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软件问答

二战前线2完整版(二战狠人!德国空军5位超级王牌!单日击落战机数均超过15架)

导读二战前线2完整版文章列表:1、二战狠人!德国空军5位超级王牌!单日击落战机数均超过15架2、八路军自己造出的掷弹筒3、二战故事2:解析墨索里尼在乱世中的发展之路4、装备2年就淘

二战前线2完整版文章列表:

二战前线2完整版(二战狠人!德国空军5位超级王牌!单日击落战机数均超过15架)

二战狠人!德国空军5位超级王牌!单日击落战机数均超过15架

【军武次位面】作者:FriedrichLau

二战期间,随着各型作战飞机的大量使用,于是除了地面上激烈的搏杀以外,在蓝天之上,交战双方的战机也爆发了数千次各类空战。其中,尽管难以掩盖其侵略者的非正义性,但德国空军飞行员依然展现出了良好的素养,凭借性能可靠的战机和出色的技战术水平在战争中大放异彩,令盟军飞行员吃尽了苦头。同时,德国空军内也涌现出了多位空战王牌飞行员,其中有5名飞行员在一天之内就凭借接连击落15架以上战机的战绩获得了Triple Ace(超级双料王牌飞行员)的称号。本文就来简单介绍一下他们的故事。

▲德国空军在前线修筑的机场

一、威廉-巴茨

威廉-巴茨出生于1916年,从小就以著名的一战“红男爵”曼弗雷德-冯-李希霍芬为偶像。1935年,19岁的巴茨加入了德国空军,并迅速晋升为一名飞行教官。随后,巴茨曾多次请求参加德军的战斗但是被拒绝。随着二战的正式爆发,巴茨最终也如愿前往了战场并执行了多项作战飞行任务。1943年3月11日,他在刻赤海峡上空首开纪录,击落了一架苏军的LaGG-3战斗机。随后,他于1944年5月31日当天共击落了包括伊尔-2、P-39和LaGG在内的15架苏军战机,因而在一天之内就成为了德军的Triple Ace,并随后获得了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据统计,他在二战期间共参与了445次飞行,取得了237个击落战果。在二战结束后,巴茨于1956-72年还在德国空军服役。并在美国接受了飞行训练。

二、休伯特-斯特拉斯尔

休伯特-斯特拉斯尔1918年出生于奥地利。1941年,23岁的他加入了德国空军,并很快被派往JG 51战斗机联队取得了不少的战果。据统计,在这位奥地利飞行员的221次战斗任务中,其中67次都有击落战机的记录。1943年,斯特拉斯尔参加了库尔斯克战役,虽然被后世认为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坦克战,但是会战期间空中的战斗也十分激烈。1943年7月5日,斯特拉斯尔在奥廖尔以南执行任务时击落了15架苏联飞机,因此获得了Triple Ace的称号。而仅仅三天后,他驾驶的Fw190战机就被击中,他本人在跳伞的时候因为降落伞未能完全展开而死亡,随后被追授了骑士铁十字勋章。

▲福克-沃尔夫FW-190战斗机

三、奥古斯特-兰伯特

奥古斯特-兰伯特1916年出生于克莱斯塔特,于1937年开始接受飞行员训练,并因为表现优异,给上级留下了深刻印象,很快成为各训练单位的飞行教官。在二战初期,兰伯特被委以重任,主要任务是打击苏军地面部队,但很快他就改为执行空战任务,并同样取得了多个战果。据统计,他共击落了116架飞机,并摧毁了近100辆各型装甲车辆。在1944年,兰伯特凭借一天击落17架飞机的战绩获得了Triple Ace的称号,但他的战果随后遭到了历史学家的怀疑。1945年4月17日,兰伯特在德国卡门兹附近作战时被美军战机击落。

四、埃米尔-兰

埃米尔-兰出生于1909年1月。他年轻时热衷于运动,在田径场上表现出色,并在后来成为了一名民用机飞行员。二战爆发前,他作为军事后备部队的一员加入了德国空军,并因为脸型颇像斗犬而被战友戏称为“小霸王”。二战期间,埃米尔表现出色,共执行了403次战斗任务,并击落了172架飞机。1943年11月3日,他单日击落了18架苏联战机,这一单日内击落记录被保持至今。结束了东线战场的服役后,他被调往西线作战。1944年9月3日,他在明知他驾驶的Fw 190 A-8战斗机存在机械故障的前提下仍强行飞上天空,随后被美军在比利时击落。

