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电子版阅读(日媒忧中国卷心菜战略延伸到东海)
参考消息电子版阅读文章列表:
- 1、日媒忧中国卷心菜战略延伸到东海
- 2、美专家称俄多款电子战武器经过实战检验 对西方威胁很大
- 3、中国品牌拿下印度手机市场66%份额
- 4、美军内部曝网络入侵乌龙案:海军查泄密不慎误伤空军
- 5、参考封面|垃圾的终结
日媒忧中国卷心菜战略延伸到东海
日媒称,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中国海军这天在东海实施了大规模实弹对抗演习。中国海军三大舰队(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百余艘舰艇、数十架战机以及电子对抗兵力等参加了演习。然而,对于中国,比起大规模战斗,日本更应担心的是“卷心菜战略”。
据日本《东洋经济周刊》9月17日发表题为《中国切实扩大海洋支配的“卷心菜战略”》的文章称,“卷心菜战略”是中国军事评论家张召忠在北京电视台2013年5月播出的节目中用到的概念。该战略是从菲律宾手中夺走黄岩岛和仁爱礁的有效手段。“卷心菜战略”是指,中国可以用一层层的船只包围岛礁,在最内侧水域由渔船进行渔业活动,其外层海域由渔政和海监等执法机构巡逻船进行巡逻,最外层由中国海军舰艇守护。
文章称,位于“卷心菜”中心部分的是,对岛礁进行实效支配的菲律宾舰艇、军人等。周围被层层环绕的情况下,如果支援物资无法送到,他们就不得不逃出去。这样一来,中国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实现对岛礁的实效支配。
仁爱礁现在处于菲律宾实效支配下,但中国海警船正在周边海域紧盯。而且,中国2012年夺得了黄岩岛的实效支配权。
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司令约瑟夫·奥库安不无担忧地表示,不仅是在南海,中国可能将在其他存在纠纷的海域采取使用民间船只获得实效支配的方法。
文章称,这种担心是有道理的,实际上在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周边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8月5日以来,最多有超过200艘中国渔船和15艘公务船(海警局、海监和渔政等执法机构的巡逻船)同时出现在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周边海域,多次侵入领海。
2012年9月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后,中国海军联合渔政和海监部门于10月在东海举行了海上联合维权演习。从其演习设想的情形看,参与正面冲突的正是执法机构的公务船。
从媒体报道的演习情况来看,海军在后方待命,在发生冲突之际进入现场。尽管如此,并不是说海军会积极进行战斗。其目的不过是支援、掩护公务船。
中国不使用军事力量的理由有两个。其一是为了避免被国际社会指责“中国导致事态升级”。
除派出大量渔船外,中国还以监督渔业活动为由派出大量公务船,如果对方认为执法机构无力应对而动用军事力量,中国便可以指责称“是对方导致事态升级”。如果对方不使用军事力量,中国取得岛礁实效支配,那就再好不过了。
其二是为了避免与美国发生军事冲突。在美国行使军事力量的范围内,中国在有主权纠纷的岛屿周边海域巩固优势,有条件的情况下从他国夺走实效支配。
文章称,一点一滴地累积既成事实。一次产生的变化,不足以促使美国动用军事力量,但通过多次重复,便可能会令有关国家面临无法挽回的结果。
在不直接使用军事力量这一点上看,中国的实际手法并不完全是“卷心菜战略”,但利用既非军事力量也非执法人员的渔民,仍具有危险性。他们不是专业人士,引发偶发性冲突的风险更大。
7月31日,中国国防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招待会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9周年。国防部长常万全在致辞中强调,解放军坚定不移捍卫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在这豪壮的声音背后,是民间人士站在了领土纠纷的最前线。
图说:资料图片:2013年2月14日,中国海监船编队坚守在钓鱼岛海域进行常态化巡航。(新华社发)
美专家称俄多款电子战武器经过实战检验 对西方威胁很大
美国《防务新闻》周刊网站6月11日发表题为《有关俄罗斯电子战能力的五个问题》的报道称,电子战是看不见的艺术。美国海军分析中心的研究专家塞缪尔·本德特为我们梳理了一下俄罗斯电子战的实力:
问:俄罗斯的电子战对驻欧的美国及北约部队构成了什么特别的威胁?
