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爱立信k790(要挑战微单了?从诺基亚索尼到华为小米:手机影像是怎么变强的?)
索尼爱立信k790文章列表:
- 1、要挑战微单了?从诺基亚索尼到华为小米:手机影像是怎么变强的?
- 2、007将配下代小米手机?盘点历年007电影中的邦德机
- 3、东方诺基亚:索尼大法发家史 皇朝的初步建立!
- 4、手机厂商死于太聪明
- 5、如此经典的闪光灯 没想到魅族才是手机界的奥迪!
要挑战微单了?从诺基亚索尼到华为小米:手机影像是怎么变强的?
近年来,手机上感知最强的自然就是影像方面的进步了,从早期的拍照图一乐,到后来「卷死卡片机」,到如今,挑战单反和微单似乎也成为了可能。
最近,小米方面就官宣了和徕卡合作的最新进度:小米12S Ultra概念机。从官方的海报看:它采用了一个可更换镜头的设计,可以外接徕卡M系列镜头,这样以来,凭借着徕卡镜头群优秀的光学素质,这台手机应该能毫无压力加冕手机拍照天花板了。
功能机时代:诺基亚大战索尼
其实回顾手机影像发展史,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早期的功能机时代,当然严格来说,这时候的诺基亚采用塞班系统,应该属于智能手机,但操作逻辑上,还是和功能机比较接近的。这时候手机拍照可以简单概括为诺基亚和索尼爱立信之间的争霸。
(索尼爱立信)
先说说诺基亚,在影像这一块,最为人所熟知的自然是蔡司镜头了。早在2005年,诺基亚就推出了一款型号为N90的手机,这款手机开创了非常多的世界第一,其中就包括了影像方面:200万像素的自动对焦摄像头,首次获得了卡尔蔡司的光学认证。也正是从这款手机开始,卡尔蔡司认证,成为了诺基亚手机影像的金字招牌。再到后来,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也开始找一些光学大厂联名,其中就包括了小米和徕卡的合作。
(诺基亚N90)
当然,在当时也并非仅有诺基亚独领风骚,各大厂商也都有着自己的「骚操作」,其中的代表就是索爱了,实际上,索爱一直在把自家相机上的东西往手机上搬,比如和自家卡片机一样的Cyber-Shot。在诺基亚推出N90的一年后,索尼把相机上的氙气闪光灯搬到了K790上,这也是手机上第一次出现氙气闪光灯,夜拍人像直接上了一个档次。当然了,后续的发展证明了,这个方向应该是错的:随着传感器变大和算力增加,闪光灯的作用越来越低了。
(索尼K790)
10倍光学变焦?三星:安排
显然,只有一个定焦镜头,是满足不了大家对于手机拍照的渴望的。早在2004年夏普就推出了2倍光学变焦的手机,但真正的「疯子」是不会止步于此的,在2013年,三星直接把卡片相机上的10倍变焦搬到了手机上:Galaxy S4 ZOOM。这是一台完全为拍照而生的手机,配备1600万像素摄像头肉,并且镜头可伸缩。也就是说,从24mm的广角到240mm的长焦,它的画质都是出类拔萃的。更夸张的是,三星甚至还在机身上为它配置了相机通用的脚架孔。
(Galaxy S4 ZOOM)
当然,后来大家发现这样实在是太笨重了。所以多摄覆盖全焦段成为了更主流的选择,通过计算光学,来弥补两个焦段之间的画质损失。不少手机也开始尝试内置潜望式长焦摄像头,索尼甚至还内置了支持变焦的潜望式摄像头。
索尼Xperia 1 IV
可变光圈,可换镜头,手机拍照未来趋势是什么?
其实从目前手机摄像头的发展来看,大底已经成为了几乎所有厂商的标配,不管是1英寸的IMX989也好,规格更低的IMX766也好,它们的大小都已经远超当年的卡片机。再加上较全面的焦段覆盖,总体来说,一些影像的「基础设施」,该有的都有了。
接下来就是细节的问题了。虽然华为并非可变光圈的首创,但Mate 50系列上的可变光圈还是相当成熟的,也将这个理念重新带回了主流视野。而小米此次推出的概念机,也不失为一个可能的发展方向。大家觉得,未来手机拍照,会朝哪个方向发展呢?
007将配下代小米手机?盘点历年007电影中的邦德机
美国消费电子协会在2015年拉斯韦加斯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称,中国品牌的智能手机不再只是价格低廉,它们正以高品质的形象参与国际竞争,“007詹姆斯·邦德应该配备下一代小米手机”。
风靡全球的谍战系列电影007,机智冷峻迷倒万千粉丝的詹姆斯邦德,其中每部电影里科技创新的演绎,是007系列电影中具有吸引的部分。007科技变迁的演绎里,由手机植入后,无论是炸弹引爆还是定点狙击,都会成为巧妙又为人津津乐道的情节,每一部都让观众记忆忧新。
《明日帝国》,1997,爱立信JB988
手提电话首次出现在007电影中是通过皮尔斯·布鲁斯南主演的第二部007电影《明日帝国》,片中爱立信JB988不仅可以用于通讯,还可以在紧要关头发出20000伏高压电,瞬间击倒敌人。
影片中会发电的爱立信JB988,当然只是科幻而已
《择日而亡》,2002年,索尼爱立信P900
2002年11月,索尼爱立信P900在詹姆斯邦德第20部电影《择日而亡》里被多个角色使用。
索尼爱立信P900于2003年上市,采用塞班UIQ系统,在当时智能手机概念仍显模糊的年代,显得十分超前,“翻键盘”的设计、出色的彩屏和摄像头在当时引起轰动。
《皇家赌场》,2006年,Cyber-shot K790c
2006年8月,索尼爱立信就与詹姆斯邦德合作发布了《007皇家赌场》限量版随身拍手机Cyber-shot K790c,K790c配备320万像素摄像头,氙气闪光灯,支持自动对焦以及“BestPic”拍照模式,可在极短的时间多次成像,用户可选择一张最满意的保存。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的国际版型号为K800i,已经配备了前置30万像素摄像头,并且自持WCDMA也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联通3G。
国内行货型号K790c,邦德版则是国际版K800i,外壳为银色
《量子危机》,2008,索尼爱立信Titanium silver限定版C902
索尼爱立信限量版Titanium silver C902,这款手机是第22部007系列电影《量子危机》中詹姆斯·邦德的御用手机。
索尼爱立信C902在2008年底上市,采用500万像素摄像头,同样采用Cybershot高质量成像技术,配备氙气闪光灯,支持自动对焦,摄像头藏在屏幕上方,拉开即可拍照,对摄像头提供了有效的保护。就是在今天看来,这部手机依然简约帅气。
《SKYFALL》,2013年1月,索尼Xperia T LT30p
《SKYFALL》(天幕危机)讲述的是军情六处在几个月前遗失一块潜伏于全球恐怖组织特供名单信息的硬盘,追索硬盘的行动宣告失败,在此之后,行动主要负责人M被解雇,军情六处也遭到袭击。为了查清真相,M找来传奇特工詹姆斯·邦德。经过特训和测试,邦德重新服役,与搭档Q异同追寻前CIA特工来到上海。剧情就此展开。
从功能而言,LT30p采用4.6英寸720p触摸屏,搭载1.5GHz主频的高通骁龙S4Plus强悍双核处理器,以及当时最新的Android4.0操作系统。而设计一贯是索尼Xperia系列手机的亮点,即便还是直板大屏触控的Android经典造型,Xperia T LT30p还是玩出属于索尼的独特感觉。它采用弧线形的设计,却也显得棱角分明,符合007的硬汉风范;一体成型的超薄机身,和磨砂质感的后盖,低调而又不失个性。
美国消费电子协会公开表示“007将配下代小米手机”,不禁让人脑洞大开,此前坊间传闻,下部007系列电影或将选址中国,讲述很多“中国的故事”。如果确实如此,那么007的标志性手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国产品牌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更接地气。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上部作品中M大妈去世,导致中情六处预算极大缩减,不得不选择高性价比的产品,哈哈。(Just Kidding)
东方诺基亚:索尼大法发家史 皇朝的初步建立!
