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3完整版(一笑泯恩仇——陪孩子一起度过青春期3)
青春期3完整版文章列表:
- 1、一笑泯恩仇——陪孩子一起度过青春期3
- 2、英雄不再3评测:属于须田刚一一个人的狂欢
- 3、生命论015:孩子进入青春期,父母怎么办?3
- 4、怎样和青春期的孩子相处,看了董宇辉的烤肠理论深有感触
- 5、韩国小说关注哪些话题?来看这三部
一笑泯恩仇——陪孩子一起度过青春期3
如今,走过那段阴霾。孩子告诉我们,其实,我们都错了。前几天,和孩子聊起这个事,孩子说,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是小学时,过于放纵,而在中学时又太过约束。听后,我拍了拍孩子的肩膀说,我是第一次做爸爸,没什么经验,对不起。孩子却看似若无其事地回答,我也是第一次给人做儿子。父子四目相对,大有一笑泯恩仇的感觉。
这一笑,我等了两年。个中滋味,一言难尽。我忍着不让泪水流出眼眶,儿子很懂事的给我一个拥抱。
儿子开始学习,给我商量怎么补课。我静静地听着他的计划,不时说出自己的建议。那时候,我才发现15岁的孩子思维已经成熟到令我愕然。因为在家辍学三个月,原来的学习已经不能回去就读,我给他选择了一个教学质量较差的农村学校借读。就此,他提出,要想办法回到原来的学校。我未置可否。问他这么做的理由,孩子认真起来,给我分析了两条理由:1、借读学校,老师对他的管理不会太过严格。而且半年来,由于处在后青春期,自己的所作所为,让老师们几乎放弃了他的学习。2、原学校作为重点学校,教学质量和升学率都在当地名列前茅,即使勉强跟上课,也别在质量一般的学校名列前茅升高中的概率高。
看到孩子的变化,想想两年来的折腾,我觉得一定要把这段历程记录下来。这将是送给孩子最好的成人礼。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读到这些文章的天下父母,不要重复我们曾经走过的弯路。下一期开始,我把这段历程中一些重要时间点,自己写的日记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前一期,已经说过,这里没有理论、没有总结、没有策略,只是真实的记录生活。成与败,都可能给您一些启迪。
英雄不再3评测:属于须田刚一一个人的狂欢
#头条创作挑战赛#
能接受就能玩,不能接受就算了吧
与须田刚一的初次相遇,是在初中。
那时的我,刚进入青春期,逐渐开始变得叛逆。这种变化,也反映在了我的游戏偏好之上。当时的我,在接触了一批欧美游戏后,对游戏的画面与剧情的深度有着“很高”的要求。觉得“黑深残”才是“大人”的游戏,自己也不再是以前那个喜欢“过家家”式游戏的“小孩”了。
我记得,当时特别喜欢提两个词:一个是“社会的黑暗面”;另一个是“人性的脆弱”。尽管真要去细究这两个词的话,我基本什么都说不出来,但当时我觉得,能说出这俩词的我,已经比同龄人要高出不少了。
当时玩了“TLOU”等一批游戏的我,觉得自己特“高端”
不过,这种状态也没有持续太久,大概在我初中毕业前基本就结束了。能摆脱这种所谓“婆罗门”心态的关键,大概还是因为同样在这个时期,我有意无意地接触了一批体量算不上顶尖,但创意与风格都相当特别的游戏。其中就有一款游戏,虽然算不上对我影响深远,但却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那款游戏叫《杀手已死》。
《杀手已死》
