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证券合一版(事关1.1万亿基金的大事!上交所ETF申赎业务多码合一,有这几方面影响)
财富证券合一版文章列表:
- 1、事关1.1万亿基金的大事!上交所ETF申赎业务多码合一,有这几方面影响
- 2、宁波银行启动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便利化试点服务
- 3、芯驰科技成为国内首个四证合一汽车芯片企业
- 4、过半客户移动端交易 华泰财富管理转型
- 5、国联证券研究报告:机制、人才、战略、业务、财务亮点纷呈
事关1.1万亿基金的大事!上交所ETF申赎业务多码合一,有这几方面影响
记者 杜萌
今日,广发、工银瑞信等多家基金公司发布《关于旗下管理的上海上市ETF实施申赎业务多码合一的公告》。
广发基金公告显示,根据上交所的统一安排,将于2022年6月20日(下周一)起,公司旗下管理的上交所上市ETF将取消申赎业务相关代码,投资者可通过证券代码(与交易使用的证券代码相同),选择申赎相关业务类型,参与ETF申赎业务。广发基金涉及的上交所上市ETF合计17只,为沪深300ETF基金、基金、 广发货币ETF等等。
这和上交所6月15日发布的《关于上海证券交易所ETF申赎业务多码合一及迁移上线切换有关事项的通知》有关。通知显示,上交所将于6月20日(下周一)起实现ETF申赎业务多码合一,并将原竞价撮合平台实物申赎的股票ETF申赎业务迁移至综合业务平台。
上交所表示,自2022年6月20日起,上交所ETF申赎业务实现多码合一,ETF申赎业务申报方式调整为“证券代码5***** 业务类型”,取消ETF申赎相关业务代码,包括:申赎5****1、申赎资金5****2、非沪市资金5****5、港市资金5****6。ETF申赎业务统一通过综合业务平台进行申报,上交所竞价撮合平台将不再接受实物申赎的股票ETF申赎业务申报。
ETF申赎业务多码合一上线后,上交所交易系统将以“证券代码 ETF细分类型”的方式识别不同ETF类型对应的业务模式。各ETF的细分类型将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行情网关、证通云盘、UT5等渠道于产品信息文件中下发,便于相关市场参与人进行相关业务设置。
此次的ETF申赎多码合一上线切换与业务迁移将于2022年6月17日日终清算工作结束之后一次性完成,业务切换不设置并行期。
那么对于参与ETF交易的投资者来说,此次将原实物申赎的股票ETF申赎业务迁移至综合业务平台,有何影响?
“这次申赎业务多码合一,对一直在二级市场买卖ETF的投资者来说,没有任何影响,还是按照之前的证券代码参与买卖ETF;而对于之前在竞价撮合平台上进行实物申赎ETF的投资者来说,那么随着这部分股票ETF代码的取消,也将按照二级市场上的证券代码进行ETF的买卖。”某头部公募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上交所对ETF的申赎代码进行多码合一,主要会涉及到数量投资部的日常算账环节,但是对ETF的日常交易不受影响。投资者购买ETF时,因为实物申赎代码的取消,交易也会更加方便。”某公募数量投资部人士表示。
“目前深交所实行的是ETF一品一码,只有二级市场交易代码,而上交所ETF一只产品占用多个代码,除了可能为投资者带来误解,也会挤占代码资源,尤其是比较好的代码。在ETF多码合一上线后,会取消ETF申赎代码和资金代码,竞价撮合平台将不再支持ETF申赎业务。”另一位公募股票投资部人士表示。
上交所数据显示, ETF具备成本低廉、高效透明、分散投资等特点,是进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重要配置工具。随着境内 ETF 市场的蓬勃发展,投资者参与热情持续高涨。2021 年全年参与沪市 ETF 交易的账户数超过 1150 万户,是五年前50万左右参与人数的 23 倍。截至2022年3月底,沪市ETF市值规模超1.1万亿元。
宁波银行启动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便利化试点服务
中证网讯(记者 黄一灵)12月12日,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统一部署启动宁波市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作为试点银行,宁波银行成功落地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便利化试点业务,并办理了宁波市首笔本外币合一账户的美元跨境收汇业务。
