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前沿资讯

秦始皇朝105攻略(秦始皇如果长生不死,会一直统治下去吗?会实现法治社会吗?)

导读秦始皇朝105攻略文章列表:1、秦始皇如果长生不死,会一直统治下去吗?会实现法治社会吗?2、为什么雍正王朝的观众缘,不如康熙王朝?3、大秦赋秦昭襄王最后的8年,灭东周、行霸道,余威慑

秦始皇朝105攻略文章列表:

秦始皇朝105攻略(秦始皇如果长生不死,会一直统治下去吗?会实现法治社会吗?)

秦始皇如果长生不死,会一直统治下去吗?会实现法治社会吗?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成为当时有史以来最有威势的人,还幻想着能一直统治下去,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为了能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秦始皇不断地派人去寻找“长生不死药”,希望能让自己“长生不死”。

当然,秦始皇的这个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被他寄予厚望的徐福带着五百童男童女一去不复返,自己跑到日本当皇帝去了,让秦始皇非常郁闷,很快就一命呜呼,他一手开创的大秦帝国,也在三年后就分崩离析了。

那么,我们就来假设一下:秦始皇如果真的能“长生不死”,秦朝会一直统治下去吗?中国的历史会发生什么变化?

首先需要肯定的是,秦始皇嬴政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帝王,善于谋略,杀伐果断,第一次统一六国,从根基上决定了中国历史的走向,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而且,秦始皇在建国后也非常有作为,在政治上采取三公九卿制度,用郡县制代替分封制,而且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为国家的稳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深深地影响了后世几千年的历史,被称为“千古一帝”也毫不为过。

因此,有不少人认为,如果秦始皇真的能“长生不死”,一直作为帝王领导中国社会的变革,大秦帝国必将越来越繁盛,百姓生活也会比盛唐还繁荣富强。而且,秦始皇的军事能力也非常强悍,在他的统治下,中国的疆域版图会不断扩充,最终成为世界第一大帝国。

这样的想法,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秦朝为什么会灭亡?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秦始皇驾崩后,秦二世胡亥根本没有治国的本领,对百姓横征暴敛,搜刮民财,激起民变,最终导致秦朝在短短的三年后就被灭掉。

那么,如果秦始皇没有驾崩,以他的能力,这样的情况是根本就不会发生的。

秦始皇虽然出身于帝王之家,但是他很清楚老百姓的心理,这一点是胡亥完全不能比的。

秦始皇重视以“法”治国,跟别的统治者对儒学、道家的盲目追从不同,秦始皇更注重自己作为君主对律法条令的控制,他在位期间,刑法严格的制度也形成了社会以君主命令为尊的局面,除非逼不得已,布衣百姓基本不会公然反抗秦朝的统治。

这种以历法为尊、法律条令大于道德束缚的社会统治,跟今天的“依法治国”很有相似之处,可见秦始皇还是很有超前意识的,如果他长生不死,中国法律的进步可能会提前两千多年。

不过,实际上,秦始皇如果能长生不死,他统治下的秦朝就算能多维持一段时间,最终也免不了被各地的起义所吞灭的结局。

因为秦始皇实行的法律条令主要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跟今天的法律政策为人民服务的本质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这就决定了秦朝不可能作为“万世王朝”,改变中国历史的格局。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告诉我们,封建社会过分强调君主个人利益的制度,最终会被维护大多数人利益、讲究人人平等的社会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类社会不同于动物社会的本质所在。

因此,只要秦朝的社会体制仍旧是封建主义社会,那么秦始皇的不死之躯也不过是秦朝统治时间变长的保护伞,秦朝除了存在时间更长一点,与其他的封建王朝没有多少区别。

而且,秦始皇虽然比儿子胡亥能力更强,但是到了他的统治后期,其残暴比胡亥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统一各地的思想文化,发起了大规模的“焚书坑儒”行动,虽然在短时间内快速确定了秦朝以法家思想为尊的政治体系,但也显然不利于秦朝的长治久安。

到了秦始皇统治后期,更是横征暴敛,为了修建万里长城,不断增加赋税和徭役,抓捕百姓,用严酷的法律条例压迫他们为自己的私欲付出劳动甚至生命,与其说秦末起义是在胡亥的统治下爆发的,不如说胡亥实际上是当了秦始皇的“替罪羊”!

