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前沿资讯

第十一本书是什么成语(12个七字成语,若能认识7个,算你厉害)

导读第十一本书是什么成语文章列表:1、12个七字成语,若能认识7个,算你厉害2、盛世修典 赓续文脉 再铸辉煌——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编纂出版工作纪实

第十一本书是什么成语文章列表:

第十一本书是什么成语(12个七字成语,若能认识7个,算你厉害)

12个七字成语,若能认识7个,算你厉害

古时民间,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叫张三的人,好不容易攒了三百两银子,他很害怕银子被人偷走。

于是把钱埋在屋后,又在旁边立了个牌子:此地无银三百两。

隔壁王二看到了牌子,很好奇,晚上偷偷来到张三屋后,看到了牌子,灵机一动,挖了起来。

三百两银子被王二挖走了,为了避免引人怀疑,王二也在旁边立了块牌子:隔壁王二不曾偷。

第二天早上,张三看到牌子,恍然大悟:自己的银子被王二偷走了。

明明是为了掩盖事实,反而暴露了真相,“此地无银三百两”成为一个成语,成为笑谈。

七字的成语,除了“此地无银三百两”,你还知道哪些呢?

以下12个“七字成语”,你若知道一半,算你厉害,不信,你来看。

01

牵一发而动全身

【释义】比喻动极小的部分就会影响全局。

【出处】宋·苏轼《成都大悲阁记》:“吾头发不可胜数,而身之毛孔亦不可胜数,牵一发而头为之动,拨一毛而身为之变,然则发皆吾头,而毛孔皆吾身也。”

02

一失足成千古恨

【释义】比喻一旦犯下严重错误或堕落,就成为终身的恨事。

【出处】出自明·杨仪《明良记》:“唐解元寅既废弃,诗云:‘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人。’”

03

此地无银三百两

【释义】比喻本想掩盖事实,反而暴露了真相。

【出处】清代《龙图耳录》第四十回:“见了大哥,就说柳兄没到这里来。”蒋平笑道:“如此一说,那明是告诉大哥,柳兄在这里了。岂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么?”

04

放之四海而皆准

【释义】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故称全国为“四海”;准:准确。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

【出处】《礼记·祭义》:“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

05

画虎不成反类狗

【释义】比喻不切实际地攀求过高的目标,实现不了,会闹笑话。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06

身在曹营心在汉

【释义】指关羽身在曹营,心想刘备,比喻身处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

【出处】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公曰:“深感丞相厚意。只是吾身虽在此,心念皇叔,未尝去怀。”

07

新官上任三把火

【释义】比喻新上任的官总要先做几件有影响的事,以显示自己的才能和胆识。

【出处】据《三国演义》所述,三国时,诸葛亮当了刘备的军师,在短时间内连续三次火攻曹操。第一次火烧博望坡,使夏侯惇统领的十万曹兵所剩无几,第二次在新野,火攻水淹使曹仁、曹洪的十万人马,几乎全部覆没,第三次火烧赤壁,百万曹兵惨败,最后跟随曹操逃出去的,只剩27人。当时,人们把这三把火称为“诸葛亮上任三把火”。传到后来便成为人们常说的“新官上任三把火”了。

08

不敢越雷池一步

【释义】指不要越过雷池(雷池:古代地名,在今安徽望江县西南)。后指做事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围,多指保守、拘泥;或指对手不敢随便来侵犯。

【出处】晋·庾亮《报温峤书》:“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09

挟天子以令诸侯

【释义】指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出处】《三国志·袁绍传》:“沮授说绍曰:‘且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官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

10

醉翁之意不在酒

【释义】本意指醉翁即作者的情趣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或别有用心。

【出处】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1

四海之内皆兄弟

【释义】本义是天下的人都像兄弟一样(四海:全国,泛指天下),指亲如一家。

【出处】《论语·颜渊》: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12

近水楼台先得月

【释义】本义是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后比喻由于接近某些人或事物而抢先得到某种利益或便利。

【出处】宋·俞文豹《清夜录》:范文正公镇钱唐,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公即荐之。

图片作者:陆俨少

盛世修典 赓续文脉 再铸辉煌——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编纂出版工作纪实

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 题:盛世修典 赓续文脉 再铸辉煌——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编纂出版工作纪实

新华社记者周玮、商意盈、史竞男、朱涵

国宝重光,皇皇大观。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上,穿越千年的丹青、散落全球的国宝通过高清打样图像汇聚一堂,《千里江山图》《富春山居图》等历代绘画经典,从历史中“走出来”,在光影中“活起来”……

参观者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上观看放大两倍的《千里江山图》灯光特效图(2022年9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到2022年年底,历时17年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文化工程即将结项,编纂出版60卷226册,收录海内外263家文博机构的中国绘画藏品12405件(套),涵盖绝大部分传世国宝级绘画珍品,生动呈现赫赫先秦、大汉雄风、盛唐气象、典雅宋韵和元明清风采。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批准、高度重视、持续关注,并多次作出重要批示的一项规模浩大、纵贯历史、横跨中外的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17年来,“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持续推进、成果丰硕,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大规模系统整理、出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视,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中华文化的理解、热爱和珍惜,彰显了当代共产党人深厚的文化情怀。