本德特:俄罗斯的电子战是先进、成熟的技术,在苏联解体后仍在继续发展。但美国在冷战后由于缺少威胁,基本上搁置了其电子战能力。所以,在过去几年,与俄罗斯的电子战技术和作战概念相比,美国突然遭遇能力衰退。
客观地讲,美国可以追赶上俄罗斯目前的能力,但需要时间。
问:过去五年威胁有无变化?
本德特:过去五年,俄罗斯一直在测试和评估各种电子战技术——从近距离作战到可在几百公里外发挥作用的技术。
俄罗斯也一直在根据西方可能的电子攻击来进行军事行动和技战术训练,所以,他们的军队和技术可以在缺乏战场上无处不在的技术(比如GPS)的情况下,正常工作。
问:在俄罗斯的代理战争中,比如叙利亚、乌克兰或其他地方的战争中,是否出现过新的电子战平台?
本德特:在乌克兰,曾有报道说出现过“里尔”-3电子战平台——该系统在作战时通常会放出两到三架“海鹰”无人机,它们的主要任务是干扰和阻塞一定范围内的手机通信基站。俄罗斯军队在叙利亚测试了近200种不同的军用技术,除了“里尔”-3以外还有“克拉苏哈”和“莫斯科”电子战系统。
问:有什么特别的无人机平台是美国或北约的观察员应多加注意的?
本德特:在叙利亚和黑海,俄罗斯从各种西方资产——从导弹到飞机到其他电子签名——中收集了大量情报信号,这可能会对西方的技术优势构成潜在的威胁。因为俄罗斯的电子战系统可能会通过跟踪西方资产的特定电子信号和电子签名,学会如何应对美国或北约的军用技术。
俄罗斯人甚至说,他们即将投入战场的某些电子战系统——像“比利纳”——将在机器学习的基础上具备人工智能的能力。这种学习来自对西方信号情报的收集。
问:北约国家在对抗俄罗斯电子战方面有何进展?
本德特:至于对抗俄罗斯电子战的西方国家:我目睹了关于电磁波谱的讨论,以及美军迫切想要提升他们电子战系统的技术能力。
另外还需明白,俄罗斯力求把他们的电子战能力融入整个作战部队中去,他们正在学习如何进行电子战攻防操作,这可能会削弱西方在精确制导武器和先进的空基、天基和海基系统上的技术优势。
资料图:俄军“摩尔曼斯克-BN”电子战系统。
中国品牌拿下印度手机市场66%份额
英媒称,据一份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以小米为首的中国品牌在印度智能手机市场拿下66%的份额,vivo、RealMe和OPPO等品牌的热销使中国手机在印度市场销量提高20%。
据路透社4月26日报道,根据总部位于香港的康特波因特研究公司数据,小米是印度最大的智能手机品牌,其次是三星电子。
报道称,第一季度,vivo出货量激增119%,分析师表示,vivo中端机型队伍扩大。另外,OPPO也大幅增加28%。
报道指出,印度是全球增长最快的智能手机市场,中国手机品牌以亲民的价格以及“自拍”相机和大屏幕等特点而受到欢迎。
美国奈飞和印度Hotstar等的视频服务,以及脸书旗下聊天应用WhatsApp的普及,则进一步刺激了需求。
“数据消费处于上升势头,与其他地区相比,(印度)用户升级手机的速度更快,”分析师塔伦·帕塔克表示,“我们估计,未来几个季度这个趋势将持续导致中端市场区块的激烈竞争。”
资料图:小米在印度发布手机。
美军内部曝网络入侵乌龙案:海军查泄密不慎误伤空军
美媒称,美空军正就网络遭入侵一事对美海军进行调查。
美国《空军时报》周刊网站5月21日报道称,此事起因是一名美海军检察官决定将隐藏的追踪软件嵌入发送给辩护律师——包括一名空军律师——的电子邮件中。这些律师参与了正在圣迭戈审理的有关一名海军海豹突击队员的引人注目的战争罪案件。
目前美海军正在对海豹突击队员、特种作战军士长爱德华·加拉格以及加拉格所在排的指挥官雅各布·波蒂尔上尉进行军法审判。自从美海军部刑事调查局开始就涉及这2起审判的媒体泄密事件进行调查后,就有人提出关于美海军使用秘密数字追踪工具的严肃问题。