当然,如果秦始皇的长子扶苏能继位,彻底改变秦始皇横征暴敛的政策,与民休息,或许还能延缓起义的爆发,但是胡亥这个二混子,根本没有治国的本领,完全复制了秦始皇的暴政,最终让秦朝分崩离析!

所以,胡亥的下场其实就是秦始皇的下场,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说到底,秦始皇只是一个能力强一点的封建君主而已,并没有能力改变封建社会的本质,幻想中国能在秦始皇的统治下早日实现法治社会,就有点异想天开了。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大秦帝国》《秦史稿》《百家讲坛》)

为什么雍正王朝的观众缘,不如康熙王朝?

电影烂番茄 系【头条理娱君】特约作者,看娱乐热点深度解读,认准理娱君!

几年前,历史作家二月河参加节目,主持人撒贝宁要他分别给电视剧《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打分,这两部剧都改编自他的小说。

二月河自己参与了《雍正王朝》剧本的创作,他给这部剧打了80分。而对于《康熙王朝》,他给了四个字的评价:“无话可说”。

二月河给出的理由是,他没有参与剧本创作,不好做出评价,但明眼人都看出他对《康熙王朝》极度不满。

《雍正王朝》比《康熙王朝》优秀,这在许多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因为在大众印象里,无论从哪个维度看,《康熙王朝》是远胜《雍正王朝》的。

从人物来看,康熙要比雍正讨喜,所谓康乾盛世。康熙是创始人,在位61年,从无到小,从弱到大充满了传奇色彩,观众喜欢看的就是这个。而雍正是工作狂,在位13年,58岁就过劳死,虽算得上明君,但过于无趣,拍出电视剧差点意思。

从影响力来看,两者也不是一个级别。《康熙王朝》当年播出的时候可谓万人空巷,番茄君记得上学时为了看这部剧,一碗稀粥能喝两个小时。韩磊演唱的主题曲《向天再借五百年》更是响彻大街小巷。

而《雍正王朝》要枯燥得多,番茄君记得跟随我爸看这部剧,因为太过严肃,一度看得昏昏欲睡,中途弃剧,完全没有后来看《康熙王朝》的热血沸腾。

从演员看,《康熙王朝》几乎是陈道明的个人秀,一部剧让他的帝王形象深入人心。《雍正王朝》虽然有唐国强和焦晃两大“帝王专业户”,但这部剧对他们来说只是锦上添花。

最后即使在豆瓣上,两者的评分也都是9.1分,勉强打个平手,但《康熙王朝》 的评分人数是10万 ,《雍正王朝》只有4.8万。

《雍正王朝》1999年登陆央视,巅峰收视达到过15%,但在2001年火成现象级的《康熙王朝》面前还真是个弟弟。

可20年过去了,观众的审美也在提升,在今天看来,《雍正王朝》是要比《康熙王朝》更胜一筹——

《康熙王朝》用一个字形容就是“爽”,尽管它播出的平台是央视,邀请的演员是戏骨,改编的小说是严肃历史小说,故事的主角是一代帝王,但本质上还是那种大男主偶像剧。

在剧中康熙戴上了金手指,开了上帝视角,主角光环傍身,打怪升级安排。

皇后、容妃、慧妃全死心塌地爱他。

斗鳌拜、灭吴三桂、擒噶尔丹,手到擒来。

每当遇到过不去的坎儿,朕早已看穿了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这和现在的网络爽文、穿越爽剧没有太大区别。但观众就爱看这个,试想观众上班读书累了,晚上回到家看着《康熙王朝》 ,过把帝王的瘾,岂不快哉?