沉稳的武士刀与黑西装配上炫酷的义肢,极尽暴力美学的血腥战斗,再加上可攻略的各位性感女郎,对当时处于青春期的我,着实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整个游戏在战斗之外的各种演出都相当到位,台本设计也是暗藏玄机。不过,对当时的我来说,就只是能感觉到游戏在玩梗与致敬而已,至于各种台词的出处,那就并不知晓了。
初中的我看这个哪受得了
而相对于它的演出与致敬,游戏的剧情就显得有些莫名其妙了。虽然前半部分好像多少在认真地说着些什么故事,但结局却是戛然而止的。认真分析的话或许能有些收获,但我觉得大部分人在游玩之后,对其剧情还是会一头雾水。
通关后的我,也在那时思考过这游戏到底是在说什么故事,但却想不出个所以然。我甚至觉得,《杀手已死》的剧情完全是为了迎合制作人想玩的各种梗而做出来的,根本就没有什么完整的剧情。
于是,我开始去搜索更多有关《杀手已死》的信息,进一步了解了这部极富特色,或者说是个人特色的动作游戏。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第一次知道了须田刚一。
须田刚一
令当时的我更惊讶的是,须田刚一的几乎所有游戏,都是这个风格:暴力、荒诞、无厘头、“私货”严重。
也是在那时,出于好奇心,我也开始接触其他须田刚一的作品。其中最主要的,也就是他的代表作“英雄不再”系列。
《英雄不再》
从电视购物上买来光剑,为了赚钱泡妞而成为杀手,逐步爬上杀手排行的顶端,这就是《英雄不再》的剧情。完全没什么严谨度,也没什么深度可言。贯穿整个游戏的还有须田刚一本人的各种“私货”,一股脑全部都塞给你,不管你看不看得懂,也不管你喜不喜欢。
特拉维斯的光剑
须田刚一就是这样纯粹的“缝合怪”。他会把自己喜欢的所有元素都“缝合”到游戏里,甚至可能为了塞入一个梗,而强行去创作一段没有意义的剧情。在游戏中,你会强烈地感觉到,须田刚一完全是为了自己而创作游戏,玩家怎么样,他完全不在乎。
而系列最新作《英雄不再3》也是这样,同样是须田刚一一个人的游乐场。与十数年前相比,《英雄不再3》并没有多少与时俱进——唯一与时俱进的,恐怕就是须田刚一本人的新梗与新致敬了。
《英雄不再3》
事先说好,对我来说,须田刚一的游戏不是能简单进行评分的。他的游戏能不能玩,完全取决于玩家自身能否对得上他的脑电波。如果对不上,那他的游戏永远都是0分;而就算对得上,也与尽善尽美相去甚远。他的游戏永远都不会是最好的,但永远都会是最特殊的。
《英雄不再3》的剧情框架,相较前作并没有太大改变,依旧是主角特拉维斯·达阵去进行排名挑战。只不过,这次他的对手从杀手变为了侵略地球的外星人,他要逐个击败大反派“弗”所率领的银河系前十强大的外星战士。
本作的大反派“弗”
不过,虽然特拉维斯所要挑战的敌人不同了,但排行榜的挑战机制却没有变。在前作中,每当特拉维斯需要挑战比他更高等级的杀手时,他都要支付一笔不小的入场费。而为了赚钱,玩家就不得去完成各种任务,游玩各种小游戏,落入到须田刚一的个人趣味中。
但为什么本作挑战的是外星人,还要支付入场费呢?答案就是,须田刚一的事情你不需要搞得那么清楚!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啊
特拉维斯为了对抗外星人而使用的武器,依旧是他那把从电视购物上买来的劣质光剑。轻重攻击的交替使用可以击晕敌人,随后可以对其使用须田刚一喜爱的摔跤技。而在削减完敌人的生命值后,就可以挥动摇杆对其使出慢动作演出的终结技。
以上都是“英雄不再”系列前作中就拥有的战斗系统,而本作也是引入了部分的全新系统,来丰富战斗内容的体验。首先,就是加入了“跳跃”的指令——战斗中的特拉维斯,终于可以进行跳跃来释放轻重攻击了。不过,跳跃本身的实用性并不大,从中能更多感受到的则是须田刚一一股“你看,我能做跳跃,不怕BUG了”的自豪感。
