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简体中文版(一款美漫风横版动作射击游戏)
三位一体简体中文版文章列表:
一款美漫风横版动作射击游戏
HELLO~大家好,这里是小白的每日一游推荐时间。世上的游戏千千万,有许多好玩的游戏由于缺乏宣传,所以不被广大玩家所熟知。在这里小白每天会为大家推荐一款评价很高但是不太出名的游戏~
《爆裂联盟与克里德博士的邪恶军团(Blast Brigade vs. the Evil Legion of Dr. Cread)》是一款惊险刺激的平台跳跃玩法的恶魔城风格2D冒险游戏,深入的探索体验爆炸场景,在游戏中打造精英英雄团队拯救整个世界!
本作是一款美漫风横版动作射击游戏,玩家要扮演一队国际特工,在遭受到了不明攻击后前往一座岛屿消灭邪恶的博士。游戏的创作灵感来自于上世纪80年代激动人心的爆米花动作电影。在一个内容丰富多彩的漫画风格世界里探索和回溯,利用平台跳跃游戏技巧、解谜智慧以及爆炸型武器库和技能拯救整个世界!
游戏的玩法采用了标准的横版动作过关玩法,并且融入了当前很多流行的元素,整体上可以看作是合金弹头、恶魔城、三位一体等众多游戏的融合。我们的角色要在一座小岛上展开冒险,这里包含了合金弹头式的弹幕射击以及跳跳乐模式,恶魔城中的开放世界探索和获取能力,三位一体中的多角色一键切换以及动作解谜玩法。
游戏中玩家可以控制三名角色,每个角色所持有的武器不同,有善于快速攻击的小手枪,也有善于群伤但是攻速缓慢的榴弹,同时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特殊技能,例如钩爪等,可以用于解谜和度过特殊地形。游戏的普通战斗过程也非常的恶魔城,每个小兵都需要谨慎应对,不能像街机游戏一样两枪放倒敌人,挥霍血量也完全不够你坚持到下个存档点的。而游戏的BOSS战却和合金弹头非常类似,你有极低的容错率,BOSS攻击距离远,攻击力又高,需要玩家依靠背板和技巧来取胜。
总的来说,本作作为一款横版射击游戏,包含了众多市面上优秀的同类游戏的元素,这些内容融合在一起的效果并不能说特别好,很多玩家说既找不到恶魔城的那种紧张刺激的战斗体验,也不能玩出合金弹头那种快节奏的爽快感,更没有三位一体的那种有趣的解谜体验,只能说并不是所有有趣的内容堆砌在一起就能产生质变的。推荐给喜欢横版射击游戏的小伙伴。游戏支持简体中文,Steam售价70RMB。
好啦,今天的游戏推荐就到这里了,小白这里还有好多好玩的游戏,咱们下期继续。
欢迎关注喜爱游戏的小白,也请喜欢小白的朋友帮忙分享一下!
周二冰点特惠!怪物火车神之亵渎镜之边缘低至三折
怪物火车
Monster Train
-20% 原价¥80 现价¥64
限时特惠!9月9日 截止
支持简体中文 好评率97%
【介绍】:《怪物火车》是一款特别的 Roguelike 卡牌构筑策略类游戏。登上前往地狱的火车,巧妙地运用战术来守卫多个纵向战场。多名玩家实时竞技,无限重玩的游戏机制,《怪物火车》能够随时为您带来欢乐。
【简评】:用狱魔的狂怒翻倍的法术达成攻击力50230,这就是卡牌游戏的魅力了。
神之亵渎
Blasphemous
-50% 原价¥88 现价¥44
限时特惠!9月9日 截止
支持简体中文 好评率88%
【介绍】:《Blasphemous》是一款重视技术性砍杀战斗的暴力动作平台游戏,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梦魇般的世界:Cvstodia。探索、升级您的技能,并残酷地处决成群来袭的敌人,以继续追寻打破永世天罚的方法。
【简评】:你不再是任何东西,只是一个匿名的面孔,没有声音,没有手势。你的忏悔,已经结束。
涅克罗蒙达:下巢战争
Necromunda: Underhive Wars
-20% 原价¥148现价¥118
限时特惠!9月15日 截止
支持简体中文 好评率57%
【介绍】:前往涅克洛蒙达——蜂巢之都的深处,在遍布反乌托邦下巢的曲折隧道中引领、定制和发展壮大自己的帮派。与敌对帮派火拼,斗智斗勇,争夺权力、财富、生存权和荣耀。在竞争激烈的战术RPG中壮大己方帮派桌上游戏《涅克洛蒙达》改编的首款电子游戏单人游戏或加入激动人心的4路在线帮派战斗。
【简评】:用心做建模,用手做机制,用脚写程序。
镜之边缘
Catalyst
-60% 原价¥138 现价¥55
限时特惠!9月14日 截止
支持简体中文 好评率86%
【介绍】:《镜之边缘:Catalyst》通过流畅的第一人称动作提高了动作冒险类游戏的档次,使玩家沉浸于绯丝为自由而战的故事中。
【简评】:真的很喜欢镜之城的质感。我只是个无情的截图机器。
三位一体4:梦魇王子
Trine 4: The Nightmare Prince
-70% 原价¥118 现价¥35
限时特惠!9月19日 截止
支持简体中文 好评率90%
【介绍】:三位一体4:梦魇王子是ModusGames制作,Frozenbyte分享的动作冒险游戏,四代会延续三代2.5D的画面风格,重点聚焦于讲述噩梦王子的故事,在玩法上相比前作会更加完善。
【简评】:难度比较休闲,画面很棒,一度让我有回到哥伦比亚天空城的错觉
龙腾世纪-审判
Dragon Age™ Inquisition
-70% 原价¥238 现价¥71
限时特惠!9月14日 截止
支持简体中文 好评率69%
【介绍】:为拯救 Thedas 而战。此时此刻,每个选择都至关重要。创建您的英雄,选择他们的技能,组建一支队伍,铲除世间邪恶。
【简评】:很耐玩,玩法也多(角色多,特色多),但制作装备很累。
霍现俊:西门庆原型明武宗考
西门庆是《金瓶梅词话》中的最中心人物,是一个具有多重社会身份和广泛历史内涵的独一无二的不朽形象。