但真实的皇帝哪有那么好当?

最是无情帝王家,荣华富贵的背后有多少人觊觎你的王位?天下苍生,有多少人指着你吃饭?

从秦始皇到溥仪,中国历史上的帝王有335人,平均寿命却只有41岁,非正常死亡率为44%,皇帝这个职业算得上最折寿的职业。

《雍正王朝》正是撕掉了帝王梦的假面,描写了一个勤勉皇帝纠结痛苦的一生,处处看到的是帝王的无力感和无人懂我的寂寞,本剧用两个字形容就是“厚重”。

在剧中,康熙也好,雍正也罢,都不再是无所不能的神人。

一体纳粮、摊丁入亩、科举舞弊、旗主逼宫、重组军机,这些一听就让人头大的事儿才是他们的工作的日常,很多问题都是积攒了多年难以祛除的顽疾,让他们夜不能寐,性情暴烈。

而他们的手下,也不是忠奸分明,有忠跳反的隆科,有能力出众人品极差的年羹尧,有参透了“伴君如伴虎”而悄然隐退的邬先生,君臣关系也十分微妙,互相提防,亦敌亦友。

雍正赢得了天下,却牺牲了儿女情长,在剧中他的情感生活也是泛善可陈,本剧的女演员颜值都不太高,缺少了感情戏,让它有点“不近人情”。

《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一个代表唯物史观,一个代表英雄史观。

唯物史观绝对的正确,创造历史的永远是普通大众,英雄人物在历史的洪流里往往身不由己,但观众不喜欢;英雄史观更具传奇色彩,英雄人物从天而降力挽狂澜,这是大多小说和影视剧创造的思路。

两部剧,《康熙王朝》 是糖,初尝可口,但你不会吃第二遍;而《雍正王朝》是茶,第一口很苦,回味却更多。

在过去,观众接触电视剧的机会只有一次,所以《康熙王朝》这种“第一眼好剧”更能吸引眼球。

现在呢,一部电影确实可以二刷三刷,无数被冤枉的好电影得到了“平反”,但《雍正王朝》有44集,二刷三刷的阻力太大,剧情干货太多,梗太少,所以一直被遗忘。当年看两部剧的观众已经长大,他们更多凭借印象流给两部剧安排了座次。

《雍正王朝》的编剧是刘和平,国产剧的巅峰《大明王朝1566》就出自他的手, 2007年,湖南卫视上线《大明王朝1566》,这部豆瓣9.7分的神剧却在开播遭遇了滑铁卢,之后湖南卫视“痛定思痛”,播出了《一起来看流星雨》,之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所以在当下这个浮躁的时代,是没人愿意出力不讨好,拍这种严肃的历史正剧了,《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这样的剧在几十年内应该会绝迹,而《康熙王朝》的变种,无数速食爽剧才是这个时代的主角,这不得不说是一件遗憾的事情。#影视杂谈#

本文作者是作为“头条理娱君”特约作者而写,来今日头条,看更多娱乐深度好文~~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仁者爱吃鱼)

大秦赋秦昭襄王最后的8年,灭东周、行霸道,余威慑六国

大型历史剧《大秦赋》上线后,好评不断,该剧虽然是以秦始皇嬴政为主线,但却横跨秦国四大君王,他们分别是:秦昭襄王(嬴稷)、秦孝文王(嬴柱)、秦庄襄王(嬴子楚)、秦始皇(嬴政)。剧中,秦昭襄王出场时,已经垂垂老矣,但余威仍在,让人望而生畏。

公元前260年,秦赵两国在长平决战,最终秦国大胜,40万赵军被坑杀,赵国从此一蹶不振。秦昭襄王放眼望去,东方六国再无独立与秦国抗衡的能力。次年(前259年),秦昭襄王派大将王陵攻打赵国都城邯郸,秦赵双方开启了长达三年的邯郸之战,《大秦赋》第一集就是以此为背景。这一年,秦昭襄王已经66岁,在秦王的位置上坐了47年之久。47年的苦心经营,让他具有傲视天下的实力。

