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软件问答

被称为死亡之海的沙漠是(卫星见证,荒漠变绿洲)

导读被称为死亡之海的沙漠是文章列表:1、卫星见证,荒漠变绿洲2、死亡之海中的追梦人3、让塔克拉玛干通铁路,有多难?4、世界最神秘最具有诱惑力的沙漠,被誉为死亡之海5、中国小伙在沙

被称为死亡之海的沙漠是文章列表:

被称为死亡之海的沙漠是(卫星见证,荒漠变绿洲)

卫星见证,荒漠变绿洲

6月17日是

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

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

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荒漠化防治

是关系人类永续发展的伟大事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

我国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2.82亿亩

封禁保护沙化土地2658万亩

全国一半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

实现了由“沙进人退”

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为全球荒漠化治理

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

俯瞰浩瀚的腾格里沙漠腹地

60多年前

被誉为“治沙魔方”的麦草方格

在这里被创造出来

确保了首条沙漠铁路——包兰铁路的畅通

并成为中国最早向世界输出的治沙方案

卫星视角下的包兰铁路。图片来源:新华社

塞罕坝意为“美丽的高岭”

历史上曾是森林茂密的皇家猎苑

后因开围垦荒、大肆砍伐、连年战火

到新中国成立初期

逐步退化成荒原沙地

1962年,国家建立塞罕坝机械林场

60年,三代人

昔日飞鸟不栖、黄沙遮天的荒原

如今已变成115.1万亩的人工林海

时光在这里见证了一场“人间奇迹”

库布其沙漠犹如一根弓弦

横亘在黄河“几”字弯上

曾被称为“死亡之海”

经过多年治理

库布其沙漠植被覆盖度达53%

库布其沙漠2000年7月与2019年7月植被指数对比图。来源: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产业

昔日的不毛之地

正变成绿色发展的“金山银山”

八步沙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

曾是甘肃省古浪县最大的风沙口

狂沙席卷,吞噬农田和村庄

1981年

作为“三北”防护林前沿阵地

古浪县着手治理荒漠

6位农民组建起集体林场

成为第一批治沙人

四十多年后

“风沙毁良田,大漠无人烟”的八步沙

变成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色屏障

卫星图上的毛乌素沙地

逐渐变成了绿洲

30多年来

这里的人们治沙造林60多万亩

控制流沙面积100多万亩

将绿色向东推进了几十公里

右玉向西、灵武向东、延安向北

毛乌素沙地1万多平方公里流沙止步生绿

80%水土不再流失

茫茫荒漠变成一片绿洲

荒漠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中国已经用行动告诉世界

荒漠化的扩张可以被遏制

荒漠化的解决方案也存在着

只是亟须行动与合作

携手防治荒漠化

共建命运共同体

不要让我们的未来枯竭

策划:刘娟

监制:李晓云

编辑:王鑫蓉 马宇聪

设计:李权

卫星技术支持:

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卫星影像来源:

吉林一号 高分一号 高分二号 资源三号 天地图

新华社卫星新闻实验室

新华网思客

新华网5G富媒体实验室

联合出品

死亡之海中的追梦人

推土机和机械设备在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施工。 项目部供图

中新网乌鲁木齐8月9日电 (史玉江 潘彩兰)“点赞我国的筑路工人,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亮的星。”

“太牛了,我要去新疆看看,为大国工匠点赞。”

……

日前,一条40余台推土机和机械设备在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施工的视频冲上热搜,被众多网友点赞留言。

拍摄地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三十八团—塔中沙漠公路项目建设现场。该项目2021年底开工,总长150余公里,预计2023年10月通车。项目起点位于三十八团,与G315相接;终点为且末县塔中镇,与G216相接。

在“死亡之海”建公路,会有常人想不到的艰辛和困难,建设者们要解决水、电、食物、通讯、高温、沙暴等难题。但他们都明白,这条公路对于完善国家公路网、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很重要。

沙漠里本没有路,是筑路人䠀进茫茫沙海。 项目部供图

痛快洗个澡都是奢望

夏秋之交,沙漠深处温度逼近60摄氏度,沙地就像是一口炒栗子的砂锅。北新路桥集团项目总工程师李攀峰带领工人顶着烈日搭建草方格。

“这些草方格能防止流沙,大家一定要确保芦苇插入沙中15厘米、外露20厘米,埋进去的部位一定要踩紧。”李攀峰喊着。

在中亚国家工作13年后,回国后主动请缨,接手极具挑战的沙漠公路建设任务。“虽在国外修过很多路,但建沙漠公路还是第一次。”李攀峰坦言。

缺水,是沙漠施工中的最大难题。随着风积沙路基施工到100公里处,7个多小时才能拉回一车水,想每周痛快洗个澡都是奢望。

李攀峰(右一)正在检查防沙固沙作业。 孙婉铃 摄

和沙尘暴抢时间

“要注意压实度、挡沙带的位置和沙土的自然稳定坡度。”每天开工前,近20年工作经验的结构和安全监理工程师王晓铭都会叮嘱工人们现场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危险源等。

