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三国杀歌词(奇迹暖暖 当我爱的暖暖遇上我爱的歌词5)
歌曲三国杀歌词文章列表:
- 1、奇迹暖暖 当我爱的暖暖遇上我爱的歌词5
- 2、高数三国杀的启示
- 3、金锐专栏奇趣对联说 | 叁 · 期期艾艾说同韵联
- 4、春暖花开,读三国故事,赏精彩节目,开启五一5天乐
- 5、70后80后,那些一起听评书的岁月你还记得吗?
奇迹暖暖 当我爱的暖暖遇上我爱的歌词5
奇迹暖暖玩家搭配欣赏,当我爱的暖暖遇上我爱的歌词,小编感觉很赞~
感谢百度贴吧知离丶Memory丿分享~
1、陈奕迅《爱情转移》:床单上铺满花瓣,拥抱让它成长,太拥挤就开到了别的土壤。
爱情转移
2、汪苏泷《三国杀》:灯为谁点 脂为谁添,任谁来笑我太疯癫。
三国杀
3、薛之谦《绅士》:你退半步的动作认真的吗,小小的动作伤害还那么大。我只能扮演个绅士,才能和你说说话。
王妃
4、周杰伦《不能说的秘密》: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檐。
不能说的秘密
5、张靓颖《我们说好的》:我们说好一起老去看细水常流,却将会成为别人的某某。
我们说好的
6、元卫觉醒《夏天的风》:每当夏天我吹着温暖的风,我们的故事简单却很生动。花瓣掉落在我的手中,握着我们曾经的感动。
夏天的风
7、阿桑《叶子》:天堂原来应该不是妄想,只是我早已经遗忘,当初怎么开始飞翔。
叶子
8、齐秦《张三的歌》:我们一起启程去流浪,虽然没有华厦美衣裳,但是心里充满着希望。
张三的歌
9、杨坤《那一天》:那一天那一天我丢掉了你,像个孩子失去了心爱的玩具。
那一天
10、PB33《绿帽子》:她总对你说谎,可是你却还上当。她不爱你。哦 她只爱自己。
绿帽子
11、杨丞琳《左边》:因为太怕失去你,所以连快乐里都装满伤悲。
左边
12、张敬轩《断点》:我依然最爱你的笑脸,这条旧路依然没有改变,以往的每次路过都是晴天。
断点
以上就是奇迹暖暖 当我爱的暖暖遇上我爱的歌词(5)的全部内容了。
欢迎加入手游交流推荐群QQ:516649750。
扫描二维码下载全民手游攻略
全民手游攻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关注全民手游攻略微信
关于全民手游攻略
全民手游攻略致力于为广大玩家提供最新、最全、最详尽的手游攻略,在这里你可以查询到任何你想要了解的内容。问答社区服务为玩家们提供了相互交流并相互解惑的平台,让玩家们的疑问尽快得到解决。
97973手游网声明:97973手游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高数三国杀的启示
近日,石家庄学院毕业生杜毅就做了一款“高数杀武将牌”的纸牌游戏,迅速在网络“走红”。据了解,此款纸牌游戏是把乏味的大学高数与“三国杀”纸牌游戏完美结合。
22张“高数杀”卡牌上有不同高数概念、定理,囊括了导数的定义、定积分的概念、分部积分、洛必达法则、微分中值定理……原本抽象难懂的高数知识点,通过一张张小卡牌的形式呈现,既形象清晰,又降低学习难度,更趣味十足。
“高数三国杀”正如之前走红的化学版《青花瓷》,以及数学教师“喊麦”记公式一样,它们都是用一种游戏化、娱乐化的形式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专注于游戏与歌词中的知识点,同时在“玩乐”中加深记忆,以此来提高学习效率。
也有人质疑这样的学习方法能有多大的效率,但对于这样趣味化的学习方法,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它对学习心态的调节作用。就以高数为例,复杂多样的概念、密密麻麻的X、Y变量,让不少同学“望而生畏”。如果把知识本身融入游戏里,将复杂的概念想象成游戏中技能,这样一来,原本乏味无趣的知识便被赋予了“活力”,学习的过程也不再是单向的探索。
