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影音手机版(百度地图新版来了,地铁+骑行也能导航)
百度影音手机版文章列表:
- 1、百度地图新版来了,地铁+骑行也能导航
- 2、手机上的视频照片,怎样快速存到U盘或电脑里?原来方法这么简单
- 3、绿联DH1000体验评测:影音全能小助手,果然没让我失望
- 4、轻松打造个人影音库,极空间Z4S真的太好用了
- 5、不会设置NAS?普通用户打造影音文件存储中心
百度地图新版来了,地铁+骑行也能导航
高德地图对抗甚或是超越其的地图应用。
今天百度宣布,继10版本之后的第一个更新版本10.1.0正式上线推出。新新版将带来更流畅的使用体验,页面响应更快速。同时,全新公交查询功能,新增“地铁 骑行”方案,更加人便捷。
并且针对大众出行使用最多的方式地铁以及最近流行的共享单车均做了优化,让我们的出行更加无忧与便利。
10.1.0版本中的新功能:
- 性能全面提升:页面响应更快速,体验更流畅
- 全新公交查询体验:新增“地铁 骑行”方案,出行更便捷
- 共享单车优化升级:新增快速扫码开锁入口,小蓝单车入驻
(小蓝单车目前覆盖深圳、广州、北京、南京、成都、佛山)
- 电动车导航独家上线:语音播报更精准,骑行更安心
手机上的视频照片,怎样快速存到U盘或电脑里?原来方法这么简单
要问手机里,最占空间的内容是什么?图片一定会有名字。不论是出门旅行的风景照、和家人朋友的合影照、饭前必拍的美食照还是美美的自拍照。
一部手机,承载了众多的回忆。当需要把这些照片进行整理的时候,面对上千、甚至上万张照片,实在是一个大工程。而且手机的内存也是有限的,很多人都会把手机中的内容转移到U盘、电脑中,既可以有一个专门存放照片的地方,又方便整理。
以前手机内容传输还是比较困难的,现在就方便了很多,有很多方法和工具可以协助我们完成。
01 微信/QQ
如果你需要上传的内容较少,那么直接使用微信或QQ作为一个中转站传输到电脑,利用软件本身带的功能“文件传输助手”即可。
以QQ为例,在手机和电脑上都登陆同一个QQ号,然后在手机QQ主页最上方可以看到“QQ Windows版已登录”。点击跳转后,再点击“文件”图标,就可以看到有“视频、图片、文档”的选项,直接勾选你需要上传的内容即可,需要注意一次最多选择50个。
02 OTG/百度网盘
OTG是一个数据线,支持传输功能。两头分别连接手机和U盘,就可以将手机中的内容传输到U盘上。需要注意OTG线的连接口有3种,在购买时需要买适合手机的接口。
当使用OTG连接手机和U盘后,打开手机的“文件管理”,就可以清楚的看到“U盘”文件夹。我们把想传输的照片或视频全部选中,然后点击下方的“移动”,选择“U盘”文件夹后点击“粘贴”确定即可,操作起来还是非常方便的。
除此之外,OTG还可以连接鼠标、键盘、iPad、游戏手柄等,功能非常丰富。
百度网盘就更简单了,其操作跟微信和QQ差不多,但不同的是一次传输的文件数量没有限制,空间也足够大,唯一的缺点应该就是“慢”了。
03 手机U盘
手机U盘是指U盘本身就可以直接连接手机,无需OTG线搭线的产品。这种U盘也是根据市面上手机的接口,常见的分为3种,分别是type-c接口、mini-usb接口、苹果手机接口。
因为操作是差不多的,就不过多介绍了。不过这种U盘不好的是,一旦后续换机时,是不同接口的手机,这个手机U盘可能就有点半废了。
我们都知道不论是电脑还是U盘都有触及红线的时候,想要永久安全且大容量保存。可以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买一个私有云网络储存服务器,不仅安全隐私有保障,而且大几T的空间,随便往里放。
大家会有整理手机相册的习惯吗?一般都是怎么处理的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绿联DH1000体验评测:影音全能小助手,果然没让我失望
相信很多喜欢看剧的用户都碰到过这样的问题,由于版权的原因,很多想看的剧都无法在视频平台上看到。关于这个问题,我也有试过在一些体量比较小的平台上观看,不过终究体验还是很差。要么广告很多,有些甚至无法关闭,还有无法调节清晰度的问题。