秦昭襄王在战国时期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几乎所有秦国的名人都和他有联系。那个任用商鞅变法,让秦国逐渐强大起来的秦孝公是他的爷爷;那个攻占巴蜀,任用张仪“连横”策略的秦惠文王,是他的父亲。那个临朝称制、霸气十足的芈太后,是他的母亲。那个举鼎而死的秦武王,是他的哥哥。后来统一六国,建立帝制的秦始皇,是他的重孙。

秦昭襄王共计在位56年,他的爷爷、父亲、哥哥在位时间加一起,也比不过他。他的儿子、孙子和重孙在位时间加在一起,也没超过他。史学家翦伯赞曾说:“秦昭襄王年间,秦国对六国的斗争已经取得压倒性胜利,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

秦昭襄王19岁登基,他在位期间秦国不断东扩,历经并主导了伊阙之战、五国伐齐、鄢郢之战、华阳之战和长平之战,野心昭然,霸气十足。那么,在《大秦赋》的时间范围内,秦昭襄王最后的8年时间到底干了什么呢?

第一,扩张、扩张、再扩张!

长平之战后,秦国虽然取胜,然而国内消耗巨大,秦昭襄王不顾反对,继续出兵攻打赵国,逼赵国割让六座城池换取和平。赵王答应后又反悔,秦昭襄王勃然大怒,派王陵攻打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和楚国求援,秦昭襄王不惜和三国开战。虽然最后没有打败三国,但打出了秦国的气势。

三年后(前256年),秦昭襄王派大将赵掺攻打韩国,斩首4万,占领韩国阳城。又出兵攻打赵国,占领20多个郡县,杀俘虏9万,把赵孝成王打得没一点脾气。

公元前254年,秦昭襄王攻打魏国,占领了吴城,魏国被逼无奈,向秦国投降,沦为秦国的附属国。韩国国君韩桓惠王也亲自到咸阳觐见秦昭襄王。这一年,离秦昭襄王去世还有两年时间,他虽然老迈,但余威足以震慑六国。

总之,长平之战后,秦昭襄王野心勃勃,看谁不顺眼就打谁,他的目标只有两个字:东出!

第二、寡人不仅杀敌人,还杀自己人!

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白起,被称为一代杀神,长平之战,白起为秦国立下不世之功。后来,王陵久攻邯郸不下,秦昭襄王欲派白起到前线,白起当时因病不能起身,王陵战败,损失八千多人,秦昭襄王本就不高兴。接下来白起病愈,秦昭襄王立即派白起支援邯郸,白起却不赞成继续攻打邯郸。白起的理由有三点:

其一、邯郸易守难攻。

其二、长平之战后,秦国空虚,应当及时休养。

其三、诸侯怨秦已久,逼之太急,他们必将抱团抗秦。

秦昭襄王见白起不乐意,改派王龁顶替王陵,继续攻打邯郸,结果在赵、楚、魏三国的联合下,秦军大败。白起因此讽刺秦昭襄王不听自己之言,秦昭襄王大怒,强令白起带兵出征,在大军经过杜邮时,秦昭襄王派使者携天子剑赐死了白起。

从白起之死可以看出秦昭襄王的霸道性格,敌人也好,功臣也好,惹急了寡人都能杀!

三、周郝王,别对他太客气!

因秦昭襄王太过霸道,连续重创山东六国,作为东周王室的掌门人,周郝王看不下去,他带领燕、楚、韩等国打算建立联军,再次合纵攻秦,大军直逼函谷关。此举彻底惹怒了秦昭襄王,秦昭襄王立即命秦军攻打洛邑,直逼周王室。联军听闻周王室被攻打,急忙撤军救援,如此,函谷关之围被解,周王室却遭了大难。

秦昭襄王派人攻打洛邑时,许多人都有顾虑,毕竟,周王朝是天下共主,若秦军真的攻入皇城,到底如何对待周郝王,需要秦昭襄王给个限度。结果秦昭襄王说了一句话:周郝王这个老东西,对他不用太客气!