现在的厂商,动辄吹摄像头有多厉害。但是早期摄像头的改变,似乎从索尼开始。有了索尼,咱们才发现,手机摄像头总该长这个样子才对:
索尼,在手机摄像方面有着极大的贡献,现在包括绝大多数的安卓手机,以及 iPhone 都在使用索尼生产的 CMOS 成像传感器。
今天,编者就跟大家聊聊索尼的发家史!
== 收音机专业户 ==
作为一家日本的老牌电子品牌,在最早的时候,索尼因为电视机而闻名遐迩。
但索尼其实是靠收音机发家的,后来才做起了 MP3、PSP 游戏机、手机等其他产品。收音机的那个年代太久远了,要追溯起来,应该是 00 后们的爷爷!
早期,索尼推出了几款极具代表作的产品:1950 年,索尼推出了日本第一台磁带 G 型收音机。
1955 年,世界第一台半导体收音机 TR-55 由索尼研发成功。
1960 年,索尼发布了世界第一台半导体电视 TV8-301
1965 年,索尼发布世界第一台家用录影机 CV-2000。
1968 年,世界上第一台搭载特丽霓虹显像管技术的彩色电视 KV-1310 诞生,依然由索尼首发。
1975 年,索尼发布世界上第一台 BETAMAX 磁带式录影机。
1979 年,全球第一台 MP3 随身听 Walkman TPS-L2 诞生,成为风靡世界每个角落的索尼超人气产品。Walkman 这个词就是索尼创造的,翻译过来就是:随身听。后来泛指所有的 MP3 设备。
到了 1988 年,索尼与如今的老对手任天堂共同开发超级任天堂 CD-ROM 主机。
不过后来谈判破裂,任天堂背叛索尼,索尼一气之下开始自己做 PlayStation 系列游戏机,全力对抗任天堂。
八卦:据说,在和任天堂开发 PlayStation 以及 PSP 游戏机之前,索尼已经偷偷私下做了一个游戏机,但是现在这东西已经没从考究了。
== 索尼 & 爱立信 ==
2001 年,索尼终于找到了一个好伙伴:爱立信。两家谈拢了合作,索尼爱立信这个日本 & 瑞典的混血移动通讯公司正式登场,也即是那段时间风风火火的索爱!设计精美的小绿球 Logo 徽标至今依然是搞机人的真爱!
说起来,当年的索尼以及爱立信都是世界 500 强企业,1 1 加起来能不能等于 250 也是美好得很。
索爱品牌下的第一台手机是 C1002S,诞生于 2002 年 2 月。现在有两种说法,一种是 C1002S 只在日本发售,另外一说 C1002S 是第一款在中国发售的索爱手机。反正咱们知道,这是第一款索爱手机就对了。
同年 7 月,索爱 T68i 登场,这手机经常被人记错的,划重点!
由于采用了与爱立信 T68 近乎一个模板的设计,索爱 T68i 总会被人误认为是全球第一款彩屏手机。首款彩屏手机是爱立信的,不是索爱的。
2003 年,索爱再度推出一款经典大作:P802索爱 P802 采用了十分超前的 1600 万色显示屏,比起第一代彩屏的 256 色提升了 6 万倍。某样不可描述的日本特产,终于有了颜色,超赞!
除此之外,索爱 P802 还是一部智能手机,运行 UIQ 操作系统,跟诺基亚的塞班系统师出同门。然而,这 6 万倍的提升以及智能操作系统是要付出代价的,国行版索爱 P802 砸出了 7000 元的天价。
同年,索爱还推出了一款同样定位高端,并且借此一炮而红的产品:T618。流行的摇杆设计、10 万像素摄像头、拍照快捷键、钢琴烤漆工艺边框、金属后盖,注定了索爱 T618 是一款极具意义的产品。加上简约精美的外观设计,T618 简直就是索爱的一个里程碑作品。
2004 年,为了与诺基亚 7610 正面对肛,索爱推出了 S700 拍照手机。那一代,索爱 S700 的百万级像素摄像头以压倒性优势领先了诺基亚。加上侧滑机身设计,独特的相机开关,LED 闪光灯索爱 S700 领跑当代所有拍照手机,成为了一代拍照机皇。
2005 年,索爱 W800 以及 W550 登场。索爱 W800 可以说是那一代的代表街机,橙色的外观设计,200万像素摄像头经典摇杆设计,支持2G SD卡扩展!
索爱的 W 系列就是 Walkman 的缩写,这就决定了 W800 是当代的一款主打多媒体的手机。2GB 的 TF 扩展出现在主打多媒体的手机上,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编者还在读书的时候,W800 就已经是一款非常的主流手机了!
W550 与 W800 的差别在于,W550 是一款滑盖手机。最大的特色是下方的手机挂绳开口以及立体式音响。不过编者还是觉得,W800 要更为主流一点。
下一代的产品,要数索爱 K790 了。英国特工 007 系列之《皇家赌场》主人公邦德在剧中使用的就是 K790。K790 配备了 320 万像素摄像头,辅以氙气闪光灯,再次力压诺基亚当年的 N 系列!
同年还有另一款 Walkman 经典旗舰 W950 。出色的外观,4GB 存储空间,仍然与 Walkman 多媒体手机切合。如果说诺基亚手机是大众情人,那么在 Walkman 手机盛行的时代,索爱 Walkman 就是时尚潮人的代表!
后来,编者记得的索爱手机,也不过是 W908、C905 之流了。结束了 UIQ 系统时代后,索爱走进了Android 系统的时代。2009 年底,索爱发布了一代 Android 系统旗舰手机,索爱 X10。
索爱 X10 是近代 Android 手机的一个经典:高达 800 万像素的主摄像头,4.0 英寸的(当年的)超大触控屏,极具辨识度的外观设计。索爱 X10 是末代索爱时期的一大代表作,至今难以撼动的经典产品!