所以我会在一些片源网站下载一些高清资源,用于本地播放。清晰度的问题是解决了,但我还是无法随时观看、文件太大而本地存储空间又不够、而且只能在电脑播放,无法让我能够躺在沙发上舒舒服服地看。
我承认有一部分是我懒的原因,但如今年轻人上班996已经很累了,下班之后真的只想好好享受一下。听了朋友的推荐,我入手了一台绿联DH1000私有云,上手使用了几天后,确实解决了我上面说到的那些问题。
有人可能要问,为什么不买一个大容量U盘或移动硬盘?下面我就来讲讲绿联私有云比起移动硬盘来说有哪些优势。
省心的远程访问
绿联私有云的使用很简单,取出设备里的硬盘架,放入硬盘再给设备接入电源和网线就可以了。虽然同属于NAS设备,但它根本不需要什么动手能力,“傻瓜式”的安装后在手机端安装绿联云APP,类似网盘一样的管理应用,简单易懂。
出门在外的时候,我可以随时打开绿联云APP,读取文件。速度取决于自身所处的网络环境,如今随处都有5G信号,进入公共场合还有免费Wi-Fi,网速完全够用。绿联云APP内置视频解码器,无论身处何地,想什么时候看片都可以。
如果我将文件存在移动硬盘里,我还需要随身携带,还会担心有丢失的风险,放在绿联私有云里面就方便多了。
超好用的Samba
Samba的作用有很多,这也是它能作为影音小能手的一个核心功能。
只要你的数码设备支持Samba,都可以直接访问绿联私有云里的文件,相当于一个局域网内的“文件管理器”。无需安装APP,甚至都不需要网络(启用本地局域网),用起来非常方便。
我在电脑上打开Samba,相当于多了一个无线硬盘,把一些特别占空间的视频、游戏文件都可以放在里面,传输速度也不慢。
在电视上打开Samba目的就很明确,我就是要大屏看相册里的照片,或者观看一些超清片源的视频。
影音娱乐的多种玩法
结合上面的两个功能,还有绿联云里的“百度网盘”和“迅雷下载”功能,一套完整的影音娱乐玩法就出来了。
我可以通过百度网盘、迅雷下载这两个功能获取到我想要的硬盘资源,在快要下班的时候就在绿联云客户端添加任务,等我回到家中的时候影片已经下载完成。只需要打开电视里的Samba就可以直接观看。
当然,在通勤的路途中觉得无聊,也可以打开绿联云APP通过远程访问直接观看已经下载好的视频文件,打发漫长的通勤时间。
绿联DH1000在最近又更新了新版本,新增了DLNA功能。如果觉得Samba比较难懂,通过绿联云内置播放器直接投屏到电视就行了。
其它可玩性很强的功能
如果你的朋友、家人也想使用这么方便的绿联云,你可以在手机端分享邀请码给他们,一机多用当然也是可以的。
我比较常用影音方面的功能,其实还有自动备份这种好用的功能。手机、电脑经常存储空间不足,可以把一部分存储任务交给绿联私有云,就能让手机和电脑拥有更多的自由,使用起来也会更流畅。
私有云除了注重大容量,隐私安全也是一大亮点。我可以放心地把所有文件存在里面,设置“加密空间”,除了我之外任何人都无法查看。
总结使用体验
起初是因为热衷于追剧才入手的私有云,的确解决了我的追剧难题。后来发现其它功能也非常实用,周围很多人都被我成功地安利到了。上手很容易,圆润的外形也比较讨喜。
对了,其实绿联还有一款DH2100,个头比这个DH1000大一圈,兼容3.5英寸和2.5英寸硬盘。由于我比较喜欢小尺寸的就选择了DH1000,价格也觉得还能接受。
入手没两天绿联云就更新了几个小功能,技术人员说未来还会升级更多好玩、好用的功能,还是非常期待的。
你觉得你目前需要一台私有云吗?
轻松打造个人影音库,极空间Z4S真的太好用了
前言: 作为一个影音爱好者,这些年来除了囤书成癖之外,还有一个囤塑料片的癖好,那就是收集了四位数以上数量的碟片,其中包括CD唱片,VCD,DVD,蓝光原盘......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用实体碟片观看电影或者聆听音乐的机会越来越少,更多的则是直接在电脑上看电影听歌,随后带来的问题就是:总是感觉硬盘空间不够用......