过去的许多研究者一般多认为西门庆是一个封建恶霸势力的代表人物①,近年来随着《金瓶梅》研究的深入,又有不少论者主张他是一个新兴商人的典型②。
截止到目前,《金瓶梅》的主人公西门庆究竟是一个什么形象,他的真实身份到底如何划定,依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笔者经过深入思考和反复研究,认定西门庆的原型就是明武宗朱厚照,他的主要身份是皇帝而绝非是普通的商人或恶霸③。
只有彻底破解西门庆形象之谜,《金瓶梅》中的许多谜团才能得到合情合理的解释。
戴敦邦绘·西门庆
一、三十三岁──西门庆年龄的奥秘
《金瓶梅》中的西门庆活了33岁,这个年龄是作者随意杜撰的,还是精心设计的?回答当然是后者。
《金瓶梅词话》开篇就引用了宋时卓田写的一首词:
丈夫只手把吴钩,欲斩万人头。如何铁石,打成心性,却为花柔?请看项籍并刘季,一似使人愁。只因撞着,虞姬戚氏,豪杰都休。
这一首引词,在《词话》中具有特殊的含义,它总括了全书的创作主旨,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寓意就是暗示了作品中主要人物的年龄问题。
对于这首词,台湾著名学者魏子云先生认为,词中所述刘邦宠爱戚夫人的故事是讽谏神宗皇帝宠幸郑贵妃的,并以此作为神宗有废长立幼企图的铁证④。
魏先生没有把握住作品的整体内容、整体结构,所以立论是错的。
小说引用卓田的词作为全书的总纲,以项、刘的关系来暗示明武宗和明世宗的关系,这才是作者的真正用意。
写情色是手段,是掩体,目的是为了骂嘉靖。
霍现俊 著
西门庆的年龄问题,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加以论证。
(一)、易学理论根据
《词话》中的主要人物的年龄是作者精心设计的,全书的结构是一个奇特的数字网络结构,它来源于《周易》。
《周易》在儒家经典中被列为群经之首,几千年来影响到自然、社会、思维研究的各个领域,所以有人称它为“宇宙代数学”。
明朝人非常注重易学,明成祖朱棣永乐五年开始修建的北京京城,它的设计和布局就是依照阴阳八卦原理而定的。
这里简要地介绍一下《周易》中讲的一些道理,看看《词话》的作者是如何根据这些理论来设计人物年龄的。
《周易•系辞上》: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⑤
一三五七九,是阳数、奇数,其和是二十五(1 3 5 7 9=25);二四六八十,是阴数、偶数,其和是三十(2 4 6 8 10=30);天地之数总和为五十五(25 30=55)。这就是易数的主要来源之一。
过去,民间老百姓在天地庙贴对联,上联写“一三五七九”,下联写“二四六八十”,就是采取《易经》上的说法,奇数代表天,偶数代表地,合起来是“天地”,普通人也是懂得这一道理的。
《周易•乾卦》: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⑥
乾卦九五,“九”是阳数的最高位,“五”是阳数的最中位, 含有“至尊中正”的意思,古代术数家说是人君的象征,后因以“九五”指帝位,称为“九五之尊”。
《周易》
楚汉相争,项羽失败了,但司马迁在《史记》中特意为他立了“本纪”,还是按帝王来看待他的,“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⑦。
据《史记》“三家注”说,项羽活了三十一岁(公元前232—前202),《明史》载明武宗朱厚照也活了三十一岁(1491—1521)。
《词话》中西门庆活了三十三岁,三个人的年龄加起来恰好是“九五”岁(31 31 33=95),正是“九五之尊”。
如果西门庆是三十二岁或三十四岁,就不合“九五”之数(古人的年龄都是按虚岁来计算的)。
西门庆写得像个皇帝⑧,原型就是明武宗,作者在这里泄露了“天机”。
如果让西门庆也活三十一岁,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影射明武宗,一是作者在那个专制时代不敢这样写,二是这样写也就失去了艺术的真实性。
《词话》的写法就是将现实的真实性和艺术的真实性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西门庆年龄的设计,表面上叫人看不透底细,深层的含意又使人能领悟过来,作者真是用尽了“心机”。
(明)兰陵笑笑生 著
(二)、历史事实根据
《词话》的作者以项羽刘邦的关系来影射明武宗和明世宗的关系,这种选择具有深邃的历史眼光。
楚汉战争项羽失败,刘邦当了皇帝;明武宗无子,朱厚熜继承了帝位,江山也落入他人之手,这跟项羽和刘邦的关系是有一致性的。
明武宗和项羽更有着惊人的相似。两人不仅都活了31岁,而且性格上也有相同处。
项羽是一个典型的个人英雄主义者,少时学书不成,学剑又不成,学兵法,“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自矜功伐”,“五年卒亡其国”⑨。
楚霸王叱咤风云,不可一世,刚愎自用,最后洒泪别姬,乌江自刎。
明武宗生而好武,暴戾恣睢,“为学之暇”,“颇好骑射”。自称“威武大将军”,“志欲肃清四海,鞭笞四夷”,“屡驾銮舆,昭布圣武;以示安不忘危之意”。
宁王朱宸濠反,兵败被王守仁所俘,明武宗为了炫耀武功,命于广场释宸濠等,然后再击鼓鸣金而擒之,示为己所俘。终于“呕血于地”,死在豹房⑩。
两人不仅在年龄、性格上有共同点,就是在相貌上也简直是“孪生兄弟”:楚霸王“舜目重瞳”,明武宗“目卒质如玉”。
明武宗可谓是项羽的“再生”了。
明世宗画像
西门庆的形象脱胎于明武宗。
他从小是个“好浮浪子弟”,“使得些好拳棒”,“一表人物,轩昂出众”;粗犷少“文”,淫威逼人;虽不是“大将军”,却也有“武略”的封号。好色荒唐,结果是身染重病,一命呜呼!
