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广播电台教育频道直播(厉害了!如东这群人登上中国之声整整60分钟!)
湖北广播电台教育频道直播文章列表:
- 1、厉害了!如东这群人登上中国之声整整60分钟!
- 2、第六届湖北省中小学生经典诵读大赛第五场海选圆满结束
- 3、把武汉唱给你听!近200家媒体,数十万网友共同见证武汉音乐地图启程
- 4、学长回校分享追梦故事,少先队员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 5、横跨800公里,上海武汉共办双城樱乐会
厉害了!如东这群人登上中国之声整整60分钟!
本月3日和4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记录中国》栏目分上下集播出了广播剧《硝烟中的约定》,这是如东广播电视台创作的广播剧第一次在国家电台播出。该剧根据2016年10月入选“中国好人榜”的“如东籍老山战友群体”代表杨新明等为原型精心打造。生死相托,虽然只是一句话,但在杨新明等战友心中,却重如千金。30多年来,他们兑现战场承诺,为生死兄弟尽孝,事迹感人至深。
《硝烟中的约定》剧情梗概
30多年前,杨新明与300多名江苏省如东籍战友一起,怀着满腔热血,走上了保卫边疆的战场。在潮湿闷热的猫耳洞里,他们彼此相托:假如我“光荣”了,请照顾我的父母。浴血奋战,九死一生。当硝烟散尽,杨新明幸运地活了下来,李兴华等18位如东籍战友,却长眠在了祖国的南疆边陲。
△敬烈士父亲健康长寿
生死约定,一诺千金。硝烟过后,杨新明决心履行自己的诺言,他找到李兴华等牺牲战友的父母,从此,他多了18个爸爸,18个妈妈。为了更好地照顾老人,杨新明放弃去军校学习的机会。因为文字功底好,他成为地方报社的一名记者。此后,又有不少战友加入了替烈士尽孝的行列。相同的承诺,把如东籍老兵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他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如东籍老山战友群体。
△为英雄母亲安装空调
30多年来,杨新明和战友们拖着伤残的身体,奔波在为烈士父母排忧解难的路上。父母们的事再小,都是他们心头的大事。让杨新明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战友加入到照顾烈士父母的行列,现在已经发展到100多人。
△与烈士母亲一起温馨回忆
尽孝的队伍壮大了,父母的人数却开始逐年减少。18对烈士父母中,已有4位相继离世。看着父母们日益衰老的身体,杨新明和战友们策划了一场圆梦行动:陪老人们到南疆,看望长眠在那里的亲人。
时光荏苒,当初那群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如今都已年过半百。然而,这些把承诺扛了30多年的肩膀,依然那样坚实可靠。对杨新明和战友们来说,枪林弹雨中结下的生死情义,值得他们用一生去守护。
△群声录音现场
2018年10月,如东台以杨新明等“如东籍老山战友群体”为原型,组织创作团队精心打磨,真情演绎了杨新明等“生死约定一句话,坚守信义一辈子”的感人故事。
该剧去年12月上旬首播,并先后在湖北人民广播电台、安徽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今年初,剧本和演播音频顺利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相关负责人的审定和认可。许多听众和专家认为,“如东籍老山战友群体”信守承诺,不仅体现了老兵的战友情怀,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呈现,对于在全社会营造拥军爱国的浓厚氛围也起着积极作用。
第六届湖北省中小学生经典诵读大赛第五场海选圆满结束
9月13日上午,由湖北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事业部联合南国置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我和我的祖国——第六届湖北省中小学生经典诵读大赛》第五场海选在武汉市泛悦Mall·西汇店顺利进行,共有230多组选手登台展示。活动现场,亮点频出,惊喜连连,4组选手更是直接获得了晋级卡。
