯利少尉看到那些孩子站起来时就疯狂朝他们射击。一名老兵表示,尸体当时堆满了壕沟。还有老兵称,200多名儿童死于机枪猛烈扫射。

除了集体屠杀外,5名老兵还披露了许多更加骇人听闻的暴行。多名老兵提到美军割掉遇难者的耳朵,妇女遭到强奸和肢解。据称,美莱村遭到强奸的女性包括10岁女孩到40多岁的中年女子。很多女性在死亡前遭受过性暴力,美军士兵轮奸她们。一名美军士兵扒女孩衣服时,另一名士兵恶毒地说她是“越共的妓女”。

1971年2月《采访退役者》在纽约首映,不久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奖。有影评称,施暴者自己描述了他们如何摧毁美莱村,使这部电影成为20世纪70年代最令人紧张的影片之一。《纽约时报》称,士兵们的证词真实理性,看过之后会产生几乎难以形容的悲伤。也有评论称,《采访退役者》是一部相当冷血的影片,“片中越战老兵讲述烧死人、枪杀婴儿和其他许多罪行时是那么平静冷酷。美国真是无可救药!”尽管只有22分钟,但这部影片激起了美国国内的反战情绪,许多美国人走上街头,抗议美军在越南的暴行。

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董思韵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苏唯

来源:作者:环球时报

今年最好的战争电影,超越了1917

带有灵魂的作品,才是好作品

R君说

“你不敢让你在行为和勇气上跟你的欲望一致吗?

你宁愿像一头畏首畏尾的猫儿,

顾全你所认为生命的装饰品的名誉,

不惜让你在自己眼中成为一个懦夫,

让“我不敢”永远跟随在“我想要”的后面吗?”

(威廉.莎士比亚 《麦克白》)

1916年,年仅16岁的德国青年埃里希.雷马克像所有热血澎湃的当世德国青年一样,在为伟大祖国和德皇威廉二世的献身的汹涌声浪中,应征入伍,投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在这场大战中,他曾经5次受伤,并在最后一次佛兰德战役中,为救助战友而被手榴弹炸成重伤,也因此侥幸从这场世界大战中生存下来,并收获了一枚一级铁十字勋章。

十年之后,雷马克将自己在这场战争中的体验写成了著名的《西线无战事》,并迅速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共鸣,成为当时风靡全球的作品。(在当时的年代就销量超百万册,不仅风靡欧洲,还很快传播到了美洲)。

这部描写了德国青年保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西线战场中残酷历程的作品,当然是体现了雷马克对于战争残酷和必要性的反思,但也因此,他受到所有战争狂热拥护者的敌视,比如德国纳粹党。因此,他很快就遭到了德国法西斯的各种迫害,被迫流亡海外,而他的妹妹却也因此被杀。

1930年,当年还在黑白无声电影时代的好莱坞就将《西线无战事》拍成了电影(在之后的科技进步时,电影被修复为有声版本),并在当年同样引起轰动,被誉为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反战电影”之一,并在当年斩获第3届奥斯卡的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

至今,这部作品还在豆瓣上得分8.9分,高居战争电影前列的位置。而片尾保罗为了抓一只蝴蝶而被法国狙击手狙杀的镜头成为电影史上最为著名的镜头之一。(因为版权时间到期,这部1930年的版本在国内大部分视频平台都可以看到完整电影。)

所以,2022年,当第一次德国人自己拍摄《西线无战事》时(前2个版本都是美国人拍的),很多人都抱着既期待又怀疑的心态......不仅仅是因为这部作品本来就是属于德国的文坛瑰宝,更因为前面2作都是公认的经典作品。

甚至,这部新版的《西线无战事》上映后,至今还有很多评论认为这部作品不如前作。尤其是电影中对故事原作的很多故事,甚至人物做了很多的重新定位和诠释,对其中很多细节也做了删节和调整,因此“没能展现出原作的味道”。

大约是R君作为一位水瓶男,本身就追求和喜欢各种创新和不走寻常路.......

