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者神龟2014(忍者神龟3重启,剧本撰稿中,你们又喜欢这次应该怎样的剧情)
忍者神龟2014文章列表:
- 1、忍者神龟3重启,剧本撰稿中,你们又喜欢这次应该怎样的剧情
- 2、在这个萌物当道的时代,这四只乌龟偏要走现实风
- 3、38张罕见的对比照片让人大开眼界
- 4、忍者神龟吴速玲终于离婚,曹格:她离开我是解脱
- 5、乘风破浪的海龟 你是否还记得13年前称霸北美的国产动画
忍者神龟3重启,剧本撰稿中,你们又喜欢这次应该怎样的剧情
派拉蒙正在开发第三部《忍者神龟》电影,片方已经雇了安德鲁·道奇(《脏话》)来撰写剧本,迈克尔·贝、安德鲁·福姆、Brad Fuller等人将为本片制片,派拉蒙希望通过《忍者神龟3》来重启这个系列。
前两部《忍者神龟》改编自漫画作品,主角是一帮伶牙俐齿、喜欢吃披萨的神龟们,名字都是来自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包括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列奥纳多(达芬奇)与多纳泰罗,他们从来自纽约的变种老鼠那儿学到了忍术。
2014年的第一部《忍者神龟:变种时代》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4.93亿美元的票房,而第二部《忍者神龟2:破影而出》则大概只拿到了一半儿左右的票房。皮特·普劳泽克、阿伦·瑞奇森、诺尔·费舍、杰瑞米·霍华德四人为四只神龟配音,梅根·福克斯则饰演了女记者奥尼尔。上世纪90年代时,新线影院发行了三部低成本的《忍者神龟》电影,第一部竟然在全球收获了2.01亿美元的票房,第二部在全美获得7800万美元,而第三部则拿到4200万。
编剧安德鲁·道奇的新作还包括《宇宙大灌篮2》与《幸运日》等。
在这个萌物当道的时代,这四只乌龟偏要走现实风
作为好莱坞六大之一的派拉蒙,近几年与其他五大拉开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大,不但连年亏损,高层还频繁变动,如此“稳定”的表现也使得这家电影厂商沦为网友的笑柄。
派拉蒙片头LOGO,想必经常看好莱坞电影的童鞋不会陌生吧
事实上派拉蒙虽然是六大垫底,但手上的牌其实一点都不少,只不过一直都没有开发好,使得一个个有潜力的IP无法完全发挥出价值,《忍者神龟》就是其中的典型例子。
上世纪就开始活跃在影视、游戏等各领域的四只乌龟
绝大多数经历过“小霸王时代”的童鞋,应该都会对下面这几张图片不陌生,在那个年代,这四只乌龟可比美国队长、钢铁侠之类的火多了。
FC忍者神龟2
FC忍者神龟4
鉴于忍者神龟的火热,当时不但推出了各种动画连续剧,还拍摄了真人电影,这几只乌龟也成为最早在漫画、动画、电影、游戏全领域开花的超级英雄。
90年代的忍者神龟电影
在90年代末期,随着“小霸王时代”的结束,神龟们的辉煌之路也暂告一段落,在新世纪初也有推出一些经典优秀的作品,不过整体上来说,这时期的乌龟们可以说是属于蓄势待发的状态。
神龟再起?
时间来到了2010年以后,派拉蒙不但已经稳居六大倒一,甚至有几年还被六大以外的狮门影业给超过,尽管手上拥有《变形金刚》以及《碟中谍》两大系列,但派拉蒙已经打算再开发一个人气IP。这时,沉寂多年的四只乌龟即将再次走入人们的眼帘。
神龟,再临!
在当时,忍者神龟这个IP其实的确拥有不少优势。
虽然已经是21世纪,但神龟们仍然拥有相当的底蕴以及人气,而且因为漫威电影宇宙的带动,当时的漫改类影片非常吃香,重启忍者神龟系列电影总比原创项目的风险要低很多。
有时候,太贴近现实也不是件好事情
在2014年,四只乌龟的真人版电影《忍者神龟:变种时代》隆重推出,北美斩获1.9亿美元,海外则豪取3亿美元,全球票房接近5亿,但不论是影评人还是观众的口碑都比较差,以一部重启作来说,成绩只能算是非常勉强。
《忍者神龟:变种时代》
事实上这部电影存在着很多显然易见的问题。
最典型的就是神龟的人设,要知道现在可是萌物当道时代,但乌龟们的造型却采取了相当“惊悚”的现实风,而且各自身上挂着一大堆花里胡哨的东西,使得大多数观众对神龟们的初次印象非常不好。
这样子.....