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习近平总书记亲力推动、全程支持“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编纂出版

2005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关于汇编出版两岸故宫博物院宋画藏品等建议的报告上明确批示:这一构想很好,值得为此努力。

2005年7月28日、29日,中共浙江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审议通过《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习近平亲自担任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指导委员会主任。在他的直接关心下,项目最终确定为《宋画全集》,并列入浙江文化研究工程。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这部结项之际码起来足足有四层楼高的皇皇巨制,由此发端。

参观者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上观看等比例高保真数字化3D打印复制的云冈石窟第6窟南壁“文殊问疾”屋形龛(2022年9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缘何宋画?有宋一代是中国绘画发展史上的全盛时期,创作题材广泛、表现手法丰富、艺术境界高妙,但又存世稀少、流传分散,亟须汇集整理。

纸寿千年,绢寿八百,时移世易,很多古画已到暮年,因此在世界各地搜集、拍摄中国古代绘画精品的这项抢救性保护工程显得尤为迫切。习近平的关心和支持坚定了项目组成员的信心。

2007年3月,习近平离开浙江去上海履新前,还专门询问了这项工作的进展。

2008年7月,浙江大学项目组赶制出《宋画全集》样书稿,书面向习近平作了汇报,同时呈上序言稿请他审定。

习近平审定序言并批示:“《宋画全集》编纂工作开展很好,向你们表示祝贺!望再接再厉,善始善终,完成好这一光荣历史任务。”

这一年的12月,《宋画全集》首批8册正式出版,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出版座谈会。

到2010年,《宋画全集》迈出新的一大步,又出版了13册。至此,海内外公立文博机构收藏的大部分宋画汇聚一堂。

著名学者汤一介认为,编纂《宋画全集》的意义,不亚于编纂《全宋文》《全宋诗》《全宋词》的意义,或者说更大。一方面是对前人的一种很好的传承和记忆,同时也是对后人的一种非常宝贵的贡献。

没有一张清代以前的藏画,却要集万千之巨,项目组当年踏上的是一条从未走过的出版之路。

此刻回望,项目负责人张曦感慨系之:正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重视、直接推动和亲切关怀,让大家备受鼓舞,有了从“零”开始的勇气,有了求真务实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决心。

如果说,中国历代绘画如波澜壮阔的九曲黄河,那么宋画只是其中辉煌的一段。唯有更上层楼,方能饱览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万千气象。

2010年9月,《宋画全集》将告完成,项目组谋划下一步设想之时,习近平作出重要批示:“获悉《宋画全集》出版任务进展顺利,感到很高兴。下一步出版‘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打算很好,可积极向有关部门汇报,争取各方支持。希望你们再接再厉,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浙江文化大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那个关键时刻接到的这个重要批示,又一次为我们指明了方向。”项目组倍感振奋,“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对中华文化的尊重与热爱,是大家攻坚克难的不竭源泉与动力。”

一名读者在“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之《先秦汉唐画全集》《明画全集》《清画全集》阶段性成果首发式上观看展品(2018年12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由此,更为恢宏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正式启动,包括《先秦汉唐画全集》《元画全集》《明画全集》《清画全集》的编纂旋即开始。上溯公元前三世纪,下迄公元1911年,规模初定100册左右,为《宋画全集》的四至五倍。为此,启动第二次在全世界范围内搜集相关图像资源。

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与国脉相连。项目组感慨,这样空前的大规模图像采集,只有当今中国才能完成。

2012年12月,“大系”项目的新成果《元画全集》12册面世。一位定居美国的中国学子在当地大学图书馆看到面世不久的《元画全集》时难抑激动:“沉浸在这一中国艺术的瑰丽殿堂里,想到最多的词语便是‘自豪’。”

2015年5月,初夏的浙江,到处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到浙江考察调研。虽只在杭州停留一晚,但他还是抽出时间接见了项目负责人张曦。

“26日晚,总书记百忙中抽出时间接见我,仔细翻阅‘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样书,详细听取了有关工作的汇报。第二天下午,在浙江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会上,他再次肯定了这个项目的意义。”张曦回忆说。

当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又在关于推进“大系”工作的报告上作出了重要批示。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中央宣传部建立了由有关单位负责同志组成的部际联系协调机制。“大系”项目正式拓展延伸,项目组第三次在全世界范围内搜集相关图像资源。

从2007年到2021年,由《宋画全集》到“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总入编图像由827件(套)增加到12405件(套),为原来的15倍;所涉文博收藏机构从102家扩展到263家,为原来的近2.6倍;出版总规模从23册扩展到226册,为原来的9倍多。