这也难怪,如果对电影的画质有所追求,1080P以上的文件大概就有8-10G,如果追求4K或者蓝光原盘的话,文件大小则飙升到单部40G以上,有些还高达100多G,所以随着收集的影音文件越来越多,入手的各种硬盘也就越来越多,有主机硬盘,有移动硬盘,有桌面硬盘,容量也大小不一,但是带来的问题也很多,比如经常丢三落四的找不到硬盘,硬盘里重复的文件过多,管理起来非常麻烦,所以自从NAS这个名词开始出现之后,自己就一直都在关注着,想着总有一天要打造一台属于自己的NAS,用来建立“个人专属影音库”。
然而,不够聪明又怕麻烦的我,实在研究不来那些复杂的指令和硬件架构原理,看到架构NAS和使用NAS都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更是让我“知难而退”,一直到最近,看到身边很多好友都纷纷用上了一台“零基础即可入门”,“小白也能轻松使用”,“会用网盘就会用”的个人NAS,我终于心动了,这就是今天给大家带来的主角-极空间私有云Z4S。
开箱: 首先收到货的时候第一感受就是没想到那么“重”,即使是采用了有上拎手的方形纸箱设计,力气小一点人拎起来也会感觉费劲,看来这台机器用料上可真不是一般的“扎实”。
包装背面的这个彩色纹路组成的“Z”字母,设计非常酷炫精美,这个背景同样是软件界面中可以设置的壁纸图案,看上去正好是在我的审美点上,黑色打底的颜色也凸显了几分神秘色彩。
取出主机后,很难不被侧面的高颜值吸引,仔细看这上下两段蓝色金属外面板加上中间“内嵌”的黑色底,从视觉上正好呼应了“Z”字,不得不说在外观设计上,设计师真的是用心了,也难怪在外观设计上,极空间能获得红点设计大奖。
另一个侧面标注了Z4S的型号,所谓追新不入旧,在我关注极空间开始到现在,各种型号也在逐渐升级,Z4S是目前最新款,拥有四核8G内存,可说是当前极空间系列产品中的顶配了。
选择这款“天青蓝”的原因是除了我个人本来就是蓝色控(车,手机等都是蓝色)之外,也和周董的“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的歌词有关,没办法,听歌多了的人就是有这种习惯,等了那么多年,终于要等到一台可以轻松使用的个人NAS了,激动的心情还是难以言表的。
机器背面从左到右分别为ESATA接口,USB接口,俩个2.5G网线接口,电源线接口和HDMI输出接口,而隔着密布孔洞的金属背板后,能看到硕大的风扇,正对着前方的硬盘槽位吹送,以保证机器运行中的散热效果。
掀开正面的磁性面板能看到四个这台Z4S支持4个盘位,另外正面的底部也拥有一个TYPE-C接口和一个USB3.0接口。加上刚才说过的反面,Z4S在总接口数量上的配置可说是非常丰富了。
机器的底部则拥有四个缓震硅胶的支脚,用来提升防滑性能,也能过滤吸收机器运行时的机械震动,确保设备更加安静的运行。
如果对机器的摆放稳定性和静音有更高的要求,也可以直接在机器底部铺设随包装附赠的防滑垫,至于纸质资料,翻一眼就可以丢到一边,因为上手基本没有难度,更称不上需要什么学习成本。
使用之前就听说过极空间对小白们非常友好,这首先就体现在可以快速安装和方便使用上,轻掰盘位的卡扣抽出硬盘托架就可以安装硬盘了,甚至都不用观看说明书。
取出硬盘托架我们可以看到摆放硬盘的底部位置配置了四个缓震垫片,两侧的卡扣带有四个固定螺孔,这样的组合设计保证了硬盘装上去之后的稳固和静音。
由于是新手上路,所以一开始也没敢用太好的硬盘,先用了两块传说中入门够用的希捷酷鹰4T,如今用了半个月之后,我觉得迟早得再入两块把4盘位塞满,下一次就会考虑酷狼,而且是更大容量了。
把硬盘放到硬盘托架后,两边往中间一扣就安装到位了,两边的固定螺孔都是正好对应硬盘侧面的孔洞,不需要使用任何工具就能安装好,接着就是把两块硬盘塞入主机,上图的这个角度可以看到左侧的两个安装完了硬盘后的槽位和右侧两个空槽位的区别。
最后,插上电源线和网线,按压侧面的电源按钮后,开箱过程就结束,正式进入到使用环节啦! 使用: 手机APP:
从这个使用环节开始,我会用小标题来总结这台机器使用时的方便感受,首先大家看到开机前的准备除了安装好硬盘,插上网线和电源线之外就没别的了,按压开机按钮机器开机,然后在手机上下载极空间的APP,注册完新机器我们就可以开始使用了。
从下载APP,注册,连接机器,到首次开机时的系统升级,硬盘的格式化,直到进入主操作界面,一切都是只需要按下一步就能完成,就好像在网上注册一个邮箱或者是网盘那么简单。