战国末期,周王室徒有其名,并无和诸侯抗衡的能力。如此以来,秦军轻易俘虏了周郝王。占领了东周王室名下的城池,并且运回象征皇权的九鼎。周郝王随后去世,周朝879年国祚就此结束。

秦昭襄王灭周,不仅仅是占领土地这么简单,此举向山东六国展示了秦国的报道,更表示秦国有独立对抗六国的实力。在信心上,对六国是沉重的打击。

有意思的是,秦昭襄王在运回九鼎的过程中,有一只豫州鼎在泗水彭城落水丢失,只有8只鼎被运回咸阳。巧合的是,秦朝末年,彭城有一位叫刘邦小吏,担任泗水亭长,他后来攻入咸阳,建立了大汉王朝,似乎冥冥之中早有注定。

生命的最后8年,不顾国内民生凋敝,穷兵黩武,仍然坚持东出,最终创造辉煌战绩,这就是秦昭襄王!

笔者认为,秦昭襄王在历史上虽然存在争议,他虽然冤杀功臣,虽然蛮不讲理,但他的功绩却不能被掩盖。大秦时代,有划时代意义的秦王只有三位,他们分别是秦孝公、秦昭襄王、秦王政(秦始皇称帝前)。若无秦孝公的改革变法,秦国不可能崛起,若无秦昭襄王的强劲发展,秦国不可能傲视山东六国,秦始皇更不能完成统一。

对于秦孝公来说,秦昭襄王是最好的继承者,对于秦始皇来说,秦昭襄王是最好的引领者。

山河月明首播质量高!众老戏骨飙戏太过瘾,要创历史剧巅峰?

大家好,我是拳姐,一个热衷于职业吃瓜的深度影迷,今天来给大家唠嗑一下电视剧《山河月明》。

实不相瞒,这几天我居然都盼着这个假期早点结束;原因很简单,等了好几年的《山河月明》可算开播了.......

其他朋友剧荒的感触可能不太深,毕竟家庭剧、时代剧最近都有扛把子的佳作;但历史剧爱好者真的已经寡了太久了,不信你就看网友们澎湃的反应

说回来,我发现剧方操作很强势,很早就出了一个十多分钟的超长预告片。这操作其他剧可轻易不敢尝试,但我看完之后就懂了,合理猜测他们就是在炫耀演员阵容——从头到尾都是老戏骨,这把好牌还愁打不出王炸吗?

01

某种意义上,大家熟悉的纯正史剧味儿,真得靠这些老戏骨们亲自召唤回来。《山河月明》讲的是明史,太祖朱元璋这个角色直接请来了陈宝国坐镇——

让他来演帝王将相,说服力已经直接拉满了。而且陈宝国跟明史剧是真的有缘,且不说在《大明王朝1566》里塑造的嘉靖深入人心,他跟朱元璋的缘分也不是头一回了。

画面再一转,正在啃烧鹅的开国名将徐达,竟然是张丰毅。

就,关于这张面孔也不用多介绍啥了吧?除了正剧之外,他演的史剧角色也挺多的,《赤壁》里的曹操,《秦始皇》里的嬴政,大伙应该都不会忘。这两位顶级男演员在《大宅门》之后终于又碰头了,让我们说:谢谢《山河月明》!

至于其他的演员,对历史剧爱好者来说也基本都是熟脸。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阵容基本是《大明王朝1566》和《雍正王朝》主演组团团建了——《大明王朝1566》里的杨金水,我愿称之为最有记忆点的史剧宦官。

演员本人王劲松这回来演刘伯温了,又是一个智商点满的角色。

朱元璋的另一智囊李善长,看着眼熟不眼熟?