以大量珍稀图像文献呈现中华千年文脉与人文情怀,并以数字化手段赋能,使文物瑰宝在数字世界“活起来”,“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大突破。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全程支持、念兹在兹,项目的每一个关键点、每一段攻坚期,都亲自引领、亲力推动。大笔点染,蔚然成势,写下中国文化史上一段盛世佳话。

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作出重要批示。“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

传世珍品由画入书,再而由书入展,传统水墨丹青与现代数字科技深度交融,穿越时空阻隔,打造跨越多个朝代、融合多幅精品的沉浸式画境空间。

北宋画院的年轻学生王希孟,一定不会想到,他留下的唯一画作,在近千年后的今天借助数字技术高质量呈现,还进入小学生美育课堂。回到人民手中的《千里江山图》,正在谱写崭新的篇章。

参观者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观看“国之光”——从《神州国光集》到“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展览(2019年9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千古丹青 寰宇共宝——以传世之心,打造传世之作

“文化建设需要的是埋头苦干而不是急功近利,需要的是一砖一瓦的积累和一代一代的传承,而不是立竿见影和轰动效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告诫时时激励着项目组。

17年“文化长跑”,项目组精益求精、潜心磨砺,久久为功、善作善成,以传世之心打造传世之作。

——致广大而尽精微。“大系”编纂出版《先秦汉唐画全集》《宋画全集》《元画全集》《明画全集》《清画全集》共计60卷226册,是迄今为止同类出版物中精品佳作收录最全、出版规模最大的中国绘画图像文献。

历史长河中,许多国宝级名画历经浩劫,深藏罕现。让国宝重见天日,解决“藏用两难”的问题,项目组和参与其中的文博人以坚定的文化自觉勇担使命。

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单霁翔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况:众所周知,古画最好的保存方式就是尽量不打开;让全国各家博物馆专门为“大系”项目提取镇馆古画拍照是极其困难的。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千里江山图》,为防开卷后青绿颜色剥落,整整封存了17年。为了“大系”拍摄,故宫专门召开院长会议反复商议,最后慎重决定由该院资料信息部负责人亲自组织拍摄,实现了名画的高精度图像采集。

2012年,项目组了解到历史悠久的苏州市灵岩山寺藏有一批属国家一级文物的八大山人、石涛、石溪书画。多次沟通后,精心守护这些珍贵书画的灵岩山寺明学长老被项目组打动,同意拍摄。拍摄任务分3次完成,每次都是4个人抬着器材上山,当时已是耄耋之年的明学长老全程坐在旁边监看。

既致力于彰显千年丹青长卷的宏阔深邃,又尽心于呈现“下真迹一等”的精细微妙。项目组严格把控图像收集、数据处理、印刷出版等各个工作环节,力求以目前最高质量标准,再现原作神韵。

早在2005年,项目组采用了中国绘画图像出版物理想的技术标准,大部分作品使用了全球最大幅面的8英寸×10英寸反转片拍摄。随着数码摄影技术的突飞猛进,项目组也采纳了部分博物馆提供的符合“大系”印刷出版技术标准的高精度图像。

拍摄只是第一步。“大系”在图像拍摄、扫描、校色、印刷等每一步骤都有极为严格的质量把控。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宋画全集》执行主编许洪流说,项目组针对墨色斑驳灰暗、画面起皱甚至碎裂的图像,在拼图、匀图、调色过程中,多轮校色,反复打样,一件作品有时会花上个把月时间。

参观者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观看“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2022年9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承接古今连接世界。“大系”遍汇海内外国宝级绘画名迹,包括国内藏品9155件(套)、国外藏品3250件(套),还原中华文明辉煌历程,构筑成一部承接古今、连接世界的巨典鸿编。

17年来,项目组先后三次开展全球范围内的中国古代绘画藏品图像搜集工作,与海内外有关文博收藏单位反复协商沟通,往来通讯、信函数以万计,实地奔波数十万公里,使散失海外的绘画精品,通过高精度数字化方式“回归”,完成了这部“观古今于须臾”的传世重典。

2020年夏天,项目组收到英国大英博物馆的邮件,发来的是清代画家邹一桂的《松竹石泉图》。这幅图画在东晋画家顾恺之名作《女史箴图》(唐摹本)卷尾。在电脑里,图像编辑将《松竹石泉图》与《女史箴图》前卷的数字图像拼合在一起。至此,《女史箴图》实现首尾相连。

《女史箴图》原作已经遗失,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一般被认为是1400年前的唐代摹本。该作画心有12段,如今存世9段,风化严重,且其画心、题跋及邹一桂绘《松竹石泉图》被分成三卷装裱。2012年至今,项目组与大英博物馆反复沟通,在对方热情支持下,《女史箴图》存世部分得以完整面貌呈现。