项羽、朱厚照、西门庆在作者笔下是“三位一体”的。
据《史记》载,刘邦活了六十二岁(公元前256—前195)。项羽三十一岁加上刘邦的六十二岁,是九十三岁。
《金瓶梅》写的内容,上限在明武宗,下限在明神宗,这是公认的事实。查《明史》,明世宗朱厚熜活了六十岁,明穆宗朱载垕活了三十六岁,明神宗朱翊钧活了五十八岁。
西门庆影射明武宗,作者让他活了三十三岁。刘邦暗射明世宗,一个是六十二岁,一个是六十岁。
这样看来,刘邦比明世宗大二岁,这是盈;明武宗比西门庆小二岁,这是虚。
一盈一虚,符合《周易》的盈虚之道。《易•丰》说:“天地盈虚,与时消息。”11
《庄子•秋水》上也说:“消息盈虚,终则有始。”12西门庆的三十三岁加上明世宗的六十岁,正好也是九十三岁。明穆宗、明神宗的年龄都不相合。从这里亦可揭开西门庆年龄的奥秘。
戴敦邦绘·西门庆
(三)、《词话》的编年根据
《金瓶梅词话》的内容,从叙事时间上看,起于宋徽宗政和二年(壬辰,公历1112年),止于宋钦宗靖康二年(丁未,公历1127年),正好是十六年。《词话》一百回,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一回至第十回,为序幕;
第二部分是第十一回到第八十回,为主干;
第三部分是第八十一回至第一百回,为尾声。
这一百回的时间分配,前十回大略是三年,中间七十回大略是四年,后二十回大略是九年。
后二十回的时间跨度很大,第一百回一下就叙述了五、六年的事情。主体部分的确是精雕细刻,而尾声则是“草草收兵”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作者是“囿于”时间而不能自如。为了凑合“十六年”这个数字,所以,作品才形成了上述格局。
《词话》的时间编年为什么是十六年,而不是十五年或十七年?这是由小说的主旨来决定的。
万历本《金瓶梅词话》
明武宗朱厚照在位十六年(1506-1521)。西门庆影射明武宗,因此,小说的故事编年也就成了十六年。
西门庆的原型就是明武宗,又一次得到证明。
我们还可以作进一步的分析。
《史记•项羽本纪》说:项羽“初起时,年二十四。”13三十一岁自杀,活跃期是六、七年。
《明史》载:明武宗从正德九年起,“帝始微行。”14到正德十六年死,“活跃期”也是六、七年。
《金瓶梅词话》叙述西门庆出场时是二十六、七岁,三十三岁死,活跃期也是六、七年。
三个六、七年,又一次充分证明了西门庆的原型就是明武宗。西门庆的年龄就是这样精心设计出来的。
《词话》卷首的那首引词是全书的总纲,其中就暗示了西门庆的年龄。
《词话》最后又写到吴月娘活了七十岁,中间还有其他一些人的年龄,如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孟玉楼等,都依据《周易》原理而定。
所以,《金瓶梅》的写法是以数字始,以数字终,全书的整体结构是一个精密奇特的数字网络结构。
这就是《金瓶梅》最大的谜底。
解开了《金瓶梅词话》这个大谜,其他问题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二、西门达──西门京良
西门庆暗指明武宗,因为武宗笃信佛教,自称“大庆法王”。
《明实录•武宗实录》载,正德五年六月:
命铸“大庆法王西天觉道圆明自在大定慧佛”金印,兼给诰命。“大庆法王”,盖上所自命也。及铸印成,定为天字一号云。
西门庆有一“庆”字,“大庆法王”也有一“庆”字,《词话》的作者就是这样巧妙地把二者拴系到了一起。
本来在《水浒传》中,西门庆既没有父亲,也没有祖父。可是到了《词话》作者的手中,却为其父起名叫西门达,祖父叫西门京良。
为什么起这样的名字?作者是有深意的。
西门庆之父西门达在《金瓶梅》中共出现二次(第二十五回和第三十九回)。
作者之所以选用这一个“达”字而不用其他的字,是因为,“达”字在古代是一个入声字,在《平水韵》中属于曷韵。
到元代,北京一带的语音发生了变化,入声没有了,凡是过去读做入声的字都分别念成了阴阳上去四个声调。
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就把“达”字归并到了“家麻”韵中,念阳平,和现在普通话的读音是一致的。
“达”和“大”都属于同一个韵部,不过声调有些不同罢了,“大”念去声16。
一个“达”,一个“庆”,合起来不就是“大庆”吗?
“大庆“者“大庆法王”也。西门庆者,明武宗也。
作者为什么不直接选用一个“大”字,而采取谐音呢?太明显了,那是要被杀头的。
霍现俊 著
这里还需说明一点的是,万历丁巳刻本第三十九回“西门达”的“达”字,原来写的是一个“通”字,墨笔点去,在旁边又加上一个“达”字。
这里面有深意存焉。一种可能是原来刊刻时搞错了,看出问题后又点去改正。
还有一种可能是作者为了掩人耳目,故意把“达”换成“通”,“通”“达”义同,西门达字“通”,他的名字也可叫西门通了。
作者在《词话》中经常使用这一手法,使人猜不透机关。但是作者还是希望读者能够体察到他的良苦用心,最终还是使用了一个“达”字。
西门庆的祖父西门京良,这是《词话》中的又一个密码。试看古代典籍对“京良”二字的解释:
京:
《尔雅•释诂上》:“京,大也。”17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八世之后,莫之与京。”杜预注:“京,大也。”18
《方言》卷一:“敦、丰……京、 、将,大也。……燕之北鄙,齐楚之郊,或曰京,或曰将,皆古今语也。”
丁惟汾音释曰:“京为张之同声假借。《史记•陈涉世家》:‘涉乃立为王,号张楚。张楚即京楚,大楚也’。”19
良:
《说文•部》:“良,善也。”20
《诗•小雅•角弓》:“民之无良,相怨一方。”郑玄笺:“良,善也。”21
庆:
《书•吕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孙星衍疏曰:“……言天子有善,兆民享其利,宁静可致久长也。”22
《诗•大雅•皇矣》:“则友其兄,则笃其庆。”毛传:“庆,善。”23
从文字释义来看,我们很清楚地知道,“京良”的意思是“大善”,而“大庆”的意思也是“大善”。
西门京良就“西门大庆”,正是“大庆法王”的暗喻。
作者深怕别人理解不了自己的良苦用心,在西门达之后又特意设置了西门京良这一名字,让有心的读者去破译。
西门庆的原型就是明武宗,真是一书之中“三致志焉”。
《金瓶梅》中凡是最关键的词语,往往是重复出现,借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只有懂得了这一点,才能彻底破解它的许多奥秘。
三、豹房──藏春坞
明武宗朱厚照荒淫无度,嬉游无“方”,在封建皇帝中也是比较典型的。他在正德二年建立了“豹房”,实际上是一个淫乐场所。
《明武宗实录》正德二年八月:
盖造豹房公廨,前后厅房,并左右厢房、歇房。时上为群奸蛊惑,朝夕处此,不复入大内矣。
《明史》《明会要》中都有这方面的记载。
《金瓶梅词话》中,西门庆建有一个“藏春坞”,作者为何要起这样的名字,它和“豹房”有何联系?试析如下:
“坞”字不见《说文》。
《字林》:“坞,小障也。一曰小城。”
《广韵•姥韵》:“坞,《通俗文》:营居曰坞。”意为防守用的小堡。后来一般用以指四面如屏的花木深处,或四面挡风的建筑物。如花坞、竹坞、船坞等。
“坞”字在元代以前读上声,属姥韵。“屋”字在元代以前读入声,属屋韵。
元代入声消失,北京人把“屋”读成了上声,和“坞”字的读法完全相同,同属于“鱼模”韵25。所以,“藏春坞”就是“藏春屋”。
“藏春坞”是西门庆家的特殊建筑物。藏春坞者,偷情之屋也。西门庆与宋惠莲、李桂姐等非妻妾发生性关系都选择在这里。
霍现俊等 著
明武宗有“豹房”,西门庆有“藏春坞(屋)。”你一房,我一屋,房屋相连。
西门庆的“藏春坞”就是明武宗“豹房“的对译。如果换成“藏春阁”,就失去了它特有的意蕴26。
“藏春坞”是一个密码,这一信息载体告诉我们,西门庆的原型就是明武宗。
四、天子十弟兄──会中十友
《金瓶梅词话》第十回写到,花太监因侄男花子虚没妻室,就使媒人说亲,娶李瓶儿为正室。花太监死后,钱财都落在花子虚手里:
每日同朋友在院中行走,与西门庆是会中朋友。西门庆是个大哥。第二个姓应,双名伯爵,第三个姓谢,名希大,,还有个祝日念、孙寡嘴、吴典恩、云里手、常时节、卜志道、白来抢,共十个朋友。卜志道故了,花子虚补了。每月会在一处,叫两个唱的,花攒锦簇顽耍。
西门庆的“会中朋友”不多也不少,恰好是十个。
如果是在一般的小说中,有多少个朋友,这个“数目字”或许并没有什么深奥的意义,可在《词话》中就不同了,这个“十”是有来源的。
《明世宗实录》正德十六年六月云:
初宸濠之乱,太监张忠闻濠已就擒,图冒其功,乃提兵急趋南昌,至则都御史王守仁已执濠赴南京矣。忠失望甚恚。江西按察使伍文定迎谒……忠愈怒,以铜鎚击之,文定昏仆,观者无不骇愤。
文定畏其凶焰,屡求解任,不报。至是始以状闻。且言:忠昔与安边伯许泰、左都督刘晖至江西,忠自称天子十弟兄(笔者按:“天子”指明武宗),泰称威武副将军,与朝廷同僚,晖称总兵官朱,系朝廷儿子。迫胁天子命吏,稍口弗 其意,辄窘辱之。
张忠自称是“天子十弟兄”,正是武宗倚重太监这一情况的真实反映。西门庆“会中十友”即来源于此。
戴敦邦绘·西门庆热结十兄弟
西门庆是“大哥”,当然就是“天子”了。西门庆的原型就是明武宗,在小说中还可以找出很多证据。
例如,吴月娘与其兄吴铠即是影射武宗之妃吴氏与其父吴让的。
据《武宗实录》载,正德元年八月乙丑,“太监陈宽传旨,册沈氏为贤妃,吴氏为德妃”28。
这是一个重要的暗示,因为西门庆第一个妻子姓陈,明世宗第一位皇后也姓陈。西门庆的继配姓吴,明武宗的妃子也姓吴,并被封为“德妃”。
吴德妃的父亲叫吴让,正德二年三月,“升锦衣卫百户沈传、吴让为指挥佥事。传、让以戚里乞恩,特许之。”29“让,武庙德妃父也。”30
显见,吴德妃的父亲吴让是锦衣卫官员,由锦衣百户升为指挥佥事的。
《词话》中,吴月娘是清河左卫吴千户之三女,与《实录》中所说的情况极相合,这个“吴千户”就是升为“指挥佥事”的吴让,正千户为正五品,指挥佥事为正四品,品级相连。
可见,吴月娘姓氏的来源,就是以明武宗德妃吴氏为依据的。
吴月娘有两个哥哥,吴大舅、吴二舅。吴大舅有名字,吴二舅没有交待。
据万历丁巳本《金瓶梅词话》,吴大舅的名字前后不一致,有称“吴镗”、“吴铠”的,有称“吴有德”的,其实是一人31。
这正是作者惯用的手法──即将历史上的真实姓名相互杂糅,使读者“莫明其胡涂”32。
戴敦邦绘·吴月娘
《金瓶梅》的写法是“变中有不变”,是《易》中“变易”与“不易”理论的具体应用。
抓住本质,去掉杂乱,问题还是清清楚楚的。
《词话》第七十七回,西门庆对吴月娘说:“已是保举你哥升指挥佥事,见任管屯。”
这里的“指挥佥事”和前面吴妃的父亲吴让由锦衣百户升为“指挥佥事”不是完全一样吗?
《实录》指的是吴妃的父亲,小说中移成了吴月娘的大哥(《北史》中有“称父曰兄”的说法)。
虽变化无常,但“吴”这个姓没有变,“指挥佥事”这个职衔没有变。至于将吴铠这位真实的历史人物移植在小说中,其寓意是暗指吴让,因吴铠又叫“吴有德”,“有德”该是他的表字,即“谦让有德”。
他是明武宗的皇亲,在《词话》里则是西门庆的亲戚。由此看来,《金瓶梅》完全是写实,它的许多主要情节并不是凭空虚构的。
我们说西门庆的原型是明武宗,并不是说西门庆就等于明武宗。
西门庆是一个整合形象,是集皇帝、奸商、恶霸、酷吏、淫棍于一身的形象33。
至于有人说,西门庆的形象哪里像个皇帝,这是没有挖掘出作品中的真正底蕴,闹不清作者的真正意图而产生的一种误解。
本文作者 霍现俊教授
注释:
①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3月版。
②参见卢兴基《论〈金瓶梅〉──16世纪一个新兴商人的悲剧》,文载《中国社会科学》1983年第3期。
③参见拙著《金瓶梅新解》,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版。
④魏子云《金瓶梅的问世与演变》,《台湾时报》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81年版。
⑤《周易正义》,《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9月版,第80-81页。《注疏》本《周易》与通行本《周易》中这段话句子的排列顺序两者有所不同。
⑥同上书,第14页。
⑦《史记》卷七,中华书局简体字本2000年1月版,第239页
⑧刘辉《也谈〈金瓶梅〉的成书和“隐喻”──与魏子云先生商榷》,文载《金瓶梅艺术世界》,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年7月版。
⑨以上引文均见《史记•项羽本纪》,中华书局简体字本2000年1月版。
⑩《明武宗实录》,“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
11《周易正义》,《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9月版,第67页。
12《庄子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87页。
13《史记》卷七,中华书局简体字本2000年1月版,第209页。
14《明史》卷一六,同上,第140页。
15《明武宗实录》卷六四,“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第1407页。
16周德清《中原音韵》,见《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12月版,第201页。
17《尔雅注疏》卷一,《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9月版,第2568页。
18《春秋左传正义》卷九,同上,第1775页。
19丁惟汾《方言音释》卷一,齐鲁书社1985年1月版,第11-12页。
20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2月第2版,第230页。
21《毛诗正义》,《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9月版,第491页。
22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中华书局1986年12月版,第530页。
23《毛诗正义》,《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9月版,第520页。
24《明武宗实录》卷二九,校印本,第0742-0743页。
25周德清《中原音韵》,见《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12月版,191页。
26《金瓶梅词话》中亦说“藏春阁”,这是作者故意混淆概念。
27《明世宗实录》卷三,校印本,第0147-0149页。
28《明武宗实录》卷一六,校印本,第0489-0490页。
29《明武宗实录》卷二四,校印本,第0657页。
30《明世宗实录》卷三一,同上,第0834页。
31见《词话》七十六、七十七、七十八、八十四回。又,六十四回出现过一个“吴铠”,官职不详,似应是另一人。
32吴铠其人在《明武宗实录》《明世宗实录》中多次出现,职衔是御史,后有升迁。吴堂,大理寺少卿。又,正德、嘉靖时期名曰“镗”的人较多。
33参见拙著《金瓶梅新解》,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版。
文章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本文由作者授权刊发,原文刊于《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第3期。转发请注明出处。
【Steam折扣推荐】骑马与砍杀系列特价促销!