没错,是《大明王朝1566》里“拿捏天下”的胡宗宪啊!

这还没完,隔壁的《雍正王朝》也派出了不少戏骨出马:比如八爷和十三爷,也都来剧里齐聚一堂了。

“八爷”王绘春这回在《山河月明》里演道衍,预计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亮点人物。

《山河月明》讲的是明初的故事,元军的传奇将领王保保在剧里也有戏份。想不到吧,居然是咱们相当熟悉的张光北来演——仔细一想也没毛病,大将专业户嘛。

王姬的马皇后,陈宝国的朱元璋也是一对神仙组合。

一众老戏骨的加盟,某种程度上已经能给剧集的质量提前背书了。但不止这些,我发现青年组角色的人选也挺有意思的。

这回冯绍峰和何晟铭都来了,好家伙,四爷和八爷再续前缘,这回仍然演兄弟(一个是成年朱棣一个是朱标)。

朱棣的少年阶段是成毅特别出演的,不得不说他古装味儿确实很正。

女演员这边呢,成年徐皇后是颖儿来演;演另一重要女性角色伯雅伦的张芷溪,也是常见于古装剧的面孔。

历史题材久不见于电视剧舞台了,但一回归就有这种让人秒回当年的班底阵容,咱们观众是真不亏。片花里大家的状态看着也都挺尽人意,可能好戏骨们永远宝刀不老吧。

02

说完了演员,再来说点大家关心的别的:

《山河月明》由导演高希希来操刀,他导过的《三国》大家也都看过,武戏漂亮,人性的纠葛也突出,他在古装剧方面的底子是有的。据说剧组启用的是《觉醒年代》的摄影师,画质都是6k标准。

但作为观众对历史剧更挂心的一点,其实是它能不能在尊重历史的同时讲好故事——别的不说,今晚首播的这一集笔力很好:大幕尚未真正拉开,但观众能浅尝到两股势力间的制衡。

明和元两股兵力在沙场相逢时,很多战争画面都有血有肉自带语言。比如元军防线被攻破的一幕,预示着一开始明军占优的战况。

但一次夜袭之际,元王妃被俘,她不堪受辱所以自杀。

这是转折点一般的存在,前线战局自此变得更加变幻莫测。

在前线焦灼之际,名将徐达却并没被启用,第一个镜头居然是他宅在家里吃烧鹅。

剧情借儿女的口道出了他的处境,“爹已是中书右向,凡事都要留着地步”

太祖朱元璋想要保全他,奈何实在无兵可用,最后还是选择启用徐达。

他受了马皇后的启发,想用结亲来平息外界的悠悠众口。

被他选中的结亲人选朱棣已经渐露锋芒,心思既不止在功课上也不在儿女情长上,在这个乱世之际,他想走上战场。

就这样,前朝和战场的不少矛盾都基本被第一集讲出来了,节奏方面是很不错的。

聚焦明代的历史正剧已经有不少经典了,不知道《山河月明》会不会因此压力山大。但我发现这剧有一点是打出了特色牌的,它很会在历史视野下进行温情的人物表达——

不少人物之间的交流都是“耐看”“好看”的。比如朱元璋和马皇后之间的商议桥段就很有烟火气,两个人先是夫妻,再是帝后。

朱元璋在学堂惩戒老四的画面也很有戏,咱就是说,比起那些谆谆教学的套话,这一幕才是老子对儿子的真情流露吧?