17年孜孜不倦、上下求索,分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耶鲁大学美术馆、佛利尔·赛克勒美术馆的《睢阳五老图》实现数字化汇集;分藏于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德国柏林国家博物馆的《四季山水册》得以高清彩色的方式完美合璧……还有一些流散在海外的古画,直到入编“大系”才第一次以高清图像为人所见,如大英博物馆专门为“大系”拍摄的数百件敦煌藏经洞出土绢画。

“到现在为止,除了中国,全世界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把自己国家的古代绘画体系完整梳理、从国内到国外广泛收集。”“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编纂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文物局原局长鲍贤伦由衷感慨。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大系”为中国古代绘画精品建立了准确、详细的数字化档案,成功实现了我国古代绘画艺术从物质形态向数字形态的衍生与转化。

《货郎图》的货摊中放着什么?《清明上河图》里店铺在卖什么?《滕王阁图》的斗拱结构是什么样?曲阜孔府珍藏的《三圣图》里奥秘是什么?这些让人好奇的问题,通过“大系”,不但可以找到答案,还可以让观者“走入”画中、身临其境。

在各方支持下,“大系”综合运用计算机视觉、虚拟现实、云计算和3D打印等最新科技,依托中国历代绘画作品和当代数字科技,通过视、听、触多感官交互装置,引领观者全方位、多维度体验中国绘画艺术与石窟寺古建筑等陈列在大地上的文化遗存无界交融的波澜壮阔和无穷魅力。

如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副院长王小松所说:“随着时间日益久远,这些名画很多细节难以看清,但‘大系’通过数字化手段将其还原和放大,完全可以满足最苛刻的研究需求,从中更能体会古人的独特匠心和画家卓越的功力。”

数字化汇聚、数字化共享,让这些纳山河万景、历上下千年的传世古画,生动呈现、焕发生机。由此打造的“每日中华名画”系列短视频,自2020年9月在“学习强国”平台上线以来,已经制作播出800余集,总点播量超过2.2亿。

参观者在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内观看《清明上河图3.0》数码艺术香港展(2019年7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吴晓初 摄

百川归海 赓续文脉——激扬自信自强,谱写中华美学精神新篇章

这是盛世对历史的回望,更是当下对未来的期许——

从最早的“两岸故宫博物院宋画藏品”扩大为《宋画全集》,再拓展延伸到如今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从列入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到成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并被列入《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17年砥砺前行,这一重大文化工程见证了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下,从中央到地方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抢救性保护、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历程。

2022年10月15日,在“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即将结项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勉励项目组“继续深入挖掘中华文明赓续传承的基因密码,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积极贡献”。

弦歌不辍,历久弥新。对“大系”的进一步阐释、利用、研究等工作正深入扎实开展,加快把“大系”项目打造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标志性成果。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山一样坚毅,水一样柔和”的性格书写在笔墨丹青之中,蕴藏着中华文化独特的审美观、自然观和价值观。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全面而生动地还原了中国绘画从涓涓溪流到江河汇流的发展历程,以独特方式承载着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传承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这是古典艺术史不可替代的永恒记录。”研究中国艺术史的美国学者班宗华说,“大系”将成为一座丰碑,标志着全世界的中国艺术和文化研究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传承历史文脉、光大中华文明。在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看来,“大系”成为推动中国绘画繁荣和国学研究、文史研究繁荣的重要契机,要加快推进“大系”成果丰富发展和转化,持续加强对“大系”作品的研究阐释,开放共享数字资源,加强对青少年的艺术熏陶。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野透露,目前已经开展“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图像中的中华文明史迹”等系列研究,通过提炼中华艺术传统中的审美、观念、精神等多重文化价值,构建自主性的中华文明研究范式和理论体系。同时,还要发挥“大系”美育作用,推动研究成果转化运用。

参观者在浙江省嘉兴市文化艺术中心观看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嘉兴特展(2022年6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江汉 摄

2022年金秋时节,“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先后在两个重磅展览中亮相:在北京展览馆展出的“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的“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人们在历史长河与时代律动中,感受着生生不息的中华文脉。

悠久深厚的民族艺术文脉曾经在国运动荡之时径流百出,散佚浮沉四方;盛世之时又似百川归海,荟萃一堂,为后人永远留住了中华传统艺术的瑰丽风采。

“我们通常说盛世修典、盛世修志,所以‘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编纂出版,特别鲜明地体现了我们的文化自信。”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认为,“大系”的问世,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自信自强,呈现出我国综合国力和举国体制的优越性,有利于更好繁荣中国文化艺术事业、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并为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艺术自古以来就是不同文明交流的重要桥梁。

“大系”如同一座文化宝库,收录的诸多画作反映了东亚文化环流和中西文化会通的真实历史情景,呈现了中华民族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的伟大理想与实践。

群星璀璨,映照千古文明。这项宏伟的文化工程,也离不开全球260多家文博机构的友好合作和广大专家学者的鼎力支持。项目编纂出版过程中,构筑起广泛的国际化合作网络,通过出版合作、学术交流、学者互访、赠书活动等,有力促进了中国绘画乃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球化传播、共享与深度交流。