据悉,此次宁波市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是金融系统贯彻落实稳经济大盘一揽子政策,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宁波市外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发达,涉外企业数量多,外贸进出口总额居全国前列,此次试点不仅有利于为涉外企业提供更加便利化的服务,提高企业资金周转效率,改善地方营商环境,也有利于支持浙江自贸区宁波片区、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等经济金融改革,有利于促进宁波外向型经济发展,支持高水平开放。
宁波银行表示,在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统一指导下,将不断创新优化业务流程,加速推进本外币合一账户的试点,为进出口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芯驰科技成为国内首个四证合一汽车芯片企业
本报记者 龚梦泽
2021年12月31日,芯驰科技G9网关芯片获得了由国家密码管理局(以下简称“国密局”)商用密码检测中心认证的《商用密码产品认证证书》,本次认证涵盖了对安全芯片的安全等级、密码算法、安全芯片接口、密钥管理、敏感信息保护等多维度项目的综合评估,芯驰科技成功通过所有项目认证,成为国内首批获得国密认证的车规芯片企业。
据记者了解,此前芯驰科技在车规芯片的功能安全方面已经成就显著,短短三年通过了AEC-Q100可靠性认证、ISO26262ASILD功能安全流程认证、ISO26262ASILB功能安全产品认证。此次国密认证的加持,也让芯驰科技跻一跃成为目前国内首个四证合一的车规芯片企业。
事实上,在整个汽车产业链智能汽车的发展前提始终绕不开安全这个重要前提。随着车联网生态的逐渐成熟,人车路协同将极大增加车与车、车与人、车与路的密切沟通。此外,“软件定义汽车”趋势下未来的OTA升级会更加频繁,任何一个环节中的信息交互遭遇黑客攻击,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为此,芯驰科技G9中央网关芯片采用了多核异构的结构,内置了高性能HSM加速模块,从设计之初,就完全按照国密标准进行设计。和传统外接独立加密芯片相比,芯驰科技的HSM加密模块的性能高达200倍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支持国密算法并不等同于通过国密认证。根据国密局对芯片信息安全的评估准则,国密算法只是评判的一个维度,而基于整个芯片信息安全的架构设计以及信息安全的流程体系对于最终的信息安全的认证更加重要。
“只有通过了国密局的全方位评估,才能最终获得国密认证。”有汽车行业资深专家告诉记者,这有点类似于汽车行业的安全碰撞测试,只有最终通过了IIHS、NCAP等第三方权威机构的全方位测试,才能最终对汽车安全进行客观中肯的定论。
芯驰科技方面表示,在2020年新四跨大规模测试中,公司G9网关的报文验签实测达到3800次/s,意味着每秒可以实现300多台车的信息同时交互,性能表现位列当年芯片测试组第一。
本次成功获得首批国密认证,也印证了芯驰科技在安全投入上的不遗余力。从功能安全认证到信息安全认证,从产品发布到1年与70%国内主机厂及Tier1开展合作。芯驰科技以踏实的造芯态度,持续助力中国智能汽车产业的繁荣发展。
(编辑 张明富)
过半客户移动端交易 华泰财富管理转型
5月份A股指数在震荡中连番创出近七年新高,引发券商业绩暴涨,公告显示,22家上市券商共录得净利润166亿元。“同样是大牛市,券商面临的竞争环境和2007年相比已经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了。”一家上市券商在北京金融街的营业部总经理向记者表示。
“互联网 ”改变券商竞争格局
2013年以来,“余额宝”引领的互联网金融大潮的迅速兴起和广泛渗透引发了券商传统经纪业务史无前例的巨大变革,把握“互联网 ”带来的新机遇成为券商面临的共同课题。作为业内最早全面推进互联网布局的券商,华泰证券是这场变革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在行业领先的移动互联网服务平台助力下,其经纪业务持续保持行业龙头地位。公开资料显示,华泰证券股票基金交易市场份额从2012年的5.5%一路攀升到2014年全行业第一的7.9%,2015年一季度更是达到了8.3%。
一位券商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券商触网战略能否奏效不仅仅是开户、产品、营销等表层的变革,更需要线上线下整体业务资源的重新整合,需要整体运营管理方式的彻底变革,这一切都有赖于是否植入了互联网思维,在这一点上与券商大小没有必然联系,但与强烈的变革创新意识和高效的执行力有关。”记者调查显示,互联网是华泰证券经纪业务取胜的基石,最大的差异化优势是基于互联网的全业务链服务、一流的移动金融平台、线上线下服务的联动协同能力和高效率、低成本的集约化运营管理能力。
互联网优势助力券商牛市掘金