有关APP的界面虽然称不上有多精美,但是该有的内容和功能都不缺,如果担心自己不会的,在页面上还有详细的指引和说明,我这种之前NAS基础几乎为0的大叔用起来也是丝毫没难度。
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有关我入手这台机器的最大目的-打造属于自己的影音资源库,马上,“极影视”板块就要帮我实现这个梦想了。 电脑版APP:
由于极空间支持多终端访问,所以在电脑上下载桌面版极空间,相比手机而言会显得更加直观。
打开电脑版软件的主界面,可以看到所有的操作菜单选项,和手机上的操作菜单是对应得起来的。 快捷的同步影片功能:
打开个人空间,从电脑里随意选择了大小不同的三个影音文件,开始上传。这是在办公室用笔记本电脑通过WIFI网络,往家里的极空间上传的场景,几乎10M/S的传输速率还是令我非常满意。
而一旦处在同一个局域网内,文件传输速率就会上升到80~100M/S,电脑或者笔记本往极空间内搬运文件效率真的是杠杠滴。 信息详尽界面漂亮的海报墙:
说极空间好用的朋友都对极空间的影视版块赞赏有加,而对于第一次使用极影视功能的我来说,也的确是如此,首先不论是什么格式的电影文件,只要加入极空间后,都会自动对应出影片的海报。这也就是传说中的“海报墙”,拥有这个功能之后,不单单是界面变得直观漂亮了,而且操作起来也更加方便。
比如任意选择电影海报点击进去后,可以秒看到IMDB分数,演职员表,剧情简介,影片格式等信息,直观又详尽,可称收集控的福音。 通吃所有格式的极影视播放器:
点击播放按钮后即可播放影片,实测通吃MKV/ m2ts/WEB-DL / WEBRip/ 4K蓝光原盘 / BDMV / BDISO等各种高清影音格式的文件,要知道以往要做到这样的地步,非单独买个高清播放器,或者是在电脑上安装各种播放器不可。如今Potplayer,超级解霸,完美解霸,kodi等软件的作用都已经被一个极影视就完全代替了,真的是太方便了!
在播放过程中,各种切换声音字幕的功能一应俱全,尤其难得的是拖动进度条后,影片等待缓冲的时间很短,要知道这可是在一边上传大体积文件,一边还是建立在远程访问极空间的状态下的表现,真的是大大超出了我的期待。
这几年因为播放器太复杂,硬盘太小,网络太卡等麻烦,导致我很久没有好好看高清电影了,从前的高清追求渐渐堕落到在线看个简单的720P就算了,从拥有了这台极空间开始带来的播放高清电影上的快捷便利,让我对高清电影的热情又回归了。 快速方便的自动字幕同步功能:
比方说以往要在电脑上看原盘电影,经常要搜索对应的字幕,也没少度娘各种字幕网站,而如今,只要打开极影视板块,系统会自动匹配影片的字幕,你所做的就只要静下心来观看即可。 电视版APP:
还不仅限于此,极空间自带的HDMI接口可以让我们把机器直接当作高清播放器使用,但是,如果是HDMI接口已经不够用的电视机,能否通过直接登录APP来实现远程观看高清电影的效果呢?答案是肯定的。
拿我家现用的SONY电视为例,下载APP安装程序,通过U盘拷贝到电视机,通过ES文件处理器打开安装,点击打开后即可完美运行极空间电视版APP。
相比较电脑版和手机版的界面,电视版的极空间显得更加简单直观,打开极影视之后我们就能进入观看影片界面,从而享受大片带来的震撼了。真是没想到仅用一台极空间,就能把从前的电视果,爱优腾,海美迪或芝杜统统下岗。 24小时可在线的挂机下载:
以往为了下载一部电影,经常需要常开电脑主机长达数夜,如今,极空间内置了支持迅雷在内的各种下载链接,就算你不懂扩展应用设置,单就懂得复制黏贴下载就足以让机器内置的迅雷24小时给你挂机下载了,比如最近我想要重温“小人物”,40几个G的原盘,最多也就3-4个小时就能搞定,关键是还不用你管,下载完了自动同步到极影视中,省心又方便。 方便快捷的外网播放:
资源有了,播放器也有了,在家里基本实现了看电影自由,这就够了么?当然不是,极空间还有无需配置就能通过外网高速访问,甚至可以播放1080p电影的功能,无论你身在何地,通过外网直接访问极空间就能快速播放电影,各种等候区和排队时再不用担心没事可做了。 贴心设计的亲情版APP: 不得不提的还有极空间中,一项我个人认为非常人性化设计的功能,那就是“亲情版app”。
大家都知道老人和孩子们相对我们自己而言不擅长使用各种APP,极空间特地开发了“亲情版APP",管理员可以通过添加亲情号来让让老人和孩子也能享受数字生活的乐趣。