索爱的经典手机产品,绝不止于此。
索爱 LT18i
索爱 W980
索爱 E16i
索爱 LT15i
你说诺基亚掌控了那一代人的记忆,编者敢肯定,那段被诺基亚掌控的时间里,一定出现过代表了时尚的索爱手机。
很可惜,到了 2011 年,爱立信与索尼长达 10 年的婚姻长跑画上了句点。如果说西方的手机传奇代表是诺基亚,那么东方必然是索尼。2012 年,索尼移动正式成立,索爱正式成为了永恒的回忆。
索尼爱立信时期,是索尼在手机时代的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我们青春回忆中必不可少的一代经典。谈及索尼的巅峰,少不了抬出平井一夫,我们亲爱的姨夫君。
平井一夫以其温文尔雅的迷人微笑,折服粉丝。
索尼移动成立的那一年,姨夫掌控了索尼大局,并成为索尼集团的总裁兼CEO。索尼进入了全新的一段疯狂岁月。|最新最全手机科技数码资讯,尽在安卓中国! 关注微信公众号:安卓论坛(anzhuo-cn)、好机友(jiyou3g)|登陆安卓中国官网浏览更多精彩资讯(http://www.anzhuo.cn)。
手机厂商死于太聪明
这是半佛仙人的第555篇原创
1
1928年,约瑟夫·加尔文和保罗·加尔文兄弟在美国成立一家制造公司,主营车用收音机业务。
1946年,加尔文制造公司开始涉及通讯,1月首次实现车载通话。
一年后,加尔文改名,新名字取为产品运行中的声音为意——摩托罗拉。
1973年4月3日,摩托罗拉前高管Martin Cooper用一个研发中的原型机打通了史上第一个移动电话。
经过10年研发,1983年,以这台机器为原型的摩托罗拉DynaTAC 8000X上市,该产品重达1.13公斤能维持通话时长半小时,销售价格3995美元,这是历史上第一部手机。
很长一段时间,摩托罗拉就是手机的代名词。
1993年,摩托罗拉3200进入中国市场,该产品被称为大哥大。
在物价低廉的90年代,一台动辄两三万的大哥大,有这个需求,且买得起的,确实可以被叫做大哥。
那是属于摩托罗拉的时代。
2
80年代,已是通讯行业霸主的摩托罗拉,遇到了GSM数字网这项新的通信技术,但摩托罗拉面对新技术的第一选择,是拒绝。
不是摩托罗拉不懂技术,也不是他们蠢。
而是他们太聪明。
摩托罗拉一眼看出了GSM虽然先进,也会是未来的主流,但当下不是。
急着转技术,一个是不成熟,一个是在其他地方投入的成本还没有收回。
要做GSM,但不是现在。
这个选择是聪明的,但胜利并不是总是属于聪明人。
冲击,来自挑战者。
80年代,主营无线通信产业的芬兰诺基亚公司因芬兰国内市场有限,企业发展陷入了危机。
无法承受压力的诺基亚总裁凯雷莫,在1988年冬天以一颗子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继任者奥利拉在一片黑暗中看到了曙光——国际市场和GSM。
奥利拉认为GSM网络,具有较强的保密性和抗干扰性,音质清晰,通话稳定,并具备容量大、频率资源利用率高、接口开放、功能强大等优点。
尽管尚未成熟,但这个数字化手机通讯标准极有可能取代摩托罗拉的第一代模糊式手机,成为第二代的标准制式。
而巨大的国际市场是解救诺基亚市场窄小的唯一出路。
他把一切都赌在了这上面,其实他也没得选。
然后,他赌赢了。
GSM数字网,因优秀的稳定性和兼容性,被市场认可,成为一个普遍制式标准,现在一般被称之为2G网络。
随着2G网络一同到来的,还有与之一同崛起诺基亚和后来的爱立信。
市场是这样,有赢的,就有输的。
这次输的,是摩托罗拉。
随着诺基亚和爱立信的崛起,摩托罗拉的市场遭遇冲击,市场份额被分割,手机市场开始三国鼎立。
有时候,你的犹豫成就了对手的机遇。
对技术的忽视,导致了摩托罗拉的第一次失利。
这不是最后一次,摩托罗拉也不是最后一个因为聪明而失利的公司。
3
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成本的降低,手机这个巨大的市场逐渐被人看见,竞争者先后涌入。
率先入局的,是国外来的选手。
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受突如其来的恐怖袭击,大量用户拨打的电话让美国通讯线路因过于拥挤而瘫痪,救援工作受到严重影响。
时任美国副总统切尼使用的手机由于其不同于一般手机的通讯模式,成功地与救援现场取得了联系,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这个手机叫黑莓。
黑莓手机自911事件后声名鹊起,因其通讯信号超强的特点和强大的安全性,使其成为大量官方人员的标配,其他国家政府也都纷纷效仿。
那是各个手机厂商百花齐放的时代,各种奇思妙想,与众不同的手机在满足不同需求的同时打开了各自的市场。
1999年,诺基亚3210上市,这部世界销量排名第二的一代神机,历史销售量高达一亿六千万台,让诺基亚彻底在手机市场站稳脚跟。
2001年初,爱立信率先将手机制造环节外包,随后和日本索尼合资成立共同品牌的手机公司——索尼爱立信移动通信公司,爱立信和索尼各控股50%,以生产手机产品为主业务。
2003年,索尼爱立信推出T618直板手机,这部现在看来平平无奇的手机,拯救了当时已经持续亏损6亿欧元的索尼爱立信,成为其救命稻草,并为其带来转机,从此,索尼爱立信再度拥有了和一众金牌选手同台竞技的机会。
2001年韩国三星集团在美国市场推出首款带彩色显示屏的“PDA”手机,引起一片轰动,三星正式入局。
2004年,摩托罗拉推出主打超薄商务的RAZR刀锋手机,席卷全球,再一次证明了自己手机始祖的地位。
我初中的时候,刀锋就是最潮流的产品。
2006年,韩国LG公司推出的LG“巧克力”系列手机,凭借时尚轻薄的外观,以及经典的广告【I chocolate you】,一度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滑盖手机之一。
2008年,LG手机销量超越摩托罗拉和索尼爱立信,销量突破1亿部,位列诺基亚和三星之后,排名世界第三。
随着手机市场的火热,中国的手机玩家登上历史舞台。
1999年,国内最大的中文寻呼机厂商波导开始切入手机业务,同年9月推出第一款手机,波导以幻影战斗机为其命名为“幻影RC838手机”。
“波导手机,手机中的战斗机”,这一经典广告词也由此而。
凭借着当红李玟的代言和在央视广告中的出现,波导成为了当时当之无愧的国产第一手机品牌。
甚至于战斗机这个梗,经由宋丹丹之口,成为了一代人的记忆。
2001年,以开发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为理想的归国博士杨兴平,在美国结识了HTC的杨雪红。
2002年,HTC杨雪红以个人名义,联合中国电子集团共同出资,创立多普达,由杨兴平作为品牌创始人兼CEO。