而另一个新系统,就显得实用的多了——那就是“死亡手套”技能。特拉维斯可以使用“死亡手套”的各种技能,其中包括“击飞”“范围攻击”“子弹时间”等各种效果。各个技能有独立的内置CD,可以在战斗中灵活运用,赋予战斗一定的策略性。
“死亡手套”技能
总体来说,《英雄不再3》的战斗系统相较于前作并没有太大改变。引入的新系统丰富了一些战斗上的思路,加上须田刚一制作动作游戏时一贯的强烈打击感与夸张演出,再配合上劣质光剑需要一边使用一边手摇为其充电的滑稽感,《英雄不再3》的战斗体验还是非常爽快的。
而在战斗之外,特拉维斯还是可以驾驶着他的爱车蒂姆桑提格,在城市中驰骋。《英雄不再3》回归了初代游戏的开放世界设定,并将可活动的区域划分为了风格各异的五个部分。
本作拓宽了大地图的面积
不过,即使地图的面积扩大了很多,但《英雄不再3》的开放世界水平却是极低的。如果说,给地图探索加上复古滤镜也算地图设计的话,那或许可以说本作的地图有些小设计。但倘若不将此类设定算入,那么《英雄不再3》的“开放世界”,大概就只是用地图编辑器随便扔几个建筑进去的水平了。
整个开放世界内的建筑密度相当低,行人与车辆也是极为稀少,几乎只会在玩家面前进行刷新,玩家在地图中的移动更像是在无人区或废墟中的独自探险。地图本身也没有什么独特的交互元素,只是零星散落着部分商店、战斗、收集品与小游戏而已。而这些元素,大多只是为了让玩家赚取推进主线剧情所需的金钱,而存在的。
地图基本就是这样的水平
可以说,《英雄不再3》的开放世界设计,即使是放在十几年前也是较为糟糕的水平。而在开放世界游戏大展拳脚的今天,《英雄不再3》无论是地图设计还是画面水平,都几乎处于这个领域的最底端。须田刚一在“不如不做”和“做了就行”之间,显然选择了后者。
不过,技术方面的部分向来不是须田刚一擅长的部分,也并不是他为粉丝所喜爱的那个部分。须田刚一在讲究暴力美学的战斗之外,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他那庞大的亚文化储备以及表现。
游戏中,特拉维斯为了赚取入场费需要游玩各类小游戏。而相较于常见的各种球类以及钓鱼小游戏,“英雄不再”系列的设计,一向都别出心裁。在《英雄不再3》中,特拉维斯可以在栖息着短吻鳄的污水潭里捡垃圾、可以驱动一碰就坏的劣质除草机收割杂草、可以手持马桶塞,寻找堵塞位置大力通马桶。这些小游戏的操作并不复杂,但都演出夸张,创意十足。
割草小游戏
而在整个游戏的各种剧情与支线中,须田刚一本人的兴趣爱好,更是对玩家进行着狂轰滥炸。漫画、动画、电影、音乐、游戏,各种他喜欢的作品都会在你想得到与想不到的各种地方出现。举个例子,由于对手是外星人,与外星人作战就会想到机甲。于是,须田刚一就直接将机甲系统整个加入战斗之中,不管是等身机甲还是大型“高达”,游戏中都能见到其身影。
太空BOSS战
游戏剧情的推进,也效仿了TV动画的模式,在过场与正片之间穿插了OP与ED,整个排名战就像单元回一样稳定地推进着。每一章的BOSS战都会根据外星人的不同,而有一套专门的玩法,与普通杂兵战区别很大。系列一直这么做的原因,大概就是能够“缝”更多梗,可以“塞”更多想法。用的好不好,用的对不对,管他呢?
整个屏幕都是致敬
做个总结。对于《英雄不再3》,不要去太过深究。它是须田刚一完完全全为满足自身喜好而做出的游戏,也是完完全全为须田刚一的个人粉丝而制作的游戏。如果说,近年游戏界追求的是电影化叙事,那须田刚一追求的就是B级片叙事。它拥有血腥爽快的战斗,拥有数不胜数的玩梗与致敬,也拥有不堪入目的地图设计,更拥有经不起推敲的剧情。至于它究竟是“烂活”还是“又烂又好”,则完全取决于玩家自身。
最后,不要相信下面按照惯例给出的评分。
这可是须田刚一,朋友。评分?有用吗?