学如逆水行舟。学习从来不是轻松的事,但也不是痛苦的事。多换个角度,多换个思路,敢于去想,敢于去“玩”,像“高数三国杀”的这样创意不妨再多些,把学习中遇到的一个个难题,当作游戏里的“大魔王”来闯,那么学习也不会那么乏味了。只要把知识掌握了,是严肃教学还是趣味教学的形式也没那么重要了。
(文熙)
金锐专栏奇趣对联说 | 叁 · 期期艾艾说同韵联
本期视频点击文末“了解更多”
今天的主题是,同韵联。
『期期艾艾』这个成语,想必大家都知道,就是说话反反复复,吞吞吐吐的样子。但你们可能不知道的是,这个成语背后还有两个有趣的小故事。
一个是关于『期期』的故事。汉朝大臣周昌,是一个正直敢言的人。但他有个毛病,就是有点口吃。汉高祖刘邦的宠妃戚姬生了个儿子,叫如意。刘邦爱屋及乌,想废掉原来的太子,改立如意为太子,有一次早朝时就跟大臣们说了这个事。大臣们纷纷反对,周昌这么刚正的一个人,当然也表示反对,他就站出来理论。但他越想说就越说不利索,最后急道:『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把满朝官员逗得前仰后合。
另一个是关于『艾艾』的故事。『艾』是指邓艾,看过三国,或者玩过三国杀的人应该比较熟悉这个人物。邓艾也有口吃的毛病,说话时称自己是『艾……艾……』。有一次司马懿就跟他开玩笑,『卿称艾艾有几艾?』你老说艾,艾,到底有几个艾呢?邓艾这个人嘴巴虽然不利索,脑子却是灵活,立刻回道,『凤兮凤兮,故是一凤。』『凤兮凤兮』,是『论语』中的一个典故,是楚国狂人接舆唱的一句歌词。邓艾的意思是,『凤兮凤兮』,当然只有一个凤。
现在呢,我来给大家念一段话:jì jī jì,jí jī,jī jí jí jī。jí jī jī jī,jì jī jí jī jì jì jī。大家可听出什么来了没?嗯,你可能心想,这莫不是花木兰吧?『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啊。那细心的朋友可能听出来了,我所念的这段话,虽然发音都是『ji』,但是声调却是一声、二声、三声、四声都有。没错,我并不是口吃,我其实是在念现代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的一首同音文的诗,『季姬击鸡记』。第一个『季』,『伯仲叔季』的『季』,就是排行老四。第二个『姬』,『绝代妖姬』的『姬』,是古代对于女孩子的一种称谓。第三个『击』,『打击』的『击』。第四个『鸡』,『母鸡』的『鸡』。第五个『记』,『日记』的『记』。这题目翻译过来就是,四姑娘打鸡的故事。我念的那段话是这样写的:季姬寂,集鸡,鸡即棘鸡。棘鸡饥叽,季姬及箕稷济鸡。
上一期节目,我们提到了汉语一音多字、异字同音的特点。同一个声母、同一个韵母,通常能对应许多个字。这时候如果加上四声的变化,所对应的字数又不知增加凡几。上面这段同音文就是利用了汉语的这个特点。同音文据说是由赵元任首创,不过我觉得这个『首创』之名可能是要打些折扣的,毕竟古人早有不少同音联创作在先。
清代的黄照临少年时在某地读书。有一次读书累了,信步走到了后面园子,看见有一群小孩子拿着锄头在瓦砾堆挖什么。他上前一看,原来这群小孩是在挖青蛙,锄头一落,青蛙就从裂开的瓦片里跳出来了。黄照临灵感突来,得出一个上联:
娃挖蛙出瓦
不过,他却死活也对不出下联了。
后来,二十多年过去了,黄照临当了陕西某个县的知县。有一天,黄照临去乡下办案,所骑的马脚下一滑,踩到一旁的麻田里去了。麻田主人是个老婆婆,见此情形又心疼又生气,把黄照临狠狠骂了一顿。黄照临听了,不仅没生气,反而笑了起来,随从们见了好生纳闷。原来,就这当头,黄照临突然想起了二十年前自己的那个绝对,已然破解了,这下联就是:
妈骂马吃麻
另有一则包公断案的故事。
相传宋代有个秀才,娶了个才女做老婆。新婚之夜,才女有意要考考新郎的才学,就出了个上联:
移椅倚桐同赏月
翻译成白话就是:移动椅子倚靠着桐树共同来赏月。她要求新郎必须得对出下联才能进入洞房,不然就只能在门外凉快了。
这上联很是精巧:一则是运用了同韵的手法,『移动』的『移』、『椅子』的『椅』、『倚靠』的『倚』,这是同一个韵;『桐树』的『桐』,『共同』的『同』,也是同一个韵。二则在文字的结构上也是别有心思,你看『椅子』的『椅』,和『倚靠』的『倚』,后面一个字的部分结构是不是跟前一个字相同?都包含『奇』字。而『共同』的『同』,又构成『桐树』的『桐』的一部分。
这么高难度的出句,这新郎挠破了头也想不合适的对句出来,只好睡在外面大厅里。偏巧有个歹徒偷听到了新娘的出句,倒是很快就得出了下联,等新郎睡着之后,他就冒充新郎在洞房门口吟出了对句。新娘以为是自己的夫君终于想出来了,便高高兴兴地打开了门,跟歹徒成其好事了。第二天天亮,新娘才发现昨晚和自己洞房花烛的竟然不是新郎,羞愤之下就上吊自杀了。
新娘莫名死了,新娘的家人怎会善罢甘休,就把新郎告到了官府,而新郎也是百口莫辩。包公是此案的主审官,他怎能容忍在自己的手上这样不明不白地断了案,于是眉头一皱,一招『请君入瓮』便计上心来。包公先拟了个下联:
等燈登阁各攻书
意思就是等人拿灯火来了,登上楼阁各自攻读诗书。他用这个联来张榜招选贤能,称谁要是能对出下联,谁就能入选为官。
这下联中,『等待』的『等』、『灯火』的『灯』、『登楼』的『登』三个字同韵,『楼阁』的『阁』、『各自』的『各』两个字也同韵;另外,『灯火』的『灯』繁体字是左边一个『火』、右边一个『登楼』的『登』,而『楼阁』的『阁』字是『门』内一个『各』字,也都是后一个字的部分结构包含在前一个字当中。
下联的技法与『移椅倚桐同赏月』这个上联匹配得是天衣无缝,分明就是为歹徒量身打造的陷阱。但这歹徒哪里会想得到呢,还以为是官运找上门来了,兴高采烈地就去揭了榜,用的上联正是新娘的那个出句。毫无疑问,案子真相大白了,新郎被无罪释放,歹徒则被处死了。
这个故事当然基本十分可能是虚构的,咱们姑妄听之。事实上,很多这样的趣对、巧对都被安排在了某些名人身上,同时附带着一个引人入胜的传说,像苏东坡、唐伯虎、解缙、郑板桥、纪晓岚这些幽默大师或风流才子,都是这些传说中出镜率极高的人物。咱们后面的节目中,这些人会不时出来露个脸,当然大部分故事你皆可不必当真,纯属增加节目的戏剧性和趣味性。
这里再列举几副同韵联,供大家赏玩。长沙著名的橘子洲和天心阁,想必大家都听说过,有人用这个地方的地名做了一副巧妙的同韵联:
橘子洲,洲旁舟,舟走洲不走;
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与这一联比较相似的还有:
峰上栽枫,风吹枫动峰不动;
路边宿鹭,露落鹭惊路难惊。
又有一联把谐音和同韵两种技法融合在一起,也是妙不可言:
枇杷树下拨琵琶,又香又响;
薜荔花间吹筚篥,可爱可哀。
这期咱们留下的出句是:
帽上猫毛茂
作者简介
金锐,中国教师报文化周刊主编,中国楹联论坛执行站长,京社副社长,《诗刊》2018陈子昂青年诗词奖得主,第四届中国楹联莲华奖金奖。担任数十次海内外诗词、对联赛事评委,诗词对联作品悬挂于鹳雀楼、黄鹤楼等全国数十处景区。曾在东方卫视“绝对中国”节目中战胜来自全国各地选手获得“联王”称号,在中央电视台“机智过人”节目中战胜人工智能。
春暖花开,读三国故事,赏精彩节目,开启五一5天乐
五一劳动节
【春暖花开❀逃离城市】
首届“大碗喝酒,大块呷肉”庆五一春游踏青活动,邀请你一同开启5.1五天乐!