五、汉斯-约阿希姆-马赛

汉斯-约阿希姆-马赛1919年出生在柏林。20岁时,他从德国空军战斗机飞行员学校毕业,并参加了不列颠空战。除了夜生活极为丰富外,马赛的空中的战斗表现也非常亮眼,1942年9月1日,他驾驶Bf109战斗机击落了17架盟军战机,因此在获得Triple Ace称号的同时还被授予了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随后马赛在北非军团中也获得了“非洲之星”的绰号。然而就在一个月以后,这名王牌飞行员就因为飞机故障在跳伞时身亡。据称,他跳伞后不慎撞上了飞机的垂尾,因此他不是当场去世,就是丧失了开伞的能力。

八路军自己造出的掷弹筒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八路军在学习操作掷弹筒。

一件收藏在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的文物,外观像一把倒置的打气筒,它的名字叫掷弹筒,是八路军总部兵工厂生产的。虽然其貌不扬,威力却不小,相当于一门小型迫击炮。抗日战争时期,对小米加步枪的八路军来说,无疑是一件利器。

掷弹筒是步兵使用的一种近战兵器。日本制造的口径50毫米掷弹筒,亦称50小炮,具有重量较轻、操作简单等特点。

抗战初期,八路军在战场上常常饱受日军掷弹筒的亏。“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在最困难的时期,武器装备要靠战场缴获,但要战胜强大的日军,单靠缴获显然是不够的。八路军在太行山的一段隐秘的峡谷中,建立了总部兵工厂,即黄崖洞兵工厂,为抗日武装制造大批的武器装备。

1940年百团大战的关家垴战斗中,八路军缴获了一批日军的掷弹筒。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率领刘伯承、陈赓等人,登上关家垴,看到掷弹筒后,从牙缝中迸出一句话,“敌人有掷弹筒,我们也必须有”,随即命令八路军兵工厂研制掷弹筒。

八路军兵工厂制造掷弹筒和弹必须解决两大难题,一是筒身与弹体原料,二是加工方法。八路军依靠群众力量和集体智慧成功解决了这两大难题。

没有造掷弹筒的钢,就组织八路军和民兵拆日军的铁道钢轨,然后将其在高温下锻打成400毫米长的圆柱体,再加工成炮筒。弹体需要量大,铁道钢轨数量不够,只能考虑用太行产的白口生铁为原料。

八路军有一批留学德国、美国、日本、苏联等国的工程师,他们用忠诚和智慧将加工难题一一破解。留学德国的冶金工程师陆达和技术工人孙兆熙,把国外铸铁韧化处理的工艺与太行民间的烟火技术结合起来,经过多次反复试验,终于研制成功火焰反射加热炉,车削加工的难题得以解决。

没有加工炮筒来复线的设备,技术人员便将炮筒改为滑膛结构,并加长炮筒,以增加射程和提高射击精度。

1941年4月,太行兵工的第一批掷弹筒与弹试制成功,射程最远达到700米。1943年春,技术人员对掷弹筒又进行了改进,使其结构更加合理。经实战检验,八路军自制的掷弹筒比日制的更好用。至1945年8月,晋冀豫根据地兵工厂共生产了2500门50小炮及大量炮弹,运抵前线装备了近30个团,主力部队一个战斗班配备1门,大大增强了八路军在战场上的战斗力。

八路军兵工厂生产的掷弹筒在战场上一亮相,日军就惊呼:八路军有了现代化的兵工厂和留洋回来的专家!当八路军造出了大批量的掷弹筒之后,日本侵略者的末日就要到了。

(作者系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二战故事2:解析墨索里尼在乱世中的发展之路

墨索里尼,全名贝尼托.墨索里尼,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元凶之一,当时曾担任意大利总理,也是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党魁、法西斯独裁者。

墨索里尼

而墨索里尼出生时家庭条件普通,父亲是铁匠,母亲是小学老师,并没有什么强大的背景。

那么,在混乱的时代中,出身平凡的墨索里尼是如何成为意大利法西斯党的首脑,并担任意大利总理的职务呢?