上午10点,海选正式开始。现场围满了家长、学生和老师,场面十分火爆。来自武汉小学五年级的许芷晗,用委婉动听的声音、饱满动人的情感朗诵了《又见老槐树》,惊艳全场,顺利获得第一张晋级卡。许芷晗告诉记者,今年已是自己第三次来参加比赛了,随着一场场比赛下来,自己已从原来的不善言辞变得越来越自信。“经典诵读这个活动举办了第六届了,前几届我也有来参加比赛。我觉得可以锻炼一下自己,让自己的舞台上不怯场。”
3岁半的陈敏行是全场最小的选手,今年他和9岁的哥哥陈载言一同参加比赛,两兄弟分别朗诵了《出塞》和《徐孺子月下戏》,双双获得了评委老师的好评。兄弟俩的妈妈介绍,两兄弟热爱朗诵,从小开始学古诗词,看到孩子们的点滴进步,心里感到很安慰:“哥哥原来二年级也参加过一次,弟弟在两岁半也参加过一次。现在已经会背四五十首古诗了。我觉得可以锻炼他们的口才,作为一个男孩子,要敢于说、勇于说、会说。”
担任本场大赛评委之一、湖北之声主任播音员王建表示,今年参赛选手的整体水平较往年有所提升,实力强劲。海选现场,选手参赛作品题材新、面貌新、组合方式新,亮点频出。不过,由于小学组选手年纪较小,在一些基础的多音字读音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小选手可能会在诵读过程当中有硬伤,就是读白字,“将(qiang)进酒”读成“将(jiang)进酒”,等等这样一些东西呢,还有待于我们背后的家长和老师去继续打磨他们的作品。”
当天,“乡村振兴,品牌战略计划——农副产品进商超”的特卖活动也在泛悦Mall·西汇店同步展开。武汉市对口援建的扶贫县——湖北省宜昌五峰县的绿色有机农产品,进驻到泛悦Mall·西汇店卖场,正式面向武汉老百姓。据了解,该活动旨在乡村振兴、建立乡村发展与城市对接的桥梁。五峰县常委、常务副县长黄强表示,经典诵读活动是省内中小学生读国学、诵经典的品牌活动,具有相当强的品牌影响力。他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将湖北地区优秀的文化产品推广出去,让更多人关注,让更多人了解。黄强表示:“好酒还怕巷子深,那么我们通过湖北广播电台,湖北之声、湖北经广等等这样的一些媒体搭建了这个平台,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展示机会,我们可以让更多武汉市的消费者或者是我们的听众,通过收听、收看来了解我们五峰,了解五峰的产品。”
据了解,农副产品进商超的特卖活动将持续三场,目前第一场正在泛悦Mall·西汇店开展中,活动将持续到9月19日。第二场将于9月20日-9月24日泛悦Mall·北都店举办,第三场则于9月25日-9月29日在泛悦汇·昙华林举办,有兴趣的市民可以前往参观选购。
湖北之声记者:李爽 编辑:华磊
把武汉唱给你听!近200家媒体,数十万网友共同见证武汉音乐地图启程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5月18日讯(记者范雅琴)近200家媒体见证、数十万网友围观——“武汉音乐地图”启动仪式暨首场演出燃爆了!5月18日晚,在东湖咖啡小镇举行的东风雪铁龙30周年庆后的音乐专场上,作为长江日报读者节系列活动之一,长江日报“可视电台”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演唱会,这场演唱会也标志着“可视电台”2022年着力打造的“武汉音乐地图”项目正式启动。
5月18日晚,长江日报可视电台“武汉音乐地图”在东湖咖啡小镇启动。 记者肖僖 摄
“可视电台”的影响力、精彩的直播内容,让这场启动式备受关注,仅仅是长江日报的视频号,1个小时不到的时间,就有超过10万人观看直播,人们为歌曲的魅力所感染,也无比期待可视电台“武汉音乐地图”未来的行进之旅。
【现场】
音乐人为武汉写歌
东湖咖啡小镇被音乐包围
音乐人郭进。 记者肖僖 摄
晚上7时,夜幕降临,东湖咖啡小镇亮灯了,歌声在霓虹闪烁的灯火中流淌,不得不说夜晚的小镇更具魅力。音乐爱好者以彩色洋房作画布,将柔软的草地幻化成舞池,跟随长江日报“可视电台”的音乐人浅吟低唱,踩着小碎步摇晃身体,虽然当晚天空飘着细雨,但依然不影响观众享受音乐的滋养。
冯翔以一首《五月》拉开音乐会的序幕,他舒缓温柔的歌声向网友娓娓道来。冯翔向网友推介:武汉是一座音乐之城,曾经被称为朋克之都。他向网友一一介绍今晚做客“可视电台”的音乐人,“他们都才华横溢,希望‘武汉音乐地图’能够将他们的才华展露出来,让更多人看到。”
来自安徽的原创弹唱女歌手青豆是“可视电台”的老朋友,她边弹边唱她的原创歌曲《小楼春风》《汉江边的姑娘伢》。其中,《汉江边的姑娘伢》是青豆为武汉创作,当她唱到“走过了大成路,踏遍了街道口”时,勾起听众在武汉生活的点点滴滴。青豆说:“能够参加‘武汉音乐地图’的启动很激动,对于我们年轻音乐人来说,这是非常好的机会。今天在雨中唱歌很浪漫,现场观众也很给力,氛围很棒!”