疫情渐渐消散,春光明媚,景色正美,该是出游的时候了~
寻找到关山古镇这个绝美之处
【踏青•赏花•呼天然氧吧】
张飞有大块呷肉的礼数,这里有宁乡的花猪
曹操有大碗喝酒的豪情,这里有解忧的杜康,更有七十八岁芭蕾舞教授自编自导的现代拉丁舞与传统蒙古舞相结合的舞蹈!
庆五一·福利活动享不停
活动时间
5月1日——5月5日
活动地点
宁乡市金洲镇关山古镇
活动内容
一、游客来关山古镇可免费品尝有千年历史的杜康美酒以及现杀现做的宁乡花猪肉(数量有限,送完即止)
二、当日购买50元门票,即可参与送花猪肉和杜康美酒抽奖活动(每日限38名,上午、下午各抽奖一次)
三、“杜康老酒馆”五一开业酬宾活动
1.免费品杜康美酒。
2.购买1888元秦系列酒一瓶,送1888元(关山古镇餐饮及住宿)消费券,加1元再送品鉴酒一瓶。
3.购买1188元汉系列酒一瓶,送1188元(关山古镇餐饮及住宿)消费券,加1元送品鉴酒一瓶。
4.购买998元唐系列酒一瓶,送998元(关山古镇餐饮及住宿)消费券,加1元送品鉴酒一瓶。
ps:消费券可全额抵扣,有效期至2020年12月31日
本活动解释权归杜康老酒馆所有。
四、5月1日至9月30日,景区住宿享五折优惠,用餐享八折优惠。
庆五一·研三国历史 游关山古镇
关山古镇,是湖南黄金旅游线路长张高速上最近的一颗乡村“旅游明珠”,是一个集自然风光、历史人文和乡村民俗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景区。
三国历史气息浓厚的关山古镇作为关公战长沙的原址。若你是三国迷,这里不得不作为你的打卡地。
“蓝脸的窦尔敦 盗御马,红脸的关公 战长沙...”大家耳熟能详的说唱脸谱中这句歌词唱的就是这里~
关山古镇的众多人物雕像是一大特色。
栩栩如生的人物,三国的历史人情,仿佛三国就在眼前。
【义重桃园】
还原了刘关张三人结义的场景,据记载,三人真正结义的地方是在河北的涿州张飞家后院。而桃园是三国时期蜀国刘备、关羽、张飞结义之所,是忠义、友谊象征。关山古镇每年3-4月份,园内上百棵桃树竞相开花,可谓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关公广场】
也可以称之为祈福广场,位于关山古镇主入口城楼上。主要有关公青石塑像、 “关公劈榆”、兵器架、关字帅旗等景点。右侧为“兵器架”,是三国名将出征时所用到的兵器,其中就有关羽所用的青龙偃月刀。
这里还有三国古镇、湖湘古村、湿地氧吧、开心农场、四季果园、度假别墅……小朋友们可以在这里玩三国杀、看皮影戏、制作皮影、画三国脸谱……好不自在
这个五一
关山古镇就不要再错过了
地址:宁乡市金洲镇关山村关山古镇
热线:0731-85919999
交通:
路线一:岳麓大道—长张高速—关山收费站下高速
路线二:桐梓坡西路—金洲大道—碧桂园山湖城
【游客须知】
1. 请广大游客进入景区时自觉佩戴好口罩,配合体温测量,同时做好自身防护。
2. 现场购票及入园后游玩请保持1.5米以外距离。
3. 出游前请测量体温,体温异常请勿出游,入园后若有发热、咳嗽等身体不适的状况,请及时告知工作人员。
4.鉴于疫情影响,景区将根据景区承载量实行人员限流。
向奋战在抗疫前线的伟大"逆行者"们致敬!此次活动对全国医护工作者实行免票制,医护工作者凭本人有效证件(医生、护士执业证及身份证等)即可免费参观关山古镇景点。
70后80后,那些一起听评书的岁月你还记得吗?