下面来讲述一下贝尼托.墨索里尼在乱世中的发展之路。

出生

1883年7月29日,贝尼托.墨索里尼出生于意大利的瓦拉诺.迪科斯塔,他是亚历山德罗.墨索里尼的第一个孩子。

贝尼托的父亲非常敬仰墨西哥的民族英雄贝尼托.胡亚雷斯,因此将小墨索里尼的名字取为贝尼托,希望他可以向胡亚雷斯一样,做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

但后来发生的一切恰恰相反,贝尼托把意大利拖进了更黑暗的时代,意大利的人民更加苦难。

背井离乡

1902年至1908年,成年之后的贝尼托.墨索里尼离开了意大利,开始背井离乡的生活。

墨索里尼-图源网络

贝尼托先去了瑞士,无亲无故的他曾经当过泥瓦匠、脚夫、帮厨,但都不能持久,没有工作的时候,他不得不依靠乞讨和抢劫为生。

不过在侨居瑞士的意大利人的好心帮助下,墨索里尼成为了意大利社会党在洛桑主办的报纸--《劳动者前途报》的一名记者。

从此,墨索里尼开始了新闻记者的生涯,而报纸也成为他能够不断发展的主要帮手。

作为《劳动者前途报》的记者,墨索里尼向侨居瑞士的意大利人宣讲意大利社会党的主张,这引起了瑞士当局的注意,后来因为他攻击教会势力,被瑞士驱逐出境,不得以移居到奥地利。

在奥地利,墨索里尼和意大利民族主义者巴蒂斯蒂建立了联系,成为了其创办的报纸--《人民报》的一名助理编辑。

作为编辑期间,墨索里尼多次发表文章,鼓吹特伦托地区脱离奥地利,回归意大利,随后因此被奥地利当局抓捕,然后被奥地利驱逐出境。

意大利社会党时期

1908年,被奥地利驱逐的墨索里尼回到了意大利,正式参加意大利社会党,并且当年就成为了弗利省委书记,可以说是平步青云。

骑马的墨索里尼--图源网络

有了一定权力的墨索里尼,顺手就创立了一份名为《阶级斗争》的周刊,他要利用这个刊物发表言论,建立个人在社会党内部的威信。

不得不说,墨索里尼是一个胆子很大的人,他连续被瑞士、奥地利驱逐,都是因为得罪了当局政府,但回到老家的他还是我行我素。

墨索里尼用泼辣的文笔在《阶级斗争》上发表多篇文章,反对意大利当局政府侵略利比亚,并且鼓励示威游行,这样的文章激怒了当局政府,墨索里尼直接被抓捕,判处了5个月的刑期。

但这次刑罚对墨索里尼几乎没有产生负面影响,反而在社会党内部的威信更高了,1912年7月,墨索里尼刑满释放4个月后,直接当选为社会党中央领导机构的成员。

从地方到中央,墨索里尼在社会党内部的地位再次提升了。

1912年11月,墨索里尼成为社会党机关报《前进报》的社长,他在社长的位置上干得风生水起,不仅提高了报纸的销量,而且使社会党在工人群众中的影响力迅速提高。

有了《前进报》的帮助,墨索里尼在社会党内部的地位更加稳固,也逐步提升,但好景不长,2年后墨索里尼被社会党开除了。

什么原因呢?

20世纪初,意大利政局动荡,军事、经济实力都很薄弱,在1911年意图战争爆发后,意大利虽然获得了胜利,但国内人民的生活却更加困难。

当时,意大利总理饶里蒂改变了对国内的政策,希望国内的改良派领袖与资产阶级合作,给予工人一定的集会、罢工权利,实行社会保险措施,企图达到分化工人阶级的目的。

不过,饶里蒂的政策仅仅对资本家是有利的,对劳动人民的剥削是更加残酷,这引发了国内人民的大规模反抗。

意大利当局政府没有安抚劳动人民,反而采取了严酷的镇压措施,这使得人民的革命情绪更加高涨,暴动与起义充斥在意大利的各个地方。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作为社会党左倾路线的创始人之一,墨索里尼最初反对意大利参加战争,但后来逐渐变为“积极的中立”立场。

1914年10月18日,未经社会党内部同意,墨索里尼擅自在《前进报》上发表文章,鼓吹意大利参战的必要性与好处。

这样的做法让社会党的其他领导无法容忍,文章遭到了社会党领导的谴责,随后墨索里尼被免除了社长职务,然后被开除出党。

从此,墨索里尼与社会党分道扬镳,开始走向创建法西斯党的道路。

法西斯党时期

墨索里尼被意大利社会党开除之后,并没有沉寂很久。

墨索里尼--图源网络

1914年11月15日,墨索里尼受到了意大利国内主战派大资本家的支持,在米兰创办了一份名为《意大利人民报》的刊物。

这份报纸对墨索里尼的发展至关重要,它是墨索里尼的发迹之地、工具和宣传的喉舌,墨索里尼曾经说过:“我所以成为一个政治家,一个新闻学家,一个主战派,一个法西斯党的领袖,都与这张报纸有关。”