报道称,加拉格被控于2017年在伊拉克刺死一名受伤的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少年武装人员,波蒂尔则被控有与军官身份不符的行为。
加拉格一案的美海军法官发布了禁止辩护律师与媒体分享重要文件的禁言令。但媒体泄密行为仍在继续,从而促使美海军部刑事调查局展开调查。
美媒称,安装追踪软件目的是要找出向《海军时报》编辑泄密的人。一个类似的追踪工具也被发送给《海军时报》编辑卡尔·普林,他撰写了大量关于此案的报道。
海军国防服务办公室主任戴维·威尔逊上校在5月19日的备忘录中写到,在收到附有隐藏追踪软件的电子邮件的辩护律师中,有一名空军律师。威尔逊将这款软件描述为“恶意软件”。
威尔逊在这份备忘录中称,这名空军辩护律师向他的信息安全主管汇报了追踪软件的事情,后者断定这款恶意软件是一种“splunk工具”——恶意软件发送者可以借此获得“他(前述空军辩护律师)的电脑和电脑上所有文件的完全访问权限”。威尔逊将这份备忘录发送给海军地区法律服务办公室主任。
他写到:“事实上,我获悉空军正将这一恶意软件视为对其网络的入侵,并已查没空军单独军事顾问的电脑和电话进行审查。”
威尔逊拒绝向《军队时报》发表进一步评论。空军尚未对置评请求作出回应。
威尔逊还说,他在5月10日得知同时担任2起案件检察官的海军中校克里斯托弗·恰普拉克“植入或是让他人植入了”追踪软件,该软件随后进入内部或商业电子邮件网络、海军-海军陆战队内网电子邮件系统以及空军的电子邮件网络。
报道认为,《海军时报》收到的电子邮件包含隐藏的计算机编码,旨在提取《海军时报》电脑网络的IP地址,并把该信息传回一台位于圣迭戈的服务器。根据美国刑法,当局通常必须在拿到传票或法院命令后才可以获取IP地址或其他元数据。如果没有这些,就有可能违反现有的隐私法,包括《电子通信隐私法》。
资料图:美澳网络战部队正在进行联合训练
参考封面|垃圾的终结
参考消息网2月19日报道英国《新科学家》周刊2月12日一期发表题为《垃圾的终结:建立真正循环经济的宏大计划》的文章,作者是乔舒亚·豪格戈。全文摘编如下:
我们中很多人,至少是在世界的较富裕地区,对购买、占有和丢弃太多东西的感觉并不陌生。我们很可能感到有点罪恶,甚至或许试着做点什么,比如放弃塑料吸管、保存托特包以备购物之用,以及坚持不懈地分拣可回收垃圾。
我们或许也明白这么做并不够。为满足我们的物欲,现在人类每年使用约1000亿吨物质。其中超过90%都是从地球表面开采、钻取和搜刮而来的纯净原材料。但只有300亿吨用来制成恒存品,其余的或是作为燃料烧掉,或是经过短暂使用后丢弃——其间每个阶段都会污染土地、水源和空气,并且带来造成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排放。
我们能做得更好吗?“循环”经济的概念已经流行了一段时间,是指在相当程度上重复使用所有物品、基本不存在垃圾。人们往往将这种想法斥为糊涂的空想,但近来论调在发生变化。这不仅是因为我们终于意识到自己对地球造成了多大影响、这种影响又为我们累积了多少麻烦,也因为我们拥有越来越多的想法和技术,不仅能减少自身和自己消费模式对地球的破坏,甚至可能造福地球。通过更加循环、更可持续的方式来满足我们的物欲肯定是可行的,但需要彻底重新想象我们的生活方式。
法出台“杜绝垃圾法”
循环经济主要基于四项基本原则:减少使用物品、延长使用时间、回收利用,以及尽可能让生成的无用副产品促进自然再生。推动循环经济开始运转的行动大多是加大回收利用和重复使用力度。这里有两个数据十分关键:一是产品寿命结束回收率,即某件报废产品有多少元素最终用于其他物品;另一个是原料回收率,即某件新产品中有多少元素来自回收材料。