生命论015:孩子进入青春期,父母怎么办?3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性教育上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父母的失职或无知,都有可能给孩子带来终身的痛苦。在孩子幼年时,父母就应该给孩子讲授一些简单的性常识,并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
比如说让孩子知道生殖器不仅是“尿尿”用的,长大后还有其他用处。要保护好,不能随意暴露,别让虫虫咬了,更不许别人碰它,否则得病了会很痛苦!可以把男孩的阴茎称为“小弟弟”,把女孩的阴道称为“小妹妹”,既文雅,也亲切。只有“小弟弟”和“小妹妹”生病或受伤时,才可以让爸爸、妈妈和医生看它、摸它!其他任何时候,不管任何人:老爷爷、老奶奶、叔叔、阿姨、邻居、亲戚、老师、同学或好朋友都不可以看它、摸它!如果有人要强行摸你的身体,摸你的“小弟弟”或“小妹妹”时,要高声喊:“不许你摸我”!如果对方仍不听,你就高声喊:“流氓、流氓”!就能把对方镇慑住。回到家要尽快将这件事情告诉爸爸、妈妈,让爸爸、妈妈告诉警察叔叔。
让孩子们学会防身、护身和自救的基本知识,防患于未然非常重要。很可惜常常被一些家长忽视,出了事才后悔。
南京湖熟菊花展
符合性道德的性需求,属于正常的生理需求,不能阻止,也不可能阻止,唯一正确的方法是科学地引导。科学的性知识是不怕阳光的,不需要偷偷摸摸地学、也不必吞吞吐吐地讲。年轻人在性问题上无知与无助的窘境不能世世代代循环下去,是人类唯心主义的处理方法把这个问题复杂化、神秘化了。
其实在大自然,所有动物都遵守生育规则:该发情时就发情,自由奔放,毫无羞涩;雄性利用各自的优势争夺交配权,而雌性则按“优胜劣汰”的原则行使生育权;发情期一过,各自规规矩矩过日子,雄性不会心猿意马、胡思乱想,雌性也一门心思孕育小宝宝。所以在动物界,没有性病,没有变态,没有淫乱,极少怪胎和遗传缺陷病。在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后,植物能让其它生物一起共享繁衍的欢乐和成果,而动物的下一代经过优胜劣汰,能更快地适应自然环境茁壮成长。反观人类,真的自愧不如!在进化过程中,人类好像获得了更多肉体上的快感,却引发太多的折磨和痛苦,仔细想想,得不偿失!这是人类自寻烦恼?还是自作自受?
在人类社会,性知识羞于启齿,苦于公开。大家习惯用不承认、不流露、不表态的唯心主义方式来应付,不仅无助问题的解决,反而使问题更加复杂和严重。人人心烦这些事,个个又装着没这些事。不正视,不承认,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如果这个最古老、最神秘、最严重的社会问题再不认真解决,最终会影响人类的生死存亡。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爱情失去信心和勇气。虽然大家都认为:没有爱情的人生是悲哀的,享受不到家庭的温馨是可怜的。可是,明知悲哀,明知可怜,很多人像中了邪似的一条道路走到黑。
南京湖熟菊花展
中国《2018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的结婚率7.3‰,比2017年降低0.4 个千分点,出现连续5年大幅下降的趋势;2018年的离婚率为3.2‰,出现连续5年上升的趋势。2018年结婚率与离婚率之比为100:44,也就是说结了婚的人,将近一半会离婚!