实际上,在R君的观感中,2022年的这部《西线无战事》其实正是因为这些修改和新赋予的特色,才更显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因为这部新作,已经不仅仅是照搬原作,甚至对前作的影片不是“依样画葫芦”,而是完全赋予了全新的生命。

某种意义上,这已经完全是一部全新的《西线无战事》,并且不仅超越了过去所有的版本,甚至是R君目前见过的最好的反映一战题材的影片。

科技,终究是画龙点睛,而不是画蛇添足

时代和科技的发展,当然会赋予电影表现形式上的一些变化,甚至是核心的变化。

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视觉效果和艺术效果上的差异。

2020年,当大家都对山姆.门德斯在《1917》中那令人陶醉的长镜头和宛如诗歌般的画面所感叹时,所有人可能都忘记了战争在本质上的残酷。

实际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某些程度上真的要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更加惨烈,对于这次大战的描述,R君在《1917》的影评中做了详细的描述:《1917》, 诗一般的电影和因病毒而终止的一战。

但是,迄今为止,在R君的印象中,正面描写一战战场残酷的作品的确少之又少,可以寥寥记得的比如《燃情岁月》、《战马》、《王牌特工:起源》中的部分场景。而1930的《西线无战事》,则更局限于当时的科技,没有办法表现战场的残酷全貌。

所以,当我们看很多老电影时,常常看到的是如话剧般的布景,对话,人物独白......却鲜有令人冲击的视觉用镜角度变化、切换和特效。

但这些问题,在2022年的新版中却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解决和真实战场的展现。

实际上,从电影一开始,无论从一件战场军服的再利用,到学生们受到巨大的煽动,到战场中的种种现实和残酷,包括坦克、毒气、火焰喷射器的使用......都是新版本中特别着墨的部分。而这些偏偏是老版全都无法做到,甚至忽略最多的部分。

真正的反战,当然不能光靠语言和情怀.......

比如,你看不到战地医院满地的鲜血和断肢,怎么能感同身受战争对个体的伤害?(在老版中,医院都看着似乎一尘不染,床单白净.......)

保罗在一场冲锋的弹坑中刺死了一位法国印刷工人,是整个电影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这部新版中,保罗的恐惧,刺杀敌人的本能,用泥石塞住对手的口,之后反省过来的内心冲突,无论人物的心智表现历程,还是画面的表现力都要远胜老版。(1930年老版本中这场戏,今天看起来甚至还带着一些搞笑感觉......)

而保罗每一位同学,战友的死亡说明,以及收集死亡士兵的铭牌,都是新版中相当出彩的安排和设定。

的确,《西线无战事》原作当然可以用文字来描述许多场景,甚至突出人物内心的声音。但是,既然作为影片,用视觉特效和镜头来表现原作所缺乏的一面,甚至基于不同的艺术形式,来选择不同的表现重点,但又不脱离原作本身的精髓所在,这样的作品在R君看来正是“画龙点睛”,而不是“画蛇添足”。

拥有自我思考和灵魂,才能铸就经典

有一些影迷评论这部新版,添加了很多德军与法军高层谈判的内容,属于与原著格格不入;同时新版也修改了对于老兵卡特死亡的方式,甚至对于主角保罗的死也做了完全不同的安排,都让部分坚持原作的影迷感到无法接受。

而R君则觉得,这些恰恰是这部新版中最出彩的部分.......

由于电影中新增了政府高层的戏码,尤其是谈判中大量展示了高层将领和政府官员所享受的优厚待遇,与前线士兵们苦不堪言的生活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能够相当强烈的突出战争对于无辜民众的真相和代价;

而德军元帅为了自己的虚荣,非要在停战前最后一刻还逼着士兵们去冲锋送死,也相当震撼的揭露了普通战士的生命在战争中毫不被珍惜的残酷现实。(实际上,这种在停战前一刻为了争取更多一些利益而让军队再次牺牲的事情,在战场上确实发生过。比如在朝鲜战争中,就曾经发生过完全类似的事件。)

而无论对比原作还是老版,在新版中保罗和老兵卡特的死都修改的相当匠心独具。在原作和老版中,老兵卡特一直作为一个老兵油子存在,而在新版中,他同大家一样,不过是棋盘上的一个普通棋子,是期盼着早日结束战争回家与妻子团聚的普通人。只是他更有丰富的战场经验,有相当的生存技巧。而他在新版中为了偷吃一只鸡而最终死在农夫孩子的枪下,也要比原作被法军的轰炸炸死显然要更加震撼的多。

至于保罗之死,虽然老版中他为了抓取蝴蝶而被击毙的画面成为影史的经典。但是在新版中,他在最后一次冲锋中,在最终吹响停战号角的那一刻被敌人背后的刺刀捅死,最后凄凉的靠在敌人的战壕中,如睡着般再也见不到和平的光明,其实这才是更加符合战争残酷真相的现实啊。

而新版所删除的,老版中一大段士兵们在休整期间的放荡生活,包括与法国农场女郎们的一场艳遇,那些其实段落才属于削弱了原作中真正的反战精神,甚至反过来还会让人引起一些羡慕情绪。(为了一条面包和几条香肠,就可以和漂亮的农场女郎滚床单,站在这些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立场,这根本就是一场福利,哪里体现了战争的残酷和非人?)