剧情方面没有亮点,算是比较普通典型的故事,但在角色的表现方面有很大的问题。
忍者神龟其实可以算是一个非常标准的团体---有沉着冷静,领导能力出众的老大蓝龟,有脾气火爆负责扮演清道夫角色的勇士红龟,有负责搞笑调节气氛的活宝黄龟,有负责信息科技的后援紫龟。
电影中选择重点表现拉斐尔(即红龟),拉斐尔一直是四只乌龟中人气最高的角色,故此举本来没有任何问题,然而影片中各种张冠李戴,比如在最后关头让拉斐尔说出:我一直对你们都太严厉了,我总是给你们压力,我每次都把你们推到极限是因为我相信你们。
这台词不应该由战士来说啊......
???抱歉,这种台词不应该由神龟的领导者蓝龟来说更加符合设定吗?
尽管《忍者神龟:变种时代》的成绩马马虎虎,但派拉蒙来说已经算是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了,于是乌龟们的续集也提上了日程。
变本加厉
一般来说,电影的续集要么就是吸取经验教训,把前作一些不足的地方加以改进(如《谍影重重》系列)又或者是将前作的优点进一步扩大化(如《变形金刚》系列),不过乌龟们的续作却走了一条最糟糕的道路,那就是将前作的缺点放大,同时也不见得有什么优点改进。
《忍者神龟2:破影而出》
《忍者神龟2:破影而出》的剧情对比前作并没有任何进步,一样的简单无脑,不过这倒不算是大问题,因为这个系列本身定位就是“爆米花片”,这部续作真正的问题在于连爆米花片的基本要求都没有达到。
在前作中已经相当明显,被大多数观众吐槽的造型问题,在续作中虽然没有改变,但毕竟经过一部的洗礼,大多数人千辛万苦地习惯了神龟们的“现实”造型以后,这部电影却又搬出三只吓人的反派---犀牛头、猪脑袋还有BOSS克伦。
没人会想看到这种画面吧....
如果说神龟们的造型只是难看,那这几个反派的外貌已经可以说属于“视觉污染”了,不但样子丑陋,整部电影还时不时会故意拉近镜头给它们来几个特写,于是影院里的观众就看着大银幕被一块嚼过的粉红色口香糖给占据了---而且这口香糖还会往银幕上喷口水,这是得多恶心人?
请容我说一句
好恶心.....
爆米花片最重要的是让观众“爽”,前作在这点虽然做的不够好,但起码也可以算是达到了及格线,而这部《忍者神龟2:破影而出》显然离及格线都有很大的距离。
最终这部续作的全球票房仅仅2.45亿美元,甚至还不及前作的1/2,而且因为观众口碑已经烂透天,再继续开发续作明显不是个好方案,最终派拉蒙再三考虑,终于放弃了《忍者神龟3》的项目。
派拉蒙的“奇招”
事实上,派拉蒙之所以沦落到如今的地步,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高层的决策。
在2017年的时候,用《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强行跟华纳兄弟的《神奇女侠》对撞,结果输得一败涂地。
上一年口碑票房全爆的《碟中谍6:全面瓦解》,在北美进行砍馆,在天朝没有对手的情况下不选择延期,最终使得《碟6》全球票房卡在7.9亿美元。
《碟中谍》是派拉蒙旗下的皇牌IP,但就这样都不被重视
然后在2018年年底,继续用《大黄蜂》去撞华纳兄弟的《海王》,最后《海王》现在全球已经破了11亿美元,而《大黄蜂》只有4.5亿左右。
另外最近华纳兄弟公布了2021年的未定名电影档期,派拉蒙在当天下午直接又定了一部电影去对撞(所以派拉蒙你跟华纳兄弟什么仇什么怨?.....)
不得不说,倘若派拉蒙不再调整对旗下IP的开发策略,那只会继续在好莱坞六大(随着福克斯被迪士尼收购,就是五大)中又垫底一个10年。
38张罕见的对比照片让人大开眼界
俗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实际上,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都是在相互对比中存在的,没有哪一种事物是孤立的。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更直观地去了解这个精彩的世界。
欧洲和美国麦当劳可乐杯的尺寸对比
热浪图:1976 年与 2022 年
米德湖水库1983年与2021年
人类视觉VS鸟类视觉!