骑马与砍杀合集
Mount & Blade Full Collection
售价:¥249 -66% ¥84
(非史低 史低¥62 持续到4月14日)
好评如潮:95%
语言;官方简体中文
其他:该游戏包含所有骑砍系列作品,想单独购买请参考下图
- 简评 -
统帅将士,征战沙场,统一天下!
可玩性极高
游戏内容相当丰富
经典神作
一代玩家的回忆
- 求求你出骑砍2吧!
九张羊皮纸
Nine Parchments
售价:¥70 -% ¥35
(新史低 持续到4月12日)
多半好评:72%
语言:官方简体中文
其他:该游戏包含在三位一体整合包中享受-82%折扣优惠
- 简评 -
一群学徒魔法师趁学校遇袭,翘课去寻找丢失的九页法术秘籍,想借此来完成他们的魔法书。
画面绚丽
音乐清新悦耳
玩法很带感
流程精短
多人玩法欢乐多
- 服务器太屎
- 趣味性较差
李如龙:汉字的历史发展和现实观照
李如龙,1936年生,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文学科评议组成员,福建省语言学会会长。(李如龙提供)
汉字是世界文字中的奇迹
全世界的文字走过了表形、表意和表音的三个过程。大量的原始文字、古典文字,例如西亚的两河流域5000年前的楔形文字,后来大都被表音的字母文字取代了。在林林总总的世界文字之中,现在还留存的不采用字母来标音的古典文字 ——“意音文字”,只有汉字一种。
古老的汉字从定型的甲骨文算起,已经有3500年的历史,为什么它能够长盛不衰,至今还有强盛的生命力呢?从秦汉的“隶变”到现在,正如周有光先生所说,“汉字适合汉语,所以3000多年只有书体的外形变化,没有结构的性质变化”。一句话——汉字适合汉语,点出了这个奇迹的奥秘。
瑞典的汉学家高本汉早在90年前就说过:“这个文字是中国人精神创造力的产品,并不是从它族借来的;书体很美丽可爱,所以中国人常应用他为艺术的装饰品。而且学习起来也并不见得怎么繁难;只需熟悉了几百个的单体字,就得到了各种合体字里所包含的分子。”
如果说,周有光是精通世界文字发展史之后,对自己的文字有坚定的“自知之明”,高本汉便是深刻理解中国文化之后的“旁观者清”了。
许多欧洲人是冲着古老神奇的汉字来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的,高本汉就是其中之一。他出生于1889年,1909在俄国学汉语,1911来西安,两年间调查20多种方言,1915年写成《中国音韵学研究》的博士论文并成为教授,他是最早、最成功的西方汉学家,他的博士论文指导着中国第一代语言学家创建了中国的现代语言学。法国教育部现任的汉语总督学白乐桑也是个汉语汉字迷。他1950年出生,1973年来北京留学。他说过,汉字是艺术,一见到它就被吸引住了,并且挥之不去。他认为学好汉字可以更快更好地学习汉语,编了一系列通过常用汉字学汉语的好教材,多年来成为欧洲最流行的汉语课本。
诚然,在外国人当中,也有些人鄙视汉字,认为中国人时至今日还在使用几千年前的汉字,是落后的“抱残守缺”的蠢事,有些人恐惧汉字,以为应该绕道走、不学汉字、直接学汉语才是聪明人。和他们相比较,高本汉和白乐桑是高明的学者,是真正的聪明人。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自从汉字成了汉语的书面符号,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从甲骨文所记录的商周编年史,毛公鼎的篆文所镌刻的嬴秦的历史,先秦诸子的论辩和散文,汉代的《史记》、《说文》,直到康乾盛世所刻的900卷、近五万首《全唐诗》和近八万卷的包括经史子集的《四库全书》,浩瀚的典籍集聚了一代又一代文化精英的思维逻辑和艺术创造。中国作为古典文献的大国,无论是数量或质量都无愧为上乘。汉字为缔造中华文化的圣殿立下了丰功伟绩。
汉字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它的生命力来自它的内部结构。汉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结构体,在形音义之中,表意是它的主体功能。隶变之后字形稳定少变,占着大多数的形声字,表意的形旁相对准确,表音能力较差。稳定的形、义使它超越了标音能力的缺陷,尽管古今汉语和南北方言语音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还能“由文知义”,形成了“目治”的习惯。于是,隔代的人可以共享书面阅读,异地的人可以借助文字沟通。不同的民族虽有各自的语言,用汉字书写的书面语,都被大家尊为共同的文化载体。唐代之后的一千年间,《切韵》系韵书最为标准音,通过“科举取士”普及全国,形成了文读的“字音”类别,使古今南北的字音差异保持着多多少少的对应,使操作不同口音的人都认同为统一的汉语。满族入关统治中国三百年,正是处在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转变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华文化达到鼎盛的时期,《四库全书》和《红楼梦》所标志的文言和白话也登上了顶峰。这就是各民族共同使用的汉字、就是多民族共同创造统一文化的最好见证。
统一的文字不但维系着统一的书面语和统一的民族文化,也使我们这个拥有数亿人口的大国能够经常保持着统一的局面,中国历史上虽然也有战乱和分裂的时候,但总是分久必合、分少合多。
汉字在它的青春时期,不但勤勤恳恳地为中华民族服务,还作为中华文明古国的友好大使,传播到东亚的许多邻国,形成了太平洋西岸的汉字文化圈。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向中国学习了一千年,先是直接学汉字、读四书五经,公元720年成书的《古事记》就是用文言文写的,750年创造了汉字笔画式的音标——假名,用汉字和假名拼音来书写日语。二战期间,曾有人提出要废除汉字,因为汉字已经用“音读”和“训读”的形式进入日语的血脉,废除不成,后来采取限用汉字的办法,规定了1945个汉字作为“当用汉字”。朝韩从公元372年起使用汉字,1444年也创制了汉字笔画式的谚文字母,直到1910年被日本吞并。1987年规定,小学只学谚文,中学才学1600个汉字。越南在汉代中叶之后纳入中国版图一千年,一直以汉字为正式文字。直到1945年才改用拼音。正是因为汉字以表意为主、不精确表音,所以才能够被不同语系的语言借用为文字符号。这种情况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几千年间,汉字的形体发生过甲、金、篆、隶、楷、草等字体的变化,在笔画的选择、结构的调整、繁简的变异上经过了不断的探索实践,不论是什么时代,也不论是什么字体,都创造了书法的艺术。历来的文人学士大多兼通诗文书画,和诗画融为一体的书法艺术,给后代留下了无数珍贵墨宝。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欧阳修、苏东坡、米芾等数不清的书法家,不但为华夏子孙耳熟能详,其作品,哪怕只是印刷品或拓片,千百年过去了,都还能受到许多外国朋友的喜爱和崇敬。汉字不但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不论在公众场合或是私家屋舍,还成为类似西方的绘画、雕塑的艺术陈列品,这在世界文字之林中也是极为罕见的。