“眼下,沙尘暴频发,又是夏季沙漠高温季节,我们早上赶在沙尘暴起风前开工,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和沙尘暴抢时间。”王晓铭说。

和沙尘暴抢时间,意味着只能与家人挤时间。从年初到现在,王晓铭一直守项目现场。给孩子打个视频电话,对于他来说是难得的幸福。

张关强说,这条徐徐伸展的公路是他梦开始的地方 孙婉铃 摄

这里是梦开始的地方

今年刚毕业就到项目上的张关强担任施工员,每天放线、测量,面对的都是茫茫黄沙。

鱼鳞状、蜂窝状的沙丘回环相接,而这对于关强来说,已不再是美景。

“那天的沙漠像一堵墙一样铺天盖地袭来,天地一下子变色。”张关强回忆,无孔不入的沙尘钻进耳朵、嘴里,只能临时躲进营房车。

“长这么大第一次经历,刚开始有一种撑不下来的感觉。但看到和我爸爸一样年纪的老工人没有退缩,我咬牙也得坚持。”张关强说。

高低起伏、绵延不绝的沙漠腹地中,一条公路穿越其中;公路上不时有车辆疾驰而过;错落有致的草方格依偎在公路两边……这是张关强希望看到的。他说,这条徐徐伸展的公路是他梦开始的地方……

沙漠里本没有路,是筑路人?进茫茫沙海;沙漠的路有多长,筑路人的故事就有多长。(完)

(中国新闻网)

让塔克拉玛干通铁路,有多难?

来源: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

2022年6月

新疆和若铁路开通

标志着环塔克拉玛干沙漠铁路线

建成运行

这是世界首条环沙漠铁路线

这条铁路建在被称为

“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修建时,大家来不及躲沙尘暴

只能绑好安全带就地躺着

经常就着沙子吃饭……

“来不及躲沙尘暴

就把安全带绑好,躺在梁上”

和若铁路超过60%的轨道

穿越风沙区域

走在沙漠里,一会儿嘴唇就裂了

满嘴都是沙子

吃饭时需要时刻护着碗

一不小心就进沙子了

他们有时调侃说

“这沙子细,不硌嘴”

工程管理部部长胡国星说

“修铁路不难

难的是如何避免风沙掩埋铁路”

他回忆,有一次工人们在架梁时

沙尘暴突然来袭

工人们来不及躲避

只能把安全带绑在梁上的钢筋上

躺在梁上近半个小时

身上被盖了一层沙

他们在风沙特别大的地方

架设过沙桥

在其他地方扎草方格

种植胡杨、梭梭、红柳等

和若铁路沿线

打造出了一条绿色长廊

“坐在火车上可以看到

高立式沙障、乔木带、灌木带

非常壮观”

“不为盈利、不计付出

就是为了老百姓”

2022年6月,和若铁路开通

串联起了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部7县市

惠及百万人口

解决了当地百姓出行难的问题

开通当天,几位老乡

抬着一整只烤全羊上了火车

分给工作人员吃

“铁路修到了这里,他们特别高兴

可以坐上火车,出去看一看了”

和若铁路全程800多公里

国家投资200多亿元,票价98元

胡国星说

“和若铁路不以盈利为目的

不计付出,就是为了老百姓”

为建设者们点赞!

来源:央视新闻(记者:赵迪 杨璐瑶),中国铁建

世界最神秘最具有诱惑力的沙漠,被誉为死亡之海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新疆南疆的塔里木盆地中心,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十大沙漠,同时亦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

整个沙漠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400公里,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平均年降水不超过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而平均蒸发量却高达2500~3400毫米。

金字塔形的沙丘屹立于平原以上300米。狂风能将沙墙吹起,高度可达其3倍。沙漠里沙丘绵延,受风的影响,沙丘时常移动。

由于地处欧亚大陆的中心,四面为高山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充满了奇幻和神秘的色彩。塔克拉玛干腹地被评为中国五个最美的沙漠之一。

塔克拉玛干沙漠,四周高耸的山脉和令人生畏的戈壁,严酷地限制了对这一极难穿越的地区的接近。但广阔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还是吸引了无数好奇者前来探寻。

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责任编辑:Ellie

中国小伙在沙漠里栽出万亩水稻,拿下3亿投资,被称第二个袁隆平

一个具有天才禀赋的人,绝不遵循常人的思维途径。――司汤达

袁隆平解决了大多数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有一名中国小伙子解决了在沙漠中种植水稻的问题。他就是在科尔沁沙漠中种出万亩水稻的腾飞,大家都知道土地沙漠化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威胁非常大,沙漠里面不能生长植物,不能居住人类,因此被称为死亡之海。