如上图所示,配置好家人的亲情账号之后,如果有什么电影想要分享给他们的,直接推送给他们就可以,当然,能看什么不能看什么由你掌控··(你们懂的)。
没想到通过一台家用NAS如今可以做到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增进感情,极空间的这项开发内容很赞! 音乐备份:
到手极空间Z4S之后的时间里,我不是在下载或同步影片,就是在备份歌曲。
高清MV,高清电影,各种高编码格式的音乐文件,再也不用担心会没地方存放了,自动去重功能让以前的硬盘一下子就空出来了,有了极空间之后我才发现,我原来是“空间”那么富裕的人啊。
若是操作的时候感觉无聊了,直接打开音乐播放器听听歌也是不错的,当然与此同时,你可以额随手打开任务中心来看文件同步的进展进度。 文档自动备份:
虽然我入手极空间Z4S的主要目的是打造影音库,但是除了电影之外,这些年累积起来的文档的体积也已经达到了可观的220多G,在尚未做好备份的时候,总是一边埋怨太吃硬盘空间,一边又担心数据删了万一要用找不回来,如今有了极空间Z4S,选择好自动备份的文件夹就可以了,以后打开电脑版极空间APP会自动同步,尚未完成的任务会接着自动运行,以后想要找文档,直接访问极空间就可以了,还可以快速分享给需要用到文档的伙伴,让他们在线自取,难怪介绍中说极空间支持多人在线协作,所言非虚。 保险箱:
上传的文件多了,很多人可能会跟我一样有担心数据和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极空间为此特地设计了保险箱功能,只有管理员才能通过设置密码进入保险箱,进一步提升了数据安全,让用户做到用起来省心又放心。 相册同步功能:
如果你也是IOS用户,相信对上图这样提醒你购买iCloud空间的提醒并不陌生,葡萄自己是非常舍不得花这个空间的钱,比起每个月都要交的月费,我更喜欢自己来拓展空间备份自己的相片。
极空间Z4S当然能帮用户实现这一点,打开相册自动同步功能,在你用手机拍摄相片的同时,通过网络所有照片都已经自动同步到了极相册中,无论是电脑客户端还是手机客户端都能快速浏览相片,从此再不用担心相片丢失或者手机内存不够用了。
而且大家有没有发现,极相册的界面和菜单跟苹果手机自带的界面几乎是一模一样,按照日,月,年的格式切换也是完美对应,使用起来毫无违和感,就好像把整个手机相册搬运到了云端,区别在于,跟各种网盘和云不同,这朵云还是免费的! 写在最后:
说来也巧,原来家里摆放的置物架空出的尺寸,正好用来摆放极空间Z4S的机身,开始为了观看到侧面的工作状态,我特地选择了横放的方式。
但是后来我很快就发现,还是纵深放更为合适,原因是,需要观察左侧的工作状态的场景,实在是太少了!因为这半个月的“高强度”使用,极空间完全经受住了各种考验,一次死机或者系统崩溃的场景都没出来过。
所以如今,和我家里的LINKSYS路由器,宽带光猫一样,这台极空间Z4S也加入了24小时全天候工作的大军,成为了我可信赖的伙伴,一个方便好用又可靠稳定的私人助手。 优点: 1 使用方便,上手容易,NAS零基础的小白也能快速入门,只要你会注册邮箱,使用手机APP就可熟练使用极空间,安装和使用基本都用不到说明书。 2 内置的极相册,极影视,迅雷下载等功能都很方便好用,尤其是影视模块,通杀各种复杂的高清编码文件,自动同步字幕,可24小时挂载下载,解码流畅,观感清晰震撼。 3 电脑,手机,电视多终端可访问,文档,影视,相片内容等都可以设置分享给多人同步使用,从此告别随身携带移动存储设备的麻烦,随时随地备份到属于自己的云端。 4 保险箱功能,自动备份功能提升使用安全,方便日常管理,省心又安全。 5 做工精美,品质用料扎实,噪音小,发热不明显,工作状态运行稳定。
缺点: 当然,完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极空间如今内置的支持下载的软件只有迅雷,可同步的网盘也只有百度网盘和天翼云盘,而且通过外网虽然能播放电影,但是大多只能达到1080P分辨率,也不支持HDR。希望极空间团队能继续拓展继续进步,给用户带来更多更全方位的极致体验。
总结: 如果你也是一个对NAS有需求,又对太专业的NAS架构知识觉得头疼,想打造自己随时随地可访问的个人数据库,又不愿意为昂贵的网盘或各种收费云而买单的用户,放心入手极空间吧,有口皆碑的好评说明了一切,比如我这个以前不懂NAS的小白,如今的愿望只剩下等硬盘特价了要再买两块来插满极空间的卡槽了,那么,你心动了么?