人工培育的草莓与野草莓
胰岛素泵 1986与2020
新版忍者神龟(2014)与老版忍者龟(1990)。
雄性与雌性大猩猩头骨大小比较
风景刺绣的背面与正面
波音 787 发动机与2.3米的男人
70年代的控制室VS现在
玛雅人过去的样子与现在的样子
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
下午 4 点对凌晨 4 点。同样的珊瑚,不同的时间。
Susanna Hoffs,“手镯”乐队的主唱,在 1980 年代与2014年
汽车空间与火车空间
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 1997 年与2017 年
哈士奇的大小与狼的大小
1990年对比2018
1964 年的迪拜与2020 年的迪拜
沙特阿拉伯与世界其他地区的专辑封面对比
显微镜下观察蜜蜂毒刺与针尖。
英国卓越号航空母舰与伊丽莎白女王号大小对比
岘港机场吸烟区与非吸烟区的天花板瓷砖
在野生动物园里,犀牛对大角斑羚
欧洲狼夏装vs冬装
黑猩猩的手vs人类的手
蜂鸟VS大黄蜂
哈巴狗头骨与猎狼头骨。很难相信它们是同一物种。
今天的美国建筑工人,与 1932 年相比。建筑物变高了,工人变大了。
相同的猫眼:白天与黑夜
19世纪波士顿梗犬的照片与现代波士顿梗犬的照片。
世界上最高的人遇到世界上最矮的人
俄罗斯第一家麦当劳开业当天与关闭当天
1946 年与 1953 年的玛丽莲梦露
显微镜下看到的真雪与人造雪
0.44 马格南子弹与弹道凝胶
3个月vs 6个月,缅因猫生长速度超快
忍者神龟吴速玲终于离婚,曹格:她离开我是解脱
“爸哪儿”魔咒继续发酵,继撕得不可开交的夏克立黄嘉千后,曹格吴速玲终于还是发表了离婚声明。
在这场长达十多年的婚姻里,一忍再忍步步退让的吴速玲,还是忍不了了…
他们共同发表的声明里写到:
“我们结束了14年的婚姻关系,一路走来拥有许多美好片段,但婚姻后半段,彼此常带着无法理解对方的态度生活…”
这个声明中深深的无奈,只有经历过婚姻的人才懂。
2年恋爱14年婚姻,两个人携手走过16年岁月,孕育抚养两个孩子,这中间的牵绊和纠葛,全数化为这数百字的声明,从此以后,一个向左走一个向右走…
很多男人以为,婚姻失败一定是有第三者介入,否则怎么可能当初那样相爱的两个人,说不爱就不爱了。
曹格也同样。
今年十月底,他在社媒上反复横跳多次。
先是晒吴速玲照片向老婆表白:
“我走不是因为不爱你,是因为我太爱你。”
后来又反省,
“离开我对你是解脱…”
然后又不甘心,
“我到底做错什么?
又或者什么都做错!”
这一切都没有引起吴速玲的注意,曹格终于下狠手,发出一张和其他女人的亲密照,语焉不详地说:
“心连心的时刻。”
已经出此下策,吴速玲依旧安静如鸡。
曹格又调转矛头,指向吴速玲:
“我老婆和另一个男人在一起。”
情绪如此不稳定的男人,一分钟变一次脸,手法比海底捞小哥还娴熟。
我们围观群众都看不下去,他还在问,“我做错了什么?”
双方婚姻依旧存续期间,试图把脏水泼到带着孩子搬走了的吴速玲身上,够了,真的够了!
吴速玲能忍16年,真是天下第一忍者神龟!
让我们一起撕开那层糊在表面,我们称之为“体面”的窗户纸,探一探这套婚姻里的破溃伤口,血淋淋,触目惊心…
一
曹格曾是吴速玲感情世界里的第三者。
这是一个从一开始就扭曲的故事。
曹格和吴速玲相识于2006年,那年曹格小有名气,吴速玲是他歌迷,在做模特。
曹格去海滩拍MV时隔着人山人海匆匆和吴速玲见了一面,两人没有交换联系方式,甚至连名字都没留下。
因为当时吴速玲是有男友的。
阴差阳错,他们在夜店碰上,又因为有共同朋友介绍认识,曹格不顾一切开始追求吴速玲。
第一次单独约会去了阳明山看日出,全程气氛尴尬。
日出瞬间,曹格突然问吴速玲,
“我好冷啊,可以抱抱我吗?”
这句话成了这段感情的开始。
吴速玲被曹格安插在身边做造型师,两人也开始了地下恋情。
这隐秘的地下情,一搞就是两年。
吴速玲一直对这段感情不太肯定,而曹格是那个走不掉又舍不得的失意人。
终于,曹格无法接受自己爱的人每天下班后就会回到另一个人的身边,他痛苦地提出了分手。
也是这次分手,终于让吴速玲承认自己更爱曹格,于是,她和男友断了联系,认真地和曹格交往。
交往期间,曹格无数次求婚,吴速玲无数次拒绝。
甚至孩子都有了,她还是觉得对婚姻没信心。
现在回望,那个时候吴速玲其实就是犹豫的,曹格的性格不是一天养成的,吴速玲也知道曹格那些阴郁的性格底色。
曹格的成长经历里,贯穿始终的是两个字:孤独。
曹格是马来西亚人,父母在他不到一岁时就离婚了,他由爷爷带大。
九岁时曹格和姐姐去加拿大念书,呆了五六年还是融入不了,他长期受欺负和歧视,于是他防备心很重,一旦感觉被欺负就会毫不留情的痛下杀手疯狂还击。
他不仅自己反抗,还保护其他被欺负的亚洲人。
当校园暴力披上了反种族歧视的外衣,会让人迷惑,以为自己在走一条正确的路。
没有人能管得了曹格。
老师说要告诉他父母,他很兴奋,
“好啊,叫他们来管我啊!”