#「闪光时刻」主题征文 二期#
一
70后、80后,应该都认得上面的图片是什么吧!
对,收音机,我们那时都叫它——戏匣子。
那时没有手机,没有电影,也没有电视,甚至也没有什么书籍,日常生活中唯一能打开你宽广世界的只有戏匣子。在那个年代,听戏匣子算是童年唯一的精神口粮了。
我最早收听的是中央广播电台的《小喇叭》和《星星火炬》。我至今记得《小喇叭》的开头,是一个小姑娘奶声奶气地念歌谣:
滴滴答,滴滴答,
小喇叭开始广播啦!
然后邮递员叔叔来了,他给小喇叭送信也要念歌谣:
叮叮当,叮叮当,
自行车也会把歌唱,
我是人民的邮递员,
我给小喇叭送信我跑得忙!
听完《小喇叭》放的儿歌,童话故事,下面就是《星星火炬》,一开头是一个响亮的男孩子充满朝气的声音:
同学们,你们好。星星火炬,开始广播。
后来再大一点儿,上了学,开始痴迷《每周一歌》,那时好几个台都有这个栏目,我在天津广播电台学了于淑珍演唱的《泉水叮咚响》,记得歌里有这样两句:
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泉水叮咚响,跨过了高山越过了草地,来到我身旁……
这个歌儿唱到第二部分,有一句是“泉水啊泉水,我要问你你到哪里去”,其中那个“去”字是拉长的慢慢上扬的,非常好听,但我不会那样唱,只会直来直去地吼,斜坡总是唱成断崖,最要命的是自己还没有感觉。有一次我拿着扫帚一边扫地一边引吭高歌,唱到这个“去”字,就又坐了电梯直着就上去了。我父亲当时正站在门口抽烟,本来还边听边点头,觉得自己的亲闺女唱得不错,可是听了我这一句就笑得给呛了一口,忍不住连连咳嗽。
“闺女,这一句要有点拐弯啊!”他笑着和我说,“而且既然是泉水,怎么能拐死弯呢?”
唉!没办法,做人直成了习惯,连带着唱歌都这样直上直下。
后来我又听了一首殷秀梅或者是关牧村的女中音,那首没有学全,就记得歌词里有这样两句:
山村的石榴花,一朵朵红似火,有一个黑小伙儿,他牵着骆驼……
我当时还奇怪,怎么歌词里这小伙儿还是黑的呢?白的难道不行吗?牵着骆驼上山村,难道不应该是牵头牛吗?当然现在是懂了“黑小伙儿”的事,劳动人民当然皮肤要黑点儿,白可不是劳动人民的本色,但至于牵骆驼,我还是觉得牵牛才合理。
二
小学二年级的时候,除了《每周一歌》,我也已经开始听一些小说,譬如《海啸》,譬如《蓝天上的脚印》,譬如《明姑娘》,譬如《赤橙黄绿青蓝紫》……可是听这些小说的快乐都没法子和我们听评书的快乐相比。
评书在那个年代真的是喜闻乐见的节目,每到播放评书的时间,男女老少都会守着戏匣子聚精会神地屏息静听,谁这个时候如果说一句话,一群人都会拿眼睛剜他。听完了,大人们开始议论岳飞的忠心耿耿,痛骂秦桧和王氏的丧心病狂,或者称赞诸葛亮的能掐会算,批评曹操的奸诈小人。
而我们小孩子经常讨论的问题是,李元霸和裴元庆谁更厉害?八大锤大闹朱仙镇,究竟谁的锤才是第一?小李广花荣和浪子燕青谁更帅?赵云和吕布谁才是三国里的花美男?为了这个我们甚至也分了帮伙,就像现在的粉丝掐架一样,当然我们掐得更爽,说不过就直接上拳头打群架,但是打完了,我们还是好朋友,君子和而不同嘛!