最后感谢大家的观看,欢迎收藏,感谢点赞打赏和关注,期待在评论区看到你的留言和你聊天,我是爱你们的葡萄,下次再见~~
不会设置NAS?普通用户打造影音文件存储中心
经常看到站内各种与NAS相关的文章,我从最初好奇NAS是什么?这有什么用?然后想自己是否需要NAS?到底怎么选择NAS?甚至在之前没有入手的时候就开始思考怎么设置NAS等等一系列问题。
本文分享一个普通用户购买和使用NAS的经历,因为不是资深玩家,就讲述一下我自己的需求和NAS最基础的设置,以及给工作生活带来的便利性,希望本文是所有像我一样的普通用户都能看懂的内容,更是欢迎资深专业玩家进行补充交流。
为什么购买NAS?
在考虑购买NAS之前首先要明白NAS是什么?NAS全称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翻译过来就是网络附属存储,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可用于连接到网络中,具备图像、文档等各种资料存储功能的装置。
是不是感觉其和我们常用的“百度云盘”、“阿里云”等网络云盘的功能很像?确实,在过去因为高清摄像、电影存储等需求,我们的手机、电脑设备自带的储存空间已经无法满足日常储存需求,所以很多人选择使用云盘将一部分数据存储到云端。
“百度云盘”、“阿里云”、苹果用户的“iCloud”都能帮助用户解决了固有存储空间不足的问题,但是因为服务器、端口等各种费用,基本上各种云存储的高速下载或者大量文件储存都需要开通相对应的会员。
那有没有一种设备就是存储空间属于个人,只给自己或者家人使用呢?一次投资不需要持续付费呢?NAS就是这样的一个设备。
我的本职工作是负责课程的编写,过去这些年积累了大量的图文资料,一部分是需要随时调取查阅,更多则是备份用于以后不定时使用,并且资料的数量也在持续增加中;再加上日常喜欢码文,大量各种产品的照片也是持续增加中,每一张都舍不得删,去年更是为了拍更优质的照片购入了新的相机,raw格式照片带来了更大后期调整空间,但我自己原有的储存设备就显得捉襟见肘。
虽然我现在是WFH的状态,但一想到之前频繁往返两个城市办公,以及一年跑一百个城市的经历,都让我感觉除了需要将各种资料储存好,能够随时随地很方便的查阅或下载使用资料也是很必要的。
我现在住的房子在装修的时候就考虑入住后看电影,预埋线安装了投影仪,最近更是从朋友处收来了自己心仪已久的回音壁音响系统,所以就想着自己看的电影资源也应该从之前的爱奇艺等流媒体提高到本地4K高清影片,而NAS好像还就是存储电影最好的设备,这也就成了我说服自己购买NAS的最后一个原因。
选择极空间原因
既然为自己找了这么多合理的理(jie)由(kou)购买一台NAS,那么就遇到选择哪一款的问题?和之前买东西之前只要看看大佬们分享的文章我就会果断出手不同,在查看NAS文章时,尤其是看讲述怎么使用的文章时,我看着那些单个字都认识,组合到一起不知道说的什么的内容直接懵掉,一度想着放弃购买。
对我这个从iPhone一代开始就不知道刷机是何物,喜欢一款产品买来直接用的普通用户来说,大佬们分享的内容,尤其是自己组装“黑群辉”等内容除了让我产生“哇塞、牛逼”的感慨,是完全没太多心思去研究的,这也让我放弃了自己最初看上的群辉,当然还有很重要的原因是群辉的外形虽然很符合我的审美,但家人是完全无法接受的,说这应该放到公司机房而不是家中。
从动了购买一台NAS的心思到最后入手中间因为担心搞不定以及外形等因素,甚至我还购买了一台二手老款威联通尝试了一下,最终还是失败,我真的觉得自己可能这辈子都不会购买NAS这种东西了,直到和站内很有名的作者四哥聊天时(后来也是看了站内一些关于极空间NAS晒的内容和评价),我获知有一款叫极空间的NAS在保留传统NAS功能基础上,很多日常需要的软件是不需要自己下载设置的,买来插上就能用,我当时的想的是这也太棒了吧,最开始更是考虑配置选择了极空间Z4,或者说是新Z4,到手直接惊呆了,主要原因是这个机器比我想象中要大,即便是它拥有四盘位、很不错的芯片,金属外壳的设计也很符合我的审美,但我依旧觉得不太适合我。
衡量了一下我自己对NAS性能和四盘位并不是刚需,选择极空间更多是看中买来即可用的理念,于是我将Z4换成了Z2S,并同时购入了官方推荐的硬盘,换货还是很顺利的。与Z4相比,Z2S配置并不高,价格也仅仅是Z4的一半,但我这段时间用下来反而觉得自己这次换货是明智的,Z2S更适合我这样的普通用户。