互联网金融对券商经纪业务最大的颠覆莫过于对线上线下服务平台的重新定义。其核心问题就是线上线下平台的拓展和整合。基于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前瞻性认识和向财富管理转型的发展战略,华泰证券对线上和线下平台进行了清晰定位和功能划分,并进行了功能全面提升。华泰证券副总裁孙含林表示,“重塑营销服务平台是华泰证券经纪业务向互联网和财富管理转型的关键任务,华泰证券经纪业务平台的大规模变革可以归纳为两个集中,标准化业务向互联网平台集中,高端客户和个性化服务向线下平台集中。”
线上来说,华泰证券构建全方位的互联网营销服务平台,实现展示、引流、营销、服务功能多合一,使之成为公司经纪业务战略转型的前沿载体。华泰证券一直是中国证券行业践行“互联网 ”战略的先锋,早在1997年就率先推出网上交易。2007年华泰证券又在大牛市中先行一步,推进数据化、网络化建设,打造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构建完整的客户数据库,运用大数据对客户行为进行分析,这个系统奠定了华泰证券互联网营销分层分级服务的基础,是其后续开展一系列互联网金融布局的根基和源泉。2009年华泰证券制定并开始实施以移动互联网为主要发展方向的全面互联网化的战略目标。
经过多年积累,去年4月,华泰证券推出了新版的移动理财服务终端“涨乐财富通”,把“涨乐财富通”打造成为客户“口袋里的理财专家”和承载华泰证券各类业务的平台,客户通过手机随时随地办理各种业务和享受华泰证券全方位的服务。截至2015年3月31日,华泰证券移动应用软件的累计下载量达660万次,其中“涨乐财富通”下载量约300万次。根据移动互联网综合数据服务公司TakingData的数据,今年5月,“涨乐财富通”用户量覆盖率排行各券商App之首,用户覆盖率增长速度远超同行同类平台,用户活跃度也位居行业领先地位。“涨乐财富通”作为专业的移动证券服务平台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平台效应、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
全面的互联网布局为华泰证券赢得了券商触网大潮的战略先机。2013年,华泰证券率先推出网上及手机开户功能,并于当年10月领先业内启动了“万三”佣金开户,打破了客户开户的地域藩篱,并在佣金上体现了其按服务收费的服务定价模式,把选择佣金和服务的主动权交给了客户。
去年年中开启的牛市行情和“一人一户”限制的放开,让券商营业部柜台前再次排起了开户的长龙,不少券商措手不及。而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华泰证券网上开户数占其所有开户数的近97%,超过一半的客户通过移动端进行股票和基金交易。
线下方面,华泰证券在行业率先开展了实体网点的全面变革。营业部从功能上转变为互联网落地平台,政府、企业资源整合平台,财富管理平台和产品销售平台,在提供标准化服务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专业投资者、机构客户和个人高净值客户,根据客户的理财与投融资需求,营业部正在成为华泰证券全产品展示与推介、全业务贯穿与拓展的窗口。这样的定位效果显著,自2012年到2015年一季度末,华泰证券富裕、高净值及机构客户数累计增长超过128%,这几类客户对公司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收入贡献率高达近80%。
超半数营业部“轻装上阵”
孙含林介绍:“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券商面临着运营管理机制的重大变革,我们不是就互联网讲互联网,打造集约化的组织管理和运作机制,是确保互联网战略深入推进的关键。”基于线上线下平台的功能定位,华泰证券变革了传统的经纪业务运营模式,并大力推动财务、风控、运营和IT等中后台职能向总部、分公司集中,不断降低运营成本。越来越多的营业部通过调整职能、压缩面积、调整信息架构、集中后台运维等措施实现了轻型化,也腾出了更多精力向中高端客户提供专业的财富管理服务。目前华泰证券拥有132家轻型营业部,占证券营业部总数的53.9%。
集约化管理提升了运营效率,提高了客户服务能力,华泰证券籍此吸引了大量的客户群体。从2012年底的590万名增加到2014年底的650万名,再增加到2015年一季度的逾680万名,成为中国拥有最大经纪业务客户数量的大型综合券商。特别是今年4月“一人多户”政策放开后,其客户数量更是迅猛增长。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该公司托管市值规模达到2.1万亿元,行业排名第三。客户的质量也不断改善,富裕客户、高净值客户、机构及企业客户迅速增加,在整个经纪业务客户中的占比从2012年3.5%提升到2015年3月底的7%。庞大的客户和托管资产基数为华泰证券提供基于客户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提供了基础。拓展渠道大规模引流、提升服务大规模转化沉淀成为华泰证券互联网发展战略最为核心的策略。