剧里的这一版太祖,无疑是一个鲜活的帝王,他本身是从乞丐一路白手起家,讲话的论调也很写实。

比如提到战事时他跟朱皇后说,“保儿名字里就一个保,王保保,俩保,你说这一个保哪打得过俩”,还真是挺符合人物特质的表达。

再来说说同样很重要的另一家子,剧情对徐达这个将门之家的描绘也挺有新意:想要表现他此时未被重用,所以就拍他养病在家啃烧鹅。高啊,看似什么都没说,但又什么都说了。

导演说,他拍《山河月明》的方针是“大事不虚,小事不拘”。这一点确实很必要,既能保全历史事实,又可充分塑造性格。

03

从当年历史剧风靡的那个年代一路走过来的人,等到这么一部《山河月明》的心情应该都挺感慨的;近些年历史剧鲜见于大屏幕,如今已经很难想象该以什么样的标准去要求它了。

但打磨了几年迟迟出发的《山河月明》,也算是帮着开了个好头:好的阵容是王道;把历史故事讲出诚意和新意,更该是颠扑不破的法则。

#山河月明#

秦始皇巡游到底为了什么

鱼羊史记.看新鲜的历史

撰文:碧海扬帆

编辑:吃硬盘吧

插画:发达蚊

历史证明,西方强国都是因为较早具有海洋意识,才无悬念的成为富国、强国,不论是北欧的海盗,还是西欧的远洋探险,都是历史上有力的证据。尽管西方的远洋探险带有很明显的殖民主义侵略色彩,但无疑也促进了新大陆的发现、人类之间的相互交流、科技的进步、社会快速向前发展。可以说,中国古代也是航海强国大国,可惜的是,自从郑和七下西洋后,历代当权者均看不到海洋的重要作用,而放弃对海洋的开发利用研究,以致后来洋人的坚船利炮打到国门时,腐败的清朝政府才恍然大悟,但为时已晚。

#01:

秦始皇的历史功绩与评说

中国是临海国家,又有漫长的海岸线,这就是资源优势,“千古一帝”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在平定六国后,于始皇帝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即统一六国的第二年)开始了他规模浩大的全国巡游,这其中也包括他对海洋的巡视。

教科书中读历史,秦始皇给人的印象往往都是暴君,焚书坑儒,修建阿房宫、修长城累倒多少英雄汉,还有就是生活荒淫无度,派徐福寻找长生不老之药,在位时就修建秦始皇陵等。

其实,秦始皇十三岁即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建造了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他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秦始皇在中央创建皇帝制度,实施三公九卿制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又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还把中国推向了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文学家李贽(1527~1602)誉为“千古一帝”。

#02:

秦始皇巡游与徐福东渡

秦始皇巡游,过去多被定义为不理朝政,吃喝玩乐里“玩”的一项内容,其实,这也是一国之帝借机巡视国土考察民情最好的办法。历史上,秦始皇从二十七年到三十七的十年间共巡游6次,他最后巡游没有完成,就死在途中了。

古代封建帝王,虽已称帝称君,但不一定详细了解自己江山上的国土资源,百姓疾苦,更不可能完全清楚海岸线多长、什么样、有多少岛屿等。因为那时没有卫星,靠人工绘制的地图还是非常初浅,皇帝虽自封为天子,但其实也是凡人,他不可能什么都知道。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幻想自己永远长生不老,他寻遍国内数位能人、医生、方士为他出谋划策,徐福就是其中一位。徐福是秦朝时齐地人,当时的著名方士(方士就是后来的道士)。徐福博学多才,通晓医学、天文、航海等知识。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二十八年),秦始皇第二次出巡,大队人马在泰山封禅刻石,又浩浩荡荡前往渤海。抵达海边,秦始皇登上芝罘岛,纵情浓览,只见云海之间,山川人物时隐时现,蔚为壮观,尤令秦始皇心驰神往。这种景象,本来是海市蜃楼,但方士为迎合秦始皇企望长生的心理,将其说成传说中的海上仙境。徐福乘机给秦始皇上书,说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有仙人居住,可以得到长生仙药。秦始皇大为高兴,随后根据徐福的要求,派童男、童女数千人随他出海求取仙药。他本人也在此留连忘返,等候徐福佳音。然而,等来的只是徐福空手而归。徐福自称见到海神,海神以礼物太薄,拒绝给予仙药。对此,秦始皇深信不疑,增派童男童女3000人及工匠、技师、谷物种子,令徐福再度出海。秦始皇则不肯离开,一直等候3个月,不见徐福消息,才怅然而回。