1915年5月23日,意大利对奥地利宣战,正式参加一战,墨索里尼为了迎合当局政府的决策,在《意大利人民报》上大肆宣传参战的必要性,甚至喊出了:“意大利,我的祖国,我决心为你献出生命。我既不悲伤,也不害怕。”

不过这次墨索里尼是说到做到了。

1915年8月31日,墨索里尼奔赴战斗前线,他在战斗中很勇猛、顽强,很快升为排长,但不幸的是因为手榴弹走火,墨索里尼身负重伤,痊愈之后也无法继续参战,只能返回意大利米兰,继续经营《意大利人民报》。

这次战斗的经历,让墨索里尼的角色发生了质的转变,他的身份从记者转变为社会活动家,开始在意大利政坛开始新的表演。

1919年3月23日,墨索里尼在米兰建立了一个主要由退伍军人参与的新政治运动团体--“战斗的法西斯”,这就是意大利法西斯党的前身。

当时意大利国内的社会党团体指责主战派,藐视退伍军人,但墨索里尼利用报纸,不断为退伍军人和失业青年叫屈,因此赢得了这批人的支持,所以“战斗的法西斯”得以迅速发展,这位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党铺平了道路。

墨索里尼建立“战斗的法西斯”,本意是想借助“劳动者的法西斯”获取工农群众的支持,其纲领是共和的、反教会的、反民主的,主张分权,主张妇女选举权利,将剩余的战争收益充公,实行最低工资和8小时工作制,取消帝国主义。

但这些纲领仅仅是一纸空文,根本没有实行,这使得参与法西斯的人士气低落,但墨索里尼没有放弃。

1920年,法西斯在墨索里尼的领导下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不断扩充新成员,队伍逐渐壮大,并且掀起了一波暴力讨伐活动。

1921年11月,“战斗的法西斯”改名为“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从此“法西斯”与战斗、残暴、侵略紧密联系起来。

尽管墨索里尼领导的法西斯党发展迅速,但在1919年11月的意大利大选中,法西斯党一败涂地。

为了转移选举失败带来的负面影响,墨索里尼将矛头对准了当局政府,并且开始大肆宣扬民族沙文主义。

什么是沙文主义呢?