H股超额认购补充资本金
华泰证券在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转型的过程中,摆脱了靠天吃饭的困局,以融资融券业务为主的资本中介业务成为最新业绩增长点。今年一季度,华泰证券融资融券余额行业排名第二,股票质押融资业务规模达到186.6亿元,资本中介业务收入占整个经纪与财富管理业务收入的比例达到了39%。
融资融券业务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全业务链体系的支撑和充足的资金支持。依托全业务链战略体系,借助公司专业的投资研究及资券管理能力,华泰证券融资融券业务全面提升业务的内涵和外延,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信用交易、融资、数量化策略咨询于一体的全方位、综合性、财富管理型金融服务。
资本规模是决定券商竞争地位、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与发展潜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充裕的资本规模将是券商快速发展的基础。本月初,华泰证券以联交所今年新股集资王、认购王、冻资王的身份进军H股,募集资金347.2亿港币。本次H股发行上市将显著提升公司的资本实力,募集资金也将主要用于融资融券等迅猛发展的资本中介业务,将迅速助力业务发展,形成雪球效应。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华泰证券近年来凭借清晰的战略思路和坚定的改革举措迅速跻身行业领先地位,其全面深入的互联网战略在国内大型券商发展中独树一帜,也抢占到了互联网竞争时代的战略制高点。H股发行上市将极大地推动公司的战略转型和创新发展步伐,提升公司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并进一步打开国际化发展的新空间。
国联证券研究报告:机制、人才、战略、业务、财务亮点纷呈
(报告出品方/作者:招商证券,郑积沙、刘雨辰、曾广荣)
一、稳定的公司治理、优秀的管理团队、扎实的资本实力、丰富的客户基础
1、实控人无锡国资邀请前中信系高管掌舵,属地财富客户和企业客户优势明显
国联证券前身为无锡证券,实际控制人为无锡市国资委,通过直接持有和通过国联信托、无锡市国联发展、无锡市地 方电力有限公司等企业间接持有,合计持有国联证券股份达 48.6%。公司多位管理层出自中信证券,班子能力值得信 赖,同时管理层也获得实控人高度支持,经营自由度较高,有利于优秀管理层的战略目标的积极推动及有效执行。
公司地处长三角核心地区之一的无锡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高净值客户相对较多,财富管理市场广阔。根据胡润研究院 2021 年数据,无锡市拥有 600 万人民币资产“富裕家庭”数量 41000 户,同比增长 4.86%,全国排名第 17 名; 1000 万人民币“高净值家庭”数量 19000 户,同比增长 6.74%,全国排名第 15 名。600 万人民币可投资资产“富 裕家庭”数量 14600 户,全国排名第 17 名,1000 万人民币可投资资产“高净值家庭”数量 9820 户,全国排名第 15 名。国联证券作为本土券商,全国 88 家营业部中有 59 家位于江苏省内,占比高达 67%,具有天然的客户资源优 势。此外,无锡市制造业基础雄厚,在集成电路、医药健康、物联网等战略新兴产业上建立了产业集群,企业客户基 础较好,待上市企业储备丰富。
2、A H 两地上市,21 年完成 51 亿定增,资本实力不断扩充
国联证券于 2015 年 7 月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2020 年 7 月于上交所主板上市,成为国内第 13 家两地上市的券商; 2021 年,公司顺利完成 50.9 亿的非公开发行股票,多轮运作后资本实力持续提升,同时说明资本市场较为认可公司 发展前景向好预期。截止 2021 年末,公司注册资本达 28 亿,净资产和净资本分别为 160 亿和 148 亿。
3、“前中信系”高管入驻,龙头券商经验奠定发展基础
2019 年,时任中信证券 CFO 的葛小波先生赴国联证券任总裁,同时招募诸多中信系管理人才和业务骨干加盟国联证 券。当前,国联证券高管有 9 人,其中葛小波、尹磊、尹红卫、李钦、王捷及汪锦岭 6 人均具备不同程度的中信证券 任职经历。现任董事长兼总裁葛小波自 1997 年以来便在中信证券任职,历任投资银行部经理、交易与衍生产品业务 部负责人、财务负责人、首席风险官等职位,2022 年 6 月被任命为国联证券董事长兼总裁,两职合一意味着股东的 高度信任和管理的高度统一,有利于战略实施和政策执行。副总裁和财务负责人尹磊曾任中信证券执行总经理、中信 金通证券计划财务部总经理、财务总监,副总裁尹红卫曾任中信证券财富管理部执行总经理,均为能力出众的中信老 将。葛小波加盟后打造出具备丰富行业经验、卓越管理能力、前瞻性战略思考能力的豪华管理团队,为公司把握市场 趋势,长期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4、员工持股计划提升员工忠诚度,建立长效人才激励机制。