正是因为这些大刀阔斧的砍去主题之外的粗枝杂叶,却精心加上更为贴切的细节与改变,让电影不仅变得好看,聚集,也逻辑更为合理与更具感染力。

所以,这部2022年的新版《西线无战事》不仅不如很多人评价的弱于原作与原版,反而才是真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优秀作品,值得所有的电影人去好好思考和学习。

事实证明,只有真正具有思考和自我灵魂的作品,才无惧竞争,无惧对比,甚至无惧任何珠玉在前。

R君,2022年11月7日,于上海。

感谢阅读全文,如果觉得还行,点个“赞”和“在看”支持一下吧!谢谢啰!

财猫电影

兵无常势,水无定形

电影无间道的七句经典台词照进了俄乌战争

#头条创作挑战赛#

经典永难忘却,电影《无间道》是香港电影的最后荣光,亦是香港电影的巅峰之作!永难忘却的经典《无间道》之中有七句经典台词,照进了俄乌战争的现实之中!也许,电影《无间道》的结局,就是俄乌战争的结局!

1. 我以前没得选择,现在我想做一个好人!

电影《无间道》结局时,两大影帝在天台飚戏,刘德华一句:“我以前没得选,现在我想做个好人!”堪称经典台词中的经典。前半句道尽了人生的无奈,世人哪一个不感慨自己没得选!都想做个好人,做个有钱人,做个有权人,但能顺心如意的又有几个?即便强如普京也一样,没得选。俄乌战争看似是普京一声令下的结果,其实是俄罗斯国内几方政治势力相互角力的结果。一个帝国惯性太大,如果不顺着这惯性往前冲,车毁人亡只在眼前。大多数人往往更担心,人亡了,车没毁,只是换了一个司机。

泽连斯基也是没得选,他在上任之后,积极推动与俄罗斯进行和谈,争取和平解决乌东及克里米亚问题,但所有尝试均失败了。不但普京没怎么搭理他,他在国内的支持率还一度跌至20%以下。很多人指责泽连斯基紧抱美国及北约大腿,他没得选,不抱大腿,早灭国9个月了,金教授也能长舒一口气,终于预测对了。俄乌鏖战9个月,如果给两人一次重新再来的机会,也许都会不由自主地说出刘德华的台词:现在我想做个“好人”!

2. 算命的说我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可我不相信,我认为出来混的,是生是死都由自己决定!

《无间道》之中,两个大佬一边拜佛一边谈生意,曾志伟扮演的琛哥说出这段话:算命的说我是一将功成万骨骷!可我不相信,我认为出来混的,是生是死都由自己决定!琛哥笑着说,但话语中皆是黑大哥的辣手无情。但他万万不会想到,是生是死也没有由自己决定,是由自己的卧底决定。

俄乌鏖战至今,双方皆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双方加起来至少阵亡10万人,伤者更多。战争未分胜负,已经是万骨枯了!鏖战9个月月之后,巴赫穆特成了俄乌战争的绞肉机,双方每天都要在这里付出几百人的伤亡。最近有消息显示,俄乌开战之后,俄罗斯国内监狱的重刑犯少了2.3万人,他们大都加入了瓦格纳,被送到巴赫穆特填战壕。瓦格纳在俄乌战场的伤亡率超过5成,已经在这里阵亡了至少1万人!在战争之中,人命如割草般就没了,生死从来不是由自己决定!

3. 忘了告诉你,谁输就会死!