缺乏关注的曹格,并不在乎父母为什么来到自己身边,只要有人来!
可是,一直都是他一个人。
曹格是参加歌唱比赛出道的,但是他的长相让他承受了很多攻击。
从马来西亚到台湾发展,又是他一个人。
他住在工作室里,没人帮他发片,所谓工作就是帮人唱小样,及等待。
等是一件漫长而煎熬的事情。
于是,曹格开始酗酒。
“不是喜欢喝醉的感觉,而是讨厌清醒的感觉。”
2004年,曹格吞下大把安眠药自杀。
他最终被朋友救下。
之后,似乎否极泰来,他得到了签约滚石的机会,同年底,曹格的第一张专辑发行。
圈到的粉丝里,就有吴速玲。
和吴速玲交往后,曹格到达事业巅峰,他在2008年出了专辑《Super Sunshine》,也靠着这张专辑获得了当年金曲奖的最佳男歌手。
同年,他们的大儿子Joe出生。
顶着“金曲歌王”的光环,吴速玲终于松口愿意嫁给他。
可是就算是结婚当天,吴速玲的表情里始终都有一丝勉强。
这张照片的后面,是他们三个月大的宝宝Joe躺在婴儿车里。
这段婚姻的起点就充满种种隐患,只不过当时曹格正当红,金钱和名气能掩盖很多不足,大家都愿意彼此多包容一些,试着看看会不会真的能够创造美好未来。
毕竟吴速玲是个将“体面”二字看得很重的女人。
二
婚后,吴速玲从没停止过工作。
她经常上蓝心湄的招牌节目《女人我最大》,在这档节目里,吴速玲的品味和魅力都倍受认可。
她生了两个孩子,依旧维持火辣身材,缺少一点点自律都难以做到。
台湾一档号称偷袭明星的节目到曹格家拍摄时,发现吴速玲穿着天鹅绒外套,带着整套首饰,全妆,然后,她正在擦…灶…台…
各位蓬头垢面在家搞家务的主妇们,瞬间感觉自己太不精致了。
保持优雅,是吴速玲一定要做的事。
她有她的底气,她的“体面”都是自己赚回来的。
吴速玲是曹格公司的总裁,与曹格事业相关的大小事务,是吴速玲在拿主意。
她还经营自己的副业,投资的泡面品牌和餐厅都客似云来。
吴速玲又美又有事业心,还懂得时刻照顾老公的面子,当记者问到她家庭财务状况时,吴速玲说:
“我赚得不多,但花自己赚的钱没压力,存下老公赚的钱更开心。”
抛开婚姻的起点不谈,婚后吴速玲的确做到了与曹格共进退。
她想要呈现一个拯救了世界才能拥有的完美女人在人前,奈何越是用力越是艰难。
台媒无数次拍到吴速玲华美的外套下隐藏的种种伤疤。
曹格的性格,就像一个婚姻中的定时炸弹。
2006年,他就曾酒后在家喧哗被邻居投诉。
接下来每隔一段时间就有曹格酒后失控的新闻。
2009年,和香港歌手侧田酒后打架的新闻,成为曹格事业急转直下的关键点。
准确地说,是曹格酒后暴打老友侧田,起因不过是他认为一个男人对侧田态度不好,侧田解释对方也是他朋友。
曹格认为侧田怂蛋,转而开始打侧田。
曹格打人可不是随便挥一挥拳头吓唬一下,他是发狂般拳打脚踢,侧田已经跳上出租车要离开,他还要追上去打。
那场风波让曹格事业下滑厉害,但当时吴速玲还愿意和他站在一起,督促他戒酒。
侧田也没有追究曹格的刑事责任,曹格因此戒酒一整年,好像真的会痛改前非。
2010年,吴速玲又生下女儿Grace,这个小女娃固执的要求哥哥Joe叫自己“姐姐”,又萌又搞笑,后来为曹格事业翻红贡献了最大的力量。
那个阶段,吴速玲忙着进展自己的副业,曹格喝酒的事情断断续续还是会出现在新闻里,只是曹格解释说,他改了,喝完就睡,不再闹事。
女人的要求真的不高,那时候他们一家经常一起出游,吴速玲能挣钱能带孩子还长得美,看起来也是个幸福小家庭。
可是,炸弹又一次爆发。
2013年,林志颖在普吉岛补办婚礼,吴速玲和林志颖太太陈若仪是闺蜜,因此曹格儿子Joe担任花童,一家人打扮的时髦体面出席婚礼。
结果,曹格喝醉,大闹婚礼。
吴速玲劝说无效,曹格甚至还对来劝说的人态度粗暴。
为了让林志颖婚礼能顺利进行,到场嘉宾只好派出几个酒量大的联手灌醉曹格,将他如扛尸般抬出现场。
太丢脸了,整个台湾娱乐圈都见证了吴速玲在闺蜜婚礼上的难堪。
吴速玲当场带着两个孩子买机票飞回台湾,一分钟都没多呆。
她是一个多么要面子的女人,可惜这个男人却做尽丢人的事。