凡此种种,都说明汉字确是中华文化不可多得的瑰宝。
汉字有生以来的传奇
汉字能够跨越数千年的历史空间而不衰,广泛传播于不同语系的诸多民族,并不是它具有什么神力,也不是靠着坚船利炮的压服而强加于人,而是靠着它有生以来的艰苦拼搏精神和使用不尽的睿智。
经过数十年来汉藏系诸语言的比较研究,一方面是汉语和藏缅语之间的同源词越来越多地被确认;另一方面的事实又说明了藏缅语和秦汉之后的汉语之间还明显存在许多重大的差别。例如,藏缅语有些还没有声调,大多有多样的复合辅音、有形态变化,还有不少多音词。对于这两个方面的悖论,很多学者提出了新的设想:在甲骨文出现和定型的一千年间,汉语可能发生过一场类型的转变。《诗经》里有近四分之一的双音词(叠音词和联绵词),上古汉语人称代词还有“格”的差异(吾、女为主格,我、你为宾格),从汉字的谐声可以看到明显存在的复合辅音(dl-、kl-、pl-、hm-等),可能只有“平、入”两个声调(王力、黄侃的观点,若得到确证,也可以理解为韵尾的区别)。所有的这些,都很像是前上古时期旧有的语言类型的残存。自从汉字定型并成为汉语的书面符号之后,集形音义为一体的汉字成了单音词,成了上古汉语词汇占优势的主体,放弃了使用形态标志来区别语法意义的手段,复合辅音也消减了,为了增加音节容量以扩大单音词的别义能力,形成了“四声”的声调格局。上古汉语之所以成为“单音节的孤立语”,显然是汉字的“形音义融为一体”和“单字成词”的结果,这不就是汉字定型的近千年间所带来的类型变化吗?这样的理解,不但能够解释上古汉语到中古汉语的许多演变过程,也可以解开汉语和藏缅语之间的异同相悖之谜。这个假设若能得到确证,便说明了汉字一旦和汉语“联姻”,便主持了“家政”就像莽莽昆仑“横空出世”,便“搅得周天寒彻”,引起了汉语的一场类型变化,其结果也就是周有光所说的“汉字适合汉语”。
1926年,高本汉在瑞典发表的《中国语言学研究》就提出:“原始中国语也是富有双音缀或多音缀的文字,有些学者亦承认中国最古的文字形式中,还有这类的痕迹可寻···中国文字的刚瘠性、保守性,不容有形式上的变化,遂直接使古代造字者因势利导,只用一个简单固定的形体,以代替一个完全的意义。”90年的研究正在证实他的先见之明。
从商周到春秋战国的近千年间,为了书写更加简便,汉字的形体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重大变化:甲骨文采取的是简单的直笔、短笔,为的是适应在兽骨和龟甲上刻字的困难;钟鼎陶器模具上所刻的大篆、小篆,因为操作方便了,就不避繁复而追求美观;到了秦隶就又做了一次灵便的简化,这就为往后用毛笔书写楷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汉字的形音义一体化整合,绝大多数的单字也就成了单音词,实现了文字和语言的统合,上古汉语单音词成了词汇系统主体之后,立即又出现了新的问题:由于人类的发音器官是固定的共鸣器,发音能力和辨音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任何语言的音节数大体上都只能有一千多个,但是,随着人的认知能力的提高,词汇不断增多,只用一千多个单音词来表达意义显然不够用,同音词越来越多,例如“其期旗棋麒骐琪亓祺淇芪綦岐歧萁祇”在上古音就都是平声、羣母、之韵的同音字。虽然增加了声调的区别,用一字多音、异读别义(骑马、坐骑,好人、好色,采取、采邑,堵塞、边塞,牛角、角色)可以缓解同音之困,但是,多音多义又带来了异体字的新问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同音字、多音多义字的问题,后来就兴起了双音合成词,“岐山、旗山,旗子、棋子,麒麟,淇水、神祇、黄芪、歧路、綦年、期间、其间”,这才为单音词的困惑解了围。
汉语的双音词是从春秋战国时期产生的,开始的时候主要是联合式和偏正式,秦汉之后又“融句法于词法”,采用造句法的动宾、动补和主谓等方式来组构合成词。双音合成词的发展不但彻底解决了单音词的同音、多音的问题,而且开辟了扩展词汇更加宽广的道路。这是汉字适应汉语发展的另一次最为重大的突破性变革。
有了二字合成的新方法,汉语词汇开创的“书面语构词”成了一股洪流滚滚向前。历代的士大夫、文人,尤其是汉唐数百年间的诗人和散文家,沿着此道创造了无数优秀作品,既有按严密的逻辑积累起来的丰富词汇,也有用巧妙的艺术构思所创造的修辞手段。在语音方面还形成了二音节的“音步”,创造了平仄相从相间的韵律。正是这几个结构系列,不仅建造了汉语书面语词汇的完整体系,也构筑了千古不朽的古诗词和文言文。另一方面,唐宋以来,识字不多的劳苦大众在社会生活中也不断创造着各种通俗而生动的用语,也在用汉字记录着这些语词和表达手段,这就是中古时期逐渐发展起来的“白话”。宋元以来的数百年间,书面的文言和口头的白话,成了并行不悖的两股洪流,共同推进着汉语的发展。回顾了这样的过程,我们不难体会到:造成书口之别、文白之异的是汉字,后来这两大洪流的相互吸收、不断接近,也正是有赖于汉字从中所做的斡旋和沟通。
平心静气为汉字论衡