音乐人青豆。 记者肖僖 摄
武汉音乐人郭进也带来为青山创作的歌曲《青山少年》,以及描写珞珈山的《去山顶种一棵橡树》,这首歌源自诗人小引《去山顶种一棵橡树,而不是松树》,由郭进谱曲。郭进说:“无论是青山,还是珞珈山,都是我很熟悉的地方。在初夏夜晚,在东湖边唱歌,感觉太好了。”
刚成立不久的Pink wave(粉浪)乐队,是一支“90后”武汉本土乐队,由毕业于伯克利音乐学院的制作人Panana发起创建,音乐风格以City Pop、R&B、FUNK、复古DISCO为主。当晚,他们带来原创歌曲《真空地带》《艺术家自白》,现代的音乐风格和活跃的现场表演,让场下观众都忍不住随着音乐跳动。Panana说:“这两首歌曲是我们根据在武汉生活的点滴进行创作的作品,希望大家都能在生活中找到真空地带,一个让你忘记烦恼,只有快乐的地方。也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我们,这样我们出歌的速度也会直线上升。”
乐队pink wave。 记者肖僖 摄
音乐会压轴,冯翔带来他的原创歌曲《和平里》,他说:“和平里是我从小学到中学生活的地方,充满儿时的回忆。”紧接着他带来全新改编版的《汉阳门花园》,将当晚的气氛推向高潮,现场大家纷纷呼喊“再来一首”。冯翔说:“《汉阳门花园》这首歌我越唱越喜欢,大家多多关注‘武汉音乐地图’,接下来还会有更多更好听的歌和大家见面。”
【访谈】
“武汉音乐地图”发起人冯翔
武汉有太多值得歌唱的理由
“武汉音乐地图”发起人冯翔。 记者肖僖 摄
“武汉音乐地图”由武汉市文联联合长江日报音乐直播品牌栏目“可视电台”发起创建,旨在通过活动创作,收集一批以武汉地标为素材的优秀音乐作品。“武汉音乐地图”发起人冯翔表示,他从2020年开始就想做“武汉音乐地图”。冯翔说:“武汉是出音乐人的地方,武汉市文联将不在专业艺术院团的音乐人组织起来,成立武汉音乐家协会城市音乐艺术委员会,目前这个群体中能写歌能演出的就有100多人。我希望通过‘武汉音乐地图’,能让更多的原创音乐人被大家看见,同时能够推动武汉形成自己的音乐市场,并使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武汉人,冯翔对武汉这座城市充满感情,武汉城市的点滴也成为他音乐创作的源泉,多首歌曲也都是以武汉的地名进行命名,譬如《汉阳门花园》《和平里》《六渡桥》等等。冯翔的歌曲里有武汉的烟火气,有普通人的悲欢。冯翔说:“武汉有很多很美的地方,不仅有东湖、黄鹤楼、江滩、中山公园、解放公园等市内旅行目的地,目前在黄陂、江夏、蔡甸等区也有多个风景美如画的景点值得一游。”
“在谈论城市时,人们习惯性地给城市贴标签,那么武汉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呢?武汉人到底是怎么生活的?我的歌写的是我亲身经历的事情,是我同这座城市血脉相连的故事。”冯翔说,“作为一个音乐人,我们要用歌曲向全国、全世界的人推介武汉,希望大家都能加入进来,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生活的地方,写自己身边的人。”
【征集】
爱音乐爱武汉
“武汉音乐地图”喊你来唱武汉
《汉阳门花园》之后,会有哪些歌曲能够代表武汉——“武汉音乐地图”即日起面向广大音乐爱好者征集作品。作品需以美好生活为基调,以武汉为创作对象,有明显的武汉烙印,能够代表武汉的文化特色,具备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有共鸣度及传唱度。
这些作品经过优选打磨后将制作成为“武汉音乐地图”专辑,而随着专辑的制作完成,武汉音乐人联盟也将成立,并推出武汉音乐地图演出季,形成全民歌唱武汉的氛围,用音乐向世界展示武汉。
如果你热爱武汉,那一起来歌唱武汉吧,歌曲征集邮箱:whmusicmap@163.com,截止时间:7月31日。