回到台湾后,吴速玲回了娘家,曹格一个人在台北。
他在演出时,又失控骂人,在台上乱说心里话。
主持人小鬼上来将他带走,他还试图反抗。(小鬼也去世两年多了,唉)
四五个壮汉才把他带走。
这次事件,以曹格召开记者会宣布终身戒酒画上句号。
吴速玲又一次原谅他,并且带着孩子一家四口都出现在记者会上。
为了证明夫妻同心,他们还当着媒体亲亲,只不过这个亲亲吴速玲低垂的眼色,抿得紧紧的嘴角已经暴露了她内心对曹格的嫌弃。
是的,就是嫌弃这个词。
一个说话出尔反尔,控制不了自己的男人,嫌弃已经是轻的。
吴速玲倒是也没掩饰,她说这是最后一次机会。
“如果再发生,婚姻就比较危险了,很难再相处下去。
女人年纪越大越需要安定。”
她追求的不过是安定而已。
三
吴速玲想要的安定生活,曹格的确给了她几年。
2014年曹格搭上了芒果的列车,来内地疯狂捞金。
他的嗓音在酒精多年侵蚀下已经疲惫不堪,尽管如此,他还是凭老本参加了《我是歌手》,淘汰后又带着娃上了《爸爸去哪儿》。
在节目里曹格的确滴酒不沾
他赶上了这两个节目的巅峰期,一家人综艺代言广告接不完,曹格也少见的抖擞起精神,一度还坐到了导师台上,指点江山。
一首《背叛》,让曹格一而再再而三的翻红。
上帝待他已经不薄。
他甚至还带着老父亲上过《旋风孝子》,节目里父子关系少见的松弛,当初不管他的老爸,现在依旧不管他。
如果没有疫情,曹格或许也不会离婚?
2020年,疫情袭来,曹格回到台湾做专辑。
如今两年过去,专辑没看见,他的崩溃肉眼可见。
从年初乱牵拖,对着蓝心湄喊话:
“心湄姐,可以不要带我老婆认识男人吗?”
“认识”两个字都能写错,这是要质疑他的文化水平还是质疑他再次酒后失控?
况且这次风波起因和蓝心湄毫无关系,明明是他在餐厅吃饭时,突然暴怒,砸伤员工且大骂脏话。
因为疫情的关系,吴速玲的副业也大受影响,曹格又没上节目。
一家人的收入来源恐怕就是吴速玲录节目的进账。
虽说早些年肯定有积蓄,可是得罪了蓝心湄意味着吴速玲有可能再也不能在岛岛娱乐圈活动。
这简直是断了吴速玲的事业。
这回吴速玲是真的大怒,她光速找心湄姐道歉,然后带着孩子搬离了原来的家。
一切都已无法挽回。
吴速玲晒出的一张用包包挡脸的照片里,她身上有大片的淤青。
吴速玲终于正面回应:
“人生中许多事情遇到了才知道,没有早知道。
以前我总会委屈自己去接受,现在看清楚了要面对。
面对伤痛是个课题…”
酗酒家暴,酒后失控,大闹婚礼,忍者神龟吴速玲决定不再忍下去。
后记:
相信你也看出来了,吴速玲要的不过是一个稳定的家庭。
从不怀疑吴速玲嫁给曹格时,是带着爱和对幸福婚姻的憧憬的。
曹格也是爱她的,可惜一切都毁在了酒精里。
很多男人不相信酗酒会是毁灭婚姻的杀手,他们认为自己养家带孩子没有外遇工资全交,不过是爱灌几口黄汤,何至于离婚。
亲密关系里有一个原则,“谁痛苦谁改变”,谁不愿意放弃和离开,就就需要舍弃自已某部分的原则去适应和推进这段关系。
酗酒滋事,酒后失控都是恶习,和出轨家暴一样不能原谅。
所有女孩子都要记得,“天不渡人,人需自渡。”
乘风破浪的海龟 你是否还记得13年前称霸北美的国产动画
《忍者神龟》又要拍动画电影了,我们又可以在大银幕上看到由四个小海龟组成的“半甲英雄”(Heroes in a Half Shell)了。
这里要说说2007年那部CG动画电影《忍者神龟》(TMNT),围绕这部电影还是有着很多有趣的段子,当然那家“消失”很久的动画公司——意马(IMAGI)。
因为在2007年3月23日北美公映的这部动画,某种意义上该片是一部中国动画,因为除了版权方Image漫画、幻影工作室外,该片完全由这家一家叫做意马动画的公司负责制作。
来自陌生的漫画
先说出处,忍者神龟的版权很乱,跟天下霸唱的《鬼吹灯》有的一拼。
除了创始人凯文·伊斯曼和彼德·拉特所在的幻影工作室(Mirage Studios)作为初始版权方外,他们还把海龟的授权给不同厂商,光漫画就好几家,比如DW漫画(2003年开始)、IDW漫画(2011年)、黑马漫画等,都出过忍者神龟的漫画,当然还有以《再生侠》《魔女之刃》而闻名的Image漫画(Image Comics)。