当汉字走过了三千年的历程,这位“老革命”在19世纪末遇到了新问题,受到一百年的围攻。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一跃成为东亚的强国。一百年前的一场海战,这个老学生教训起老朽的老师了。当时的一批先知先觉者愤然觉起,要求腐朽的王朝改良革新。他们看到十分之九的不识字的国民被关在政治门外,安分守己而任人宰割;想到自己十年寒窗的识字之苦,认为要振兴教育以开发民智,发展科技以建设强国,就必须废除繁难的汉字,改用便捷的拼音。激进的鲁迅甚至喊出了“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口号。第一个“切音字”运动的先驱卢戆章就是厦门人,他闭门十年,研究出一套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语的方案,名为《一目了然初阶》。之后的20年间,各地学者纷纷响应,提出的汉语拼音方案有28种之多。辛亥革命后的民国政府,于1918年制定了“注音字母”,算是有了第一个成果。五四之后的三十年间,汉字拼音化运动曾是国共两党的共有事业,延安称为“北方话拉丁字”,上海叫“国语罗马字”。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国务院通过了《汉语拼音方案》,并在全国各民族的义务教育中作为教学语文的基本工具。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经过充分讨论,决定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汉语罗马字拼写法的国际标准。1986年初,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的文件正式停止了“汉字拼音化”的提法。至此,汉语拼音运动画上了句号。
汉字不搞拼音化,不等于汉语拼音没有用。作为学习汉语、认识汉字,教学拼音绝对是一条坦途。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母语教育和对外汉语教育不断地在证实这个经验。中文信息处理中的汉字输入法,在经过“万码奔腾”之后也证明了拼音输入是最佳方案。在其他方面,还有许多汉语拼音的应用正在研究和开发。
然而汉字不要改为拼音文字,也不能说明汉字是完美无缺的。汉字字形繁杂、表音不力、字数太多,这是它三个天生的弱点。吸收历史经验,简化了一批特别繁难的字;确定3500个常用字以供基础教育之用,限定7000个通用字表等等,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它的繁难。
汉字不宜拼音化,最重要的原因是以下两条:第一,汉字有双重身份,它不但是汉语音节的记录符号,也是汉语的语素,认字并非为了读音,而是为了识词。正因为汉字以表意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望文生义”,认得一个字,就可以识得一批词,掌握600个常用字,就可能读懂80%的文本。只会拼音、不认得汉字就不可能做到这一条。第二,由于表意汉字作为沟通的桥梁,古代的文言和现代的白话之间并不存在鸿沟,现代汉语的书面语、甚至口语中,除了使用了大量的文言成语之外,还随时可以引用文言语句,除了“三人行必有我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类常用典故之外,“诚如、愧对、疑虑、滞后、莫非、莫须有”等等常用书面语,也正是从文言来的,通过汉字去读写这类语词,比起通过拼音去掌握方便得多,这是一般的中国人共有的经验。
汉字真正的强大生命力,在于它和汉语已经相伴几千年,虽然曾经有矛盾、有调和,经过好多回合的磨合,已经达成了和谐。如果汉字不是表意的语素,仅仅是标音符号,就像一件外衣,说换就换,一点也不麻烦。不论是明代的利玛窦、清代的威妥玛所创造的拼写官话的方案、传教士为各地方言所设计的罗马字拼音,或者是中国人创造的各种拼音方案,前前后后怕是不下百种,哪一个不是说用就用、说改就改、说废就废!这就是最有力的反证。国外使用过汉字的,只有在日本因为通过“训读”作为日语的语素,至今还藕断丝连,保留着“当用汉字”,其他没有和当地语言深度结合的,就先后被放弃了。所有的这些,都是汉字不能实现拼音化的最有力证明。
做汉字的莫逆之交
汉字是中国人的老朋友,我们要善待它。
在思想方面,我们应该认识汉字的特征,分清其优点和缺陷;准确地评价它的价值,了解其贡献和局限,从而采取正确的态度。
汉字的基本特征是它的双重身份——这个形音义结成的立体化的统一体,既是标注音节的符号,也作为汉语的最小结构单位——语素。作为语素的字有两个特点。一是字可以组合成词,词语可以连接成句,通过字词句的组织就能实现表达和交际,而且组字成词和组词成句的规律是一致的、主要决定于字义和词义。因此,认字就可以同时识词、学话。中国儿童语文启蒙时学拼音、学写字、组词造句的训练,就是按照这个基本特征所组织的“形—音—义,字—词—句”的教程。世代中国人经过这个教程的训练,掌握母语的效率并不比外国人差。所以高本汉说:“学习起来也并不见得怎么繁难”。另一个特点是字数虽多,但字频差异大,加上汉语词汇以单音词为核心、双音词为基础,少数字形比较简单的高频字、高频词可以组成大量词语,生成各种句子。利用频度之差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白乐桑就是用“字本位”的理论,教常用字,从字形字义入手,联词学话,以少驭多,才获得成功的。双重身份是汉字的功能特征,相对而言,作为语素的优点多,作为音节符号则是缺点多。
再看看汉字的内部结构是如何优劣并存的。字的形音义三个方面中,字音虽然不能准确地标注一时一地之音,初学时确实不如拼音文字方便,但是字音归属于“音类”,而每个音类在古今汉语、南北方言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对应,中国人学习字音可以利用自己熟悉的母语音类进行类推,化难为易;字形方面是比较繁复,但是基本笔画并不多,除少数独体字外,都有声旁和形旁,多数部首可以有效帮助理解字义;字义方面,在中心义(主要义)、引申义、比喻义、边沿义之间总有一段逻辑联系。可见,各种特征也是优点和缺点并存的,因为汉字着重于表意,形音义结构特征中,音、形方面的缺点多些。
至于汉字的功过,我们也应该有一分为二的观点。历史上汉字是为传扬中国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在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的今天,字音难明、字形难记、字义难辨的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汉字在电脑上的实现,还有许多问题要研究解决。周有光先生说:“汉字既是古代文明的‘宝贝’,又是现代文明的‘包袱’。一旦认出了汉字既是‘宝贝’又是‘包袱’,再要肯定汉字只是‘宝贝’而不是‘包袱’也就非常困难了。”“历史永远是在矛盾中前进的。‘有古无今’、‘厚古薄今’是不成的。‘有今无古’、‘厚今薄古’也是不成的。唯一的前进道路是‘厚今而不薄古’。这就是认清汉字的两面性,使‘技术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各得其所,在‘两难之间,去取‘中庸之道’前进”。