腾飞却在沙漠中种出了水稻,水稻是对水分要求很高的农作物,沙漠干旱的气候根本不适合种植水稻。而腾飞和他的团队却克服了困难,把水稻种到了沙漠上。这个项目的成功让腾飞获得了3亿元的投资,同时解决了中国几百万人口的吃饭问题,因此他被称为第二个袁隆平。

一、沙漠水稻的计划实施

沙漠水稻这个项目在八十年代曾被提出,但当时很多人认为在沙漠种植水稻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个计划被搁置了。但这些年来腾飞从没放弃过这个计划,他觉得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只要能解决水稻的生长需求,就能在沙漠中种出水稻。

在组建团队时腾飞遇到了很多问题,因为大多数相关专家都认为这个项目很难实施,他们没有信心在沙漠中种出水稻,所以不想浪费这个时间。面对这样的情况,腾飞并没有放弃,他夜以继日的研究沙漠水稻种植技术,把自己的想法做成PPT发给每个同事。腾飞通过这种方式让同事们相信他,相信他们一定会成功。

一个多月后,逐渐有人愿意加入腾飞的团队,其中很多人是被腾飞的坚持所打动。团队组建完成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资金的短缺。这个项目在申报时被打回了好多次,领导认为腾飞的方案很难实施,最重要的是在沙漠中种植出水稻概率小之又小,没有百分百的把握,他们不想花这个钱。

作为当事人的腾飞当然不能就此罢休,他把沙漠水稻种植的原理和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一一列了出来,并给出了解决方案,交给上级领导审核。几天过后腾飞收到了审核通过的消息,他的努力没有白费,于是他和自己的团队开始在科尔沁沙漠进行水稻种植试验。

二、沙漠水稻种植面临的重重困难

虽然上级同意了腾飞的申请,资金也已到位,但如果只用这些资金完成这项伟大的工程难之又难。为了能有更多的资金,腾飞四处拉赞助,还把自己的所有积蓄拿了出来,这才勉强凑够研发资金。科尔沁沙漠的天气非常恶劣,不是烈日暴晒就是风沙漫天,腾飞和他的二十多个队友住在两个小小的帐篷里,每天风餐露宿。

人受点累没什么,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最让腾飞感到头疼的,水稻种植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水份问题。其实科尔沁沙漠在很久之前也是一片广袤的草原,只是由于天气的变化和自然环境的破坏,这里的土壤逐渐沙漠化,慢慢的就变成了大片的沙漠。所以沙漠深处还是湿润的土壤,地底下还是有不少的流动水源,每块稻田开一口70米深的机井,依靠这些水就可以解决沙漠水稻的灌溉问题。

难的是如何才能保留住空气中的水分,空气中的水分对水稻的生长是非常重要的。而沙漠中的气候一般都比较干燥,即使有水分,还没落到地面就被蒸发了。面对这个问题,腾飞和他的团队夜以继日地研究解决方案,最后他们决定修建一种拱形的薄膜支架,其实就是一种大棚。这种大棚可以阻挡水分的蒸发,把空气中的水分保留下来供水稻吸收。

在沙漠中经常能遇到大风天气,水稻幼苗是不能受风的,不然会对水稻产量产生很大的影响。薄膜支架遇到强风会被刮走,所以每次遇到大风时腾飞和他的队友们都要趴在大棚上,防止大棚被风吹走。

三、沙漠水稻获得的成功

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最开始的500亩试验田有了很好的收成,这给腾飞以及他的团队带来了更多的希望,他们明白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上级看到这些成果后,给他们团队拨放了一些资金,让他们继续种植水稻。

第二次腾飞把种植范围扩大到5000亩,由于各方面技术都很到位,水稻生长得很好,腾飞再次取得了成功。成功后的腾飞并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他继续扩大水稻的种植面积,在沙漠中种出了万亩水稻。以前荒芜的黄沙上布满了绿洲,这给原本荒凉的沙漠带来了无限的生机。

沙漠水稻种植获得了多项国家专利,养活了中国几百万人口,腾飞被称为第二个袁隆平。如今腾飞还在考察其它可以种植水稻的沙漠,地球上的很多沙漠都有希望变成绿洲。单单一个科尔沁沙漠的水稻一年就有上百亿的利润,看到如此大的商业价值,很多人都开始搞投资。如今腾飞已经拿到了3亿的投资,他的沙漠水稻规模将会越变越大。

沙漠水稻相比其它水稻种植来说有很多优势,比如说沙漠中的土地虽然都已经沙化了,但里面含有各种有机物质。这些物质可以给水稻带来不少的养分,对人体也是有益的,以及沙漠水稻有效地制止了土地的沙漠化,把沙漠变成了绿洲,这对保护环境来说也是很有益的。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