国联证券股东大会于 2022 年 6 月审议通过了 2022 年度员工持股计划,员工持股计划规模不超过 7200 万,存续期为 5 年,锁定期 12 个月。计划参与人包括公司董监高、VP 及以上职级人员以及其他核心骨干,其中公司董监高的认购 比例不低于总份额的 20%,其他参与员工人数不超过 350 人,认购比例不超过计划总份额的 80%。员工持股计划的 推出有利于公司吸引和保留核心业务及管理人才,同时有利于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促进公司长期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促进公司、股东、员工三方利益最大化。
二、零售经纪转型财富管理、机构业务着力衍生品、投行业务升级产业联动
1、2019 年管理层更迭,公司规模和盈利水平显著改善,收入结构持续优化。
2018 年证券行业景气度较差,公司营业收入 9.9 亿,归母净利润仅 0.5 亿。2019 年中信系管理层入驻后,营收与利 润逐季改善。2021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9.67 亿元,同比增长 58.11%,18-21 年 CAGR 为 44%;归母净利润 8.89 亿元,同比增长 51.16%,18-21 年 CAGR 高达 159%。22 年一季度,在市场震荡下跌景气度弱化的情况下,公司实 现营业收入 6.36 亿,同比增长 35.15%,归母净利润 1.89 亿,同比增长 20.05%,业绩领跑同业。截至 2021 年末, 公司资产总额 659.39 亿元,行业排名 35 名,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权益 163.81 亿元,行业排名 39 名,杠杆倍数 3.48 倍,全年 ROE 7.27%,受资本金扩张拖累略低于行业。22 年一季度 ROE1.14%,同比下降 0.33pct,截至一季度末 总资产 723.72 亿,较年末增长 9.7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权益 166.14 亿,较年末增长 1.42%。公司自管理层更 迭以来,经营情况高速发展,显著快于行业水平,充分彰显机制、人才、管理、战略的核心价值。
近 2 年公司资金业务收入占比逐渐提升,经纪业务收入逐渐下降,摆脱逐步业务通道化特征。21 年投资业务占主营 业务收入比例 47%,收入贡献最高,且为历史最高占比。经纪业务收入占比 24%,投行业务收入占比 17%,信用业 务收入占比 7%,资管业务收入占比 5%。22 年一季度投资业务收入占比 34%,受景气度下滑投资收益降低导致,投 行业务收入占比 26%,经纪业务收入占比 24%,信用业务收入占比 11%,资管业务收入占比 6%。
2、财富管理业务:由零售经纪向财富管理转型。
经纪业务收入持续增长,财富管理转型初见成效。2021 年公司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实现收入 6.09 亿元,同比增长 15.8%。2021 年国联证券股基成交总额达 2.72 万亿元,同比增长 28%;经纪业务净收入 6.1 亿元,同比增长 15.8%。 代销金融产品收入快速增长。2021 年实现代销金融产品净收入 0.68 亿元,同比增长 132.5%,远高于行业 54.0%的 增速,代销金融产品业务收入占经纪业务收入比重 11.2%,同比提升 5.7pct。22 年一季度公司实现经纪业务收入 1.38 亿,同比增长 7.8%。
传统经纪业务占比较高,财富管理转型进行时,收入结构逐步优化。21 年公司代理买卖证券业务收入 4.94 亿,占证 券经纪业务收入的 81.1%;交易席位租赁收入 0.47 亿,占证券经纪业务收入 7.7%,在 42 家上市券商中排名第 33; 代销金融产品收入 0.68 亿,占证券经纪业务收入的 11.2%,在 42 家上市券商中排名第 20;基金投顾业务还处于探 索阶段,投资咨询服务净收入 0.89 亿。从收入结构看,公司财富管理虽然布局领先,但与财富管理相关的代销、席 位租赁、投资咨询收入规模和占比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此外,公司场外衍生品业务服务能力较强,能有效满足私募 客户对冲和杠杆需求,有望成为服务私募客户的抓手,预计未来私募经纪业务将迎来较快发展。