于当年8月推出了第一台手写超大屏幕,支持word、Excel等Windows系统的多普达686。
同年,电影《英雄》上映,杨兴平以“用英雄电影看《英雄》”的口号作为宣传,多普达因此名声大噪,成为智能手机和商务手机的代表。
2002年,刘立荣在深圳创办金立科技,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迅速占领了手机市场的大片江山。
2005年,金立斥巨资请来天王刘德华担任代言人,“金品质,立天下”这句广告词迅速红遍全国。随后几年,金立手机在国内迅速壮大。
2007年,韩国美女宋慧乔代言步步高音乐手机,一支宋慧乔听着音乐在海边翩翩起舞的广告片为步步高打开了市场。
还有那首经典的背景音乐,【我在那一角落患过伤风】。
在这个巨大的增量市场下,无数巨头乘风而起,除了国际巨头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索爱,国内王者波导、金立之外也诞生了步步高、夏新、TCL、明基、长虹等一众银牌选手。
一个辉煌的时代,必然是百家争鸣。
在这个过程中,手机产品从富豪的玩物开始下放为普通人的工具,手机市场从一片空白到百花齐放。
在增量时代,消费者的需求是空白的、是多样的,任何有效的创新,任何实际卖点都能获取属于自己的用户。
所以黑莓以安全性立身;
索爱结合了Walkman;
摩托罗拉的设计感;
诺基亚强大到逆天的质量以及塞班系统自由安装APP的开放性;
多普达凭借智能化崛起;
波导、金立以营销和渠道立足;
LG和三星用时尚、高端打开市场。
在增量之中,每一种创新放到无数种需求中,总会自动匹配到合适的需求。
这种被满足的需求,会反向的造就一个人、一个公司的辉煌,但也会将这家企业圈死在一个固定的需求内。
像现在,提到诺基亚依然是手机挡子弹,提到LG还是时尚好看。
这种“人设”的固化,固然可以带来生机,但也可能会带来毁灭。
增量市场的甜蜜,也是砒霜。
你以为是你强。
只是时代让大家真香。
4
2007年,诺基亚、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三星、LG五大外资品牌在国内市场份额超过75%,形成了近乎寡头垄断的市场形态。
国内金立、波导,和后来居上的步步高品牌保持着相对优势。
经过多年的发展,手机市场已经基本成型,各个生产商基本确定了自己的风格。
在这个时代,手机像素从几十万提升到百万级别;
手机上网,上QQ回邮件成为主流;
具备GPS定位功能的导航手机受到各方的关注。
各家厂商脑洞大开的设计,靠外观的差异化吸引用户,贡献了许多今天看来惊艳、离奇、甚至怪异的手机。
能够180度旋转手机,因造型酷似护翼卫生巾,被称为卫生巾手机的摩托罗拉V70;
酷似音箱,主打音乐播放的限量版手机三星Serenata;
专为游戏而生,主打游戏功能,造型酷似PSP的诺基亚N-Gage QD。
大家在各自细分市场驰骋,又互相兼容并收,一个品牌的成功经验立刻被复制到另外一个品牌,你超薄我也超薄,你智能我也智能,你拍照我也拍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那时候,用户甚至分成了翻盖、滑盖、直板三大阵营。
而品牌间的战争一直持续,2007年,索爱k790c,诺基亚6300,三星U608,摩托罗拉V8等各种旗舰机型不断推出,攻城略地。
各大品牌甚至一度从高端市场打到要开始进攻低端市场。
那是辉煌,也是落日余晖。
繁荣的另一面,是危机。
所有入局者都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巨头,而巨头的代价在此刻开始显现。
成为巨头意味着公司体量变大,意味着技术积累变多,意味着用户开始增多,也意味着企业的存量负担变重,不能随意改变发展策略。
一旦用户流失,盈利、库存、现金流等所有问题都会压过来。
2G时代,摩托罗拉从一家独大变为巨头之一。
随着3G网络的普及,大众对于手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功能机的时代逐渐走到了尽头。
现有的头部厂商都不过是在单一硬件上的堆料,虽然创造出各种极致的单品,但没有实质性的创新。
大家知道要做,但不知道怎么做。
直到,一个叫乔布斯的男人开了一场发布会。
5
2007年,iPhone发布。
这部完全以手指操作的手机,发布时引发了大量关注,尽管业内影响一般,但功能机的死亡已经被记入命运的名单。
传闻,在iPhone刚刚推出时,时任手机霸主诺基亚曾购买过iPhone手机对其进行测评,而诺基亚工程师测评的第一项是,将手机从一定高度中摔落,测试其屏幕强度,随后得出的结论是,iPhone极不抗跌落,质量堪忧。
这当然只是一个网络段子。
但现实中,在iPhone面世之前,业内早已经有电容屏这个产品,且有相对完善的解决方案,但问题是,电容屏是硬屏,不抗摔。
这也是为什么诺基亚的触屏手机会使用电阻屏的原因,因为电阻屏是软屏,抗摔效果更好,不容易破碎。
大家聪明的意识到,用户可能不会喜欢过于激进的产品,激进有风险。
他们是对的。
第一代iphone的销量确实没有威胁到巨头们。
但时代变了。
时代需要的,不再是一部可以用好几年手机。
手机不只是通讯工具了,而是移动互联网的具象化。
下一个时代的手机,需要的是系统和生态。
2007年的手机市场,所有手机厂商的系统解决方案都是面向功能机的,并没有一个适合触屏的系统,即便当时主打智能性的多普达和黑莓其系统也是基于Windows,这种针对PC的系统,在手机上的使用体验非常不好。
那一年的iphone发布会上,乔布斯将手指摁在屏幕上,用力向上滑动,文件列表随着他的手指向上滚去,如同一张真的卷轴一样滑落而下,当目录达到低端,文件的滚动并没有突兀的停止,而是在屏幕边缘用力抻了一下,又弹回屏幕边缘,那一刻,全场爆发出一阵难以抑制的惊呼。
在欢呼和掌声中,未来在人们的眼前展开。
iPhone系统的强大,不是因为苹果有什么黑科技,而是因为当时市场上绝大多数的手机系统,完全是面向功能机,厂商们既没有去开发基于触屏手机系统的动力,也没有另起炉灶再开赛道的精力。
或者说,这种困难且不确定的事情,聪明人不做,因为有历史的重担拖着。
而苹果在此前没有并没有手机业务,ios的开发完全重头开始,无需考虑其他业务。
有硬件,有系统,差的便是“生态”这块拼图。
在iPhone发布之初,iPhone还只是一个新奇的“玩具”。
毕竟,在一向以配置为卖点的手机业,iPhone一代的配置其实很挫:200万像素的摄像头,256的内存,不支持 3G。
其购买用户大多数也只是尝鲜为主,并未成为主流。
当他们意识到的时候,已经晚了。
08年App Store出现。
最后一块拼图浮现。
灰犀牛加速,彻底撞碎屏障,把一众功能机厂商撞到了出局的边缘。