自2005年起,仅美国就有30家文博机构与“大系”项目组紧密合作,散落美国的1200多件中国古代绘画精品实现了数字化汇聚。从这里开始,“大系”迈出国门,将一条条五彩缤纷的文化纽带,抛向世界各地——

2012年5月,向美国国会图书馆赠书;

2012年11月,向德国柏林国家图书馆赠书;

2013年5月,向英国大英图书馆赠书;

2015年10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赠书;

2015年10月,向法国国家图书馆赠书;

2016年10月,向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赠书;

2018年9月,向意大利(佛罗伦萨)国家中心图书馆赠书;

……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海外已有近190家文化机构藏有“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相关全集。作为中国的文化使者,“大系”将中国传统绘画的多彩与绚丽清晰地呈现于世界,也为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搭建起新的平台。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编纂典籍,是对历史传统的延续;国宝重光,却是唯有新时代才能完成的壮举。我们的文化绵延不绝,我们的创造生生不息,必将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海报设计:赵丹阳

成语井井有条源头在这!二里头遗址新发现

16日,国家文物局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会上发布了内蒙古呼和浩特后城咀石城遗址发现,山西兴县碧村遗址发现,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考古新进展,河南郑州商都书院街商代墓地发现。其中,二里头遗址考古新发现进一步揭示了多网格式的结构布局,制陶和骨角器加工遗址是二里头遗址手工业考古的重要突破,成语“井井有条”“井然有序”有了源头。郑州商都书院街商代墓地高等级贵族墓葬出土多件黄金用品。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地处洛阳盆地中部、古伊洛河北岸台地上,遗址现存面积300万平方米,绝对年代在公元前1750年至公元前1530年间,学术界普遍认为是夏代晚期的都城遗址。

“十三五”以来,在聚落考古理念的指导下,考古工作逐步揭开了二里头遗址的多网格式布局。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赵海涛介绍,在此基础上,2021年以来陆续揭露了多处城市道路和道路两侧夯土墙,包括宫城北侧道路上的门道、宫城西部围墙,并发现宫城西侧道路夯土墙向北延伸200余米,据此推测已知作坊区、宫殿区、祭祀区以西至少各存在一个分区。遗址北缘中部首次发现较为丰富的制陶遗存,出土陶窑、存泥坑、泥坯、烧土、炉渣、变形陶器、大量碎陶片以及陶垫、修整工具等,包含了制陶工艺的多个阶段。宫城西南角发现了近百平方米的骨、角器加工作坊,出土大量骨、角质遗物,其中部分存在砸击、切割、磨制的痕迹,表现了骨角器加工的各个环节。制陶和骨角器加工遗址是二里头遗址手工业考古的重要突破。祭祀区以西,发现有大型二里头文化居址,居址院落内出土有铜、玉礼器的高规格墓葬。

“二里头遗址考古新发现进一步揭示了多网格式的结构布局,是探讨早期国家都城制度、手工业与社会经济、礼仪与丧葬制度等问题的重要线索。”赵海涛说,二里头遗址理清了宫殿,祭祀区,作坊区等,当时根据身份地位,等级高低把人放在不同位置,成语井井有条,井然有序有了源头。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雷兴山说,二里头遗址一个方格一个方格结构,可能是中国最早的“礼”。

此外,郑州商都书院街商代墓地高等级贵族墓葬出土多件黄金用品。郑州商都书院街商代墓地位于郑州商城遗址内城东南部,是一处商代中期白家庄期的高等级贵族墓地。2021年6月至2022年8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配合当地城市建设工程进行了考古勘探、发掘。

郑州商都书院街商代墓地残存面积约1万平方米,墓地南北两侧发现两条壕沟,壕沟东西走向,间距约130米。墓葬主要分布于两条壕沟之间的区域,共发现25座,其中3座墓葬出土青铜器,6座疑似祭祀坑,其余16座推测为陪葬墓,均无棺椁葬具和陪葬器物。2号墓(M2)是郑州商城考古发现等级最高的墓葬,墓口长2.93米,墓葬中间发现疑似朱砂的红褐色遗迹现象,墓内出土各类器物200余件,其中青铜礼器、兵器20件,玉器11件、金器5件,另有贝币123枚、绿松石管珠、镶嵌绿松石的牌饰等,充分彰显了墓主人的高等级贵族身份。

郑州商都书院街商代墓地进一步丰富了商代中期文化的内容,是郑州商城遗址功能演变、历史沿革的重要证据。高等级贵族墓葬出土多件黄金用品的现象较为罕见,反映了商时期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和密切联系。新发现将有力拓展商代考古研究的空间。

来源:人民日报政文微信公号

常用词汇积累总结

常用词汇大全

1.表示“看”的字词:

(单音节词)瞥、瞅、瞄、瞪、盯、瞟、瞧、睹、望、窥

(双音节词)凝视、注视、扫视、环视、俯视、窥视、巡视、远望、眺望、瞭望 、张望、探望、仰望、观察、瞻仰、鸟瞰、视察、欣赏、观赏、浏览

2.表示“说”的字词:

(单音节词)讲、曰、叫、喊、嚷、谈、问、议、诉、骂

(双音节词)讨论、议论、谈论、交流、交谈、诉说、倾诉、告诉、谈话、叫嚷、责骂、质问

3.表示“叫”的字词:

吠、吼、嚎、啼、鸣、嘶、嗷、吟、啸

4.表示“第一”的字词:

首、元、甲、子、首先、冠军、魁首、首屈一指、名列前茅

5.表示春的成语:

鸟语花香、春暖花开、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春风轻拂、春光明媚

6.表示夏的成语:

烈日当空、暑气逼人、大汗淋漓、挥汗如雨、乌云翻滚、热不可耐

7.表示秋的成语:

秋高气爽、五谷丰登、天高云淡、红叶似火、金风送爽、硕果累累

8.表示冬的成语:

三九严寒、天寒地冻、雪花飞舞、寒冬腊月、千里冰封、滴水成冰

9.带有人体器官或部位名称的词语:

头重脚轻、指手画脚、愁眉苦脸、心明眼亮、目瞪口呆、张口结舌、交头接耳、眼疾手快、昂首挺胸、心灵手巧、摩肩接踵

10.数字开头的成语:

一开头:一去不返 、一蹶不振 、一言不发、 一字不漏、一文不值、 一毛不拔、 一尘不染一成不变 、一窍不通 、一丝不苟、 一病不起、 一声不响、一声不吭、 一丝不挂

百开头:百发百中、 百折不挠 、百废待兴、 百尺竿头 、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 百废待兴、百年大计、 百年好合

千开头:千辛万苦 、千军万马 、千变万化 、千丝万缕、 千头万绪 、千言万语、 千山万水

11.带有颜色的词语:

金灿灿、黄澄澄、绿莹莹、红彤彤、红艳艳、红通通、红扑扑、红殷殷、白茫茫、白花花、白胖胖、白皑皑、白晃晃、白嫩嫩、黑乎乎、黑压压 、黑麻麻、黑洞洞、黑漆漆、黑黝黝

12.表示颜色多的成语:

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万紫千红、绚丽多彩、色彩斑斓

13.表示形态多的成语:

千姿百态、千姿万状、姿态万千、形态多样、形态不一、绰约多姿

14.表示数量多的成语:

不胜枚举、数不胜数、不可胜数、数以万计、不计其数、成千上万、成群结队、人山人海、排山倒海、琳琅满目、车水马龙、铺天盖地、满山遍野

15.形容数量少的成语:

绝无仅有、独一无二、沧海一粟、寥寥无几、凤毛麟角、盖世无双

16.表示变化快的成语:

变化多端、变幻莫测、千变万化、瞬息万变、昙花一现、稍纵即逝、一弹指顷

17.表示速度快的成语:

一泻千里、一目十行、快如闪电、移步换影、健步如飞、 风驰电掣、 眼疾手快、 白驹过隙 、 快马加鞭 、大步流星 、 一目十行 、一日千里、昙花一现

18.表示时间快的成语: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岁月如梭 星转斗移、流星赶月、转瞬即逝、一时半霎 、 一时半刻、一弹指顷、弹指之间、白驹过隙

19.表示“慢”的词:

慢慢、缓缓、冉冉、徐徐、姗姗、迟迟 、悠悠、渐渐、缓慢、迟缓、迟延 、舒缓

20.表示时间极短的词语:

一眨眼、一瞬间、一刹那、一转眼、刹那间、顷刻间、霎时间、一眨眼、时而、须臾、一瞥、瞬息、瞬间、弹指之间

21.表示时间久的词语:

天长地久、海枯石烂、千秋万代、千年万载、天荒地老、千秋万世

22.表示“死”的词语:

去世、已故、牺牲、阵亡、逝世、与世长辞、为国捐躯、驾崩

23.表示“想”的词语:

思考 、思量、 思忖 、思虑、 思索 、考虑、 盘算、 合计 、揣摩 、琢磨 、寻思 、畅想 、联想 、遐想、绞尽脑汁、朝思暮想、想入非非、浮想联翩、异想天开、左思右想、痴心妄想、冥思苦想、想方设法、胡思乱想、思前想后、朝思暮想

24.表示人物品质的:

拾金不昧、舍己为人、视死如归、坚贞不屈、不屈不挠

25.表示人物外貌的:

身材魁梧、亭亭玉立、老态龙钟、西装革履、婀娜多姿

26.表示人物动作的:

洗耳恭听、昂首阔步、拳打脚踢、交头接耳、左顾右盼

27.表示人物神态的:

扬眉吐气、怒目而视、火眼金睛、面红耳赤、热泪盈眶

表示“哭”的词语:泪流满面、泪如雨下、泪眼汪汪、泪如泉涌、嚎啕大哭

表示“笑”的词语:喜笑颜开、眉开眼笑、哈哈大笑、嫣然一笑、微微一笑

28.表示“人物心情”的成语:

忐忑不安、惊慌失措、闷闷不乐、激动人心、焦急万分

表示喜悦的:乐不可支、喜上眉梢、喜笑颜开、喜气洋洋、喜出望外

表示愤怒的:火冒三丈、怒发冲冠、勃然大怒、怒气冲冲、咬牙切齿

表示憎恶的:可憎可恶、十分可恶、深恶痛绝、疾恶如仇、恨之入骨

表示悲哀的:伤心落泪、欲哭无泪、失声痛哭、泣不成声、潸然泪下

表示忧愁的:无精打采、顾虑重重、忧愁不安、愁眉苦脸、闷闷不乐

表示激动的:激动不已、激动人心、百感交集、激动万分、感慨万分

表示舒畅的:舒舒服服、高枕无忧、无忧无虑、悠然自得、心旷神怡

表示着急的:急不可待、焦急万分、坐立不安、心急如焚、焦急万分

表示愧疚的:追悔莫及、悔恨交加、于心不安、深感内疚、羞愧难言

表示失望的:心灰意冷、大失所望、灰心丧气、毫无希望、黯然神伤

表示害怕的:惊弓之鸟、提心吊胆、惊惶失措、惊恐万状、惶惶不安

用词是写作的基础,可以收藏下载打印。

高中文言文阅读袁彖译文+题目+答案

1、袁彖,字伟才,陈郡阳夏人也。父觊,武陵太守。

——袁彖字伟才,陈郡阳夏人。父亲袁觊是武陵太守。

2、彖少有风气,好属文及玄言。

——袁彖年轻时便有风采气度,喜好写文章和谈论玄理。

3、举秀才,历诸王府参军,不就。

——被举荐为秀才,各王府要择取他为参军,他不肯就任。

4、觊临终与兄顒书曰:“史公才识可嘉,足懋先基矣。”史公,彖之小字也。

——袁觊临终时写给兄长袁颢的信中说:“史公文才学识可嘉,完全能够使祖宗基业繁盛起来。”史公是袁彖的小名。

5、服未阕,顒在雍州起事见诛,宋明帝投顒尸江中,不听敛葬。

——袁彖守父丧还未满三年,袁颉便在雍州起事被杀,宋明帝将袁颢的尸体抛进长江,不允许家人收殓安葬。

6、彖与旧奴一人,微服潜行求尸,四十余日乃得,密瘗石头后岗,身自负土。

——袁彖便与原先的一位仆人改穿平民服装,偷偷地去寻找尸体,找了四十多天才找到,于是便亲自背土,将袁颢秘密地埋葬在石头城的后山岗上。

7、明帝崩后,乃改葬顒。

——明帝驾崩以后,才将袁颢改葬。

8、除秘书丞,议驳国史,

——后来,出任秘书丞。对历朝国史进行评议。

9、檀超以《天文志》纪纬序位度,《五行志》载当时详沴,

——檀超认为,《天文志》记载星象及其位置次序,《五行志》记录当时的祥瑞灾异,

10、二篇所记,事用相悬,日蚀为灾,宜居《五行》。

——二《志》所载的事实及用途都有差别,日食是一种灾异,应当放进《五行志》中。

11、超欲立处士传。彖曰:“夫事关业用,方得列其名行。

——檀超又想立处士传。袁彖蜕:“只有那些与国家大业有关联的起过作用的人物,才能够在国史中记录其姓名事迹。

12、今栖遁之士,排斥皇王,陵轹将相,此偏介之行,不可长风移俗,故迁书未传,班史莫编。

——现今那些孤栖隐遁之士,排斥帝王,欺凌将相,这是偏颇特立的行为,不能够助长这种风气,改变社会风俗,所以司马迁的《史记》没有为之立传,班固的《汉书》也没有将他们编写进去。

13、一介之善,无缘顿略,宜列其姓业,附出他篇。”

——如果确有一些好的行迹,无法舍弃省略的话,那也应当把他们的姓名业绩,附录在别的篇章中。”

14、迁始兴王友,固辞。

——朝廷调任袁彖为始兴王府友,他坚决推辞不去。

15、太祖使吏部尚书宣旨令就。

——齐太祖派吏部尚书何戢向他宣布旨意命他就职。

16、坐弹谢超宗简奏依违,免官。

——因弹劾谢超宗的奏章模棱两可,被罢免官职。

17、彖性刚,尝以微言忤世祖,又与王晏不协。

——袁彖性格刚强,曾经用寓意深远的言辞触犯了齐世祖,又与王晏不和。

18、世祖在便殿,用金柄刀子治瓜,晏在侧曰:“外间有金刀之言,恐不宜用此物。"