我们先后听了刘兰芳先生的《岳飞传》《杨家将》《呼家将》,单田芳先生的《隋唐演义》《三侠五义》《三打樊梨花》《薛刚反唐》,袁阔成先生的《三国》《水泊梁山》,还有连丽如先生的《大明英烈》《东汉演义》……
听这些评书,让我们知道了很多历史故事,也让我们能区分忠奸善恶,可以说我们那一代人三观的建立都和这些评书有关。这些评书,告诉我们做人要做岳飞,要做杨继业,要忠于自己的国家,哪怕是受人误解,遭人陷害,也不能做“张邦昌”那样的汉奸卖国贼。教育根本不用扯旗子,在这样的日常生活里我们已经不知不觉就接受了思想的洗礼。
有一段时间,我们骂人甚至都用评书里的段子,见到不喜欢的就叫人家“金兀术”“没鼻子的哈迷蚩”,也会骂人是“高俅”“潘仁美”,谁如果被骂成这些人物,立刻就火冒三丈,放马过来追着赶着挥拳头,而这样骂了人的当然知道这样骂人的后果,话音未落,就已经一溜烟跑了。
三
接下来我要说的事也和听评书有关。
有一段时间,我们下午上课是一点五十,而单田芳先生的《三打樊梨花》是一点播放,如果听完了,就剩下二十分钟时间了,二十分钟即使跑得再快,也不能按时到学校,所以我们都是在听了一会儿后,估摸再不走就要迟到了,才在爸妈的催促下依依不舍地起身,然后一路跑着上学去。
只是有时候听着听着,大人小孩就都忘了这回事,等听完了才如梦初醒。赶紧飞奔上学,跑到一半儿,就听见学校“铛铛铛”的钟声。这个时候就开始心里嘀咕第一节是谁的课,如果赶上个严厉的老师,就只好认命,在教室外罚站。因此赶上哪天评书说得曲折热闹,檐下往往就会站上一溜小伙伴。
我那天就因为听评书迟到了,等着我气喘吁吁地站在门口打报告时,已经上课有一会儿了。我们李老师皱着眉盯着我,一时并没有说话,我的心一下子就提到嗓子眼儿。
虽然我知道李老师有时候话锋如刀,却并不轻易发火的脾性,但看样子自己这次好像撞枪口上了。完了!我这次要被老师祭刀了!我开始后悔自己的贪婪和痴迷,为什么要多听那么会儿评书呢?少听五分钟不就没这事了!
老师不看我,仰天看了一会儿房顶,轻轻吐了一口长气,最后抬抬下巴,示意我进来。我立刻如临大赦,快步走到座位。等我坐下,同桌捂着嘴小声告诉我,我已经是第五个迟到的人了。
难怪老师这么生气,我恍然,擦擦头上的冷汗(也可能是热汗,刚才跑得太急了),心想换了是我,一连这么多人迟到,也会忍无可忍的。
也就是刚坐下,忽然从门口又进来了一个学生,是我们村的王拱辰。他今天可能是太着急了,竟然连报告也没有打,自己径直就闯进来坐到座位上。
一时班上鸦雀无声,我们都看着气喘吁吁地王拱辰。
这浑小子肯定是听评书听得昏了头了。我想。
我是知道他为什么迟到的,我从家里跑出来的时候,路过他家门口,一眼就瞥见他正在院子里一边听着单老先生的评书,一边慢吞吞地轧草磨时间。当时我还喊了他一嗓子,只是这家伙听迷了,可能没听见,连头也没有回。而我又跑得急,竟也没顾上再催他。
现在王拱辰坐在座位上,没事人一样拿起一本书狂扇。实在的,一路跑到学校,是真的要热疯了。刚刚留级的他才到了我们班,还不知道李老师的脾气,平时又有些憨头憨脑,这时竟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看不出风暴就要来了。
四
而我们都知道李老师就要发火了。算上我已经有六个人迟到了,而且他居然没打报告,自己就大模大样地进了教室,这要能放过去,李老师就不是我们认识的李老师了。我们都大气也不敢出,教室里静得就跟评书里说的一个样,掉根针都能听得见。
而李老师一脸的平静,他就静静地看着王拱辰这风一样还冒着热气的少年的本色出演。
“你起立。”
过了一会儿他才说,还是平时那样慢悠悠的调子,声音里听不出一点恼怒的意思。
王拱辰站起来,瞪着老师发呆。呆头呆脑的样子让我想起隋唐英雄里学习不开窍的李元霸。
“你为什么迟到?”