不离婚的夫妇中,又有很多不愿生孩子,成为一种“时尚”,将人类引向慢性自杀。而性病和各种性变态,则将无知和狂妄的人一步步诱入死亡的深渊。中国大城市的初婚年龄、初产妇年龄不断攀高,人口增速下降,老龄化加重……这些问题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怎么办?只能自救!要在国人中及时普及生命常识,了解《生命的自然属性》,遵循自然规律。日本和韩国当下出现的生育危机,已经给全世界亮了红灯,我们没必要再犯类似的错误。悄无声息的人口大战,没有枪炮,没有硝烟,没有流血的惨烈,同样关系国家与民族的生死存亡,决不等闲视之!
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俗称三观。三观决定国家、团体或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功与失败,已经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实还有小三观:恋爱观、婚姻观和家庭观,没被重视。大家习惯地认为这是个人私事,不宜谈论。
其实,小三观本属于人生观的范畴,单独列出来是为了显示重要性。可别小瞧小三观,它决定了人类的生存与繁衍,决定了民族的兴旺与衰弱,决定了家庭的和睦与幸福!
简单一句话:大三观定成败,小三观定存亡!
存亡之道,能是小事?!
南京湖熟菊花展
所以全社会,无论男女老少,都要树立起正确的小三观,都要普及性知识、性医学和性道德。学校、老师和家长,更应该理直气壮地宣传性道德。只有用性道德约束人类,才能保证爱情、婚姻和家庭的平安,否则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无穷无尽的烦恼,还会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严重的伤害。当过多的性欲得不到满足时,只能用自慰来发泄,进行无害化处理。也可以说,这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不得不采取的一种自赎和自救!
性的欲望和冲动是天生的、自然的,而性的知识却需要在后天学习和实践。学习和掌握好相关的性知识,对一生的“性福”大有裨益。没有学好,或没有实践好,都会给你的性生活造成难以启齿的伤害。如果压抑不住一时冲动,还可招来牢狱之灾。所以每个人都要花时间、花精力,学习相关性知识。不能让自己跟着感觉走,而要一生沿着科学的道路走。适当的性生活是宝贵的精神享受,对家庭和睦,夫妻的健康和长寿大有裨益。那些活到“金婚”的老年夫妻,不都是被世人羡慕和追求的吗?
结婚成家,繁衍后代,是夫妻双方共同的责任。所以男女双方不仅要了解自身的生理知识,也要知晓对方的生理知识和生理需求。只有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夫妻间才能相互理解、相互体贴,共筑温馨的爱巢。
恩爱夫妻是幸福家庭的基础,也是人类健康生存和合理繁衍的重要保障。
寻觅到与你相配的爱人,并与之结婚,可以不夸张地说:你的人生成功了一半。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天下眷属皆能共享金婚!
胡成志
您的点赞与分享是对我的鼓励
生命论简介
版权所有 转载须注明出处
怎样和青春期的孩子相处,看了董宇辉的烤肠理论深有感触
青春期的孩子即便心理上认同父母的意见和管教,在言语行为上通常也表现出反驳,父母因此而感到难过、生气,他们会以为战胜了父母而有成就感,这样的变化让父母措手不及。
孩子迟早会变,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一位妈妈曾经向心理专家陈默老师求助,她刚上初一的儿子,突然变得不听话,事事都和家长反着来,还经常把自己关在房间不出来。家长和以往一样交代一些必要的事项,孩子也变得及不耐烦甚至根本不听。面对突然不服管教的儿子,这位妈妈极其焦虑,担心孩子交往上坏朋友变坏。