Image漫画在1996年拿下忍者神龟漫画版权,随后开启了被粉丝称为“原著系列”的漫画,出版了3卷。
这家以重口味和黑暗著称的漫画公司,把忍者神龟的世界观打造成了成年向,剧情搞得太虐心,尤其是第三卷,莱昂纳多断了只手,米开朗基罗变成了机器人,拉斐尔被毁容后戴上了面具,成了脚帮忍者的领袖,变成了“新施莱德”。。。结果这剧情被粉丝和官方联合抛弃,漫画停滞,这一段内容也成为海龟们的黑历史。
2001年Image夺回了版权,漫画时隔5年得以延续。只不过放弃了虐心的第三卷,从第二卷开始连载,相当于软重启,这才算是没有烂尾,但由于间隔时间太长,导致剧情中出现了15年的空白期。
后来幻影工作室自己也不断填坑,让原著系列一直延续到了2009年,之后才将版权卖给了IDW漫画,才开启了新世界观。
PS,2003年DW漫画出品忍者神龟漫画,是03版《忍者神龟》动画片的漫画版,与原著系列不是一个世界观。
而07版《忍者神龟》是根据Image的“原著系列”漫画改编,所以当时很多小伙伴的看的时候都在纳闷,为什么电影里的剧情和人设跟我们小时候看得不太一样,拉斐尔穿上盔甲成了夜魔,四位海龟都成了独行侠,也没有斯莱德和朗格。而这些都是Image漫画中的设定。
后来迈克尔·贝制作的两部真人版《忍者神龟》,则是根据87版动画片改编而来,虽然真人版形象比较清奇,但其故事设定才是当年我们熟悉的,牛头猪面、朗格等,以及著名的“海龟的力量”(Turtle power)。
87版动画剧集的版权则属于维亚康姆公司旗下的尼克儿童频道(Nickelodeon),也是真人版电影的出品方之一。
心“远”意马
扒完了起源,来说说幕后这家公司——意马动画。
坐落在中国HK的意马动画成立于2000年,乃是如假包换的国产企业。其母公司叫做意马国际控股,是一家以金融、计算机技术为主的上市企业,意马动画是公司老板喜欢动漫的儿子成立的子公司,依靠老爸公司的计算机技术专门做CG动画,且有钱任性。
这个意马动画很有意思,成立以来的作品都是欧美、日韩的客户,他们奉行海外策略,就是要先赚外国人的钱。
比如2002年公司处女作——动画剧集《时空冒险记》,就是在欧洲市场走了一遭取得开门红之后,才在本土播放。
而且他们又与外国各大著名厂商合作,积极吸收前辈经验:
★跟当时如日中天的梦工厂合作,制作了剧集《狮王的荣耀》,在美国国家广播公司电视频道黄金时段播出;
★与日本玩具制造商万代合作,制作了剧场版动画《数码暴龙X进化》;
★与日本动画公司Madhouse合作,制作了《高地人:复仇之旅》,导演是大名鼎鼎的川尻善昭(《吸血鬼猎人D》)。
意马动画成立短短几年,高产似母猪,也与各大厂商都攀上了关系。拿下第一桶金后,他们就切换到买买买的模式,其中主要就是收购各种IP版权,在2006年之前,意马就至少拿下了忍者神龟、阿童木、科学小飞侠、铁人28号等四个著名IP的CG动画的制作特许权。
不得不说,这公司效率还真的高,第一个项目就是CG动画《忍者神龟》。
其实早在意马购得版权之前,《忍者神龟》的CG电影就已经在2000年开始筹备了,当时的导演说出来吓你们一跳——刚拍完《碟中谍2》的吴宇森。
当时出品方打算将其拍成一部如皮克斯电影那样的CG动画电影,而吴宇森则坚持要动作捕捉,结果还没定下来怎么拍,隔壁的CG电影《最终幻想:灵魂深处》“咔嚓”一下赔了个血本无归,一时间好莱坞谈CG色变,这个项目也就暂时搁置,老吴也不干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意马动画算是项目“接盘侠”,但这家新公司志气满满。不但完全独立制作电影,而且还拉来了韦恩斯坦影业和华纳影业负责北美/全球的发行。
墙外开花
该片算是中小制作,意马将成本控制在了3400万美元之内,但其阵仗一点也不像小成本的样子.