App Store的出现,使得iPhone可玩性暴增,通过iPhone App Store的模式,苹果公司构建了一个几近完整的手机生态,一下子就拿下了当年美国智能手机市场30%的市场份额,并保持每年高速增长,开启了真正的移动互联网,形成了一个健康的生态圈。
此时,连诺基亚也不得不承认:Apple改写了游戏规则,让多样化设备的竞争变成了生态圈的竞争。
用户对手机的需求开始精细化,需要流畅的系统,需要丰富的生态,而不再是功能机时代各种强到上天的基础功能 长时间使用。
扛住了子弹的诺基亚,扛不住世代交替的洪流。
功能机的时代就此一去不复返。
6
iPhone系列的成功开启了智能手机的新时代。
各大手机厂商不得不开始艰难的转型之路。
首当其冲的,就是霸主诺基亚。
诺基亚旗下系列手机机型复杂,全键盘,数字键盘,触屏应有尽有,这些外在条件对于app的开发无疑增加了大量的成本。
而自有的塞班系统因为其签名机制问题,导致很多第三方应用无法下载,这在强调生态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无疑是死路一条。
2010年,尽管诺基亚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依然高达37.7%,但颓势已现。
N97成了最后的机皇。
变革不仅来自iPhone。
2007年11月,Google与84家硬件制造商、软件开发商及电信营运商组建开放手机联盟共同研发改良Android系统,并发布了Android的源代码。
第一部Android智能手机HTC G1发布,Android成为了无数厂商对抗iPhone的最佳选择。
2011年第一季度,Android在全球的市场份额首次超过塞班系统,跃居全球第一,到2013年全世界采用这款系统的设备数量已经达到10亿台并持续增长中。
安卓系统的出现,让无数厂商第一次有了跟iPhone分庭抗礼的机会。
然而,面对安卓这个市场上已有的成熟系统,此时的诺基亚,却坚持自研系统,从而错过了一个绝佳的机会,也为其最终结局埋下伏笔。
但此时,国内市场的战火,才刚刚开始照亮中国手机的天空。
2007年,一家专注于MP3领域的公司,破釜沉舟地放弃了国内MP3市场领头羊的地位,转向互联网智能手机的研发。
公司叫魅族。
2009年1月15日,魅族从工信部拿到了手机入网许可证。
同年2月魅族M8正式上市,凭借国内第一款大屏幕全触屏智能机,魅族走在了所有竞争者的前面,奠定了魅族在中国国产智能手机的先驱地位。
手机开售当天,每家魅族专卖店门口都排起了长队。
此时的魅族,专注于自己独特的审美风格,并大力布局线下直营店。
那时还没有人想到,国产手机的小小火苗,将会烧尽欧美豪门的尊严。
2010年,在那个智能手机方兴未艾的时代,金立手机凭借对生态位的率先抢占,年销量突破1000万台,市占比仅次于三星和诺基亚,成为了毋庸置疑的第一国产手机品牌。
但回看历史,金立并不是那一年的主角,因为在那一年,有一个运气很差的精英成立了一家新的手机公司。
那个人,叫雷军,后来在B站出道。
那个公司,名叫小米,它将摧毁功能机在中国的命运。
智能机时代到来,功能机时代尚未远去,在这段新旧交替的时期危机笼罩在所有人的头上,而风口则在危机之中。
是被吹倒,还是起飞。
大家都在徘徊。
7
2010年,国产手机市场消费者的选择只有三种:苹果,“中华酷联”为代表的安卓阵营,以及山寨机。
以苹果很好,但太贵,并非所有人都能消费得起。
由于四五千的价格,苹果一度被成为“肾机”,意味需要卖肾才能买得起,但荒诞之处在于,后来真的有国内少年为了买iPhone被犯罪团伙坑骗割肾。
而此时,中兴、华为、酷派、联想组成的中华酷联凭借和运营商的绑定优势开始坐地收钱,国产智能手机低配高价成为那端时间绕不开的历史。
市场还在混沌中翻滚,但消费者迫切的需要一部低价的好手机。
然后,价格屠夫在此登场。
2007年,金山上市,市值53亿港币。
38岁的雷军发现自己奋斗16年换来的公司,跟当年和自己一同起步的大佬相比,略有些尴尬。
一直是天之骄子的雷军,面对如此对比,开始否定自己。
2007年,辞去金山总裁的雷军,当起了天使投资人,期间投资了迅雷、猎豹、拉卡拉、欢聚时代的公司,获得了大量回报。
2010年蛰伏三年雷军下定决心做自己的事业,创办小米科技。
2010年,小米基于安卓推出的自研系统——MIUI,凭借MIUI优秀的使用体验获取了大量用户认可以及大众认知。
HTC刷MIUI是当时非常流行的操作。
2011年,小米1发布,1999元的价格,高配低价的模式,使得小米成为了年轻人第一部智能手机,破天荒的低价,使得小米被大众戏称为价格屠夫。
小米1的发布,导致国产智能手机市场价格集体腰斩,动辄四五千元的智能手机下探到了两千元这一区间,也让许多国人用上了性价比相对较高的智能手机。
但小米要做的,不止于此。
2012年,中国移动的领导找到雷军,希望小米可以做一款移动的TD定制手机。
经过调研之后,小米发现有68%的中国移动高端智能手机用户还在使用GPRS 2G网络服务,存在大面积的服务空白区。
在动辄四五千,三四千的“主流市场”之外,存在着大量被主流所无视用户。
他们是刚毕业的学生、是城市中低收入的工作者、是乡镇农村的普通人。
在这些群体眼中,即便是2000元的手机也依然是天价。
在功能机的时代他们就无法被看见,在智能机时代依然如此。
但这一切被终结在了2013年。
2013年,小米公司发布红米手机,售价799元。
红米的发布,为国产手机开启了入门级手机的蓝海,大量需要手机,对手机性能要求不高,价格敏感的用户开始被人看见。
智能手机开始真正的惠及所有人,而智能手机的价格下降,使得移动互联网的门槛开始下放,全民上网时代逐渐到来。
依靠运营商优势的定制手机迎来末路。
在受到小米手机的冲击,越来越多的智能手机都开始推出低价手机,智能手机成为了一个激烈的战场。
金立、华为、小米、OPPO、VIVO、一加、锤子、乐视等品牌陆续加入战场。
功能机时代的那些厂商发现自己昔日的产品已经不够用了,他们需要新的产品,新的技术。
但,这些东西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智能机时代起于苹果,是因为其他产商对新事物的忽视;
而这种忽视也导致进入新领域的时候,会遭到反噬。
又一个群雄混战的时代到来时,上一个时代的群雄也迎来了末路。
未来仿佛是历史的一再重演。
8
手机成为世界的入口,混沌即为阶梯,有人顺势而上,有人坠入深渊。
尽管在08年到11年期间,诺基亚仍然是手机销售排行榜的第一位,但不断被蚕食的市场份额让它开始惶恐。
2011年,惊惶中的诺基亚没有选择安卓系统,而是选择和英特尔合作研发的meego系统,并且发布了搭载这个智能系统的智能手机N9。