“我,我们家活儿多,我要喂牲口,给毛驴子轧草。”他瓮声瓮气地说,竟说得理直气壮。
“哦!”
李老师把书一合,直起腰,对着王拱辰招手,“来,你前面来。”
王拱辰大步走过去,居然还笑嘻嘻的,真是不觉死的鬼!
“你再近一点儿。”
李老师还是不疾不徐不焦不躁的样子,甚至脸上有了点笑模样。我们心里都开始哆嗦,他发火从来都不是电闪雷鸣,就是这样春风春雨吓煞人。
王拱辰站在讲台下,李老师也走了两步站到讲台边,他俯视着台下的王拱辰。立了一会儿,忽然抬手,抚上了王拱辰的脸颊。
他别不是要扇王拱辰耳光吧?
我们都这样想。在我们那个年代,老师教训顽劣学生,拍两下,踢几脚,都是浑常事,家长从来不会为了这个找到学校,孩子回家也不会说自己挨了老师的打,那样只会换来家长更厉害的拳脚。孩子惹老师生气,家长们都觉得是孩子的大错。
然而我们都想错了,李老师这次还是没有动拳头。不过说实话,虽然我们都最怕他,但从来不是因为他打学生,他还从来没有打过我们任何一个人。像他这样真正厉害的老师从来不以拳头服众。
他轻轻摩挲着王拱辰的脸,眼睛却望着我们。
“我如果要是这个时候摸别人的脸,他的脸一定是热的,可能还会烫手。为什么?”他脸色平平,语气平平,说到此处他停了停。“因为他害臊。”李老师一眼扫过来,我们心里都冷飕飕地。
“第一他觉得自己迟到了,打断了同学们听课,会很过意不去,认为自己对不住在座的同学。第二他既然知道自己错了,就不会不打报告就进来,即使不打报告就进来,他现在也会明白,他对老师也很没礼貌,觉得自己也对不住老师。”
他停下来不再说,手却还是抚摸着王拱辰的脸,眼睛也还是看着我们。
“可是我现在摸你的脸——冰凉!”
有同学笑了两声,声音立刻又冻住了。王拱辰头越垂越低,已经开始抽泣。
“你为什么迟到,可能有你的理由。但是任何理由,也不会是你这样理直气壮的理由。别怪老师说话太难听,要怪就怪你自己做得太难看。你可以回到自己座位上了。”
说完李老师就开始继续讲课,而王拱辰低头耷拉脑袋回到自己的座位,趴着抽答着哭了一节课。一个男生竟哭了一节课,可是我们都觉得这很正常。在李老师的冷刀子跟前根本没谁能扛得住。
这事过去不久,我有一次下午又听了一会儿《三打樊梨花》,就被妈妈催着出了家门,然后我就到了玲玲家,招呼玲玲一起上学。却发现王拱辰居然也在玲玲家,正听着《三打樊梨花》入迷。原来是他爸妈也知道了他被李老师挖苦的事,不仅揍了他一顿,还从那以后,一到播评书的时间就赶着他出门,他没有办法,只好到玲玲家来听会儿过瘾。
我们那时候就是这样狂热地听评书的。
现在的年轻人还听评书吗?我有时候不免有些怅然。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他们这个时代,乱花渐欲迷人眼,喜欢听评书的只怕已经是越来越少了,评书也许慢慢地就会只存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里。
我有一次上课提问了一个有关《三国》的问题,班上一个男生站起来,说的是头头是道,我有些激动地问他,是不是读过《三国》,或者喜欢听袁阔成先生的评书,他害羞地笑了笑说:
“老师,我只玩三国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