渠道端 B-B-C 模式拓客。渠道方面,券商的客户触达能力是传统弱项,线上流量弱于互联网,线下流量弱于银行, 许多财富管理客户由股民转化而来。国联积极与财富管理需求较强的中小商业银行、缺少投顾牌照的互联网渠道建立 战略合作关系,吸纳拥有客户资源的财经大 V。国联证券已与 24 家银行、第三方机构签约合作,实现业务正式上线 11 家,包括宁波银行、杭州银行、嘉兴银行、京东等,规模发展迅速。同时公司借助互联网理财整改和投顾业务规 范监管契机整合财经大 V,吸纳入职国联证券帮助引流客户。预期当前来自 B 端的间接客户数量超过公司直接客户数 量,B-B-C 模式带来的间接客户占主流。
管理层眼光独到,选择基金投顾赛道作为突破口。公司基金投顾包袱小,面对行业痛点针对性打法造就优秀经营成果。 基金投顾还在探索阶段,如何做好没有标准答案,公司无关大小重回同一起跑线,给了中小券商在财富管理赛道赶超 的机会。目前行业在服务转型和人才储备上存困难,行业痛点即商业模式的起点,在解决痛点方面国联交出一份不错 的答卷。
服务方面,很多券商的考核机制还是通道交易类和理财服务类并行的混合考核模式,无法引发员工深度关注客户需求 及满意度情况,难以实现真正“以客户为中心”的买方投顾转型。国联证券包袱小,19 年以来国联不考核佣金市占 率,以财富管理业务创收为重点。公司希望打造“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服务,策略方面,公司根据客户差异化服务场 景定制策略,基于渠道方对客户的了解共同参与开发策略,力求服务不同场景不同类型的客户。公司认为买方投顾模 式关键需要建立客户信任,目前头部券商也没有实现这一目标。公司在无锡本地深耕多年获得一定优势,但全国范围 的拓展仍在探索。 团队方面,行业整体财富管理专业化人才储备不足。国联证券战略是用体系帮助个人。国联人员招聘质量距离头部券 商仍有差距,公司整合资管部门等其他业务线支持财富管理部门人员,形成基金投顾服务体系。而行业普遍依赖分支 机构与投资者建立联系,高素质投顾和投研人员储备不足,国联的战略显著领先行业。截至 21 年末,经纪和财富管 理业务人员 1259 人,预计公司 2-3 年时间财富管理前台人员将扩充到 2000 人以上。(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3、投行业务:升级为投行 投资联动模式。
随着前中信系管理层入驻,公司积极扩充投行业务团队,高效联动项目资源并挖掘区域资源优势,业绩高增。公司通 过全资子公司华英证券从事投资银行业务。随着前中信系管理层入驻,国联证券投行部门引入多个优质投行团队,投 行部门人数从 19 年末 276 人增长至 21 年末的 432 人,2 年增长 56.5%。和招商(投行约 1000 人)、国信(投行 1001 人)、申万(投行 876 人)等大型券商比,投行部门人数还有一定成长空间;21 年投行业务实现收入 5.09 亿, 同比增长 85.1%。21 年华英证券完成股权承销保荐项目 9 单,其中 IPO 项目 2 单,再融资项目 7 单,股权承销金额 人民币 134.61 亿元,同比增长 300.15%。债券承销规模 431.4 亿元,同比增长 49.7%。22 年一季度投行业务收入 1.63 亿,同比增长 91.76%。股权业务发展后劲十足,截至 6 月 14 日,华英证券 IPO 项目储备 9 家,取得批文待发 行 1 单,在审项目 2 单,申报辅导项目 6 单。
虽然投行业务收入增速较快,但国联投行业务尚未进入业绩释放期,考虑到投行业务的项目周期,从人员扩张到业绩 上兑现还需一段时间孵化。21 年国联证券投行部门人均创收 118 万,低于人员规模相似的浙商证券人均创收 256 万, 银河证券人均创收 141 万和东吴证券人均创收 200 万。公司计划加强考核与筛选,持续优化投行部门人均产能,预 期未来投行部门人均产出有翻倍预期,接近行业投行业务 10 名左右券商人均产出水平。
投行业务区域特色鲜明,通过“投行 投资”模式,推进投行业务转型升级。公司战略上从通道型投行向产业型投行 转型,用产业思维推动企业资本运作,加强投行与投资联动。此外,无锡政府重视直接融资对本地企业发展的支持和 带动,作为无锡本地唯一券商,公司获得政府较多支持,公司投行和直投项目聚焦生物医药、绿色光电、智能制造、 半导体、新材料等本地重点产业,抢抓全面注册制改革机遇,打造精品特色投行。21 年 1 月,子公司国联通宝出资 8500 万与无锡乡村发展振兴投资基金共同设立“江苏老字号产业投资基金”并担任管理人,基金总规模 10 亿;12 月国联通宝成为扬州经开新兴产业发展基金管理人,基金总规模 10 亿元。2021 年国联通宝实现营收 6055 万元同比 增长 1840.7%,净利润 2101 万元,上年同期为-232 万元。预期未来 3 年,直接投资项目将进入利润收获期。21 年 公司科创板跟投实现收益 2343 万,上年同期为 0,科创板跟投和私募股权投资均取得了较大突破。
4、证券投资业务:股票敞口低波动小、固收配比大收益稳定、衍生品交易活跃。