无缝机身,弧形玻璃一体式无按键多点触控的电容屏,加上最高水平的分辨率,以及靠滑动屏幕实现操作的交互设计,N9硬件拉满,万众期待。
世界皆以为诺基亚可以借此重新翻身之际,新上任的CEO埃洛普决定放弃meego系统,选择微软的wp系统。
这个既缺乏开发者,难以形成生态,也缺乏应用性,无法顺畅使用的系统成为了压死诺基亚的最后一根稻草。
从此诺基亚一路走糊,这个统治手机市场长达15年的时代霸主,市场份额直接从巅峰时期接近50%跌至不足4%。
2013年9月,诺基亚手机业务被微软以72亿美元收购,两万五千名员工尽数转入微软。
有趣的是,那个把诺基亚玩砸了,硬是要用WP的埃洛普,在跳槽诺基亚之前,正是来自微软,而在诺基亚彻底被其玩砸之后,埃洛普重回微软,成为其设备部门执行副总裁。
被戏称为微软搞垮诺基亚的“间谍”。
他从来都不傻,是真正的聪明人。
2015年-2016年,诺基亚手机业务多次裁员,并重组手机业务诺基亚功能机出售给富士康,功能品牌使用权被芬兰HMD Global买走。
2019年12月,微软停止支持Windows 10 Mobile系统。
而如今搭载安卓系统的诺基亚手机是HMD获得授权推出的NOKIA手机业务。
而这一切,都起源于对技术的“忽视”。
上一个时代的诺基亚忽视了电容屏和智能手机的崛起;
这一个时代的诺基亚忽视了安卓的崛起。
长久的霸主之位,消费者的吹捧让陷入对“自己”的崇拜,无法从过往的历史中抽身,总是希望复制自己的成功。
他们没有做错什么,只是错在什么都没做。
不是因为傻,而是因为太聪明。
当你看得太透的时候,或许就会过于看中已有的,从而无路可走。
与其命运相同的,还有一众曾经的国外大牌。
2011年索尼以10.5亿欧元收购爱立信所持50%的索尼爱立信股票,结束了索尼与爱立信之间整整十年在手机业务上的合作。
索尼爱立信成为历史。
而索尼推出的以安卓系统为内核的手机,几乎退出主流行列。
索尼持续的堆硬件,推出黑科技,做直男审美,一直很酷炫,但市场并不买账。
时至今日,手机业务早就已不再索尼公司的重要收入来源,而一直推出手机的原因,或许是为了满足粉丝的期待。
我真的很喜欢索尼的手机,但我不是大众的需求。
诺基亚,索尼爱立信,都逐渐式微。
同为旧时代三巨头的摩托罗拉呢?
他也卖了,先卖给了谷歌,又卖给了联想。
2014年,联想花费收购摩托罗拉,希望借此盘活自身的手机业务。
摩托罗拉曾推出一个模块化手机的理念,通过一个手机单机和各种拓展模块实现手机功能的定制化,2016年发布了第一款模块化手机,Moto Z与Moto Mods扩展模块。
2005年,凭借超前设计的刀锋手机而再度崛起的摩托罗拉,最终也因为超前的设计而衰落。
模块化手机这个看似超前的理念在昙花一现后迅速宣布死亡。
联想对摩托罗拉的收购以失败告终,不仅摩托罗拉没有能够起死回生,联想自己的产品也没有通过摩托罗拉曾经的市场卖出去。
曾经以安全性另立山头的黑莓也敌不过时代的巨轮。
功能机向智能机迭代的风口前期,黑莓手机通过不断蚕食诺基亚原有份额,市场占有不断增长,面临初代iPhone仍然不落下风,2009年黑莓手机份额一度达到19.9%。
但黑莓手机没有把握住这个巨大的优势,面对逐渐形成生态的iOS和安卓机型,黑莓手机的份额不断下跌在2017年之后市场份额下滑到0%。
在这期间,黑莓甚至推出过PRIV这种全键盘安卓手机,但可惜依然不被市场认可,在这个时代,安全性和全键盘已经难以成为卖点。
而除了安全性和全键盘外,黑莓始终无法在新时代找到一个新的立足点。
2016年黑莓手机退出手机市场,2020年在黑莓转型之后保持黑莓手机硬件运营TCL宣布停售黑莓手机。
黑莓自此消失。
昔日风光一时的LG手机,一直对标三星走高端路线,但自身品牌影响力不及三星,在失去高通的芯片优先供给资格后,自身既没有硬件优势,同时缺乏技术特点,对国内消费者吸引力持续降低,在国产手机崛起后,LG手机业务遭遇强大冲击,其2016年在国内手机销量仅16万部。
“时尚”这个点在存量的时代无法支撑一家巨头存活。
2017年,LG退出基本国内市场。
2021年,LG正式宣布准备关停旗下手机业务。
最为尴尬的莫过于三星,在世界范围内依然强大,但在中国已经沦为了其他。
2016年10月,三星炸弹门事件爆发,此后数年,三星手机凭借一系列迷之操作导致其大中华区份额一路暴跌,在中国市场全面败退。
一个成功从功能机过度到智能机时代,转型最为成功的公司,却因为意料之外的事件被市场驱逐,这说得上耻辱,但也称得上活该。
自此,昔日巨头,彻底沦为旧时代的遗物。
新时代的浪潮里,已经没有可以承载他们的船。
9
而那些曾经喧嚣的国产玩家,也被大浪淘沙。
2012年,罗永浩老师高调宣布进军手机市场,成立锤子科技。
2019年年初,锤子科技正式被字节跳动收购,创始人罗永浩转战直播带货,留下了用嘴造手机和收购苹果公司的互联网传说以及“理解万岁”这一口号。
2014年7月份,乐视网注册成立乐视智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5年4月14日,乐视在北京和硅谷同步首发两大旗舰系列三款旗舰产品,年销量超400万台。
2016年6月份,乐视成为酷派第一大股东,并于同年8月推出乐视“生态化反”和酷派“工匠精神”结合的cool手机品牌,意图构建平台 内容 终端 应用”的全产业链业务体系。
2017年,乐视资金断裂,欠下巨债,创始人贾跃亭远走美国,和锤子创始人罗永浩一时成为欠债双子星。
在罗永浩仍在还款时,贾跃亭依旧活在下周回国的梦想中。
步子太大不仅扯到蛋,也会扯断命。
乐视这个公司有太多的故事可以讲,为梦想窒息的、生态化反、造车、全生态链路、巨大的资金盘子,跑路的老板。
手机不过是其中一个受到拖累的业务。
纵观乐视曾经的整个版图,一个一经推出就卖了四百万的手机算得上成功。
但这个算得上成功的手机最终还是成为了企业的牺牲品,留下一个相对成功的成绩就在历史中消亡。
如今提起乐视,大家只记得下周回国和欠款122亿,却很少有人知道它也曾出过手机。
2016年,金立手机全球销量超过4000万台,营收额超过270亿,仍是主流手机品牌。
2017年年底,一则“刘立荣在澳门赌博,一夜输掉几十个亿”的小道消息传遍互联网。
紧接着又有传闻称,金立手机早从2013年起便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严重的时候一个月就会亏2亿多元。
2018年,刘立荣在采访中亲口承认参与赌博,但否认输了一百亿,“十几个亿吧”。
2018年年末,金立宣告破产清算。
金立起于营销,但近年来大量的营销花费大量资金造成了金立现金流紧张。
同时在手机市场上,随着各大品牌的入侵,金立面对竞争对手的进攻,路线变得飘忽不定,一度放弃自身主打的安全性和高端商务风格,导致用户流失。
而金立的破产,便起源于供应链和资金链的断裂。
回看金立破产一事,创始人澳门豪赌是原因之一。
但商场上的巨额营销,不也是一场豪赌?