沙文主义是资产阶级侵略性的民族主义,18世纪末,19世纪初产生于法国,因法国士兵沙文狂热拥护拿破仑一世的侵略扩张,主张用暴力建立法兰西帝国而得名。

墨索里尼宣扬的沙文主义与暴力、侵略密不可分,这使得法西斯党成员们开始用暴力手段宣泄自己的不满和仇恨。

墨索里尼曾经说过:“法西斯需要的是暴力、流血与牺牲。”而他自己也是身体力行。

1908年,墨索里尼为了迎娶自己同父异母、没有血缘的妹妹,直接拿着手枪威胁自己的父亲和继母。

1915年2月,墨索里尼采用暴力方式与政治对手决斗,从而捍卫自己的政治立场。

为了鼓励法西斯党内部的决斗思想,墨索里尼甚至用“决战决胜,视死如归”的口号来要求党徒。

1919年大选的失败,让墨索里尼放弃了通过议会手段夺权的方式,他选择采用建立和发展法西斯组织来夺取意大利统治权。

墨索里尼检阅黑衫党--图源网络

当时意大利国内有一个组织名叫黑衫党,这个组织是一个由意大利退伍士兵组成的一个松散组织,因为全都身穿黑衫得名。

黑衫党在意大利国内经常利用政府的无能胡作非为,墨索里尼注意到了黑衫党,并从黑衫党的行为中领悟到:武装力量是镇压反动派和人民大众的有效手段。

于是,墨索里尼通过收服黑衫党首领费鲁乔.韦基,成功收编了黑衫党,这是法西斯党成立后的第一支武装力量。

从此,法西斯党也被叫做黑衫党。

随后,黑衫党在部分军政团体和大资产阶级的支持下迅速壮大,成为国内颇具规模的准军事组织。

有了武装作为后盾,墨索里尼在大选中也是春风得意,在1921年的国内大选中,法西斯党一举获得了35个议员席位,组成了议院最大的右翼势力。

从此,墨索里尼成为了法西斯党拥有无限权力的领袖。

此时的墨索里尼,并不满足成为法西斯党的领袖,他要成为意大利的领袖。

1922年,墨索里尼向当局政府提出要求:要么解散政府,要么组建包含法西斯党在内的联合政府。

面对威胁,当局政府没有屈服,选择拒绝。

但此时的法西斯势力雄厚,面对政府,墨索里尼选择武装夺权,进军罗马。

1922年10月20日,墨索里尼在法西斯党总部发出了全国动员令,宣布进军罗马。

为减少夺权的阻力,墨索里尼尽可能安抚工农阶级、有产阶级、保皇党等团体,保障法西斯党顺利进入罗马。

1922年10月24日,墨索里尼被任命为最高统帅,28日,法西斯党开始行动。

法西斯党节节胜利,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阻力,28日当天就有一部分国会议员跑去和墨索里尼商量停战,但这次墨索里尼的回复是:这一次我绝不放下屠刀,非要获取全部胜利不可。

仅仅过了一天,意大利王室就坐不住了,国王从罗马发出一封信函,委任墨索里尼重组内阁。

1922年11月6日,墨索里尼正式宣誓就职总理,意大利正式进入法西斯统治时代。

墨索里尼检阅部队

一路走来,从记者到法西斯党魁,再到意大利总理,墨索里尼的崛起发展并不顺利,他经历的挫折可谓无数,但最终成为意大利总理,这其中有三点原因:

一是不轻易放弃,被瑞士、奥地利驱逐,被意大利社会党开除,牢狱之灾,战斗重伤,这些困难都没有让墨索里尼放弃;

二是发展自己主导的党派,放弃选举,采取武装夺权的方式获取权利;

三是抓住主要矛盾,善于安抚各阶层,最终没有遭到强烈的抵抗就迫使意大利王室退让。

墨索里尼的崛起,并没有让意大利向好的方向发展,也没有向对人民有利的方向发展,反而将意大利拖入了更黑暗的深渊。

装备2年就淘汰的中国版水连珠53式步骑枪:苏联莫辛纳甘在中国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装备2年就淘汰的中国版水连珠53式步骑枪:苏联莫辛纳甘在中国

新中国建立以后的第一款自产步枪,竟然是苏联二战制式步枪莫辛纳甘。这种外号叫做水连珠的步枪,在中国一直到七八十年代才全部退役。不过,我国山寨的53式步骑枪真正在一线装备的时间,仅有2年而已,根本没有参加过实战。听萨沙说一说吧。

很多人不知道,新中国第一款量产制式步枪,竟然是苏制莫辛纳甘步枪,我们叫做53式步骑枪。

莫辛纳甘步枪是沙俄时期研发的步枪,也是世界经典单发手拉步枪之一。

莫辛纳甘久经考验,参加了一战、二战、朝鲜战争甚至越南战争等等一系列战役。直到今天一些低烈度冲突的战场,偶尔也能看到手持莫辛纳甘的民兵、武装民众等等。

中俄两国接壤,沙俄军队早在清末开始驻扎在中国,尤其盘踞东北。所以,中国境内早就出现了莫辛纳甘步枪。在民国军阀混战时期,苏联开始大量援助中国一些势力,比如黄埔军校、冯玉祥、蒋介石都曾经得到过莫辛纳甘步枪。

在抗战期间,我国也得到了一些苏联步枪,1939年就得到5万支莫辛纳甘步枪。

不过,该步枪在中国属于冷门武器。主要的问题是当时中国生产的都是7.92毫米毛瑟步枪弹,而莫辛纳甘则是7.62毫米口径子弹。为了使用莫辛纳甘步枪还要搞出子弹生产线,代价太大了。