外观细节
极空间Z2S的体积相比老大哥Z4以及我之前购入的二手NAS的体积都要小巧许多,并且有多个配色可以选,考虑到放在家中电视柜上是否和谐(后边还是放到了柜子之中),我选择了与电视柜一致的白色。
Z2S的外观材质相比Z4的金属外观少了一些精致,不过小巧紧凑再加上柔光亲肤材质的使用上多了一些温度,会让人感觉这是家用的东西。
Z2S的散热主要是靠位于设备后方的风扇和底部的开孔,所以视觉所及之处外观整体很整洁。
Z2S的接口方主要集中在前后两端,设备前方盖板拆下后可以看到重置按钮和两个USB3.0,外接移动存储设备传输数据蛮方便,并且好像这个盖板还可以单独购买,可以换个颜色组个撞色外观也不错。
Z2S相比上一代Z2增加了HDMI输出口,可以直接使用连接显示器、投影、电视、Z2S本身具备不错的视频解码能力,如果将Z2S摆放到合适的位置,其就可以直接作为一个本地高清视频播放器设备使用。
简单易用
我自己有一块14T的移动硬盘,本来是拆开准备给Z4使用的,后边考虑到可能用不到这么大的容量,于是就和Z2S一起入手两块官方推荐的西部数据紫盘,官方有推荐或者组合搭售对普通用户还是很友好的。(需要注意的是,装入NAS的硬盘会格式化,所以硬盘中的数据需要自己提前备份好)
考虑到体积控制,所以Z2S并没有Z4那种快速拆装硬盘的设计,不过安装也并不复杂,将设备上盖插下,为硬盘拧上防震圈,然后按照标识固定好即可。
无论选择Z4还是最后换到Z2S,我都是看中不需要像其他NAS那么复杂的设置,装好硬盘,注册好账号之后就可以直接使用了。
极空间提供基本全平台的客户端,我在Mac、iPad和iPhone(安卓平板、安卓电视盒、Windows电脑端也都有对应客户端)上都下载了极空间程序,可以很方便的用不同的设备进行NAS的管理,以及将多个设备的资料进行汇总保存。
看到其他NAS文章中几乎都是教学如何设置和下载何种插件,极空间自带的APP或软件已经够大多数普通用户使用,再说的通俗一点就是这个页面像是一款网盘页面的加强版,几乎不会出现看不懂的情况。
极空间手机APP页面也同样清晰简洁。
极空间Z2S支持Samba、WebDAV协议,可以在Mac访达的网络里找到极空间Z2S主机,输入账号和密码后就可以像本地硬盘一样进行访问使用,这对于小容量的MacBook来说非常友好,直接将几十上百G的电视剧合集下载到极空间中,之前因为笔记本硬盘容量小,很多合集都无法直接下载,只能看完一集再下载下一集。
功能体验
极空间Z2S一改我对传统NAS的刻板印象,到家安装也主要是把硬盘固定到设备中,然后将其接入路由器网络,使用就和使用智能手机没什么区别。现在我们来看一下,我在使用及空间时用到的几个功能,个人感觉还是蛮不错,值得说一下。
①极相册
我一直以来用的手机都是iPhone,这些年随着拍照和摄像能力的提高,iPhone每一年的容量也在提高,去年顶配更是达到1TB,但我囊中羞涩依旧用着128G的iPhone12mini,大量照片视频早早的就将手机装满,于是我也就开了iCloud,每月15元一年加起来也就不少了。
极空间可以将手机中的照片备份到设备的硬盘中,除了手机中的照片,日常无论是相机拍摄的照片源文件还是LR处理过的照片也都可以导入,在极相册中集中管理查看。
得益于硬件的提升,在照片处理方面,Z2S的AI识别速度增加150%,能够更快速准确的对海量照片进行合理的识别,在AI发现中可以通过人像识别、场景识别等多个方式查看照片。
因为早就开通了iCloud,并且也有使用大硬盘定期倒出相机照片的习惯,所以前边的使用体验对我来说仅仅是提高,那么可以将照片很方便的分享给同事、客户就是让我真的感觉舒服的了,之前发送许多照片要不就是打压缩包发邮件,要不就是QQ传,非常繁琐麻烦,有了极空间之后仅仅需要将照片选中或者放到一个文件夹中分享即可。
同事或客户打开链接就可以直接查看下载照片了,整个过程给人感觉很高级,我好几个客户就因为这点准备也弄一个极空间了。
②极影视
拥有了一个NAS,谁又能抵挡住下载很多高清电影的诱惑呢?使用其他NAS时,一般需要在电视盒或者电视中安装Kodi这种软件,我在自己的电视盒中也安装了Kodi,可以通过其直接查看极空间中的电影,但是使用总是感觉麻烦一些,电影的播放时也时有出现卡顿,我不是很清楚是我安装Kodi版本的问题还是什么其他问题。
极空间Z2S就直接解决了看电影的问题,一方面是内置的「极影视」,将电影存放到极空间之中,在「极影视」中找到对应的文件夹,所有的电影和电视剧就都在「极影视」之中以电影海报的形式呈现。