《无间道》之中,所有的黑社会老大都死了,谁输谁就会死,没有中间道路可选,功成身退,金盆洗手,安享晚年,不可能的!俄乌战争同样如此,俄乌双方谁输谁就会死,只不过是乌克兰输了会死得更惨烈些,亡国灭族!而俄罗斯稍微好些,有核弹支撑,顶多是换个司机,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胜旧人。

乌东地区是乌克兰重工业基地,又有煤矿等资源支撑,是乌克兰国家发展的发动机;克里米亚半岛是黑海钥匙,有了它就能掌控黑海。乌克兰要是丢了这两块地方,等于没了大半条命。而且一旦让俄罗斯尝到血的味道,随时都会卷土重来,乌克兰可不想以身饲熊。乌克兰想要一劳永逸的安全,也不现实!但是乌东地区、克里米亚半岛,只要能夺回来一个,乌克兰的安全最起码能再撑个20年。

4. 世道不应该是这样,做人不应该是这样。

这句台词其实只说了一半,全文是: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铺路无尸骸,世界不应该是这样,做人不应该这样,阿琛!电影中的黄志诚坚信绝对正义,结果误入歧途,做了很多错事坏事,最终殒命也是时也命也。很多网友支持泽连斯基领导的乌克兰,理由其实很简单:世道不应该是这样,做人不应该是这样!但俄乌战争的真相让我们明白,这个世界上不是非黑即白,不是只有正义与邪恶,还有很多的其他颜色。更不是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很多时候是达尔文的真理主导世界: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俄罗斯拿不下乌克兰,乌克兰也夺不回全部领土,俄乌双方没有赢家,只因他们实力还不足够强大。

5. 我只想做个普通人。你没做过卧底,你不懂。

《无间道》之中刘德华想做个好人,梁朝伟想做个普通人,他没有崇高理想,不想做英雄。乌克兰同样如此,只想傍上欧盟这个土豪,安静地挣大钱,在俄乌开战之前,乌克兰虽然与北约开展了军事合作,但从未正式确认过想要加入北约。在2014年之前,乌克兰连个媚眼都没敢抛给北约,但在2014年江河破碎之后,不得不选择与北约进行军事合作。在乌东四州公投加入俄罗斯之后,乌克兰才正式宣布申请加入北约。俄乌双方,乌克兰一直是被动的一方。

但做了一次卧底,一辈子都是卧底。乌克兰在2014年犯了一个错,这一辈子就别想挽回了。国家战略容不得犯错,一个小小错误,就能引得万劫不复。三十多年前销毁核武器,销毁战略轰炸机自废武功,三十年的和平发展期又没有抓住机会奋发图强,三十年之后挨揍,谁也怪不了,只能怪自己: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6. 明明说好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都快十年了老大

《无间道》之中梁朝伟饰演的警方卧底,在黑道卧底将近十年,依然看不到自己“成功”的希望。开战前俄罗斯怎么也不会想到,俄乌战争竟然鏖战了9个月,依然看不到结束的希望。自己按了开始键,但停止键却在别人手中。战争是国之大事,万不可轻启,这在几千年前就已经被我们的圣贤先辈总结到位了。但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有人愿意相信,有我无敌,一战封神,三天结束战斗的神话故事。

现在面临一个很尴尬的场面!不和谈吧,到嘴的肥肉越来越少,一不小心有可能全吐出来。所有招都用了,所有武器都用了,除了核武器。人数也到位了,动员了30万,为了应急,监狱犯人都拉上去填战壕了。和谈吧,要价高了,对面不答应,要价低了,国内激进派不答应。战都打到这个份上了,没被动员的老头们还不知道轻重缓急呢,非得煽动多放几把火。只要不杀自己的猪,杀谁都支持。

7. 未来的路怎么走,你们自己选。

《无间道》之中,韩琛找了一帮身家干净的小弟,让他们去考警校当卧底,最后一句台词:未来的路怎么走,你们自己选。看似让小弟们选,但小弟们其实没得选!美国多次表态,俄乌战争如何结束,得看俄乌双方,是否和谈,如何和谈,请俄罗斯找乌克兰谈,不要找他。但全世界都明白,战争如何结束,得看美国脸色。美国让乌克兰,让俄罗斯没得选!俄罗斯如果停火撤军,这战争也就结束了,但俄罗斯不敢冒着换司机的风险如此行事。俄罗斯迫切地需要美国给他一个体面的台阶,如果不然,他只能继续加注,拼命!

俄罗斯、乌克兰想要跳出美国的局,其实也都有机会,只不过付出的代价不一样而已。乌克兰有可能要付出半壁江山,俄罗斯则是有可能要换司机。谁也不敢赌一把!只能是被美国牵着鼻子走,前路如何,谁也不知道!说不准,美国也会如韩琛一般被反噬呢!

俄乌战争也许会如《无间道》的结局一般,将所有利益相关方拖入泥潭,一网打尽!