从1947年开始,国民政府就彻底停止生产7.62毫米子弹,莫辛纳甘也从现役部队退下来,交给二线部队和预备役。

国民政府停产之时,莫辛纳甘在中国至少出现了30多年。该枪有个外号,叫做水连珠步枪。

为什么有这么个外号?莫辛纳甘的枪声非常清脆,新枪的栓动式枪机以及弹仓式连发的设计令供弹和发射动作相当顺利,可以轻松连续快速射击。

很短时间内就会出现连续的清脆枪声,就像水珠溅落一样,就有了水连珠的外号。

在解放战争时期,苏联并没有大量援助莫辛纳甘步枪给解放军。

苏联国内有数百万支莫辛纳甘因军人退役而堆积在仓库中,但因为需要使用7.62毫米子弹,解放军无法去用。

解放军有完整的日式和德式子弹生产线,所以苏联转交的步枪主要还是日本关东军的武器,以及伪满洲国军的德式武器。

这里简单说说莫辛纳甘的性能,这款苏联步枪性能中庸,综合性能却不亚于德国毛瑟98K,美国春田步枪、英国李恩菲尔德步枪、日本99式步枪等世界名枪。

由于性能出色,该枪从1891年开始到1965年停产,前后生产高达3700万支,是世界上生产数量最大的步枪之一。

莫辛纳甘性能不错,没有明显的缺陷。它的一大特点是射击精确,加装瞄准镜就可以成为狙击枪。

二战中苏联的大量狙击手,以及朝鲜战争中的张桃芳,使用的都是莫辛纳甘步枪。

今天美国民用市场,仍然有一些人购买莫辛纳甘步枪用于狩猎甚至射击比赛,足可见该枪的精度之高了。

除此以外,莫辛纳甘使用的是传统7.62*54毫米步枪弹,威力还是很大的。该枪最大射程为1800米,不用瞄准镜的有效射程为600米(其实这个距离就看不清人了)。

由于子弹威力很大,被莫辛纳甘击中胸腹、头颈部等要害部位,基本是一枪毙命。即便击中四肢,子弹致死、致残的可能性也很大。

自然这也有代价,就是莫辛纳甘的后坐力较大,需要严格训练才能掌握优秀的射击技术。

除此以外,装弹5发的莫辛纳甘结构很简单,枪很皮实,适合大量生产、维护也非常简单。

同时,该枪设计之初就考虑到沙俄士兵都是农民,大部分不识字,要求谁都可以迅速上手使用,也可以很好地维护保养。

使用莫辛纳甘基本不需要任何文化知识,一字不识的老农民训练几天,也可以扛着它去打猎或者打仗。

1950年朝鲜战争突然爆发,志愿军仓促进入朝鲜作战。战争的艰难不用多说,后勤保障难度更是极大。

抛去各种复杂的运输难题不说,解放军仅仅步枪就有七八种之多,日式38大盖使用6.5毫米子弹,99式使用7.7毫米子弹,国产的德式几种步枪使用7.92毫米子弹,美式几种步枪则是美制7.62毫米子弹,莫辛纳甘则是苏制7.62毫米子弹。

由于子弹种类太多,后勤部门苦不堪言,千辛万苦将某一种子弹运到前线阵地,发现该部队还大量装备了另一种口径步枪,必须再跑一次。

这种情况下,统一步枪口径自然是第一位的,而唯一可以选择的就是莫辛纳甘了。

在第五次战役之前,36个步兵师的苏制装备陆续开始送到朝鲜,志愿军得到了14万支莫辛纳甘步枪。这些步枪均不是刚生产的,而是二战苏联退役的老枪,枪的情况大体不错。

志愿军考虑到统一步枪口径的迫切要求,决定以莫辛纳甘作为模板,苏联也慷慨的提供了莫辛纳甘M1944卡宾枪的全部资料和制造机器。

在苏联专家的支持下,志愿军在1953年成功山寨该枪成功,这就是53式步骑枪。

53式步骑枪从1954年开始大量装备部队,逐步淘汰了解放军装备的五花八门步枪。

对仿造莫辛纳甘步枪,官兵其实并不满意。在朝鲜战争中,志愿军官兵对莫辛纳甘评价并不高,认为它虽可靠、精确、易于维护,但是落后的单发手拉步枪。

而美军则是清一色的八大粒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性能上占据上风,尤其是射速快了几倍,可以连续半自动射击8枪。