有了透彻的认识,自然就会有正确的态度。实事求是、不偏不倚,不一味颂扬,也不无端贬责。对于当前应用,我们应该发扬其长处,改善其不足,努力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
文字处理依赖计算机之后,汉字写不好、提笔忘字的现象多了,接着还会影响阅读。在现阶段,我们还是应该学好汉字,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许多负责任的老师正在想办法让孩子们写好汉字,这是很值得鼓励的。最近的“汉字听写大会”上那些年少的“汉字英雄”,是很令人鼓舞的,当然他们的老师也很是令人敬佩。
网络文化兴起之后,亿万人上网交际,为了快速,本来汉字就没有学好,或者是为了标新立异,就随心所欲地写“别字”,把“版主”写为“斑竹、班主、斑猪、办猪、板猪”,故意将“俊男美女”丑化为“菌男霉女”。也有按照读错的音写的:“这样子”写为“酱紫”,“尴尬”写作“监介”,“美国”写成“米国”(仿造日语的写法),“我们”写成“偶们”;还有用字母或数字谐音的:GG(哥哥)、MM(妹妹),886(拜拜了),1414(意思意思),甚至把“正在吃饭”写成“吃饭ing”。这类做法就有些离谱了,和网络上创造新词语是不同性质的。网络新词如果造得好,经过一段时间流行,被多数人认可之后,是会进入词典、成为规范的,例如“博客、粉丝、给力、土豪、山寨、拍砖、吐槽”。乱写别字则只会造成混乱,不利于语言文字的通行。
五六十年代使用语言文字比较重视规范,但是当时的认识有些片面性,对于语言文字在实践中变异和发展认识不足,贯彻各种规范时也比较生硬,缺乏灵活性。拨乱反正之后又有些过头,年轻学生图方便、爱随意,老师和编辑也懒得严格要求,所以灵便有余而规范不足。就像钟摆的原理一样,矫枉之后难免过正,情有可原。然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好好总结经验教训,制定合理的政策,采取有效的措施,使新时期的语言文字应用走上良性循环是很有必要的。
汉字目前还是海峡两岸、东南亚及全球华人正在使用的文字,由于历史上的分隔,在用字上存在一些差异。除了繁体简体的差异之外,还有一些异体字、古字、方言字的不同。在地球村的时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海内外华人的联系日益频繁,若能谋求当代汉字的“书同文”,对于华夏子孙的交往、对于文化的传承和经济的发展都会有很大的好处。如果从“繁简字的计算机转换”做起,可以考虑淘汰少量不合理的简化字,提倡并促进“识繁写简”和“识简写繁”,经过充分协商,淘汰异体字、统一译音字,限定不同级别的用字量,商定若干比较通行的方言字,经过学者讨论、媒体试行、征求群众意见,最后才确定公布改革方案。
中国经济实力的发展向全世界开辟了最广泛的市场,促进了世界经济和旅游业的繁荣,许多国家正在兴起新一轮的教学汉语的热潮。要让特异类型的汉语汉字能够便于外国朋友学习,还有大量的课题要做。为适用于不同国家、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的人的需要,要编制多样化的教材,试验不同的教法,要培训大量外国和中国的汉语教师。今天所讨论的汉语和汉字的关系所造成的许多和其他语言不同的特征,如何体现到教材和教学法中去,就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认真处理的总题目。
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迅速发展,还会带来社会经济文化的深刻变化,现在还很难预料。语言文字的应用和社会上的各个层面都有紧密的联系,50年、100年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人际交往、人机对话会是什么样的情况,现在也还难以设想。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一切文化现象总要有相应的变革,根据多年来的观察和思考,我预感到我们的老朋友——汉字,又面临着一场新的改革。
新世纪一开始,96岁高龄的周有光先生发表了《21世纪的华语和华文》,提出了新世纪应该精简字数和夹用拼音的改革。他说:“汉字难学难用,主要不在笔画繁,而在字数多”。“按照’汉字效用递减率’,最高频1000字的覆盖率是90%,以后每增加1400字提高覆盖率十分之一。利用常用字、淘汰罕用字,符合汉字规律。与其学多而不能用,不如学少而能用。21世纪将出现一种‘千字文’加拼音的‘基础华语’,作为学习华语的入门教材……在21世纪的后期,讲究效率的华人将把一般出版物用字限制在3500常用字范围之内,实行字有定量,辅以拼音。”
周有光先生关于“中庸之道”的说法,让汉字的“技术性”和“艺术性”各得其所,很值得我们深思。汉字,历来“出生不报户口、死了户口不注销”,这种情况看来是应该有所改变了,否则真会使我们的后代接受不起这份宝贵而沉重的遗产。试想想,现代化的潮流滚滚向前,时间越来越宝贵,若能减少识字和阅读的时间,让青少年更快成长和全力拼搏,对于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成长都有重大的意义。为了精简汉字,可以先分级限量,把对外汉语教学和义务教育的不同等级的用字、社会上不同行业的用字、人名用字、外国译名用字、编不同字典、词典的用字和阅读古籍的用字分别开来,供外国人用的基础课本最好只用三五百字,让一百个初学者尝到易学、有趣的甜头,留下七八十个继续学,该有多好!分别压缩不同领域的用字量,应该也能减少中文信息处理、人机对话、语音实验等方面的设计和操作的工作量。至于书法艺术,自然就不必限量了。各种用字定量经过试行、让大多数人体会到好处,经过调整之后再做认定,然后逐步推行,可能会减少阻力。夹用拼音也可以先做小规模的试验,例如外国的人地名,本来就是“有音无字”的,口语(包括方言)里的“纯音缀”、“拟声词”,硬去找个意义无关的字来写,不是更不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