电影相关的各种信息也会自动呈现。
极空间Z2S自带HDMI可以与家中电视投影直接连接,极空间对不同格式、编码的电影或电视剧解码播放都还不错,对我这个普通用户来说还是蛮友好的。
除了直接使用HDMI连接播放设备,还可以使用手机或iPad播放电影或者进行投屏,这个功能很有意思的是既可以在自己家观看极空间中的电影,还可以在去朋友家时将存在极空间中的电影投屏到朋友家的电视上,这个体验让我感觉很棒,再也不用说我给你分享一个电影,然后发一个链接了,而是直接就可以一起看。
③下载
极空间Z2S内置三种不同的下载程序:迅雷、下载、网盘备份。「迅雷」就是原生迅雷下载、没有会员依旧很慢的那个;「下载」支持pt下载,直接使用种子机型下载;「网盘」就是登陆自己的百度网盘,速度也同样受到是否充值会员影响。
④苹果备份 time machine
苹果内置的叫Time Machine。苹果电脑用户使用 Time Machine 对电脑中的应用、音乐、照片、电子邮件、文稿和系统文件进行自动备份,。如果您拥有备份,当原始文件从 Mac 永久性删除或者 Mac 中的硬盘(或 SSD)被抹掉或更换时,可以从备份恢复文件。
⑤多个账号及文件分享
一个极空间设备可以建立多个账号,即可以一家人使用也可以给朋友提供一个普通账号,由管理员设置的普通账号有独立的自助隐私权限。
管理员也无法查看普通账号在极空间「个人空间」中共享内容以外的内容,,不过可以设置一个「团队空间」,管理员账号可以设置普通账号在团队空间中的读写权限,以及查看普通会员从上传到「团队空间」中的内容。
⑥外网访问
传统NAS进行外网访问需要下载插件并进行一些设置,极空间Z2S的外网访问则是直接在极空间APP中进行,出差或异地办公,可以从随身携带笔记本或在手机上随时查阅资料并下载,下载速度还是受网速影响,不过还是很快的,文本文件什么的基本秒下。如果不想携带笔记本也只需要将极空间程序下载到异地公司的电脑上,登录账号即可;去朋友玩也同样通过外网访问将自己收藏的电影资源下载给朋友,或者像前边说的一样直接使用手机投屏到智能电视上进行观看。
⑦亲请访问
父母对于科技产品的复杂功能更研究不来,他们的需求就是看看我日常拍摄的出差或旅行照片这时候就可以给他们的手机现在一个极空间亲情APP,将给他们看的照片放到其中。而对于有小宝宝的家庭,可以将小宝宝照片都放在这里面,而不用分享到微信群,影响画质还占手机空间。
除此分享照片之外,我父亲和我一样也是爱看一些老电影,但他自己找不到这些电影资源,我就根据他的需求将电影下载到极空间之后,放入到极空间亲情空间中,他就可以使用自己的手机或平板直接打开看了,也同样可以投影到家中的电视上,使用很简单。
总结和购买建议
极空间Z2S对我来说非常好用,安装和设置简单,内置的程序基本上不需要学习就可以快速上手,各功能运行也基本稳定,我可以很方便的储存和管理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多个设备中的照片、视频等各种资料,「极相册」可以将所有设备中的照片统一管理,也能省下购买iCloud会员的钱。
存了很久的高清电影和电视剧也终于下载下来,再也不怕看完在线的电影和电视剧之后无片可看了,「极影视」功能强大,生成的海报墙很精美,使用Z2S设备自带的HDMI外接电视或投影播放高清电影很流畅。
亲情分享功能增加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老人也能很容易的上手使用。
但一切并不代表Z2S就适合所有的人。
适合人群:1.喜欢看电影,下载到极空间中可以很方便使用不同终端观看;2.喜欢拍照摄像,有大量的图像素材需要存储管理;3.像我一样搞不定传统NAS的设置,需求简单,喜欢到手即用不愿意折腾的普通用户。
不适合人群:1.对影音资料存储无需求,日常看电影也基本是以爱奇艺等视频网站的在线电影为主;2.喜欢自己研究如何设置,可以设自己鼓捣黑群晖等;3.现阶段Z2S无法安装Docker和虚拟机,对性能和功能有更多需求的专业用户则可以选择配更高的Z4或其他品牌更贵的NAS设备。
总的来说,如果是与我一样需求的普通用户,一千多元的Z2S非常合适,硬盘可以直接购买硬盘套机,当然也可以自己去购买官方推荐的希捷酷狼或西数紫盘。
无奖问答:你更关注一款产品的硬件配置还是使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