电影的配音阵容可谓奢华,包括“美国队长”克里斯·埃文斯、“X教授”帕特里克·斯图尔特、“墨菲斯”劳伦斯·菲什伯恩、莎拉·米歇尔·盖拉、章子怡等。
此外电影在营销上也就是尽其所能,先是在圣地亚哥动漫展上大放异彩,后来又与麦当劳联名推广快餐和周边,期待值被拉得满满。
终于在2017年3月23日,忍者神龟动画首播20周年的日子里,该片上画,一举击败将上周王者《斯巴达300勇士》拽下冠军宝座,成为当周冠军。
评论界也比较给面子,整体评价7分(满分10),主流媒体表示该片尽管改编自Image的成年动画,但该在黑暗风格和儿童受众之间取得了良好的平衡,是“迄今为止最好的《忍者神龟》电影”。
最终电影在全球拿下了9500万的票房,虽然纸面上看利润有限,但作为全球畅销IP的电影,电影产生的附加价值可谓丰厚,尤其是打响了意马动画的品牌。
但谁又能想到这是一部国产动画?
如何判断一部作品的国别,不是看谁拍的,也不是看拍得哪儿的故事,而是要看这部电影的资金和制作方是源自哪里,虽然《忍者神龟》从IP到阵容都是外国货,出品方和发行方里也有外国公司,但作为制作主体的意马动画,则是如假包换的华人企业,负责制作的300名动画师也是清一色的华人。
有人问了,索尼出品了《蜘蛛侠》,难道《蜘蛛侠》是日本片吗?问得好,索尼是跨国公司,股东制度,索尼美国(Sony Corporation of America)是其子公司,完完全全的美国人控股,旗下的索尼影视娱乐也是美国人的资本,更不要说制作团队了,而意马动画则是中国HK的品牌哦
记得当时有个报道,《忍者神龟》是第三部由亚洲制作并拿下周票房冠军的动画电影(也是第一部由华人制作并获得周冠军的动画电影)。
可惜很多人并不知道这是一部国产动画片,且该片在同年5月内地公映的时候,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票房仅为3800万,要知道次年的《功夫熊猫》,完全的美国电影,票房拿下了1.9亿人民币。
意马公司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PS,说是中美合拍,但严格上是中国HK出资 制作,美国负责故事板。
有意思的是,1990年的老版《忍者神龟》也是中美合拍,只不过是美国主要制作,来自中国HK的嘉禾影业负责出资和动作设计,动作指导还是刘家良。2016年《忍者神龟2:破影而出》也有中影股份的投资,看来四个小海龟跟中国人民的友情还是很深啊。
昙花一现
2007年《忍者神龟》的成功,一度让很多人看到了“全华班”制作的动画冲出亚洲的曙光,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亚洲动漫制作相对廉价的成本,说白了就是人力资源便宜。
《忍者神龟》的成片效果不亚于当时好莱坞一流CG动画,但成本仅有3000多万,假如这片完全由美国制作成本至少要翻一倍。所以意马动画一开始瞄准海外市场的动机在这里,就是要打“价格战”,用性价比抢占欧美市场。
但是,没想到成功竟然如此短暂。
打响品牌之后的意马公司,进入到了“膨胀期”,加快脚步开发第二部电影,而且墙外开花之后,这一次犀牛望月,意马加深了亚洲乃至大中华地区的合作。
第二部CG电影就是大名鼎鼎《阿童木》,2009年公映,距离《忍者神龟》上映只有两年时间。
作为手冢治虫的名作,该片可谓野心勃勃,不仅挖来了迪士尼和梦工厂的制作班底,且由500位华人动画师组成的幕后团队。制作费飙升到了6500万美元。而且意马公司首次与内地公司合作,与光线影业联合负责内地的推广。
没记错的话,该片国语版是潘粤明和徐娇,当时还在上学的我还去电影院看得首映。
可惜该片败得一塌糊涂,全球仅拿下了3900万美元的票房,而内地在一连串的营销造势下也没有获得良好的效果,票房仅为4500万人民币,还被曝出了首周末票房虚报事件的丑闻。
究其原因很简单,不是电影出了问题而是定位不准,受众主体孩子们不熟悉这个角色,而熟悉阿童木的成年观众又会觉得电影低级。
当然还有一个不得不考虑的因素,那就是意马动画的认知度在内地实在太低了。也难怪,意马动画在2009年之前,没有一部作品是基于本土的。一直奉行大国际政策,光顾着掏外国人腰包了,却忽略了照顾乡亲们。