陈默老师指出,并不是孩子变坏了只是叛逆了,青春期的孩子要对自己的事做决定这是本能,当被人命令或者限制时,感觉受到了打压。
孩子幼年时期每天黏着妈妈,虽然本性调皮,但还是十分听从父母的管教。到了小学认识的朋友越来越多,不再事事与爸爸妈妈分享,而是喜欢和同龄的同学朋友讲。随着年龄增长,到了青春期孩子也越来越有主见。但是大部分父母始终认为孩子还没有长大,教育方式一直没有改变,认为他们就应该听从父母。
孩子在成长,家长却没有意识到他随着年龄增长已经有主见了,应该遵从他的意见,而不是一味的命令压制,这样只能导致逆反,冲突重重。孩子迟早会变,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家长的教育方式和与他相处的方式也应该改变,当他变得独立、强大时,父母就应该适时放手,保持谦卑。
叛逆并不全是孩子的问题
不久前董宇辉直播的一段视频引起众多人深思,更是给父母们一个提醒,直播中董宇辉和主播鹏鹏在聊天时夹起一根烤肠问众人:在你的角度,看到的是什么形状?观众的回答都是烤肠本身的形状,胖胖的、短短的。在他身边的主播鹏鹏却表示,在他的角度看烤肠与董宇辉衣服上别着的黑色麦正好连成一个感叹号。
董宇辉总结了大家不同的结论,他表示从他自己的角度看烤肠是圆形的。董宇辉说之所以举这样的例子,是因为提醒大家不要再和人争论,因为每个人的立场不同,看到的自然不同,从不同角度讲,每个人都是对的没必要互相说服。
简单的例子言简意赅寓意深刻,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适用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父母和孩子的立场和角度不同,对待问题的想法和做法自然不同,教育也应该变换角色,换位思考。青春期的孩子们自我意识非常强,很有主见,这并不是不可理喻、叛逆或者极端,而是与家长的思想,思考问题角度不同。
教育专家黑幼龙的二儿子从小经常考零分,还很调皮爱惹是生非,老师和邻居都不看好这个孩子。但是黑幼龙夫妻始终很认可他,耐心和他沟通谈心。
有一次,二儿子到卖场拿了商品没有付钱,卖场工作人员说他是小偷,妈妈耐心引导,他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想法,因为同学拿了东西没付钱也没有被发现,他很好奇也想试一下。
这样的理由或许很没有说服力,但是在孩子看来他并不想偷东西,如果作为父母和他人一样认为故意偷东西,那或许孩子的人生路会完全不同。
成人认为的青春期叛逆,并不是孩子的问题,只是他们和家长的立场和思维不同,他们的行为没有达到父母的预期而已。作为父母要接纳、理解青春期,了解他的内心,一个被父母认可被父母理解的孩子才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走出不同的人生轨迹。
青春期的孩子不好管,父母就不要“管”,做好这几件事
家有青春期的孩子对每一位父母都是挑战,在《父母、子女与权利斗争》教育博士玛丽·希迪表示,如果父母能够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回应他的需求,而不是拒绝或者孤立他,孩子将更愿意接近父母。
孩子在长大在改变,父母也不能一成不变,青春期不好管,父母那就不要管,可以做好这几件事。
1、控制情绪
在遇到孩子不服从管教时,在他做了让家长难以接受的事情时,大部分家长都会很生气。
这时候需要控制情绪,坏情绪不仅使沟通毫无效果,还影响亲子关系。等情绪平复后再和孩子沟通,家长要记住及时自我调节、控制情绪。
2、适时示弱
李玫瑾教授多次提醒父母,孩子十二岁以后,父母要学会适时示弱,这并不是任由他为所欲为,而是当遇到分歧时认真听听孩子的想法。接纳他的想法,尊重他,如果一味打压控制只能适得其反。
3、该沉默时要沉默
青春期的孩子不愿意与父母交流,家长很难猜透他们的心思,最好的方式是该沉默时沉默。
有的时候唠叨、道理不停讲,会使他更反感,理性沟通点到为止,给他一些时间和空间。
在沉默这件事上,我觉得,父母还可以考虑的是,你是否和“烤肠理论”一样,只看到了事情的一面,却忽视了孩子的视角,看到的可能和你完全不同呢?