——齐世祖在别殿用金柄刀切瓜,王晏在旁边说:“外面流传着金刀(刘)的说法,恐怕不适宜用这种东西。”

19、世祖愕然,穷问所以。

——齐世祖很惊讶,追问事情的根源。

20、晏曰:“袁彖为臣说之。” 上衔怒良久。

——王晏说:“这是袁彖告诉我的。”世祖对此大怒,怀恨在心,很久都不得消释。

21、彖到郡,坐逆用禄钱,免官付东冶。

——袁彖在郡任职,因预支了俸禄钱,被罢免官职交给东冶县处治。

22、世祖游孙陵,望东冶,曰:“中有一好贵囚。”

——后齐世祖游孙陵,望着东冶县说:“那里有一位很高贵的囚犯。”

23、数日,车驾与朝臣幸冶,履行库藏,因宴饮,赐囚徒酒肉,敕见彖与语,明日释之。

——过了几天,齐世祖与朝臣们一起巡幸到东冶,对府库实行了检查,举行宴会时,顺便赏给囚徒们一些酒肉,敕命召见袁彖与他交谈,第二天便释放了他。

24、寻白衣行南徐州事,迁侍中。

——不久袁彖便以平民身份暂时代行南徐州事务,后升为侍中。

25、彖形体充腴有异于众每从车驾射雉在郊野数人推扶乃能徒步幼而母卒养于伯母王氏事之如亲闺门中甚有孝义隆昌元年,卒。年四十八。谥靖子。

——袁彖体态肥胖,与众不同,每次跟随齐世祖到郊外去射野鸡,都要让好几个人相帮着扶持,才能徒步行走。他幼年时母亲便去世了,由伯母王氏抚养他,后来他侍奉王氏如同亲生母亲。他的妻子也很有孝心。袁彖在隆昌元年去世,享年四十八岁。谥号靖子。

(节选自《南齐书•袁彖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彖形体充腴/有异于众/每从车驾射雉在郊野/数人推扶/乃能徒步/幼而母卒/养于伯母王氏/事之如亲/闺门中甚有孝义/

B.彖形体充腴/有异于众/每从车驾/射雉在郊野/数人推扶/乃能徒步/幼而母卒/养于伯母王氏/事之如亲/闺门中甚有孝义/

C.彖形体充腴/有异于众/每从车驾/射雉在郊野/数人推扶/乃能徒步/幼而母卒/养于伯母/王氏事之如亲/闺门中甚有孝义/

D.彖形体充腴/有异于众/每从车驾射雉在郊野/数人推扶/乃能徒步/幼而母卒/养于伯母/王氏事之如亲/闺门中甚有孝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玄言,可以指老子、庄子的著作,也可指魏晋时期崇尚老庄玄理的言论或言谈。

B.服未阕,指守丧尚未满期,古时与逝者亲疏关系不同有长短不一的服丧期限。

C.微服,古代多指帝王将相或其他有身份的人为隐藏身份、避人注目而改换常服。

D.五行,指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古人认为它们构成了宇宙的空间关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彖少有风釆,其父深知其才。他少年时被举荐为秀才,不肯就任诸王府的参军;他父亲临终前给兄长写信,认为袁彖很有才识,能够显扬祖业。

B.袁彖议驳国史,能够坚持己见。他反对檀超为处士立传的想法,认为这些人排斥帝王,欺蔑将相,孤高偏执,司马迁、班固都不曾为他们立传。

C.袁彖宦海浮沉,遭人谗言挑拨。他弹劾谢超宗时,因奏章模棱两可而被免官世祖治瓜,有人进谗言,说他讲过关于金刀的话,世祖怀怒很久。

D.袁彖因罪入狱,最终得到赦免。他因为预支俸禄被免官下狱;世祖出游时想起东冶还关押着一位贵囚,几天后借宴请之机,连袁彖一并释放。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顒在雍州起事见诛,宋明帝投顒尸江中,不听敛葬。

(2)彖性刚,尝以微言忤世祖,又与王晏不协。

答案:

10.A “每从车驾射雉在郊野”,意思是“每次跟随齐世祖到郊外去射野鸡”,其中“从车驾”“在郊野”都是“射雉”的状语,是一句完整的句子,不可断开, “伯母王氏”是一个整体称呼,不可断开,且下句“事之如亲”的主语应该是袁彖而不是王氏。

11.D【解析】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星。

12.D【解析】“连袁彖一并释放”错,根据文意,这个贵囚就是袁彖。

13.(1)袁顒在雍州起兵被杀,宋明帝将袁顒的尸体投入江中,不允许入殓安葬。

(2)袁彖性情刚直,曾经因委婉讽谏触犯世祖,又与王晏不合。

【解析】

(1)“起事”,起兵;“见诛”,表被动,“不听”,不允许。

(2)“微言”,委婉的讽刺话语;“忤”,忤逆,触犯;“不协”,不合。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