证券投资收入逆势增长,业务范围包括权益类投资、固收类投资、股权衍生品业务。2021 年,投资业务收入高增, 实现收入 13.94 亿,同比增长 105.6%;营收占比 47%,为收入贡献最大的业务;2022 年一季度,在市场震荡下跌, 同业券商投资业务收入普遍大幅下降甚至亏损的环境下,公司依然实现 2.13 亿投资收入,同比 25.7%,在 42 家上 市券商中排名第 7,出众的投资能力有助于推动公司业绩的稳定增长。 权益类投资控制风险敞口,以价值投资为主,总体稳定。公司在权益类投资方面坚持投资具有中长期上升空间和价值 的标的,在投资规模上进行总量控制,占公司总资产比例相对较小,确保方向性投资在熊市中降低对业绩的负面影响。 公司权益类投资相对平稳,保持较低的回撤,助力公司业绩的持续提升。
股权衍生品为重点布局领域,未来将申请一级交易商牌照增厚收益。目前,公司场外衍生品业务包括策略性交易、场 外期权、收益互换三大类,通过持续提升交易服务和产品设计能力,公司已基本实现对市场主流业务品种和交易结构 的全覆盖。在市场参与方面,除了现有 8 家一级交易商之外,公司是资本市场上最活跃、最积极的衍生品交易者,2021 年累计签约场外期权和收益互换名义本金同比增长 241%,场外期权业务收入 2.8 亿,排名行业第 10 名。
5、信用业务:业务收入占比收缩,两融市占率上市,股质部分风险化解。
融资融券业务市占率稳步提升,未来将大力拓展融券业务。公司定增募资的用途之一是发展融资融券业务。2021 年, 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规模提升至 104.07 亿元,同比增长 19.23%;实现息费收入人民币 6.13 亿元,同比增长 41.24%, 市占率由 2019 年的 0.4%上升至 2021 年末的 0.57%。22 年一季度信用业务收入 0.72 亿元,同比增长 30.91%。未 来公司将以融券为发展重点,一方面通过着力开发企业机构和战略配售方面增加券源,另一方面通过加强与公募基金 合作拓展融券券源。 股票质押业务规模持续下降,整体以防风险为主。因市场股票质押项目风险频发,行业及监管均持续推进股票质押业 务的风险防范化解,整体业务规模呈持续缩减趋势。2021 年,公司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信用减值损失为-8329 万,较 2020 年有所转回,存量业务风险得到化解。
6、资管业务:发挥链接器作用,协同财富管理。
2021 年,资管业务收入 1.41 亿元,同比增长 95.8%;公司资产管理 AUM 达到 1024 亿元,同比增长 169.28%。其 中集合资产管理规模为 130 亿元,同比增长 80.7%;单一资产管理规模为 523 亿元,同比增长 78.7%,资产证券化 业务增速较快,规模为 371 亿元,同比增长 2263%。22 年一季度公司资管业务收入 0.35 亿,同比增长 75%。
以资产配置为特色,实现资管业务和财富管理协同效应。国联证券资产管理业务聚焦 FOF 和固收 两大领域。其中 FOF 围绕公司大方向 50 体系,重点打造资产配置能力,搭建集公募、私募一体的多策略产品池,提供长期稳健的产 品配置服务,推动灵活资产配置加“大方向”产品配置双轮驱动。固收 的体系偏重国联证券的债券投资能力,力求 打造旗舰产品,为财富管理代销树立自主研发资管产品的品牌。此外公司重视基金管理能力,积极申请公募基金牌照。 22 年 6 月国联证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公司设立资管子公司的议案,公司拟出资不超过 10 亿设立全资资管子公司并 申请公募基金业务资格。
三、盈利预测
核心假设
根据证券市场景气度、行业发展趋势和公司战略规划,我们对国联证券 2022-2024 年业绩进行预测,分别作出以下 主要假设并展望转型预期。
财富管理业务
考虑当前市场交投活跃度和未来市场景气度,假设 2022-2024 年市场股票基金日均交易量(单边)分别为 9030 亿元、 10384 亿元和11422 亿元。公司财富管理部门人员仍处于快速增加状态,21 年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部门员工数量 1259, 同比增长 17.9%,预计财富管理客户数量将随着人力扩张而增长,同时将带动市占率提升。2021 年市占率为 0.49%, 假设公司 2022-2024 年股基交易量市场份额增速分别为 20%,6%,4%,市占率分别为 0.59%,0.63%,0.65%。测 算公司 2021 年佣金率为 0.018%,假设未来将保持现有佣金水平,公司 2022-2024 年佣金率为 0.018%、0.018%和 0.018%。