当时《忍者神龟》与《功夫熊猫》这俩,一个中国制造的外国题材,一个外国制造的中国题材,内外完全倒转的动画电影,在内地冰火两重天的待遇就预示了一切。
果然,意马动画首部主打本土的亚洲题材动画电影,就在自己家门口吃了大亏,而且是致命的。
因为电影亏得实在太惨了,意马动画周转不灵,更是直接波及到了母公司意马国际控股。
意马国际为了进一步保存有限的流动资金,削减成本,关闭了动画电影制作全资附属子公司意马动画。2010年2月的一天晚上,意马动画300多名员工被通知:“大家明天都不用来上班了”。
从成立到被清盘,10年的光景,留下两部动画电影。
当然,另外两部筹备/制作中的CG动画电影:龙之子名作《科学小飞侠》与横山光辉的《铁人28号》也胎死腹中。
各自后续
意马动画虽然没了,但母公司意马国际控股还在。重组之后他们还打算继续动画电影事业,但这一次则“吸取教训”,将目光投向了内地。
2011年,意马国际在李嘉诚的帮助下,收购了《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版权方之一动漫火车集团,价格大概是8.41—10.41亿港元之间,这个价格还包括了喜羊羊CG动画电影特许制作权。
PS,喜羊羊的版权分属两家,原创动力集团拥有形象权和影视制作权,动漫火车集团则拥有喜羊羊衍生品品牌(公仔、文具)的制作和销售权,所以意马国际这次只是收购了喜羊羊的衍生品经营权而已,至于他们获得的CG电影制作权应该是三方协商的结果。
但后来的发展大家都知道了,2013年,意马把喜羊羊的版权以5亿人民币的价格卖给了如今奥飞动漫。当时业内分析,意马国际根本没打算做动漫,只是用喜羊羊赚了一波快钱填补之前的窟窿之后,马上就套现了。。。
如今意马国际还在,大概又干回了金融的老本行了吧。
而被关闭的意马动画,也有故事。工作室虽然垮了,但一些核心人员还在,这几年又出现了一家叫做梦马工作室 (Unicorn)的公司,囊括了意马动画的一些老成员,但是一家独立动画公司,规模显然不可同日而语。
首款作品是2018年的《小悟空》,讲述孙悟空转世在一只金丝猴身上,漂洋过海来到纽约大战牛魔王的故事。可惜出师未捷,该片豆瓣评分4.9,国内票房880万,然后也没了消息。(其实这部电影除了面向儿童之外,比想象中的要好点)
而新的《忍者神龟》电影,2014年迈克尔·贝的白金沙丘公司与派拉蒙联合,拍摄了真人版电影《忍者神龟》,爆炸贝担任制片人,第一部全球拿下4.5亿美元票房,两年后出了续集。
这一版本大家就比较熟悉了,源自87年动画版的内核 嘻哈文化,情怀满满。喧闹的效果、凌厉的节奏,以及爆炸贝标志性的环绕式场面调度超赞,纯正口味爆米花。
但逼真的神龟造型有些邪恶,卡通与真人之间的鸿沟再牛逼的技术也无法填补。终究还是对童年回忆不太友好,虽然第二部也有中国公司的投资,但也无法挽回票房失败的结局(1.3亿成本,全球2.4亿票房),这个项目也就走到尽头了。
真人版电影后续没戏了,但《忍者神龟》CG电影在13年后也要出现了,只不过这次没有了中国公司。
新《忍者神龟》是以87版动画剧集为蓝本,因为这一次的版权方不再是Image漫画,而是与14年真人电影相同的尼克儿童频道(Nickelodeon),依然是派拉蒙发行,但制作方很意思,就是塞斯·罗根的公司Point Grey。
这家Point Grey公司,曾经制作过《世界末日》《邻居大战》《灾难艺术家》,以及那部臭名昭著的《大香肠》,没错,喜欢好莱坞电影的朋友应该知道他们的外号——烂仔帮。
而且新版《忍者神龟》的编剧栏里也有塞斯·罗根的名字,所以我很好奇以烂仔帮的方式演绎四个嘻哈海龟,这版究竟拍成什么效果。
如今国漫的CG制作水平突飞猛进,《大圣归来》《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等CG动画横空出世,彩条屋、追光动画等企业也是百花齐放,意马这种前浪早已被拍在时代的沙滩上,被大多数人遗忘。
但回眸望去,这家公司一度还真是华语动画的曙光啊,一上来就走大国际路线,用自身优势打价格战,在海外一度风光无两,虽然拍得是外国题材,但其达成的成就至今依然无人打破。
假如这家剑走偏锋的动画公司如今还在的话,在近几年国漫崛起的环境下,又会是怎样的光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