成也营销,败也营销;
成于豪赌,败于豪赌。
波导手机自2004年起开始进军造车业务,08年赶上金融危机,旗下汽车严重滞销,汽车业务出生即死亡。
沉迷造车的波导在手机业务上逐渐被主流抛下,2013年,波导重返手机市场推出两款千元价位新手机,成绩平平。
2019年,波导在拼多多开设旗舰店,在售机型仅为9款老人机。
BB机时代波导看准手机市场,快速切入,取得成功;在功能机时代波导看准汽车市场,快速切入,一无所有。
每次转型,都是一场拼上性命的豪赌,但赢了一次不一定会赢下一次。
或许,波导把偶然看成了必然。
也或许,波导把未来看成了现在。
不知道造车失败的波导,看到现在全世界都在造车的神奇景象会不会后悔下手太早,会不会责问世界来得太晚。
当然,乐视显然更加委屈,起码贾老师当年没有朋克到拿模型上车展骗钱。
当年辉煌一时的多普达早在智能机时代来临之前就已被HTC取代,创始人杨兴平愤而出走,加入TCL,后自行创业。
后来HTC因在与苹果的侵权诉讼中败诉,被美国法院实施正式进口禁令,失去了美国市场;2013年6月,HTC退出巴西市场;2013年7月,HTC退出韩国市场。
在基本盘内地市场,HTC更是无力回天。
因设计老气、低配高价、机海战术不被认可等原因,消费者对HTC一直不买账,后来又品控和质量问题和同型号手机不同地区不同配置事件,导致HTC丧失了消费者最后的信任。
曾经在智能机时代风靡一时的HTC,在连续亏损了十几个季度后,于2019年5月10日,宣布关闭京东和天猫旗舰店。
凭借M8创造国内智能机第一地位的魅族,先是在与雷军的合作中谈崩,导致雷军自建山头。
双方的撕X到今天都还是手机圈的谈资。
后因公司内部高层矛盾导致管理混乱,旗舰机接连失败,裁员近20%。
在此之后一系列问题向魅族袭来,线下直营店成本巨大,高层内斗,手机设计不符消费者预期,曾经获得市场认可的魅蓝却因内部原因被取消,白永祥、李楠等高管相继离职。
种种问题导致魅族江河日下,销量严重下滑,被踢出主流之列。
如今在各大手机销量榜单中只能在“其他”这一栏中发现其身影。
说魅族,始终绕不开黄章这个人。
他的个人风格强烈影响着魅族手机的设计,也影响着魅族这家公司。
坚持小众、独特的审美,坚持自己的风格让魅族赢得了智能机时代的第一场战斗,也为魅族获取了一批始终跟随在旁的“煤油”。
在单一功能打天下的时代,魅族无往不利,M9曾经力敌iPhone而不落下风。
但时代变了,大人。
新的时代里,小众注定与主流无缘。
如果魅族只想做一家小公司,小众不是问题,但偏偏魅族想要做大,想要发展,那么这种过度的坚持,有时候就成了障碍。
一将功成万骨枯,一众国产巨星,就这么通往王座的斗争之路上败下阵来,沦为路旁尸骸。
魅族没有犯傻,只是选择了另一个道路。
目前看来,风光不美。
10
遍地尸骸之上,是新神的诞生。
不知是巧合还是命运使然,在三星手机爆炸事件发生的2016年10月,小米MIX发布,宣告全面屏时代的到来。
全面屏的诞生,引领了时代的潮流,该手机被法国蓬皮杜中心、芬兰设计博物馆、德国慕尼黑国际设计博物馆三大博物馆收藏。
这似乎吹响了国产手机的反击号。
自此,国内手机产业开始成为世界手机产业中独特的存在。
全面屏、升降摄像头、屏下指纹识别、水滴屏、挖孔屏各种全新的设计在国产品牌中接连诞生。
国产手机成为了手机市场上一个独特的存在,十万蛊王一通卷,养出四条金蛊王。
新的格局开始成型。
在度过两年的痛苦煎熬后,小米凭借一系列旗舰机的成功,站稳了国产机的一线阵营。
而昔日被小米打穿的中华酷联四家产商,在面对新的趋势时,开始寻求转型之路,但四家之中能称得上成功的,只有华为。
2011年,当iPhone和安卓两大阵营都大获成功时,华为意识到手机市场的潜在价值,将欧洲区域总裁余承东拉回国内负责消费者业务,并调整业务方向,将原本面向运营商的手机业务,调整为面向消费者的手机业务。
2013年,华为P6以四百万销售量赢得市场认可。
在P6、P7相继取得成功之后,华为以此为基础,开始让针对线上市场的“荣耀”独立。
由此形成了针对年轻人的P系列,针对商务人士的MATE系列,以及针对性价比线上渠道的荣耀系列。
2019年,华为手机全年总销量2.4亿台,华为自此在国产手机市场站稳脚跟,甚至一度问鼎第一。
随着华为一同崛起的,还有OPPO和VIVO。
OPPO、VIVO凭借前期积攒下来的庞大的线下渠道,从线下“厂妹机”起步,一步步向主流逼近。
小米、华为、OPPO、VIVO,四大厂商华米OV,华米OV 苹果的组合成为国内手机市场上所有消费者的第一选择。
直到今天。
国内格局已然成型,而国外市场也在被逐步攻下。
一加手机独特的设计语言在国外大受好评,一度成为海外最知名的国产手机之一,甚至新手机发售都会有大量海外用户在专卖店门口排队抢购。
波导常务副总经理竺兆江出走波导,创立传音主攻非洲市场,将国内淘汰已久的功能机带到相对落后的非洲,迅速占领了非洲市场,并针对非洲用户肤色过深,喜欢音乐,多张sim卡,的特点,推出了深色皮肤专用美白相机,大喇叭,多卡多待等手机功能,拿下了45%的市场份额。
看似是国内市场的复刻。
华米OV等手机也开启了出海业务,逐渐走入印度、欧美等海外市场。
华米OV,成为智能手机时代的新神。
尽管现在国内的几家公司都形成了类似的模式,都走上了高端旗舰 中端入门 线下渠道拓展的路子。
但从起步开始,他们就跟以前的智能机厂商不同。
小米走发烧、极致性价比路线成为价格屠夫;
华为走高端商务和性价比双路线,成为国产代表;
OV走渠道路线,包围线下,从不被主流看到的实体做起。
四家公司中的每一家,在模式上都是从头开始。
他们有着过去的积累,小米有大佬,华为有资本,OV有渠道,但模式都是从新开始。
甚至于一加和传音也是如此,绕开竞争激烈的主流赛道,在其他赛道上创造自己的模式。
为什么诺基亚、摩托罗拉这些曾经的巨头都没做到的事,他们做到了?