【编辑:丁翾】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学长回校分享追梦故事,少先队员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楚天都市报5月31日讯(记者 贺俊 通讯员 沈丽莎)“学长的歌唱得真好听!”“哇,好高啊。”“小可姐姐好厉害”……今天上午,武汉市育才第二小学报告厅内不时响起孩子们的惊呼声,3位学长亦是从少先队员一步步成长起来,勉励学弟学妹们做小小追梦人,争当新时代好少年。
操奕恒(右二)与当年教过他的老师
时隔多年返回母校,优秀青年歌唱家操奕恒给学妹学妹们带来了精彩的演唱。当3位教过他的老师从人群中走出来,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老师们在台上回忆了操奕恒的小学时光,这个从小就有音乐梦的阳光男孩,是学校的风云人物,他的语文和数学成绩都不错,笑的时候特别灿烂。“想要实现自己的小小梦想,需要不断努力,将小我融入大我,立下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志向。”他的鼓励赢得了在场所有少先队员的欢呼。
李赵喆瑞表演架子鼓
市田径运动会越过1.57米
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学生李赵喆瑞,刚刚获评武汉市十佳少先队员李赵喆瑞,也早已是校园里的风云人物。身高1.82米的他一站到台上,立刻引起一阵惊叹声,他是学校有名的跳高冠军,之前更是1.57米的跳高成绩,取得了武汉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的冠军,并以总分第一获得了冠军。多才多艺的他现场展示了一段激情的架子鼓,瞬间收割了一批小“粉丝”。“感谢育二提供给我展现自我,放飞自我的舞台,希望学弟学妹们加油,成为和我一样努力的人。”
李赵喆瑞为当年毕业于育才二小的学姐徐静(左二)戴上红领巾
“虽然我已经毕业23年了,还是希望学弟学妹们叫我一声小可姐姐。”1996年毕业于育才二小的徐静,是武汉广播电视台的一名主持人,当她介绍自己的节目可能出现在车上电台的某个时段时,孩子们齐声叫她“小可姐姐”。徐静的儿子王韵翔目前正就读于育才二小一(3)班,两位“育二人”一起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站在舞台上,展示着传承的力量。
徐静展示了几张当年的老照片,一张合影的背后建筑正是学校附近的武汉杂技厅,另一张表演照是她担任学校鼓乐队的鼓手时的留影。“那时候的校服是运动服,没现在这么可爱,但是我每天都会穿,而且每天佩戴红领巾。”她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孩子,不负时代,勇敢追梦。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大提琴家,现在我每天都坚持练,不怕苦。”学长们的故事与祝福激励着台下的少先队员们,大家争相表达自己的感想,二(1)班学生赵笑予在前一天的艺术社团汇报演出上,由于大提琴弦突然出了问题,担心影响演出哭得很伤心,今天却在学长们的鼓励下,决心更加努力,让每一次演出更好。
武汉市育才第二小学校长李文华表示,在这所校园里成长起来的学长们回来讲述追梦故事,对孩子们更有指导意义。这次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开展了“筑梦逐梦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系列活动之“听学长讲故事 做小小追梦人”主题活动,也是为了引导少先队员们学习身边榜样,帮助少先队员和少先队集体寻找一个岗位、体验一个角色、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开阔眼界。
横跨800公里,上海武汉共办双城樱乐会
澎湃新闻记者 廖阳
“你好,上海!”“你好,武汉!” 过去一年,作为首批派出医疗队驰援武汉的城市之一,上海和武汉的联系分外紧密。2021年3月,一场横跨800多公里的双城“樱乐会”,再次牵起了上海和武汉的情谊。
隔空问候:你好,上海!你好,武汉!