假设财富管理人员增长、多部门协同赋能,战略拓客下财富管理转型顺利,获得更多中小机构客户和高净值客户资源, 代销金融产品规模 22-24 年分别增长 50%、70%、60%(基数较低)。公司逐步发力研究所建设,假设 22-24 年交 易席位租赁收入分别增长 50%、25%、20%(低基数叠加人员快速增长、随 A 股机构化进程演绎);假设基金投顾 发展顺利,投资咨询服务收入增速分别为 60%、40%、30%。 转型预期:泛财富管理转型取得成果,机构经纪业务、基金投顾收入增加,收入结构接更多元均衡。预计 24 年代销 金融产品占证券经纪业务收入的 32%,形成财富管理特色,超过东方、浙商证券 21 年占比结构;交易席位租赁收入 占证券经纪业务收入的 9%,略超国信 21 年交易席位租赁收入占比。此外,预计基金投顾前台人员数量 2000 人,人 均基金投顾签约资产 200 万,投资咨询业务总收入 2.6 亿,基金投顾收入初见规模。
投资银行业务
公司投行业务区域特色较为鲜明,我们认为随着全面注册制改革落地和稳经济背景下债务融资的放松,未来投行业务 规模将保持上升趋势。我们测算公司 21 年 IPO 市占率为 0.13%,再融资规模市占率 1%,债承增速 50%。假设公司 投行部门持续扩张,引入头部券商投行团队,并且前两年新进团队业绩开始兑现,2022-2024 年公司 IPO 市占率分 别为 0.25%(重回 20 年水平)、0.33%和 0.42%,再融资市占率分别为 1.4%、1.8%和 2.4%。债券业务规模增速分 别为 40%、30%和 20%。
投行业务结构:当前公司投行部门人员新补充,业绩未充分释放。国联证券 21 年投行部门人均创收 118 万,远低于 同业,参考同为江苏本地券商的东吴证券,投行部门人均创收 200 万约为正常水平。预期 22 年投行部门 450 人,产 出开始迈上正轨,实现业务收入约 6.5 亿元;24 年投行部门约 500 人,人均产出约为大型券商水平 220 万,实现投 行业务收入 11 亿。当前公司直接投资规模较小,21 年参与“江苏老字号产业投资基金”和扬州产业基金,预期直接 投资规模逐渐增加,且未来 3 年之前项目进入利润释放期。 转型预期:投资银行通过人员引进实现规模扩张,并实践“投行 投资”转型升级。公司构想投行 投资实现投行资 本化,服务企业客户,服务产业链,另一方面投行为投资提供产品,公司通过衍生品业务服务企业客户,投行业务转 型成连接器。
投资业务:
投资业务:公司自营以债券投资为主,权益投资以场外衍生品为主,兼顾收益和风险平衡。考虑到 21 年公司定增 51 亿且主要用于衍生品、固收和资本中介业务,配合 3 倍杠杆倍数,预期自营投资资产规模有较大幅度增加。假设 2022-2024 年债券类投资规模增速分别为 30%、20%、16%,权益类增速分别为 15%、20%、13%,基金类增速分 别为 20%、15%、12%。假设 22 年投资收益率为 4.5%,显著好于行业水平。 投资业务结构:公司当前投资业务理念较为领先,以场外衍生品业务和卖方固收业务为特色,业绩较为稳健。衍生品 为机构客户提供服务,为零售客户提供产品,并开发企业客户衍生品服务创新业务,如定增结合衍生品对冲风险等。
转型预期:向金融市场业务转型,联动机构、企业与零售客户,大力发展去方向化的固收和衍生品业务。开展债券做市以及利率互换,信用保护工具等创新业务,形成稳定 的盈利模式。(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信用业务
信用业务:两融业务规模与市场风险偏好及交投活跃度密切相关,假设 2022-2024 年融资融券业务市场总规模分别 为 1.53 万亿、2.04 万亿和 2.26 万亿元。2021 年末公司两融业务市占率为 0.57%,考虑到公司定增提升资本金实力, 市占率有望提升,假设 2022-2024 年两融余额市占率同比提升 30%,20%,10%,两融余额市占率分别为 0.74%、 0.89%和 0.97%。 信用业务结构:当前公司融券业务占比较小,公司以公募合作为抓手,建设融券产业链体系,大力拓展融券券源,并 采取动态化股指期货对冲策略,主动增加自营 ETF 的券源供给。 转型预期:信用业务规模扩张,融券业务占比提升。
资产管理业务
假设未来公司增强主动投资能力,资管规模持续扩张。假设 2022-2024 年资产管理总规模增速分别为 36.2%、12.8% 和 27.9%。 资产管理结构:当前公司主动化转型有待加强,21年集合资管规模占比13%,定向资管占比51%,专项资管占比36%。 而中信的集合资管规模占比约为 40%。集合资管业务费率约为 0.3%,远高于其他资管业务,主动管理规模占比提升 有利于增厚利润率。 转型预期:公司坚持 FOF 和固收 策略,主动管理规模占比接近头部券商。22 年 6 月公司股东大会通过出资 10 亿设 立资产管理子公司议案,并计划申请公募基金牌照。预计公司资产管理规模 3 年后达到约 2000 亿。其中,主动管理 的集合资管规模占比 37%,接近中信 21 年该比例。考虑成立资管子公司批复和申请基金牌照周期,保守估计 24 年 公司尚未取得公募基金牌照。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未来智库 -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