碎碎念:
青春期让父母感觉曾经懂事乖巧的孩子瞬间叛逆,心理学上表示叛逆是成长过程中一种心理状态,这个阶段孩子的心理就连他自己都难以掌控。面对青春期父母们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样与子女相处。最好的方式就是多换位思考,给孩子一些时间和空间,做好引导。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韩国小说关注哪些话题?来看这三部
活动现场
最近,“在细腻的思绪中寻找自我——‘韩国文学大奖作品’品读会暨《愿》新书发布会”在韩国文化院举办,活动介绍了多本韩国小说,包括白温柔的成长小说《愿》、赵南柱《82年生的金智英》及其成名作《晚安,高漫妮》,以及豆瓣9.1分韩剧《我是遗物整理师》同名原著。
活动以三幕剧的形式进行,分为青春的蜕变,中年的反思,圆满的离场三幕,每一幕推荐一部作品。
《愿》:年轻的生命总是背负着沉重的恩赐
接力出版社于今年十月推出的新书《愿》在韩国曾获得多个奖项,《愿》是作者白温柔的处女作,在韩国上市两年,销量突破70000册,由《愿》改编的舞台剧在韩国热映。
《愿》的故事中,主人公刘愿被锁在了“幸存者牢笼”里。同在“笼”中的还有父母、路人、邻居、同学。父母从不对她发脾气,不说半句重话,客气得像是陌生人;路人无论推销什么,她一概全部买下;邻居随口一句抱怨,也被她理解为指责;开学季,同学们见到她都紧张兮兮的。所有一切都源自那场大火。浓烟里,姐姐救出刘愿自己却永远地离开,在楼下接住刘愿的那位叔叔,被砸成终身残疾,只有刘愿毫发无伤。因此,她不再只是自己,而是妈妈仅有的女儿和见证姐姐、叔叔壮举的证物,因此刘愿也背负着沉重的“成长枷锁”。
嘉宾们在分享中认为,刘愿的困境也是每个人青春中的普遍困境:和父母、同学、朋友的关系总是会出现裂痕;总是用别人的评价定义自己,一旦和评价自己的人,比如父母,产生矛盾,被父母骂,不仅受伤害,还会对自己的认知产生动摇;并不觉得自己做的事有什么叛逆之处,但却总是和家长寄予的期待相悖,那些看似合理的愿望对于青少年反而成为牢笼……
作家笛安认为:“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有类似的负罪感——我好像得到了我不应该得到的东西。每一个小孩,在成长中有时会面临一些非常沉重的东西,比如家里大人会说,为了你我做了哪些牺牲。年轻的生命背负了非常重的恩赐。”
笛安从作者视角分析了《愿》的作者白温柔的写作初衷。
作者在后记里认为,年轻的她是在非常厌恶一个人的情况下创作出书中的“叔叔”的角色然后展开整个故事的。笛安说:“不是每个作者都能这么坦诚,这是非常吸引我的一点。当我们长大后,会发现年轻时让我们喜悦或痛苦的事,很多都是微不足道的,甚至是一个说出来都觉得好笑的事,但对一个少年人的精神世界足够形成强刺激,这个强刺激可能会动摇一个孩子的世界观,在这个过程中就会产生非常旺盛的表达欲,而这一切只有青春期才会有。”
《愿》的故事中,读者可以在故事营造的极端情况里,体会到共有的成长压力,这是很考验作者编故事基本功的,《愿》就是提取很多人日常生活经验的最大公约数,再用具象的极端故事设定和读者共振。
《晚安,高漫妮》:被文学“照顾”的失败者们
《晚安,高漫妮》
分享会的第二部分推荐的是韩国畅销书《82年生的金智英》作者赵南柱的成名作《晚安,高漫妮》。
小说通篇以主人公高漫妮的第一人称视角讲述,她以及她的家庭在韩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汉江奇迹”30年中所经历的人生。曾经梦想成为体操选手的高漫妮在36岁这一年被公司解雇,又因为未婚、无存款、无房,和生活在首尔平民区的父母生活在一起。在无业的日子里,高漫妮在家中和父母产生摩擦、冲突,在街上无所事事地闲逛;又遭遇房子拆迁,全家卖掉房子搬离首尔住到临近的乡下等平凡人的琐碎小事。