志愿军官兵很喜欢用八大粒,但这是美式步枪,中国显然是不能山寨的。

而53式步骑枪也是生不逢时,诞生的时候朝鲜战争已经停战,没有在战场发挥作用。

装备部队还不到2年,解放军全部更换56式枪族,落后的53式步骑枪也就被淘汰了。

有意思的是,53式步骑枪并没有立即停止生产,而是直到60年代才彻底停产。

这是因为中国强调人民战争,国内有大量经历过战争的民兵。

他们没有使用过先进的步枪,对53式步骑枪这种老式的手拉单发步枪却非常熟悉。

所以,53式步骑枪一直装备中国民兵,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全部退役。

从70年代开始,由于53式步骑枪性能同56式半自动步枪差距很大,该枪也慢慢淘汰。

淘汰下来的53式步骑枪,主要援助给盟友。

美军在越南战争和入侵格林纳达战役中,都曾缴获53式步骑枪,前者是中国援助给北越,后者应该是中国援助给古巴,辗转到了格林纳达。

53式步骑枪也没有完全过时,在越南战争中,北越士兵除了用它发射枪榴弹以外,也在远距离狙击美军,也就是打冷枪,效果很好。

中国制造的53式步骑枪,同苏联的莫辛纳甘M1944卡宾枪,有一些区别,主要是瞄准镜和刺刀座不同。

不过,这也不是53式步骑枪自行改进,而是苏联提供了最新版本的图纸,同市面上的步枪有一定区别。

说来说去,53式步骑枪是一款研发于19世纪的武器,到新中国建立已经装备了50多年,自然需要很快淘汰。而中国山寨了53式步骑枪,完全是无可奈何的应急。

随着朝鲜战争的停战,新一代的56式半自动步枪自然会取代老旧的53式步骑枪,这是大势所趋。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用手触摸二战炸弹的人——访香港警方拆弹专家

新华社香港8月15日电 题:用手触摸二战炸弹的人——访香港警方拆弹专家

新华社记者 朱玉 方栋

43岁的拆弹专家李展超一身黑色工作服。“我们工作服的主要色调是黑色。”

他拿出黑色封面的介绍材料。材料写到二战军火时,直言不讳地用了四个字描述:“非常危险”。

香港警方爆炸品处理课炸弹处理主任李展超(8月7日摄)。 新华社发

70多年前埋下的危险,就隐藏在今日香港的闹市中、地铁旁、工地上,甚至是在人们嬉闹的海滩水下。

拆弹专家们必须一个人面对危险。

每位拆弹专家会有助手,也会有团队,但按照要求,他们只能独自走向炸弹。

每天面对生死考验,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他们的性格。拆弹专家们大多气质沉静,静到似乎周围的气温也随之下降。

已被香港警方拆除的二战炸弹外壳(8月7日摄)。 新华社发

“我亲手处理二战期间遗留的未爆军火不少于100次。”李展超对记者说。1999年,李展超加入香港警队。2007年,经过层层选拔进入香港警方爆炸品处理课工作,如今他已成为爆炸品处理课炸弹处理主任。

爆炸品处理课是香港警方在1972年成立的特殊部队,负责处理销毁陆上及水下各类爆炸物、生化及核辐射物品。其中,处理二战期间遗留至今未曾引爆的炸弹是他们的一项重要工作。

“我们每年出动大概有150次左右,其中有三分之一的工作都牵涉二战期间遗留的未爆军火。”李展超说,小的有步枪子弹和手榴弹,大的包括数十公斤的炮弹甚至近千公斤的空投炸弹。这些危险军火穿越70多年的时光,向和平年代的人们无声地诉说着二战期间的战火硝烟。

1941年12月,侵华日军攻击香港,18天内对香港多地进行空袭轰炸。在随后长达三年八个月的日军侵占香港时期,香港置身于交战各方的连绵战火中,饱受摧残。

在战后的香港,无论是水域、郊野、工地还是闹市,都会挖掘出未爆炸的军火,相关新闻屡见不鲜。

1995年7月,有货轮在青衣对面水域起锚时,意外捞起一枚重约225公斤的美制空投炸弹。2013年3月,在港岛大潭笃水塘对面的山顶,发现七枚战时炸弹,其中一枚重约900公斤。

最近的一次就发生在今年7月16日下午,九龙启德一工地内发现长约一米的战时炸弹,周围的两千人即时被疏散。还有今年2月,在皇后大道东锡克庙附近工地上,挖掘出一枚重约500公斤的炸弹,里面有炸药250公斤。

经过检测,一些炸弹的炸药成分依然有效,威力和70年前几乎没有区别,仍拥有巨大的杀伤力。

图中展示的炸弹是7月16日在香港九龙启德一工地内发现长约一米的战时炸弹。 新华社发

警方的炸弹处理车开进发现战时炸弹的香港九龙启德一工地(7月16日摄)。 新华社发

十几年前,香港玛丽医院附近的工地上发现了一枚225公斤重的美军空投炸弹。警方切开炸弹外壳,销毁炸药成分。通常,炸药将慢慢燃尽,不再危险。但在燃烧近半时,剩余炸药由于过热发生了爆炸,对周边建筑造成损坏并引起火情。