要想实现循环经济的更宏伟构想,就需要行为和社会的大幅调整。现在仍处在早期,但已有迹象表明部分地区正在做出这种调整。英国埃伦·麦克阿瑟基金会的阿梅莉娅·库赫说,具有真正魄力的法案正在实施,能极大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而法国正走在前列。截至2019年,法国每年扔掉的未售出新产品价值高达约6.3亿欧元。时任环境官员布吕内·普瓦尔松牵头立法,禁止销毁此类未售出商品,在全世界尚属首次。
在此基础上又出台了一项内容广泛的法案,已于去年生效,名为“促进循环经济、杜绝垃圾法”。该法设定的目标是,在2025年前回收利用所有塑料,2040年前完全淘汰一次性塑料制品。一次性塑料茶包、餐具及其他日常用品已经被禁用。该法还引入“修理指数”,即根据物品修理的难易程度从1到10打分。截至2021年1月,在售的特定类型商品必须标注“修理指数”,包括电视机、洗衣机和智能手机。
该法中最有魄力的内容可能是名为生产者后续责任的原则,也就是说即使产品被丢弃,制造商也应为其负责,以此鼓励制造商重复使用。这类政策并非首创,但此前从未写入法律,也未全面实施,更不用说实施范围包括建筑等大量耗费原材料的领域。
启动循环经济之轮
欧盟也打算推动循环经济。英国政府表示,将采取行动反对计划性报废电子产品,例如要求企业提供备用零件。
德国环境保护促进组织的米夏埃尔·布劳恩加特说,企业也越来越多地参与进来。布劳恩加特说,商业兴趣增强很大程度上是由自利考虑驱动的:如果能源源不断地使用更便宜的废料、而不是纯净原材料制造同样的产品,利润就会上涨。这种构想甚至延伸到汽车等复杂产品上。
世界很多地区都在落实类似理念,只是暂时规模较小。在丹麦港口城市凯隆堡,一批工业园交换使用废料生产有用的物品。例如,胰岛素工厂的生物废水运到附近工厂,能转化为化肥和足以为6000户家庭提供电力的生物气。英国约克郡水厂有意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实践循环原则,例如让废水流经服务器集群来为服务器降温,而不再使用更常规的电风扇和空调。
如果说通过减少使用纯净原材料慢慢启动循环经济之轮,通过恰当的激励措施和监管框架加速其运转,那么还有一种截然不同但至为根本的转变,而人们刚刚开始认真讨论:彻底减少生产和使用物品。
“绩效经济”出售服务
这被称为“绩效经济”,这一说法由瑞士建筑师瓦尔特·施塔赫尔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描述的是一种优先目标为满足社会需求、而不是制造更多产品的行为方式。
共享汽车企业已经在践行这一原则。可以将这类企业视为从出售汽车转向出售服务,以满足出行需求。德国电子产品企业飞利浦公司现在以订购形式向酒店和办公楼出售照明服务,物业管理人员支付固定金额后,飞利浦就能确保稳定照明,出现故障时也会及时维修。法国轮胎企业米其林也向军方客户等拥有大规模车队的机构“出租”轮胎服务。
全然切换到这种模式意味着就业岗位从生产制造转向维护修理,这一剧烈变化需要谨慎管理。
“循环”亦可促进繁荣
无论实现行为转变有多困难,不再受到质疑的是,迈向更循环的经济是地球所需,我们要做的也不只是改用和现在不同的袋子、弃用塑料吸管。
国际资源委员会是联合国成立的负责监测世界使用物质情况的机构。2019年,国际资源委员会发布《全球资源展望》,评估了转向资源效率型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该报告得出结论:在循环经济中民众生活标准仍能持续提升。这或许是我们在迈向更可持续未来的途中最需要打破的恶性循环——认为只有使用越来越多物品才能繁荣发展的想法。
来源:参考消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