“比起《82年生的金智英》,我更喜欢这位作家写的《晚安,高漫妮》,我喜欢更加强烈的文学性。我一直相信,大部分好的文学作品讲的都是失败者,或者在日常生活里有挫败感的人,文学是天生照顾失败者,关照失落者的。”笛安说,“尽管我很希望高漫妮能获得幸福,但她如果是幸福结局,这个小说就难看了,所以看到结尾我松了一口气,高漫妮还是一个失败者,运气没有降临到她身上,但你会相信未来会有幸福在等着她。”
公众号GoodbyeLibrary主理人叶叶分享:“高漫妮遭遇的很多困境和当下年轻人是相通的,她刚失业那天,晚上还是安稳地睡了一觉,第二天骗家人装作没有失业,上班时间正常出门,整个人物形象立体起来,就是普通人的普通生活。漫妮的其他生活和我自己的很多经历是重叠的,让我跟她亲近起来,好像自己也生活在她的故事里,让我关心她的命运。”
记者孙若茜曾采访过作者赵南柱。她注意到韩国文学作品中关注30岁以上女性的不在少数,金智英、高漫妮,还比如《素食者》中的英惠,她们的困境如出一辙,但作品中金智英妈妈、高漫妮妈妈,她们遇到的问题好像并没有这些“80后”“90后”严重。赵南柱对此的回答是:“因为‘80后’‘90后’身处的时代对于争取性别平等有了更完善的制度,也让女性认为自己在社会或家庭中努力奋斗十几年,就会获得更多选择的权利。但现实是,金智英、高漫妮和她们妈妈辈的实际情况一样的,在更高的预期之下,导致了更大的痛苦。”
笛安认为,由高漫妮、金智英等群像组成的现代人生活中,真正的冲突来自价值标准的尖锐对立。“高漫妮很难和她爱的父母说到一起去,想想我们过年的时候,和家人坐在一桌聊天,也都没法避免价值观冲突。在这种价值观对立的情况下,如果足够幸运,可以和有相同价值观的朋友分享观点,我认为这很重要,可以抵御很多外界的侵扰。在赵南柱的作品里,无论是金智英还是高漫妮,都没有这种幸运,所以她们陷入了各自的困苦里。好在我们可以在文学作品里遇到和自己观点一致的人,产生情感共鸣,这也是时代需要文学作品的意义所在。”
《我是遗物整理师》:站在生死交界线凝视生命
《我是遗物整理师》
分享会的第三部分介绍了《我是遗物整理师》。这本书的第一作者金玺别是韩国第一位遗物整理师,从业已14年。年轻时,他曾因无业穷困潦倒,在寻找人生方向的时候,好友因意外去世,他在好友的葬礼现场“除了哭什么都做不了,反而是入殓师把好友体体面面地送走”,因此他成了一名入殓师。
某一天,一位遗属因为“患重病的父亲不想拖累自己,独自一人病故于出租屋”,使她有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她拜托金玺别做遗物整理。此后,类似的请求接二连三,金玺别因此转行做了遗物整理师,并开设韩国第一家遗物整理公司。在过去14年中,金玺别亲身经历1000余个死亡现场,通过遗物讲述人生故事。
《我是遗物整理师》一书中有许多突破人认知的案例,比如老人因腿疾无法正常工作,自己搬出来独居,过起了隐居的生活。他不仅只顾饮酒不治疗腿疾,居所的厕所坏了也不报修。老人身体衰竭病亡后,遗物整理师在他的家里发现了数十个盛满尿液的酒瓶,还有粪便堆积如山的马桶。
“日本电影《入殓师》很红的时候,我们也曾积极讨论过今天的话题。一部优秀的作品可以提示我们,应该怎么样去看待死亡,看待生命的终结。”笛安谈道。
据悉,接力出版社出版的“韩国文学大奖作品”系列在2023年将继续扩充,韩剧《安娜》同名原著、《小书厨房》(暂定名)也将陆续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