后来传出,徐福再度率众出海,来到“平原广泽”,他感到当地气候温暖、风光明媚,便停下来自立为王,教当地人农耕、捕鱼、捕鲸和沥纸的方法,此后再也没有返回中国。“平原广泽”是现日本的一个地名(日本人认为徐福在日本的纪州熊野的新宫,今和歌山县新宫市登陆),此前,徐福连年航海,耗费很大,担心遭到重谴,这就是徐福东渡日本不归的原因。

徐福不归,又东渡到达日本,说明那个时代,徐福等人已经掌握了高超的航海和造船技术,否则,航海等于儿戏。

#03:

秦始皇巡游与目的

秦始皇第六次巡游是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10月,先后到达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浙江、山东、河北。之后开始海上行程,北至碣石,南达绍兴,几乎环绕了整个山东半岛。在这些地方,勒石记功,留下了著名的秦刻石与许多传奇故事。在当时的条件下,可想而知,途中一定是非常艰难的,与其说是巡游,不如说是探险。因为前方情况不清,路上有数不清的险阻,途中有刺客,水中有大鱼。秦始皇甚至亲自操持弓弩,与大鱼(非鲨即鲸)一搏,真的是一种大海气魄。也就是在这次巡游途中,沿海北上返山东莱州,在西返咸阳途中于沙丘(今河北邢台附近)病逝。

秦始皇在十年间六次巡游,史书上所记载的目的不外乎是:宣德扬威安宇天下、虔诚的宗教情感、求仙长生的期望。但是,假如说,秦始皇不东巡到海边,又怎么了解海洋,利用海洋,保卫海防?

秦始皇东巡看海真正目的,一是由于他命短未能实现抱负,二是因为在别的方面功绩伟大,大海之行的目的没有达到,后人也没人继承,所以就被湮没了。其实,从徐福东渡,海上射杀大鱼,都足以证明,先秦时代已经有了坚固的船只,完善的航海技术,尖利的武器,也就是说秦始皇时代,已经具有了深入大海发展的能力。

#04:

秦始皇的海洋意识与以后历代皇帝的比较

秦国本是周代最西部的诸侯国,在七国中距离大海最远,秦始皇又出生于内地的赵国首都邯郸,从小并不了解大海。可是秦始皇刚刚平定天下,就一次次不远数千里奔向大海,可见他的心情一定是十分急切的。秦始皇之前的帝王们,没有一个人这样接近大海。他以后的两千多年里,出了那么多的皇帝,也没有一个人有如此的大海经历和向往。与大海联系最紧密的是明成祖朱棣,但是行于波涛之上的并不是他本人,而是他的臣下郑和。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在他们王朝强大的时候,全是着眼于陆地,没有将眼光放在海上。元世祖忽必烈倒是有征战日本的经历,但最终失败了,而且是败得很惨,全军覆没。当西方人驾驭海洋,发挥海上优势时,大清帝国,包括有所作为的康熙、乾隆二帝却也一次次封闭了海洋,放弃了海上争雄的时机,最后吃了洋人的大亏,直接导致多国列强从海上入侵我国,主权严重丧失,八国联军打到北京,疯狂的烧杀掠夺。

就是现在,也不可否认,谁拥有海洋,拥有驾驭开发海洋的能力,谁就是强国。海洋不仅能为人类提供生活必需品——海鲜、食盐等,也能发展海上交通运输。海洋还有石油天然气,及人类至今尚不完全知道了解的大量能源和秘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才是人类今后的目标。

推荐阅读:

秦始皇一生中最大的怪事,他为何对一位乡里寡妇如此垂青

一个名字极其难写的男宠,睡了秦始皇的母亲,原来却是别人下的一盘棋

秦始皇晚年为什么不再自称朕,只因听了一句话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