也许,经典电影《无间道》的结局,就是俄乌战争最终的结局!

战争之国真相揭秘之影视篇:入侵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2014年4月,由巴拿马电影导演阿布内·贝内姆编剧和执导的纪录片《入侵》上映(如图),这部影片讲述了1989年美国入侵巴拿马之后的故事。这部不寻常的纪录片没有解释战争的来龙去脉,也没有挖掘新解密的档案文件,而是提供新的视角聚焦于美国入侵对巴拿马民众的影响以及这次入侵是如何出现在他们的集体记忆中的。

历史通常是由胜利者来讲述的,但《入侵》恰恰相反。《入侵》是一部关于一个国家集体记忆的纪录片,它从巴拿马普通人的视角回顾了1989年美国入侵并抓捕巴拿马领导人诺列加的那场战争。人们的生活被战争打乱,很多人都对1989年圣诞节和新年期间发生在巴拿马的入侵战争有各自的记忆。

纪录片《入侵》没有使用档案录像,而是聚焦普通人对军事入侵的记忆,包括差点在轰炸中丧生的人、临时军事防御部队官兵、记者、历史学家等。经历过那场战争的目击者在接受纪录片采访时披露了很多鲜为人知的事情。当入侵行动开始时,一名希望过一个安静圣诞节的记者打电话试图说服同事美国入侵巴拿马的谣言被夸大了。而就在那一刻,首批炸弹落下来了。一名老人回忆说,1989年12月20日那一天凌晨,美军的炸弹不断向巴拿马城贫民区袭来,房屋被摧毁,很多人死亡,美军轰炸过后,幸存者只能在临时住所庆祝圣诞节。一名历史学家表示,巴拿马大学的地震站记录显示,美军发起入侵行动14个小时内发生过417次爆炸,也就是每两分钟就有一枚炸弹爆炸。然而,对于巴拿马城富人区的居民来说,这场战争并不比盛大的烟花表演危险,一些人坐在高层公寓客厅里,手中拿着酒杯全景观看这场军事行动,他们中的许多人为诺列加政权垮台而欢呼。一对富裕的巴拿马老年夫妇在纪录片《入侵》中声称,他们看到年轻的美国大兵特别激动,还给他们提供了牛排。

据目击者说,美军官兵在作战中很注重自身防护,极力避免本部队有人员伤亡。与此相比,美军根本不把平民伤亡当回事,尤其在巴拿马城贫民聚居的埃尔乔里略地区,美军犯下了很多暴行。巴拿马国防军总部位于这个贫民窟周边,美军为了减少部队伤亡,在步兵出动前至少从两个方向持续4小时向巴拿马国防军总部发起重武器攻击,毫无疑问,这造成了附近众多巴拿马平民死亡。一些幸存者回忆说,美军在攻击前并没有向附近居民发出过警告,导致许多人死在美军炮火之下,埃尔乔里略地区街上躺着很多平民尸体。还有人回忆说,美军有时胡乱开枪,有时还把平民当作巴拿马士兵杀死。在美军实施晚上6点到早上6点宵禁期间,外出的平民会遭到射杀。美军声称巴拿马国防军很多士兵将其制服换成了平民服装,这使他们很难区分平民和“便衣兵”,从而导致一些平民死亡。一名巴拿马历史学家表示,巴拿马国防军大多数部队很快就投降了,美军根本没有必要对巴拿马老城发起攻击,也不需要在街区大开杀戒。对于究竟有多少巴拿马人死于1989年美军入侵行动,这部纪录片没有给出结论性的答案。有评论称,真实的统计数据会让美国感到尴尬,美国政府将当时的行动描述为现代战争中迅速的“临床手术”。

纪录片称,许多巴拿马人希望诺列加下台,但他们反对外国入侵。影片还采访了一个当年在梵蒂冈使馆工作的人。诺列加当时就躲藏在梵蒂冈使馆,为了逼迫诺列加走出使馆,美军大声播放摇滚乐,试图使诺列加神经衰弱。经过多日的煎熬,1990年1月3日,诺列加向美军投降。

这部纪录片上映后不久被巴拿马推选为参加第87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角逐的参选作品,但遗憾没有获得提名。据悉,这是巴拿马首次提交参选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影片。这部广受好评的电影上映正值美国考虑向伊拉克增派地面部队之时,该片对美国武装干涉外国的合法性和美军官兵的人性提出了质疑。

编辑:束孟卿

来源:环球时报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