有一次,爆炸品处理课在港岛西区山上处理一枚180公斤英军炮弹,其中有效高性能炸药大概90公斤。李展超说,那天山上下大雨,然而炮弹引爆时,爆炸产生的热气流将雨生生逼停10秒钟,随后还引发了几十秒的冰雹。“我们一开始还以为是炮弹碎片,赶快找地方掩护,后来才发现是冰雹。”

投到香港郊野山上的炸弹,没有人敢搬动它们。拆弹专家们要徒步几小时上山,把炸弹处理完后,直升机再把精疲力尽的专家们救下来……

拥有十几年处理爆炸品经验的李展超,最不愿意碰到的就是日军留下的军火,因为即将战败的日本因国力所致,在军火生产上用材和制作极为随意,最容易产生误爆或者意外引爆,对拆弹人员来说就更加危险。

处理二战遗留军火,目前是最危险的年代。经过几十年的演变,炸弹内的化学品性质已经变得敏感和不稳定。

香港高楼林立,人口稠密。拆弹专家要把保护市民和公众财产作为大前提。他们所有的仪器装备和手段都是围绕这一点。

香港警察在香港皇后大道东锡克庙附近发现炸弹的工地忙碌(2月29日摄)。 新华社发

2月29日在香港皇后大道东锡克庙附近工地挖掘出一枚重约500公斤的炸弹,长度大约1.3米、直径0.4米,里面有炸药250公斤。 新华社发

2018年,港铁沙中线会展站工地短短数月内接连发现三枚未爆AN-M65型空投炸弹。炸弹长约145厘米,重达450公斤,其中俗称TNT的黄色炸药占到225公斤。

李展超说,炸弹威力巨大,如果发生爆炸,每一枚大致相当于4000个手雷一起引爆,后果不堪设想。

警方封锁道路、疏散群众,在10个小时内将附近住宅、商业楼宇及酒店内数以万计的市民引导至安全地带。市民安全了,拆弹专家才会返回前线,真正开始拆弹工作。“通常处理时间至少也要20个小时起,经常需要20到40个小时。”李展超说。沙中线工地的拆弹作业,爆炸品处理课一名炸弹处理主任及其助手,连同十几人的后备小队,连续工作了接近30个小时才完成任务。

相较于电影中的惊心动魄,现实中的拆弹工作更加繁琐复杂。无论炸弹是在哪里发现,他们首先要彻底挖掘出炸弹,判断炸弹的型号和状态。然后用不易产生热力的水压磨砂方式在弹身切割。随后,对里面的有效成分进行燃烧。炸药燃烧完,引信上的炸药也销毁后,才算处理完毕。

拆弹专家是所有警种中危险系数最高的,但是也赋予了队员们沉甸甸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除了有能力去学习、应用专业的技术和知识外,更要愿意去接触这些危险品、爆炸品,当其他人都选择去回避、去远离的时候,你愿意上前一步去处理。”李展超说。

爆炸品处理课有一句格言:“正确无误、万无一失”,一错,一失,即是生命。

香港湾仔华仁书院发现两个土制炸弹,警方正在处理相关炸弹(2019年12月9日摄)。 新华社发

李展超说,队员们要全面考虑爆炸品的所有危险因素,预先思考某个操作后可能的一系列后果,平和冷静地在各种解决方案中采取最合适的去施行,用最平常的心态,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处理爆炸品责任重大,每位拆弹专家都是百里挑一的精英,并且进行了严格的训练。李展超记得,当时包括他在内的40名学员接受了八个星期的培训,最后只有两个人获得加入爆炸品处理课的资格。

李展超说,此后,队员还会接受一系列训练,包括土制炸弹处理、常规军火处理、爆炸后调查等,并会被派往海外进行训练和交流。“拆弹专家的训练时间很长,一般来说完成训练最快也要4年,如果掌握全部爆炸品相关内容,我认为至少要8年到10年左右。”

香港警方爆炸品处理课人员为记者展示已被拆除的炸弹引信(8月7日摄)。 新华社发

二战遗留的未爆军火一日没有全部清除,香港拆弹专家的使命就一日不会停止。

工作中,李展超从没有想到过害怕。

如果说有情绪起伏的话,那就是每次终于销毁了炸弹,所有人都安全了,可以收工回家的时候。

“那是最欣慰的一刻,每一次都会开心到笑出来。”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