或许,正因为他们不是巨头,所以才能做到。
正因为不是巨头,才没有过去的限制,正因为没有过多的历史,才没有包袱的拖累。
十几年的时间过去,昔日诺基亚、摩托罗拉、索爱、三星、金立、波导的混战,到了现在成了苹果、华米OV的战争。
旧的巨头远去,新的巨头诞生。
一切都好像不一样了,一切又都好像没什么不一样。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智能手机十年光景,风云未变,人已变。
只是不知这些当下帮助他们成功的特点,是否会再度成为他们日后的束缚。
就像远去的那些巨头一样。
11
回看手机市场这四十年,混乱是每个时代都无法逃离的主题。
每个巨头都在起于混乱,也终结于混乱。
但导致巨头衰败的,真的是因为时代,是因为混乱,是因为未知吗?
他们真的是被未知的技术所打败吗?
不。
在2G技术到来之前,摩托罗拉已经充分了解了这种技术,但他们选择了无视。
在智能机时代到来之前,电容屏等技术也早已出现,但他们也选择了无视。
在智能机时代之中,无数技术、方案在供应链中等着品牌们挑选,但他们依然选择了无视。
为什么?
因为他们见得太多了。
在行业巨头中,他们见过的技术太多,号称改变世界的技术太多,最终消散于无名之中的技术也太多太多。
所以他们不在意了。
逼死柯达的数码相机,正是柯达所发明的。
柯达在意过吗?
没有。
正因为见得多,所以巨头们会认为所谓的2G,所谓的电容屏,所谓的安卓系统,不过是无数被时代击败的技术中的一员。
在见识过无数技术之后,他们不会轻易相信那些所谓改变世界的技术。
毕竟,所谓的新技术,大多数也不过是昙花一现,这个2G,电容屏,还有那些系统,又跟之前。
在巨头的位置看惯了太多生死之后,他们不再小心谨慎,不再步步为营,反而开始固守阵地,开始傲慢。
他们从不弱小,也不无知,他们就只是单纯的聪明。
以及聪明衍生出的傲慢。
但弱小和无知从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如此经典的闪光灯 没想到魅族才是手机界的奥迪!
智能手机可以说是近几年更新换代最快的电子产品,处理器、运行内存、摄像头、屏幕尺寸等等都在飞速发展,今年我们就来给大家科普下智能手机高速发展的当下,作为手机夜间拍摄必备的闪光灯又有着怎样的改变和发展。
手机闪光灯的作用是拍照时补光,以及黑暗时充当照明,其种类主要分为LED(发光二极管)和氙气灯两种,氙气灯虽然亮度很足,但体积过大,不久便被淘汰。在智能手机的发展早期,iPhone凭借双色温闪光灯成为前一类型的代表,诺基亚是后者的代表。
氙气灯
氙气闪光常见于数码相机上,但是相机上的氙气闪光体积比较大,所以后来在解决了疝气闪光灯的体积以及耗电问题后,那时还叫索尼爱立信(今已为索尼)的手机厂商推出了第一台配备氙气闪光的手机-K800(国内K790)。氙气闪光具有比LED闪光灯更高的亮度,氙气灯的效果比较均匀,作用范围远,可发出非常接近太阳光色温的光线,这些优点是LED闪光灯所没有,当然成本上也要比LED闪光灯高不少了。一直以来,氙气闪光都是在一些高端的手机上使用,而且使用的机器非常少,虽然效果好,但成不了主流。现在已经很少有见到手机会配备这个疝气闪光灯了,反倒是我在Moto Z的那个哈苏镜头上看到有这个疝气闪光灯。
双色温闪光灯
简单来说,双色温闪光灯就是手机手背部有两枚闪光灯。目前市面上大部分手机采用的是一枚高亮WLED(白色发光二极管)闪光灯配合一枚亮度稍暗的琥珀色LED暖色灯来达到色温补偿的效果。
总的来说,拥有双色温闪光灯摄像头的智能手机,说明在摄像头技术方面拥有更高的水准以及更好的补光效果,其主要作用是可以提升拍照画质的真实性,让画质变得更加自然清晰。现在部分手机上的双色温闪光灯已经不局限于了2颗LED,部分手机使用上了3颗或者更多的LED,这样不仅带来双色温的柔和补光效果,更能提高LED闪光灯的亮度。
环形闪光灯
自从双色温闪光灯成了高端手机的标配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的样子和性能都没太大的改变,直至上年魅族PRO 6推出,这个局面才被打破。而且被非洲之王传音模仿抄袭。从目前业界来说,整合激光对焦和闪光灯的手机技术,苹果三星还做不到。
闪光灯天线一体化设计
这次的魅蓝E2又将矛头指向闪光灯:魅族首创的4-LED流水式闪光灯设计,将闪光灯与天线带巧妙融合,这是个非常惊艳的设计,让手机背部开孔减少,从而使手机机身的整体更简洁,而且后盖的辨识度更强,让人一看知道这是魅蓝E2,因为有且只有一部手机采用这种闪光灯,但是我相信很快会有友商跟进这种设计的,别问我为什么知道。同理请参考小圆点、mBack、环形闪光灯等等。
不仅如此,魅蓝E2这一设计更是带来了突破性的交互设计,这4颗闪光灯会以不同的闪烁方式传递不同的信息,拥有来电、闹钟、收发短信和红包等各种定制闪烁功能。
研发难度与工艺是大考验
魅蓝E2的闪光灯一体化设计跟普通的闪光灯有着明显区别,这个设计可是经过ID部门和硬件部门上百次的修改打样调整而最终做出来的方案,这个方案能保证在天线面积减少的同时而信号强度保持不变。
这个设计工艺还有一个难度就是天线带本来就需要独立喷漆,而加入4颗LED灯后,就会让组合和制造工艺的难度双双提高,这样良品率会降低,而成本却会大幅提高。
随着智能手机拍照技术的不断革新,手机的闪光灯变革也随之而行,而在闪光灯革新方面,魅族可谓是不为余力,前有环形闪光灯,今有闪光灯天线一体化设计,在这个都致敬风盛行的时代里,像魅族这样潜心专研创新的科技企业不多了,魅族科技值得我们尊敬,希望魅族科技还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科技创新。
魅蓝E2这一次的闪光灯一体化设计,除了在技术上革新闪光灯以外,其实在我看来还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它的意义就是让手机的闪光灯在能够完成本职工作—补光以外,还赋予它更多功能,上一次是手电筒,如今魅蓝E2上的是通知交互,那么下一个会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