这场云端音乐会由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经典947”频率和湖北广播电视台音乐广播联手策划,两座城市以音乐的形式表达问候和祝福,缘于一张流传甚广的照片《一个甲子的夕阳余晖》。
2020年3月5日,大学生志愿者甘俊超按动快门,定格了新冠重症患者、原武汉爱乐乐团小提琴演奏家王欣和上海援鄂医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呼吸治疗师刘凯共赏夕阳的时刻,一个88岁、一个27岁,这段生命相托的“忘年交”温暖了无数人。
王欣和刘凯共赏夕阳
鲜为人知的是,在王欣接受治疗的前期,上海第五批援鄂医疗队队长、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罗哲以两人都热爱的古典音乐为契机,开始了特别的“音乐问诊”,老先生的话也渐渐多起来。
中山医院医疗队返沪时,王欣的身体已大为好转,他专门让家人送来小提琴,在病房里演奏了一曲马斯涅的《沉思曲》作为临别礼物。
一年后,在武汉的樱花树下,《沉思曲》再次响起。王欣将它献给了曾朝夕相处的上海援鄂医护们,并由此开启了这场双城“樱乐会”。
在武汉的樱花树下,王欣再次拉起《沉思曲》
“白云奉献给草场,江河奉献给海洋,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朋友……”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公益事业部艺术总监沈舒强将经典歌曲《奉献》重新改编成乐队及童声合唱版本,湖北广播交响乐团和湖北广播少儿合唱团联袂演绎,吸引了踏青的武汉市民加入其中、温情献唱。
湖北广播交响乐团和湖北广播少儿合唱团联袂演绎《奉献》
800多公里外,上海的辰山植物园内,王欣的老朋友罗哲、刘凯和中山医院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徐璟,与赏花的上海市民一起,用“云合唱”的方式,和武汉的表演者隔空完成了这场特别的音乐会。
当天,罗哲、刘凯、徐璟还亲手种下了编号001的“钟花樱”树苗,这是辰山植物园今年第一棵领养树苗,也是近年来这里的第一棵“钟花樱”领养树苗。因盛放的花朵呈深红色,它也被称为樱花中的“中国红”。
在辰山山顶,三位医生还敲响了祈福的钟声,将最美的心意送去远方。
上海辰山植物园内,罗哲、刘凯、徐璟共种樱花树
巨浪滔天后,生活渐归平静。
在武汉,湖北广播交响乐团小提琴手彭嘉北动情地说,“希望大家平安幸福。”如今已89岁的王欣说,“希望美丽的夕阳温暖我们所有人。”湖北广播交响乐团指挥阿申寄望未来,“让我们携手迎接一个灿烂的未来。”
在上海,罗哲说,“幸福就是内心的安宁和安静,音乐它是有这个力量的。”刘凯说,“幸福就是过好虽然平凡但非常有意思的日常生活。”徐璟说,“希望每个人的生活都能蒸蒸日上,希望家国平安。”
责任编辑:陈诗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